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爱国诗句

2024-05-07

诗人爱国诗句(精选8篇)

篇1:诗人爱国诗句

1、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江淹《铜爵妓》

2、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3、鹦鹉殊姿致,鸾皇得比肩。――胡皓《同蔡孚起居咏鹦鹉》

4、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5、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6、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倪瓒《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7、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8、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9、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10、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2、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13、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1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5、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16、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罗隐《西施》

17、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9、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陆龟蒙《吴宫怀古》

20、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21、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22、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杨万里《竹枝词》

2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24、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5、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26、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27、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28、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2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30、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31、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32、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33、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3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

35、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m《登百丈峰二首》

3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7、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38、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3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40、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41、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42、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43、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44、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h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45、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何承天《战城南》

46、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47、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48、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4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50、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51、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5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5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54、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55、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56、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57、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58、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59、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60、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61、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6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病牛》

63、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64、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65、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6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67、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68、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69、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70、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曹植《怨歌行》

7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7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73、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4、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75、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76、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77、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8、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9、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80、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81、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82、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篇2:诗人爱国诗句

2、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关山月》

3、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陆游《赠猫》

4、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陆游《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5、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陆游《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7、兄去游东阁,才堪直北扉。陆游《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

8、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陆游《朝中措梅》

9、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陆游《秋思》

10、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1、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12、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陆游《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

13、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4、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15、莫忧持橐晚,姑记乞身归。陆游《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8、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陆游《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19、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陆游《关山月》

20、辛勤宿麦,所望明年熟。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21、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22、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3、行人别有凄凉意。陆游《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24、笑儒冠、自来多误。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25、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陆游《幽居初夏》

2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7、吊兴亡、遣恨泪痕里。陆游《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28、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29、星球皱玉虽奇品,终忆戎州绿荔枝。陆游《莆阳饷荔子》

篇3: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 (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 名平, 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他出身于楚国的宗室贵族,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 博闻强识, 志向远大。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 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各诸侯国经过长期兼并形成了七雄并峙的局面, 其中又只有秦、楚二国的实力最强, 都想凭实力统一天下。屈原辅佐楚怀王, 起初很受怀王信任, 官至左徒,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是楚国举足轻重的政治要员,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 主张通过改革, 对内实行美政, 对外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国富兵强, 威震诸侯的局面。屈原的改革与以怀王幼子子兰为首的腐朽贵族集团的利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遭到贵族集团的反对和诬陷。怀王昏聩, 不辨是非, 逐渐疏远了屈原怀王十五年公元前年秦使张仪以里土地为诱饵骗怀王与盟国齐国绝交。怀王与齐断交后并未得到土地, 恼羞成怒地进攻秦国却惨遭大败, 怀王二十四年 (公元前295年) 秦王诱骗怀王到武关会面, 屈原力谏怀王不能去, 因此触怒怀王而被流放到汉北, 最终怀王不听劝阻去秦国后被扣留, 囚死于秦。楚襄王继位后, 更是偏听偏信, 屈原被流放到江南地区, 流落于沅、湘之间。眼见祖国的衰败, 屈原殊为痛心, 他以诗歌为武器, 对楚王、对贪婪的贵族进行了无情地揭露和谴责。《离骚》就是诗人被流放时忧国忧民所抒忧发愤之作, 诗中表达了坚持美政理想和对社会政治黑暗势力进行的不屈不挠斗争, 表现了屈原追求自身价值及社会理想, 历经坎坷却九死不悔, 理想破灭却忠于故国的高尚人格, 以及上下求索, 追求真理的傲岸情怀。

楚襄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278年) 秦军攻破郢都, 楚国灭亡。屈原悲愤至极, 他“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最后自沉于汨罗江中, 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屈原之死, 一方面是其面对黑暗现实执著坚守自己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 宁死也不与污秽同流合污的抗争精神的迸发;另一方面是其对祖国忠贞不渝精神的升华。这二者交汇、激荡, 才使屈原之死产生震撼千年的历史回响, 激励着后世的仁人志士, 也使屈原受到广大人民的怀念。中国民间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屈原的作品很多, 其中《离骚》是他的代表作, 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全诗充满爱国激情和忧愁愤懑。除《离骚》之外, 还有《九歌》、《天问》、《九章》等主要作品。《九歌》共十一篇, 是对民间祭歌经艺术加工再创造而成的是一组清新优美的抒情诗有对自然神的热烈礼赞, 有表达神与神、神与人相爱的恋歌, 也有对爱国英雄的歌颂。《天问》是仅次于《离骚》的第二长篇, 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172个问题, 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 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追求真理的批判精神和对宇宙空间的哲学思索。《九章》共9篇, 是一组政治色彩浓重、感情充沛的抒情诗。其余如《袁郢》、《远游》等也都是描写诗人被放逐的经历, 处境和怀念祖国, 但祖国既无法留, 又不可去的苦闷心情。

屈原开创的新诗体《楚辞》,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 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

篇4:爱国诗人边瑾及其边塞诗稿

六十四屯遗迹在,何人光复大江东?

曾渡雄俄十万兵,沿江布阵势纵横。

无端一夜萧萧雨,疑是当年饮马声。

黑龙江上又秋风,漫说当年汗马功。

多少兴亡多少恨,浪花淘尽几英雄。

飒飒西风卷暮涛,大江西畔好亭桡。

至今凭吊浮尸处,犹说红羊劫未消。

这一组脍炙人口、耳熟能详、流传甚广,充满着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边塞诗篇,在40年前我刚刚涉猎黑龙江地方史的时候,便映入了我的眼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开始我并没有理会作者是谁,只是常常被诗人的爱国激情所感化和打动。

然而读书之余,特别是从事地方志工作以来,发现该诗竟然出现了三个作者的名字。一说是边瑾;二说是琢如;三说是曾任瑷珲副都统的姚福。而且诗的题目均作《龙江吟》。我想一组诗绝对不可能有三个作者,然而要考证诗的作者究竟是谁,必须了解诗的内容。只要一看组诗的内容,便可以清楚地知道《龙江吟》写的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庚子俄难”沙俄侵略者血洗海兰泡、火烧大黑河屯,将江东六十四屯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强行赶至黑龙江中残酷杀害的历史,我想它肯定与瑷珲有关。于是带着疑问,详细查阅了民国九年《瑷珲县志》卷十二《艺文志》,得知此诗确为边瑾所作。《艺文志》中全文收录了这四首诗,诗的落款清楚地写道:“右诗呈琢如仁兄一粲并希削正。弟边瑾未订稿。”于是我写了一篇《对〈龙江吟〉一诗作者的考证》的文章发表在《黑龙江档案》1997年第3期上。1998年夏我第一次来到黑河,登临瑷珲古城,参观了瑷珲历史陈列馆,发现展览中仍然把《龙江吟》误作姚福所作。当时我便向解说员说明作者不是姚福,而是边瑾,不知后来是否及时更正。

2015年我偶然间在互联网中惊奇地发现,当年4月黑河历史学者刘城、刘东龙、盖玉玲等人经过多年的不懈搜寻、追索,终于与边瑾长孙边洪涛、重孙女边薇取得了联系,获得了边瑾的孤本诗集《龙沙吟》的稿本复印件。全书为小楷书写,共收录边瑾诗作32题63首,而所说的《龙江吟》四首就赫然收录其中,只不过所说的《龙江吟》组诗在稿本诗集中标题却为《龙沙吟》。整部诗稿名称,仍以《龙沙吟》命名,足见边瑾对这部诗集的重视程度。

《龙沙吟》稿本回归到诗集创作和诞生的发源地瑷珲,回归到黑龙江,终于免去沧海失珠之憾。无论从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来看,《龙沙吟》都是一部反映和记述瑷珲历史、黑龙江历史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一部难得的爱国主义教材。可以说,黑河历史学者为瑷珲历史文化和黑龙江历史文化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龙沙”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班超传》赞曰:“坦步葱雪,咫尺龙沙。”章怀太子注曰:“谓葱岭、雪山,龙堆、沙漠也。”以后诸家皆认为“龙沙”在西不在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龙沙纪略》的命名说得非常清楚:“始误以龙沙为一地,而诗家遂沿为塞外之通称。式济记东北事,而以‘龙沙’为书名,盖沿用旧文之故。”在方式济的笔下龙沙则指东北地区,后来逐渐指黑龙江地区。作者用“龙沙”命名诗集而未用“龙江”命名,可以看出边瑾心中有着更深刻的政治含义,笔下彰显着更深远的历史视野。

据相关资料记载和边瑾长孙边洪涛介绍,边瑾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生在河北任丘一个名门望族之家。边家,自明清以来科第不断,绵延数世,名人辈出,故顺天乡试有“无边不开榜”之谣,时人将边氏比之为“六朝王谢”,其声誉之隆可见一斑。在明清时代任丘历史上的边、李、刘、高、郭、舒、闵、谢八大家族中,“边”姓排名第一位,边瑾正是出生于这样的诗书礼仪之家。边瑾曾叔祖边毓仑为晚清秀才,曾任奉天盐厘。受家风陶熏,他自幼苦读诗书,青年时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尤擅诗词。另外边瑾的表叔任丘诗坛领袖李子仁也对其诗词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他的提携下,边瑾诗艺大有长进。边瑾生活的年代恰逢清末民初社会交替、事态纷繁之际,但他却勤苦好学,博闻强记,文采出众,并在北京学过满文,这为其后来在瑷珲从事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约在民国四年(1915年),边瑾与其岳父周岱龄及两个弟弟来到瑷珲从事教育工作。是年,库玛尔路鄂伦春第一小学校成立,小学设在宏户图屯(今锦河农场新华林场附近),劝学员为鄂伦春族佐领吴来忠,共有学生30人。民国五年,边瑾被黑龙江镇安右将军督理黑龙江军务兼巡按使朱庆澜聘为小学校长。边瑾任校长后,从基础的汉、满文化入手,积极组织开展鄂伦春启蒙教育,使鄂伦春人文化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升。民国六年(1917年),呼玛尔路协领徐希廉在查阅宏户图小学时,对办学非常满意,赞赏道:“其校长边瑾教授有功,鄂民同声赞美,而学生均渐进步,汉语亦多通晓,揆其化道鄂民之法,果宜先从教育入手。”并云:“此番到山挨名考究,颇有进益,其愚钝者固有,而聪明者实居多数,当经宣讲上峰之德意,国家之培植,再三勉励,用心向学,莫不踊跃遵聆。”后来边瑾还担任过瑷珲高等小学校校长。边瑾在瑷珲工作生活达10年之久,为发展黑龙江边疆少数民族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边瑾卒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终年51岁。

边瑾在瑷珲从教之余,不但熟悉了瑷珲的山川风物、民族风情,更熟悉了瑷珲的人文历史,同时他还与地方官吏、文人墨客,以及鄂伦春少数民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满怀着家国情怀,深深地爱上了瑷珲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山水人文都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倾注了无限的深情。《龙沙吟》整部诗稿都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弥漫着神奇的边风塞月,展现了鲜明的民俗风情画卷,凝聚着深厚的亲情友情。

可以毫不吝啬地说,边瑾是继流人吴兆骞之后流寓黑龙江的又一位杰出的边塞诗人、爱国诗人。

nlc202309090548

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贯穿始终。边瑾的爱国主义思想,首先要体现在《龙沙吟》4首组诗上。“六十四屯遗迹在,何人光复大江东”何等的情怀?这不仅是诗人的家国情怀,更是每个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爱国之情。《中俄瑷珲条约》签订之后,我们失去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之后,我们又失去了乌苏里江以北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如此,江东六十四屯却始终是我们的领土,条约清清楚楚地规定允许中国人在此永久居住。为此瑷珲副都统姚福,以及历届黑龙江守土大员,乃至北洋政府都念念不忘江东六十四屯这块中华故土,从上到下索归之声不绝于耳。然而终因国力悬殊,未能如愿,留下千古遗恨。所以诗人发出了“六十四屯遗迹在,何人光复大江东”“多少兴亡多少很,浪花涛尽几英雄”的无限感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沙俄侵略者血洗海兰泡之后,又将居住在江东六十四屯中无辜的中国居民强行赶走,逐入黑龙江中,一时“骸骨漂溢,蔽满江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与此同时,还火烧了大黑河屯,焚毁瑷珲古城。“至今凭吊浮尸处,犹说红羊劫未消”正是对沙俄侵略者残暴罪行的深刻揭露,可以说是字字血,声声泪。这4首诗在40年前就深深地打动了我,影响了我。为此我曾先后写下了《黑水吟》45首。其中直接涉及和反映瑷珲历史的诗歌就有《瑷珲怀古》等诗歌12首。

《龙沙吟》诗稿中还有一首古风,名曰《登盘山绝顶望黑龙江作》,其中“六十四屯在襟带,逶迤控引江之皋。气概雄奇有如此,浪花淘尽几英豪……谁挽狂澜作砥柱,人心已溺何滔滔。我今来吊浮尸处,腥风血雨空飘摇。”这一段,几乎与4首《龙沙吟》一脉相承,异曲同工,堪称痛悼“庚子俄难”的姊妹篇。边瑾的诗作,仿佛警钟长鸣,荡人心扉,语重情深地告诉我们绝不要忘记被人抢占而丢失的领土,不要忘记受人欺辱的历史。然而诗人也对眼前人心沉溺,无人能做中流砥柱来力挽狂澜收复失地而感到悲哀。此时,孤独的诗人只能自己走到黑龙江边,凭吊当年无辜被沙俄残害致死仍在腥风血雨中独自飘摇的亡魂。“最是伤心流泪处,几人还记旧河山?”(拙作《北极村远望》)历史如此,现时又何尝不是如此。

神奇的边风塞月凝聚全篇。瑷珲地处祖国边陲,碧水绵长,山林稠密,芳草萋萋,风光旖旎,途遥路远,云高谷低。边瑾在瑷珲期间写下了不少描绘边风塞月的秀美诗篇。“蹄碎踏残黄叶路,鞭摇直入白云围。烟迷野径人踪罕,树老岩鸟道稀。”(《和洪象臣途中即事原韵》)描写的是深秋瑷珲山路上的凄美景象。黄叶、白云、烟霭、老树、野径、岩,一起进入诗人的眼底,借景抒情,颇耐人品味。夏季雨后的栖林岗则是“山南山北乱莺啼,斑点岚蒸雨后。晴翠晕含斜照远,湿云浓压数峰低。花开万树迷空谷,柳拂千条掩画溪。揽辔停鞭遥望处,栖林岗畔草萋萋。”(《雨后过栖林岗》)雨后的青山,莺声啼乱,斑点离离,岚气蒸腾,万物呈秀;斜阳点翠,云重峰低,花开万树,绿柳轻拂,掩映画溪。此时诗人挽住马缰,遥望芳草萋萋的栖林岗,顿觉心旷神怡。此诗颇有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韵味。描写鄂伦春狩猎之所的《过盘山沟》:“绕过盘山一径斜,小桥西畔有人家。层峦直接栖林地,红粉盈坡芍药花。”清新淡雅,隽永温和,犹如一幅水墨点染的风景小品映现在眼前,亦有杜牧《山行》的风韵。

描写瑷珲及黑河风光的诗篇还有一些,或轻柔细腻,或苍凉高远,或如诗如画。“冰镜辉腾万丈光,楼台倒影入池塘。波侵细柳连云绿,风皱晴苹带露香。”这首《夜月泛舟海兰泡》是对黑河一处公园夜景的描写,安谧恬静,颇有清风明月入吟怀的感觉。而《松树沟早发》则是另一番景象:“星河耿耿朔风凄,野店初闻唱晓鸡。更鼓敲残霜信冷,吟鞭缫断月光低。半山积雪留鸿爪,一路疏烟送马蹄。行过岩回首望,千林雾凇晓烟迷。”此诗化解和演绎了温庭筠的“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再看《暮秋小园即景》:“秋光点缀小园东,落落疏篱夺画工。薤叶嶙峋凌宿爽,豆花零落怯西风。秋菘冒雨千畦绿,山果经霜万棵红。好是雨余新霁后,几株老树晚烟笼。”小园秋光,色彩鲜明,丽如画,诗境明快清爽。

鲜明的民俗风情画卷一展鄂伦春风姿。由于边瑾在瑷珲期间,主要从事鄂伦春少数民族教育,多年生活在鄂伦春族聚集区,所以特别熟悉鄂伦春人的生活习惯、风土民情,写下了很多描写鄂伦春人民生产、生活,包括服饰、装束、饮食、居住、生育、祭祀、医病、狩猎、耕种等内容的诗歌,如《鄂伦春纪事诗五十韵》《鄂伦春竹枝词》8首,以及《观猎》等诗篇。《鄂伦春纪事诗五十韵》为一韵到底的五言排律,“放眼栖林界,风情异故乡。俗犹遗太古,人尚溯羲皇。遇冷茅为屋,充饥肉作粮……逐鹿荒烟外,栖身积雪旁……柳眠新翡翠,花睡野鸳鸯。老妪能驱鬼,雏姬学弄璋。室有皮千束,窗无纸半张……”音韵铿锵,生动形象,如行云流水,鄂伦春人的生活习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在《观猎》诗作中还记述了“桦岭秋高野兽肥,匆匆猎马去如飞,半山红树斜阳外,喜见双童搏虎归”的史实。叙述的是鄂伦春小学学生白连珠,年方十二,与其莫姓内弟一同出猎,共搏得一虎。十二岁的少年能和小伙伴一起猎虎,不要说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可能是罕见的。足见鄂伦春民族少年时期就骁勇善战,强悍无敌,训练有素,狩猎本领极强。

8首《鄂伦春竹枝词》更是惟妙惟肖地描写了鄂伦春人的生活习俗,仅举其四,我们便走进了鄂伦春人的生活中间。

nlc202309090548

第一首:“春回桦岭草如茵,联袂寻芳曲水滨。载得狍干兼鹿脯,也曾席地筵嘉宾。”写出了生活在山林里的鄂伦春人,每当春回桦岭、绿草如茵之际,便满载狍干鹿脯成群结队地来到曲水之滨,席地宴请嘉宾。

第二首:“初辟荒榛学种田,绿云隐隐雨如烟。归来饱饭黄昏后,醉卧桦阴枕石眠。”写出了过着一枪一马狩猎生活的鄂伦春人,已经榛莽初辟,开始学习耕作。耕云播雨归来,沐浴着夕阳,酒足饭饱之后,便在桦树林荫底下枕石而眠。

第三首:“山南山北绿重重,家住凌霄第一峰。十五女儿能试马,柳荫深处打飞龙。”优美的诗句赞美了生活在凌霄峰上、绿树丛中的十五岁鄂伦春少女就能骑马在山林深处打猎。

第四首:“不施粉黛不梳妆,闲采山花插鬓旁。镇日无言压狍线,为谁人做革衣裳。”写出了热爱生活爱美的鄂伦春妇女,尽管不施粉黛,不梳妆打扮,但却喜欢闲采山花,斜插鬓旁。不狩猎之时,常常从早到晚手以狍皮压线,缝制皮衣。

这几首竹枝词,通俗易懂,形象鲜明,活泼生动,情景交融,语言流畅,词句优美,脍炙人口。读者如饮清泉,如品香茗,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厚的亲情友情凝聚于字里行间。生离死别,最易动情。《龙沙吟》诗稿中共有悼亡诗作3题11首,几乎占全部诗稿的1/5还多。边瑾原配妻子叶氏,一起生活七年,虽无子嗣,但却举案齐眉,感情甚笃。叶氏亡后,边瑾忆及吟笺凝韵、画稿传情、浅吟低唱、红袖添香的日子,伤痛万分,一气写下了《悼亡妻叶氏》七律6首。“压线每怜劳燕剪,拔钗曾为赎羊裘。无端惊断鸳鸯梦,冷落韶华十二周。”“彩丝谁绣鸳鸯枕,画稿空留蛱蝶图。无那尘缘容易绝,镜花水月两模糊。”“熏香染翰忆当年,学写丹青妙手传。一纸冷金描画稿,半钩冷月擘吟笺。”“罗衾不耐五更凉,谁惜潘郎鬓欲霜。雨冷风凄真落落,人间天上两茫茫。”如泣如诉,声声含泪,字字喋血。哀婉悲凉,绮丽凄美,颇具玉溪生遗风。边瑾对于重如恩师亲如亚父的表叔的逝世,也写下了4首悼亡诗:“应有残魂归月下,顿教老泪洒风前。嗟君一去无知己,空结三生翰墨缘。”“一旦玉楼人去远,千秋华表鹤来鸣……怕对秋窗残月夜。不堪啼断鹧鸪声。”“噩梦忽惊残月冷,吟魂应怯晓风寒……最是难忘他日约,论诗谁复主骚坛。”哀痛之情,难以自抑。人去楼空,孤鹤哀鸣,鹧鸪声断,衰草萋萋,泉路漫漫,知己诀别而去,苦雨凄风袭来,月残魂断,盟主席缺,诗坛韵冷。边瑾以哀景写哀辞,痛上加痛,读之,潸然泪下。

另外,民国十四年(1925年)随边瑾一起来瑷珲支教的岳父周岱龄先生病亡,在送其棺榇回归故里的路上,他还写下了两首七绝,其一云:“苍苍松柏夕阳村,浊酒临歧奠一樽。凄绝关山家万里,粘天衰草送归魂。”(《周岱龄外舅灵榇旋里》)此时,正所谓“苍松笼夕照,翠柏掩荒村。浊酒临歧路,关山送羁魂。边陲家万里,落叶总归根。”短短28字,情深意重,愁肠百结,哀切动人。

长亭送别,易赋好诗;灞桥折柳,多有佳作。诗稿中有几首送别诗作,颇值一读。送别时往往会触景生情,留下美好的祝愿。万紫千红的秋天送行,呈现出的是“细草微风双岸雨,青山红树一江秋”(《留别金琢如》)的绚丽景象,以此祝愿其“预期白露黄花节,重洗清樽话旧游”。山花烂漫的春天送别,则是“离亭柳换旗亭色,行帐风传画角声”(《送徐协领述之升北京副都统》)的动人场面,同时衷心祝愿友人“万里扶摇看直上,迢迢捧檄向燕京”。因归乡而离别老友,更是难舍难分。“酒醉旗亭日未醺,一声短笛惜离群。早知此日难为别,悔不当初不识君。”(《留别陈悦亭》)可以看出其深受唐代诗人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影响,三四两句更富有哲理,堪称佳句。

总之,《龙沙吟》诗稿中清词丽句横生,美篇佳什多多,深受唐诗浸淫和影响。其绝句或雄浑苍劲,慷慨悲凉,如《龙沙吟》4首;或隽永晓畅,形象生动,如《鄂伦春竹枝词》8首和《观猎》1篇。律诗则深沉细腻,婉曲幽深,情真意切,对仗工稳,语言优美,如悼亡、送别诸篇。

读罢《龙沙吟》,除了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外,更领略了中华优秀诗词的无穷魅力,接受了一次唐风宋韵的艺术熏陶。目前,刘城已将《龙沙吟》诗集点校注释完毕,将公开出版。我相信《龙沙吟》的发现与出版,一定会为瑷珲地方史、黑龙江边疆史、黑龙江文学史、鄂伦春民族风俗史等方面研究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书写出佳篇华章。

篇5:诗人爱国诗句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4、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

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7、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9、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10、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2、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

1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4、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5、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1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1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18、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19、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宋・陆游

20、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

2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22、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唐・李白《塞下曲》

23、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2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篇6:诗人爱国诗句

2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4 、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5 、大家齐唱大风歌。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6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7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8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9、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1 0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1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 2、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1 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 5、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1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 7、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1 8、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1 9、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篇7:古代诗人爱国的诗句

1、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5、丈夫所至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海瑞

6、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人翁。——朱德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9、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2、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

13、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適《塞下曲》

14、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

15、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宋·陆游

16、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7、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18、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19、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国殇》

20、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21、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2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

2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

24、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龚自珍《漫感》

2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6、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7、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28、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29、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30、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31、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32、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33、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潘希白《大有·九日》

34、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3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6、青春元不老,君知否。——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7、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38、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温庭筠《过五丈原》

39、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其三》

4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41、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42、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43、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44、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45、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46、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47、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4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9、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5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5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2、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革命烈士诗抄。熊亨瀚诗》

53、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54、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55、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56、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57、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58、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

59、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0、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1、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6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6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陆游

64、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65、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篇8:壮志难酬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关键词:陆游,爱国情怀,诗歌,壮志难酬

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一般而言,越是在国家面临忧患的时代,国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越是明显。我国南宋时期国力衰弱、政治腐朽,于江南一隅偏安,频繁受到外族的欺辱。南宋各阶层人民的爱国行为、反抗壮举在此背景下风起云涌。其中,陆游是诗人群体当中最响亮奏起爱国主义号角的一位。他一生写下了近万首诗篇,诗中大多灌注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浩然爱国正气,使得陆游的南宋爱国诗人形象十分鲜明[1]43。

一、诗书武功气质兼备,不忘家训忠义满堂

陆游,号放翁,字务观,今浙江绍兴人。绍兴在南宋时期被称为山阴,而山阴的陆家是当地有名望的大家族。从陆游的高祖开始,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当过朝廷的大官。陆游的几位伯叔要么是中散大夫,要么是右朝散大夫。他的多位同胞兄弟有朝奉大夫、奉直大夫等,皆是主文章、通政事的知识分子和官僚精英。可见,陆游出生于一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和官僚背景的大地主之家。陆游的父亲陆宰,官拜直秘阁朝请大夫,在山阴一带以喜好藏书闻名。此外,他还是一位极富爱国心肠、日夜为国思虑的好官。陆游小时候就经常到父亲的藏书楼饱览群书。他曾在《解嘲》中说,“万卷纵横眼欲枯”,一则表明其父陆宰收藏颇丰,二则表明陆游自己嗜书、看书的时间之长、程度之深。在万卷书当中,陆游尤其喜好读兵书,还喜好在读完兵书之后到藏书楼外的院子里练剑。他曾在多首诗篇中说道:“夜读兵书”、“学剑四十年”、“上马能击贼”、“终夜守短檠”。

陆游的诗书、武功气质兼备多少与其父陆宰有很大关系。作为一位出了名的爱国知识分子和官僚,陆宰经常在距离南宋都城临安不远的家中招待前来高谈阔论国事的士大夫们。这些士大夫忠君爱国,对卖国贼所带来的国耻国难而痛心疾首,多是南宋朝廷中的积极主战派。他们在陆宰家中每每谈及国事,“未尝没有掩面落泪者,虽投食在前,却无法下咽”。有一次,陆宰和士大夫们谈到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金人虏劫,敌寇残暴、百姓涂炭,在场所有人都目眦欲裂、怒发上指,恨不能立即上战场与敌寇拼个你死我活。顿时,一股忠义豪气在陆宰家的议事堂内弥漫,深深感染到了正在一旁旁听的青年陆游。在家接触到多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陆游很早便形成了坚定的爱国主义理想,也很早就写下了“下马草军书,上马击狂胡”的激昂壮志诗篇[2]21。

二、人生得意唏嘘时短,人生失意忧患愁长

纵观陆游的一生,大约只经历过三次比较得意的时期。第一次是奸人秦桧一命呜呼,让时年34岁的陆游有了出官的机会。他一开始先是在宁德县担任主簿一职,后又担任福州的绝曹,在官场上初次展现了他的才华。第二次是朝廷充分肯定了陆游的政绩和才华,逐步升他为大理司直、枢密院编修、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并被赐予了进士出身,受到宋孝宗的亲自接见。为报皇恩,陆游先后起草了《蜡弹省札》、《与夏国主书》、《条对状》等多篇政论文章,深得宋孝宗和多位朝廷重臣的赏识。第三次是1176年,宋孝宗亲命陆游为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赴前线履职。尽管这一差事只干了不到一年,但陆游策马巡边、纵情宴博、打猎射虎,堪称其人生当中的最得意时刻,甚至连诗歌创作风格都有所改变。

上述陆游的人生得意时期加在一起不到六年时间,与之相比,他所遭受的人生挫折和打击时间更长,影响也更大。他的第一次人生打击发生在他22岁那年,他迫于家命,休掉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妻子唐氏,给他造成了一生无法抹平的内心伤痛。第二次挫折是他29岁参加朝廷选拔人才的考试时,主考官已经擢陆游为第一名,但由于秦桧、孙秦埙等人的阻挠,陆游未能因此而出官。第三次是陆游年近40岁时,因与多位大臣谈论朝廷上下结党营私一事被宋孝宗察觉知晓,陆游被贬官到镇江任通判。仅过了两年,陆游就遭到了人生第四次打击。有朝中不满他的官员向皇帝上奏弹劾陆游的通判之职,原因是他罔议朝政、力荐张浚领兵、有不臣之心。而皇帝误信人言,真的将陆游从隆兴通判之职上罢免。十年后,52岁的陆游第五次遭遇打击。他刚刚重新受到朝廷启用,又被其他官员举报其“燕饮颓放”而被免去了嘉州新命的官职。其后从56岁到84岁,二十多年时间里,陆游在官场三起三落,接二连三遭到打击挫折。如此波折的人生经历消磨了陆游很多精力,但他的爱国情怀却从未消散过[3]26。例如他每一次被启用,几乎都是缘自其救国救民之愤书疾言,而他每一次被罢官,并非有逆君不臣之心,而是要么被小人陷害,要么是由于其爱国言论或方式超出了皇帝可以接受的范围。

三、壮志难酬悲恸言诗,痛斥权贵寄情山水

当代人们认识陆游,皆是由于他是一位作品等身的爱国诗人,其落脚点仅仅是在“诗人”上。但事实上,陆游当时并非想以诗人为其终身的职业,他的人生理想就是想做一位像吕尚、伊尹那样有功国家、辅佐明君的臣子。他在《初冬杂咏》、《春夜读书感怀》等多首诗篇中说道:“蹲蹬乃去作诗人”、“丹心向谁明”、“后世但作诗人看”等,表明写诗只是为了表达他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而已。陆游一生创作近万首诗篇,看似言及范围极广,实则有一个基本的主题红线,那就是统一中华、恢复中原。例如在四川,陆游看完长安城的布防图后,创作了一首《观长安城图》,诗曰:“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道出了百姓不见朝廷派兵出征收复失地的惆怅之情,这也是陆游自己内心惆怅之所在。再有,即便是一些小事也能够激荡起陆游统一国家的诸多联想。在《秋夜将晓》中,陆游诗曰:“三万里河东如海……南望王师又一年。”道出了陆游在秋夜小河边想起万里黄河看不到朝廷派兵前来“拯救”自己的悲凉。陆游寄情于诗句中的理想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成了他的梦结或酒殇。

由于统一中华、恢复中原无法实现,陆游后来便将诗歌创作的风格方向转变为痛斥权贵、反对投降上。他认为,那些主张投降的权贵卖国贼正是阻碍朝廷统一中华、恢复中原的罪魁祸首。此类诗歌有《战城南》、《出塞曲》、《关山月》等等。例如在《关山月》中,陆游巧妙地借用了戍守边疆的士兵之口,深刻揭露出戍边将领求和而不战、士兵求战却不能、边民望恢复而不得的残酷实情,痛斥了朝廷投降派和主和派的政策误国、亡国,最后将矛头隐晦地指向了下诏“和戎”的皇帝。陆游还在《追赶往事》、《夜读揽辔录》中斥责朝廷“无人用岳飞”、“诸公可叹善谋身”,认为投降派和主和派早已勾结在一起,罔顾国家统一大业和国家利益。此外,陆游还严辞抨击了这群只顾独享荣华、不顾百姓国家的害群之马,骂他们“巨浸稽天日沸腾……俊宇雕墙已遽兴”[4]134,说总有一天会因他们的误国而弄得天怒人怨。作为朝廷主战派的中坚力量,陆游从未屈服过投降派和主和派的人身威胁,并一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都还在写诗痛斥他们。

即便是陆游的一些山水诗也在不同程度上透射出他浓浓的爱国情怀。陆游一生宦游多地,钟情山水、热爱家乡。作为一位爱国诗人,除了为国献计献策、痛斥昏庸官吏之外,陆游还用诗歌褒赞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例如,《思故乡》一开始便唱道:“听我长歌歌镜湖”;《夏日六言》诗曰:“溪涨清风拂面……一声笛起山前”,既绘情又绘景,别有一番风味在诗句间;《柳桥晚眺》诗曰:“小浦闻鱼跃……故傍碧山飞”,在近观远眺之处,情景交融,仿佛诗人早已融入了秀美的大自然中;《稽山行》虽然没有显露出太多的个人情感,但它有数家珍一般描绘了秀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幸福的百姓、和乐的风俗,假如不是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这些景象也不会那么容易就印刻在诗人的脑海里、展现在诗人的诗篇中。

四、梦诗风骚梦境凯旋,醉酒当歌醉诗当抒

在陆游一生的爱国实践和近万首诗篇中,“梦诗”是最能代表他的爱国情怀和诗歌创作造诣的作品,这类诗歌数量庞大、内容独领风骚。所谓的“梦诗”,指的是与梦境相关的诗歌作品,它们或者是诗人从梦境中得到创作灵感后的杰作,或者是诗人直接以梦境为素材的创作,又或者是诗人借梦和诗直抒胸臆。在中国诗歌创作史上,“梦诗”向来是众多古代诗人最喜欢的创作方式之一,而陆游堪称这方面的佼佼者,而且他的“梦诗”与他浓浓的爱国情怀紧密结合,散发出别样的风采。由于前文已知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社会氛围、官场气息,陆游深受民族意识、爱国情怀的熏陶,积极主张抵抗和反击外辱,却一直不能如愿。所以他只能在梦境里和“梦诗”中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例如前文提到过的《九月十六日觉而有作》诗曰:“杀气昏昏横塞上……夜脱貂裘抚降将……朔风卷地吹急雪……太行北岳元无恙。”陆游作此诗时正履职于嘉州,眼见国家收复失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他只能无奈地将希望变成梦幻,在梦境中寻找寄托。

陆游不仅统一大梦不能实现,而且还多生空有满腔爱国热情而报国无门之感。前文已述,陆游的祖上都是心系国家、民族的士大夫。而陆游生不逢时,出官时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此后虽然被步步擢升,但也因各种原因被多次罢官。在官场起伏数十年直到临终,陆游深感虽身在官场却有太多身不由己,以至于报国理想没有机会实现。所以,陆游不仅在梦境中寻求慰藉,而且在现实中经常以饮酒来麻痹自己,创作出不少爱国情意绵长的“醉梦诗”。例如《楼上醉书》诗曰:“丈夫不虚生世间……八年梁益凋朱颜……益州官楼酒如海……信手枭卢喝成采……故都九庙臣敢忘,祖宗神灵在帝旁”[5]168,诗中描绘了陆游自己豪饮于酒楼的场景。最后两句说明,他即便宿醉也念念不忘报国之志,搬出宋室列祖列宗来蔑视当朝统治者和那些昏庸的官僚,其郁积在内心的悲愤之情和爱国之志也只能在酒醉后借诗篇畅快地抒发出来。

参考文献

[1]孔凡礼.陆游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齐治平.陆游传论[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84.

[3]邱鸣皋.陆游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严修.陆游诗集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1996.

上一篇:江苏师范大学进一步规范财务报销的若干规定(2009)下一篇: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组典型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