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和展望

2024-04-21

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和展望(精选8篇)

篇1: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和展望

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和展望(上)2008/4/28/09:07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 俞琚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庞大的企业数量、相当强的制造能力、规格品种基本齐全的重要制造产业,几十年来,提供了数百万台各类施工机械,在我国宏伟的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和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大规模技术引进,到20世纪80年代广泛的合资合作,我们在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中提高和壮大了自己。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融入世界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世界上几乎所有工程机械著名企业都进入了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工程机械大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的工程机械产品也开始在世界工程机械市场上崭露头角,尤其近几年,出口增长很快,已经成为拉动全行业快速增长的火车头。

2006年,我国向19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50.12亿美元的工程机械产品,比2005年增长70.5%,首次实现了10.8亿美元的顺差;外贸依存度已上升到23%。2007年上半年,全行业销售和出口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对8个主要机种的抽样统计,产品销售收入比2006年同期增长35%;产品销量增长26%。2007年上半年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0.4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46.8%;其中出口36.9亿美元,同比增长67.3%,贸易顺差13.3亿美元。与此同时,行业中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对于开发国际市场的积极性高涨,用参展宣传、项目投标、寻求代理、建点设厂、兼并收购等各种方式向海外扩张,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2007年4月德国慕尼黑的展览会上,中国有107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达1.3158万平方米,创造了中国企业境外参展的记录,生动的反映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进军海外的迫切心情。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即由基本上面对国内市场转向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真正开始了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将面对国际贸易规则、标准和地方法规、技术壁垒、关税、反倾销、代理服务、市场趋势、产品质量、配件供应等诸多问题,企业必须花更多的精力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更多的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尤其要关注我们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学习和借鉴它们的发展经验,学习是为了将来能赶上和超过它们,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应当承认,在这方面,国外的大公司做的要比我们好的多。

下面介绍一下国际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情况。

一、国际工程机械市场的格局,虽有发展,但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北美、西欧、中国和日本四大市场仍占据着7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是,一批新兴的工程机械市场发展很快,如俄罗斯、印度、中东、南美洲、中亚、东南亚等,尤其是俄罗斯和印度两个大国,经济增长较快,工程机械需求量大,市场潜力不可忽视。

目前,世界各地区工程机械市场的份额大致如下:西欧———19%;北美———38%;日本———5%;中国———10%;其他———28%

二、世界工程机械市场的总规模,由于统计的范围、口径不完全统一,数据差距较大。综合最新的资料,至2006年应该有1550亿美元到1600亿美元的总销售规模。其中:

△铲土运输机械(包括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铲运机、自卸卡车、叉装机等)———

446亿美元;

△挖掘机(包括大、小挖)———309亿美元△工业车辆(包括叉车、堆垛车、运搬车等)———270亿美元;

△工程起重机(包括越野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67亿美元;

△压实、路面机械(包括压路机、摊铺机等)———52亿美元;

△混凝土机械(包括混凝土泵、泵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等)———45亿美元;

△专用零配件———300亿美元;

△其他(包括桩工机械、凿岩机械、道路养护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等)———约80亿美元。

三、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和中国四个地区,占有全球80%以上的生产份额。其他还有韩国、俄罗斯、东欧地区、印度和巴西有少量生产。全球有一定规模的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有在2000家左右,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00家左右。经过多年的竞争、兼并和重组,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了十余家大型跨国公司,它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潮流。

2006年全球范围的工程机械行业增长较快,其中起重机、矿山机械、高空作业平台等增幅更为突出;另外,公司普遍利润率比较高,平均都在10%左右,好的达到了18%,在这方面,国内企业有较大差距。

四、2006年,全球工程机械主要机种的销售量为180万台左右,其中包括工业车辆(内燃、电动叉车及仓储车辆)82.4万台。比上年增长了11%;增长较快的机种有两头忙(10%);大型挖掘机(21%);小型挖掘机(14%);工业车辆(11.7%)和移动式起重机(27%)等。

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和展望(中)2008/5/20/17:38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 俞琚

相关链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和展望(上)

下面介绍一下世界主要地区工程机械发展情况:

1.欧洲工程机械市场欧洲是工程机械主要生产地区和市场,这里面西欧占有绝大多数份额,但东欧地区近年来增速较快,市场潜力较大。

欧洲经济近年来保持平稳小幅增长的态势,2000年是欧洲历史上GDP增幅最高的年份,增长了3.9%;2006年也是经济发展较好的一年,其中德国、爱尔兰和中东欧情况更好一些。这些都对工程机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06年欧盟各国工程机械销售增长7%,生产量增长..7%;单从生产而言,西欧占有96%的份额,东欧仅占4%,但东欧增速较快。

欧洲工程机械总产值,在2002年为165亿欧元,至2006年增长为260亿欧元,五年中增长了58%;2007年约增长5.8%左右,达到275亿欧元。

2006年欧洲各国工程机械的营业额:德国75亿欧元(占29%);意大利55亿欧元(占21%);英国36亿欧元(占14%);法国26亿欧元(占10%);瑞典21亿欧元(占8%);芬兰16亿欧元(占6%);其他国家31亿欧元(占12%)。

按产品划分的营业额情况如下:铲运机械164亿欧元(占63%);混凝土设备34亿欧元(占13%);破碎筛分设备29亿欧元(占11%);路面机械26亿欧元(占10%);塔式起重机10亿欧元(占4%)。

根据欧洲建筑设备委员会(CECE)提供的资料,2007年欧洲工程机械销量约增长10%;预计2008年将增长5%。

另外,近些年欧洲工程机械租赁市场发展很快,2006年已发展有..4万家租赁企业,设有2.1万个仓库,总营业额达215亿欧元。其中,英、德、法、意、西班牙占有81%的份额。

2.北美工程机械市场北美地区是世界工程机械最大的生产地和市场,拥有大小工程机械制造企业500余家,其中有多家全球著名的大企业。美国工程机械的发展首先缘于其巨大的经济总量。据介绍,美国的工程建设总量每年大致在1.165万亿美元到1.19万亿美元之间,所以能保证数百亿美元的工程机械销售市场。

北美工程机械的销售,近几年呈稳定上升,2002年到2006年期间,北美地区16类主要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情况见(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自卸卡车、平地机、叉装机、两头忙、摊铺机等)。

此外,北美工程机械租赁市场也很发达,2006年全地区共有租赁门市部3412个,租赁设备的价值达906100万美元。

近年来,美国次级贷款市场出现问题,房市下挫,对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将产生一定影响,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我们将充分关注并拭目以待。

3.日本工程机械市场日本是世界上工程机械第二大生产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高速发展,到80年代末,日本工程机械产量增长了12倍,销售额达到190亿美元左右;90年代以后,受经济衰退的影响,产量逐年下降,到2001年降到谷底,2002年开始回升,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和展望(下)

一、对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和市场的总结

1.2002年以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工程建设事业发展的推动下,传统市场稳定增长,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多数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盈利丰厚,扩张的欲望强烈。

2.从机种发展看,大型机械中挖掘机仍旧占有第一的地位,销售额和增长速度都名列前茅;但相比之下,小型多用途机械的发展则更快,这主要归功于发达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接近完成,大量的市政、维修、养护、园林工作拉动小型多用途机市场升温;另外,和目前倡导的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等政策措施也有一定的关系。

3.从营销方式看,工程机械租赁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营销手段,大约占到销售额的50%以上,出现了一大批颇具实力的租赁公司。租赁业的发达,也带动了二手机市场和拍卖市场的发展。工程机械营销和使用方式的改变,对于降低施工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资源是有积极意义的。

4.在全球范围的工程机械销量较大增长的情况下,预计产品库存和关键零部件短缺就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正如所谓“木桶理论”中的一块短木板,制约了行业更快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全行业的关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应该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向这个方向,最终实现动态的平衡。

5.在可预见的将来,工程机械行业及市场发展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这是目前业内相当一致的看法。

二、对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建议

1.对于工程机械这样一种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复杂机械产品来说,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做到高水平,必须是在互相借鉴,交流、学习中共同提高。国际上各大公司合资兼并重组,在资金、技术、品牌上互相融合相当普遍,有些产品已经说不清是哪个国家的产品了。从市场来看,国际市场容量大,总体相对稳定;我国的企业,一定不能仅仅把国际市场当成国内市场的补充,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重视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让我们的企业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摆正位置,端正心态。我国工程机械虽然发展很快,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但还远远谈不上是工程机械强国。表现在我们的开发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多数企业的经营效益低下;产品的档次质量不高;缺乏世界品牌等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已经搞了200年,工程机械也搞了100年,我们必须承认在技术积累、营销理念、质量管理、经济实力等方面与先进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既不应该妄自菲薄,也不应该沾沾自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迎头赶上,只有我们的产品在世界工程机械主流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有一批世界范围的用户认可的名牌产品的时候,我们才能称自己是工程机械强国。

3.要千方百计地掌握工程机械核心制造技术。目前我国中高端工程机械的关键配套件,主要是高压大流量的液压泵、阀和马达,高端的传动部件和发动机等,基本上依靠进口,不但价格高,供货还不能保证,成为制约我国发展工程机械中高端产品以及扩大出口的瓶颈,所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应当承认,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能够轻易做到的,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解决资金、技术、人才三大要素。建议有实力的企业,包括主机企业和配套企业,更多地关注和投入;建议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人才或直接到国外办厂生产;建议多方呼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相信只要重视,坚持不懈的努力,真正掌握工程机械核心技术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4.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非关税壁垒问题。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以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引进技术或合资产品升级改造而来的,多少带有原产品的痕迹。长期以来,我们的企业对知识产权和专利申报不够重视,还存在一些照抄照搬现象,所以在出口量不断扩大的时候,容易引起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纠纷。另外随着出口竞争的加剧,企业间压价竞争的现象已经出现,本来我们的价格就不高,超低价销售不但使国内企业效益损失巨大,而且极易引发反倾销诉讼,耗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应对,得不偿失。应该说,重视知识产权和维护正常出口秩序是全行业的责任,也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素质。

5.关键还是要提高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我们不能满足于用二、三流的产品占领欠发达地区市场,或满足于所谓“高性价比”的质次价低产品栖身非主流市场。要打造稳定的国际市场,必须有一流或准一流的产品,必须提高在开发创新、节能环保、知识产权、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成本投入,杜绝不正常的超低成本,形成企业的稳定良性发展;要转变观念,克服新产品急于投入市场的做法,重视投产前的试验验证;加强售后跟踪服务,发现问题,认真改进。

篇2: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和展望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11-2013年国际石油工业及市场分析1

第一节国际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

一、全球石油工业发展历程1

二、2013年世界石油储量与产量增长状况

3三、2013年世界石油储量与产量增长状况4

四、后殴债危机时代世界石油工业发展格局6

第二节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10

一、2012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剖析10

二、2012年国际原油价格行情回顾13

三、2012年国际油价的阶段特点15

四、2012年国际原油价格行情简析16

五、国际石油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剖析18

第二章2011-2013年沙特石油工业运行形势透析23

第一节2011-2013年沙特石油工业发展概述23

一、沙特石油资源储量及行业发展概况23

二、沙特石油工业政策发展分析24

三、2013年沙特石油出口方向发生重大转移26

四、2013年沙特石油加工业开启新篇章31

第二节2011-2013年沙特石油工业动态分析31

一、沙特预计10-15年内将消耗本国40%石油产量31

二、沙特2013年石油产量超过欧佩克配额32

三、沙特2013年最后两月原油产量日增10万桶34

四、沙特原油需求2013年将继续升温37

第三节未来沙特石油出口预测分析40

第三章2011-2013年伊朗石油工业运行走势分析42

第一节2011-2013年伊朗石油工业发展综况42

一、伊朗石油工业发展寻求海外资金投入42

二、中国2013年伊朗原油进口量将维持在2013年水平

三、伊朗认为目前国际市场石油供需平衡47

第二节2011-2013年伊朗石油工业运行形势分析49

一、伊朗原油储量增长9%达1500亿桶49

二、伊朗将建造中东第一大炼油厂51

三、伊朗油价走势分析52

四、伊朗各类石油产品日产量54

第三节2011-2013年伊朗石油行业面临的困境分析58

第四章2011-2013年美国石油行业运行动态研究60

第一节近年来美国石油工业基本概述60

一、2013年美国石油资源储量及市场供需分析60-1-45

三、2013年美国石油供需及进口状况6

5四、2013年美国石油需求形势透析67 第二节2011-2013年美国石油工业运行动态分析69

一、美国石油工业的应急管理机制剖析69

二、新技术有望大幅提高美国石油产量7

1三、美国2013年减少阿塞拜疆石油进口量72 第三节未来美国石油工业发展预测分析7

5一、美国EIA削减全球2013-2017年石油需求增长预测7

5二、美国今后10年石油日产能预测76 第五章2011-2013年俄罗斯石油工业运行态势解析80第一节近年来俄罗斯石油工业运行动态分析80

一、俄罗斯石油行业发展简况80

二、2013年俄罗斯石油生产与出口状况8

2三、俄罗斯石油工业战略重心发生转移85第二节2011-2013年俄罗斯石油工业运行动态分析88

一、俄罗斯石油资源及行业发展状况分析88

二、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激增90

三、俄罗斯石油产量同比增加93第三节俄罗斯制定中期石油行业发展规划96 第六章2011-2013年伊拉克石油工业运行局势分析98第一节2011-2013年伊拉克石油工业发展概述98

一、伊拉克石油工业近况98

二、伊拉克石油产业发展环境10

1三、伊拉克石油市场成为国际巨头抢滩热点10

3四、伊拉克石油产量10年内将翻番104第二节2011-2013年伊拉克石油工业出口分析107第三节2011-2013年伊拉克石油业振兴面临诸多挑战108 第七章2011-2013年其他国家石油工业发展格局分析110第一节2011-2013年巴西石油行业发展综述110

一、巴西日开采深海石油量110

二、巴西石油生产增长迅,或加入欧佩克11

3三、2013年巴西国内石油产品需求量115第二节2011-2013年英国石油行业发展综述117

一、英国石油资源储量及行业发展概况117

二、英国石油公司不久重新启动西欧最大陆上油田119

三、英国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同意扩大合作120第三节2011-2013年其它国家石油工业运行分析12

3一、澳大利亚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2

3二、安哥拉石油资源储量与开发现状12

4三、未来印度石油需求形势分析126 第八章2011-2013年世界石油工业运行形势综述131第一节中国对海外石油市场的开发状况1

31二、2013年我国积极开拓石油进口渠道1

32三、国内石油企业加快拓展海外石油市场134 第二节2011-2013年国际主要原油交易市场简析138 第三节2011-2013年国际石油供需分析139

一、世界石油市场供需的三大变化139

二、国际石油供需特点剖析140

三、未来世界石油供需形势预测142 第九章2011-2013年原油定价机制分析147第一节世界石油价格体系147

一、国际石油贸易中几种价格的含义147

二、国际原油及成品油市场作价机制148

三、我国原油及成品油作价方法150 第二节2011-2013年石油定价机制发展分析1

54一、世界石油定价机制正发生重大转变1

54二、2013年我国首次公开石油定价机制157

三、调价窗口频现显国内石油定价机制弊端159

四、我国石油巨头谋求增加企业对定价机制的主导权160

五、2020年前上期所有望建成亚太原油定价中心162 第三节我国石油定价机制改革建议与措施166

一、原油定价机制改革要有商人思维166

二、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必要性169

三、改革与完善石油价格机制的措施171 第十章2011-2013年世界石油工业竞争态势分析174第一节世界石油竞争环境分析17

4一、国际石油竞争产生的原因17

4二、全球石油行业竞争态势分析177

三、国际石油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179

四、伊朗与伊拉克两个石油大国的竞争180第二节中国石油工业竞争综合分析18

3一、中国石油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18

3二、我国石油工业专利竞争加剧18

4三、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解析186

四、中国石油行业竞争的宏观分析189第三节中国石油产业与国际社会的竞争与合作19

2一、中美石油竞争的暗战与合作19

2二、中印石油竞争与合作分析19

4三、贷款换石油使中巴由竞争转变为合作197

四、中资企业在非洲石油市场的竞争策略分析199 第十一章2011-2013年世界主要石油公司运行竞争力分析202第一节英国石油公司(BP)20

2一、英国石油公司(BP)简介20

2二、BP业务范围20

5四、BP在华的核心业务208 第二节俄罗斯石油公司21

1一、俄罗斯石油公司简介21

1二、俄罗斯石油公司发展战略21

2三、俄罗斯石油公司发展214 第三节挪威石油公司218

一、挪威石油公司简介218

二、挪威石油公司业务范围2

21三、挪威石油公司国际化发展223 第四节罗斯石油公司22

5一、罗斯石油公司简介22

5二、罗斯石油公司前景227 第五节太阳石油公司229

一、太阳石油公司简介229

二、太阳石油公司业务范围2

31三、太阳石油公司在中国232 第六节科威特石油公司23

5一、科威特石油公司简介23

5二、科威特石油公司业务范围236

三、科威特石油公司发展历程238 第十二章未来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243第一节2030年世界石油供应状况预测2

43一、价格是影响未来石油生产的重要因素2

43二、石油产量将因需求和价格情况而变动24

4三、预计美国石油产量增长全球最快246

四、非欧佩克国家将成石油产量增长主力249

五、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将保持巨大份额2

51六、非常规石油在产量增长中将发挥重要作用252 第二节2013-2017年世界石油工业需求预测分析25

5一、中国石油需求2013-2017年增幅将减半25

5二、欧佩克提高对2013-2017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测256

三、EIA下调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长258 第三节2013-2017年世界石油工业投资战略分析262第四节专家建议263 图表目录(部分)图表1 世界石油储量增长变化图表2 2013年世界石油储量地区分布图表3 2013年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图表4 2013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产量及在产油井数268图表5 2013年美国前20家大石油公司在全球和美国国内石油储量 单位:亿桶图表6 俄罗斯原油生产情况单位:百万吨图表7 2003-2013年俄罗斯原油加工量(单位:百万吨)

图表9 2003-2013年俄罗斯原油及油品出口价值情况(单位:百万美元)图表10 2013年西欧主要国家石油资源 图表11 英国大陆架主要油田石油产量(单位:万吨)图表12 英国油气产量、储量与消费量统计277 图表13 2012年和2013年英国投产的油田 图表14 英国石油生产和消费量 图表15 安哥拉油气储量、产量与消费统计281 图表16 安哥拉石油产量和消费量变化 图表17 石油企业价值链图表18 石油安全链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报告价格】[纸质版]:6300.00元 [电子版]:6500.00元 [纸质+电子]:6800.00元(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

篇3: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和展望

在人类历史上,制造是所有经济的基础,推动历史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人类近代史中,制造的作用尤为重要。三次工业革命是历史的不同阶段的节点,因此,制造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

(一)先进制造技术可以使企业具有竞争力。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取得理想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先进制造技术任何阶段的发展都会引起社会制造业的巨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用了先进制造技术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其最终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一个企业来说,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就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二是从整体来说,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可以改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格局,使黑龙江省的制造产品最大限度地进入国际、国内市场,使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从而带动、促进黑龙江省机械行业发展。

(二)先进制造技术可以使企业增加活力,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兴旺发达。

先进制造技术虽然属于高技术范畴,但它有一个显著特征是“实用”。企业对先进制造技术的需求是很高的。目前,黑龙江省机械制造业存在的最大差距是企业自主开发和消化吸收创新能力薄弱。从近几年开发的新产品成功的类型、产品技术的来源分析, 95%来源于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黑龙江省所占的份额很少。黑龙江省的机械产品缺乏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例如本省某机床厂出口国外的是廉价、技术含量低的普通机床,而进口到本企业的则是比较先进的加工中心,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为了改变这种格局,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提高企业自主开发和消化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两个方面,综合黑龙江省实情,在自主开发的同时,通过引进先进制造技术这条捷径,发展并形成自己特有的技术,从而带动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兴旺发达。在这一方面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山西某纺织机械厂,通过引进数十台先进的加工中心,并加以消化吸收,制造出的先进的纺织机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二、黑龙江省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制造技术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也落后8年~12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落后。

黑龙江省的CAD、CAM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估计存在15年~20年的差距。以机械行业为例,有关资料表明,工业发达国家机械行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覆盖率超过60%,而黑龙江省基础数据缺乏,设计手段落后,设计方法陈旧, CAD的覆盖率不足15%, CAM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

(二)制造工艺与技术装备陈旧落后。

目前,黑龙江省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的是上世纪70、80年代,甚至50、60年代生产的普通设备。以机械行业为例,黑龙江省大多数的企业普通机床的数量占到88%左右,数控机床仅为12%左右。

(三)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低。

工业发达国家已较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实现了柔性自动化,并已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黑龙江省仍处于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还处在开发过程中,只有很少的企业具有加工中心等比较高级的自动化设备。

三、振兴黑龙江省机械行业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

黑龙江省的普通机械制造业开发现状不容乐观,开发能力在退步。黑龙江省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重工业、采掘业、制造业方面的设备遍及全省各个企业。例如齐齐哈尔机床厂若能生产出先进的机械设备,黑龙江省众多的机械加工型企业以及国内如邻近的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的企业一定会前来订购,具有广阔的市场。黑龙江省必须从战略上转变观念,经济增长方式应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从而改变目前产业结构的现状,加快产业现代化,以机械、挖掘行业为龙头,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从而形成一批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收人高的支柱产业,带动整个黑龙江机械行业的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的投入是黑龙江机械行业振兴的必由之路。黑龙江省政府也已意识到这一点,在2012年黑龙江省政府将决定筹措资金,选择几家家企业为试点,大力发展企业应用CAD、CAM、CAPP、ERP等现代技术、先进技术的能力,相信不久的将来黑龙江机械行业会重整河山,再振雄风。

摘要:邓小平说过:“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就意味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分析了目前黑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篇4: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和展望

自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开始艰难曲折,导致世界经济的发展表现出脆弱性、不确定性、不平衡性等重要特点。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各国也在不断的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展望世界经济的发展,其发展的前景喜忧参半,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将会得到回升,世界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会有所缩小。

【关键词】

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回顾;展望

在2013年,美国的霸气有所收敛,由于联邦政府财政预算拨款没有获得批准,政府无钱可花。中东的动乱比较多,突尼斯民众抗议物价持续上涨,也门首都爆发了武装冲突,在这场冲突中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从整体看,中国的走势逐渐好转,但挑战也逐渐的增多,其要融入国际社会需要更艰苦的努力,中国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这样能够使他们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对于他们而言,是机遇但不是挑战。

1 2013年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的回顾

1.1 2013年世界经济发展情况

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在2013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下滑的现象,这是金融危机之后的最低发展水平。2103年,世界经济在政治形势的刺激下,处于脆弱复苏的阶段,但从总体上看,总体形势相对稳定,世界各国正在维持着“弱增长”的局面。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实际经济发展进行统计,2013年的世界经济增长3%左右,这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最低发展水平。目前发达经济体将要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通过对2014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进行统计,其略高于2013年。国际经济增长率已经得到提高,同时国际购买力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过全球贸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全球贸易增长明显加快。全球通货膨胀水平略有上升,但初级产品价格低位徘徊。2014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已经下降,非能源价格已经下跌。

美国和日本失业问题还在继续缓解。

1.2 2013年世界政治形势的具体情况

在2013年,大国之间博弈激烈,叙利亚呼吁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阻止美国对叙利亚进行攻击。但美国的霸气有所收敛,美国的领导力有所下降,美国一直试图试压使中国屈服,但结果适得其反,在西亚、中东问题的处理上,反应出美国已经力不从心。中东地区的局势持续动乱,突尼斯、埃及的各政治派别争斗激烈,其社会经济已经下滑,失业率较高。2013年,在波兰华沙召开了全球气候大会,虽然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但还是达成了三项主要共识,这就表明与会各国都不愿意承担大会失败的责任。

在2014年,通过对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5年多来,欧洲许多国家的贫困人口大幅增加。欧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欧盟28个成员国已经处于贫困危险边缘。在2014年1月份,伊朗国家已在当天停止最敏感的铀浓缩活动,伊朗已经自愿暂停20%浓度的铀浓缩活动,切断了纳坦兹铀浓缩工厂的原料供应。

2 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展望

2.1对世界经济的展望

通过对世界经济的回顾,预测在近几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整体复苏步伐会不断加快,各国都已经开始实施了宽松的经济政策,所以世界经济形势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世界整体经济的复苏速度将会加快。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计,2014、2015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将会比2013年的世界经济发展水平高,但增长率仍属于偏低的中期增长。

2014年、2015年的时间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其经济的发展将回升到比较好的态势。纵观全球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经济将会快速回升。对于欧洲国家而言,将会走出衰退的经济发展时期,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全球市场增强信心。而美国经济的复苏将会促进全球经济的大力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将会得到提升。特别是近年来美国经济的发展更是备受世界的瞩目,经过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其自身的经济增产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复苏势头也比较稳定,鉴于近年来美国通过经济调整之后取得的成功,包括其在房地产市场以及国内工业改革等几方面,都呈现出稳步发展且市场走向良好的趋势,在2014年里,美国的经济将会持续不断的增长,增长的势头也会更加稳固,据不完整统计,2013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为2%-2.3%之间,但是到了2014年,其增长速度将会达到2.9%-3.1%。

2.2对世界政治形势的展望

中欧双方已经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未来的数年合作绘制了蓝图,双方已经认识到只有坚持对话磋商、互利互赢,才能为中欧关系不断注入发展动力。欧盟的主要机构将实现领导换届。中欧关系将继续健康平稳的发展,更为深入的务实合作和良性互动打下基础。

2014年初韩朝离散家属会面在朝鲜金刚山举行,在2014年—2015年朝韩之间的关系将有所缓和,但要熔化半岛坚冰,也并不是一天的任务,局势短期内难言明朗,中国仍然是解决朝韩问题的重要力量。从总体上看,从2014年到2015年,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朝向较好的方向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会不断增加,各国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

3 结语

总而言之,世界的经济与政治始终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的,尽管之前曾出现过经济低迷的时期,也呈现过政治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但是世界的经济与政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发展,从而走到今天的。鉴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问题,因此相关的世界组织应该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近年来欧洲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市场,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已经完成了多项准备工作。在2013年,叙利亚发生化武危机,通过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一致通过要求叙利亚销毁化学武器的决议。

【参考文献】

[1]王小军.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

[2]汪新生,王春强.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

[3]薛晨.论安全的心理涵义与“9·11”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转变[A].和谐世界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

篇5: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前景展望

2011年09月19日 06:5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王 东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我国2011年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数据

今年以来,以欧美为主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变数。发达国家是否会重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困境?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世界经济何去何从?中国社科院王东研究员在文中提出,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但我们仍面临着难得机遇。

21世纪头10年的世界经济先是繁荣发展,随后便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阶段,世界经济进入了艰难复苏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2010年世界经济实现复苏性增长后,迎来了本世纪第二个新10年的开端——2011年,人们对此抱以厚望。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2011年已过去大半,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并非此前多数国际金融机构预测的那么乐观,前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之中,但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加大

□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势将向何处发展?答案仍存悬念,需要时间做出回答

今年伊始,世界经济总体上在上年的基础上保持着复苏态势。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2011和2012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将为4.5%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为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5%,世界经济将延续去年的复苏态势。

但事实上,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全球性通胀压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啸,以及近一段时期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和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明显放缓,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基本面看,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出现回落,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特别是前期量化宽松政策刺激带动的复苏,随着量化宽松政策执行的结束或减弱,停滞的可能性有所增加。美国一、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分别增长0.4%、1.3%,大幅低于去年四季度3.1%的水平,不少生产、需求指标出现走弱态势,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复苏乏力。

第二,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形势的骤然紧张,欧元区又一次被推上了债务危机的风口浪尖。如果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欧元区核心国家有可能被拖下水。债务危机成为欧元区挥之不去的阴影,也为世界经济形势增添了另一层面的不确定性。

第三,通胀成为世界经济形势基本面中潜在的重要风险因素。各种大宗国际商品价格轮番波动,虽然有受到全球极端天气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但也进一步表明,市场上流动性泛滥和投机炒作是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通货膨胀已成为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巴西7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9%;印度6月份批发价格指数上涨9.4%。为了抵御通胀风险,新兴经济体不断加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经济的强劲复苏。

今年下半年,在世界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情况下,国际金融机构纷纷下调了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其中IMF由4.3%下调至4.2%、摩根士丹利由4.2%下调至3.9%、高盛集团由4.1%下调至4.0%、花旗集团由4.2%下调至3.8%。此外,不久前世界银行有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危险区”。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确实又到了一个需要警惕和呵护的时段。

篇6: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和展望

摘要: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积极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世界经济的基本情况良好,主要经济体(如美国、中国、印度、欧盟等)总得来说是保持增长的。但世界经济运行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战略性的资源价格不稳定、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和挑战。此外,全球热点地区矛盾持续、恐怖主义活动的不时发生、核威胁等现状也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成本与风险。

关键字:风险

经济发展

机遇

挑战

中国

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正确的措施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①。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已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局面,从全球通胀升温不止到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首次负增长,贸易出现大幅度下降。就业、债务、通胀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分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在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了解该趋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的进行宏观调控,保证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全球产业调整转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②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点,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和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发达国家探底企稳,发展中和新兴国家稳步回升。

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转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债务、通胀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分化。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私人需求乏力,美国继续受失业困扰,欧元区面临财政紧缩压力,日本则继续面临通缩压力,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对于我国而言,这些新变化、新格局都意味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二、中国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下所面临的机遇

(1)世界形势的缓和,为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虽然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价值观念上的矛盾和对立依然存在,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已意识到,他们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他们的长期稳定和繁荣不可能建立在发展中国家贫穷和动荡的基础上,全球化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③

因此,西方发达国家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不得不重新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和作用。扩大同发展中国家交流与合作,这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首先,经济全球化给了中国一个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的契机。中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消费高的国家,每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在世界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的贸易增长大大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对外贸易得到迅猛发展。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短缺资源则可以通过国际交换而得到弥补。

我国也借此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促进中保证了自己的国际地位。(3)有利于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中国借此机会积极参与,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这也直接导致了“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中国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下所面临的挑战

(1)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经济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全球经济,单靠自身力量来求得发展。

如今,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情况在逐渐增多。若是长久以往,国际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危机,我国对外贸易也将受到巨大挑战。(2)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如果是面临新兴科技,我国不能快速的加以吸收,将其转化为对自身有利的生产力,那么,我国的科技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④

所以,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3)环境和资源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资源的有限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被慢慢的忽略,许多国家都采用了不计生态成本的生产方式,这直接导致了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生物物种在大量灭绝,重复着环境破坏的后果。

虽然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加快加大对我国的投资力度,使我国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但发达国家在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将一些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产业也一同转移过来,使我国的能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发,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持续的经济发展中,我们要坚持执行可持续发展观,本着对自身长久未来的考虑,认真负责的利用环境资源。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在世界经济的大家庭里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仍然不高,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所以,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未来走势,增强忧患意识,从变化着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积极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持经济长久的平稳的增长。

① 邱丽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8(7)

篇7: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和展望

2006年,全球主要工程机械产品销售量达到180万台,市场规模1550-1600亿美元;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是世界工程机械制造业的聚集地,同时也是全球工程机械的四大市场,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企业数量庞大、制造实力雄厚、产品规格品种基本齐全的重要制造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与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大规模技术引进,到80年代广泛的合资合作,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学习和借鉴中不断壮大。加入WTO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融入世界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几乎所有的世界工程机械著名企业都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工程机械大市场;与此同时,中国的工程机械产品也开始在世界工程机械市场上崭露头角,尤其近几年,出口增长很快,已经成为拉动全行业快速增长的火车头。

2006年,中国向19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50.12亿美元的工程机械产品,比2005年增长70.5%,历史性的首次实现了10.81亿美元的顺差;外贸依存度已上升到23%。2007年上半年,全行业销售和出口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对8个主要机种的抽样统计,产品销售收入比2006年同期增长35%,产品销量增长26%。2007年上半年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总额60.4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46.8%;其中出口36.9亿美元,同比增长67.3%,贸易顺差13.3亿美元。与此同时,行业中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国际市场的积极性高涨,通过参展宣传、项目投标、寻求代理、建点设厂、兼并收购等各种方式向海外扩张,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2007年4月德国慕尼黑的展览会上,中国有107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达13158平方米,创造了中国企业境外参展规模的纪录,反映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进军海外的信心。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即由基本上面对国内市场转向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真正开始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将面对国际贸易规则、标准和地方法规、技术壁垒、关税、反倾销、代理服务、产品质量、配件供应等诸多问题,企业必须花更多的精力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更多的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尤其要关注竞争对手的情况,学习和借鉴它们的发展经验。

国际工程机械市场的格局虽有变化,但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北美、西欧、中国和日本四大市场仍占据着7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是,新兴的工程机械市场发展很快,如俄罗斯、印度、中东、南美洲、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俄罗斯和印度,经济增长较快,工程机械需求量大,市场潜力不可忽视。

世界工程机械市场的总规模

综合最新的资料,2006世界工程机械市场销售规模在1550-1600亿美元之间(由于统计的范围、口径不完全统一,数据差距较大),其中:

铲土运输机械(包括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铲运机、自卸车、叉装机等)—446亿美元;

挖掘机(包括大、小型挖掘机)—309亿美元;

工业车辆(包括叉车、堆垛车、运搬车等)—270亿美元;

工程起重机(包括越野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67亿美元;压实、路面机械(包括压路机、摊铺机等)—52亿美元;

混凝土机械)包括混凝土泵、泵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等)—45亿美元;

专用零配件—300亿美元;

其它(包括桩工机械、凿岩机械、道路养护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等)—80亿美元。

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业集中地

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和中国四个国家和地区,这四个区域占全球80%以上的生产份额。其它还有韩国、俄罗斯、东欧地区、印度和巴西等有少量生产。全球有一定规模的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有2000家左右,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00家左右。经过多年的竞争、兼并和重组,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了10余家大型跨国公司,它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

2006年全球范围的工程机械行业增长较快,其中起重机、矿山机械、高空作业平台等增幅更为突出;另外,公司利润率普遍比较高,平均都在10%左右,最高的达到了18%,在这方面,国内企业有较大差距。

全球工程机械主要机种的销售量

2006年,全球工程机械主要机种的销售量为180万台左右,这其中包括工业车辆(内燃、电动叉车及仓储车辆)82.4万台,比上年增长了11%;增长较快的机种有挖掘装载机(10%)、大型挖掘机(21%)、小型挖掘机(14%)、工业车辆(11.7%)和移动式起重机(27%)等。

欧洲是工程机械的主要生产地和市场

其中西欧占有绝大多数份额,但东欧地区近年来增速较快,市场潜力较大。欧洲经济近年来保持平稳小幅增长的态势。

欧洲历史上GDP增幅最高的年份是2000年为3.9%,2006年也是经济发展较好的一年,其中德国、爱尔兰和中东欧情况更好一些。

欧洲2006年固定资产总投资为2.3万亿欧元(中国2006年约为11万亿人民币)。5年来欧洲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见表4。

2006年,欧盟各国工程机械销量增长7%,产量增长3.7%。就生产而言,西欧占有96%的份额,东欧仅占4%,但东欧增速较快。

欧洲工程机械总产值2002年为165亿欧元,2006年增至260亿欧元,5年中增长了58%;2007年预计增长5.8%左右,将达到275亿欧元。

2006年欧洲各国工程机械的营业额:德国75亿欧元(占29%);意大利55亿欧元(占21%);英国36亿欧元(占14%);法国26亿欧元(占10%);瑞典21亿欧元(占8%);芬兰16亿欧元(占6%);其它国家31亿欧元(占12%)。

按产品划分的营业额:铲运机械164亿欧元(占62%);混凝土设备34亿欧元(占13%);破碎筛分设备29亿欧元(占11%);路面机械26亿欧元(占10%);塔式起重机10亿欧元(占4%)。

根据欧洲建筑设备委员会(CECE)预测,2007年欧洲工程机械销量将增长10%,2008年增长5%。

另外,近些年欧洲工程机械租赁市场发展很快,2006年租赁企业达到13900家,21020个营业网点,总营业额215亿欧元。其中英、德、法、意、西班牙占81%的份额,见表6。北美地区是世界工程机械最大的生产地和市场

北美拥有大小工程机械制造企业500余家,其中有多家全球著名的大企业。美国工程机械的发展首先缘于其巨大的经济总量。据介绍,美国的工程建设总量每年大致在11650-11900亿美元之间,确保了数百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市场需求。

北美工程机械市场近几年稳定上升,表7和表8是2002-2006年期间,北美地区16类主要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北美工程机械租赁市场也很发达,2006年,全地区共有租赁门市部3412个,租赁设备的价值达90.61亿美元。

日本是世界工程机械第二大生产国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高速发展,到80年代末,日本工程机械产量增长了12倍,90年代以后,受经济衰退的影响,产量逐年下降,到2001年降到谷底,2002年开始回升,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DP)发展情况见表9。

日本的基本建设投资,几年来在每年4500-4900亿美元之间,其中,公路、铁路、桥梁等建设占33-39%;私人建筑建设占45-55%。

韩国是上世纪80年代崛起的另一个工程机械生产基地

韩国工程机械发展的特点是技术起点比较高,强调规模化生产,注重海外市场,控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

韩国工程机械的销售以出口为主,所以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影响较大;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世界经济衰退,都对韩国工程机械造成很大的冲击。近几年来,韩国工程机械有了比较稳定的发展。

韩国工程机械的保有量为333465台。其中挖掘机104960台,占31%;自卸卡车50927台,占15%;混凝土搅拌运输车23396台,占7%;装载机15109台,占5%;起重机8307台,占2.5%;压路机6185台,占1.8%。

综合以上分析和数据,可以对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和市场做出如下总结:

1、2002年以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工程建设事业发展的推动下,传统市场稳定增长,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多数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盈利丰厚,发展扩张的欲望强烈。

2、从机种发展看,大型机械中挖掘机还是占据第一位,销售额和增速都名列前茅。但相比之下,小型多用途机械的发展则更快,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接近完成,大量的市政、维修、养护、园林工程拉动小型多用途机市场升温,另外,和目前倡导的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也有一定关系。

3、从营销方式看,工程机械租赁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营销手段,大约占到销售额的50%以上,出现了一大批颇具实力的租赁公司。租赁业的发达,也带动了二手机市场和拍卖市场的发展。工程机械营销和使用方式的改变,对于降低施工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资源是有积极意义的。

4、在全球范围的工程机械销量较大增长的情况下,预定产品库存和关键零部件短缺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正如所谓“木桶理论”中的一块短板,制约了行业的更快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全行业的关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应该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这个方向,最终实现动态的平衡。

5、2006年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比预期好;在可预见的将来,工程机械行业及市场发展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这是目前业内一致的看法。

面对世界工程机械的形势,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如何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迎头赶上,真正成为工程机械强国,这里提几点建议:

1、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封闭是没有出路的。对于工程机械这样一种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复杂机械产品来说,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做到高水平,必须在互相借鉴,交流、学习中共同提高。国际上各大公司合资、兼并、重组,在资金、技术、品牌上互相融合相当普遍,有些产品已经说不清是哪个国家的产品了。从市场来看,国际市场容量大,总体相对稳定,中国的企业,一定不能仅仅把国际市场当成国内市场的补充,而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重视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摆正位置,端正心态。中国工程机械虽然发展很快,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但还远远谈不上是工程机械强国。其表现是在开发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多数企业的经营效益低下,产品的档次、质量不高,缺乏世界品牌等方面。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已经进行了200年,工程机械也拥有100多年的历史,我们必须承认在技术积累、营销理念、质量管理、经济实力等方面与先进国家存在的较大差距,既不妄自菲薄,也不沾沾自喜,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争取用较短时间迎头赶上。只有我们的产品在世界工程机械主流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有一批世界范围用户认可的名牌产品时,我们才能称自己是工程机械强国。

3、要千方百计的掌握工程机械核心制造技术。目前我国中高端工程机械的关键配套件,主要是高压大流量的液压泵、阀和马达,高端的传动部件和发动机等,基本上依靠进口,不

但价格高,供货还不能保证,成为目前制约我国工程机械发展中高端产品以及扩大出口的瓶颈,所以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应该说这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没有核心技术,就要受制于人,就只能相当于出卖劳动力和钢铁,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持续稳定发展背道而驰。

应当承认,这些问题并不是能够轻易解决的,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解决资金、技术、人才三大问题。建议有实力的企业,包括主机企业和配套企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建议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人才或直接到国外办厂生产;建议多方呼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相信只要重视并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真正掌握工程机械核心技术的日子就不会太远。

4、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非关税壁垒问题。在迎来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大幅增长大好局面的时候,全行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反倾销,知识产权等贸易纠纷。我国目前出口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引进技术或合资产品升级改造的产品,多少带有原产品的痕迹,长期以来,我们的企业对知识产权和专利申报不够重视,还有毫无顾忌的照抄照搬现象,所以在出口量不断扩大的时候,极易引起这方面的纠纷;另外随着出口竞争的加剧,企业间价格竞争的现象已经出现,超低价销售不但使国内企业效益损失巨大,而且极易引发反倾销诉讼,从而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来应对,得不偿失。应该说,重视知识产权和维护正常出口秩序是全行业的责任,也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素质。

篇8: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和展望

主要经济体运行参差不齐、各有特点

美国在经历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后, 2009年三季度转为正增长。对美国经济复苏贡献最大的是国内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目前, 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仍未完全恢复, 以稳定金融市场为主要目标的救市政策虽取得一定效果, 但几乎走到极限, 大量流动性外溢削弱了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 核心通货膨胀率和产能利用率在历史低位徘徊, 显示出经济形势仍不乐观, 创记录的国债加剧了平衡内外经济的难度。总体来看, 2010年实现2.5%~3.0%增长可能性较大, 2011年超过3%则有相当难度。

欧元区2010年实现了正增长并进入复苏期, 然而, 始于希腊并蔓延至爱尔兰的主权债务危机为欧洲的平稳复苏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尽管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推出7 500亿欧元的救援计划, 加强财政纪律和进一步协调财政政策日趋成为共识, 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扩散的风险依然没有完全消除。欧元区就业形势恶化的势头在2010年得以抑制, 但10%的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在欧元区内部, 各成员国在复苏速率上的不平衡十分明显, 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欧元区经济复苏的稳定性。预计2010年将增长1.7%, 欧洲的复苏仍将步履蹒跚。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5.2%的增长后, 开始由负变正。对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净出口。据大和证券估计, 2010年日本全年增速为2.7%。2011年增长率预计会下滑至1.2%。导致日本经济增速放缓的直接原因有二:日元升值及连带的海外需求减少, 使得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率剧减。日本民主党修正政策以求到2015年把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减半。同时, 长期制约日本经济的因素依旧存在, 包括处于历史高位的失业率, 顽固的通货紧缩, 巨大的政府债务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日本经济增长2.8%, 2011年为1.5%。

新兴经济体的复苏较为强劲, 这同发达经济体形成了鲜明对比。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2009年仅为2.5%, 预计2010年将达到7.1%, 2011年为6.4%。就“金砖四国”而言, 巴西2009年为-0.2%, 2010年增长率则高达7.5%;俄罗斯2009年为-7.9%, 2010年预计增长4.0%, 增长幅度极其鲜明;而印度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小得多, 2009年增长率为5.7%, 仅比2008年低0.7个百分点, 预计2010年增长9.7%。中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经济增长率在2009年9.2%的基础上, 2010年为10.3%。“金砖四国”2011年经济走势总体上是稳中趋缓的, 巴、俄、印、中预计增长将分别达到4.1%、4.3%、8.4%和9.6%。这一方面预示着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 仍将在下一年中得以继续;另一方面也表明, “金砖四国”面临的紧迫和基本问题是如何管理通胀预期、如何在全球进入低速且不平衡增长期间转变增长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国际贸易与投资能否维持高增长仍存疑问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打击了国际贸易活动, 2009年贸易实际增长率出现了二战后最大幅度的负增长 (-12.2%) , 名义增长率更是降低了20%以上。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额由2008年的19.8万亿美元降至2009年的15.7万亿美元, 其中商品贸易出口额减少3.5万亿美元。各国进口需求呈现萎缩, 市场信心不足, 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 被普遍认为是导致2009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球经济走出危机步入复苏, 国际贸易也踏上了复苏之路。2010年上半年, 世界商品贸易额快速增长, 同比增幅达25%。其中新兴经济体表现尤佳, “金砖四国”的增速均超过30%;而发达经济体中德国出口的表现十分突出。据世贸组织预测, 全年全球贸易实际增长率有望达到13.5%, 名义增长率将超过20%。但是,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前景不乐观不明朗, 以“货币战争”为标题的贸易战阴云日渐浓厚。上述因素或多或少地表明, 2010年前半期国际贸易高速增长的局面难以持续, 2011年国际贸易的增幅难以企及2010年。2009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从2008年的1.8万亿美元下降到不足1.2万亿美元。尽管在2009年四季度和2010年一季度有所反弹, 但二季度环比又出现下滑, 幅度高达25%。除了公共投资正逐步退出和私营部门投资似乎仍持观望态度等因素外, 各国限制性政策措施的逐步积累也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投下了阴影。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 主要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投资流动领域中的角色日趋重要。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 新兴经济体与转型经济体吸收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资金流入的一半左右, 同时释放了约1/4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资金流出, 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复苏的主导力量之一。整体上看, 2010、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势都不甚乐观, 增长幅度在10%左右的可能性较大。

大宗商品价格得到恢复且未来走势不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大宗商品价格从2008年4月历史最高点一度下降近40%, 但到2010年9月又大致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油价经历暴跌之后缓慢上升, 2010年秋季原油月平均价格大体维持在2009年底的水平。金属和农业初级产品价格2010年9月已恢复至2007年的水平。价格反弹最明显的是食品和饮料, 其价格水平正接近甚至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近期价格走势的差异, 体现了不同产品或不同市场的供需特点与结构差异。食品、饮料和农业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供给方面。恶劣的气候势必导致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农业大国和地区农作物歉收, 使市场调低产量预期, 进而推高价格。而矿产及金属价格走强则主要受需求方面因素的影响。2010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较快, 由于其增长严重依赖基础设施投资, 对于金属及金属矿、尤其是钢铁和铁矿石的需求相应迅速增长。在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计价结算的时代, 2010年11月以来美国不断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全球美元流动性泛滥, 这种扩大流动性的方式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扬。

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主要取决于两种基本力量的角逐:一方面, 全球经济复苏的态势在需求层面不足以支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另一方面, 美欧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在不断地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送动力。关键在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的强度及由此决定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一旦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 发达经济体便会实施退出政策, 流动性因此会受到抑制, 来自流动性的价格上涨动力便会衰减。但是, 伴随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 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将扩大。因此, 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在2010年水平上有所上扬后, 大致会稳定在接近历史最高的水平上, 其间出现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也是完全可能的。至于石油价格, 每桶在80~110美元之间的可能性会大些。

全球治理在金融监管领域取得进展

2010年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方面最值得关注的事件, 当数《巴塞尔协议三》的出台。9月, 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的监管机构就《巴塞尔协议三》达成共识。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至2015年1月止, 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目前的4%上调至6%, 普通股比例由2%提高到4.5%;商业银行需持有2.5%的超额资本留存, 作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困难的缓冲 (可在2016~2019年间落实) ;对那些拥有系统重要性的资产规模在5 00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 其普通股比例、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提高到6%、8%和10%。在11月召开的二十国首尔峰会上, 《巴塞尔协议三》得到大体认可, 一并获得通过的还有有关资本流动性和全球金融机构的国际标准和原则, 使全球金融监管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预示着人类朝着建立更加稳定、健全的金融体系迈进了一步。

与此同时, 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份额与投票权的增加幅度达6%。经过调整, 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由3.72%升至6.39%, 投票权也将从3.65%升至6.07%, 成为美日之后的第三大投票权拥有国。虽然这一调整并未动摇美国和欧盟在其决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但是这种变化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未来的改革以及其他全球治理机构决策程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国际贸易领域的全球治理则乏善可陈, 主要表现在历时9年的多哈回合谈判仍在原地踏步。

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2011年世界经济

2011年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全球总需求不足的局面仍将继续;发达国家金融部门虽已基本稳定但基础仍旧脆弱, 房地产市场也未有显著改善, 全面恢复到正常状态仍有待时日;公共债务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公共债务已变得难以持续, 引发新一轮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方面收效不大, 其政策空间日渐萎缩;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作用已经显现, 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本币升值以及资本市场过热的压力上升, 大宗商品市场风险增强, 而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很可能会给全球带来进一步的问题;主要经济体的内部与外部不平衡问题在短期内虽有可能缓解, 但得到根治的可能性不大;经济复苏程度的差异, 为国际合作尤其是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政策协调设置了障碍;为防止经济过热不得不采取的偏紧的财政货币政策, 将使得部分主要新兴经济体有可能出现增长速度较大幅度的下滑。

上一篇:派出所工作问题及建议下一篇:被电脑吸引了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