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跨越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2024-04-25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跨越发展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

篇1: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跨越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三个发展的心得体会

宜良县狗街镇华兴小学 秦 红

最近,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活动。结合我校实际,通过讨论学习,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第一要求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的浅显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今后工作中应力求做到:

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首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完善育人体制,在学生管理上做好大与小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堵与疏的结合,逐步形成管理的纵横网络,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式管理育人模式,使得育人环境没有死角,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要明确责任,开拓性地作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 1 任务,努力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精神落到实处,体现在新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局面中。

三、要振奋精神,科学研究,脚踏实地做好新课程改革。小学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教育创新,更是一种文化的重建,目的是培植一种富有时代气息,体现现代精神,与时俱进的民主、科学、开放的新文化。为全面实施小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要迎接小学新课程的挑战,转变观念,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成长经历,促进学生发展,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基本素质。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这就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实际行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珍惜教育教学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建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华兴小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2: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跨越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狗街镇华兴小学

孙树芬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辩证法,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一切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一切以人的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师资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教师为本,做到发展为了教师、发展依靠教师、发展成果由教师共享,促进教师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尚的师德,优秀的专业技能是和谐发展的师资队伍的特征,而制度创新则是这支队伍不断发展的保证。三者相辅相成,密不 可分。

一、身正为范

科学发展观要求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在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中,思想素质的提高占据着首要的地位。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就如同在大海上失去方向的航船,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正确的目的地。思想素质的提高具体到教师队伍,就是要求加强教师的师德,良好的师德对于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的根本保证。师德教育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首要途径。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最终要落实到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提高教师本身的修养是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所说的“: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自身的修养不可一蹴而就,而要贯穿到教师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在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自我评估入手,让教师对照师德规范的有关要求,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努力自我重塑,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师,行为楷模。

二、学高为师

文化素质的提高在人的发展中占着核心地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文化素质的发展有着其特殊的重要性。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文化素质的提高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包括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其它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要利用各种进修的机会,跟踪新的知识发展,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三、制度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到位就是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工作的着眼点。

加强制度建设首先要求有一个严格的规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创设严明自律的严格要求,才能使教师队伍建设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此外,以人为本还要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创造一个信任的环境,让每个教师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权利。以教职工大会等形式,增强教师的集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当与教师研讨教育活动时,不以对错、好、坏论处,而以反思、寻找更好的教育效果为出发点,使教师形成新的思维方式,保证教师队伍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篇3: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跨越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中央突出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十二五”时期解决我州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德宏经济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州委州政府在深化对世情、国情、省情和州情认识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找准定位、完善思路,全力以赴打基础、上项目、增投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突破;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桥头堡黄金口岸和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经受住了金融危机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实现了全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德宏作为一个边疆民族自治州,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1.1 纵向看有发展,横向看有差距

2011年全州生产总值达到172.32亿元,增长15.5%,高于全国6.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见表1);人均GDP达到14157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8亿元大关,增长29.9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3:22:45调整为2011年的26:35:39;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单位:%

纵向看德宏经济实现了总量、速度、结构的突破,但边疆、民族、欠发达的基本州情决定了德宏经济总量小、人均拥有量低、横向差距大等问题十分突出(见表2至表6)。

单位:元

单位:元

表2数据显示,德宏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长期在37%—40%之间徘徊,占云南省人均GDP的比重在67%—75%之间徘徊。

表3数据显示,德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到80%,而且呈逐年降低趋势,从2006年77.9%逐年降低,到2010年为72.2%,到2011年提高到79.8%。占云南省的比重从2007年的91%逐年降低,2011年仅为82.1%。

单位:元

表4数据显示,德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国、云南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虽逐年增加,占比仍不高。

单位:万元

表5数据显示,2006—2011年,德宏州财政自给率在20%—24%之间的低位徘徊,2008—2011年财政自给率呈逐年递减,2011年仅为20.5%,这一方面说明国家加大了对边疆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说明德宏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优势并没有真正转变为财政优势,内生财力严重不足。

表6数据显示,德宏州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16个地州中处于末尾状态,2006—2011年各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序总体上出现了倒退趋势。

1.2 经济结构不优,经济基础薄弱

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长,还必须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成长。总量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结构结构的状态。总量增长取决于资源、人力、资金、技术等的动员及有效配置,而结构状态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果。德宏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州,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比很高,第二产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比长期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相对较高,而在第三产业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而非现代的生产性服务业。德宏三次产业结构状况如表7。

表7数据显示,德宏的经济结构处于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的非均衡状态,与全国、全省相比存在较大的结构差异。德宏经济结构的不优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果,结果是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低,经济基础薄弱、总体实力不强。

1.3 发展方式粗放是边疆民族地区长期低水平徘徊的关键所在

十一五以来,德宏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与此同时,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建成投产企业数、土地占用数、工业规模等指标也同步增长,这说明德宏经济主要依靠增加资金、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增长,是一种外延式粗放型的增长。农业上科技贡献率不高,主要靠扩大种植规模实现收益,种植业争地的矛盾突出;工业方面电力、制糖、有色金属冶炼、建材四大产业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属典型的资源性产业,为此也付出了资源逐渐减少甚至枯竭、环境污染、植被破坏等代价;服务业主要以商业批零、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商务服务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总量较小。改变外延式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任重道远。

1.4 县域经济和民族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板效应凸显

从德宏全域看,全州五个县市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过渡强调县域经济的行政区划性,县市间没有全域理念,缺乏对资金、市场、人力、技术等资源整合的愿望和措施,产业趋同化现象突出。这一方面加剧了县市间在资源、市场、人才、政策等方面的竞争;另一方面资源尤其是资本的逐利性加大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006—2011年六年间,瑞丽、芒市、盈江三县市的经济总量之和占全州经济总量的80%以上,梁河和陇川两县的经济总量之和占全州经济总量不到20%,其中梁河县经济总量占全州经济总量的比例在5%—7%之间徘徊。2011年经济较为发达的瑞丽市人均GDP为19285元,而经济较为落后的梁河县仅为7803元,为瑞丽市的40.5%。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增加了德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难度。

1.5 民族经济发展差异大,和谐发展面临挑战

德宏有傣、景颇、德昂、阿昌、傈僳等世居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各民族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傣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与全州持平,其它民族经济的发展则差距较大。2010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68元,傣族聚集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400元左右;景颇族聚集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100元左右,比全州平均水平低1200多元;傈僳族聚集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左右,比全州平均水平低1800多元;德昂族聚集区得益于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和上海对口帮扶,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600元左右,比全州平均水平低700多元。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形成了民族间财富上的差异,而且形成了教育、人口素质、思维方式、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发展面临挑战。

2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加快德宏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迫切需要

2.1 是缓解资源的稀缺性与现有产业对资源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的需要

土地、劳动、资金、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企业家才能等经济资源是稀缺的。德宏州国土面积11526平方公里,是云南省最小的州。粗放型发展为主的德宏经济发展方式对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第一产业更多的是种植和养殖,对土地严重依赖;第二产业以制糖、金属冶炼、水电、建材等资源耗费型为主;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对劳动力高度依赖。德宏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现有产业对资源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缓解直至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选择。

2.2 是加快德宏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需要

德宏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边、情、绿等自然地理资源,云南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把德宏从对外开放的末端推向了前沿,德宏的区位优势充分得以体现。结合德宏实际,州委州政府明确了德宏在桥头堡战略中的建设思路:立足滇缅,服务大西南,依托全国,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关便利化为抓手,产业集群化发展为支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保障,举全州之力打造“一个交通枢纽,一个开发开放试验区,三个产业基地、三个服务平台、三个交流窗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德宏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的保障,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只有坚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顺利转化。

2.3 是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需要

德宏境内的主要水系瑞丽江、大盈江和怒江均为国际河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安全日趋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提出,要把云南建成“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德宏作为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黄金口岸,担负着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神圣的使命。德宏现有产业的发展模式与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有巨大差距,只有调整经济结构,尤其是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森林德宏,才能为“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贡献。

2.4 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需要

德宏与缅甸503.8公里国境线两边住着许多同宗同祖的民族,如傣族和缅甸的掸族,景颇族和缅甸的克钦族,德昂族和缅甸的崩龙族等。跨境民族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孕育了中缅两国人民水乳交融的胞波情谊,他们跨境而居,互相通婚,和睦相处。《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提出,要把云南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这就要求德宏州内各民族和谐发展,境内外民族包容式发展,让桥头堡、试验区建设的成果惠及周边国家的人民,做到睦邻、安邻、富邻。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必须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县域经济、民族经济、周边经济的协调发展。

3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3.1 因地制宜,优化经济结构

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经济理论认为,第二产业结构效应的方差贡献是第一产业的8—12倍,是第三产业的2—3倍。因此,优化调整德宏经济结构的重点是大力发展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一是延伸农业、林业产业链,发展生物特色现代加工业,创造绿色GDP;二是调优调强现有工业,通过要素聚集实现规模经济,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三是整合资源空间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减少县市间因产业趋同、产品同质而带来的竞争,降低内耗,形成合力。

3.2 重构资源评价体系,实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

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重构资源评价体系,对德宏资源的数量、品质、开发与利用的平衡点、再生性、与周边国家资源的关联度、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等作出科学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适度开发,兼顾资源开发利用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3.3 科学布局产业,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资源的经济性决定了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性,其生物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对资源适度开发利用也是发展所需。由于资源环境具有脆弱性、恢复的艰巨性和影响的长期性,所以要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一方面控制资源开发的限度,以不超过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为限;另一方面要做好资源保护,重视资源环境的容量和再生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有效选择。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再以过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依靠新的科技革命提供技术支撑力,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资源集约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4 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从德宏的现实州情和发展出发,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为导向,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目标,以沿边国际口岸城市化进程为载体,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支撑,全力促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全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

3.5 统筹县域经济和民族经济发展,建设繁荣稳定新边疆

统筹县域经济和民族经济发展,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重要举措。统筹县域经济发展和民族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是要在全州范围内统筹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避免县市间的无序竞争;二是树立全州一盘棋的思想,根据县市资源特点,确定主体功能区,根据需要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政策等资源,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三是要实现扶持政策的均等,让各民族经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四是根据各民族的人文特点、资源特点规划布局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做到一个民族有一个支柱产业,通过产业带动缩小各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五是在各民族间合理配置政策、财力和技术等资源,实现各民族经济发展的均衡化。

3.6 更加重视教育与科技,走素质强州、科技兴州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产业经济理论认为,相对于产业结构优化所引起的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等因素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教育与科技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实现德宏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教育和科技,走素质强州、科技兴州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重新审视州情,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教育优先”、“科技兴业”的发展理念,强化对教育和科技的领导力、指导力和执行力;二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力度,健全和完善教育考核激励机制,实施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切实促进教育公平;三是建立健全高素质稀缺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机制,搭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有效益、促发展的人才平台;四是建立鼓励本土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本土人才懂州情、有激情、有经验、有才能、流动小、成本低的优势;五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德宏科技创新园,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创新。

摘要: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客观要求。德宏作为一个边疆民族自治州,交通落后、资源不足、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只有坚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顺利转化,实现边疆地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

关键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发展经济学概论》谭崇台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2]《循环经济》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出版.

[3]《低碳经济知识读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0年出版.

[4]《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6]《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7]《德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篇4: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跨越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我认为,领导干部在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上,尤其要注重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工作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二是深刻理解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极端重要性,始终保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坚定信念。三是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新要求,更加努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深刻理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和战略部署,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是深刻理解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任务,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党的良好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能否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扎扎实实地办好哈尔滨的事情,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全局。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立足市情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放在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放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来,放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上来,不断提升各项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努力使哈尔滨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出新的更大步伐。具体来讲,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

第一,大力推动思想解放,切实完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令人振奋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切合实际的战略部署,不仅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我们搞好地方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2009年以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总结借鉴历届市委的工作思路,制定并实施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开发建设北国水城、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松花江避暑城和群力新区、哈西新区,深入推进一大批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项目,使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大关、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事实证明,这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合哈尔滨实际的正确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任何一个战略的完善,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丰富和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把丰富这一战略的内涵、拓展这一战略的外延,作为深入推进这一战略的首要大事来抓,按照党的十八大明确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和战略任务安排,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及城市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谋划好、安排好各项建设,把每项建设都落实到实打实、硬碰硬的项目之上,形成完整的项目建设体系,真正做到北跃“跃”有支点、南拓“拓”有依托、中兴“兴”有重点、强县“强”有内容。

第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保证,也是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的前提。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我们要把产业改造、产业研发、产业构建、产业配套、产业融合,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经济总量。一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做足改造提升的文章,通过兼并重组、提高科技含量和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手段,增强市场竞争力,全面盘活传统产业。二要依托优势产业,着力在扩容增量、延伸链条上下功夫,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和化工四大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三要依托国家产业政策,加快培育民用航空、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集约发展、集簇发展,尽快形成规模效应,打造出新经济增长极。四要依托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合作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模式,走出一条引进与输出并举、多元融资投资并重的产业建设新路子。五要依托科技优势,全面加强与驻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使科技成果就地实现生产转化,促进产业层次和水平的提升,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六要依托央企集中的优势,积极推动国家重点产业项目在哈布局,扩大现有产业产能,开发新的产业链条。

第三,扎实搞好重大民生建设,确保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纳入到政策安排、战略安排、工作安排和制度安排之中,把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充分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坚持以重大民生工程为牵动,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更好的改革发展成果。总的考虑是,牢牢把握民生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连续性,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切实维护好、保障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重点把握好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结合发展经济,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的根本,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开发更多的岗位,积极鼓励自主创业,让更多的人有事干,让更多的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结合城市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按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思路,以及统筹安排、全面推进、多元选择的办法,着力推动主城区未改造棚户区的拆迁工作,加快建设设施完备、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服务优质的集中安置小区,形成廉租房、保障房、经济适用房综合配套的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的保障性住房分配体系,监管严格、服务优良的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提高社会各群体的居住水平。三是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围绕构建网格化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完善社会服务工作机制,壮大社会服务工作队伍,使困难群体随时得到各方面的帮助,广大群众生活更便利。结合解决社会突出问题,全面优化和完善社会保障办法,着重推动看病减负、教育公平、老有所养等群众普遍关注问题的解决,着重扩大各项社会保障项目的覆盖面和受惠面,努力保障好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改善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快推进“三沟一河”综合整治,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卫生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开展居民庭院维修改造活动,全面加大城市秩序整顿力度,确保广大群众生活在环境优美干净、秩序优良文明的城市中。五是结合维护社会稳定,创新和完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的机制。全面加强信访工作,扎实做好预防和打击犯罪工作,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落实,有效做好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准备,努力使群众各安其事、各享其乐,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第四,深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加快城市化、城镇化步伐。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最佳路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感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是要用城市建设的理念、标准和要求,做好县域发展的各项工作,实现城乡之间的全面融合,使城乡之间的基本功能相似,产业衔接配套,资源合理流动,基础设施同等健全,人均收入水平相差不大。一是用城市规划的理念规划县域发展,立足10个县(市)的资源特点、区位特点和人文特点,研究制定加快发展的大概念和大题材,统筹把握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协调推进各项建设,使10个县(市)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中,形成区域整体竞争力。二是用城市建设的标准抓好县域建设,特别是在中心城镇和小城镇建设中,既要抓好各类项目的主体建设,又要使配套设施协调跟进,做到开发建成一片就达到功能配套齐全、适合生产生活需要的要求。同时,注重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保持河流、山地和森林的原始风貌,做到天人合一。三是用城市管理的要求规范县域秩序,无论是中心城镇还是村屯,都要建立起系统规范的管理办法,使各项事务有人管、有人抓,各类问题有人纠正、有人治理,各项设施有人管理、有人维护,确保县域生产生活规范有序。四是用城市服务的标准保障县域生活,加快构建以商贸、医疗、教育、文化为重点的县域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中心城镇为轴心、覆盖所有村屯的公共服务网格系统,使所有县域居民都能享受到与主城区居民一样的优质服务。

第五,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集中反映。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搞好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会有强有力的依托。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哈尔滨来看,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扎实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认真研究制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建立起各项指标体系,提出支撑项目,拿出阶段安排。对此,我们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具体来讲,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遵循系统完善、适宜生产生活、运行安全的原则,全面加强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综合配套、通行顺畅的立体化城市交通体系,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态保护、环境综合整治和美化亮化工作,健全完善水、电、气、暖等网源、管线设施,逐步形成现代化公共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坚持现代化、法制化、精细化、人性化,全面改进城市管理。变“行政约束型”为“法制约束型”,变“运动式”整治为“常态化”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有人抓,项项有督促、有检查,确保城市生产生活规范有序运行。三是突出科学性、综合性、周密性,全面优化城市服务。统筹建设生产生活服务体系,科学制定生产生活服务内容和流程,逐步壮大生产生活服务队伍,使城市生产生活的每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能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抓好以上五个方面的同时,我们还要大力促进城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同时,着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具有鲜明特征和时代气息的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我们还要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紧紧围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提高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水平,使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哈尔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篇5: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跨越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省委、州委的统一部署及县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我认真学习了《县委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XX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在学习提高阶段,加强了学习,研读了一系列理论业务书籍,学习科学发展观相关文章和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重要论述。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充分认识到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我对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进一步的提高。

一、解放思想的核心是推动改革发展。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看,解放思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是我们不断认识与把握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过程,也就是在对社会规律认识不断化,由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新时期新阶段,解放思想的核心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问题的根本思想武器。回首二十年多年来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就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创新,从而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系列的新政策,也就不可有今天这样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党的十七大提出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做出重大部署。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新的突破。要理解好、贯彻好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 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思想认识转变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新世纪的宏伟目标。

二、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财富。解放思想就是要着力解决思想观念上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发展的瓶颈制约,从解放思想中获得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动力。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观念的超越,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没有观念的领先,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一些陈旧的观念禁锢着我们的思维,束缚着我们的手脚,制约着我们的发展。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解放思想,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束缚,牢固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人民的公仆,要认清历史使命,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实履行职责,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不学习,政治上就不可能成熟,工作上就不可能取得好的业绩。只有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勤奋学习,钻研业务,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才能为民办好应有的事情。

三、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增强工作实效。结合我县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县委提出了在全县开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XX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重要举措,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为目的,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查找、自我提高为主体,利用一切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篇目文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深对党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紧密结合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实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工作实效。

(一)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文化旅游兴县”的富民强县总体发展思路,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为行动指南,着力实施我县“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树立“一切为了招商、一切服从招商、一切服务招商”的新理念。强力推进大创业,强势发动大创业,开创发展新局面;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迅速加快XX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化为主导,以大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创新方式,提升水平;遵循“开放领域、调优结构、强化服务、提升成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全民参与、部门联动、考核激励”的招商促进 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招商积极性;调整引资机构,围绕培育支柱产业,在建立健全机构,加大投入保障;深化认识,找准差距;细化措施,创新方式;强化品牌,促进对外;优化环境,增强后劲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全力服务大局,我局将认真履行好部门职责,做好宣传和推介,为招商引资工作搭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平台,使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6: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跨越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统一部署,***迅速启动大讨论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参与到大讨论活动中来。通过本次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认识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也深深感受到了在实现“稳中求进、创新推动、跨越发展”中所肩负的重要责任。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更是后发地区赶超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唯有科学发展,我们才能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脱离先污染后治理、拼消耗拼资源的不可持续发展道路,真正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转变到集聚、集约、集群上来,切实实现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共同繁荣,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推进。唯有跨越发展,我们才能避免在白热化的区域竞争中被边缘化、被钝化,百舸争流、更进一步,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环境中,迎难而上、迎头赶上、抢占先机、拔得头筹,进而在全国对 外开放战略大局中抢有一席重要之地,赢得远期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动权。唯有和谐发展,我们才能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落到实处,真正体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惠,真真切切感悟到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自觉跟党走、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必须突出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党中央基于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为今年经济工作定下的总基调。深刻领悟它所包涵的三个方面的含义,对我们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意义重大。首先,要以“稳”促稳。稳,是一切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基本普及的今天,一个区域或小范围的不稳定,可能被现代媒体迅速传播,甚或被放大、扭曲、无中生有,滋生更大区域、更广范围的不稳定、不和谐。当前,从GDP与社会环境关系的运行轨迹来看,***市已进入矛盾多发期和不稳定事件数量剧增期,必须从源头上促进稳定,以发展促稳定,以发展求稳定,以发展实现稳定。其次,要以“求”争取主动。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对一个人如此,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依然如此。面对区域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必须多思、善谋,在工作中增强主动性、灵活性、针对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准确把握宏观大势,认真找准城市发展定位、理清城市发展思路,扎扎实实地推出有实效、有力度、有速度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聚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谋城市之福。第三,要以“进”促变。进,并不是简单的“进”,而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基于这样的目标和要求,“稳中求进”必须突出“变”字,能够在“变”字上做好文章,能够在“变”字上得到充分体现,能够在“变”字上让广大人民群体有所体会和感受。怎么个变法,这也就是接下来要说的创新推动的问题。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重在创新推动。要创新发展思路。观念影响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必须把创新发展思路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不断深化已有认识,丰富已有思路,理清突破之路,创新突破之策,从更深层次研究和思考,从更广角度分析和判断,从而用更宽阔的视野、更独特的思维和更智慧的思路去提出措施和办法,走出一条跟随时代节拍、具有城市特色的发展之路。要创新工作方法。必须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吃透上情、掌握下情、熟悉国情省情市情、了解外情、体察民情、知晓舆情,深入调研、抓住重点、准确切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 水平。要创新工作内容。深刻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主要精神,把握重点、发现难点、破解难点,自我加压、艰苦奋斗,创造性开展工作,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工作内容加速城市经济社会建设。要创新工作机制。纵深多层次、多领域改革,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速形成凝心聚力、万众一心的建设合力。

篇7: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跨越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认真开展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大讨论活动

为贯彻落实好市委二届二次全会和区委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我局积极响应区委号召,把开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全局范围迅速掀起了大讨论活动的高潮。

一是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到位。接到通知后,我局迅速 成立了以局党总支书记、局长马怀谦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 责大讨论活动组织实施,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 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是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为确保活动不走过场,我局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大讨论要达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落实的步骤和具体的要求,并对开展大讨论活动的具体任务进行了安排。

三是方法灵活,学习效果明显。通过会议动员、集中培训、系列专题讲座、中心组学习、案例研讨和个人自学等形式,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群‛教育相关学习资料等内容进行了学习,进一步树牢了全局干部职工开展大讨论活动的思想意识。

篇8: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矿山

回顾我国近时期发生的一系列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 最终的定性几乎都是责任事故。这说明了什么?责任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两种因素:一种是人的因素, 一种是物的因素。而据统计, 90%以上的事故主要是由于企业人长期重生产、轻安全, 片面追逐超预期经济利益所造成的。所以, 能不能抓好人的思想工作, 引导企业干部职工自觉树立大局意识、安全意识, 以科学的发展理念指导实际工作, 决定了煤矿企业能否实现本质安全、可持续发展。

1 思想决定思路, 学习解放思想

新时期, 中央正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煤炭企业作为特殊行业, 要以此为契机, 紧密结合自身实际, 引导企业干部群众积极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长期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科学结论, 是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积极借鉴当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 它凝结着我们中国共产党几代人的心血和艰辛探索。面对全新科学的发展理论体系, 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努力通过各种途径, 引导干部职工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以学习实现发展观念的更新, 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引领企业发展思路的创新, 逐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煤矿企业科学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 努力开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立足企业实际牢固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学习实践的关键。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我们这些身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国有中小型矿山企业来说, 要时刻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 要正确认识追逐经济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企业的本质要求。在突出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作为企业中心工作的同时, 要将努力探索符合自身实际、能够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作为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以人为本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力量之源。“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就要求作为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经济主体的生产企业, 一切经济行为、一切制度革新、一切预期发展成果, 都要以如何实现企业职工利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让企业发展的成果能够最大化惠及全体企业职工, 确保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要清醒认识到能不能以“群众利益至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当前我们这些中小国有矿山企业能否留得住人才、吸引人才、增强职工归属感的关键, 是能否实现凝聚人心、谋求稳定、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什么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给予了高度的概括。对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来说, 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 必须实现安全与生产的协调并进, 实现企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企业与社会间的和谐相处;必须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民主管理体系、不断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实现以民主促管理、以精神激活力、以文化谋凝聚, 推进企业全面快速的发展;必须承担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协同国家共同推进社会的和谐建设, 从而也为自身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外部的人文环境和法治环境;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以开采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作为主导产业的矿山企业, 要保持企业长久活力,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要重点做好“开源节流”, 既要做好主煤产业的节流工作, 实现有限煤炭资源的经济开采、高效利用, 延缓现有矿山的衰老速度, 又要善于把握多变的市场, 寻求适合自身实际, 可谋求企业持续发展的产业、事业, 实现原始积累资本的再投资, 在确保主干企业本质安全生产的同时, 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远景目标。

统筹兼顾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对中小煤炭企业来说, 就是要求我们要立足企业实际, 着眼企业长远发展, 未雨绸缪, 妥善处理好可能影响企业良性发展的各方面关系。要善于置身国内甚至国际大市场中谋划企业长远, 勇于面对风险、面对挑战, 积极为企业谋取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要以创大业的胸襟和眼光跳出自身看自我, 不失时机的从国内、国外多变的市场发展环境中抓住有利企业发展的机遇, 既要总揽企业发展全局, 统筹规划, 又要抓住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工作、突出问题,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2 思路决定出路, 出路依赖于实践

随着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体企业干部职工中的不断深入, 许多职工都开始对我们企业传统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 并逐步认识到原来依赖单一产业、片面追逐高产高效发展方式的弊端, 感觉到了“老路”已没了出路的危机。在“企业下一步该怎么走”成为职工经常议论的话题的同时,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谋划企业今后发展出路也正在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而科学发展观只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关键在于人的科学把握和具体实践。

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是实现企业新发展的关键。“面貌变不变, 领导是关键”、“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是企业的决策者、是企业建设的组织者、激励者。对于企业领导干部来说, 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采取的是什么样价值取向, 影响的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地方的发展全局。事实证明, 一个思想解放、善于创新、具备科学发展理念的企业领导或领导集体, 他 (们) 身后往往屹立着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企业。所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领导带头是关键。

职工群众学习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企业新发展的保障。首先, 积极引导企业职工自觉投入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来, 是我们创建学习型企业,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汇集一批专家和杰出的企业家, 根据系统动力学的观点, 经过10多年的研究, 得出结论:在新的形势下, 最成功的组织将是“学习型组织”。而积极引导全体职工自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正是我们现阶段创建学习型企业最好的载体和抓手。其次, 积极引导企业职工自觉投入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来, 是实现领导决策得以正确贯彻的需要。“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有参与才有认同”, 科学的决策必须获得及时正确的落实, 才能实现发展的预期, 这就依赖于最基层的、一线的职工群众。而积极引导普通职工跟随企业领导共同融入到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 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有利于彼此思想的沟通, 有利于上层决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意图得到基层职工的快速领悟把握, 从而激发职工群体向心力, 进而增强自觉落实决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终实现决策执行成本的最小化和决策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面对当前煤矿安全责任事故多发的现实, 探讨煤矿企业如何紧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 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以科学发展理念引领企业人发展思路的创新, 努力建设和谐煤矿企业。

篇9:和谐文化促惠安跨越发展

近十年来,惠安公司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探索构建“和谐文化”之路,“在发展中共建和谐,在和谐中加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创新实践过程中,积极将兵器工业集团的文化元素,作为指导本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重点内容,围绕培育“激情、创新、竞争、负责任”这些体现兵器文化特色的核心要素,努力使本企业的文化建设与集团文化相适应,不断弘扬兵器文化,传承军工精神,企业经营、员工精神面貌均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

“和谐文化”的形成发展

改制之初的惠安公司,经营形势十分困难,职工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安全事故频发,人心浮动,不和谐等问题十分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公司领导班子坚持以人为本,从增强凝聚力,调整干群关系入手,明确提出了“员工满意、顾客满意”的经营理念,“团结、精干、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为国奉献、报效社会”的企业精神,形成了惠安和谐文化的雏形。和谐文化从一形成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发展的推动作用,得到了员工的高度认可,人心稳定了,凝聚力增强了,干部群众的干劲足了,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惠安公司从文化的有形建设入手,推动形象创新,搭建文化建设平台。从新建公司大门,整治厂前区开始,把公司的经营理念、工作作风和企业精神做成大型标语牌,树立在显著位置,使全厂精神面貌为之一振。与此同时,从构建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入手,制作了VIS手册,确定了司旗、司徽、司歌,编制了《员工手册》、《企业文化手册》,出版了《惠安文化》、《情系惠安》、《和谐惠安》、《感动惠安》等书,统一了员工的工服和工礼服,把每年8月确定为企业文化活动月。一系列的有形建设,使文化建设有了平台和载体,和谐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

惠安公司先后用了两年时间,上下结合,集思广益,提炼出了核心理念8条,基本理念11条,明确了公司的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管理、安全、质量、人才、学习等理念,构建起了一套较为完整、具有惠安特色的文化理念体系,形成了具有惠安特色的和谐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明确了“和谐文化”的内涵,即“持续创新的发展思路,忠诚奉献的价值取向,公平公正的人本管理,精心精细的工作氛围,和谐进取的人际关系,整洁优雅的生活环境”。和谐文化成为惠安文化的“本”和“核”,形成了惠安文化的品牌。

2004年,在企业扭转了连续14年亏损被动局面后,惠安文化建设又提出了“突出和谐本质,追求和谐发展”,“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共建和谐文明的惠安集团为目标,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任务”,“在发展中共建和谐,在和谐中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和谐氛围中,企业发展开始提速。通过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召开企业文化体育工作会议,成立12个协会,举办公司首届运动会,增加活动器材和活动场地等,丰富了员工的文化生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投资500多万元美化绿化社区、厂区环境;重视环保,投资5 6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工程;重视班组文化建设,开展安全亲情寄语等活动;重视班子、改革、技术进步、管理等方面的和谐建设。公司走过了一条“靠团结创新的领导班子引领发展,靠深化改革促进发展,靠加快项目建设拉动发展,靠技术进步加快发展,靠强化管理保证发展,靠党建和文化建设共谋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公司销售收入由2001年的5.8亿元快速增长到2008年的32亿元,实现了公司发展的第一次跨越,“和谐”文化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在公司的发展中逐渐得以彰显。

和谐文化的思考实践

惠安和谐文化建设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雏形到逐步完善,走过了“有形建设”阶段。如何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从2009年开始,惠安公司明确提出把“和谐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品牌来打造。为此,公司制定了《惠安集团打造和谐文化品牌实施纲要》,对此项工作进行详细周密部署,把打造和谐文化品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加以培育和提升。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打造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的事业团队。加强制度文化建设,首先是坚定不移地发挥机制的作用。通过设计一套制度,把利益关系摆好,通过利益关系的和谐,把各业务单元和各类人才的事业激情激发出来,自觉地把事情做好;其次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企业的发展规律,人才的发展规律去设计机制,创新机制;第三是公司按照个性化管理的原则修订完善了考核评价办法,使之更加符合每个单位,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使每个人的价值得以体现,心情舒畅地为公司发展发挥聪明才智,自觉地去践行已经确立的科技文化,技能文化和管理文化。

用优秀的文化打造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惠安公司的文化建设初步完成了“有形”建设,从“有形”建设到“无形”建设是一次升华和提升,用优秀的文化打造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新阶段的核心内容和重点,也是和谐文化品牌的灵魂所在。一是把公司文化理念分配到各个管理层面,使各管理部门、各基层单位都成为文化理念的践行者、组织者,在公司唱响和谐文化的主旋律,让和谐文化在现场能看到,在岗位能体现,在流程中能积淀,在细节、行为习惯中能表现。二是培育文化的力量。惠安公司的价值观是“忠诚兵器事业,国家利益至上”,“忠诚”、“至上”落实到工作中、岗位上,就是“爱我惠安、奉献惠安”。同时在每年8月份,均结合公司当时的发展需要,提出不同的文化月主题,如“共建和谐文明的惠安集团”、“爱我惠安、忠诚奉献”等,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员工立足岗位、奉献企业的热情。

重视文化元素的培育和积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形成需要培育和积累。惠安公司十分重视文化元素的培育和积累。一是充分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 公司要求各级领导作和谐文化品牌的倡导者、推动者、实践者,同时要求领导干部既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又要拘小节,慎言行;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审时度势,实事求是;既要真抓实干,又要讲求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领导的带头作用得到了员工的认同,惠安和谐文化得到了提升;二是培育一套话语体系。通过解放思想,畅通诉求,建立公司领导接待日制度,和员工群众零距离沟通,在公司形成轻松、平等、坦诚、无压力的思想交流和思想碰撞的话语体系;三是注重培育文化元素和创新。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当务之急,充分发挥和谐文化的引领作用和潜移默化作用,使惠安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融入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和人们的生活当中,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提升公司运行质量,推进文化管理惠安公司认为推进文化管理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素质的提高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一是发挥制度是文化载体的作用,培育好的制度文化,形成尊重制度,尊重程序的良好氛围。公司各级领导带头尊重制度和程序,坚持按制度和程序办事,不凌驾于制度之上,不犯程序性错误,使制度和程序得到更好的尊重,更好的执行;二是把文化理念贯穿落实到制度中去;三是把文化理念细化到岗位;四是重视文化底蕴的积累,实现资本、技术、人才、文化的同步积累。通过文化管理,让企业所有员工了解并认同企业的文化理念,最终上升到自觉地去践行;五是推行文化管理,解决重“管”轻“理”的问题。在文化管理中更多地强调“理”的作用,强调人的自觉性,强调管理就是服务、就是指导、就是梳理;而不是把管理看作是制约、限制和权利,从而使员工感受到自己被企业、被领导所尊重和理解,进一步增强了自己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构建和谐进取的人际关系。惠安公司一是注重解决思想问题,把思想和諧作为企业和谐的基石,通过解决思想问题,促进公司上下的和谐;二是加强班子团结,注重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通过沟通找到共同点,进而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他们按照“四好班子”的要求,按“五个始终做到”和公司《干部作风规范》去要求自己,形成了实现公司发展第二次跨越的良好氛围;三是构建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公司领导时刻牢记企业的发展是为了员工,发展必须依靠员工,发展成果需要由员工共享,创造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四是调整和完善分配机制,推进和谐分配;五是注意培育民主的文化氛围,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局面。

把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这是惠安公司文化建设的又一创新。公司党委提出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明理、顺气、鼓劲”的工作原则,“三必”工作法(三必到、三必访、三必谈)既是党建工作的法则,同时也是传递公司文化理念的通道。这个法则不仅在企业内部得到了较好地执行,同时在整个兵器行业也得到了推崇。这两项工作形成的合力,为企业近年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上一篇:叶酸工作制度下一篇:预评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