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修改版

2024-04-10

济南的冬天教案修改版(精选6篇)

篇1:济南的冬天教案修改版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谁来说一说,文章围绕“济南的冬天”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全篇,尽快让学生走进文本,为后面赏析课文做好准备。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围绕中心话题,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学生赏析济南山、水

接着作者又写了济南的山、水,现在请四组同学的代表分别上台给我们介绍作者笔下的山水,其余同学把书合上,从画中,从同学的复述中感受济南的山、水。

1、第一张图片:阳光下山景图。

请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教师提问: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

板书:阳光下的小山:温晴

2、第二张图片:薄雪后山景图。

请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教师指导背诵:根据学生复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指导背诵。

提问:济南小雪的小山有什么特点?

板书:小雪后的小山:秀气

3、第三张图片:城外远望山景图、冒着热气的绿水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问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三、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交流中心话题。

课文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点: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④雪后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二、回顾全篇,拓展延伸。

1、向生活延展。

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教师作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将语文打开。

①推荐阅读:《沁园春.雪》

三、作业。

1、背诵整篇文章。

2、学了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记录下今天的收获。可以采用诗歌、文字配画等形式。

3、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下页更多《济南的冬天》原文

篇2:济南的冬天教案修改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安适、慈善、贮蓄、澄清、空灵”等词语。2.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泉城”济南。

3.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济南冬天之美。

4.理清写作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品味文中的遣词造句,感悟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过程与方法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认识作者老舍,了解“泉城”济南。

2.播放朗读音频,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及重音。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结合第一课学过的知识,理清行文思路,分析文中使用的各种描写手法。

4.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对济南的感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3.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教学难点

1.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学习作者如何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品味准确的用词,学习写景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肃穆,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尤其如此。可是,位于我国华北平原中部的济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冬天是美的,而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有一种纯净的、独特的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充满温情的、充满想象的美的享受。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使作品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韵味。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北京人,满族。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背景资料

老舍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于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选自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

3.知识链接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侧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明显流露出作者情感。

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 济南(jǐ)

.髻(jì)

.着落(zhuó)

.宽敞(chǎng)

.水藻(zǎo)

.地毯(tǎn).人才济济jǐ.

同舟共济jì.

伦敦(lún dūn)..

贮蓄(zhù xù)..肌肤(jī).镶(xiāng).澄清(chéng).

澄澈chéng

. 澄沙dèng.

(2)词语释义 响晴:晴朗无云。温晴:温暖晴朗。设若:假如。安适:安静而舒适。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秀气:清秀。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贮蓄:储存,积聚。

澄清:清亮。文中指水清澈见底。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3)词语辨析

“宽敞”和“宽广”两个词都表示“范围大”的意思。“宽敞”侧重指立体空间,多形容院子、房屋等,适用范围较小。“宽广”侧重指平面面积,可形容土地、水面、道路等具体事物,也可形容领域、胸怀、知识面等抽象事物,适用范围较大。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答案示例:“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首先,全文布局精心,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其中“温晴”是一个关键词,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对济南的总体观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6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话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2.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答案示例: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是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作者写了济南四周的小山,写了雪景,写了济南的水,通过这些景物表现出济南冬天的特点。3.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①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②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③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④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4.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答案示例:山和水是济南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是济南的魅力所在。①济南是著名的“泉城”,城中有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泉池,有泉水汇流而成的护城河和大明湖。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赞美济南的自然风光。②“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写出济南群山围城的地理环境。这些属于泰山余脉的小山或点缀城中,或环绕城外,不仅涵养了济南的泉水,也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第1自然段用什么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有何好处?

答案示例: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赞赏它是个“宝地”。

2.第4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示例: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秀美。

3.第5自然段是怎样描写城外远山的?

答案示例: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出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4.第6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不结冰”“冒着点儿热气”,有“绿萍”——水的暖。有“水藻”,水藻绿得像拿出了“终年贮蓄的绿色”——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水边有“垂柳”,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水的清、亮。

5.怎样理解最后一段里“这块水晶”的比喻?

答案示例: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视线由下而上进行仰视,同时展开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并且把红屋顶、黄草山、灰色树影融入这块蓝水晶,在水天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整个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上,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梳理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开篇将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描绘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接着有写水色,处处渗透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济南冬天总的特征是什么?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温晴。选取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暖、绿、清亮。

二、新课导入

老舍先生曾在《济南的秋天》里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儿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泉城,去感受它的冬境之美。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作者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的?

答案示例:(l)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赋予小山以人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成是“看护者”,将小山表现得十分可爱而又充满温情。(2)用人们的感受:“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以及人们对于春天明天就会到来的幻想,不仅描绘了神态,更突出了心理活动。

2.“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答案示例:(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绿与雪的洁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赋予雪后的山和雪以动人的形态;“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了雪娇俏的情态。

3.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答案示例:(1)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慈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人们的感觉印证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覆盖下的矮松的秀美情态。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日山景充满了动态的美感。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

练习三参考答案:

1.“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比做人,它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2.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这是拟人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3.写雪后夕晖,非常美。最生动的是把“薄雪”比做人,有感情,会害羞,比单纯的客观写景要好。

其次,全篇多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意味无穷。比喻的突出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4.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大师,用词很是讲究。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这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请分析“卧”字的妙处。答案示例:用“卧”字更能传神地表现出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宁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3)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找出来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冬天是一个缺乏色彩的季节,可是语言大师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来确切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富有色彩感和意境美的图画。

①五彩缤纷。下过雪后的济南,色彩纷呈,“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银、青、蓝、黄、粉,各色俱有,五彩缤纷。这许多色彩,作者是靠“温晴”这一基调把它们统一起来、组织起来的。不管哪种色彩,作者都用它来描绘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描绘得那样鲜艳美丽,生机勃勃。这些着色的事物很容易引起读者对于色彩的美感和想象。

②交相辉映。作者在给事物铺彩设色时,还十分注意不同事物色彩的彼此搭配。他常常精心筛选具有鲜明对比色的景物,淡淡地加以点染和勾勒,让它们相互映衬,彼此对照,从而使作品产生一种对比的、和谐的色彩美。文中有的景物本来就很美,相互映衬后,显得更美。例如,以青黑的矮松映衬树尖上的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草色的“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微微露出的粉色。这些映衬,色彩鲜艳夺目,都是生花妙笔。文中也有些景物,如“黄草山”“小灰色树影”本来并不怎么美,但一经映衬,也就显示出它们的美来了,变成了这幅美丽图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让我们看到老舍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散文作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丹青高手。

(二)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简析这篇散文表现的主旨。

答案示例:作者抓住“温晴”这一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向读者展现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思考分析: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答案示例:(1)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面还写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也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既有与老天商量的口气,怕秀气的小山被大雪压垮,又有一种赞许的口气,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2)创设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传达出作者喜爱、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深情。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和动静之态,也自然流露出热爱之情。

2.课文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此处“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请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艺术匠心。

答案示例:(1)首尾呼应为多种文体经常采用的结构方法之一,作者为避免结尾使用标题的照录,就作了标题主词与偏词位置的互换。这一换,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赏析者的兴趣,有浅中匿深,平中藏奇之妙。

(2)标题以“冬天”为中心词,令人见之顿生寒意之感。可读过全文,却知“响晴”取代了暗晦,煦暖替换了阴冷。文末又写“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而不由心生欢喜,确实胜人一筹。

(3)标题里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济南的冬天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清亮得发蓝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写,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水到渠成。

文题“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命意?开头结尾是怎样呼应的? 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作者正是要写出冬季济南景物的特色。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澄澈而又温润的,秀丽明净的,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四)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阅读下面写江南雪景的文段,和《济南的冬天》里的雪景描写比较,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你认为哪种写法好?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答案示例:《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描写,而选段中多为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两种写法都好,老舍写得直观易懂;而郁达夫引用诗句的写法,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四、课堂小结

读这篇课文,可以感受到老舍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一个大作家的温润情怀。你看,作者眼里的济南冬天是“温晴”的,是“慈善”的,周边围住的小山把济南放进一个“小摇篮”中,济南人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是下点小雪,也让济南的小山变得“太秀气”,况且济南的水还“冒着点儿热气”,整个天地“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温暖和明亮。可以受到一种高尚、高雅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

学习本文同样可以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首先,课文非常美,文辞美,景物美,意境美,感受美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验;其次,作者通过语言文字,通过描写济南冬天的山山水水,表达出一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可以品味“温晴”“温暖”“安适”“宝地”“慈善”“最妙的”“太秀气”等词语,品味“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等句子,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济南冬天发自内心的热爱,体会到一种昂扬乐观的生活态度。

或许济南冬天实际上未必如老舍描写得这般美。但平凡之景进入文学家的眼里,便会成为美好的诗意风景。这是因为文学家有发现美的眼睛,内心有美的情感。这就是作家作品人文精神的体现。学习语文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吸收文中的精神营养,培养人格、气质。语文的人文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每课的学习中。

这几节课,我们从朱自清先生的《春》,到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美不胜收。希望同学们都能唤醒自己热爱生活的真心,睁大善于观察的慧眼,拿起精于描绘的画笔,记下四季的美好风光,画出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藏在心中的欣赏、赞叹之情。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雪染小山如少女描绘精彩

济南的冬天雪卧城外似名画语言优美

水暖藻绿显精神情景交融清亮湛蓝如水晶

篇3:《济南的冬天》的教案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词语。 (设计意图:新课标认为, 语文的基本素养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来获得, 所以课堂落实双基依然是语文课堂的重点和要点。) (2) 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设计意图:“没有背诵积累就没有语文”, 学习名家之作就是想让学生积累和运用, 让美文美篇能深入学生之心, 用时皆能信手拈来。)

2、能力目标: (1) 学习写景抓住景物的特点, 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促进写作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目标让学生对写景的散文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感情。 (2) 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 对祖国河山一草一木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新课改提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所以我想通过本文教学, 让学生热爱济南, 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难点预设:

1、教学重点: (1) 学习写景抓住景物的特点, 情景交融的写法。 (2) 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怎样去赏析一篇情景交融的美文。

课型:品读课 (多媒体、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说起冬天, 我们不禁会想到“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的辽远, 还会想到“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的孤寂……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 冬天并没有板起一幅冷酷的面孔, 反倒“慈爱可亲”, 对我们微笑呢!不信, 请到济南的冬天去看看吧。出发啰! (出示幻灯片 (1) )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我设计了用古典诗句引入, 在冬之诗句中把学生引进冬之景色中, 再反勾一句, 引发学生对济南冬天之不同的探求欲望。“出发啰”三个字好像带领孩子们游济南一样, 让他们心向往之。)

二.走近作者———老舍

(出示幻灯片 (2) , 学生齐读老舍的简介)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国文字, 影响较大。新中国成立后, 他先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剧本。其作品文笔生动、幽默, 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设计意图:老舍作为语言大师,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不太了解。我设计此, 可以让他们多增加点积累, 尤其是老舍的名作《骆驼祥子》也能让他们一并了解。)

三.聆听《济南的冬天》之韵律

师配钢琴曲《冬之情》朗诵全文。

听读要求:1、听准字音。2、济南的冬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幻灯片 (3) )

(一) 检查字音。 (出示幻灯片 (4) 的四个句子, 学生准确而流利地朗读)

树尖上顶着一髻 (jì) 儿白花。

给蓝天镶 (xiāng) 上一道银边

水藻 (zǎo) 真绿, 把终年贮 (zhù) 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由澄 (chéng) 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设计意图:语文之道是积累之道。崔峦在他的“四点评课标准”里说“吃准目标, 夯实基础, 指导学习, 鼓励创新”。我认为基础年级, 字词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把这些词放在句子中读, 有利于他们对这个词的意思的理解。)

(二) 说一说, 济南的冬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暖和、慈善、美丽、不结冰、生机勃勃、没有雾、没有大风。) (出示幻灯片 (5) )

(设计意图:我设计的这一问, 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大内容。最主要的是让他们能自己从文本中筛选可用的信息来作答, 这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而且这个开放性的题目, 不求统一作答, 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体验, 只要有理有据均可。)

四.欣赏美景, 感受自然

1、同学们说济南的冬天温暖如春!请找出具体的语句佐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实际是让学生体会作者写景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环形的地势, 秀气的小雪, 绿绿的水藻, 热热的湖水都是它独有的冬之景色, 与我们襄阳这个北方之地是不同的。学到此处还要让它与我们这里的冬作一比较, 并体会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写出了它温暖的特点。)

2、同学们又说济南的冬天美丽如画!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美景图?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吗? (出示幻灯片 (6) )

(摇篮安睡图、雪后小山图、城外远山图、空灵水晶图。)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最开放性的题目, 也是最能体现学生与文本从熟悉到有自我独特体验的环节。这一问还能让他们理解济南冬天的又一大特点———美。学到此, 相信学生必定能很好地体会写景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的妙处了。)

3、选择你最爱的一幅图来想读, 边读边想象出那幅画来。

4、大家想不想一饱眼福, 来看看这些美景图啊?

(出示幻灯片 (7) - (10) )

(想读课文, 并在头脑中遐想出美景, 是又一种走进文本的方式。想出美景, 体会美句, 二者结合, 方能悟出美文之妙处。最后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赞叹声中欣赏图画, 达到本课的高潮。)

五.品味语言, 遐想人物

1、作者为什么能把景写得这么美呢?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增添文采。) (出示幻灯片11)

(设计意图:这是本文的又一重点。本单元的美文, 多采用了修辞手法。)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并作赏析。

(1) 拟人句: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那点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

赏析:哪个词用得好?———由这个词, 你能遐想到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来?——读这句话, 你能读出济南冬天的什么味道来?

例:害羞;一个娇美害羞的小姑娘;济南冬之雪的秀美和温暖。

(2) 比喻句:空中, 半空中, 天上, 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赏析:把比作, 二者有什么共同点?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例:把水天相接的美景比作蓝水晶;二者都是清亮蓝的特点;写出了冬水之澄清。

(设计意图:这是由大到小, 由整体到细部的一个环节。新课标注重在读中理解, 读中体会, 读中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让学生重读这些句子, 读这些划线的词, 品味这些拟人化的动词的好处。对于难点“赏析”, 我让学生“遐想人物”, 既降低了难度, 又让学生很快体会了拟人能使景变得有灵气和生命力的妙处。)

3、学生自己小结:比喻句、拟人句有什么妙处? (出示幻灯片12)

比喻:使描绘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从而突出景物的特点。

拟人:把物当人写, 赋予人的灵性, 使景物具有一种灵动的美。

(在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上, 学生很快能自己总结出学习规律。新课标也强调:千万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自己获得的金钥匙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4、学贵在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 请学写一两句拟人句。 (出示幻灯片13)

(设计意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我们要利用教材教会学生一些写作技巧。看图仿写拟人句, 学以致用。)

六.结束语

荷花美, 同学们写得更美!而且, 你们知道吗?这美丽的荷花还是济南市的市花呢!学了此文, 我们怎能不爱上这座美丽的城市!怎能不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 (出示幻灯片14) 请在欣赏济南的名胜风光中结束我们的这节课! (出示幻灯片15-20)

山东济南有三大名胜:大明湖、千佛山和趵突泉。

大明湖: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千佛山:在济南的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 传说舜帝耕稼于此, 又名舜耕山。因山上岩石刻佛, 遂称“千佛山”。这里层峦叠嶂, 形成济南天然的屏障。

趵突泉:济南多泉水, 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 户户插柳”。趵突泉为七十二名泉之首。泉水平地涌出, 喷涌如沸, 水雾缭绕, 宛如仙境。

篇4:《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

1、了解作者及识记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4、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注音: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发髻(jì)着落(zhuó)。

(2)释义: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贮蓄:储存积蓄。

2、听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济南冬天的“温晴”)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4)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凸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三、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四、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A.暖 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篇5:济南的冬天教案修改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学习重难点:

[重点]: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发髻()镶嵌()水藻()贮蓄()澄清()绿萍()着落()薄雪()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贮蓄: 空灵:

二、自主探究

(一)任务一:默读课文,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1.用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2.概括的说一说济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二)任务二:速度1、2段,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3.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精读第3—5段

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1)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参考:秀气。

(2)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3)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如:把小山比作“小摇蓝,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明显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而且给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小组内合作交流,谈谈运用这些修辞的好处。

五、达标检测

1.填空题

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宽chǎng____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塞外怀古

[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样的荒凉,怎样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见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破败的墩子上了望。已经傍晚了。太阳在西边的地平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平安消息到来。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但是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陲也固若金汤了。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平线上。但是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②冥想:深沉的思考。(1)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看到酒泉这地方“随处都是”汉唐时期的烽燧、废城等遗址时,有人突发奇想,觉得这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古丝绸路上。于是就在这里建起了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区。

现在,请你依据《塞外怀古》一文中相关的材料,为新建景区写一份“景区简介”,以供景区对外宣传和游客参观用。200-300字。

提示:可以适当融合、补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关内容。12.《济南的冬天》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略

二、自主探究略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1)参考:秀气。(2)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略

五、达标检测

1.①老舍舒庆春舍予②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伫藻澄敞

3.①晴朗无云,阳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无色 4.拟人拟人、比喻

5.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平时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有意的将它们进行归类。写雨的诗句如:小楼一夜听春雨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阑卧听风吹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篇6:济南的冬天教案修改版

本单元的主题--感受自然,所选诗文为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济南的冬天》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得天独厚的美妙景致,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同时,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并注意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基于本文的特点和所处单元的目标要求,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想象等方式的结合,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冬天的济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鼓励学生创造地学习,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知识目标:

(1)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感情。

(2)学习从不同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品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景物的语句。

(4)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

(2)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利用早读时间充分熟读课文。

(2)教师方面:教师制作课件、用来听读的课文录音《济南的冬天》。

一、导入,感知“温晴”

1.导入:由“一看到冬天这个词,我就想到了……”开头,说一段话。(幻灯)

是啊,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我们印象中的冬天。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先生去北方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作者)本文选自描写济南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济南的冬天留给老舍怎样的印象呢?

2.走进老舍(幻灯)

3.感知“温晴”

(1)检查预习情况。(投影生字词)

(2)听录音朗读课文第一段(幻灯片有链接),找出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天气。(温晴)

(3)作者是怎样把这印象告诉我们的呢?

(预设:对比。和北京比,“无风”;和伦敦比,“响晴”;和热带比,“日光不毒”。)

师:在北方居然有这样温晴的冬天,真是奇迹和怪事。下面,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去济南感受一下吧。

二、品读,体验“温晴”

自由朗读课文2--5段,找出最能表现“温晴”这个特征的的字、词语、句子或段落。

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捕捉阅读感受,及时做好批注。

预设1:第三段“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其中“微微”一词最能体现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而不是“热带”之热。)

预设2:“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小山太秀气”都是指少女。少女穿着花衣害羞的样子最漂亮。)

预设3:“风一吹,叫人希望看到更美一点的肌肤”一句,让人感觉到的不是禁锢在棉袄下的死气沉沉,而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蕴含着朦胧的春意。一个好的比喻和拟人,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给人无限的遐想。

预设4:“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预设5:“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可引导学生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

预设6:“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给人暖和安适的感觉。

预设7:“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悠闲、舒适的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预设8:“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教师小结:这温暖如摇篮、秀气如少女、天明水净如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三、体验,感受“温情”

1.师引导:济南的山水美吗?在老舍的眼里那山、那水、那阳光、那雪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仿佛充满了灵性,正如刚才同学讲到的:小山会唱摇篮曲,薄雪覆盖下的山像害羞的姑娘,水呢,也不忍得冻上。

2.材料介入:“这里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存在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吊济南》

师:山水风雨本是无情物,是谁赋予了济南的山山水水无限的情意?(是作者)王国维先生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所以,老舍眼中的济南就融入了老舍的色彩。

3.体会“温情”

师:请再次细读文章,找一找体现作者对济南无限的情意的语句。

预设:“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好像在祈求老天爷。因为他太爱济南了。叹词“吧”表达了这种强烈的爱。如果去掉行吗?读一读,感受一下?

生齐读:A.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B.就是下小雪,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去掉了就表达不出这种祈求的语气,也就不能表达对济南的爱了。

师:你认为这种爱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应该温柔一点,舒缓一点。)

师:再试一次?(生再读)

师:这样的叹词文中还有吗?

(提示:这样的例子很多:“呢、呀、吧”,分析时将这些语气词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去掉可不可以?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表达出作者的一种温情脉脉。这些句子一定要结合有感情地朗读。)

(投影:学生齐读)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师小结:老舍就是把这种温情渗透进每一个字眼儿,一处景就渗出一缕情。难怪他眼中的冬天的济南是慈善的、秀气的、富有生机的。

4.师:济南的冬天真的如老舍说的这么温暖吗?

提示:北方的冬天哪有不冷的,济南也是如此:冬季济南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风,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在-20℃以下,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

这“温晴”是长期生活在北京的老舍对济南的真实感受,更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祖国怀抱的真实感受。

5.材料介入:老舍(1899-1966),一生67年,经历坎坷,他先后在北京度过了42年,剩下的25年是:英国5年、新加坡1年,山东7年--济南4年半、青岛2年半,汉口半年、重庆7年半,美国4年。据老舍夫人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特别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的四年,是老舍整个人生历程中最为自由、温馨、安定而难忘的美好时光,他称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结束语:难怪先生毫不犹豫地把“宝地”这个词给了济南,这是老舍生命中的一块宝地,是一块富有生命的宝地。

在他一生的散文里,几乎完全没有写纽约,也几乎没有写过伦敦(写了一点留英回忆)、新加坡,写汉口、重庆、成都的极少,写青岛的有两、三篇,就是北京也写的并不多;唯独济南,他不但写了,而且一写就是一个长长的系列,他不仅写了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还写了济南的马车、大葱。使后来每一个想了解济南,喜欢济南的人,都不能不读读这些优美的文字。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文人雅士能对济南山水如此相熟、相知、相亲。如果济南的山水有知,仅凭这些不朽的文字,就完全可以认定是遇到一位千古知己。

四、推荐阅读

老舍描写济南的系列散文《一些印象》,其他散文,如《想北平》、《五月的青岛》。

五、家庭作业

(说明: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同时也是恰到好处地拓展延伸。)

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③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温情温晴

生命的宝地

教学反思

是“温晴”,更是“温情”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这是晚上我从空间里看到的一学生的留言:某老师,真希望您能多给我们上像12课那样的语文课。

这确是一堂自我感觉很不错的阅读教学课。

细细回想起当时上课的情景,一如济南的冬天给老舍的印象--温情,对!用“温情”一词再恰当不过了。

(一)在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要达到这一点,朗读是实现其目标的首要途径,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是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

结合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属写景散文,语言准确生动,适于朗读,所以在教学中运用诵读法教学,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感情美、景物美、语言美。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描写最精彩的段落,如第3段和末段,师生合作朗读,通过朗读,品味赏析语言;最后是展示模仿朗读,深入体验。如:“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和“就是下小雪,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两句比较,感受老舍心中对济南的那份“温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描写上,自然真挚而富有感染力的独特写法有了真切的体验,也对“语言大师”的评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则,“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自然对文本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比如课文第一段的三个对比,就是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实感中引发出来的,鲜明地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洋溢着对济南冬天风光的赞美之情,“奇迹”、“怪事”、“真得算个宝地”这些词语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而要使学生真正领会到这一切的妙处,就是借助朗读。否则,那种体味是无法达到的。

(二)在品析中,感受老舍心中的“温情”。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指出,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教师要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组织观念,建立平等、自由、和谐的对话关系,在学生学习行为上“放手”,鼓励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对话。

阅读教学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这也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力求实现教学目标。这不仅加大了教学容量;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比如,在体悟老舍热爱济南的情感与美文意蕴时,我适时插入背景材料,让学生了解老舍一些特殊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往深处挖掘,学生对这份“温情”--老舍对济南的独特情愫的理解,也就茅塞顿开了。

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这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结尾设计“推荐阅读”,力求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并让学生下课后欲进一步接触语言大师的愿望。

这一节课,带着学生跟老舍一起走过“济南的冬天”,我分明看到学生们不仅感受到大师笔下的语言魅力,而且那份“温情”也在他们心中流淌。

惜缘

上一篇:六4班国旗下演讲稿下一篇:校车演练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