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会

2024-04-20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会(通用8篇)

篇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体会

近期县局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镇巴邮政局深入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具体工作方案》精神,党支部提出了本局的具体学习实施方案,并于4月13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安排了集中学习,对每个党员提出新的要求,这在我的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党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3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说:“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镇巴邮政虽经十年的不懈努力,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年以来,我们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影响,邮储资金运用收益降低,邮储收入减少。受股市继续调整的影响,新基金继续出现滞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对我们的影响将不断加深,下一步邮政企业的困难和压力将更大。这些困难和问题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加快发展是镇巴邮政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发展好了,才有条件说科学发展,还要在发展过程中走科学发展之路。

三、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谈不上发展,但发展速度过快并长期在高位运行,肯定要出问题。要边发展边总结经验,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道路,从收支角度看,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抓收入,上规模,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节约支出,控制成本;再次,要合理控制人员增长。从业务角度看,邮政的三大版块业务要全面、协调发展,调整好业务结构,一手都不能软。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因素,今明两年邮政的业务结构调整任务还很重,金融类业务占比过大,邮务类业务的发展要注意可持续性,速递物流类业务发展相对滞后,要乘势而上加快发展速度、加大发展规模、提高发展质量。只有业务结构合理,才是健康发展。

四、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一个企业要想翻身,要解放思想,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决定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决定什么样的生产规模。要一以贯之地把解放思想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长期坚持下去。

镇巴邮政的员工都是十分优秀的,个体能力非常强,可是很多思维行为还是跟不上全省邮政的步伐,是一头沉睡的雄狮,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唤醒,一旦唤醒,人人都将主要精力用到发展上,将会有势不可当、势如破竹之势。要能够把握今天,更要放眼明天,肩负起历史责任,所作所为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不能只用老经验,老方法看待、处理和解决问题。我们要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无中生有,敢想、敢说,又要回归现实情况做到敢干、敢为、敢当,把思维和行动统一起来,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用创新的思维指导创新的行为,勇于探索尝试,敢于想别人不敢想、想不到的,干别人没有干过的、干不了的。

员工靠企业求生存,企业靠员工求发展,要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唤起全体员工的觉醒,形成共识,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当今社会,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能力是有限的,要靠一支优秀的团队,靠这个团队的智慧。镇巴邮政只要发展协同作战的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沟,跨不过的坎。团队精神首要的就是协作,没有协作的思维,就没有协作的行为;没有协作的行为,就没有协作的成果。工作中要提倡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补台,形成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和谐稳定的局面下改革,发展。

五、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要依靠员工,发展的目的就是要造福员工和社会。企业的“企”字是人在上,没有人就停止了,员工是企业最根本的资源,只有优秀的员工,才会有优质的客户,企业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员工才会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企业想着员工,员工就会想着客户,想着企业。企业为员工着想,员工就会为客户着想,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顾着员工的利益,员工就没有后顾之忧,就愿意为企业做出牺牲,人人都这么做了,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凝聚了人心,就会形成发展合力,就有翻身的机会。作为一个领导者,带一个企业不是简单地做几件事情,而是要带出一支队伍,带出一种能力。一旦这支队伍形成了一种能力,有了精神和气概,就能够将企业做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人心的凝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提倡“员工至上,客户至上,企业至上”的经营理念,形成“经营人心”的企业文化。

六、用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

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通过长期的学习、理解和感悟逐渐形成的,自然科学靠艰苦的发现,社会科学靠苦恼的察觉。科学发展观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提升全体党员素质和能力的方法,镇巴邮政员工也要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得提升。

能力的提升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学习。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读书是其中之一,但不能读死书,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也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种变换需要的是一种理解和感悟,有了感悟,形成自己的思想,才会提高。二是实践。做什么事情都是实践,但只做简单重复的事情是不会提高的,要去处理和应对一些矛盾和复杂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才是真正的实践,问题都没有碰到,或者是碰到了又没有解决,都不是实践。把解决问题变成自己的人生财富,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积累人生财富。

通过学习、理解、感悟,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才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加快发展是镇巴邮政的当务之急,发展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每一次流下的汉水要为后来的工作奠定基础,不能为发展而发展。每做一单业务,要看到是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还是制造障碍,要有战略眼光,不能急功近利。业务做成了,想想是否为客户提供了满意的价值转移或者价值增值,如果是多方都满意的,就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如果不是,就为今后的发展制造了障碍。做成了的买卖、赚了钱的买卖不一定是成功的买卖,成功的买卖是多方都满意的买卖。

邮政是服务行业,卖的是服务,就要营造服务的环境,培养客户的消费习惯,否则就没有服务的机会。提供服务要逐步转到提供个性化服务上,密切关注客户在乎的服务,有的放矢。要从做业务转向做市场,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多为用户着想,多做方便别人的事。要培育市场,不能透支市场,市场开发和策划也比较关键,要使好的创意和执行完美结合,使好的主意变成好的生意。

七、领导带头,率先垂范

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在领导干部,学习实践活动搞得好不好,深不深入,有没有效果,领导干部“既是一把钥匙,又是一把锁”。领导干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组织者、推动者和示范者,领导干部能否真正坚持以人为本,是否具有把握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学习实践活动是否能够深入开展,带领广大员工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总之,发展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要认真学习,指导实践,在工作中,我们既要看经济建设的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既要看硬件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职工群众得到的实惠。我们要依据局情,实事求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搞建设,虚不得,假不得,吹不得,要看发展的实际效果。

篇2: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会

通过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我深刻认识到此次实践活动要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优化环境、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动学院更好更快发展为活动载体,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学院教育教学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决心。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对存在的问题认真的查摆,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下面就此谈谈对本次活动的体会。

一、思想要进一步解放,创新意识仍需加强。

行动决定于思想意识,从表面上看教学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实际在课下的备课充分与否才是关键。学情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决定了不能遵循守旧固步自封,要不断挑战自身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加强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学习了解,结合机电专业课程的特点创设出适合新时期技师学院的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知识要继续提升。

机电一体化与数控加工是我院的品牌专业,我作为机械教研组的一员深感自身的专业水平离学院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知识的传授上难以做到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据此分析有以下几条主要原因。

1、专业知识不够精深,缺乏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学习中怕吃苦懒惰思想经常占有上风,持之以恒终生学习的理念还没有贯彻始终。

2、自身专业与学院常设专业不对口。大学所学的专业为煤化工,在讲授机电专业课程时会感到缺少足够的知识奠基,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所授课程难以固定,形成了杂而不精的局面。机械教研组承担讲授的专业比较复杂有机电专业课程、机车专业课程、选煤专业课程、煤质化验专业课程、地测专业课程、煤化工专业课程、采煤专业课程、电厂专业课程、化学专业课程、矿山运输专业课程、通风专业课程等十余门专业。我从教十一年已讲授过十余门的课程,固定于一门课连续讲授几个循环几乎无法实现。

4、用于自身专业提高的时间不足。目前学院正处于大踏步地快速发展,招生人数连年居全省前列,而专业课教师的匮乏日趋严重,这就要求学院有限的专业教师尽可能的承担更多的课程。除去日常的教学任务之外用于业务提高的时间就更为有限了。

通过以上原因的查摆,不能因而退缩不前,更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进行创造性地工作。首先要树立信心,不怕吃苦乐于钻研。其次要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以自学为主不断前行。其三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攻克难关。

三、教科研能力要有一定的飞跃。

教科研水平的高低代表着距离本专业高峰的距离。由于自身专业水平的欠缺对专业知识整体的把握能力尚待提高,难以产生有分量的教科研成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勤于思索大胆创新,为教研能力的升华做好准备。

四、专业教学模式要创新。

十余年前技校的学生都是统招统分考试入学与现在的学生有着显著的不同,若还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传授知识不会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也就迫在眉睫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被公认为是新时期较好的教学模式,是解决师生教与学之间矛盾的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但如何将其应用于我院的教学中仍需探讨研究。

五、专业教师实操的能力要加强。

技师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应是在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同时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以便于与企业实现零对接。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但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而且还需要有较熟练的实操能力。但目前我院的理论授课与实操分开教学,理论课教师将大量的时间主要用于研究理论教学,实操能力难免生疏。这就要求理论课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加强实操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在备课时便于掌握课程的重、难点,以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步跟随教师的思路步入知识的海洋。

六、教学管理要与时俱进。教学管理是正常授课的保障,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时代的前进学生的状况更是千差万别,对于不同时期的学生应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学生应做到要有足够的“信心、耐心与爱心”。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和传播的速度一日千里,许多新的领域不断出现,学生的知识面成倍的增长,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管理将有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将知识准确及时传授给学生还要求与学生有足够的沟通交流,不能将课堂变成一言堂。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及时处理各种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正常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队伍带领能力要改善。

篇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会

一、通过深入学习实践活动, 深化了对农电科学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自觉行动, 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科学发展观是国家电网发展的行动指南。公司成立以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 准确把握国家能源状况和企业实际, 遵循电网发展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 作出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 全面推进“四化”工作, 推动“两个转变”, 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重大战略部署。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目前“两个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司面貌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高压工程实现了重大突破, 各级电网快速协调发展, 集团化运作优势有效发挥, 基础管理显著加强, 电网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 供电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公司发展实践证明, “两个转变”是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 也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农村电网是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电事业是公司事业的重要内容, 农电队伍是农电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 公司自觉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发, 主动履行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 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农村“户户通电”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农电企业规范化管理工程、农电工素质提高工程, 农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农电安全生产、优质服务、队伍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 农电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电工作的实践表明, 农电事业发展与公司“两个转变”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协调统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于农电工作来说, 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司“两个转变”, 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进“两个转变”, 用“两个转变”的成果来衡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 保证农电事业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找出了制约农电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开展“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大讨论和“深化‘两个转变’推动公司科学发展”专题组织生活会, 找出了当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农电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一是农电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农电企业管理体制复杂, 代管体制制约了企业发展。农电“四化”水平较低。农电队伍能力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农电用工机制还不规范。

二是农网发展矛盾突出。由于历史欠账严重, 农网发展滞后的矛盾没有根本扭转。农网投融资机制、常态投资机制尚未建立。农网发展能力不足与加快农网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三是农电安全稳定风险犹在。农网安全基础仍然薄弱, 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始终存在, 人身事故仍未杜绝。农电“混岗”问题影响了队伍稳定。

四是政策支持仍需加强。保证农网持续健康发展的投融资机制、电价机制、农网维管费不足的矛盾较突出, 部分地区农村电网规划还未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发展规划, 农村电力设施保护等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五是部门建设任务艰巨。有些领域的制度还不完善, 整合农电各类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农电系统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还没有实现, 农电干部员工政治理论水平、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学习的系统性不足, 思想观念转变还不够, 对农电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还不够深入, 作风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动农电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电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全面贯彻公司关于加强“四化”工作、推进“两个转变”的部署, 深化“三新”农电发展战略, 落实“创新管理、提高水平、规避风险、保持稳定、加快发展”农电工作思路, 统筹城乡电网发展, 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推动农电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增强贯彻落实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公司党组保持一致。一是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 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 把思想解放的新成果转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行动。二是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建设,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切实提高部门干部员工的政治理论水平, 真正做到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从履行服务“三农”责任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度出发, 充分认识农电企业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忧患意识, 以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 努力开创农电科学发展新局面。四是正确认识农电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带来的责权变化和利益格局调整, 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小局与大局的关系, 自觉打破一切不适应、不利于集团化运作的思想观念。

(二) 坚持求真务实作风, 筑牢农电科学发展基础

一是坚持依法从严治企, 整治县供电企业各类“违章”问题。把整治各类“违章”行为作为贯穿今明两年的重点工作, 集中排查整治县供电企业在规章制度、标准、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工程建设、供电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二是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加强农网规划工作, 将农网规划纳入各级经济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充分利用国家拉动内需的机会, 加快实施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建设, 加强农网网架建设, 大力推行差异化设计, 加强电网“生命线”建设, 不断提高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电力配套工作。

三是深入推进农电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网省公司、县公司和供电所的三级标准制度体系建设。完成100个标准化示范供电所的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整合工作。在农网工程中全面落实“三通一标”要求, 引入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 积极试点“两型一化”变电站和“两型三新”输电线路建设。加快推进农电信息化建设。全面开展贯标工作, 注重将标准化建设工作向管理领域拓展和延伸, 贯穿到企业决策、经营管理、队伍建设、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 覆盖各个业务领域。

(三) 坚持全面协调发展, 提升农电科学发展水平

一是提高农电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水平。落实公司关于加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的要求, 把加强农电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的原则, 加快构建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管理体系, 推动农电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 做好“三电”和“三资”工作。坚持勤俭办企业, 强化“过紧日子”的各项措施, 反对铺张浪费, 深入开展“三节约”活动, 压缩办公、会议、接待等成本费用。

二是提高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水平。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作为新时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坚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与加强企业管理、改善供电服务相结合, 与地方政府主导的“生态村”、“文明村”、“示范村”等新农村规划相结合, 努力实现电网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2009年, 力争建成80个电气化县、1 000个电气化乡 (镇) 、22 000个电气化村。计划到2010年, 有20%的县、15%的乡 (镇) 和村实现电气化。

三是提高农网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水平。重视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 以贯彻“一流四大”科技战略和加快实施《农网“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 以农网发展需求为导向, 以建设新型农网为目标, 大力推进“新型农网”建设, 提高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应用水平和农网科技装备、自动化水平, 不断增强电网供电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加快推进SG186农电管理业务应用建设, 保证与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同步推进, 与各专业系统建设相互衔接。

(四)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的农电科学发展环境

一是以保人身安全为重点, 全面加强农电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认真落实农电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强化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 开展安全风险辨识防范与评估、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农网35 k V及以下设备评价试点等工作, 持续提升农网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水平, 确保农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二是以解决“混岗”问题为抓手, 切实维护农电队伍稳定。高度重视“混岗”问题对农电队伍稳定的影响, 把解决“混岗”问题作为当前农电工作中最迫切的任务。结合标准化建设, 规范农电用工制度, 坚持“试点先行、稳妥推进”的原则,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尽快解决正式工与农电工混岗现象, 防止出现同工不同酬问题。建立农电工薪酬待遇与企业效益增长相协调的工资增长机制, 努力维护农电工队伍稳定。

三是以开展特色服务为载体, 全面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充分挖掘和整合服务资源, 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地域差异, 根据各类客户用电特点、不同季节用电特性, 多方位、多角度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差异化、精品式的特色服务。同时总结试点经验, 推广应用集抄系统、电费充值卡、POS机、网上缴费等先进服务手段和方法, 方便客户交费。

篇4: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会

一要找准载体,突出特色。企业要找好活动切入点和落脚点,将学习实践活动与本单位的特色结合起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研究确定好活动载体,突出活动实践特色,从而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宝钢以“聚焦二次创业、共谋科学发展”为载体,从一开始就聚焦于二次创业这个主题,把提高对宝钢二次创业的认识、解决二次创业中的突出问题作为活动的主要目标,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这一主题来开展,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宝钢二次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在活动中,坚持以查找影响和制约二次创业的突出问题为目的,深入开展学习调研;以打造二次创业的行动纲领为目标,认真撰写分析报告;以查找自身不适应二次创业的问题为靶向,认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以设计和推进二次创业行动计划为目标,认真制定和实施《整改落实方案》。主题的聚焦,使宝钢的学习实践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试点中以“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为目标载体,聚人心,鼓干劲,强信心;查问题,明思路,添措施,使活动有声有色,取得实效。

二要力求创新,激发活力。活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才能激发新的活力,产生旺盛的生命力。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一是制定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将评价指标分为经济发展、社会人文、政治保障三大类,设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发展能力、社会贡献与影响力、健康安全环保、员工发展、和谐企业评价等7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绝大部分指标为定量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级评价指数,即单项指数、类项指数和综合评价指数。对企业发展状况、发展能力、发展潜力以及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履行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和科学诊断,引领企业科学发展。二是探索将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海油总结快速发展的经验发现:发挥好国企政治优势是国外竞争对手模仿不了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把全面推进政治优势转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召开了全系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并组织“一把手”培训班,把政治优势转化工作分专题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单位,把国企政治优势的转化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国有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发挥好国企政治优势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宝钢考虑到学习实践活动是企业党内政治生活的大事,发展是企业行政工作的重头戏,在试点中注重党政结合,推出了双组长制,公司的党政主要领导都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按照双组长制的思路,企业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行文时,均采取党政联合方式,在活动组织中坚持党政共同负责,齐抓共管,使学习实践活动既成为企业党委的大事,也成为企业行政工作的大事。

三要对比差异,把握重点。近年来,我们党先后开展的“三讲”、“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学习实践活动,有许多相同处,也存在一些不同点,我们既要善于继承和发扬前两次活动的成功经验,又要对比差异,把握重点,组织开展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实践活动与前两次活动的相同处在于:都是顺应时代要求开展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都是阶段性推进工作;都坚持群众路线,以正面教育为主;都安排了全面学习、查找问题、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等行之有效的环节。但学习实践活动与前两次活动的不同点在于: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时代背景及要求不同;活动是以公司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目标在于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活动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推进。根据以上不同,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具有差异性的重点环节。一是开展好解放思想大讨论。回顾我党80多年的历史,每次飞跃发展都贯穿了一条思想解放的红线,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都极大地推动了理论创新、引领了时代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又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面临更多更加复杂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新阶段的新特征,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必须抓好解放思想大讨论,着重围绕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找准在思想、文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地转变观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创新,重视节能环保,努力关注民生,形成人人思发展、个个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时时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处处坚持以人为本的自觉行动。二是要抓好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调研工作,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学习实践活动在第一阶段安排了调研环节,若企业能适当提前安排调研,切实找准问题,将会获得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的主动权,为后面的工作及活动的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要写好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分析、检查两个部分的内容,突出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这个重点。要客观分析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存在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今后科学发展的思路,提出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要在深入查找问题中深化认识,在深刻反思原因中明确工作措施,努力写出有情况、有分析、有见地、言之有物、切实管用的分析检查报告。

四要把握细节,注重实效。中发[2008]14号文件要求,学习实践活动“要讲成本、重实效,防止文山会海,杜绝形式主义”。在活动的组织实施中,要统筹兼顾,注重实效,要把握好企业“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要多出领导班子集体成果,多对党员领导干部提要求。在活动操作细节上,根据中央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以及第一批活动单位对有关政策问题解答的有关精神,企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如果采取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压茬进行,可以不作统一转段要求,但要注意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坚持进度服从质量,以每个环节的高质量保证整个活动的高质量。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工作需要调整时间安排,有的阶段、有的环节可安排长一点,有的阶段、有的环节可安排短一点,但应与企业指导检查组沟通。活动各个阶段可以不制定完整详实的实施方案,但要形成具体的工作安排表,明确具体活动事项、时间安排、参加对象和责任人等。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活动内容,如学习调研、查找问题、研究制定制度等,应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应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切实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效。

篇5: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推动西藏社会跨越式发展

教育学院 李波

2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他又强调,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国教育发展历史经验的精辟总结。讲话对我国教育事业进行了科学定位,为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从教育的角度看,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站在历史的、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要推动西藏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一、对教育优先发展的解读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教育优先发展的重点是优先:第一层是指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教育相对政治、经济等其他子系统应该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使教育成为经济开发的基础,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第二层是指在教育系统内部我们应该具有超前思维,大胆创新,使教育在整体上能够快速而协调地发展。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关键在发展,而这种发展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科学发展,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人为本就是教育发展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人的创造精神,从人的内心需要出发,为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充分重视广大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全面发展,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有序发展,真正使教育发展体现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持续发展战略 1 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事关子孙后代的福祉,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在教育发展中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必须充分考虑教育的资源和经济支撑能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重视量的发展,又重视质的指标;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学校内部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办学规律,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持续发展,防止发展大起大落。

二是统筹协调发展,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使教育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协调发展,就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发展;就是城乡教育、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协调发展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战略方针,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三是和谐发展,就是要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当前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进一步解决西部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身处城市或发达农村地区的来自弱势社会人群的适龄人口的教育需求,以及边远民族地区群众的教育需求。坚持教育为每一位公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保证各民族、各阶层、各群体成员享有真正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教育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曾说,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一个基本国情,这么多的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而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变成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发展教育。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求清除教育领域中的种种模糊和错误认识,反对教育产业化,保证清醒的教育发展思路。前些年,一些地方盛行的教育产业化思潮模糊了大家对教育的认识,引发了种种教育乱象,导致教育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受到损坏,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健康发展。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在实践中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就必须在思想上正本清源,清除一切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错误认识,澄清各种对于教育发展的模糊认识,让教育优先发展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学校、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发展理念并在实践中坚决贯彻落实。

由此,我们对“西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可以解读为:一是把西藏教育事业 2 作为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优先发展;二是把西藏教育作为西藏地区各项事业的重点,优先发展。西藏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等诸多方面,而教育则是一个关键因素。与发达地区相比,西藏教育发展滞后所显现出来的弊端,及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要求极不适应的现状,都使西藏加快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二、如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西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所占比例最大、地理环境最为复杂的一个民族自治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优先发展教育对西藏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和平解放前,西藏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整个社会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西藏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使西藏的整体人口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整个西藏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但是,由于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以及地域等方面的原因,西藏教育的总体水平还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文化素质危机网,制约着西藏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目前,西藏教育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基础薄弱,不稳固;

2、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偏低,补充、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任务繁重;

3、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办学难度大,办学条件仍需大力改善;

4、“两基”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已实现“两基”县的控辍保学难度很大;

5、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薄弱,高等教育质量不高,高学历低水平的现象严重。

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也不能采取“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必须站在教育优先发展的高度,沿着综合的思路,进行大胆的探索。

首先,要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并在实践中落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并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需要社会各界包括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关键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改善和加强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领导。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教育发展全局,以长远目光来看待教育事业,正确处理好教育发展、经济发展与其他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真正把教育放在发展的优先地位。政府部门要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为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供必需的财力支持和物质保障。3 西藏和平解放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对西藏的投入,西藏自治区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教育投入有了较大增长。但是,由于西藏教育的成本较高,与迅速扩展的教育规模相比差距已成为影响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性投入,是当前真正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最迫切要求。

第二,西藏教育发展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西藏目前的教育结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还存在着脱离当地生产和生活实际,并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这不但起不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且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投资的浪费,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阻力。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使之切实转变到为经济发展尤其是为农牧区经济发展服务,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服务上来。要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让每位劳动者从各级各类教育中得到实惠。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要针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西藏进程急需专业人才的实际情况,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调整学科结构,建设新型和特色学科,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以开设直接为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专业为主。促进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形成开放的社会化教育网络,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结体系,为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我个人认为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优先发展的途径应该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教协调有机结合;基础教育作为重点突破,优先发展。在城镇化的基础上,加快实现教育集约化。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迅速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第三,中央要继续加大对西藏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西藏地处高原地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十分困难,这给办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成本。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采取特殊政策,大力扶持和帮助西藏发展教育。尤其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从战略高度重视西藏教育工作,将教育援藏工作作为全国支援西藏总体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各种方式、多种渠道逐年加大对西藏教育的扶持力度。可以说,没有党的民族政策,没有中央的大力扶持和内地无私的援助,西藏教育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虽然近年来西藏不断增加自身的造血能力,在教育的发展上投入了更多的人力、财力与物力,但教育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等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仍然是难以突破的瓶颈。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央政府对西藏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只能加强而不能够削弱。

第四,西藏教育发展应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是衡量教 4 育发展的两个重要尺度,但二者之间常常发生矛盾和对抗。西藏的“普九”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教育条件和教育设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教育的基础仍然相当薄弱,部分农牧区的辍学率居高不下。而近年来农牧区学校为“普九”积累下来的巨额欠债制约并影响着农牧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不要再次弱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上,教育是基本条件。从根本上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增强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能力,首先要在扶助弱势群体平等地实现受教育权上下功夫。在西藏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必须把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在谋求教育效率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提高教育水平。为此,一方面要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让所有适龄受教育者不分性别、民族、地区、地位,都具有接受各层次或各类型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没有效率或效率低下的教育,也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因此,还应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能够代表各地区教育水平的重点学校,并对那些直接为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学校、专业或学科给予重点支持,对师范教育在投资上给予特殊照顾。当然,西藏教育的发展和对教育的投资,都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遵循价值规律,使教育在开发人力资源的结构和总量上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唯此,西藏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才能获得来自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6: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课程改革

胡锦涛同志从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诸方面出发,首次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运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去看待、去分析、去研究、去解决、去探索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去指导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要善于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众所周知,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创造了新的辉煌,令国人骄傲、令世人瞩目。有人说,这是我们的国家近些年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大胆使用和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新人所致。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首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材,我们造就的人材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我们要学会开发和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智力,让他们的智力在学习和活动中得到长足发展,而且为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把落实新课程标准不落实在行动上,这样,有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学生的各项技能是能够互补的,我们在发展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的同时也在发展着学生的智育。但是,如果我们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各育,这样是对学生身心的严重摧残,同样阻碍着学生智育的发展,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再次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具有独立人格的合格人材。要保护和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两面大旗:第一面大旗是“为了

中华民族的复兴”;第二面大旗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彻底摒弃那种“一刀切”、“大一统”、“整齐划一”等传统的教育观念,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以支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培养出更多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由此可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教师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以眼前的现象、更不能以眼前文化课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是反映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但不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部。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研究能力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新课程中的亮点“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现代教育所应该强调的是:了解和关心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捕捉和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培植和发挥,培养其自信心,促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完善和发展,以此带动其它方面,提高全面素质,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

二、运用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成长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则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系。

首先,“师道尊严”传统是难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来以“师道尊严”为传统。在其影响下,学生往往敬畏教师,把教师当成知识与道德的化身,视教师为知识的唯一源泉。长此以往,教师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并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学生习惯于唯唯诺诺,不善于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即使有不同于教师的想法也不敢言表。这种缺乏民主、缺乏平等、缺乏互动的封闭式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智慧和个性,还谈什么创新与发展呢? 其次,教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缺乏宽容之心,这也是难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就是促使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他们涉世不深,认识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有限,犯点错误是非常正常的,何况有的错误还与学生的背景、实际和客观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专家学者就认为:学校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关键的问题是老师对待出错学生的态度。有的教师往往把学生的点滴错误任意放大,动不动就上升到道德层面,认为学生的道德品质有问题,必须加强教育。于是暴风骤雨式的说教、毫不留情的批评、谩骂、讽刺、甚至体罚向学生涌来,这些幼嫩的心灵承受得了吗?即使承受得了,也往往没有多大效果,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或对抗,我们不是没有这样的教训。宽容学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和自省的机会;宽容学生,就是充分施行教学民主;宽容学生,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宽容学生,体现了老师的教育智慧和宽阔的胸怀,它必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和谐包括平等、民主、融洽、宽松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一轮课改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其潜在的创造力。

三、运用科学发展观,要树立有效的、注重创新发展的教学改革观 科学发展观要求学生学习具有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老师应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具有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课堂应开辟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辩驳论证的时空。允许学生插话、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见解、甚至是稚嫩和错误的见解。从知识的单向传递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展开探索,体现了现代教育,以创新人才培养与目标,以学生为本,以过程为本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新课标在所有学科的“教学理念”、“实施建议”中都提了实施“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及身边感兴趣的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一种经历,亲身感受体验、学习与认知过程,在探索、挫折、成功、失败的相互作用下,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安排要看是否激发起了学生的智慧活动,引发了学生专注于知识的探求与问题的求索的欲望和行为。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将知识点转化为待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得到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是使学生从书本的奴隶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根本所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是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绝不是可有可无或时有时无,绝不能把研究性学习放在陪衬地位。更重要的是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贯彻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全过程,真正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意识和生命活力得到全面拓展,真正实现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根本宗旨。用这样一种新基础教育理念进行新世纪基础教育的新改革。一是让学生从不知到知,进行探索。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索情趣和探索能力。二是从已知到未知,进行推理。用研究性的精神进行学习,不仅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如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三是从个别到一般,进行归纳。在教学中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则应重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这个能力相对于记住现成的规律和公式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四是从原则到具体,进行发散思维。在用研究性的精神组织教学时,应十分重视从原则到具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学会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会

汪火松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在镇党委的统一布署下,我村党支部掀起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本人通过个人自学和专题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以下就谈谈本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指导方针,它既统揽一切工作,又贯穿每一个工作的始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有了明确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我们而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科学意识,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武装头脑,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我们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切实珍惜民力,不断实现民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作为一名村干部,一名共产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与我们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自己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已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掌握科学发展规律,增长才干,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本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其次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特别是要帮助困难群众排扰解难,在今后工作中,转变工作作风,拓宽思想,不断创新、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我村各项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篇8: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会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创新型队伍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我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怎样才能学习好、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一把手”。因为,一把手”的所作所为、思想观念会直接影响一个班子或一个“团队的发展思路,甚至影响一个部门或行业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果。而如何带头和率领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投身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去,是当前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认真思考和必须面对的课题。

广西交通厅直属管理的各级交通征费稽查部门,是广西交通的一支行政执法队伍,主要担负着广西全境几十万台机动车辆的公路养路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公路运输管理费等交通规费的征收与稽查管理任务,是广西交通事业发展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主力军。2007年,广西各级交通征费稽查部门完成征费量超过25亿元,为2007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以及改善广西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和提升交通“三个服务”水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交通规费征收是一项政策性强、敏感性高、公信度严、涉及面广的工作,有极为严格的、高度统一的征收政策及其法律法规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交通征稽部门的依法行政能力、征费服务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在举国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背景下,各级交通征费稽查部门的“一把手”应紧紧抓住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机遇,积极带领交通征费稽查队伍,立足工作实际,认真履行职责,努力为广西交通事业发展筹集更多建设资金,进而为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一把手”要与时俱进,保持清醒头脑,从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入手,自觉加强学习,勤奋学习,虚心学习,及时了解、熟悉和掌握各种征收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并用以指导征收工作实践。

(2)“一把手”要紧紧围绕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和特点,注重在3个观念上有所创新:一是树立“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观念;二是树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建设观念;三是树立“服从大局,面向社会”全局观念。

(3)“一把手”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当前交通征稽工作实际,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重要内涵,抓住主题,突出重点,体现工作特色。如,百色市交通征稽查处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全力打造“三力征稽”。一是实力征稽:重点突出在业务水平和执法水平上下工夫,着力做好征管、稽查2个方面工作,努力提高征管、稽查水平。二是活力征稽:重点突出在创新、开放、进取等方面上下工夫,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三是魅力征稽:重点突出在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树立新形象上下工夫。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体活动中,百色市交通征费稽查处明确提出,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队伍”为目标,继续开展以“情系车主,满意在征稽”为主题的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力争在服务制度、服务标准、服务设施、服务礼仪上做得更细、更实、更好,树立征稽部门亲民、便民、为民的形象。如,坚持推行“借外力、用内力、整合力”的人性化稽查工作思路,“培植费源靠统一,稳定费源靠服务”的征收工作思路,“开源先节流”的当家理财理念,“立足长远目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重打基础,量力而行”的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理念等。

(4)“一把手”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杜绝短期行为。从根本上说,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基础和前提,引导和支配正确的政绩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各级交通征稽部门的“一把手”要有大局意识,要立足当前,考虑长远,统筹兼顾,在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和谐发展。“一把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指导发展,使交通征稽事业发展得更好,这本身就是更大的政绩。这样创造的政绩,才是符合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政绩。

上一篇:英语作文高中万能句子下一篇:仙企鹅登陆阅读材料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