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恩的井读后感想

2024-04-23

瑞恩的井读后感想(精选6篇)

篇1:瑞恩的井读后感想

今天偶尔在学一本杂志上读了一篇文章,尤其令我印象深刻,那篇文章叫《瑞恩的井》。文章讲述的是一位小小的6岁男孩瑞恩为了让非洲那群可怜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为了造一个井给那群孩子,他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最后,瑞恩的井终于建成了,实现了他的梦想,读完本文后,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六岁的孩子竟有这样的同情心,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很多还可能比不上这位小小的男孩这么有爱心。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这么说过:“同情行为是社会里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若社会里没有同情,尔虞我诈,人人自利,社会也不成社会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也是很有必要的。去年我们的学生进行过很多募捐活动。学校里很多同学都捐除了自己不要的旧书,旧物品,给需要的同学和山区的孩子,学校里还还有很多去山区义教的志愿活动,我觉得这样的活动挺好的,可以培养我们的同情心,做一个关爱社会的人,我觉得只有去经历过,才会明白其中的很多感受和意义。

我们现在对与同情心和责任心方面的领悟似乎有些缺失。我们也能和小瑞恩一样在听完一个故事后能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同情,进而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样我们才有时间时间或者是机会去思考这样的事情,编织我们大学生有意义的生活。

写到这里,我真的感觉自己很惭愧,觉得作为一个大学生做的还不过一个小男孩,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和国外相比,真的存在很多问题。写到这里,更加敬佩那个六岁的加拿大小男孩――瑞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以他为榜样的。

篇2:瑞恩的井读后感想

文章讲的是一个6岁的加拿大白人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黑人孩子喝上干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的感人故事。虽然瑞恩是白皮肤,但他却不懈发奋为黑人孩子打井,从而我看到了瑞恩一颗善良的心。

瑞恩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去年学校有一位一年级小男孩得白血病的事。小男孩叫杭晨烨,本来有着绚烂多彩童年的他却整天被病魔折磨着。他的家庭并不富裕,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全校师生进行募捐活动。咱们虽只能尽一份微薄的力量,但爱心却能汇成千万条爱心之河。有的一年级小兄弟姐妹捐一元、两元,还有的捐十元、二十元。不管捐多捐少,都是一份诚挚的爱心。学校的师生不也有像瑞恩一样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吗?

瑞恩的故事也让我想到了自我。瑞恩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都能靠自我的发奋去帮忙别人,可我呢?我连家务都不想做,每次爸妈让我拖地,我总以各种理由搪塞:我还小、还是个孩子、我没空……比起瑞恩,我真是无地自容。读了这篇文章,我今后必须要像瑞恩一样脚踏实地、克服困难,向着自我的梦想奋斗。

篇3:瑞恩的井

在公益课上,老师讲起非洲儿童的生活境况:“那些孩子从未见过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人甚至没有喝过清洁的水,每年都有许多儿童因喝了受污染的水而丧命……如果给他们捐1分钱,就可以买1支铅笔;捐25分,就可以买175粒维他命药片;捐60分,就可以支付一个孩子两个月的医药开销;捐70元,则可挖一口井,帮助他们永久地解决饮水问题……”老师动情地描述着,小瑞恩专注地听着,心想自己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我要给非洲小伙伴修一口井,让他们也喝上干净的水!”回到家后,小瑞恩迫不及待地向妈妈要钱。70元钱对于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并非小数目,妈妈最终没答应。

“你还是孩子,我不能给你那么多钱。”妈妈严肃地说,“如果你真想帮他们,就该自己动手去挣。”她建议瑞恩通过做额外的家务来赚钱,瑞恩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开始每天替家里吸地毯、擦桌子、抹窗户……四个月后,他终于挣到了70元钱。

瑞恩拿着钱,高兴地去找老师,但老师并不知道如何将这些钱捐给非洲儿童。不得已,瑞恩只好找妈妈帮忙。当打听到当地有个名叫“水罐”的组织正在做征集募捐、前往非洲挖井的工作后,瑞恩急切地与妈妈一起去捐钱。“水罐”组织的负责人摇了摇头,说:“70元钱只够买下一个水泵,要挖一口井至少得要2000元。”

瑞恩不明白2000元钱到底有多少,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依旧信心十足地对妈妈说:“那您再多给我安排些活,这样我就能赚够2000元钱了!”妈妈陷入了沉默,她知道2000元对儿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却不知道该劝阻瑞恩还是鼓励,只是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忘掉此事。

可是,挖口井的想法就像一只上足了发条的闹钟藏在瑞恩脑里,催促他不知疲倦地替家里做事,甚至连搬物品、买用品等大人的活儿也抢着做。望着瑞恩倔强的身影,妈妈忍不住在一旁默念:孩子,你已尽力了,只是修井于你,实在太过艰巨,是不可能实现的。

有个记者获悉瑞恩的故事后专程来采访,并将他刷洗墙壁的照片刊登在了《前进报》上,立刻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不久,瑞恩执意要为非洲孩子援建一口井的报道传遍加拿大,各地善良的人们纷纷打来电话咨询,自发捐助钱物,以助瑞恩尽快实现梦想。一家国际发展组织公开表示,如果“瑞恩的井”获得1分钱捐款,他们将另外捐助两分钱。

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年后,第一口“瑞恩的井”终于在乌干达建成。此后,“瑞恩的井”成立了专门的基金会,瑞恩的理想成为千万人共同参与的事业,至今已在非洲援建了30口井,使成千上万的非洲儿童受益。

一个六岁的孩子,凭着懵懂的爱心、执著的信念和无私的付出,就这样神奇地帮助了许多儿童。他的善举,在两个不同国度架设起爱的桥梁,点燃了地球两端爱的火种。

小瑞恩援建水井,是英国著名社会创新家迈克尔?诺顿在中国演讲时讲述的故事。迈克尔的中国之行,主要是向我国企业家宣讲公益精神,同时推介新书《365种改变世界的方法》。迈克尔意味深长地说:“小瑞恩尚且可以改变许多人,何况我们呢?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将爱心付诸行动,同样可以改变世界!”

迈克尔是科学家、银行家和出版人,更是社会公益事业家。他一直致力于支持公益组织发展,同时寻找富有创意的方法,鼓励公众行动起来,从事公益活动。在《365种改变世界的方法》中,迈克尔罗列了一天一个简单易行的改变世界的方法:收集雨水以补充地下水或支援缺水地区;将废旧眼镜回收分类修整后,实施“越洋视力援助”计划;将网站设计成“蜗牛速度”,以倡导全新的“慢生活”;每天登录一次“饥饿者网站”,以资助一个饥饿者一天的食物……

迈克尔提醒人们睁大眼睛,去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善行:购买巧克力时,联想可可豆的采摘者中有食不果腹的拉美儿童,制作者中有衣不遮体的非洲童工;进入黑暗餐厅就餐,靜听盲人侍者鞋上的铃声,体验不同的味蕾感受……

介绍完作品,迈克尔让听众依次带着《365种改变世界的方法》上台,微笑着在扉页题字留言:世界充满了各种问题,看起来很大很复杂,很难去处理,但只要我们调整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并且采取行动,就可以一起改变世界。

每个人都希望世界越变越美好,可是为何很多人都缺乏行动?或许就在于我们通常把改变世界当成大事,因此忽略了日常中那些微小举动,也可以改变或影响他人。与其坐等阳光,感叹黑暗,不如去点亮手边的那根蜡烛。只要行动起来,从一个简单的行为开始,每个人都可以改变复杂的世界。

篇4:瑞恩的井读后感

面对瑞恩的请求,妈妈苏珊只是笑着说;“很好呀,瑞恩。”

“不,我当时根本没把他的话当成一回事。”苏珊回想当时的情景说:“他想去帮助别人,这非常好。可你知道,孩子的主意总是一会儿一变。”

晚饭时,瑞恩又提起了这件事。

“不,瑞恩,70块钱太多了。”苏珊不得不直接告诉他。“我们负担不起。”

第二天,瑞恩闷闷不乐地放学回来。再一次向爸爸妈妈提起这件事。

“你们根本就不明白!”他带着哭腔嚷起来,“人们没有干净的水喝,孩子们正在死去,他们需要这笔钱!”

苏珊和马克不得不认真地讨论这件事,然后。他们宣布了决定。“我们不能给你这些钱。如果你真的想要,你可以自己赚。”

苏珊在冰箱上放了一个旧饼干盒,并为瑞恩画了一个积分表,上面有 35条线。饼干盒里每增加两块钱,瑞恩就可以涂掉一格。苏珊说:“瑞恩,记住,你只能靠做额外的家务活儿来赚这些钱,你现在每天做的这些可不算。”

“行啊!”瑞恩破涕为笑。

瑞恩得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吸地毯。乔丹和基根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苏珊“验收”后,往饼干盒里放了两块钱。

“等干完了,我的背都直不起来了,疼了好几天!”瑞恩说,“我平常只做些铺床遛狗的活儿,从来不知道这活儿过么累人。”

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时,瑞恩一个人留在家里擦了两个小时窗子,赚到第二个两块钱。

渐渐地,大家都知道了瑞恩的这个梦想。爷爷雇了三个兄弟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瑞思考试得了个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瑞恩从那时起不再买玩具……所有这些,都被瑞恩放进了那个旧饼干盒里。

“说实话,我以为瑞恩很快就会厌烦了!”苏珊说,“可他一直坚持下来,干了4个月”

“为什么不直接把70块钱给他呢?”我问。

“70块钱对6岁的孩子来说,是笔很大的数目。如果他想要,就应付出努力,而不是简单地把钱从爸爸手里拿走,再交到老师那里。”苏珊回答。

4月的一天,苏珊上班前,突然发现积分表已经差不多快满了。“攒够了钱,把它交给谁去非洲挖井呢?”她开始发愁。

学校没有提供相关信息。苏珊向朋友布兰达求助,后者在一个国际发展组织工作。布兰达说:渥太华的一个小规模的非营利组织好像正在做这件事情,他们不仅募捐,还负责去非洲挖井的工作。这个组织的名字就叫“水罐”。

布兰达给“水罐”打了电话:“70块钱可能并不多,但这个孩子很辛苦地工作才赚了这些,我想,应该让他当面把钱交给你们。”

4月下旬一天的早上,瑞恩郑重地穿上西服,打好领带,胸前抱着装满了一块两块零钱的旧饼干盒,将他交给了“水罐”当时的负责人尼科尔。她向瑞恩解释了他们在非洲进行的“洁净的水”项目。最后,她不好意思地说,70块钱其实只够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要花更多的钱,差不多得要20xx块。

“哦,好啊!”瑞恩根本不明白20xx块钱意味着什么,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儿赚钱吧,”

这天晚上,苏珊和马克陷入了沉默。“他已经走了这么远了,”马克说:“我们不能跟他说:孩子,你已经尽力了,但你真的不能改变什么”。

他们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他们期待瑞恩会随着时间的延续,慢慢淡忘这件事。“我们很想帮他。”苏珊叹了口气说:“可一个6岁的孩子怎么靠干家务赚那么多钱呢!”

转机出现了。

布兰达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她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发了电子邮件,告诉他们,有一个孩子,为了帮助非洲的孩子有水喝,正在进行着一项伟大的工作。

很快,一个当会计的表弟回信了:“我很感动。我想捐一些钱帮助瑞恩。”

其他人也纷纷回信告诉布兰达: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应该登报发表。

布兰达这样做了。不久,瑞恩的故事出现在肯普特维尔《前进报》上,题目就叫《瑞恩的井》。 9月,《渥太华公民报》又刊登了同样的报道。瑞恩的故事开始迅速传遍加拿大,不断有电视台要求采访。很多人开始寄来钱。

捐款迅速筹齐了。

9月底,加拿大援助救济会(CPAR)的乌干达办事处工程师吉兹专程飞来加拿大,和瑞恩一起讨论如何修建和维护水井。

20xx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

瑞恩到学校去做宣传,散发电子邮件,告诉人们去帮助别人;他出席各种国际会议,向更多的人讲述他的梦想;全家都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哥哥负责演讲时的音响,弟弟刚刚学会摄影,负责为瑞恩拍照片,爸爸负责召集基金会的董事会议,妈妈负责基金会的具体运作。

在CPAR和“水罐”的帮动下,“瑞恩的井”基金会至今已为非洲8个富基建造了30 口井。

“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我问瑞恩。

“我想要成为一名水利工程师,到非洲去帮人们找水。我要一直工作到像爸爸那样老,退休后在一个湖边静静地生活。”瑞恩平静地回答。

“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瑞恩突然厌倦了?”我问苏珊。

“你会吗?”苏珊笑着问瑞恩,转过来对我说:“但是,你不觉得他已经做得够多了吗?如果他选择放弃,我们也不会勉强他。”

“你觉得谁对你的帮助最大?”我问瑞恩。

他不好意思地在椅子上扭扭身子,红着脸,调皮又认真:“妈妈――她又细心,又体贴。她那么爱我。没有她。

读后感:“瑞恩的井”的故事有很多值得让我们思考的问题,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一些想法,是耐心倾听,给予理解,还是在孩子的话还没有说完的时候,就把孩子的话堵了回去。瑞恩的故事之所以有了这样一个结尾,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他的母亲与父亲“不得不认真地讨论这件事,然后他们宣布了决定:‘我们不能给你这些钱。如果你真的想要,你可以自己赚。’”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感触之一就是,怎样尊重孩子的梦想,并帮助他们去实现。当我们的孩子如果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面对?

感触二就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是急功近利,望子成龙,让孩子出人头地?还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现代人,最起码具有社会责任心,有同情心,有爱心?

篇5:瑞恩的井读后感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同情行为是社会里一种十分重要的美德,若社会里没有同情,尔虞我诈,人人自利,社会也不成社会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职责感和同情心也是很有必要的。去年我们的学生进行过一次募捐活动。当时班里的孩子都曾捐过旧书或者报纸,有的孩子甚至把自我心爱的图书也捐了出来。当时我在班里曾举行过一次班会,题目是《我们如何募捐》,当时学生们的反应很强烈,有很多学生的发言很令人感动,但仅是一次班会没有后续的教育,可能也不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痕迹。

我们此刻对孩子同情心和职责心方面的教育似乎有些缺失。我们的孩子也能和小瑞恩一样在听完一个故事后能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同情,进而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忙他们吗?我想大部分孩子可能不会,因为他们没有时光或者是机会去思考这样的事情。我想这是家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职,而这样的事情不正是为孩子编织有好处的生活吗?

篇6:瑞恩的井读后感

瑞恩的感人故事,使我想起了发生在今年的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它震撼了全世界。全世界的知名人士,老百姓都慷慨解囊,献给灾区人民,让灾区的小朋友们重返家园,让灾区的老百姓们重建家园,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灾区的老百姓小朋友们也自强不息,发奋图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美丽的家园。看着他们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我也替他们高兴。他们不也是有着瑞恩的这种精神吗?

瑞恩的这种精神启发了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我要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克服种种困难,向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以前我在学习当中马马虎虎,做作业就是做个差不多,遇到不会做的难题就问妈妈,或者说干脆不做,所以我的成绩并不是怎么理想。有时妈妈叫我做家务,我也要嘟嘟囔囔个半天,才漫不经心地去做。

上一篇:用目光倾听教学设计下一篇:学校2016年中秋佳节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