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校长论坛

2024-05-23

一校一品校长论坛(精选6篇)

篇1:一校一品校长论坛

**二七区教育发展共同体 学校发展诊断提升暨“一校一品”建设回头看活动**

倾心教育 用心做事

---13中“一校一品”校长汇报材料

姓 名:贾 德 奎

学 校:郑州市第十三中学

郑州市第十三中学位于二七区南三环路碧云路南。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辉煌历史的中州名校,学校占地面积5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学校主体建筑有6座:有廊道相连的南北教学楼、办公楼、综合科技楼、餐厅、学生公寓,这些宏伟壮丽的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校园信息教育网络系统、班班通电子白板、电子安全防范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各就各位;2011年初在郑州市“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中新建了录播室、语音室,修缮了塑胶跑道,逐步完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设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硬件保障。现有教工93人,平均年龄34.2岁,其中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24人,二级教师51人,学历达标率达百分之百。22个教学班,1300余名学生。学校致力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培养和提高,倡导健康工作彰显人文关怀,完善各项制度实现“以法治校”,为大家营造一个大家庭的温暖,一个干事创业的氛围。

学校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河南省示范实验室学校、郑州市文明学校、郑州市“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长教育”先进学校,在“六名工程”建设中,我校荣获“名学科建设”先进教研组、优秀学科团队、“名学生培育”优秀学生团队等。2010年入郑州二中学区单位,2011年10月在二七区率先通过“郑州市现代化学校” 验收评估,在2011、2012年度连续被评为目标工作先进单位。今天,在“质量、品牌、服务”三大主题引领下,团结、勇敢、务实的十三中人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紧紧围绕“六名工程”建设的宏伟目标,为强力推进“教育名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校园地广物博。在发展共同体内的中学中,13中校园宽敞明亮、建筑规划有序、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南北两座教学楼,可安排40个教学班,目前尚有教室空余,可满足持续性发展学生规模扩大所需。图书藏书丰富,人均60册,远超生均达标要求,为学生博览群书、拓宽视野、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录播室为师生的信息化学习与交流提供了方便。有3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室外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桌一应俱全,另有室内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地各1个,师生体育锻炼、健康工作学习有个场地的保障。教师队伍年轻化,朝气蓬勃。2006年以来到13中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基本上都是大学本科毕业,专业知识强、未来发展可塑性强。职业倦怠感尚未出

现,可从教师职业理想、人生目标规划、工作业绩来引领,作为名师培养的动力和人才梯度基底。都为学校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都市村庄和外来务工的生源占89%。13中地处郑州南三环,学生来源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这不仅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工作上带来很大难度,还严重阻碍着学校的教育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管理的实施。同时家长素质不容乐观,来自都市村庄的家长凭借拆迁款拥金娇纵子女,外来务工家长无暇顾及,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既缺少方法,又不重视、不配合。使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教师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一方面,社会急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浮躁风气的泛滥,几年来教师工资偏低,造成责任心、进取心不够强,靠职业道德的约束、职业理想强化显效慢;另一方面,学数学的教英语,学语文的教政治,1人教4个班的物理,体育基本靠2中援助来的老师支撑。这些都严重制约着13中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某些学科的教学质量令学校领导辗转难眠,想尽措施、方法。此外,校园文化品味有待提升。校园略显空旷,虽是书香地文化味儿却淡,新的适合形势所需的校园文化正在酝酿中。

“六名工程”促工作动力。今年全面积极参与了“六名工程”的申报工作,通过专家对我们学校的诊断,帮助我们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为创建“名学校”走好第一步。实实在在的上级要求,踏踏实实的学校工作,给我校的发展创设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支援。因此,这也是学校发展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涌现出一批名教师,总结出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培养出一批在各条战线举足轻重的领军人物。让教职员工每个人都力争立足本质岗位,争做领头雁,以点带面,通过一个个教师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加速加快学校发展进度。

军风教育是我校特色,自律、自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带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规范化、军事化的日常管理,整个校园充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如起床:起床后翻被子、洗漱完毕后再叠被,洗漱用具摆放整齐。如遇异常情况要冷静,不乱动,不惊慌,仔细观察周围情况,听从学校有关人员指挥。军事训练日常化。除开学的军训外,我校把队列队形训练、集中学习贯穿于每一天,意志力的培养、规划化的行为都为创建优良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驾护航,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业的进

步。如集会时,各班行动要迅速,不拖拉。

早年有:北有12中,南有13中之说,是郊区的两所名校。我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大胆提出未来发展“一校一品两步走”的特色目标:继续加强“军风教育”,大力发展“孝雅文化”。为此,制定出切合学校实际的“一二三四五”治校方略:一是以“多彩教育”理念为统领,以实现高质量、名品牌、优服务为目标,深入推进“六名工程”和“三课”建设;二是抓好一校一品,增强办学活力;三是突出重点,提高教育质量;四是发展特色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五是按照“五化”标准发展校园文化。

2013年结合“孝雅文化”,将从学校文化、办公室文化、班级文化全方位提升学校品位,使人文管理和魅力校园相得益彰。细节如教室班牌的设计安装,局部如每个办公室内的布局、上墙的文化标语,整体如品味、味道的酝酿,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公平、优质、特色、多元”发展的、开放的美好校园。

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以名师、名班主任为抓手,立足年轻教师的可成长性,左依继续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右傍学期目标管理(优秀率、及格率等),注重平时的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及月考,无声擂响鼓,营造你追我赶、知后驱耻的工作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坐“三课”表“两言”。加强“三课”学习,以“道德课堂”促进语文课堂模式的成长和完善。课题入手,名师培养压阵,学习交流给力,推动重点学科建设,提高教师书面语言表达、口头交流能力。构建“学习型团队”,同步进行教师个人读书档案。继续发挥语文优势学科的带头激励作用,从课堂、阅读、写作和教师基本功多方面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体育学科在课堂教学、健美操等学生训练中注意心得、经验的总结,结合专业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积累原始素材,为申报课题做积极准备。

“以武带文”加大学生培育力度。近三年,我校健美操团队频获省、市比赛佳绩,现今又组建了足球队、田径队,并坚持每周训练。克服我校体育教师力量不强的困难,采用兼岗、外聘的方式,校内沟通协调保证训练时间。同时,组建学科兴趣小组(社团),正在制定每周活动计划,达到学生培育的常规化、常态化,“养兵”才好“用兵”,不打无准备之仗。保持现有“健美操”团队优势的基础上,挖掘、扶植、激励,年底使优秀学生团队达到2个以上(含)。

重视“校本课程”。我校原有语文阅读方面的校本课程,结合现在发展态势

和需求,重续校本课程,这是“三课”建设的需要,也是学校发掘、整合、拓展、推广自身资源的基础。此项工作以教务处为主,学校各部门协同完成,即将提上日程。同时不遗细节,如加强“作业建设”管理中的细节完善,提高教师作业设计和管理能力。

借二七区教育发展共同体建立契机,在治校方略实施的过程中,边行动边思考,分步或齐头并进地解决好四大问题,13中必将如虎添翼,保持发展势头,以自己的特色跃进名校行列!

篇2:一校一品校长论坛

一、基本情况

达拉特旗第十二中学成立于2014年8月,是在原鄂尔多斯市农牧学校的基础上新建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2015年8月,随着全旗教育资源的重新布局和优化整合,十二中又迁入原达旗一中的校址。学校位于达拉特旗树林召镇锡尼街83号,占地面积8699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9181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分为教学、生活、运动等几个区域。

学校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918名。

二、体育工作

学校以“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用成功的教育奠基成功的人生”为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也毫不吝啬的对体育器材和训练队伍上投入大量的资金,领导的重视,为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一校一特色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的组织领导下,有计划的组织好体育课和三操活动,做好课外体育训练和阳光大课间活动,以中长跑为主线,引领各个球类活动。突出足、篮、排球的主体地位,兼顾各小球的原则。

四、辉煌成绩

2014.9获全旗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15.4获旗长杯校园足球赛男子第四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5.10获全旗校园足球选拔锦标赛男子第三名。2016.10获全旗中学生篮球锦标赛道德风尚奖。

篇3:一校一品校长论坛

1.1、“一校一品”的概念界定

“一校一品”, 即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 重点选择、发展一项体育训练项目, 兼顾其他体育项目, 通过园区教育局和苏州市体育局提供的专家积极指导, 将这个项目在学校里做优、做强, 并形成一定的特色, 在整个工业园区乃至苏州市独树一帜。

1.2、“体艺2+1”的概念界定

“体艺2+1项目”的实施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 切实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根据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求, 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内容和方法体系。

2、“一校一品”与“体艺2+1”同异点比较

2.1、“一校一品”与“体艺2+1”相同点比较

2.1.1、“一校一品”与“体艺2+1项目”都是深入推进素质教

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们都注意培养学生、学校对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使其乐于从事体育运动, 从而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学校快速发展的目的。

2.1.2、实施“体艺2+1项目”的先导是提高体育、艺术教育

师资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并且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各种业务培训, 提高广大体育、艺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以满足“2+1项目”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较高要求。所以说, “一校一品”与“体艺2+1项目”的研究支撑点基本相同。

2.1.3、“一校一品”的一个重要发展目的是研究学校创建体

育特色与教育整体之间的关系, 把创建体育特色有机的融入学校整体发展之中。而实施“体艺2+1项目”的发展目的就是要以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为基础, 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体育、艺术活动内容体系, 以此促进学校的更好发展。

2.2、“一校一品”与“体艺2+1”差异点比较

2.2.1、“一校一品”研究的范畴只有体育, 而“体艺2+1项目”的实施的内容除了体育之外还有艺术的要求。

2.2.2、“一校一品”重在一定的区域内探索出一条新时期如

何在基层学校实践“一校一品, 体教结合, 共同发展”的全新模式与道路。而“体艺2+1项目”的实施则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开展。

2.2.3、“一校一品”研究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注意终身体育意

识的养成之外还关注区域统筹培养体育人才, 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体育需求, 而“体艺2+1”则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是“一校一品”对“体艺2+1项目”的拓展与超越。

3、“一校一品”对实施“体育艺术2+1”的积极促进作用

3.1、“一校一品”的研究内容

3.1.1、通过在工业园区范围内各所学校中开展‘一校一品’

系列活动, 实践“特色就是卓越”理念, 将教育局、体育局、基层学校紧密的联合在一起, 在三者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成果共用”, 从而探索出一条新形式下学校体育发展模式转变的全新道路。

3.1.2、各所学校在实践‘一校一品’活动中, 不但让不同层

次的学生学到了较好的运动技能, 而且让学生在愉快的体育练习中获得了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 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 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1.3、在‘一校一品’系列活动中, 研究者通过一系列的教

学活动、教育活动, 将教授与引导智慧的运用,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从而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1.4、“体教结合”为教育资源的完善提供了更好的保证, 为区域体育人才的相对集中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3.2、对实施“体育艺术2+1”的积极促进作用

通过“一校一品”的开展, 素质教育在我们园区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推进与发展, 区内各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水平不断稳步提高, 各学校体育硬件设施逐步改善, 学校、老师、对体育充分重视, 学生们对体育兴趣日渐浓厚, 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部分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 全区学校展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一校一品”所带来的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的改善、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浓厚……都对“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与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深入开展机遇与促进作用。

4、结论

4.1、“一校一品”是“体育艺术2+1项目”向深层次开展与实施的有力促进形式与手段。

4.2、“一校一品”与“体育艺术2+1”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

共同培养学生对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4.3、“一校一品”的开展, 可以更好的促进“体育艺术2+1”的内涵深化。

摘要:“体育艺术2+1项目”是教育部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而逐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一校一品”是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为了促进学校体育的更好发展, 积极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本着“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责任共但, 成果共用”的原则, 在整个工业园区所辖范围所有学校内开展的一项体育特色建设的积极尝试。虽然“一校一品”与“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相差五年, 但我们在进行“一校一品”特色建设的研究过程中却发现, 我们的“一校一品”研究与“体育艺术2+1项目”建设有很多表面或深层次的联系, “一校一品”研究对“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与实施有很多促进作用。故撰写此文, 以作探讨。

篇4:一校一品——让农村教育更精彩

“一校一品”的办学模式,要求各校根据“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三维目标分步推进。建项目是指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掘自身优势,确定特色项目;创特色是指学校加强和深化特色项目,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树品牌是指在研究与实践下,学校形成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其中,建项目中的特色项目包括:学校文化建设、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体育艺术竞赛、学科教学竞赛、科技项目竞赛等。几年来,“一校一品”办学模式的推行,给完小多、规模大的皋埠镇小学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一个百花争艳的特色教育氛围正在皋埠逐步形成。

一、变普通为特色

在推行“一校一品”的办学模式以前,我们也曾出台过《皋埠镇素质竞赛规程实施细则》,旨在形成系统、规范的竞赛办法,为全面开创皋埠镇教育的新局面奠定基础。但实施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由于竞赛成绩与学校考评有直接联系,成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年终考评的等级。因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一些工作的优先发展,但也把学校管理引入到“竞赛成绩就代表学校管理水平”的管理“瓶颈”,对全面开展学校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实施“一校一品”的办学模式以后,各校有的放矢地选择切合学校实际并能容易开展的工作,打破了过去“一刀切”的局面。学校可以自主选择项目重点训练,给学校创设了自主创新的环境。

二、变分散为集中

原先,每项活动要求各校都必须参加,有的学校苦于没有场地、设备、师资,要出成绩的确勉为其难;有的学校为了在所有活动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到头来浪费了许多的精力、财力,最后还是竹篮打水—— 一场空。实施“一校一品”的办学模式以后,我们集中资源,强力打造,审核、确定一所学校的训练内容,配备相应的师资,确保经费的投入。如原西堡小学,自申报开展学生跳绳特色项目后,这所只有200多名学生的农村完小在去年市属小学生跳绳比赛中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又如孟葑小学校园活动场地非常小,学校领导根据该校一些教师喜欢钻研的优点,决定开展航空、航模活动,学校连续几年在市小学生航空航模比赛中取得单项第一名和团体优胜的好成绩。

三、变被动为主动

自开展“一校一品”的办学模式以来,唤醒了学校领导的管理智慧,学校领导主动调研学校工作,挖掘教师特长,并积极向中心校申报特色项目。各校还明确要求,制定专人,落实项目,安排时间进行辅导。如我校有两名青年教师,毕业分配拜师结对,总想在课堂教学艺术上有所建树,但两三年下来,虽然自己很努力,师傅也教导有方,但他们课堂教学水平就是没有新的突破。学校领导发现后,就动员他们担任国际象棋和信息奥林匹克竞赛的辅导老师。他们积极参与,不出一年,就打出了牌子,成了区、市闻名的“金牌教头”。

四、变短期为长远

镇中心校要求各个学校创建“一校一品”的工作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为此,镇中心学校每学年对各校的特色项目进行申报、考评、奖励。各校所有申报项目待中心校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操作,在年末考评中效果不明显的则责令整改,两年不出成绩的则取消特色项目资格。所以许多学校的申报项目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有的特色项目早在几年前就着手准备了,工作有长期性和延续性,克服了“临时抱佛脚”的被动,这也是我们每次参加比赛获奖率高的原因所在。

五、变单一为多元

以往,我们虽然在体育竞技项目中有相当出色的成绩,但难免会使人产生“农村学校的孩子只有发达的四肢,靠的是一股蛮力”的误解。自“一校一品”活动开展以来,各校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如新桥完小在国际象棋教育方面走出了一条“以棋兴校、以棋育人”的特色教育之路,师生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频频获奖;皋北完小注重培养学生的排球运动兴趣,形成了排球运动传统;郦家埭完小以信息技术教育为突破口,学生在全省和全国的小学生网页制作比赛中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此外,孟葑完小的羽毛球教育特色、上蒋完小的航模教育特色、攒宫完小的乒乓球教育特色等,在区、市级比赛中也初露头角。实施“一校一品”办学模式以来,我们觉得投入的经费少了,但成绩却提高了。

篇5:一校一品总结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一校一品”总结

苏大附中体育组 二O一一年十二月

一、“爱与智慧”教育理念下的品质内涵 1.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园区第一所四星级高中,苏大附中以“爱与智慧”为办学理念,以“人格健全有智慧,全面发展有特长”为育人目标,以“人文德育”为素质教育的抓手,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和“三会”要求,积极实施多元化评价标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文件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范办学,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既注重体育硬件的改善,又注重体育软件的培育,大力、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有效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全方位推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全力推进“体教结合”“一校一品”

“体教结合”是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立足于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新思路。首先,从内容上讲,既要追求高分,更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其次,从对象上来看,既要培养具有潜力的运动员种子选手,更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苏大附中重点发展篮球这一入门简单、大众参与度高的项目。这不仅落实了上级相关政策和规定,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实实在在的一个落脚点,还有助于整合体育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教育辐射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紧抓“一校一品”,深化体育改革。

作为“苏州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和园区首批“体教结合”“一校一品”实验校,苏大附中篮球运动师资雄厚,有课程,有队伍,有机制,注重专业训练和趣味篮球相结合,不断整合体育资源,走出一条体育特色和内涵发展之路。近年来,苏大附中篮球运动无论是参与人数,还是竞技水平上,还是活动形式上,还是在人才培养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篮球生活、篮球魅力,是附中人不可代替的美丽符号。苏大附中已成为园区“一校一品”的典范,在苏州市乃至全省都有着良好影响。1.塑造以篮球精神为内涵的人格教育课程

拓展篮球精神教育。通过体验篮球运动,有意识地提高其教育附加值,那就是篮球精神的培养。篮球精神教育的精髓就在于:健康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篮球精神教育下的人生态度:智以利群,仁以乐群,勇以超群。篮球精神教育下审美情趣:崇尚自然健康。篮球精神教育的公民素养:规则意识,文明守纪。篮球精神教育下与同学相处:和而不同。篮球精神教育下的成功准则:一专多能。篮球精神教育下的生活与学习:全力以赴,金牌精神。

篮球项目的普及目标。学校有男女篮球运动队,有教工篮球队协会,学生篮球爱好者自主社团。每年组织全校班级篮球联赛,参加市,区篮球比赛,参加省中学生举行的篮球比赛。95%以上的男生,75%以上的女生参加篮球运动。形成苏大附中学生篮球考级办法,最高为6级,要求每一位男生都能过3级,女生能过2级。

开设篮球课程。2004年我们曾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苏大附中学生篮球教程》,主要侧重于技术性。还将组织编写《篮球考级教程》、《篮球的精神》、《篮球名人堂》,进一步拓宽篮球运动的内涵。苏大附

中体育课除完成国家规定的常规教学任务外,还要以篮球运动为主体、课外活动也以篮球运动为抓手,鲜明体现苏大附中体育课程的篮球特色。2.普及篮球运动

▲篮球课程作为学生健康体育课的必修内容; ▲每周六篮球学生社团正常活动; ▲学校篮球队每周有固定训练时间;

▲形成了校内篮球比赛制度。每学期期中考试后都组织班级三人制篮球比赛,提高了学生的篮球兴趣和水平。

▲每学期利用篮球联赛发奖时机进行一次以“篮球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出一期以“篮球精神”为主题的橱窗板报;

▲每周二下午学校教工篮球爱好者正常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师生篮球比赛,定期与兄弟学校组织篮球比赛,海报、啦啦队、掌声等形成了浓郁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 ▲湖畔大讲坛,举办篮球知识讲座。

▲在新学期里,随即在每周两节的体育课中进行全年段的普及与推广。高一年级基础知识以篮球场地的介绍、规范篮球基本功和小型的篮球比赛为主;高二年级则以熟悉篮球比赛规则,比赛实践和观摩精彩赛事为主。

▲苏大附中2012年体育节,突显“一校一品”

本体育节,活动主题是:“健康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具体活动有教师篮球队与中加篮球队友谊赛、课间跑八天赛、全校篮球联赛、冬季三项、兄弟单位足球友谊赛、全校篮球(运投)比赛等活动。体育节深化了学校素质教育,强化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及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自信、勇敢、公平竞争及团队精神等体育品质,提高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丰富和创新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推进了我校体教结合一校一品以篮

球精神为内涵的人格教育课程,拓展了篮球精神教育。

▲在篮球普及与推广的同时,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因为热爱,队员们坚持每天课间训练,每周保证三次大课训练,每次训练两个小时;同样因为热爱,他们放弃了许多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荣誉。回想起优异成绩的历程是艰辛的,年轻的教师们,为篮球训练付出了很多很多,训练、跑场地、参观……他们奔跑在赛场上的足迹,他们挥洒在赛场上的汗水,都见证了他们为学生而付出的努力。球场旁同学们的呐喊助威声是激励他们勇往直前的号角,给予他们无限的动力。3.篮球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学校体育水平

2012年我校男篮在园区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苏州市中学生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三名。我校篮球联赛也极大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进一步普及了篮球知识。正如校园联赛MVP人员黄已闻所说:“在此次篮球中,由我参与的十二班成为了此次比赛的冠军,因此我获得了许多信心,也能从比赛中领略乐趣,收获更多的篮球技巧,更多的是班级团结让我们队员士气大增,成为成功的一个必要因素。而与高二的一场比赛中,更是让我学会了强中自有强中手,与丰富的作战经验,惨败得分数却激励了我的前行!这次篮球比赛,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增加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对篮球运动有了更深的一步的了解!我想我会吸取这次的比赛的优点与缺点,争取为班级争光,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体育人!”

在篮球运动氛围的影响下,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我校女子足球队连续三年蝉联苏州市冠军,男子足球获得亚军;在跆拳道比赛中获得高中组男子个人第一名;我校还代表苏州市参加江苏省全民健身跳绳、踢毽比赛,收获了单项和团体共计14个一等奖;在8月份代表江苏省参加的全国第二届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节中获得校园定向跑团体一等奖和跳绳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检查学生体质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2012年,我校高三学生参加苏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学生体质测试中,在60多所重点高中中脱颖而出,排名第一。

篇6:一校一品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创新,繁荣党建文化,巩固和发展学校党建成果,现制订《大桥镇中心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建特色化建设为主线,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和党建示范校创建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突出学校党建工作转型创新,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惠及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事业科学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背景分析 1.学校情况。

(1)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学校,学校近期发展目标是把学校创办成一所“有特色、有品位、高质量的现代化乡镇小学”,创新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必然成为党总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

(2)我校生源复杂,学生家庭背景多样,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外来儿童较多,更需要我们以党建文化建设为抓手,牢牢树立“为终身幸福奠基”、“让每一个学生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

2.组织情况。

近年来,我校党总支注重党的思想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得到不断壮大;注重党的制度建设,各项规章得到贯彻落实;注重党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大力推进“师德十条底线”;在“师德承诺”、“教育服务进社区”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特色。因此,我校创建“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具备了厚实的基础。

综合以上情况,我校党总支找准了“一校一品”党建品牌。

三、党建品牌

创建“合力教育”党建文化品牌,最终实现“幸福教育”办学目标。

四、创建目标

着力推进“六牵手”活动,力争在2018年初步创建成功具有我校特色的“合力教育”党建品牌。

五、具体措施

1.健全创建组织领导。成立泰州实验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李泽华 副组长:吕锋华、沈锦文 组 员:李红彩、吕迎、陈娥

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外,每月举行一次创建工作推进会,研究“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活动。

2.加强党员思想建设。认真落实中心学习组学习、“三会一课”和教职工政治学习等制度,帮助党员、教师及时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引导党员、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我校制订的《师德十条底线》,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对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外来儿童给予更多的热爱。不断增强党性,修炼师德,为“秀童年”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3.提升党员专业素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引导党员、教师进一步深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要求,探讨特殊家庭、特殊儿童的教育方式方法,努力把我校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使广大党员、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新的提升,着力塑造素质教育的领军人物,构建优秀的党员队伍和教师群体。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是形成“秀童年”党建品牌的必要条件。

4.以“五牵手”为抓手,丰富特色创建活动。这是“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开展师师牵手、师生牵手、班班牵手、家校牵手、校社牵手、校区牵手的“五牵手”活动,形成办学的合力,构建”和谐教育”,最后达到幸福教育的办学目标。主要做法是:

(1)师师牵手:每位党员教师与一位师傅或徒弟牵手,开展结对活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2)师生牵手:每位党员教师与一名学困生或特困生牵手,开展一帮一活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困难。

(3)班班牵手:学校高年级与一年级班级牵手,高年级学生帮助一年级班级布置黑板报、领取教材、擦窗户等一年级学生不能干的事情,解决一年级班主任的后顾之忧。

(4)家校牵手: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学校家委会每年开展一次活动,汇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反馈上家委会家长提出意见的整改情况。定期举行面向家长开放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家庭教育讲座。每年两次邀请家长开展评教评学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学校文体活动。

(5)校社牵手:学校与大桥镇大桥村牵手,开展“党员四十五分钟”义工活动,每周安排二次,每次两位党员到村委为学生进行学习答疑;学校党员慰问社区贫困居民、组织教师到社区进行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与孤寡老人聊天等质。

5.开展特色创建研究。将“秀童年”列为党建研究课题,并入学校教科研的重要内容,切实开展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各教研组功能,以常规教研活动为载体,深化党建课题研究;探索研讨活动的新形式,教师之间开展“博客式”、“互助式”研究;将班会课纳入校级“二次研究”活动;及时总结、积累相关资料,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适时举行课题研究汇报、交流活动;认真研究其它学校开展“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加以借鉴和利用。

陆川县大桥镇中心学校党支部

上一篇:洛阳伽蓝记阅读答案下一篇:小学作文:特别的我作文 400字_写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