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廷录谈: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习什么

2024-04-27

颜廷录谈: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习什么(共3篇)

篇1:颜廷录谈: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习什么

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习什么

摘:颜廷录《管理功力》

《经济日报》曾以《格兰仕为什么不欢迎MBA》为标题,报道格兰仕集团痛惜MBA学生,表达对综合型专业人才的渴望。他们认为中国目前的MBA教育与今天的现实严重脱节。MBA研究的是国外企业的昨天,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中国企业的今天和明天。我姑且不论格兰仕的说法是否偏颇,单就其中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到底我们该怎样学习?学习什么?

勿庸讳言,其实很多人都想学习,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学习目标并不是那么明确。今天学管理,明天学营销,后来又学技术,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囫囵吞枣。然而一段时间下来,虽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精神,但发现收效甚微。有时候,自我认为学习目标清晰,但学着,学着就忘记了初衷。

有个警察在大街上发现了一个小偷,于是就去抓他,小偷拔腿就跑,警察随后便追,从城里追到城外。这个警察一边追一边想,自从我做警察以来,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小偷能从我的手中溜掉。小偷一边跑一边想,自从我做小偷一来,从来就没有被警察抓到过我。于是,警察和小偷展开了马拉松式的比赛。不知跑了多久,小偷终于被警察抓到了。

小偷对警察说:“我不服!”

警察问为什么不服,小偷说:“因为我是在前面跑,你是在后面追。如果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也能追上你”。

警察一听非常生气地说:“不可能。”

小偷说:“不信就试试”!

于是警察飞快地跑了起来,小偷假装在后面紧追,见警察跑得越来越远,小偷便乘机溜掉了。

这个警察忘记了追小偷的目的了,我们有时是不是也犯了像这个警察一样的错误呢?

那么作为主管,在企业中应该学什么?

(1)学专业知识

不难想象,一个厨师倘若不去研究菜谱,却去研究《孙子兵法》会是怎样?作为主管,首先要明白自己是做什么的,什么岗位,什么职位等等。如果你是生产主管,就要学习研究有关生产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如果你是销售主管,就要学习研究营销及策划方面的知识;如果你是财务主管,就要学习研究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说过:“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也许有人会说,我在这个岗位上又不是干一辈子,对付一下就可以了。如果要学,就学我最感兴趣的东西,因为那才是我的梦想。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这个世界上谁没有理想,谁没有梦呢?但你知道为什么实现的不多吗?告诉你吧,因为好高骛远,不识实务,因为夸夸其谈,不脚踏实地。在自己人生发展的规划里,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年都不能跳跃或省略,每一点的知识积累、经验或总结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想凌空飞跃或直上青云到达成功,那是痴人说梦。要知道,理想是花朵,现实是泥土;理想要实现,扎根在泥土。

所以,我们不能凭兴趣才去学习,或者凭一时心血来潮而学。学习是一生的事,是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和人生目标来确定的。倘若对学习的认识和行动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难道你一生都需要有他人的怜悯与同情吗?

(2)学管理知识

作为一个主管,手下肯定有几个、几十个甚至更多的下属要管理。如果不懂管理,缺乏一定的管理理论基础知识,那么,要做好管理工作并非易事。不可否认,目前很多企业主管,缺知识、少经验,有的根本就不懂管理,之所以被安排到主管的岗位,不外乎有几种情形:一是在企业干久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二是在业务能力方面比较突出,被上级提拔成主管;三是通过关系或某种背景而成为主管;四是空降兵,企业不知道其真正的水平,被招聘到企业做主管;五是企业的所有者如股东等,因为股东身份而成为主管,其本身能力却先天不足„„

以上情形,作为主管心中非常清楚自己掌握了多少管理知识,积累了多少管理经验。或许有的主管会说,我没有研究菜谱理论,小菜烧得不是一样有滋有味吗?是的,你说的不错。但如果你研究了菜谱,那效果又会如何呢?

(3)学管理技能、手段

学习管理知识只是作为一个主管素质提升的要求之一。事实上,管理是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技能的。如怎样进行时间管理、绩效管理、目标与计划管理?如何进行激励、教练、授权?如何进行团队建设和

企业文化建设等。有的主管认为根本就不需要,只要下指示下命令,下属就会听,就要执行,否则就扣他们的薪水,罚他们的奖金,让他们滚蛋。事实上,这是一种不懂管理的行为,或称之为“暴政管理”。他们认为管理就是:

上级说啥我说啥,管理就是传传话;

下级工作不完成,打完骂完接着罚。

如果管理真是如此简单,呜呼哀哉,足以说明你对管理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如果今天你竟然坐上了主管的位置,那么我衷心的劝告你赶紧改变你自己吧,否则明天你必将被他人拉下马。

管理是门艺术,是需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的。

举一个“给糖哲学”的例子。

假如你到超市里想买2斤散装的糖块,如果这个营业员一下子铲了五斤糖块在天平上秤,售货员一秤说多了,用手抓一点下来;接着再秤,还多,又抓了点下来,就这么不断地向下抓,你站在旁边心里就想啦,两斤糖块怎么这么少啊?因为在你看来,营业员总是往下抓,会不会看错了哦!相反,如果营业员一开始只抓了一斤多糖块,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售货员一秤,斤数不够,就抓了一些放在天平秤上;再秤,还是不够,又抓了一些放上去。站在旁边的你心里就想,是不是天平秤坏了,两斤糖块怎么这么多啊!——这就是方法的妙用,同样是2斤,但对人的心理感受不同。

主管只有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才能把管理工作真正做好,否则,我们就无法管理好员工,无法成为一个让人信服的主管。

(4)学习本企业规章制度及企业文化。

有的主管对学习本公司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认识很消极,认为那都是摆样子走形式。制度是领导让员工去遵守的,而自己只要完成公司或上级的目标任务就OK了!

这种认识,对公司危害很大。如果把遵守制度当作是员工的事,而自己身为主管却在制度之外,可想而知,管理会好吗?要知道,上形下效,有什么样的主管就有什么样的下属。

为此,我们不难知道,为什么有的企业管理如此混乱?员工为何缺乏组织意识和组织纪律?为什么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其实,这些都与我们不学习企业规章制度,不建设企业文化有关。正所谓,建制立纲是根本,学习行动方成效。

也许你会说,学了又有什么用?我们公司管理本来就不规范,那些规章制度统统都是摆设!如果真是这样,那更要学了。把制度当作是摆设的思想,恰恰是企业缺乏执行力的最大祸根。一个运作规范而高速发展的企业,离不开所谓的“三化”,即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是纲领,只要做到人人心中有规章制度,企业的执行力就强了。正所谓:“思想无边境,行动有准则。”行动的准则正是企业的规章制度来加以保障的。

我给一些企业作内训时,曾提问听课的主管。问你们公司的目标是什么?理念是什么?宗旨是什么?精神是什么?结果,能够说全说

明白的人几乎很少。他们哪里知道,海尔的员工说梦话都说“真诚到永远”。海尔制度和海尔文化,是海尔人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海尔能有今天的成就,决不是靠运气。

有些主管又会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天天都在学习公司制度。如果真是这样,当然很好。问题是我们学了,是否按照规章制度去做了?学了就要遵守,就要执行那才叫学习。

2005年夏天,某制鞋企业。一天生产车间突然起火,公司紧急通知公司消防人员救火。消防人员紧急赶到后,把消防水管从外到内加紧布好,可是等水从水泵压出来时,问题就来了:一条50余米的水管到处是洞,水泵打了半个小时,水都没有到头,反而把车间搞得象水漫金山,一片汪洋,员工们像进了公共澡堂,公司产品与半成品被水淹没一片,幸亏119及时赶到,公司才免遭更大的损失。

事后追查,为什么没有执行公司消防安全规定呢?行政主管说:“谁说没执行,我们每个月都要举行两次消防演练,哪里知道平时好好的,关键时候消防水管破了呢!”听听,多么振振有词!

篇2:颜廷录谈: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习什么

摘:颜廷录《管理功力》

学习力是竞争力。倘若都忙着去爱、去恨、去赚钱,哪里还有时间学习?即便学了,却又不会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财富,又有何用?知道怎么学,学什么,如何学以致用,才是人生的“大学之道”!

孔子在谈到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时,说:如果一个人爱仁德而不爱学习,那他肯定会被愚昧所蒙蔽;如果一个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那必将被放荡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好信实但却不爱好学习,那他将被戕害所蒙蔽;如果一个爱好直率而不爱读书,那他将被偏激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那么他可能被祸乱所蒙蔽;如果一个人爱好刚强而不喜爱读书,那他可能将被狂妄所蒙蔽。孔老夫子的话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极具有启发性。说明一个人如果不爱学习,缺乏学习力,那他所具备的良好品质都可能向其反面发展,因为学习的过程即是做人的过程,不学习怎么能做一个成功的人?

当企业提倡学习学习再学习时,有些人会不屑一顾,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自觉已经满了,大凡半桶水的人都如此!当然,对此也不必大惊小怪。恰恰这些半桶水的人,才最有潜力,是可以重点培养的人,原因是他们还有半桶水可装啊!

篇3:颜廷录谈: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习什么

北京奥运会很快就要举行了,奥运会是企业从事营销的大好机遇。同时,奥运会本身也是一个成功经营的品牌,奥林匹克作为国际上远远超过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品牌价值的品牌,其较少的资源投人,极高的投资回报率和资源调配能力,使得它获得巨大的成功。作为地球上最成功的国际品牌,奥林匹克品牌经营中确立了哪些原则呢?这些原则又是如何保证奥林匹克品牌的价值创新和成长呢?企业从奥运品牌经营中可以学习什么呢?

一、完善的价值构建体系是保证奥林匹克赛事运营的基石

奥林匹克从它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一套完善的思想文化体系,其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理想、奥林匹克宗旨及奥林匹克格言,等等。其中广为人知的原有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的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格言则是“更快,更高,更远”,更是被广泛地运用到各行各业中用以激励人们追求卓越。

这套价值体系帮助奥林匹克运动奠定了体育赛事的理论基础,其更为深刻的含义在于表达了全人类关于和平、友谊、竞争和合作的共同愿望,因而其在全球范围内也就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力。很多跨国企业强调用宗教的思想管理企业,并通过广泛接受的价值观来推进企业扩张中遇到的文化障碍,从而使企业构成共同的价值体系。在任何一个宗教或国家组织机构的经营中,确立基本的原则是保证基业常青的根本,比如美国《独立宣言》中提到的人人生而平等,还有佛教提到的“众生平等”,基督教中人的“七项原罪”等基本原则,正是这些基本原则确立了一个组织架构基业常青的根本。这是值得目前很多只知向钱看、唯钱论的国内企业反思的。

二、媒介传播优待原则

在衡量品牌价值的标准中,有一项称之为“无处不在”,萨马兰奇从重振奥运雄风之日就深悟此道。奥林匹克运动在确立媒介传播策略时,就强调了媒体广泛报道和支持的原则,即所有媒体都可以免费报道奥运会。不仅如此,国际奥委会还特别强调要为广大媒介报道和转播提供便利,奥运会的媒体村是奥运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因为奥运会独特的媒介传播资源,往往吸引了国际上大量的通讯社和媒体参加。这也从一个方面保证了奥运会传播活动的“无处不在”。

目前国内企业对媒介有两个态度,一个态度是感觉媒介很贵,一开口一个版两个版就要十万二十万的,所以和媒介打交道很害怕,担心被宰;另一个方面是感觉媒介很危险,容易没事找茬儿,惹得一身臊。总的来说,做成伟大的企业必须要懂得和政府打交道;同理,立志做市场老大的企业,如果不懂得和媒介打交道是不可想象的。媒介是企业快速成长和做大的必要伙伴,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媒介力量相对集中的国家而言,正确地利用媒介就更为重要。蒙牛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得益于基于事件营销的媒介的整合利用,同样脑白金的史玉柱也是媒介营销的高手。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编排方式得当,也可以花很少的钱实现很大的效果,实现品牌传播效应的无处不在。

三、欧洲中心论原则

定位大师特劳特说:定位应该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是企业每隔两三年就要调整一次的经营活动。在今天这样一个变化迅速的社会,这一点更为重要。奥林匹克的经营原则刚好契合了这一点,从一开始,奥林匹克运动就确定了欧洲中心论的原则,即奥林匹克最长不超过两届就必须回到欧洲举办。用中国的话说,叫不忘本。奥林匹克发源于欧洲,继承了欧洲古典的贵族精神传统,欧洲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发源地。根据国家竞争优势,全世界不同范围内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与法国的浪漫,德国的刻板,意大利的火爆,希腊的神圣,埃及的神秘,等等。这些文化特质只有到达发源地才能深刻领悟,一旦离开本土都会被稀释,奥运会确立的欧洲中心论的原则首先是为了明确奥运会精神的本质并保证这种精神不会因为奥运会的发展而稀释,这是文化营销的极高境界。

我们知道麦当劳的全世界各地的高级经理都必须定期到总部的汉堡大学研修。很多跨国大学都有这样精神塑造和回归的企业大学或类似的机构。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的宗旨和精神在世界各地不被影响和稀释,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味。

四、确立清晰的盈利模式

国际奥委会在1980年以前都是排斥商业开发的,但因为持续不能盈利,国际奥委会为仅有一家竞选城市的洛杉矶市开了方便之门:允许其进行商业开发。没想到经过商业开发,这届奥运会盈利达到了惊人的2亿美元,彻底改变了举办奥运会在人们头脑中认为的是亏成无底洞买卖的印象。国际奥委会是个彻头彻尾的虚拟机构,一直维持着一支有15名核心领导的200来人的国际奥组委。它没有比赛场馆,没有运动员,没有媒介机构,但却管理着全世界最为庞大的品牌资产。尤其是在1984年奥运会确立了清晰的盈利模式后,更使得奥运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奥运会的申办在各国间热火朝天地争夺起来,奥运会的TOP赞助商、特许供应商等也成为各方商家争取的香饽饽。

作为奥运经济论坛的特邀专家,我观察到实际上各大赞助商在奥运传播过程中的动机也是有区别的。社会责任和品牌建设成为奥运建设的主题。在奥运巨头谈话中,联想和柯达都确立了奥运赞助的社会责任特征,而可口可乐和强生等国际品牌赞助奥运更多的则是为了实行品牌提升的策略。

清晰的盈利模式和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力是保证奥运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五、零传播费用原则

作为一个全世界无所不知的品牌,奥运会的重要价值在于无所不知。然而令人称奇的是奥运会居然没有一分钱的媒介传播预算。然而奥运会却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这项营销活动得益于奥组委推出的赞助计划。在赞助计划中奥组委确立了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的远景,并因此而广受尊敬。这种毫无瑕疵和无可争辩的奥运精神得到了全世界认同并让赞助企业引以为荣。借助于TOP计划中合作伙伴和广大赞助商的推广计划,使得奥运五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认同。不仅如此,借助于媒体,国际奥组委强调,国际奥组委没有“客户”,只有合作伙伴,并在这一原则下和广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也正是依据这个理念,使得广大商人心甘情愿地为国际奥组委做公益性赞助。

六、清洁场地原则

如今举办体育赛事,在场馆甚至看台四周都布满了形形色色的广告,很大程度上这都是由体育赛事的高额成本和盈利目标带来的压力。

同样,国际奥委会从创办至今也遭受了众多劫难,如战争导致的停办,冷战思维下的集体抵制,巨大的财政困难,等等。无论多么困难,为了和其他举办的各种体育赛事区分,奥运会一直坚持清洁场地原则。即在比赛场馆内除了运动员服饰的LOGO外,再不允许出现任何其他的商业广告。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奥运会曾和可口可乐协商是否在场地内增加广告,没想到遭到了可口可乐的拒绝:如果那样做,可口可乐将选择退出。不仅如此,奥运经济论坛中,国际奥组委中国首席代表李红女士还表示,将坚决打击隐性市场行为,坚持奥运清洁场地原则,保护赞助商的利益。

七、TOP计划成就全球营销平台

奥运会逐渐走向世界日益昌盛的时候,跨国企业也正在全球范围内大踏步地扩张。然而,跨国企业在扩张中面临着营销中的重大问题: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统一企业和产品形象,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同步展开营销活动,是跨国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奥运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转播,全世界80%以上的观众对奥运会的关注,使得奥运会天然地成为奥运营销全球平台。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奥运会是个持续10年的过程,申办成功到举办之间的7年,奥运会后续工作的3年。前后工作10年时间。利用这个长时间大规模覆盖的平台足以成功地塑造企业品牌。韩国的LG、三星等均借奥运会而获得突破性的国际市场的拓展。日本的SONY、松下也借助于奥运会成功地走向海外。

当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走向世界,而且中国一流企业走向海外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挫折,比如TCL兵败欧洲,华为在海外的低端品牌效应,等等。就目前来看,奥运会为国内一流大企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全球化机会,比如联想成为TOP赞助商后利用!BM个人电脑部门的全球布局,海尔也利用日本、美国等地的一流广告渠道实现自己的全球布局,奥运会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全球营销和拓展的平台。需要补充的是,奥运会期间将有近3万名记者来华,全球聚焦过程中,文化传播是重点,中国企业借助于文化营销实现中国企业国际化跨越的时机已经到来。

八、外包与专注原则

国际奥组委始终只有15人领导的200多人的队伍,那么它是如何管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奥运赛事呢?

国际奥委会在决策事务中坚持只做最核心的业务,这样既保证了团队的专注高效。又保证了其定位和宗旨不会因时间和利益而改变,从而保证了其核心竞争力。如其销售和营销外包给了ISL公司。公共关系外包给了伟达公司,市场调研交给了SMS公司,等等。通过外包保证了国际奥组委持续而核心的竞争力,并防止竞争力被稀释或者是偏离轨道。

回想国内不少企业不断强调做大做强,结果最后不是资金链断裂,就是被拖死。通过对很多企业的比较研究发现。大而全的企业往往盈利水平不高,而小而专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快速发展,比如日本的松下、三井等企业是大而全的航空母舰,但他们的增长率不超过5%。而小而专的企业往往能获得快速发展,如专注于学习机行业的杜国楹,依靠专注获得了整个学习机行业的领导地位并保持了持续高额的垄断利润,并维持了这个行业的渠道体系。结合目前国内的市场环境,我们认为当下的企业最重要的不是去研究企业经营中的各个层面,而是要专注于做好企业一个方面,因为当下的中国企业最重要的是抓住机会,而不是补短板。

九、联盟:虚拟经营的最高境界

国际奥组委在没有任何比赛场馆的前提下。却调动了世界各国的力量积极筹办奥运会,大兴土木盖奥运场馆,实行的是虚拟品牌经营的高明策略。研究发现,19世纪是资源经营的世纪,产生了洛克菲勒等大型石油公司,20世纪是品牌经营的世纪,创造了诸如可口可乐、强生、柯达等誉满世界的大品牌,并且依靠品牌经营获得了超额利润和跨国经营。21世纪将是连锁经营的世纪。即综合了资源和品牌的效益实现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国际奥组委实行的既不是连锁,也不是品牌扩张,更多的是可以称之为矩阵联盟的模式来实现自身的超常规发展。它既联结了世界上200多个国家的奥委会,又有纵向的单项体育联合会来负责各项具体赛事的管理。但主宰品牌资产和经营的国际奥委会将每届奥运会的收益严格地按一定比例返还给各成员,保证了联盟成员的紧密协作和积极性。

十、超级海选支撑品牌成长

说起超女海选,是中国娱乐界的一件革命性的事件,超女成就了蒙牛品牌,也成就了中国娱乐界的新势力:超女派!但是遗憾的是超女火不过三代。实际上,近代海选的集大成者当数国际奥委会,它没有场馆,也没有运动员,却设置了标准和规则在全世界挑选举办国,举办国以承办奥运会为巨大荣誉,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奥运会的举办,其实这非常得益于奥运会海选规则的运用,借助于耗时两年的准备、考察、筛选和签约。奥运会举办城市往往是优中选优,举办城市具有承办奥运会的最优资源配置,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保障。

和超女相比,奥运会海选能够得到持久热烈关注的奥秘在于四年的时间间隔保障了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及惠及全球的宗旨和理念,奥运会的海选还用清晰的盈利模式保障了多方共赢。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奥运会的海选能够得到各国的广泛支持了。

上一篇:斑羚飞渡读后感700字初中作文下一篇:渣打银行个人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