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案 作者:张建华

2024-04-29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案 作者:张建华(精选15篇)

篇1: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案 作者:张建华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 作者:张建华

教学内容: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快乐地掌握歌曲的知识点──节奏 和的练习。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唱好《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重点: 准确掌握节奏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加之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型贯穿始终,以及“阿里里”这一彝族民歌常用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文明礼貌教育。 发声练习;1 3 5 31 咪――吗 C――G G―― C 复习歌曲;选择以前学过的歌曲。 学习新歌: 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教师提问:录音播放小朋友唱得歌曲好不好?有哪些歌词?弓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的歌词。 教师::彝族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再次播放录音,继续感受歌曲。仔细地听,看你能不能跟录音试唱。轻声跟录音齐唱,集体齐唱。 教师范唱歌曲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学生跟琴齐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对于个别难唱的乐句采用分句模唱法教唱。要求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衬词“阿里里”。 分组合作,表现歌曲 部分学生演唱歌曲,部分学生为歌唱伴舞,同时部分学生运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生评价。集体齐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仅感受了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同时也学会并能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且又初步了解了彝族的风格文化多姿多彩,彝族的歌舞美妙动人。希望能记住《彝家娃娃真幸福》一首富有彝族特色的乐曲。能记住吗? 编辑:乐传四方 二零一零年二月二十一日

篇2: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案 作者:张建华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所设计的《彝家娃娃真幸福》这一课,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优秀的彝族音乐文化,而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民族音乐的种子,并经过我们的灌溉,不断生根发芽,让祖国的民族音乐是经久不衰,让中华民族大团结深入人心。

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世界,我在教学中采用歌、舞、游戏、图片、视频等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充满生动情趣的活动中感受彝族音乐文化。【教学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2/4拍,五声d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主动参与彝族歌舞的表演,体验彝家娃娃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

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彝族音乐的特点。【教学难点】

听辩音的高低,感受旋律的起伏。【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口风琴;

3、红领巾、卡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律动激趣。

(同学们随着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拍手进教室)。师: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还看到了穿着不同服饰的民族兄弟。咦,同学们你们是什么民族呢?那除了汉族外你们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生:蒙古族、朝鲜族、白族……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学生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二、自主探究,学唱歌曲。

过渡语:今天老师带同学走进其中一个少数民族。他是彝族,美丽的彝族来了。

1、彝族衣服真漂亮啊!瞧!画面上这群彝家女孩穿着的就是彝族的特色服饰百褶裙。看到这美丽的群摆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生:…… 师:……白褶裙的裙摆由多层色布环绕拼接而成,一般3—4个色段组成,黑色的边,或者是花布制成的边。色彩很艳丽,搭配得很漂亮。

2、师:过节了,姑娘、小伙子们兴高采烈的来到空旷的草地上。看!他们把自己打扮得多美丽啊!姑娘们除了身着节日的盛装,脖子上还戴着什么呢?都说彝族的人们能歌善舞,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彝家娃娃是怎样用他们美妙的歌喉来歌唱幸福生活的。听,他们是这样歌唱的。

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是欢快的还是忧伤的? 生:欢快。

师:对,这群欢快、幸福的孩子就是彝族小朋友,我们称他们是彝家娃娃。(板书:彝家娃娃)

师:在听的过程中,多次唱到一个词,你听到了吗? 生:阿里里

师:在热情欢快的彝族歌曲中常常用到“阿里里”这个衬词,它

最能表达彝家娃娃的快活心情。

2、师范唱第一段,听辨歌曲中有几个“阿里里”? 生:8个

3、再次聆听歌曲,找出四个“阿里里”的高低位置。

师:同学们,虽然这四个“阿里里”长的一模一样,可是它们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住在山脚下的,有住在半山腰的,还有住在山顶上的,看看谁能把它们送回家。仔细听,答案可在老师的歌声中。

生:第一个和第二个在山脚下,第三个在半山腰,第四个在山顶上。

4、练唱四个“阿里里”的音准

(1)师生接唱,老师唱前面的短句,同学们唱后面的“阿里里”。(2)聆听钢琴,张口默唱。(3)跟琴师生接唱。

【设计意图:听辨四个“阿里里”的音的高低是本课的难点,设计游戏“送它们回家”,抓住了低段学生乐于助人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积极认真的聆听、分辨,困难迎刃而解。】

5、播放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PPT,了解歌曲内容。

师:老师从你们的歌声中听出来快活,同学们说的真好,那彝家娃娃幸不幸福呀?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是《彝家娃娃真幸福》(板书:真幸福)

6、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歌词。

7、下面请同学们随琴学唱这首歌曲:(1)跟琴轻声的演唱歌词(2)歌曲的艺术处理

A、同桌之间小声演唱,互相聆听、评价。B、分组演唱,互相聆听、评价。C、全班有感情地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比较、身势等多种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创编表演,体验情感。

过渡语:彝家娃娃不仅会唱歌,而且还特别会跳舞,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样欢歌起舞的?

1、观看彝族风情视频 师:彝族舞蹈有什么特点? 生:手拉手,围城圆圈……

2、学生模仿视频随音乐舞动,初步感受彝族舞蹈的特点。

3、老师示范彝族舞蹈动作,同学们找动作规律。

4、合音乐练习动作。

5、同学们围成两个圈,里圈的同学扮演篝火,外圈的同学手拉手舞蹈。

6、播放《彝家娃娃真幸福》音乐,师生共同表演彝族歌舞。【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篝火晚会,让学生来体会、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更希望同学们能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

7、下面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彝族的火把节。(播放火把节视频)

8、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这彝族小朋友们的家做客,他们的热情好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小朋友们也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要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放PPT)

四、畅谈收获,音乐拓展。

篇3: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案 作者:张建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强调:“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在常态的教学活动中, 如何引导幼儿对民族风俗的理解和审美体验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开展《娃娃看天下》主题活动时, 我班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服饰、歌舞表现出极大探究兴趣。由此, 我们遴选了民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作为本次活动的选材。本活动旨在通过学唱这首旋律欢快、歌词简洁的歌曲, 以及对富有民族韵味的衬词“阿哩哩”的领悟和运用, 让幼儿感受到“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生动画面。另外, 教师希望通过充分挖掘手风琴在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热情, 不断激活幼儿歌唱的表现力, 力求通过对唱、轮唱和领唱等多重歌唱形式, 让幼儿感受、表现与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能力。

二、活动目标

1. 乐意演唱衬词部分“阿哩哩”, 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情绪。

2. 探索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了解歌曲中衬词的作用。

3. 会看图谱, 能用对唱、领唱等合作方式演唱歌曲。

三、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 幼儿有领唱和合唱的演唱经验。

(2) 幼儿演唱过带衬词的歌曲《两只小象》。

2. 物质材料准备

(1) 活动前, 教师准备好彝族服饰、头饰、项链、手铃、彝族图片、视频等。

(2) 教师准备图谱、手风琴、电脑、磁性黑板、投影仪、投影布。

3. 环境创设

教师和幼儿共同将活动室布置成“美丽的彝家山寨”的场景。

四、活动过程

1. 练声导入, 激发幼儿的兴趣

(1) 教师弹奏手风琴, 幼儿随音乐入场。

(2) 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3) 幼儿跟随教师的手风琴伴奏演唱歌曲《两只小象》。

(4) 教师组织幼儿观看介绍彝族风情视频, 激发幼儿了解彝族文化的兴趣。

2. 情境体验, 运用图谱学唱歌曲

(1) 教师提问:请说一说在视频中, 你看到了什么?

(2) 幼儿观看视频, 感受彝族的服饰以及穿戴的特点, 了解彝族载歌载舞的民族特色。

(3) 幼儿欣赏彝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师用手风琴伴奏, 第一次范唱, 提问:歌词里唱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4) 教师第二次范唱, 提问:歌曲中先唱了哪一句?再唱了哪一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图片的顺序按照歌词的顺序摆放出来。

银项链啰, 阿哩哩!

白衣白帽, 阿哩哩!

彝家娃娃, 阿哩哩!

真幸福啰, 阿哩哩!

又唱歌啰, 阿哩哩!

又跳舞啰, 阿哩哩!

彝家娃娃, 阿哩哩!

真幸福啰, 阿哩哩!

(5) 幼儿跟随图谱, 尝试演唱歌曲。

3. 找出衬词, 体验衬词在演唱中的作用

(1) 教师请幼儿找出歌曲中最有趣的一句。 (衬词:阿哩哩!)

(2) 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衬词的作用:衬词可以让演唱更好听, 更丰富, 更有趣。

(3) 教师请幼儿演唱时尝试用突出衬词的方式演唱歌曲, 以了解衬词的演唱特色。

4. 探索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用不同形式来演唱歌曲。

(2) 趣味分组唱:幼儿尝试用领唱、对唱、接龙唱等形式演唱歌曲。

(3) 玩游戏:声音捉迷藏。游戏玩法:请一名幼儿坐在中间戴上眼罩, 由另一名幼儿扮演彝族娃娃佩戴小手铃, 只演唱歌曲中的衬词部分, 其他部分由其他幼儿合唱。唱完后, 蒙眼幼儿要找到演唱中那个只唱“阿哩哩”的彝族娃娃。

彝族娃娃在演唱时可边唱边表演动作。针对“声音捉迷藏”的游戏, 让蒙眼的幼儿确定声音的方位、猜测同伴的声音等。

5. 分享交流

教师提问:说说这首歌我们还可以用其他什么方法去演唱?幼儿集体交流, 然后欣赏教师用手风琴演奏外国民族音乐。

五、活动延伸

1. 欣赏主要由衬词组成的歌曲《忐忑》。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对已学过的歌曲添加衬词, 并演唱给同伴和家长听。

3. 教师将各种道具、图谱、手风琴等投放到活动区, 以方便幼儿游戏时使用。

六、活动反思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博大精深, 独具魅力。本次活动大胆地选取了其中之一的民歌体裁, 通过手风琴作为教学媒介, 有机地穿插使用新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 情趣盎然, 使得幼儿沉静在审美感受与欣赏体验之中, 激活了幼儿的审美表现与审美创造。本次活动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艺术源于生活

在生活中, 幼儿对民歌的感知较少,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中, 以民歌为选材的歌唱活动就更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指出, 要让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具有浓郁彝族风格的民歌。通过对这首民歌的学习, 让幼儿了解了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的彝族及其民族特点, 包括服饰、帽子、生活、节日等特点。短小精悍的歌词以及带有地方特色的衬词“阿哩哩”, 让幼儿充分感受了少数民族歌曲特有的韵味。带有民歌元素衬词的《彝家娃娃真幸福》, 让幼儿既欣赏和感受了彝歌的特点, 还初步了解了衬词在歌曲中起到的让歌曲更丰富有趣、更好听的修饰作用。

2. 游戏贯穿始终

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曾说过:“什么是教学游戏化?简而言之就是让本身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好玩!让孩子们愿意玩!不知不觉得到发展的过程。”如何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感受到乐趣, 喜欢唱歌呢?本次主题活动在这方面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 教唱过程游戏化。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 我以图谱排序的游戏, 让幼儿先听出歌词中唱了什么, 出示相应的图片, 并将歌词对应的图片进行排序, 形成图谱, 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梳理歌词演唱的顺序。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我还用“拍立得”的游戏形式, 用手机拍下幼儿活动的视频。活动中, 我通过让幼儿观看自己演唱的视频和相互评价, 让幼儿在兴趣盎然的观看、互评中提升了评价的水平, 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其次, 演唱形式游戏化。《指南》中强调:要让幼儿大胆地表现与创造。活动中, 我通过探讨分工合作的演唱形式, 让幼儿创造性地尝试男女生轮唱、接龙唱等多形式的演唱活动。同时, 引导幼儿在“声音捉迷藏”的游戏中, 用领唱和轮唱的形式, 大胆表现歌曲中的衬词部分。通过玩游戏, 幼儿知道了在蒙眼的情况下判断声音来源的方位, 学习了猜出音源的技巧, 激发了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

3. 媒介运用适宜。手风琴携带方便, 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在本次活动中, 我使用手风琴进行伴奏, 弥补了以往教师固定在座位上弹伴奏而与幼儿交流较少的的不足。手风琴伴奏的加入可以实现“边学边唱、边走边唱、边玩边唱”, 更便于我在演奏过程与孩子们互动。同时, 手风琴有很强的感染力, 其独特的音色, 让民歌的演奏更加丰富, 幼儿在演唱中更有激情。与此同时, 交互式电子白板适宜、适当的介入, 也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

篇4:《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谈

优秀的音乐课总是愉快而美好的,但愉快的音乐课却不一定都能称得上是一节精彩的课。这要看这种愉快是否建立在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上,肤浅的、以降低课堂要求为代价的愉快对学生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怎样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挖掘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效率,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

[背景]

市里要录几节片段课与教参配套使用,每个片段二十分钟左右。我领到的课题是一年级下学期第五单a元的《彝家娃娃真幸福》。这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篇幅短小,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描写了彝族孩子在喜庆佳节时欢快歌舞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我会先向学生简要地介绍彝族,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彝族人民生活的图片,然后采用整体听唱法教唱歌曲(即学生先随琴哼唱旋律,再在老师带领下熟悉歌词,最后自己填词演唱)。在学生学会了歌曲后,还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彝族舞蹈的动作,进行歌舞表演等。用这样的方式教唱,学生基本能学会歌曲,而且也很轻松愉快,教师的教学任务似乎也已完成。然而在追求课堂效率的今天,这样的要求是否太低了呢?在这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利用这首短小的歌曲,还能不能教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呢?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实施措施]

于是我决定重新钻研教材,想试一试能否将课上得更有深度,更有质量。通过深挖教材,我发现这首歌曲还有很多知识点可教,例如划分乐句、听辨歌曲结构、为演唱配上固定音型伴奏等等。但是欣喜之余,我又有些担忧,毕竟我面对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太难了?我能在二十分钟里教会他们,并且保持他们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吗?经过反复考虑,我决定利用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地进行学习。

[具体过程]

课的开始我与学生一起复习了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娃哈哈》,然后提出了这节课的第一组问题:“刚才我们唱的歌叫什么名字?”“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这组问题简单易答,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向了后面的教学内容。初听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之后,我发现孩子们此时都很关注歌里出现的一个很有特色的衬词“阿里里”,于是便针对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他们在唱歌时常常用到什么词?”“‘阿里里’在歌中出现了几次?”“出现在什么地方?”顺着这个思路,问题又深了一层:“四个‘阿里里’的高低位置一样吗?”在这一环节里,学生不仅要思考、回答问题,还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这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都很乐意和老师一起接唱歌曲,由于他们演唱的四句旋律的音高变化是由孩子们自己比较、发现的,所以他们演唱起来格外地投入和准确。接下来,我提出了一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听一听,老师唱的四句旋律是否一样?”“哪些句子是相同的?”这个问题提出后,只有少数几个孩子能回答,大多数学生都一脸的困惑与茫然。是不是问题太难了呢?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教研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她让我尝试用单音来演唱那四句旋律,没想到问题竟迎刃而解,学生很容易就听辨出了句子的异同。原来并非要求太高,而是唱词干扰了学生的听辨。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听辨歌曲结构并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来,由于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所以学生立刻起了精神。这样的兴趣基础和前面的知识铺垫为后面的歌曲学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直到这时,在经过了数次听赏之后,我才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向了歌曲的内容:“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样介绍自己的?”“他们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他们怎么称呼自己?”通过置疑、思考、讨论、实践、解答。学生了解了歌曲的情绪和第一段歌词的内容,知道了彝族孩子的服饰特点和民居特色,熟悉了歌曲旋律,于是歌曲第一段的学唱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学会了第一段歌词后,我又启发学生创编了第二段歌词,并且进行了载歌载舞的课堂表演。按理说课到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可心里总还有些不满足,既然学生们兴趣如此高涨,我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教他们一些呢?于是,我又从跳舞的孩子中分出几个来扮演熊熊燃烧的篝火,同时为大家配上声势伴奏,至此一个多声部的、颇有可观性的课堂歌舞表演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畅快,用一个通俗的词来形容那就是“过瘾”。

[评价及反思]:

课后,我对两种不同教学方法所产生的课堂效果进行了比较,整理如下: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反思教学过程,我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因为不同的质量观会造就不同的效率观。教师对课的预期、对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状态和整个施教过程。

其次,要多在备课上下工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功夫要下在课外。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思索、交流与实践,如何释放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动发展。

第三,要善于科学地提问。问题太简单,不利于思维发展,学生也会对探索问题失去兴趣;问题太难,学生又会丧失自信,产生畏难情绪。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是非常关键的。同时,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怎样问也都需要科学地处理。

篇5:《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

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以“看彝家风情、感受彝族音乐节奏、唱彝族歌曲、跳彝族舞蹈”为主线,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一个个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美,创造音乐美。

一、教学内容:

1、学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学习律动《彝家娃娃真幸福》;

3、初步欣赏乐曲《快乐的罗嗦》。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学唱和律动,感受彝族音乐的舞蹈性的特点。

2、学会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并学习用轻巧、快乐的感觉演唱歌曲。

3、欣赏《快乐的罗嗦》,感受彝族音乐的舞蹈性的特点,并感受音乐的速度所产生的欢快的情绪。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音乐的速度和情绪;学会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2、难点:歌中一字多音的部分要唱清楚。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舞板,铃鼓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夏天的阳光》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感受音的高低 6 6535 ︱ 2 2 2 ︱ 6 6 6535 ︱ 6 6 6 ︱

1、听音乐,感受最后三个音符的高低,并用手势表示。

2、听钢琴,用li模唱这两个旋律片段,并引导用较快的速度演唱。

(三)看“彝族”风情

语言导入,(今天,薛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去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看看,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歌曲伴奏音乐)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里,你看,他们穿着什么,戴着什么,这是哪个少数民族?)这是我们旅行的第一站,彝族的九乡村寨。教师利用多媒体,简单介绍彝族风情,特色。(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云南等地,他们勤劳勇敢,喜欢唱歌跳舞,你们听,彝族的小朋友用歌声迎接我们啦!初步欣赏《彝家娃娃真幸福》

(四)、感受彝族音乐节奏

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从歌中听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的节奏)说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引导学生轻声唱)你还听到哪些歌词?小结:彝族小朋友给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

(五)唱彝族歌曲

(1)出示歌词。学念歌词,教师示范,学生跟念。(和着伴奏,有感情地朗读)听,启发:仔细听,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学上一两句。(2)启发: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3)师生合作学唱歌曲,采用接龙游戏。

(4)启发:彝族小朋友唱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速度呢?(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欢快的歌声演唱)

(六)跳彝族舞蹈 我们彝族唱歌时,边唱边跳,你也试试?彝族舞蹈中最受彝族小朋友喜爱的是踏歌,他们在夜里点起一堆篝火,围成圆圈,领跳人在前面点起一堆篝火,其他人则整齐的按节拍边唱边舞。

律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跳基本的彝族舞蹈,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七)创编歌词,情景对歌。

1、对歌。同学们,彝族的孩子能歌善舞,他们自豪的唱到,彝族生来会唱歌,一唱就是几大摞,唱得太阳落西坡,唱得百灵回了窝。他们有对山歌的习惯,作为一名杭州孩子你想怎样跟他们对山歌呢?

2、创编歌词。

(八)聆听《快乐的啰嗦》

1、“歌多多不过彝家,跳舞扭不过彝家,天上的星星能数尽,彝家的歌舞数不完”让我们来欣赏彝族小朋友踏歌时伴奏的音乐《快乐的啰嗦》,你可以随音乐节拍跟着 薛老师拍手。116处加嘿嘿。

2、聆听《快乐的啰嗦》,学生随教师按铃鼓节奏拍手

篇6:小学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

1、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动:简单的律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用简单的彝族舞蹈律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尝试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彝族舞蹈动作的熟练掌握。

教学准备:

图片、红绸带、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

1、音乐律动引入新课

唱师生问好歌轻声唱音节做音乐律动《doremi》

歌曲导入

教师置疑: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学生思考,答疑。

引入本课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是哪个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学生观看音乐动画《彝家娃娃真幸福》回答问题。

2、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1)课件展示了解民俗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介绍彝族风土民情。

(2)初步了解歌曲结

出示问题:你对歌曲中哪句歌词印象最深?它在歌中出现了几次?是出现在句首还是句尾?

师生律动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弹琴,生聆听解决第二、三个问题。

(3)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a教师演唱,与学生共同律动,用手势区分出四个“阿里里”的低位置,中位置和高位置。

b教师按照歌词的旋律走向把四句“阿里里”音乐卡片贴在黑板上。(教师把相同的乐句用红花表示,不同的用树叶表示。)

c师生接唱歌曲初步把握歌曲;(教师用“LA”和学生接唱“阿里里”)

d师生总结旋律特点。

(4)熟练记忆歌曲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

彝家娃娃提问题:我们脖子上戴了什么?身上穿着什么?头上戴了什么?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聆听歌曲,回答问题。

教师把歌中的内容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熟记歌词。

随教师随伴奏试唱歌曲第一段。

(此时注意:要提醒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5)合作讨论创编歌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词创编

师: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我们能不能把唱歌和跳舞也编进歌里唱一唱?学生相互讨论,师生共同创编,解决第二段歌词。出示歌名《彝家娃娃真幸福》,请学生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6)加入律动激发热情

教师示范简单的彝族舞蹈律动。

学生练习掌握律动,听着歌曲手拉手跳一跳。

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彝族有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吗?今天,我们也和彝族的小朋友一起过一次火把节,好吗?

师生共同进行游戏表演。

3、课堂延伸结束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篇7: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案 作者:张建华

1、指导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用身体的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点韵味。

2、复习×××× ×××的节奏,练习为歌曲编配伴奏谱。

重难点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C

511 11|221|51 76|5-|

我家的小猫叫咪咪,叫咪咪,

我家的小猫找妈妈,找妈妈,

76 5|345|×-|572|1-||

叫咪 咪叫咪咪,妙呜!叫咪咪。

找妈妈找妈妈,妙呜!找妈妈

三、学唱新歌

1、导入课题,简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特点。

2、欣赏歌曲录音范唱。

3、视唱歌谱。先听老师范唱,然后学生随琴视唱。

4、学唱歌词。指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之后随琴唱词,不足之处指导纠正。

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演唱更好听?衬词应该怎样唱?再次欣赏歌曲录音,体会如何表达歌曲的情绪,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取不同形式练习。

四、小节本课学习情况,下课。

篇8:《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针

一年级上册《彝家娃娃真幸福》(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有关彝族的风土人情,并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感受、理解并记住彝族语言“阿里里”。

2、学生能相互合作,用打击乐器(三角铁、手串铃)为歌曲进行伴奏。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彝族歌曲的特点,体验歌曲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课件展示),是一个团结、友爱、温暖的大家庭。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到民族村去看一看,民族村里有很多少数民族,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民族吗?(课件展示苗族、藏族、傣族、维吾尔族)老师也穿了一套少数民族的服装,同学们猜猜是哪个民族的服装?老师来告诉你们吧,是彝族。彝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而神奇的民族——彝族。(课件展示)这是彝族人民穿的服装,彝族服装种类很多,色彩也很艳丽。女孩会穿百褶裙,带花苞头,男孩喜欢披一件羊毛披毡,也叫“擦耳瓦”。他们在劳动时会跳“养子舞、包谷舞”,在喜庆的节日里会跳“对脚舞”。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从他们欢快的舞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彝族人民的生活是很幸福、很快乐的。

三、律动

1、拍手、跺脚

师:瞧,我们已经到彝族的村寨了。为了欢迎同学们的到来,热情的彝族人民特意准备了一个欢迎仪式。同学们想加入进来吗?好,那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吧,全体起立。(教师带领学生律动)现在请同学们整齐的再来一遍。

2、分组律动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老师想看看你们是怎样相互协作、配合的。请第1组的学生拍手,第2组的学生跺脚。

3、加入乐器(三角铁、手串铃)

师:同学们的节奏感很好,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用乐器来表现一下。你们的凳子下面放了两种乐器,请同学们把乐器轻轻拿起,先不要让乐器发出声音。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刚才的节奏演奏一下,拿三角铁的同学敲一次,然后换手,串铃敲三下。(学生演奏)

四、新歌教授

1、教师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的演奏真好听,下面,请大家把乐器轻轻地放在凳子下面。同学们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看来你们在彝族村寨玩得很高兴。,能告诉老师大家在高兴和赞美别人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吗?(学生回答)很好,那你们想知道彝族人民用什么语言吗?(师生互动)老师来告诉你们吧,是“阿里里”。彝族人民在表现自己高兴或者在赞美别人的时候,就会说“阿里里”。“你的坐姿很美阿里里”(老师用阿里里赞美了这位同学)。“今天能给同学们上课我很阿里里”。老师用“阿里里”来表达高兴的心情。接下来,你们能不能也像老师这样用“阿里里”来表达一下高兴的心情或赞美一下你的同学呢?(学生举例)现在老师就把这首好听的彝族歌曲唱给同学们听。(教师放伴奏范唱,并和学生一起律动)

2、再听歌曲,模唱“阿里里”

师:做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唱唱歌曲中的这些阿里里。

3、师生接唱(学生唱阿里里,歌词部分由教师唱)

师:老师邀邀请同学们来唱唱这首歌,可以吗?好,同学们唱阿里里,其它的部分交给老师唱。

4、师生接唱(教师唱阿里里,学生唱歌词部分)

师:同学们把这部分唱得很好。我们交换唱,老师唱阿里里的部分。

5、学生完整演唱

师:好极了!同学们,下面你们把整首歌曲唱一遍,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唱的很好。

6、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好听!听到你们用这么美的歌声来演唱这首歌曲,老师也想来唱唱,听听老师唱的和你们唱的有哪些不一样?你们听(放课件歌曲第一段,教师范唱)有什么不一样呢?对,前面两句的阿里里要唱弱一点。因为我们在赞美彝家娃娃漂亮的服饰。后面两句的阿里里要唱强。(学生唱第一段)唱得真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段,彝家娃娃又唱歌又跳舞,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对,我们一起快乐地演唱第二段。

7、完整演唱歌曲

师:现在请你们完整演唱这首歌,请同学们在唱的时候把歌声甜甜地唱出来。

8、分组演唱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个别小组的演唱,第一组同学唱第一段,歌曲的第二段由第二组同学演唱。

9、用打击乐器(三角铁、手串铃)为歌曲伴奏

师:彝家娃娃听到你们用这么美的歌声来赞美他们,他们可开心了!彝家娃娃跟我说他们还没听够,还想听同学们唱一遍,我们把凳子下面的乐器拿起来,边唱边用乐器来伴奏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面学的那个节奏吗?(教师示范)让我们载歌载舞唱起来吧!

五、参加火把节

师:同学们,刚才用美妙的歌声唱出了彝家娃娃幸福的生活。接下来,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刚才接到了一个邀请,彝族小朋友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课件展示)看,你们的好朋友已经点燃火把,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参加火把节。同学们愿意去吗?现在我们来分成两个组:一个歌唱组,一个演奏组。请这两个小组的同学站到中间围成圈。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彝家娃娃,在火把节里尽情地歌唱,尽情的舞蹈吧。

六、小结

篇9: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案 作者:张建华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唱、跳等形式渗透彝族民俗,有浓厚的兴趣学唱歌曲。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教学难点:

轻快的音乐与简单的舞蹈动作之间的协调性。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在我国建国六十周年的时候,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56根民族柱,代表着56个民族,那么大家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汉族。

师:除了汉族,你还知道哪些民族?

生:满族、回族、苗族、土家族、蒙古族……并出示几个代表性的民族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效果感受少数民族的魅力。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啊!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民族。听一听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二、学习《彝家娃娃真幸福》

1、初听乐曲。

师:大家听出来是哪一个民族的吗?

生:彝族。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

(出示地图,介绍彝族)

师:让我们一起体验彝族的民族风情。想一想歌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歌词是哪一句?

(聆听音乐)

生:阿里里。

师:阿里里是彝族特有的衬词。这是一首2/4拍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学习2/4拍的强弱规律。

生:打2/4的节奏。

师:同学们打得非常整齐,下面老师来唱,请你为歌曲伴奏。

2、分乐句学习第一乐段。

师:在聆听歌曲的时候想一想彝族的小朋友们穿什么?戴什么?

生:脖子上戴着银项链。

生:头上戴着白帽子。

生:身上穿着白色的衣服。

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敏。刚才小朋友说的也就是我们歌曲的前两个乐句,请一位小朋友读一读歌词。

(一位小朋友读完,让其领读歌词,学唱银项链啰,阿里里,白衣白帽阿里里)

师:小朋友们的声音真好听!老师想跟着你们的歌声做一组简单的舞蹈动作,准备开始!

生:银项链啰,阿里里,白衣白帽阿里里。

(教师编创第一组简单舞蹈动作)

师:老师跳的好不好看?

生:好看。

师:谢谢小朋友们。老师相信小朋友们跳的会更好看?想不想跟老师一起跳?

生:想。

(学生跟跳)

师:小朋友们跳得非常好,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彝家娃娃的心情怎么样?(播放音乐)

生:很高兴。

生:很快活。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也就是歌曲的后两个乐句,请一位小朋友读一读歌词。

(一位小朋友读完,让其领读歌词,学唱彝家娃娃阿里里,真快活啰阿里里)

师:老师还想跟小朋友们合作跳一组简单的舞蹈动作。准备开始!

生:彝家娃娃阿里里,真快活啰阿里里。

(教师编创第二组舞蹈动作)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做这一组舞蹈动作?

生:想。

师: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跟跳)

师:小朋友们跳得非常棒!

3、分乐句学习第二乐段

师:小朋友们知道不知道他们打扮的那么漂亮要去干什么?(播放音乐)

生:去跳舞。

生:去唱歌。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准确。刚才小朋友说的也就是第二乐段的前两个乐句。请一位小朋友读一读歌词。

(齐读读歌词,跟琴学唱又跳舞啰阿里里,又唱歌啰阿里里。)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两个乐句可以用到刚才的哪一组舞蹈动作?

生:第一组。

(学生练习)

师:彝家娃娃又唱歌又跳舞,说明他们生活得怎么样啊?(播放音乐)

生:很幸福。

师:也就是第二乐段的后两个乐句,请一位小朋友读一读歌词。

(齐读歌词,跟琴学唱彝家娃娃阿里里,真幸福啰阿里里)

师:这两个乐句可以用哪一组舞蹈动作呢?

生:第二组。

(学生练习)

师:让我们完整地跟唱歌曲。

(第一遍学生边唱边跳,第二遍分为两大组,一组唱,一组跳)

师:小朋友们的声音真嘹亮。老师听说中国好声音聊城赛区正在水城明珠进行海选比赛,大家想不想一起去试一试?

生:想。

师:为能顺利通过海选比赛,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练。

(分组表演,老师巡视)

师:组委会特邀我作为中国好声音聊城赛区的评委,希望你们能展现出最好的风采。加油!

(每个小组为一个组合分别表演,教师点评)

师:刚才各个组合都表现的非常精彩,作为评委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可以作为一个中国梦组合参加中国好声音的总决赛。我们一起彩排一次!准备好了吗?

(小朋友们边唱边跳)

三、家乡美——编创歌词

师:通过海选比赛并进入总决赛,我们一定非常高兴。让我们一起怀着喜悦的心情去美丽的聊城看一看,逛一逛。

(欣赏聊城的美丽景色,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创歌词)

师:把画编成一首歌,同学们真是了不起的作词家,让我们一齐读一读。

生:齐读歌词。

师:让我们跟着《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旋律填词,来展现我们江北水城的美。

四、课堂小结

篇10:《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认真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能感受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欢歌竞舞的炽热情景。

在一系列活动中,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重点: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音乐。难点:欢快、热烈的歌曲演唱。第一课时

一、情境定向:

1、学生随音乐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教室。

2、游戏:《看谁学得快》教师打出节奏,学生模仿 A、X X ︱X X ︱ B、X X X X ︱X X X ︱ C、X X X ︱X X X ︱

D、X X XX XX ︱X X XXXX ︱ E、X X XX XX ︱X X ︱

二、导入引趣: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出示课件: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2、提问: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

3、出示课题:课件:《情系彝族》

4、引趣: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彝族的“九乡村寨”。(录像课件:九乡村寨)

三、激趣体验(一):

课件画外音:欢迎小朋友到我们彝族做客。

1、导入:你们听,彝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

2、初步感受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1)、问: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2)、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3)、小结: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4)、问:还有哪些歌词?

(5)、小结:彝族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出示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词)(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初步体验歌曲:

(1)、启发:仔细地听,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学上1、2句。(2)、启发: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3)师生合作学唱歌曲:采用接龙游戏学会。(4)小结:彝族小朋友有话要告诉大家。

4、深入体验歌曲:

(1)、教师示范:边唱边用律动伴奏。(2)、自己尝试:学一学边唱边用律动伴奏。(3)、全体在音乐伴奏下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5、情感激发:

(1)、问:彝族小朋友在唱歌是的心情是怎样的?速度呢?(2)、启发学生说:情绪——活泼轻快,速度——稍快(3)、用活泼轻快的声音唱。(4)参与表现:全体起立边唱边跳。

6、小结:踏着歌声,告别彝族小朋友,快乐旅行团又出发了。

四、激情体验

(二):

1、导入:闭眼听,远处传来动听的音乐……

2、初步感受乐曲:《快乐的罗嗦》

(1)、导入: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的旅行团来到了彝族的第二站——“云南民族村”。(点击图片:民族村录像欣赏和火把节)

(2)、点击画外音:你们真幸运,赶上了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3)问: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为什么?

(4)、小结:这首欢快的乐曲是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点击图片:快乐的罗嗦)

(5)、问:你听出哪个音乐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6)、启发学生回答:两个小朋友讨论一下。

(7)、小结: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是这首乐曲主题音乐,它是彝族最常用的乐器“月琴”演奏的。(点击图片:主题音乐)

3、深入体验乐曲:

(1)、聆听主题音乐:边听边哼唱。(2)、动一动:教师示范表演

(3)、小组合作设计动作,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主题音乐。

五、评价小结:

篇11: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年级上册第二课

教学内容: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 娃真幸福》。

二、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让学生大胆自信地表现;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精彩三分钟展示。

师:同学们,下面又到了课前三分钟展示时间,下面有我们班的李艺璇同学为我们送上她的才艺表演。

师:非常感谢李艺璇同学为我们演奏的这首优美的钢琴曲,让我们再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她。

二、学习新课:

(一)激趣导入:

好,听完这首优美的曲子,接下来开始我们的快乐课堂,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你知道有哪些民族? 学生思考,回答。

【课件播放彝族图片】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国的云南,居住着很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民族,她们喜欢穿着绚丽多彩的服装,小朋友们,喜欢白衣白帽,人们都喜欢戴着银色的项链和帽子,每年她们要举行盛大的火把节。火把节是她们祈求丰收、祭祀祖先、以及娱乐的传统节日。大家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你能猜出他们是哪个民族吗? 生回答

师:那老师告诉你们,它是彝族,今天彝族的小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课件播放音乐】

(二)聆听歌曲:

1、初听:

师: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想不想再听一遍?

2、复听:

师: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一次聆听,听听音乐中小朋友唱的哪一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学生听后回答)

师:这里的“阿里里”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生答)

师:你们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这首歌曲中用到“阿里里”,是为了表现彝家娃娃愉快的心情。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跟着音乐情不自禁的唱起来了,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板书课题)【出示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谱)】

(三)学唱歌曲:

1.下面老师要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听的最准,唱得最好,来,老师弹一句,你们唱一句。

2、让学生感受几个“阿里里“的相同与不同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唱阿里里的时候,它们的音高一样吗?嗯,不一样,那我们就和这四个阿里里做个游戏吧!来看老师的手。(老师边唱边示范:低音处手放在胸前,中音处手和头同高,高音处手举起超过头顶)

师:你们发现没有,刚才老师唱阿里里的时候,第一个阿里里的手位置是高还是低呀?(同学们依次说出四个阿里里的高低位置,师出示课件)

3、好,下面我们加上手势,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4、跟唱第二段。

师:同学们唱的可真好,彝家娃娃打扮的这么漂亮、神气,去干什么呢?(生:唱歌跳舞)他们可真幸福啊!接下来我们来直接跟琴演唱歌曲第二段。

5、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下面就让我们完整的来演唱这首歌曲。

(四)表现歌曲:

1、师:除了手势表现歌曲,我们还可以在“阿里里”处用什么方式表现呢?你们说的太对了,用拍手表现,那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师弹琴,学生在阿里里出拍手)

2、师:你们要能拍的再响亮些就更好了,同学们,彝族小朋友在唱歌跳舞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生:开心的,快乐的)那我们也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欢快的情绪把这首歌再唱一遍。

3、师生接龙唱。

师:你们唱的这么好,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下面我们来配合一下好不好,老师唱前面,你们来唱阿里里。

师:再反过来你们唱前面,老师唱阿里里,看谁唱的最棒。

四、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和老师配合的这么好!彝族小朋友听到你们的歌声可高兴了,他们还想听听你们用自己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呢!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拿出你的打击乐器,咱们来为歌曲伴奏。【课件出示节奏】 4/2 串 铃: X X | X X | 木 鱼:X X X X | X X X X | 三角铁: X-︱ X – |

1、出示串铃

师:我们看下串铃的节奏,每小节两下,来跟着老师一起做。

2、出示木鱼

师:我们再来看木鱼的节奏,同学们来跟着老师试一试。

3、出示三角铁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三角铁的节奏,来再跟着老师一起来练习一下。

4、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合作,边唱边用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五、课堂小结:

篇12:《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反思

一、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律动、歌唱、舞蹈、为歌曲伴奏、创作等等,这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程度的差异,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与爱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在教授学生歌唱技巧的时候,我说的是“声音要甜美一些,轻巧一些,表情要笑起来,咬字吐字要清晰”,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些话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概念,太笼统,学生并不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所以如何使用让低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问题,也是下一步教学中急需改进的。

三、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教师和学生水x交融的活动中展示评价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的教学功能。教学中,我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方法,及时准确的评价学生。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篇13:《彝家娃娃真幸福》读书心得

听过张晨F老师执教的《彝家娃娃真幸福》一课后最大的感受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一词,出自《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彝家娃娃真幸福》这节课是一首具有民族气息的歌曲,“阿里里”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也是一种风格的象征,在歌曲里面是个衬词。在课堂上张老师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语气演唱歌曲,具有很好的效果。歌曲律动所体现的也是彝族的风情,除了给学生一种身体的协调还给了学生一种民族精神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童趣。这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学习较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者。在教学中,张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许多趣味环节:律动、回声模仿、对歌、演唱比赛、舞蹈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性,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同学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非常的活跃,这也就证明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潜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给学生空间,这样学生才会自由的发挥,上课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在本课的教学中,张老师首先选择了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学生一起舞蹈,然后很自然的导入新歌教学,配合多媒体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让学生先熟悉旋律。在学生对歌词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学习歌曲,最后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接龙唱。这样,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只传授知识,而是要开发学生的潜力。另外在本课教学中,张老师还别出心裁的把歌词抄写在彝族的特色配饰――银项链上,并制作了一个个小火把,作为奖品发给表现优秀的学生。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彝族的乐曲、歌曲、舞蹈并从中感受彝族的音乐文化,了解彝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服饰文化等,最后一起参加火把节,在欢快的乐曲中跳起彝族舞蹈。浓浓的民族风情始终贯穿在整节课,体现了艺术教学的美。

张老师在自己的努力和全组同事的共同帮助下经过一次次试讲、教研、修改,最终向大家呈现了一节渐趋完美的音乐课。通过这次课型研讨,我们认识到小学音乐课,教师只有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在教学每一个环节上和难点上多想一些巧妙的好办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老师教起来高兴,同学们学起来更高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篇14:教学设计《彝家娃娃真幸福》

依棉小学 杨赫囡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指导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用身体的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点韵味。

二、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在歌曲学唱过程中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培养学生听辨的能力,提高听觉的敏锐性和记忆能力。

三、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教学重难点: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用身体的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点韵味。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挂图。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发音练习。

二、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了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你们知道吗?我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之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你们都知道那些民族呢?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来认识一个新的民族,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吧!

师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怎样?你从歌曲中都听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这是一首彝族儿童歌曲,名字叫《彝家娃娃真幸福》,这个“彝”字很难写,不过你们看看彝族人居住的房子就能记住这个字了。彝族的小朋友中男孩子们喜欢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女孩子们喜欢戴着银色的项链,他们能歌善舞,生活的非常幸福。

三、新课教学:

1、听歌曲录音范唱后师提问:同学们听到歌曲中经常会唱道哪个词?(阿哩哩),它们都出现在什么位置?(乐句结尾),师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

2、请学生找出“阿哩哩”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师范唱歌曲)

(“阿哩哩”出现了四次,都是在乐句的结尾)

3、师:我们知道音有高低,请你们继续听一听,这四个“阿哩哩”的音高相同吗?(师一边范唱一边用手势做出四个音高位置,并在黑板上贴图。

4、师生接唱:

(1)师唱前半句,生接“阿哩哩”,注意不同的音高位置。(2)师用“啦”模唱前半句,生接“阿哩哩”,请学生仔细听老师唱的部分有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听出师唱的部分1、2、4句相同,并贴图分别用红花和绿叶表示。

5、请学生看着图谱再听一遍歌曲。师提问:歌曲里唱出彝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他们穿什么衣服?戴着什么?他们说自己是哪的娃娃?

6、请学生看着图谱跟老师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

7、听老师唱,学生心里唱。学生跟琴演唱。

8、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做着一个动作边跳边唱。学生起立拉手,脚下:左右左踹,右左右踹,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9、师:现在老师想通过编一段歌词把我们刚才又唱歌又跳舞的情境表现出来,老师编第一句:“又唱歌来阿哩哩”,谁能编第二句?“又跳舞来阿哩哩”,后面的歌词跟第一段一样。现在请同学们跟着伴奏唱唱第二段歌词。让我们把两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10、彝族小朋友特别喜欢围着一堆篝火又唱又跳,你们想不想也来跳一跳啊?

11、请同学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歌曲边跳前面学的动作,请几位同学拿着红纸条在中间扮演篝火,并且试着在“阿哩哩”处加上喊声:嗨 嗨,烘托出彝族小朋友们载歌载舞的欢乐气氛。

篇15:《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教学反思

一、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律动、歌唱、舞蹈、为歌曲伴奏、创作等等,这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程度的差异,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与爱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在教授学生歌唱技巧的时候,我说的是“声音要甜美一些,轻巧一些,表情要笑起来,咬字吐字要清晰”,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些话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概念,太笼统,学生并不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所以如何使用让低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问题,也是下一步教学中急需改进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案 作者:张建华】相关文章:

教案《彝家娃娃真幸福》04-23

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谱04-15

彝家娃娃真幸福范文04-18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反思04-19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05-02

彝族娃娃真幸福教案04-17

娃娃教案04-27

云娃娃教案04-14

《娃娃家》教案04-26

秋娃娃教案04-30

上一篇:小学生生活报道的范文下一篇:案例研究:A企业的奖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