八措并举加强计划生育后进村整改

2024-04-09

八措并举加强计划生育后进村整改(精选3篇)

篇1:八措并举加强计划生育后进村整改

八措并举加强计划生育后进村整改

为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工作均衡发展,提高全县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怀宁县八措并举加大计划生育后进村整改。一是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后进村制度。各乡镇党政领导联系计划生育后进村,并将党政领导联系后进村名单上报到县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将工作重心下移,进驻后进村,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分析计生工作落后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对后进村限期改貌。

二、建立健全后进村责任体系。每年县人口计生委对后进村比例较高的乡镇分析原因,县领导将约谈乡镇主要负责人。进一步加强乡镇村干部工作责任,明确各自工作范围,实行绩效联酬,责任捆绑,把计划生育工作好坏同干部的经济利益进行挂钩。乡镇干部、计生工作人员对重点管理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防其政策外生育、选择性别生育。及时帮助后进村落实好种长效节育措施,抓好政策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督促及时公开计划生育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村级干部实行分片包保,明确工作重点,抓好孕情监测,摸清计生工作底数,确保手术及时落实,对实行计划生育户的优惠政策及时帮助落实兑现。

三、细化计划生育管理,搞好优质服务。乡镇、村干部深入群众,服务上门,认真记录每次上门服务、随访、咨询等情况,收集育龄群众各种需求信息,对离婚、再婚、大龄未婚人员、怀孕无结果、长期不参检不见面等特殊人群的育龄妇女建立个案,针对其每个人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服务,架设起与群众沟通心灵的桥梁,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度。

四、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促进民主管理。设立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栏,落实好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多渠道了解和收集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意见和要求,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和监督计划生育工作,真正建立村为主工作机制。

五、加大帮扶力度,强化计生稽查。对落后村县里下管一级,县人口计生委对后进村实行定点联系,直接进行监控。县人口计生委对后进村每季度“村村到”,开展稽查,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督促落实到位,力促计生工作改貌。

六、强化措施,迅速改变后进村面貌。乡镇对后进村每个月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工作对策。每个季度对后进村计生工作进行一次深入调查,形成书面的调查分析报告。对每例计划外生育进行逆向追究,对相关责任人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罚到位,决不能姑息迁就,是人为责任的一票否决到位。对政策内孕情一定监控到位,防止流失,政策内二孩孕情流失的,对其包保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对连续两年均是后进村的,对后进村班子进行整顿,属班子的问题,应予以调整。对联系后进村的乡镇领导追究相应责任。

七、加强宣传,转变群众生育观念。利用一切宣传形式,认真开展中央《决定》和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省《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以关爱女孩及生育女孩家庭、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深入开展奖励扶助、优惠政策、“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人口计生宣传氛围,改变群众生育观念。

八、加大投入,加强村室建设。各乡镇加大对后进村基础建设投入,村计生办公室、服务室、妇检室不达标的,尽快改重建,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努力通过多方面、多措施、多层次工作,彻底改变后进村面貌,提高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篇2:八措并举加强计划生育后进村整改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和优势

xx县是xx市25个县(市)区之一,总面积714公里,人口56万,辖16个乡镇,274个行政村。通过调研对比,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

从观念看,传统保守,创、破、立不够。传统的农业县较多,观念陈旧保守,开放意识不够强,思路不够宽,存在“三斜: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小打小闹的小农意识;缺少“三大”:大气魄、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拼、闯精神。

从产业结构看,不尽合理,表现为一大二弱三少。一次产业大而不强。缺乏带动产业链条延伸的“龙头企业”,上市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缺乏产品的深加工,种类齐全的优势农产品没有形成真正的优势产业。二次产业弱,占GDp比重校产业档次低,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为主,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少。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高起点企业增量不足,造成占GDp比重校三次产业占GDp少,拉动乏力。专业性大型购销企业和专业特色市场还未形成,缺少叫得响的优质、名牌产品,造成三产拉动乏力。

从经济总量看,规模较校一般县GDp在40亿元左右,财政收入1.5亿元左右,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与江浙比相差数倍。

从经济成分看,民营和产业不大不强。支柱产业群还没有形成;民营企业发展慢、规模孝产品档次低,竞争力弱。

从区位和资源优势上看,利用优势、挖掘优势、再造优势不够。需要进一步密切与京津的联系,加大合作力度,从单纯服务型转为战略协作型,依托京津,服务京津,广泛合作,加快发展。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xx县地处京南保北中心位置,交通便利,县域经济发展应坚持京津保大三角区发展战略(大北京经济圈)、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八措并举(农业抓龙头,工业抓支柱,三产抓培育,开放抓项目,环境抓优化,科教抓升级,城乡抓统筹,社会抓稳定),实现一产优、二产强、三产大的目标。农业抓龙头。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担负着开拓市尝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农户经营的重任。坚持市场导向、典型带动、政策扶植、科技服务、组织保障和“三选好”,重点扶植一批龙头企业,是带动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市场导向,即围绕市场抓调整,一切围着市场转,以销定产,按需生产,瞄准市场需求,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典型带动,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着力抓好主导产业。政策扶植,即从结构调整的需要出发,制订和落实扶植政策。如:发放小额支农贷款,解决好农业产业化项目、市尝基地建设用地问题等。科技服务,即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不断增加结构调整的科技含量,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组织保障,即按照市场经济的思路和方法,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做好资金、信息、科技、流通、法律等全方位配套服务。“三选好”即选好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选好人才(懂营销、懂管理、懂农业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选好组织形式(成立专业协会组织或公司

+基地+农户,集产供销、贸工农于一身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的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区域特色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逐步建立现代农业新体系。

工业抓支柱。工业发展要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市场开拓为重点,以资金和政策扶持为动力,狠抓一批标志型大企业、大集团,扶植规模企业,培育特色企业,主攻民营经济,主打配套经济,构筑起支撑县域经济的“四梁八柱”。

三产抓培育。第三产业要以面向京津、市场升级、增强拉动能力为目标,重点在培育农副产品现代营销、休闲旅游、劳务经济、中介组织、专业市尝特色市场等服务业上下功夫,建成京津市场的农副产品供应线、休闲娱乐延伸线和劳务输出线,从而拉动一、二产业快速发展。

开放抓项目。强县富民,项目是关键。大项目、高科技项目、标志性项目、生产性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双向开放要做到观念要新,环境要好,政策要优,方式要活。观念要新,就是以全面清除“小农经济、囿权谋利、因循守旧”思想观念为突破,大力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大讨论,强化全社会“亲商、安商、重商、招商”理念,切实增强“人人是招商主体、处处是招商环境、时时是招商时段、事事是招商大局”的开放意识。环境要好,就是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尽力解决投资者在生产、生活上的实际问题。政策要优,就是用活用好中央、盛市关于扩大开放的各项政策,抓紧做好地方政策措施的立、改、废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坚持突出重点,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方式要活,就是采劝引进来”、“走出去”、独资、合资、组团出海等多种招商引资方式,加快双向开放步伐,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项目建设要坚持“四个围绕”。围绕调整引项目。把对外开放与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农业科技园区、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吸引外商投资项目。围绕基础上项目。把项目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围绕城市开发,提高承载功能上项目。围绕升级扩项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特色产业上档升级,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加快扩建、改造、提升步伐。围绕园区建项目。抓好民营工业园区建设,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产业群,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环境抓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就是生产力。要重点抓好六方面环

境:人文环境。事业成败,根本在人,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文明程度。一是宣传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各项创建活动为载体,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二是加强对各级干部的宗旨教育、“两个务必”教育、依法行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改进服务质量。以良好的机关作风促政风、带民风,进而形成淳净文明的社会风气。诚信环境。诚信是立世、兴业之本。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不稳。一是抓全民诚信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做诚信之人、办诚信之企、兴诚信之举”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抓制度约束。重点是探索实行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三是抓综合整治。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不诚信行为,不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法制环境。一是全民普法;二是公正司法;三是从严治警。金融环境。建立和完善政府、银行、企业定期沟通、对接制度,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咨询服务,定期发布政策动态和项目信息。基础设施环境。重点抓好县、乡的水网、路网、电网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生态环境。以“绿”为主,以“美”取胜,乔、灌、花、草结合,全方位绿化城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科教抓升级。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发展科技人才,为科教兴县提供广泛的人才基矗坚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举、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并举、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研究开发并举的原则,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科技发展活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引进京津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进档升级。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布局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城乡抓统筹。坚持走城乡互动、同步推进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把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确立四个理念:城乡同步规划的理念、城乡工业化同步推进的理念、城乡基础设施同步改造的理念、城乡诸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的理念。

社会抓稳定。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做保障,所以要切实重视社会稳定。一是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发现矛盾,化解矛盾;二是密切注视和严防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三是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四是注意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冲突以及诱发的不稳定因素,趋利避害,妥当处置。

三、一些思考

县域经济的位置: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在县,潜力在县,希望也在县。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树立坚定不移的发展观,协调发展的互动观,面向市场的竞争观,永无止境的进取观。

县域经济的构成:县域经济应是民营经济、开放经济、特色经济和产业协调发展型经济。即:以民营成分为主导,开放为载体,特色为重点,把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大。

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一要兼顾两大资源,两个市常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外资,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在进一步巩固国内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放眼国外,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形成出口产品多渠道、市场多元化的新格局。

二要兼顾发展特色,不断创新。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潜在能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

三要兼顾政策,抢抓机遇。抓住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扩大内需、投资拉动政策,破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的政策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建立公平竞争的新机制。

篇3:八措并举加强计划生育后进村整改

——深入贯彻落实桂林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

沈荔芳

桂林市第四次党代会9月1日在桂林胜利闭幕。大会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科学提出了全市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全面吹响了桂林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号角。围绕贯彻落实桂林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灌阳县结合实际,按照“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战略,创造性地落实市党代会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开创灌阳跨越发展新局面,力争为全市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努力开创灌阳绿色崛起新局面 坚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目的,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推动灌阳绿色崛起。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度和问责机制,强化激励与约束,严格单位责任考核,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带动全民节能减排。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大对耕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持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引导生产生活节水。巩固扩大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成果,科学合理发

展水电、风电、沼气等绿色能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绿色增长。提倡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促进资源、能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有机农业。提倡绿色消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挥自治区级生态功能区作用,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千家洞、海洋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水资源、水源地,完善生态林、水源林系统,加强境内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工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森林覆盖率。强化环境执法监督,提高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

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努力开创支撑能力提升新局面 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第一要务、项目建设是第一抓手”的战略思维,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工作,着力提升发展支撑保障能力。大力向上争项争资。抢抓西部大开发、水利改革发展、桂林“两改一融合”等政策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区市政策导向、资金重点投向,大力充实项目储备,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申报衔接,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争取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个个都是招商环境”的思想,营造全民“大招商、招大商”的氛围,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瞄准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努力在“招大引强”上取得重要突破,运作一批规模更大、品质更优的项目。提高要素保障水平。畅通项目融资渠道,发挥民间资本作用,加强银企合作互动,多方筹措项目资金。强化用地保障,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满足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建立服务重大项目工作班子,成立重点项目督查机构,健全多方服务协调、定期督查通报机制,突出抓好以“一横

一纵一新区”为主的交通、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一洞一村一古镇”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完成290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

三、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努力开创转变发展方式新局面 按照 “一产服务三产、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主推旅游” 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大力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快速做大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冶炼、食品、木材、石材、矿山机械制造等五大专业园区建设步伐,推动冶炼、农林产品加工、石材加工、矿山机械设备制造等四大传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培育瑶族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风电、余热发电为主的新型能源,精锡提炼及锡制品制造、融入千亿元光伏太阳能产业链条的石英砂精深加工等四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产业扩面增量、提质上档。集约开发利用小水电、矿泉水等优势特色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根据市委“南提北扩”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稳县”战略,着力构建以特色效益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田种稻、坡种果,山种树”的战略布局,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提高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超级稻种植面积,巩固“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成果,建设“超级稻高产示范县”,实施以超级稻为核心的“吨粮万元田”工程。突出抓好“雪梨、黑李、脐橙”三大品牌水果基地建设和红豆杉等珍稀树种种植,打造中国灌阳雪梨之乡、黑李之乡、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发展有机红米、有机菊花等生态高效种植,壮大生猪、肉牛等生态规模养殖。

打造经济增长新一极。强力实施“旅游旺县”战略,真正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新的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抓好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和重要景区景点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突出打造瑶族文化主题特色品牌,加快开发以世界瑶族发祥地为核心的特色旅游产品,逐步建设民俗风情、休闲度假、自然生态、保健养生等独具魅力的旅游基地。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座漂浮在水上的世界瑶寨”,力争将瑶族千家洞古镇建成国际知名的旅游名胜,带动红色旅游区、月岭古民居、唐景崧故居等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重点打造“五龙戏珠”布局的苏东新村群落。办好“二月八”、“六月六”等千家洞系列节会活动,推动特色旅游、休闲农业、招商引资、商贸交易、文化娱乐融合发展。通过旅游助推第三产业发展,带动金融保险、餐饮住宿、商贸物流、体育健身等服务业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四、着力加强城乡建设,努力开创城乡协调发展新局面 按照“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分步建设、完善管理”的思路,坚持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重点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实施“提升江西老城、建设江东新区、做靓灌江两岸、做美瑶族古镇”工程,把灌阳县城建成一个瑶族特色浓郁的古镇景区,建成一座生活环境优良的生态之城,建成一个产业支撑强劲的活力之城。着力推进乡镇集镇建设。大力打造瑶族特色、桂北风情、田园风光、建筑景观交相辉映的乡镇集镇带,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和地理位置,做好乡镇集镇综合规划,加快资源开发,壮大支柱产业,抓好街道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镇承载能力。大力改善农村建设面貌。按照凸显

民俗建筑风格的要求,突出抓好新农村试点建设,努力破难“空心村”整治难题,促使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重点打好水利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整合使用一事一议、土地整治等涉农资金,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放宽落户条件,引导农民有序转为市民。创新城镇管理手段,提高城镇管理效能。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开展生态文明县城、乡镇、村屯创建活动,有效改善城乡面貌。

五、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开创增强发展活力新局面 坚持全面融入改革开放大潮,用开明聚人气、借开放赢商机,以改革除弊端,凭改革添活力,以改革开放促发展。加快改革攻坚步伐。着力破解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生产要素市场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统筹推进社会领域改革,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市场竞争活力,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环境。努力提升开放程度。主动融入桂林“一轴两带”发展布局,加快融入大桂林旅游圈、1小时经济圈。打造千家洞系列节会平台,积极参加区市各类重要节会活动,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主动参与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重点加强跨省环千家洞旅游经济区建设。健全招商引资机制,做到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加大、督查力度加大、考核力度加大,确保任务额度不折不扣地完成、项目进度不折不扣地达到,强化目标责任制度落实。

六、着力发展先进文化,着力开创特色文化建设新局面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切实为经

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提高城乡文明素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施灌阳革命传统教育,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实践、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风气,提升全民文明素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壮大基层文化队伍,梳理地方特色文化样式,创作形式多样的文化作品,扶持公益文化事业发展,努力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探索发展文化产业。加大瑶族文化、桂剧文化、节庆文化、红色文化、茶食文化等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文化提升旅游内涵,通过旅游形成文化载体,逐步构建文化旅游相互交融的产业体系。

七、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努力开创幸福和谐灌阳新局面

围绕“幸福和谐新灌阳”的社会建设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推动灌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充满活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坚持以创建“和谐稳定模范县”为目标,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规范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支持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筑建社会管理基层防线,提高村屯、社区服务管理能力,努力消除服务管理盲区。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用好用活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从政策上、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拓宽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健全矛盾排查调处网络,完善“大调解”体系,妥善处

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筑牢公共安全体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对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大社会建设力度。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的理念,着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养老等保险制度,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增加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完善计生家庭奖励帮扶政策,实施“诚信计生”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创新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模式,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的强大合力。

八、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开创执政能力建设新局面 面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坚持以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解放思想引领发展。全面开展“学习型、创新型”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创建活动,开辟“学习大讲坛”,深入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和群众实践经验,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系统性,把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智慧、精力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汇集到和谐稳定上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推动发展。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

上一篇:英语老师毕业赠言下一篇:思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