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 综合能力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2024-05-23

《济南的冬天》 综合能力测试题附参考答案(共7篇)

篇1:《济南的冬天》 综合能力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济南的冬天》 综合能力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奇迹( ) 发髻( ) 贮( )蓄 水藻( )

二、从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1.济(jǐ jì)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2.济南真得(dé děi )算个宝地。

3.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zhāo zhuó zháo)落。

4.由澄(chéng dèng)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三、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1.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

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

3.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

四、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________(A.沐浴着;B.对着;C.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________(A.睡着;B.躺着;C.放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________(A.吹绿;B.唤醒;C.摇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五、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 )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

六、填空。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

(一)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用“‖”把这段文章划分为三层。

2.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划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

( )

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4.用“ ”线在文中画出两处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地方。

5.对加粗的两个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同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

6.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 )

A.小雪后山色 B.小山太秀气 C.小雪最妙 D.山的肌肤

7.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赞美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作

( )

A.寓情于景 B.情景交融 C.虚实相生 D.情溢于言

(二)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有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的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把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分不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少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写出本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山的描写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4.文中写山腰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试分析其作用。

5.文中最后一句赞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jì jì zhù zǎo

二、1.jǐ

2.děi

3.zhuó

4.chéng

三、1.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2.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这里是透明的意思。

3.秀气:小巧而清秀。

四、C A B

五、1.CA

2.B

3.B

六、老舍;舒庆春;舍予;现;《骆驼祥子》;《茶馆》

七、(一)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

2.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 D

4.山的肌肤;忽然害了羞

5. D

6. A

7.B

(二)1.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2.古朴、安静、秀美。

3.颜色、方向、高矮。

4.突出颜色变化莫测,给人以动感。

5.赞美塔在蓝天映衬和阳光照耀下,更高了些,棱角曲线更真、更分明、更瘦硬了。

篇2:《济南的冬天》 综合能力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找出画线部分读音不同的单词,并把标号填入提前括号内。(10分)

1. A. under B. mum C. student D. study

2. A. five B. four C. off D. of

3. A. these B. help C. bed D. get

4. A. please B. sweater C. seat D. teacher

5. A. book B. good C. look D. too

6. A. zero B. old C. home D. clock

7. A. maps B. beds C. doors D. apples

8. A. where B. pear C. there D. here

9. A. fine B. five C. sit D. kite

10.A. thirteen B. they C. think D. thank

二、比较下列每组单词重音位置是否相同。相同的在括号中标“S”,不同的标“D”。(5分)

1. sweater welcome

2. ticket computer

3. between birthday

4. telephone different

5. Chinese trousers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加上一个字母,变成新的单词。(答案不唯一)(5分)

(1) god ______ (2) ne ______

(3) od ______ (4) bg ______

(5) blu ______

2.用所给的.动词造带有介词的词组。(答案不唯一)(5分)

(1) play ______ (2) get _______

(3) go ________ (4) look _______

(5) listen _______

3.填入适当的副词和连词。(5分)

(1) Sit ______, please.

(2) _____ open your books, please.

(3) -- _____ is Miss Gao?

-- She’s _____ there.

(4) ______ beautiful it is!

四、连词成句。(10分)

1. friend, I, you, our, see, can, think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his, don’t, I, name, know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is, where, book, my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ll, is, that, right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you, that, please, spell, ca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补全对话,每空一词。(10分)

(在水果店, A和B两人正在买水果……)

A: Oh, so __1__ apples and bananas!

B: I’d like __2__ apples. __3__ is it?

Salesgirl: 3 yuan. __4__ do you want?

B: 2 pounds, please.

Salesgirl: OK, here you are.

B: __5___.

A: Have you got __6___ oranges?

Salesgirl: Of __7__. Look here.

A: Oh, how nice! __8___ is it?

Salesgirl: 2 yuan and 5 jiao. __9__ do you want to buy

A: 5 pounds, please.

Salesgirl: __10__.

A: Thank you very much.

Salesgirl: You’re welcome.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6._______ 7._______ 8._______ 9.________ 10._______

六、阅读理解,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0分)

Peter is a primary school pupil. He is a good boy. Uncle John lives next to him. Uncle John has no child and he can’t see anything. He works in the factory near Peter’s school. He goes to work at 7:30 in the morning and comes home at 4:30 in the afternoon.

Peter goes to school at 8:00 in the morning and comes home at the same time as Uncle John in the afternoon. On weekdays Peter gets up early to take Uncle John to the factory. After school he takes Uncle John home. On Sundays Peter helps Uncle John clean the house and do some cooking. Uncle John thanks Peter very much. He says, “Peter is a good boy. He is like my son.”

1. Peter gets up early to ______.

A. go to school B. run C. help Uncle John D. cook

2. Peter doesn’t take Uncle John to the factory on ______.

A. weekdays B. Sundays C. Mondays D. Wednesdays

3. Peter helps Uncle John clean the house ______.

A. from Sunday to Saturday B. on Wednesday

C. on Mondays D. on Sundays

4. School is over at ______.

A. 3:30 B. 4:30 C. 5:00 D.7:00

5. Which is right?

A. Peter likes Uncle John. B. Peter is Uncle John’s son.

C. Peter looks like Uncle John’s son. D. Peter looks like Uncle John.

七、书面表达。(10分)

以My Day(我的一天)为题按要求写一篇英语小作文。

要求:1.有一定的内容,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规范。

2.不少于50个单词。

参考答案:

一、

C D A B D D A D C B

二、

S D D S D

三、

1. (1) good (2) net (3) old (4) bag (5) blue

2. (1) play with (2) get on (3) go on (4) look at (5) listen to

3. (1) down (2) Now (3) Where, over (4)How

四、

1. I think you can see our friend.

2. I don’t know his name.

3. Where is my book?

4. That’s all right.

5. Can you spell that, please?

五、

1. many 2. some 3. How much 4. How many 5. Thank you 6. any 7. course

8. How much 9. How many 10. Here you are

六、

C B D B A

七、

参考范文:

My Day

篇3:《济南的冬天》 综合能力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1. C2. B3. D4. B5. C6. D7. D8. B9. B10. C11. B

12. A13. A14. B15. C16. D17. B18. C19. D20. D21. D

22. C23. A24. C25. B26. B27. D28. D29. C30. D31. B

32. A33. B34. C35. A

二、 综合题(共160分)

36. (1) 要求图例设计科学、美观,图示表达正确。(每个省区标示正确得2分,共6分)

(2) 甲地夏秋季节风能丰富。(2分)乙地冬春季节风能丰富。(2分)

理由:我国位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盛行偏北(西北)季风,夏秋季节盛行偏南季风。(2分)

(3) 太阳能(2分)

主要原因: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2分)

37. (1) 汽车工业分布由靠近资源产地到靠近技术发达地区。(4分)

(2) 市场广阔;绕过贸易壁垒;投资环境好;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廉价;基础设施好;产业之间的协作好,等等。(答出四点即可)(4分)

(3) 能减少运费、降低成本。(4分)

(4) 车流量(2分)①(2分)

(5) 加剧城市交通的压力;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加剧石油的供需矛盾;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占地多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38. (1) 没有。(1分)

美国企图利用控制“国联”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2分)由于英法的联合反对,遭到失败;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国联盟约》,反对加入“国联”。(3分)

(2) 政治上:雅尔塔体系形成,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西欧被迫服从美国的全球战略。(6分)

经济上: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加强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4分)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将西欧国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西欧成为美国的商品市场。(4分)

(3) 变化:美国与欧共体国家展开了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2分)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努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4分)

主要表现:经济上,西欧同美国在世界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并占据有利地位,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3分)政治上,西欧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3分)

39. (1) 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4分)必须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如果只看到PX项目产生的效益,忽视PX化学品的隐患,在市中心建PX项目,一旦事故发生,后果不堪设想。(4分)

(2) ①政协委员和市民的呼吁,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民主意识以及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6分)②政协委员和市民的呼吁,表明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也是公民对国家机关行使监督权的具体表现。(6分)

(3) 政府作为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采取的措施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6分)

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实施科学决策。某市政府发布新闻会,启动公众参与程序,以组织公众投票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市民的参与度,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直正做到对人民负责。该市政府尊重民意,又根据省委决定将PX项目迁建,正是民意和政府互动的典范。(6分)

40. (1) 地形(成都平原)(2分)河流(干支流交汇,交通便利)(2分)

(2) 可以为三峡库区内的居民自愿迁徙提供空间;(3分)减轻三峡库区的生态压力,有利于库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3分)

(3) 自然方面:(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成都平原)地形平坦;(紫色土)土壤肥沃;(岷江)灌溉水源充足等。(答出三点即可)(6分)

社会经济方面:成都城市群市场需求量大;区域内交通便利;城市可为农村提供技术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政策保障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

(4) 今称都江堰。(1分)

修筑情况:战国时期,在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下,成都人民在岷江上修建此工程。(2分)

特点:是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生态型水利工程。(2分)

被视为“农本”原因:都江堰具有灌溉防洪等功能,是成都平原农业的命脉。(1分)

(5) 迁都背景:1937年底,日军攻陷中华民国都城南京,国民政府决心依托中国西南和西北广大地区进行持久抗战。(3分)

重庆的地位:作为陪都,重庆是抗战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或中国抗战大后方的中心)。(2分)

(6) 图17:辛亥革命后,清朝在成都(四川)的统治被推翻,新政权成立。(3分)图18:1949年底,成都解放,国民党在成都(四川)的统治覆亡,人民政权建立。(3分)图19、图20:改革开放后,成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逐步开展。(3分)

(7) ①1985年~2007年重庆市生产总值增长迅速。(1分)②1985年~2007年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有增长,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分)③1985年~2006年重庆市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其中,2006年城乡收入差距比例为4.03 ∶ 1,差距之大在我国城市中居首位。(2分)

(8) 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

制定总体规划,形成“一圈两翼”的新格局,体现了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的原理。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主要层次带动次要层次,重庆市“经济圈”将集中重大项目和资金,吸纳“两翼”劳动力就业,缓解“两翼”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压力。(5分)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重庆市快速提升工业反哺农业与农村“两翼”支持城市的能力,以带动整体的发展。(2分)

篇4:《济南的冬天》 综合能力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日晕( ) 2.棉絮( ) 3.峰峦( )

二、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陵纱。( )

2.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

3.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

4.大小的岛屿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进入了梦乡。( )

三、分类说明。

《看云识天气》一文提到了卷云、卷积云、积雨云、高积云、积云、高层云、卷层云、雨层云等八种云。请写出晴朗天气和阴雨雪天气遇到的分别是哪几种云?各有什么特点?

1.晴朗的天

(1)种类: (2)特点:

2.阴雨雪天

(1)种类: (2)特点:

四、阅读文段。

(一)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1)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2)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3)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在_____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然后再说说这个标点符号的作用。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2.解释加粗的词,并从原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

(1)姿态万千: (2)变化无常:

3.用文中的原句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然后指出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1)原句: (2)作用:

4.云的特征是什么?

5.这段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

6.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A.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7.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二)

人工降雨

①人工消雨,其实就是人工降雨。这次东亚运动会的消雨指挥部已在上海以西的太湖地区30~100千米范围内划了3个作业区,拦截由西而来的雨云。如果雨区有可能移到上海地区,只要指挥部一声令下,3架飞机将随时可升空,向天空撒干冰,提前1~2小时将这些雨迫降在上海以西地区,使上海原来可能出现的大雨化小,小雨化无。(甲)

②干冰是如何催云化雨的呢?原来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的二氧化碳结成的白色雪花状结晶体,又叫碳酸雪。它只要一暴露在常温下,就会很快地升华,吸收周围的热量,使空气冷却。(乙)

③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习惯上,根据它的温度可分为暖云和冷云两种。

④暖云里只有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在上升气流的顶托下,这些水珠不会掉下来,而是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层。如果在暖云中喷撒干冰,它的温度就会骤降,使水气达到饱和程度,水珠不断增大变成了雨滴下来,便形成了人工降雨。(丙)

⑤冷云的气温可在0℃以下,里面充满着闪亮的冰晶和水珠,但由于它们又小又轻,在上升气流顶托下也不会掉下来。如果在冷云中播撒干冰,就会使它变得更冷,冰晶越积越多,越来越大。空气托不住它,就会往下掉。(丁)

1.下面的一句话是从文中摘出来的,在文中已标明(甲)、(乙)、(丙)、(丁)四处应把它放在哪个位置?( )

如果云层下部到地面气温低于或接近0℃,就会形成人工降雪,要是高于0℃,冰晶掉下来变成融化水滴,那就是人工降雨了。

2.从本文第④、⑤两段看,暖云和冷云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暖云中喷撒干冰,为什么会形成人工降雨?(抄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选出对本文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

5.第(4)段“它的温度就会骤降”中的“骤降”不能改为“下降”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3~5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7.概括本文说明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yùn 2.xù 3.luán

二、1.比喻 2.引用 3.排比 4.拟人

三、1. (1)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2)轻 高 薄 2. (1)卷层云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2)密 低 厚

四、(一)1.(1)。表示前面是总说,后面是具体描述。(2);表示前后是并列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云的种种形态。(3)……表示云的变化情况还有许许多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1)姿势与神态千变万化。“有的像羽毛,……像雄狮,像奔马……”(2)变化不定。“刚才还是白云朵朵,……大雨倾盆”。

3.(1)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2)这段是全文的总说,后面将作具体说明。

4.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5.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6.C

7.不能。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象情况。“天气”往往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所以用“天气”恰当、准确。

(二)1.丁

2.不同点:暖云里只有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冷云的气温可在0℃以下,里面充满着闪亮的冰晶和水珠。相同点:由水蒸气组成的。

3.如果在暖云中喷撒干冰,它的温度就会骤降,使水气达到饱和程度,水珠不断增大变成了雨滴落下来,便形成了人工降雨。

4.A

5.干冰使暖云温度突然下降,所以用“骤降”,而“下降”没有突然变化的意思。

6.分类别 列数字

篇5:《济南的冬天》 综合能力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简短阅读。(5分)

登上天子山顶,放眼望去,且不说远处的重峦叠障,叫你心胸开阔;单是眼前的鬼斧神工就让人为之震悚。山峰,像宝剑,直插青天;像老翁,pánshān缓行;像将军,威风凛凛。仅仅用惟妙惟肖形容是不够的,她不仅让人为荒谬的所谓艺术创造而kuìzuò,除此之外还有神奇瑰丽么?来天子山吧,它可以使你满怀狼籍的心情为之清洗一空。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写出正确的。

障改为嶂;籍改为藉;

(2)加点字的读音依次是:song;miu;

(3)根据拼音依次写出词语:蹒跚;愧怍;

(4)文段用的两种表达方式是:描写;议论;

(5)根据文义判断:文段否定了人类的艺术创造。

2、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C)

A寒噤:因寒冷而哆嗦;典质:质朴的典型C憬悟:醒悟;风情:风土人情

B絮说:絮絮叨叨地说;赋闲:悠闲自在D花甲:六十岁;伛偻:丝丝缕缕

3、《在山的那边》一文题目中,“山”有两重含义,一是山,二是人生路上的挫折。我们本学期学过的课文还有类似的题目,请写出两篇。(2分)

《台阶》;《蜡烛》。

4、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2分)

王通天真可谓博学多才,精数理化,通文史哲;地上的事,他全知道;天上的事,谦虚点说,他知道一半。真是让人佩服。

“谦虚”一词富有讽刺色彩;“佩服”的含义是:讨厌。

5、根据积累默写。(8分)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与“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相对的两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流水”、“酒”和“愁”是分拆不开的,李白有两句充分说明了这点,这两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最能体现“早”字的两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5)写出和项羽有关的一个军事成语:四面楚歌。

(6)根据自己的积累,在下面诗句中写上一座著名的桥名“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7)根据积累,填出下句。“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远吗?”

(8)写一句关于“爱”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

6、根据阅读名著的积累,填空。(2分)

“见那一群猴,齐齐整整,排作个蟠龙阵势;中军里,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猴王)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

7、语言的应用。(2分)

网名要新颖、醒目,符合自己的特点。你有网名吗?若有请写出,若没有,请给自己起一个,并说说为什么起这个网名。

网名:没有灵气的名字可以不给分

说明:关键要讲清为什么,或从意义入手,或从时尚入手,或从个人性情入手,,或从悦耳入手都行。要有灵气且时尚。

二、阅读

文段(一)(12分)

女儿喜欢上了枫叶,要集两片熟透了的枫叶,说要鉴赏枫叶上的秋意,写一写秋天的.意趣。

她喜欢读些很欢快的文字,写些稚嫩的小文,老师因鼓励的需要评她为写作能手,因而她也对观察很是热心。一次学校评选写作之星,她很在意,做了许多准备。可是,评选的时候,老师连续点了十一个小朋友名还没有点到她,她有点失望,心想也许榜上无名了。到最后,老师才说,她的作文,立意新,选材新,句子写得很美,被评为特等奖,她是最耀眼的写作之星。她自然是很得意了。回家后对我说:“我说有我,肯定有我,等一会儿一定点我的名字;等了一会儿,郦老师果然点到了我的名字。”脸上还带着自豪的神情。我应付着,嘴里有一句没一句说着好好好。这回要集枫叶,那我只好答应了。

我们就去公园捡拾枫叶。

进了公园,远远的就望见那醉人的红,像醇厚葡萄酒的浓浓的红,比旁边的白桦的金黄,多了一份沉静与收敛。

她很兴奋,跑到枫树下,要捡拾心仪的枫叶。在树下转了两圈,回头对我说:“爸爸,阿姨扫得太干净了,一片好看的枫叶也没有剩下”。我到树下看看,还真没有有中意的枫叶。我说,那你就摇晃一下树干不就有树叶落下吗?

“那还是我要的枫叶吗?”,是的,那不是她要的枫叶。她很认真。

那就等一等,深秋的早晨总有一片枫叶飘下来。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十分钟过去了,竟然没有一片落下来。十分钟的等待,竟然让我感觉到了漫长,有了些不耐烦。

“月儿,我们走吧,爸爸还有事呢。”我说。因为还要上班,不能再等了。

“唉!好吧。”她很失望,少了来时的欢蹦乱跳,不情愿的一步一回头地往回走。

就在我们刚刚走了二十几米的样子的时候,突然一阵秋风吹来,那棵枫树便向我们欢快地摇头招手,枫叶乘着凉爽秋风飘然而下,轻盈而不失沉静,炫丽中又有质朴。

“要是再等一等就好了,一定会有漂亮的枫叶。”女儿说。

“要是再等一等就好了”。

这句话从稚嫩的孩子口里说出,让我很意外,她还是一个对外面一切有无限兴趣的孩子。它让我思忖良久。是啊,许多事之所以不完美,有缺憾,不就是缺“等一等”吗?

在这个时代,我们因为迷茫,不知道耐心等待会得到属于自己的枫叶;我们因为有太多的欲望而浮躁,而不愿等待属于自己的那片枫叶;我们有太多的“其他的事”要去办,而错过那片将要落下的枫叶。

女儿又回到了原来的她,手里拿着那两片红红的枫叶,依然是欢蹦乱跳。那是两片经历过夏天的烈日,秋天的风霜的枫叶。望着女儿那张心满意足小脸,我想,孩子!在等待中成长吧,你一定会拥有一片最红的枫叶。

8、给文章加一个标题:《再等一等就好了》、《等待自己的那片枫叶》等。(2分)

9、为什么女儿说“那还是我要的枫叶吗?”这句话不得体,试着改一改。(2分)

她要的是成熟的枫叶,摇落下来的不算成熟;“那就不是我要的枫叶了”

10、“那是两片经历过夏天的风雨,秋天的风霜的枫叶。”是什么意思?(2分)

枫叶要红,就要经历风吹日晒;人要获得,就要在等待中经历挫折磨难。

11、女儿说“等一会儿一定有我的名字,”的根据是什么?(2分)

“她很在意,做了许多准备”。

12、文中的“等一等就好了”是什么意思?(2分)

耐心等待成功就会到来;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要付出努力;还要不怕挫折。

13、生活你肯定有“精彩”错过?是什么原因,请谈一谈。(2分)

略。

文段(二)(11分)

①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②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③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4、照应很重要,第①段中有三个短语和后面的内容相照应,这三个短语是:

出现的比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3分)

15、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2分)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约”表示估计,“几乎”表示大致情况,表示仅仅是估计和大致情况,去掉

就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说说下面两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谈谈其作用。(2分)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列数字。准确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打比方。形象生动

17、从说明语言的风格上来看,③属于生动说明说明。(2分)

18、根据课文内容,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进行辨析。(2分)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技术和艺术都是方法。技术是生产等方法,是物质层面的,可复制。艺术是创造美的方法,是思维、审美层面的,是不可复制的。(大意对就可)

三、文言文阅读。下面两段文字都是写山水景物的,结合注解,比较阅读。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②,互相轩邈③,争高直指④,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注:①缥碧,青白色②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③轩邈:意思是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

19、解释短语中加点的字。(2分)

四时具备:都、全晓雾将歇:消散。

急湍甚箭:激流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20、两文都写到了水的“清”,分别是“清流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2分)

2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注意“颓”和“鳞”两个字。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注意“穷”和“绝”两个字。

22、结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谈谈生活体会。(3分)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没有用心去体验和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精彩、太多的善良,太多的美丽风景需要我们去感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一定发现美好。(言之成理就可)

23、诗歌阅读。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诗歌的体裁是词。(1分)

(2)“剪不断,理还乱”说明愁的多(长)与繁杂(乱)。(2分)

(3)“残如钩月”、“寂寞梧桐”营造出一种寂寞、悲凉、凄苦、忧愁的氛围。(2分)

四、作文(40分)

1、生活中有的故事、有的情感、有的思索“只能对你说”,那就以此为题目,把“你”当作可以倾诉的对象写一篇作文吧。

2、此岸与彼岸沟通需要桥,心灵与心灵交流更需要“桥”,桥的内涵非常宽。请以“桥”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篇6:完成阅读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妹妹的怪癖

一次闲聊中,妹夫告诉我,妹妹有个怪癖,她掏炉渣成瘾了。

妹妹住在平房里,冬季靠生火炉取暖,在两个卧室之间的厨房里。烧着一组通向卧室的土暖气,因为火炉在厨房,距卧室远,不必担心煤气中毒。

但妹夫说,妹妹好像神经过敏,半夜总要把熄灭的炉渣掏出来,把炉膛里掏得干干净净了,才肯睡觉。妹夫觉得没必要,况且这样做,土暖气会失去温度,卧室的温度也随之下降。以前妹夫总是把炉火烧得很旺,后来见妹妹这样,晚饭后就不填煤了,到了睡觉时间,炉火其实已经熄灭了,但妹妹还是执拗的继续掏炉渣。

妹夫说,他怀疑妹妹患了强迫症。从结婚那年起,每到冬天她就这样,开始他并没有在意,但这些年来,她的这个习惯越来越厉害,简直到了夸张的地步。妹妹总是很晚睡觉,很多时候就是为了等炉火熄灭。

我心里一惊,不是因为惧怕妹妹患上了什么强迫症,而是惊讶这么多年了,妹妹居然还有这种习惯,并且如此严重的影响了她的生活。

十多年前的那个冬天,我18岁生日,白天跑到县城谈成了一笔小生意,晚上回家后兴奋得把火炉生的极旺,想用通宵不眠的方式度过这个难忘的成人之夜。夜里11点了,我还往炉子里添了很多煤,小屋子里烘得温暖如春。

但我到底还是没能挡住困意的侵袭。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了医院。身边是焦急的父母,还有满面泪痕的妹妹。原来,我煤气中毒了。

从那以后,妹妹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自习回家,都要检查我房间里的炉火是否熄灭了。那时,她过完冬季就快高考了,每晚10点钟以后才回家,我大致已经躺下了。她总是叮嘱我,哥,吃过晚饭后,就不能填煤了。我笑着点头。

但妹妹始终是不放心,她索性把没烧尽的炉渣都掏出来,才肯放心去睡。我笑她太过担心,炉火灭了,就没事了,这样做多麻烦。我说以后我自己掏,你不用成天惦记着这事,但她还是每天来检查一遍。

一天夜里,我被惊醒了,睁眼一看,妹妹正蹲在炉边掏煤渣,铁勺碰在炉板上,叮当作响,而且炉灰飞扬起来,弄得我枕上落了一层,又呛又脏。我睡得正迷糊,当时就来了火气,说,你神经病啊,深更半夜把人吵醒?我死不了。

妹妹一愣,随即眼泪就落了下来,扭头就走。

第二天我清醒后,后悔伤了妹妹的心。以后,我坚持自己掏炉渣,为的是让妹妹放心。我偶尔也会忘记,但第二天早上醒来,总会发现炉膛里已经干干净净,周围也干干净净,我不知道妹妹是什么时候来弄好这一切的。

这事过去都十多年了,后来我们各自成家,虽然往来密切,但各自生活里的细节都没有去过问,我怎么会想到,妹妹的这个习惯,这么多年来都没能改变。

妹夫听完我的.讲述,流下了眼泪,他说,哥,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选自8月8日《南方农村报》,文冬/文,略有改动)

1、妹的怪癖是什么?这种怪癖是怎样养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妹妹的怪癖说明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炉火其实已经熄灭了,但妹妹还是执拗的继续掏炉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还往炉子里添了很多煤,小屋子里烘得温暖如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道:“妹妹一愣,随即眼泪就落了下来,扭头就走。”请分析此刻妹妹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妹夫说“哥,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妹夫会怎么做呢?请写下你的猜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亲情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请你也写出你的感受。(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在半夜掏炉渣。是十多年前“我”煤气中毒的事件,使她因为担心亲人的安危而养成的。

2、善良,细心,关心别人。

3、①“执拗”写出了妹妹的倔强,这句话表达了妹妹对亲人的深切关爱。②为后文的煤气中毒事件作铺垫。

4、“略”

5、示例:不再使用炉火取暖改用空调;自己起来掏炉渣等。

篇7:《济南的冬天》 综合能力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12. A13. C

二、 14. D15. AD16. BC17. A18. B19. BCD20. AD21. C

22. (1) ① (2分)

②入射角i与折射角r (2分)

③ (2分)

(2) ①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增加 (2分)

②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减少 (2分)

③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分)

(3) ① 0.6 (3分)

② C (2分)

23. 若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2.9s前进s0=vt=×2×2.9=2.9m<5m 2分

所以物体是先匀加速一段时间t1 ,速度达到2m/s 后再匀速运动一段时间t2=t-t1 (①) 1分

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a+vt2=L (②) 2分

v=at1 (③) 1分

由①②③解得:t1=0.8s1分

t2=2.1s 1分

a=2.5m/s2 1分

物体匀加速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f1=ma+mgsin30° 2分

则f1=7.5N 1分

物体匀速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f2=mgsin30° 2分

则f2=5N 1分

24. (1) 设A、B两球脱离弹簧时的速率分别为vA、vB,由动量守恒可得mAvA-mBvB=0 (①) 2分

由能量守恒可得mA+mB=E (②) 2分

由①②解得:vA=3m/s 2分

vB=1m/s 2分

(2) 小球与弹簧分离时小车的速度为0 2分

A球经t1==0.2s先与挡板相碰,碰后A球与小车一起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1==1.5m/s 2分

B球经t2时间与挡板相碰,vB t1+(v1+vB)t2=L 2分

解得:t2=0.16s 2分

B球与挡板相碰后小车停下,故s=v1t2=0.24m 2分

25. (1) 带电粒子进入两板间后,正离子向上偏移,负离子向下偏移,故甲板为发电机的正极 5分

(2) 随着甲、乙板上聚集的电量不断增加,两板间的电场不断增强,当进入板间的带电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等于电场力时,粒子不发生偏转,甲、乙板间的电势差达到稳定,故eBv=e 5分

得:u=Bvd 2分

(3) I===Svne (①) 5分

Pm=Iu (②) 3分

将①代入②,得Pm=ndeSBv2 2分

26. (1) > (2分)H2O分子间存在氢键 (2分)

(2) SCS (2分)

(3) H2O2、H2O、H、、H+、OH- (3分)

(4) c(S2-)>c(OH-)>c(HS-) (3分)

(5) ①负 (2分)

②O2+4e-+2H2O4OH- (2分)

27. (1) 2Na2O2+2CO22Na2CO3+O2或2Na2O2+2H2O4NaOH+O2↑(3分)

(2) 2Mg+CO22MgO+C (3分)

(3) C+H2O(g)CO+H2 (3分)

(4) 2F2 + 2H2O4HF+O2 (3分)

28.(1) (2分)

(2) 甲 (2分)MnO2+4HCl(浓)MnCl2 + Cl2↑+2H2O (2分)

(3) 3Cu+ 2N+8H+ 3Cu2++ 2NO↑+4H2O (2分)

(4) 防止水蒸气进入U形管而使产物发生反应 (2分)

液化分离ClNO (2分)

(5) 2ClNO+H2O2HCl+NO+NO2 (3分)

(6) G装置不能吸收NO;应将装置改成洗气瓶,同时通入O2 (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2分)

29. (1) HO—CH2—CH2—CH2—OH (2分)CH2CH—COOH (2分)

(2) 溴原子 (2分)

(3) ①消去反应 (1分)②取代(或水解)反应 (1分)

(4) CH2CHCOOCH2CH2CH2Br+2NaOH

CH2CHCOONa+HOCH2CH2CH2OH+NaBr (3分)

(5) 不正确(1分)因为消去反应后生成的碳碳双键在羟基氧化时同样会被氧化 (3分)

30. Ⅰ. (1) 胰高血糖素 (1分)干扰素 (1分)效应B (1分)

(2) 增加 (1分)增加 (1分)

(3) g、h、c (1分)

(4) 淀粉 (1分)植物细胞 (1分)糖元 (1分)肝细胞和肌细胞等 (1分)

Ⅱ. (1) 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1分)

(2) S (1分)(3) 不会。 (1分)酵母菌有细胞壁。 (1分)

(4) 暗一些 (1分)细准焦螺旋或焦距 (1分)

(5) 4AB×106 (1分)

(6) 探究温度和培养液营养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1分)

31. Ⅰ. (1) 植物组织培养 (1分)

取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数目。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增倍,则属染色体组加倍所致;否则为基因突变所致。 (3分)

(2) 选用多株阔叶突变型石刁柏雌、雄相交。若杂交后代出现了野生型,则为显性突变所致;若杂交后代仅出现突变型,则为隐性突变所致。 (3分)

(3) 选用多对野生型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雄性植株作为亲本杂交。若杂交后代的野生型全为雄株,突变型全为雌株,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中,野生型和突变型雌、雄均有,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分)

(4) 方案一: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进行组织培养。(用以下图解表示) (3分)

方案二:利用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的XX植株和YY植株,再让其杂交产生大量的雄株。 (用以下图解表示) (3分)

(5) 已进化。 (1分)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分)

Ⅱ. (1) 配置一定浓度的只缺硼元素的“完全培养液”。 (2分)

(2) 在其他条件均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番茄。 (2分)

(3) 待番茄开花时,配置一定浓度的2,4-D溶液,进行喷洒即可获得。 (2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济南的冬天》 综合能力测试题附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散文阅读答案04-25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含答案04-08

济南的冬天练习04-17

济南的冬天赏析05-21

描写济南冬天的词语05-23

济南的冬天阅读范文06-12

读济南的冬天有感06-26

济南的冬天阅读题07-05

济南的冬天朗读课07-05

写景作文济南的冬天08-30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师竞聘演讲辞下一篇: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