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

2022-09-01

第一篇: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发展问题

“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评判标准,也是各不相同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解读上述六个基本特征我们会发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好的促进公平正义,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公平和正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蛋糕”的不断做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公平正义问题日益凸现。如何切实做到全体社会成员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如何顾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实现社会的整体、全面和谐,促使社会稳定发展,归根到底是一个发展问题。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强调“科学”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定下一个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党和政府一直强调的。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任务与新的机遇,它同时还需要新的智慧和新的发展对策。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要经过长期的奋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是一项短期的任务,同样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才能逐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南。

二、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1、发展的全面性就是全方位多方面共同发展

发展的全面性至少应当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构成发展内涵的各个要素、各个方面要全面;第二是各主要方面内部各方面的发展要全面。具体地说,不仅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要全面,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要全面,而且生产力、经济、人、社会本身的发展也要全面。因此,着眼于全局,从局部着手,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2、发展的协调性就是按比例地和结构合理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而且也是协调发展的发展观。党中央提出“五个统筹”就是协调发展观的集中表现。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协调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收入的差距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而达到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协调各个区域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和收入差距,实现东、中西部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切实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要协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改变任意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不惜代价促进经济增长的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协调本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关系、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关系、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的关系、自主研发能力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关系等,从而加快提升综合国力。就企业而言,也有个单位统筹、协调发展问题。

3、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是人类社会世世代代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

持续性发展就其本来意义是指不应以牺牲以后利益为代价,追求发展。这个概念强调的是代际间的公平问题。当今世界,即使是同代人之间,也存在严重的社会不和谐问题,甚至出现社会冲突。因此,可持续性发展不仅关注环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且关注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人口的适度增长、资源的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优化、生态的平衡、资源有效配置;二是人类之间的和谐,如社会公平分配、代际间的可持续发展等。可持续发展就是高尚文明的发展,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及人类间和谐地发展。

三、科学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解放、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有四点:一是人本,即以人为中心、为根本着眼点;二是全面;三是协调;四是可持续。其中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由人本的派生。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高度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就作为个体的人而言,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即人的能力、素质、需要、独特个性、社会关系等诸方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总而言之,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第一,全面满足人的需要,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要满足人民的政治需要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需要;第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第三,全面发挥人的才能,包括通过教育、激励和竞争机制,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这三者互为条件、互为前提。归根到底,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科学发展观包含着科学性、具有指导性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指导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表现在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上;对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上,因而具有科学性。

第二,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统一体;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是由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三大系统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还在于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统一。

第四,科学发展观始终以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此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经退居次要位置,从而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五,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视为一个历史范畴和历史过程。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以人为本,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无论我们的个体成员或局部地区期望值有多高,我们不可忽视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历史过程。

科学发展观所反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也包括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认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来看,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严峻现实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使经济社会能够又快又好地发展,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国家能够安定团结,社会能够和谐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恰恰是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执行过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坚持好字当头,在“好”字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0. 

[2] 郑功成.科学发展与共享和谐——民生视角下的和谐社会.人民出版社

第二篇: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我校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展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xxxx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论科学发展》及上级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等有关文件,我深刻认识到:这次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大规模、广泛性、深层次的党内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党的肌体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创新过程。自己经过学习、反思,进一步武装了头脑,更新了观念,振奋了精神,政治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就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个社会采用什么样的发展观,取决于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具备的条件。同时,还取决于**者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程度。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从增长至上或增长优先到发展社会目标化;从可持续发展(1992年)再到全面综合发展(1999年)的演变过程。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观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观;20世纪

八、九十年代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新世纪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体。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要珍惜、爱护、保护人的生命,保障人的安全,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促进人的健康。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十六大报告中,全面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发展还可以概括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三、把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基本要求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二,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断推进,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而且最终经济发展也难以搞上去。要切实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第三,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数量的增长,但不能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数量的增长。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要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落实,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快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

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

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的建立主要是靠科学技术,归根到底是靠人才。品牌也好,技术也罢,都是人才创造的,特别是重大的创新主要是由杰出人才实现的。要依靠大量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

研究发展要研究人的本性。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即本性。马克思说,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其意义就在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人字是由两笔成,左撇右捺互支撑,为人若要站得稳,既想自己又想人。

在2003年12月中央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人才的四项标准,即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同时提出了四个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对领导则提出了要有爱才之心、重才之念、容才之量、用才之方和护才之能。

马克思把劳动时间节约规律视为人类社会的首要经济规律。他说,使人能力充分发展的自由王国存在于物质生产的彼岸,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真正的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可以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时间是发展才能等等的广阔天地。传统的教育和要求是忘我劳动、积极劳动、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等等,这使得人们过度劳动,造成不少人积劳成疾,过劳瘁死。

要合理利用供人们用于休息、娱乐、学习等的闲暇时间,努力建立学习型社会。有人形容中国人说话慢吞吞,走路迈方步,做事从不着急,但是一想到将来,就好象一个晚上要变个样。美国专栏作家索尔兹伯里在访问我国以后说,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非常慢的,100年也不算什么,而美国人则把1分钟看作是很重要的。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休闲才是一切事物围绕的中心。著名法国思想家席勒在200多年前指出: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柏拉图说过,人生完整的意义是音乐与体操并重。

二是合理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社会的一切矛盾、冲突都根源于经济利益。解决的首要办法是发展,做大蛋糕。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长官意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遵循规律。经济人都有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人们懂得采取怎样的方式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目标。人民群众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爆发出来的改革要求,即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改革的真正动力。成功的改革模式都是由人民群众首创出来的。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与遵循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做领导最重要的是为发展创造条件,不要干涉具体活动。上谋不如自谋。

三是努力提高人的道德水准。既要法治,也要德治。德治和法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德治是使人们严于自律,自觉遵守法纪,讲究诚信等。

总之,我们要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在教育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我们只有明确认识在教育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积极地投入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来,认真扎实地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试想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行吗?不行,那只能是教条主义。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锦涛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三、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

与时俱进是在十六大报告的指引下提出的,尽管与时俱进,不管它提出的时间是否在科学的发展观(2004年的3月10日)之后。而与时俱进是在2002年11月24日的十六大报告上。但我认为中央的科学发展观正在和已经形成。我们回想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不是有人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早在毛泽东、邓小平时代就有过论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谈的也是发展生产力,但还不是先进的生产力,毛主席也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这是完全对的,也必须坚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这科学发展的观点不仅是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的一个重要任务,还要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要说或者有人准要问谁能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毛主席和邓小平都提出过“为人民服务”和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而要尊重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利益,即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提高了,民主化进程加快了,但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继续发展,继续提高。建国初期人民的利益主要是当家作主和吃饱肚子,

六、七十年代人们渴望有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可现在和今后人民的利益是要享受小康社会给人们带来的高质量的生活、更加优美的生存、生活、工作条件和环境,如果不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人民的这些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特别从现阶段,从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与时俱进,怎么能满足人民对我们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们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这里要把握四条: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发展。

其实是注意把握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第五,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总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党、对我们每个党员都非常重要,对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要,我要树立和落实好,我也非常自信,我的预言——把科学发展观写进下一次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不是有可能,而是一定。这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过后,将来还会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学教活动。

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中国在发展中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了更好得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胡锦涛主席提出了,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让我们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并且带动周围的同学一起学习、进步。我们不仅要学习其理论思想,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将其贯彻落实到自己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把握它的内涵,并用于实践。

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大力促进物质文明发展,也大力促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并努力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3、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有条件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4、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把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与合理保护环境、科学利用资源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良好循环的基础之上,努力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应在生活学习中贯彻科学发展观。首先,我们应学好我们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自身素质。在学习中我们要有目的,有方向,要学会系统的思考问题,并把我们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要想在我们毕业后能比别人更有竞争力的话,就必须利用好大学生活,去学习去实践。其次,我们也应加强我们的身体锻炼。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变得安逸,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以前那样重视身体锻炼了,研究也表明我们的身体素质是一代不如一代。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加强锻炼,身体是我们进行一切事情的本钱,我们要想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条件。再者,我们要学会综合分析的能力,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能根据事情的发展去判断事情的发展方向。还有,我们要有创新意识,我们在学习前人的经验时,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学习培训与系里的热烈讨论,我有如下体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践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来自思想认识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愈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愈自觉愈坚定。

首先,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其次,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一科学体系中,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升华,从统筹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党坚持发展的信念一以贯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再次,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它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只有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才能把握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根本上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检验学习的效果。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认识,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增长才干、提高认识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一是要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再好的理论,如果不与实际相结合,不落实到实践中,也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只有在深入实践和认真落实的过程中,我们的认识才能跟上实践发展的要求,才能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二是要通过多渠道的实践学习,参加多种培训学习,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在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事实证明,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和锻炼,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应用中以及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能力上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三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个人的奋斗目标,在学习和工作中,使自己能够对工作对事业充满激情,对待任何事物都采取积极向上的劲头,以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导向,促进个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四是要把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统一起来,既要看通过学习,理论水平是否提高了,思想认识是否统一了,更要看实际行动,看实际效果,看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得如何,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能够推动科学发展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总之,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当前,学习首先要学科学发展观,实践首先是要参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只要我们毫不松懈地坚持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将成为过去,我们将一同生活在社会主义小康家庭的大环境中

第三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明晰更加深刻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的战略思想,它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推动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这个重要思想不仅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有宏观指导意义,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全方位发展,对推动我们的工作迈向新台阶都具有重要意义。

“千秋大业,关键在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单位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事,为党的宗旨而努力奋斗。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和进步的水平。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业务工作的深入开展,要把业务工作放到服务于流域管理和工程建设的进程中来把握,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和各项举措相适应。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党务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以良好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总之,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自己做起,要从本职工作做起,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自觉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实践党的先进性要求,明确各自明确的社会分工,承担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一份神圣责任。只有立足本职,埋头苦干,拼搏争先,才能真正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要不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顾全大局,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开展各项工作;要勇于开拓创新,在工作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要继承和发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式,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开创工作新局面,推进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教育以育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学校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校早就提出了五个办学理念,即树立建设学习型学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理念,树立以爱心为纽带构建和谐校园理念,树立质量第

一、打造品牌理念,树立服务育人理念。在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我们从事基础教育,就是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党员教师,我们义不容辞。

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研究教育科学,讲究教育规律,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开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办学以人才为本,要以教师为主体,以服务教师,引领教师师德、专业发展为己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主体。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育管理者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为教师服务,努力建设好教师队伍,这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要务。教育的全面发展本身就要使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是三位一体的,这是对教育全面发展的科学完整的理解。而教育的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各教育因素、各教育环节的协调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不断发展的教师队伍。

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差异和不同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不能强求一律,搞齐步走、一刀切”,我的理解就是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我们学校有自己的校情,各班有各自的班情,每一位学生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我们要看到差异、看到特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讲究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方式和方法,对症下药。唯其如此,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走科学发展之路,这就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学习体会

许文

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是一项意义重大、成果非凡的活动。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高度总结,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很强的指导功能。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参加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仅仅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提升个人能力、改进个人思想的重要学习过程。在强调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今天,参加这次活动,我认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首先是理论的学习,从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重要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党历史上,一直都很注重科学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应对不同的社会矛盾,中国共产党给自己设定了不同的工作重点和不同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不是一个新近的发明,而是对我们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最佳总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在全新的历史形势下,科学分析,正确领导,把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引领到了一个快速、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基层党员,应该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在政治上、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理论学习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不仅在特殊时刻,而且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也应该不断增加个人的政治修养。

在实践阶段,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做了许多调查走访工作,深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各种类型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对于教师而言,这也是一件必备的功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第一,它帮助我们了解学生,了解家庭,可以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做出调整。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了解很多家庭的实际情况,也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调整,我相信,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实际需要应该有更多的调研活动。第二,家访可以拉近家校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信任,扩大学校的影响力。第三,调研家访也是对工作能力的一种锻炼。

总而言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让我在本次学习中受益匪浅,但同时,也暴露了我个人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政治学习方面还需要不断增强,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党的大政方针的学习比较有限,政治敏感度太低,在理论方面存在很多欠缺。

其次,在实践工作中缺乏经验。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经验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教师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实际面对的问题错综复杂,每次我们面临复杂环境时,经验就是我们最好的帮手。经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其最重要的就是要积极向老教师学习,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得到大家更多的指导。

另外,我还存在工作手段比较单一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基本功不扎实,对学生的心理把握能力也相对较弱。

反思这一段实践的学习,我不仅感受到了自己长足的进步,产生很多感慨,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诸多问题。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整改。

第一,多与学生沟通,尝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争取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加强个人基本功的训练。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全方位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

第三,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科学发展观理论,全面武装自己,指导自己工作的方方面面。

第四,不断从他人身上学习。学习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学习他们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灵活合理的方式方法,学习他们忘我奉献的牺牲精神,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在本次学习中,我找到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我相信这是我进步的一个重要阶梯,我会沿着科学发展观的大道,不断前进。

二OO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上一篇:信息科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科学实验室标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