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水平

2024-05-04

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水平(精选6篇)

篇1: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水平

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水平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发布时间:2014-05-20

14:13:30 【我要纠错】 【字体:大 默认 小】【打印】

【关闭】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司法行政机关废止劳教制度相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明确了戒毒工作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的职能定位,对继续做好劳教制度废止后续衔接工作,提高戒毒工作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期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深入贯彻实施禁毒法、戒毒条例,大力推进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指导和支持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戒毒管理组织机构基本完备,教育戒治质量不断提高,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以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废止劳教制度的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废止劳教制度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劳教制度废止后,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的原劳动教养管理职能转向戒毒管理职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适应职能转变的新要求,把戒毒工作作为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做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司法行政戒毒管理制度。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要切实转变工作职能。要按照中央决策和司法部工作部署,继续做好废止劳教制度后续相关工作,进一步推进原劳动教养管理职能向戒毒管理职能转变,合理使用原劳教场所和人员,认真做好戒毒工作。要搞好各项政策衔接,深入贯彻落实禁毒法和戒毒条例,大力推进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依法有序推进戒毒康复工作,加强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不断提高戒毒工作水平。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要切实转变工作理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毒品的直接受害者和特殊病人,对他们的管理、教育、治疗、康复等,要坚持以人为本,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帮助、关爱,充分调动他们戒除毒瘾的自觉性。要树立科学戒毒理念。遵循科学规律,按规律办事,采取科学手段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戒治效果。要树立综合矫治理念。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运用管理、教育、治疗、康复等多种手段,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构建具有司法行政特色的戒毒模式。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要始终坚持以提高戒治质量为中心,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毒品的种类、成瘾程度、心理行为特征,运用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药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创新管理、教育、医疗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戒毒人员特点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要切实转变管理方式。要努力创新场所安全管理、所政管理、生活卫生管理、人员管理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戒毒管理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建设,为建立完善司法行政戒毒管理制度提供有力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是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重点之一,是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以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扎实做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不断提高戒毒工作水平,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责任编辑:张驰)

篇2: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水平

县环境保护局 2017年7月5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环境保护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严格依法行政,积极履职尽责,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适应环保工作新常态,加强环境监管,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把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的要求落到实处,推进和县环保工作新发展。

一、严格依法履职

(一)强化责任担当。保障县域生态环境安全,既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也是环保部门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环保工作同志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履责,恪尽职守,积极作为,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二)规范权力运行。一是细化环保监管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许可、行政规划、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行为;二是建立健全行政许可技术指南和管理规范,规范环保审批、验收等手续;三是建立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的范围、种类、幅度;四是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痕迹化记录制度,强化执

法全过程有据可查;五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处罚告知等制度,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三)完善权责清单。一是在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细化监管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明确与监管权力相对应的责任事项、责任主体和责任方式,向社会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并实施动态管理,接受社会监督;二是严格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得为”的要求,规范权力运行,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中。严格按照法定职责、法定程序、法定时限开展环境保护监管工作,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惰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树立环境保护监管部门的良好形象。

(四)预防失职渎职。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建立重点岗位廉政监控、廉政约谈等制度,深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任务的全面落实;二是建立失职渎职犯罪惩防一体化工作机制,主动与纪检、监察机关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强化执法监督和内部审计,定期组织失职渎职风险排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监管执法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三是建立健全纠错长效机制,堵塞工作漏洞,对失职渎职犯罪暴露出的监管问题及时跟进解决。

二、科学民主决策

(一)贯彻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查制度,未经法制审查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同时编制了《县环保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试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和重大执法决定的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

定等程序,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努力保证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合法、有效,努力提升行政执法权威性、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深化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以政策法规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强化绩效考核,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立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长效机制。一是扩大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管理途径,规范性文件制定全程留痕。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清理规范性文件。二是实行规范性文件目录和文本动态化、信息化管理,根据立改废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并向社会公布。三是不断完善案卷评查制度,定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活动,确保行政执法程序合法、适用法律规定准确,执法案卷整齐规范,基本达到执法案卷规范化要求。

(四)扎实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环境信访工作。一是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依法、及时、准确公开行政许可、监督检查、抽样监测、行政处罚等监管信息。二是加强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形势分析评估,及时发现并排除区域性、系统性风险隐患。三是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依法及时报告地方政府、通报有关部门,并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妥善处理应对,避免危害扩大或者产生次生危害。四是加强环境信访工作,畅通“12369”环境举报热线电话、市长公开电话、环保微信举报平台等信访举报投诉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环境问题,提高群众环境满意度。五是探索建立与环保志愿者组织、网络媒体、公众之间的有效协同、良性互动的关系,建立重点环境信访案件快速查处、跟踪督办机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和回复,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三、强化执法监管

(一)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一是深入开展建设项目、危险废物、工业堆场、超标排放、扬尘防控、污水处理厂、小“散乱污”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解决群众反复投诉的突出环境问题。二是坚持重典治乱、铁腕治污,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加大综合惩治力度。敢于执法、勇于执法,对违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未批先建和边批边建、环保设施和措施落实不到位擅自投产或使用的项目一律责令限期整改,坚决纠正执法不到位、整改不到位问题。

(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建立环境执法“双随机”制度,按要求定期实施“双随机”检查活动,加强排污企业事中事后监管。二是建立环境保护网格化和精细化管理工作,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和手段,实现分块管理、责任到人,形成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工作格局。

(三)加大执法惩治力度。一是坚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综合运用按日计罚、限产停产、查封扣押、行政拘留四个配套办法,加大综合惩处力度。二是强化司法联动,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三是探索开展环境公益诉讼,形成合力,稳步开创环境治理新局面。

(四)严格落实“行刑衔接”。一是认真落实环境保护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三部门联合印发的《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要求,执法中发现涉嫌环境犯罪案件,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避免以罚代刑。二是对公安司法机关提请环保部门介入现场查扣的涉案物品处置的,配合做好涉案物品的查封扣押、样品检验检测等工作。三是对公安司法机关通报的已查清的涉嫌环境污染犯罪问题,依法监督涉事企业、相关行为

人同步采取相关措施,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扩大,以及完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

(五)深入开展执法练兵。一是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深入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用好法律武器,重典治乱,铁腕执法,采取夜查、暗查、节假日查等方式,对有关企业单位落实环境保护各项制度情况开展环保综合督查,以及深入开展“利剑斩污”执法行动,提升环境监察执法的突出性、有效性,通过实战练兵提高执法水平,彰显环境监管执法的震慑力。二是加强环境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专业素养和能力建设,建立部门内部学法、用法工作机制,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履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所有从事环境执法的人员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系统学习,以案释法筑牢依法执法的基础。

四、重视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把依法行政履职尽责工作作为重要工程,切实抓好责任制的落实,确保依法行政到位、履职尽责到位、失职追责到位。

(二)加强经费保障。强化经费保障政策措施,确保人员经费、自动监测站运行费、环境监测机构、信息机构、放射性及危险废物管理经费、环境科研、环境宣传教育、自然保护区管理、污染减排等经费得到有力保障;专项业务工作经费按照实际工作需要予以重点安排;仪器设备维护按照标准预算;加快推进环境监察执法和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

(三)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监管执法人员的法治教育和岗位能力培训,建立完善各岗位培训计划,提高监管人员依法行政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环境监察执法、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改善环境监测基础设施、仪器设备条件,建立稳定的执法经费保障机制。探索环境监察执法移动执法系统建设,提高执法人员标准化信息

化科技化水平。

篇3:切实提高高校公文处理工作水平

就高校而言, 公文是高校在处理公务活动中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是高校党委和行政部署、传达、指导、交流、报告和请示工作的重要工具和管理手段, 公文处理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公文所涉及的公务活动的效力、效率和效果, 关乎高校能否准确、及时地传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能否就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问题及时有效地与上级机关和外单位沟通协调。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改革、深入发展的形势下, 适应国家对公文处理工作的新要求, 不断提升公文处理工作水平, 对促进高校机关效能建设, 推动高校管理服务水平提升, 更好地服务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结合高校工作实际, 从公文处理工作的宏观层面和具体操作层面入手, 探索提高高校公文处理工作水平的有效路径。

一、宏观层面:制度、队伍和环境是公文处理工作的关键性因素

高校公文处理工作是包括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环节在内的, 涉及校领导、学校办公室、二级机构负责人、校院两级文秘队伍的整体工程, 制度、队伍、环境是关系这一整体工程的三个关键性因素。

(一) 制度是前提, 要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校公文处理工作制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公文不同于一般的文章, 其制作和处理要符合规范体式和规定程序, 才能产生特定效力。高质量的公文必然是符合规范的产物, 而规范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立, 有了专门制度公文处理工作方能有章可循。

1. 要依据国家标准制定本校制度。高校多年来根据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当地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应公文处理规定进行公文处理工作, 2012年相继发布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GB/T 9704-2012) , 使得高校的公文处理工作有了新的国家标准。然而, 高校与国家党政机关的服务对象和业务内容毕竟不同, 在发文权限、行文对象和办理程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如, 行文种类有差别,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公文的主要种类有15种, 而高校公文处理工作中实际使用到的只是其中10种 (决议、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 。高校应根据国家标准、结合本校实际, 制定具体可行的公文处理工作规章制度, 规范校院两级的公文处理工作, 使公文最大程度、最大效果地在高校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活动中起到积极作用。

2. 要不断细化、完善制度。

公文处理工作是涉及公文拟制、办理、管理在内的多环节的整体工程, 每一环节有不同的要素和处理程序, 高校在建立完善公文处理工作规章制度时, 要注重规范并细化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环节中的各个要素和处理程序。如, 针对公文格式要素:发文机关标志的字体可使用国家标准推荐的红色小标宋体字, 字号应以不大于上级机关标志的大小为宜, 发文字号的使用要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上, 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相应管理规范;针对程序, 细化每个环节的办理步骤, 强调首办负责, 以及学校办公室在校级公文处理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此外, 针对公文的保密和利用, 要结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 制定专门的管理细则。

(二) 队伍是核心, 要健全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秘队伍。

高质量的公文和高效率的公文处理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文秘队伍。文秘人员是公文处理工作的主体, 从公文的制发到归档, 文秘人员的每一举动, 都影响公文的质量和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高校公文的拟制、办理和管理过程, 决不仅是校领导和高校办公室的事情, 高校公文处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校领导、学校办公室主任和文书人员, 以及二级机构负责人和办文秘书等的合力, 如发文办理中既需要校领导切实指挥与严密审定, 拟制者 (拟制部门领导和办文秘书) 从实际出发, 充分调研, 认真拟文, 亦需要学校办公室文书人员仔细校核, 学校办公室主任严格把关。

1.精心选配, 加强培训。高校要选配责任心强、政治思想素质过硬、政策理论水平较高、具有较强文字写作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同志从事校院两级办公室的文秘工作;采用多种形式, 加强文秘人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文秘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 如定期举办办公室工作培训, 不定期举办文秘工作人员交流座谈, 选派优秀的同志到上级机关和外单位锻炼, 使从事公文处理工作的人员不断开阔眼界, 增强能力, 提高水平。

2.尝试建立同文秘人员的岗位职责和部门绩效考核相挂钩的职责、权力相统一的公文质量管理责任制, 将公文处理工作纳入部门行政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考核范围。如学校办公室负有对学院以及其他职能部处文秘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的职责, 亦有督促检查的权力。高校内设二级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 从事文秘工作的人员有参加学校相关业务培训和交流锻炼、提高能力水平的权利, 也负有对本单位的公文统一管理的职责。

(三) 硬件环境是保障, 要加强和提高办公自动化建设水平。

高校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国家对公文处理工作的新要求, 为公文处理工作提供适当的办公场所, 如配备“三铁二器”的机要保密办公室, 以及必要的办公设备, 如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同时, 要加快高校办公自动化建设步伐, 在保证公文效力和安全性的前提下, 进一步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目前, 高校虽然在办公设备投入上有较大改进, 但要满足办公自动化的要求还需要专项支持、专款投入, 建立并不断完善基于办公专用网站, 集信息交流、协同办公于一体, 覆盖从拟制、审核、签发到批办、承办、催办、反馈、归档、统计等全过程的公文管理一体化的办公自动化平台, 并在基本设备齐全的情况下, 不断拓展办公自动化平台功能, 配备平板电脑、彩色扫描仪等专用设备, 实现公文处理工作网络无纸化运行, 进一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使各类公文按权限和程序高效运转、保存、共享和使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公文处理工作效率, 提升管理效能。

二、具体操作层面:五项规范是公文处理工作的内在要求

高校公文处理工作应在坚持“实事求是, 准确规范, 精简高效, 安全保密”的基本原则前提下, 严格遵守文种、行文、格式、程序、保密五项规范, 否则易造成公文被退回、搁置或重复报文, 不仅损害公文的权威、效力, 更耽误公务、影响高校的形象。

(一) 选择恰当文种, 遵守文种规范。

文种出现在公文的标题之中, 反映行文方向, 表达行文目的, 有特定的适用范围。高校公文处理工作中, 由于拟文单位没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文种的适用范围, 常出现“请示”与“报告”不分、“请示”与“报告”混用、“函”的不对等使用以及文种缺失等不规范现象。为此, 选择文种时, 要根据行文目的和行文方向, 选择最恰当的文种, 并且遵守相关规定, 如“不得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一文一请示”、“一文一批复”、“以函代请示或批复时行文关系要对等”等。

(二) 突出审核重点, 遵守行文规范。

在高校公文处理工作中, 办公室审核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公文是否遵守行文规范要在此环节中到确认。办公室在审核时, 除审核文种、文字、数字、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准确规范外, 还要着重审核以下两项内容: (1) 行文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理由和依据是否充分、准确; (2) 需要多部门协商的事项是否经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实践中, 会遇到某一份公文经学校办公室审核, 在文字上达到了“内容简洁, 主题突出, 观点鲜明, 结构严谨, 表述准确, 文字精炼”的要求, 但却因拟文部门拟制文稿前未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 所拟公文的行文依据错误或不充分, 公文签发后被上级机关退回重新拟报, 或者因拟稿部门未与相关部门协商, 公文发布后某项措施无法执行。这就需要办公室在审核时重点核实行文理由和依据, 以及涉及多部门职责的公文是否经过会签。

(三) 严格执行标准, 遵守格式规范。

公文区别与其它文字作品的显著特点就是其具有特定的格式。公文从用纸幅面、版面布局、要素编排, 到印刷装订都有特定的国家标准, 需要认真执行。如果不认真把握、严格遵守格式规范, 比如, 正文中结构层次未使用正确序号排序, 多行标题排列时回行未做到词义完整、排列使用沙漏形, 印章加盖位置随意, 不仅贻笑大方, 有损公文的严肃性, 甚至公文的效力也将大打折扣。

(四) 严密公文流程, 遵守程序规范。

公文的拟制、办理、管理环节都有既定的程序, 从某种意义上说, 公文是既定程序运行后的产物。严密的公文流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公文的质量, 避免出现问题, 而任何程序不当, 都会损害公文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如高校发文办理中的核发程序, 若减省此程序或操作不严密, 那么内容或装订有误的公文就少了最后被发现并予以纠正的机会;而收文办理中办公室的审核及转办程序, 不可随意越过, 高校公文办理流程中常会遇到的误区是:为求速度越过必要的程序, 如职能部门越过办公室直接找主管领导签发, 三级机构越过学院或部门办公室直接向学校行文, 学院越过学校办公室直接向多位校领导递送公文, 由此常造成所拟发、报公文被退回或领导批示件丢失, 同一事项因领导有不同的批示而无法办理, 事倍功半, 欲速不达。

(五) 严控使用范围, 遵守保密规范。

篇4:切实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和水平

王珉指出,监督法颁布实施以来,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监督法,紧紧围绕关系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依法集体行使职权,有效开展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就深入贯彻实施监督法,王珉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充分认识贯彻实施监督法的重大意义。实施监督法,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人大制度建设和监督体系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整体提升的一个突出表现。二是继续深化对监督法的学习和领会。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学习好、贯彻好、实施好监督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加深对其精神实质的理解,切实增强贯彻实施的自觉性,为有效推动监督法的贯彻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切实提高监督工作的实效性。要进一步转变监督理念。当前的突出任务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理顺人大监督工作的思路,更加关注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突出问题,切实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要进一步突出监督重点。工作重点要放在督促政府提高科学发展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上来,切实发挥人大监督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四是牢牢把握监督工作的政治方向。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监督工作的领导,及时听取实施监督法的情况汇报,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法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人大常委会依法有效开展监督工作。各级人大常委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主动了解党委的中心工作,围绕中心确定监督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工作。要定期汇报贯彻实施监督法的情况,自觉地把党委的主张通过人大常委会的法定程序变为人民的共同意志。五是妥善处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各级人大常委会必须尽职尽责,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坚持集体行使职权、决定问题,依法有效地对“一府两院”开展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各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学习贯彻监督法,积极主动地接受和配合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的监督工作,切实办理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不断改进工作,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司法公正。

会议结束前,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唐宪强讲了话。唐宪强指出,监督法颁布实施以来,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在“一府两院”的积极配合、支持下,以科學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着力在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增强实效上下功夫,依法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加大了监督工作力度,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党和人民比较满意的效果。基本经验是:贯彻实施监督法,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的意志和主张,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真正做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谋划工作思路,确定监督工作内容和重点,依法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力求监督工作实效;必须严格坚持依法办事,正确行使监督权,妥善处理好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真正做到既制约和监督,又支持和促进,寓支持促进于制约监督之中;必须讲求工作方式方法,注意抓主要矛盾,找准监督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充分发挥监督工作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必须坚持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把握监督工作的规律,不断提高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对于全面深入贯彻实施监督法,唐宪强强调,一是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贯彻实施监督法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和促进作用。三是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监督法的基本原则,确保监督法的全面正确实施。四是认真实践,努力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水平。

篇5: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水平

一、开展学习活动的必要性

(一)、转变机关作风、优化工作环境,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用来为百姓谋利益,为人民服好务。以上宗旨、理念和要求,都要落实和体现在政府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服务水平和公务员的作风上。只有努力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政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保证我们的事业常盛不衰。

(二)、转变机关作风、优化工作环境,是实施《公务员法》,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公务员法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的要求,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必须遵守的十六项纪律,要求对玩忽职守,贻误工作,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行为要依法予以行政处分。实施公务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就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整治机关作风,努力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使广大公务员自觉做到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二、学习体会与收获

(一)、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这次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活动正是抓好党的作风建设的体现。在宣传学习阶段,通过认真学习《党章》,学习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使我更好地体会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并获得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思路。

(二)、明确了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这次全校性的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结合实际,从严要求,标本兼治,达到使广大干部的纪律观念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不正之风明显减少的目的。

(三)、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使自己成为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干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及负责招生就业工作的干部,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及全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招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力争通过我的努力,把学院的招生就业工作再上一个台阶。面对学生,我做到了以优质的服务态度认真解答他们的问题,全心全意的为他们的切身利益着想,解决他们的难题。在工作上我坚决做到依法行政,做到了不违法、不滥用、不徇私。在纪律上,我能做团结协作、主动配合,不弄虚,不做假,服从领导,听从指挥。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

当前,知识以迅猛的速度更新,一日不学,就会跟不上形势变化。回顾自身的学习情况,主要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平时的学习中,看“快餐式”的报刊书籍较多,看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较少;看消息新闻类的书籍较多,看业务性方面的书籍较少。学习了一些,但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对思想的触动不够。

篇6: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水平

政法委是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机关,肩负着领导、组织、协调、监督的职能作用,提高政法委机关履行职责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政法部门党员干部先进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法部门必须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

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政绩观指导政法工作实践,切实履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宗旨,通过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改革工作机制、提高队伍素质,以全面提高执法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保持政法部门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政法机关在提高中央政法委提出的“五个能力”(对敌斗争、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打击预防犯罪、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严格公正执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切实加强“三个能力”。

一、加强民主集中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实行民主决策,是民主集中制在政法机关重大决策上的本质体现。

政法机关领导干部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保证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政法机关的各项要求得到全面贯彻执行。一是要提高政法委员会民主决策质量。政法委员会在研究决策涉及全局、关系政法部门长远发展的重大议题时,要充分贯彻民主集中制。决策前应对政法委员会成员的思考和准备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必要时应提前召开碰头会进行布置,政法委员会成员要深入调研,全面掌握情况,使自己提出的意见充分体现科学性;会上各位委员要畅所欲言,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智慧潜能;决策后还应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及时发现和调整既定决策的偏差,使之日臻完善。二是要改进领导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不断拓展知识领域,善于把理论知识与复杂多变的具体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转化为现实的决策能力。要把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贯彻到决策活动中去,使决策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研讨的过程;要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贯穿到工作实践中去,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使实践过程真正成为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分析能力、提高决策水平的过程。三是要提高政法委员会工作效能。政法委员会,在政法书记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和政法工作的其他重大问题,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要通过加强业务学习、建立考核考察制度等措施,强化委员们的工作能力和责任,不断提高议案议事能力,切实发挥好政法委员会的决策作用。

二、加强学习,提高开拓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源动能来自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仅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前提。政法机关要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好集中学习,加强对重大问题的集体学习制度,使学习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同时要突出政法干部全员学习,通过开展“做学习型政法干部、创学习型政法机关”活动,全面提升政法干警的学习力。

上一篇:假如教学设计下一篇:进博会动员会领导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