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的能源形势

2024-04-18

目前世界的能源形势(共6篇)

篇1:目前世界的能源形势

目前世界的能源形势

我们所处的时代堪称“能源时代”。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能源,世界能源形势的热点问题更是举世瞩目。

一、世界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目前全世界能源年总消费量约为134亿吨标准煤,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占85%,大部分电力也是依赖化石能源生产的,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等能源仅占15%。化石能源价格比较低廉,开发利用的技术也比较成熟,并且已经系统化和标准化。虽然发达国家遭受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打击后,千方百计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但是今后20多年里,石油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全球需求量将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煤仍然是电力生产的主要燃料,全球需求量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可见化石能源仍然是我们在这个星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有统计表明,2020年全世界能源消费量将是目前的3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各国能源消费量与GDP的增长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人均GDP在1000至10000美元之间,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GDP超过10000美元之后,人均能源消费量放缓。我国正处在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的起步阶段,石油需求增势强劲,预计今年原油消费量为2.7亿吨,2020年将达到4.0-4.5亿吨;而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采储量分别占世界平均值的20.1%、5.1%和86.2%,尤其是原油,目前对外依存度是1/3,2020年将超过1/2,供需矛盾相当尖锐。

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走向枯竭和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这两个老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枯竭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因为作为能源主体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枯竭的那一天。日前《2004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测算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可供生产41年。作为世界石油龙头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达2500亿桶,日产量800多万桶,分别占世界石油总储量和总需求量近1/4和近1/10。这个国家以“我们每天为世界提供石油”作为使命,在过去30多年间确实起到世界石油供应稳定器的作用。但是,沙特石油公司高级职员私下表示:“我不知道这种情况能够持续多久。”因为沙特老油田已经接近产油高峰期,而开采新油田的难度非常大。世界各大产油国也都大致如此,阿曼目前的产量仅是其高峰时的1/5,美国石油开采量每年下降3%,传统的石油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甚至一度需要进口石油应急。全球再找到大型油田的可能性非常小,只能寄希望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加拿大油砂和几处深海大陆架。这种状况加剧了人们对不可再生能源走向枯竭的危机感。近年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高,很大程度是这种危机感的直接反应。

目前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全球性能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排放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大气污染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在欧洲和北美也出现了超越国界的大气污染,形成了广泛的环境酸化,上千个湖泊的湖水酸度达到了不能支持鱼类生存的程度,酸性气体所造成的腐蚀损失,每年高达10亿美元。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居世界前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使全球变暖,2003年成为有史以来最炎热的一年,因此联合国呼吁各国签署《京都协议书》,以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做出积极响应,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出于自身经济扩张的考虑,拒绝签署《京都协议书》,使国际社会同温室效应问题的斗争举步维艰。

三、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拉开序幕

化石能源除了必将枯竭和环境污染这两个老问题受到全人类的特别关注以外,近些年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也格外引人注目。

世界石油工业历经近150年的发展,到20世纪末形成了从西北非经中东、里海、中亚、西伯利亚到远东的石油储产区域和以北美、西欧、东亚为主的世界石油消费区域,两者供需关系严重错位和失衡,导致以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与以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中东产油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突出,“强强抗衡”成为上世纪后30年石油地缘政治的主旋律。以往历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都是石油地质大发现带动的,美国油田、巴库油田、中东油田、北海和墨西哥湾油田的相继发现,都使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为之一变,世界石油市场结构随之做出相应的大调整;然而进入本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石油地缘政治“多元化”初露端倪,并引发世界石油市场结构的大调整。

这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涉及需求结构调整、供应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和新石油储产中心开辟等石油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时间持续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在:

石油需求多元化。虽然发达国家石油需求仍然主导世界石油需求市场,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石油消费量将追超发达国家。

石油供应多元化。欧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场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其控制国际油价的局面正在打破,非欧佩克产油国发展势头强劲,俄罗斯的能源大国地位得以确立,挪威、加拿大等国的传统地位仍然保持,伊拉克的特殊地位将逐渐突出,石油供应国形成“群雄并立”的格局。

石油资本多元化。世界石油产业被西方几大石油公司所垄断的局面将被打破,发展中的地区大国全力支持本国石油公司在全球争取石油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份额,招商引资将是各产油国迅速提高石油效益的必然选择,联合开发将是各石油公司规避海外投资风险的最佳策略,区域合作将是各石油需求国趋利避害的当务之急。

这样的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需求激增的拉动。人类在过去150年已经消耗了9500亿桶石油,占全球已探明化石能源总量的44%,其中大部分是近50多年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消耗的。进入本世纪,随着工业的新一轮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耗量也出现“加速度”的趋势,欧佩克预计今年世界石油日需求量将比去年增加200万桶。可以说需求激增拉动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供应风险的激励。在目前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生产能力略有节余的表象下面,孕育着种种危机,包括世界石油产量将越过顶峰而呈下降趋势;全球石油地质储量连年增加,但是可开采的商业油源却呈下降趋势;新油田的开发需要大投资、长周期和高风险等等,导致世界石油供应不确定的风险凸显。加上石油所特有的地缘政治风险,诸如巴以冲突加剧、伊拉克局势动荡和恐怖袭击对石油设施的破坏,都促使各国加强石油生产、运输、贮存的安全措施,争取多渠道的稳定油源,并且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以确保石油供应。可以说石油供应风险意识激励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美国石油霸权战略的催化。美国将控制石油资源作为其全球霸权战略的核心内容,将控制伊拉克作为制服中东产油国家的“石油王牌”,遏制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地区大国获取石油资源。为此,美国采取的石油战略是:抢占中东石油地缘战略支点,控制里海和中亚石油区,抢滩非洲石油区,削弱欧佩克,插手俄罗斯石油公司,控制国际输油管线,以确立新的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样的石油霸权战略,使各产油国、石油需求国甚至美国的盟国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石油安全战略,确保自己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应有地位。可以说美国石油霸权战略催化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各国政府的推动。各国政府为了应对世界石油供需不平衡矛盾和规避石油地缘政治风险,尤其为了应对美国的石油霸权战略,都将石油保障纳入国家发展安全战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的需求方急需开辟新油源,新老产油国形成的供应方积极开发新产能,新供需关系和新运输保障也都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支持本国石油公司争取境外石油资源份额和参与世界石油市场竞争。可以说各国政府推动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新技术的保障。新技术使开发深海油田和复杂地质构造的陆地油田成为可能,使液化天然气便于储运和利用,使输油管线成为供需双方的联系纽带。可以说新技术保障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为新一轮长期投资浪潮创造了条件。新一轮长期投资浪潮需要大投资、长周期和高风险,在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赢利,这就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国际油价将持续走高的深层原因。

四、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能源安全发展战略

如今,依然困扰人类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的化石能源枯竭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随着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多元化态势和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的展开,使能源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国家能否安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社会经济的重大战略问题,各国都从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制定了国家能源战略。

首先,各国将石油保障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减轻对欧佩克石油的依赖,转而开辟西非、中亚和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新油源;中国、印度、东盟、韩国、巴西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集团积极寻求多渠道石油来源;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老、新产油国都把石油作为本国经济腾飞的“金钥匙”,纷纷制定了“石油兴国”、“石油强国”的战略;世界各国都对石油运输保障和战略储备予以高度重视,例如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美国等国都在建设长距离输油管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联合维护马六甲海峡安全,中国和印度筹建石油战略储备设施,等等。

其次,世界各国都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将合理利用和节约常规能源、研发清洁的新能源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的目标,从而形成如下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成果在能源工业迅速推广应用。能源工业正在由低技术向高技术过渡,新技术已迅速地渗透到能源勘探、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利用的各个环节,例如自动化生产设备使煤矿开采效率成倍提高,新工艺和新技术促进了深海油田的开发。

化石燃料正在向高效节能、洁净环保的方向发展。全球范围的节能技术革命已经展开,各国都在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来降低能源需求量,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下降了30%以上,机动车的燃油效能提高了近一倍。清洁能源技术迅速提高,各国纷纷推进清洁煤计划。

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迅速增长并且前景广阔。天然气储量丰富,迄今仅开采了全球总储量的16%,而且污染较小,可以作为石油的替代品,消费量将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有望超越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载体。天然气水合物是深藏海底的固体天然气,测算储量是化石能源储量的2倍,而且杂质少,无污染,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日、美等国已经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样品,我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有望继石油之后成为人类的又一支柱能源。

各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引人瞩目。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迅速展开,尤其是美、日、中等国都在大力开发氢燃料电池技术,使用氢燃料电池的汽车样机已经上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将出现氢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到本世纪中期,人类有望进入“新能源时代”。

核能的开发利用重新受到重视。由于技术的进步,核电站的安全性、核废物处理等难题得到解决,中国、芬兰、美国都着手建设新一代核电站,国际原子能机构实施了先进核燃料计划,日、法、美、俄等国推动了核聚变能的远期商业应用,核能将进入新一轮发展期。

篇2:目前世界的能源形势

当前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总体上是要抓好节约型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

4第2题

从工作对象的角度来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应重点抓好机关、学校、医院“三个领域”的工作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

4第3题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明确国管局牵头负责开展绿色建筑行动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4

第4题

做好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必须综合应用多种手段,这些手段包括增强管理节能能力、提高技术节能水平、培养行为节能习惯等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4

第5题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国家标准,已由质检总局和国管局颁布,今年10月起正式实施

答案:错误

篇3:目前世界的能源形势

1 世界经济形势与能源结构调整①

1.1 全球经济低位运行,增长乏力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疲软,主要经济体的走势继续分化,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6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1]统计GDP增长率:2015年,全世界为3.1%,比2014年的3.4%下降了0.3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为1.9%,比2014年的升高了0.3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全面放缓,从2014年的4.6%降低到4.0%;美国经济发展表现抢眼,增长较快,达到2.4%;欧元区经济开始反弹,从2014年的0.9%升高到1.6%,但英国脱欧将对英国和欧盟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日本经济从零增长上升到0.5%;中国由2014年的7.3%下降到6.9%;印度仍保持7.3%,增速首次超过中国;俄罗斯、巴西等石油资源国经济大幅下滑,陷入低谷,俄罗斯、巴西2014年分别为0.6%,0.1%,2015年则相应下降了3.7%,3.8%。

鉴于世界经济发展持续低迷以及英国脱欧将为全球经济带来下行风险,IMF[1]认为全球经济将延续缓慢回升趋势,再次下调2016—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值:2016年、2017年的全球GDP增长率分别为3.1%,3.4%,其中发达经济体年均为1.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预计将从2015年的4.0%(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微升到2016年的4.1%和2017年的4.6%。

我国经济目前步入新常态发展,正处于转型换挡期,近2年将呈L型的走势。根据我国政府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10年翻一番,2016—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超过6.5%[2]。

1.2 全球能源消费增速减缓,向低碳能源转换

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2016年BP世界能源统计》[3]:2015年全球GDP比上年增长了3.1%,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增长了1%,约为过去10 a平均增长率(1.9%)的50%;2015年世界能源消费量达到13 147.3百万吨油当量(Mt OE),比上年增长1%。由表1可见:能源结构仍然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为主,占比(占总消耗量的质量分数,下同)约高达86%,其中石油继续保持第一大能源的地位,占比32.9%,天然气占比23.8%,煤炭占比29.2%;可再生能源尽管增长较快,但占比仅为2.8%。能源结构逐渐优化,石油和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渐下降,天然气和非化石燃料则在提高。

BP公司预测[4]:随着经济的继续增长,2014—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量将增长34%,年均增长率为1.4%,能源消费增速减缓(2000—2014年年均增长率为2.3%),几乎所有增长都来自非OECD国家;能源结构继续转变,向更低碳的能源倾斜。化石能源仍是主导能源,占比保持在约80%(比2014年的86%略有降低)。天然气成为增速最快的化石能源,年均增长率为1.8%。石油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为0.9%,占比逐渐下降。煤炭增速急剧下跌,到2035年占比降至历史低点,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增长最快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用于发电的风能、太阳能等,也包括生物燃料),年均增长率为6.6%,到2035年占比达到9%。

石油消费的增长主要来自交通运输业,占石油增量的近2/3。到2035年,石油继续在交通能源中占主导地位,占比88%,非石油替代品的占比仅从7%增长到12%。其中天然气燃料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6.5%,估计占比能上升到6%;由于技术进步慢于预期,生物燃料的占比依然较低,约为3.5%;电的占比仍不到2%,主要应用于铁路轨道和地铁运输。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对未来交通能源结构的预测与BP公司的预测基本一致[5]。EIA认为:2012—2040年,石油仍是主要的交通能源,但其在交通能源中的占比将从2012年的96%降至2040年的88%;其中车用汽油仍然是用量最大的运输燃料,但其占比从39%降至33%;柴油是第二大运输燃料,其占比从36%降至33%;航空燃料的占比将从12%提高到14%;由于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天然气用于交通燃料的比例将不断增加,其占比将从3%上升到11%;电力在整个交通运输能源中的占比仍然极低,但其在客运铁路中的应用将会提高,到2040年,电力将占到客运铁路能源消费的40%,随着电动车的发展,电力在轻型汽车中的能源消费比例将增长到1%。

2 炼油工业发展动向

2.1 石油供需基本面持续宽松,原油价格或长期低位运行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石油需求增长放缓,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进一步宽松。据国际能源机构(IEA)2016年6月14日发布的信息统计[6]: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量为9 470万桶/天,比2014年增长19%;其中非OECD国家需求量达到4 860万桶/天,比2014年增长3.4%;OECD国家需求量为4 620万桶/天,比2014年增长1.1%。预计2016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将达到9 610万桶/天,比2015年增长1.48%;其中亚太国家消费量为3 300万桶/天,年增速为1.22%。我国2015年的石油消费量达到1 140万桶/天,比上年增长6.54%;预计2016年石油需求量将达到1 170万桶/天,年增速为2.63%,我国石油需求增速大大超过全球石油需求的平均增速,仍是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从原油供应情况来看,全球原油供应过剩量继续增长。2014年原油供应量达到9 640万桶/天,较2013年增加270万桶/天,增长2.88%,供应过剩进一步扩大到170万桶/天(2013年供应过剩80万桶/天)。进入2016年,由于美国页岩油减产,原油供应宽松局面有一定缓解。IEA统计,截止到2016年6月底,原油供应过剩量已减少到80万桶/天。考虑到OPEC发起的减产和冻结产量行动、全球石油需求量有所上升等因素的影响,IEA预计2016年下半年国际石油市场供应宽松局面会继续缓解,缓慢走向供需平衡。但长期来看,未来5 a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期,石油需求难以有大幅反弹,2020年前全球石油供大于需的态势仍将继续。

石油需求增长趋缓和石油供需面的宽松也直接导致了原油价格的下跌。2015年国际原油市场进入了低迷时期,WTI,Brent原油的年平均价分别为48.76,53.60美元/桶,同比相应下降48%,46%,全年一直徘徊在40~50美元/桶,到年底受美联储加息、OPEC不减产以及伊朗重回原油市场、美国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开始断崖式下跌。WTI,Brent油价一度分别跌至34.73,36.11美元/桶。进入2016年,原油价格更是大幅暴跌,1月20日,WTI,Brent油价分别跌至26.55,27.88美元/桶,创近13 a来新低。随后虽然原油价格出现反弹,但基本在50美元/桶以下徘徊。相关机构普遍预计,2016年国际油价大概率呈现继续震荡行情,总体趋势是前低后高。高盛表示:油价需跌至20美元/桶才能真正迫使原油产量出现显著下降,从而推动市场重归均衡;2016年的油价将保持在45~50美元/桶。摩根大通预计,Brent原油价格在2016—2017年将处在45~55美元/桶。瑞信预测,Brent油价2016年将由38美元/桶上调至44美元/桶,2017年升至56美元/桶,长期则维持在70美元/桶。

2.2 炼油格局继续调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经济增长长期低迷和石油需求增速放缓直接导致全球炼油能力的增速趋于停滞。由图1可见,在经历了2012年的峰值后炼油能力增长已明显放缓,2015年达到44.74亿t/a,比2014年略增1.73%。炼油格局仍在加速调整,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7]。近年来新增炼油能力绝大部分位于亚洲和中东,美国炼油能力出现明显增长态势,亚太地区中发达国家的炼油能力正在下降,新兴经济体在增长。分地区来看,亚太地区仍为全球炼油能力最大的地区,产能达到13.17亿t/a,较上年增长近2 600万t/a,世界总产能占比达到29.4%;北美地区炼油能力达10.82亿t/a,较上年增长300万t/a,占比24.2%;西欧地区炼油能力为6.75亿t/a,较上年增长900万t/a,占比15.1%。预计未来世界炼油工业的发展重心将加速向具有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地区转移。2015—2020年底还将有3.55亿t/a的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将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全球炼油能力已出现过剩,尤其随着中东、亚洲一些大型炼油项目的投产,亚洲地区炼油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炼油能力将会严重过剩。但由于低油价的影响,许多项目投资计划并不能如期实现,存在取消和延期的可能性很大。

另一方面,世界炼油工业继续向规模化发展,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表2列出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炼油能力与装置构成(表中数据截止2016年1月1日)。全球共有炼厂634座,同比减少9座,炼厂平均规模达705万t/a。与2006年相比,炼厂数量减少4.1%,但平均规模提高了9.5%。炼油企业、生产装置继续向大型化发展。规模在2 000万t/a以上的炼厂达到了30座,其中有20座位于亚洲和中东。印度信诚工业公司贾姆纳格尔炼油中心炼油总能力达到6 200万t/a,属世界最大炼油基地。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和中国石化镇海炼化的炼油能力均已超过2 000万t/a。

*:表中统计数据偏小,实际炼油能力约为7.1亿t/a。

2.3 全球炼厂开工率上升,炼油利润回升

受益于油品需求上升,炼厂开工率开始走出低谷。由图2可见,2015年炼厂平均开工率达到82.1%,比2014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是近5 a来上升最快的一年,在2005年炼油业黄金期最高达86%[3]。近几年美国炼厂开工率一直表现优异,接近89%;亚太地区炼厂开工率2014年降至近10 a来的谷底后反弹,2015年上升至82%;欧盟地区2015年的炼厂开工率也开始上升,达到83%;2015年我国炼厂开工率为75.4%,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2.1%),结构性过剩比较严重[8]。

原油价格的大跌直接导致炼油毛利的上升。2015年美国墨西哥湾加工中质含硫原油的焦化型炼厂利润接近近10 a来的峰值,达到12.6美元/桶;欧洲典型炼厂利润达到近10 a来的最高值,为7.2美元/桶;亚太地区典型炼厂的利润相比前2个地区低一些,但2015年也开始回升,平均为4.5美元/桶[6]。

影响炼油利润的因素比较复杂,包括加工原油的价格、原油类型、装置结构、地理位置等。业界认为,虽然短期内的低油价可以使炼油行业提高开工率,利润增加,但从中长期来看,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疲软,油品需求增速放缓,炼油能力过剩加剧,在世界多数地区,炼厂不可能持续出现2005年炼油业黄金时期的高达86%开工率和超过10美元/桶的高额利润。特别是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炼厂,短期可以受益于低油价影响,但中长期前景并不明朗。可以确定的是,未来3~5 a油价仍将维持在低水平,这对炼厂而言是利好因素。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东和中国柴油出口增加,中东和亚洲炼厂加工能力提升,石油市场上的原油过剩将转变为油品过剩,将使炼油毛利承压,只有具有低成本和运营灵活优势的炼厂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Stratas Advisors能源咨询公司预测:2016年全球大部分地区炼油利润还会继续上升,2017年开始地区性的分化加剧,部分地区之间的利润差距加大;至2020年,亚洲、欧洲、中东、北美地区炼油利润将下降;到2035年,除欧洲地区外,其他地区炼厂均可实现不同程度的利润增长。分地区来看炼厂利润(见图3):当前亚洲为6美元/桶,2025年或将减少至4美元/桶,2035年会回升至10美元/桶;2017年欧洲将保持在6~7美元/桶,2035年降至3美元/桶;当前中东为8美元/桶,2020年将减少至3美元/桶以下,2035年将增至8美元/桶;2017年北美将降至9美元/桶,2025年提高到12.66美元/桶,2035年提高至13.35美元/桶。

1—全球;2—亚洲;3—欧洲;4—中东;5—北美

2.4 清洁燃料标准加速升级,趋于更环保方向

近几年一些主要国家的油品标准升级速度都在加快。美国环保局2014年3月宣布,从2017年起,美国清洁汽油的硫含量(质量分数,下同)标准将从目前的30μg/g降低到10μg/g。欧洲委员会也要求欧盟成员国生产硫含量接近0的汽油。日本目前限制汽油硫含量不高于10μg/g,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清洁燃料标准也在追赶世界领先标准,印度提出自2017年4月起执行相当于欧Ⅳ的BS 4清洁燃料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μg/g),到2020年要跳过相当于欧Ⅴ的BS 5标准,直接执行相当于欧Ⅵ的BS 6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μg/g),计划投入45亿美元用于炼厂油品质量升级。

从全球先进地区实施的汽柴油标准可发现,汽柴油硫含量降至10μg/g以下基本是国际趋势。硫含量降至10μg/g以下已经达到极限,从欧Ⅴ到欧Ⅵ,汽柴油硫含量未发生变化。欧Ⅵ汽油标准与欧Ⅴ汽油标准相比:增加了E 10的相关内容,其余主要的技术指标限值没有变化;对氧含量及乙醇添加量作了不同规定。欧Ⅵ柴油标准与欧Ⅴ柴油标准相比,除最大密度稍有降低(目的是进一步降低颗粒物的排放)外,其余标准限值均未变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油品标准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的步伐明显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不断提速。目前我国的油品质量标准已高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部分省市地区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从2014年起全面执行国Ⅳ汽油标准,从2015年起全面执行国Ⅳ车用柴油标准,汽柴油硫含量均不高于50μg/g。北京、上海以及江苏、广东的部分地区等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已提前实施国Ⅴ标准[9]。全国供应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的时间由原定的2018年1月提前至2017年1月。国家能源局2016年6月23日发布国Ⅵ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预计自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执行[10]。北京市计划自2017年12月开始实施京Ⅵ标准。国Ⅴ(国Ⅵ)标准升级的总体趋势是汽油硫含量降至10μg/g,烯烃、芳烃、苯体积分数继续下降至18%(15%),35%,0.8%;柴油硫含量降至10μg/g,多环芳烃体积分数继续下降至7%[11]。至2019年我国国Ⅵ油品质量标准实施后,在主要技术指标上将达到欧Ⅵ标准质量要求,其中汽油烯烃含量和柴油多环芳烃含量指标甚至优于欧Ⅵ标准,届时我国油品标准将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除了进一步降低车用汽柴油中的硫含量指标,降低船用燃料的硫含量也正在成为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推进的油品质量标准升级的新内容。国际海事组织(IMO)加强了对海上船舶排放的强制性限制规定:要求2015年1月起在排放控制区(ECAs,目前指波罗的海和美国北海)行驶的船用燃料油硫含量降至1 000μg/g;要求到2020年1月(或2025年),在世界范围内,船用燃料油硫含量上限降至5 000μg/g,欧盟已承诺将从2020年起在欧盟水域执行这一标准,彻底消除高硫船用油市场。我国也提出自2016年1月1日起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内,有条件的港口船舶靠岸停泊期间可实施使用硫含量不超过5 000μg/g的燃油等高于现行排放控制要求的措施,到2019年1月1日所有进入排放控制区的船舶应使用硫含量不超过5 000μg/g的燃油[12]。并提出要尽快修订出台船用燃料油强制性国家标准,新标准中的硫含量指标将明显降低。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降低船用燃料的硫含量也将是大势所趋。

3 技术创新继续推动产业进步,引领产业持续发展

炼油工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工业,技术创新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燃料与石化生产商协会(AFPM,原称NPRA)年会是世界最重要的炼油专业会议,主要的石油公司和炼油商、技术开发商都派代表参加,是炼油技术风向标,基本反映了全球炼油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会议论文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对当前世界炼油行业的发展态势和技术新进展有一个准确客观的了解,更好地跟踪把握炼油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3]。

2016年AFPM会议共分了15个专题论坛,包括战略决策、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原油供应、汽油生产、加氢处理、FCC技术、渣油转化、炼厂操作、石化产品生产、装置自动化、工艺安全、提高收益、装置可靠性和发展研讨。论文涉及的领域主要有FCC、加氢裂化/加氢处理、催化重整、烷基化、重油改质与加工、原油供应及需求、装置优化和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与前2 a相比,除了FCC、加氢处理/加氢裂化、重油改质与加工等传统炼油主体技术外,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生产、节能减排也成为当前炼油行业发展的热点。

FCC领域的论文共有6篇,技术新进展主要体现在催化剂、工艺、装置运行等方面。BASF公司介绍了新开发的用于处理渣油的硼基技术平台(BBT)[14],与常规的金属钝化技术相比,该技术处理的催化剂具有优良的金属耐受性和催化性能,可最大限度减少镍、钒等杂质金属的负面影响,达到降低氢气产率,提高石脑油和轻循环油(LCO)收率,降低焦炭产率的效果。实验室ACE评价结果表明,与基准情况相比,氢气产率降低27%,石脑油和LCO收率提高0.75%,焦炭产率下降22%,已有2家美国炼厂应用了基于该平台技术开发的第1代催化剂Borocat,多家炼厂正在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加氢技术论文共有7篇,技术新进展主要体现在催化剂、工艺、装置优化和改造、解决方案等方面。雅保公司介绍了用于加氢处理催化剂研发的STAX专有动力学模型和催化剂体系设计优化技术[15]。STAX技术用于一般超低硫柴油中高压/高压加氢处理装置装填催化剂,把不同催化剂分3层在反应器中级配装填;用于低压/中压加氢处理装置则把不同催化剂分2层级配装填。通过该技术支持,开发出首批镍钼催化剂KF 870和KF 880,分别用于加氢裂化预处理和中高压/高压中馏分油加氢处理。

清洁汽油生产技术共有6篇论文,技术新进展主要体现在烷基化、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生产、汽油调和等方面。山东汇丰石化采用Alkyclean固体酸烷基化技术的全球首套装置于2015年8月开工投产[16]。Alkyclean技术由CB&I、雅保、Neste Oil公司共同开发,该装置采用固体酸催化剂,以铂金作为活性载体,在催化剂载体上形成酸性中心,来完成C4烷基化反应,催化剂失活后可在线再生。烯烃在反应器中完全转化,生产的烷基化油研究法辛烷值(RON)为95~98,雷氏蒸汽压(RVP)小于44.82 Pa,硫含量小于1μg/g,是优质的国Ⅴ清洁汽油调和组分。技术不存在健康、安全和环境问题;催化剂原料适应性强,活性稳定性高,无酸溶油和其他液体废物产生;无需采用昂贵的合金材料设备,装置投资比常规硫酸烷基化装置少15%,与氢氟酸烷基化装置相当。操作温度和压力缓和,不需专利工艺设备。

节能减排技术共有10篇论文,技术新进展涉及节能节水、废水预测和管理、废水处理技术、炼厂尾气处理等方面。美国一座大型炼厂对加工原油的种类与废水水质的关联关系进行了研究[17]。结果表明:原油API度越低、芳烃含量越高、饱和烃含量越低、沥青质含量越高,废水浑浊度越高;残炭、钒、氮、单环芳香族化合物、镍和硫与废水水质的相关性较小。炼油和化工生产过程中,水处理的成本逐年增加,节水策略是炼油化工装置设计和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减少冷却水用量需求、提高冷却水处理效率、改善冷却塔设计等手段可以优化冷却水系统。CH 2 M公司开发了用于分析水资源系统的VoyageTM工具[18],该工具包括评价与时间相关的投资改造和运营,分析供水、使用和排放系统,并提出多种替代方案满足既定目标。

现代炼油技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能够满足装置大规模生产的要求,主要加工过程的基本技术原理近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革命性、突破性的改变。技术进步主要集中在应对加工原料的来源和质量变化,市场对产品需求变化,环保法规日益严格以及与其他学科的集成融合方面。

石油行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将不再只是对传统技术的升级换代,而更多的是跨行业、跨领域的多元化能源技术集成与融合。除AFPM会议涉及的常规炼油领域外,很多公司都在大容量储能、氢能与燃料电池、能源基础材料等方面提前布局,进行科研创新。如结合原子经济反应及分子管理技术进步以及网络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开展分子炼油、智慧炼厂等革命性技术创新,探索开发新结构分子筛、等级孔氧化铝、纳米金属硫化物、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等催化材料合成技术。在交通运输、能源基础设施和能源存储方面的技术创新有可能对现有能源体系造成冲击,改变能源利用形式或者降低化石能源需求。而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如信息技术将影响能源行业的运行方式。例如防腐涂层、膜材料等新材料的创新使炼化过程可靠性得到更大提升,并有可能在航天、航海以及汽车行业中进一步应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进步为炼油和石化过程中采用分子建模改进反应过程、催化剂、产品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电池技术的变革对未来交通运输部门化石燃料需求有很大影响,到2030年,车用电池技术将进一步发展,推进汽车电气化进程;随着燃料电池以及氢能基础设施的发展,成本进一步降低,会影响未来燃料消费结构和汽车动力结构的改变[19]。美国能源部近2 a资助了10余项燃料电池项目,集中在催化剂开发、降低成本、延长寿命、燃料电池组部件等方向,其2016年燃料电池项目经费达到3 600万美元[20]。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将引领和推进炼油行业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能源结构发生转变、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石油需求增速放缓的复杂时期,全球炼油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产业格局持续调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油品质量标准趋严等动向,在技术进展方面除了对传统的FCC、加氢处理等主流技术继续进行催化剂和工艺操作方面的改进外,与其他能源技术、网络技术相融合的多元化、跨学科能源集成技术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

我国正处于从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紧跟国际发展趋势,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发展步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持行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综述了全球经济形势及能源结构调整情况,分析了炼油工业发展新动向。全球经济增长缓慢,能源消费增速下降。炼油格局继续调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石油供需宽松、油价低位促使炼厂开工率及利润上升,炼油业整体发展前景良好。指出炼油技术发展将继续侧重清洁燃料生产、催化裂化、节能减排等热点问题,与其他能源技术、网络技术相融合的多元化、跨学科能源集成技术将是未来炼油技术的创新方向。

篇4:如何看目前我国的外贸形势

一、目前我国外贸形势和特点

1—4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5994.1亿美元,下降24.3%。其中出口3374.2亿美元,下降20.5%;进口2619.9亿美元,下降28.7%。累计外贸顺差754.3亿美元,增长32.4%。主要特点:

(一)一般贸易进出口好于总体,加工贸易进出口降幅趋稳

1—4月,一般贸易进出口下降22.5%,低于总体进出口降幅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下降19.9%,低于总体出口降幅0.6个百分点;进口1403.1亿美元,下降25.1%,低于总体进口降幅3.6个百分点。前4个月,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分别下降32.5%、25.6%、24.5%和24.8%。其中,出口同比分别下降23.4%、23%、22%和23.2%;进口同比分别下降48.3%、29.7%、28.9%和27.5%。

(二)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相对较小

纺织、轻工等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出口总体降幅,也低于同期其他产品出口降幅。1—4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171.4亿美元,下降15.2%;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94.1亿美元,下降6.6%;鞋类出口84.4亿美元,下降0.6%;家具及零件出口80.4亿美元,下降8.4%;箱包出口37.7亿美元,下降0.8%;塑料制品出口42.5亿美元,下降6.8%。

(三)部分农产品、原材料进口增加较多

1—4月,小麦进口12.3万吨,增长4432.7%;大豆进口1386万吨,增长36.2%;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18846万吨,增长22.9%;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723万吨,增长22.8%;钢坯及粗锻件进口157万吨,增长2296.5%;未锻造铜进口133.7万吨,增长40.5%;未锻造铝进口70.4万吨,增长118.5%。

(四)从贸易伙伴看,传统市场相对稳定,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贸易额下降明显

1—4月,与欧盟贸易额1024.7亿美元,下降21%;与美国贸易额858.2亿美元,下降16.2%;与日本贸易额645.1亿美元,下降23.8%。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由于对外需依赖程度高,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再加上货币大幅贬值,造成我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贸易额明显下降。1—4月,与东盟、韩国、台湾地区、印度、俄罗斯、巴西贸易额分别下降了27.1%、28.1%、40%、30.4%、41.6%和25.4%。

二、如何评价目前外贸形势

从当前外贸进出口走势看,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看是好的,主要表现在:

(一)外贸进出口指标连续2个月环比增长

3月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3项指标分别比2月份增长29.7%、39.2%和19.4%。4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707.3亿美元,比3月份增长5.4%。其中出口919.4亿美元,比3月份增长1.8%;进口788亿美元,比3月份增长9.9%。

(二)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是提高的

根据全球贸易资料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底我国产品在欧盟、美国、日本进口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18.4%、18.1%和21.4%,比6月份分别回升4.3个、3.3个和4.1个百分点。

(三)与主要出口国相比,我国出口表现总体是好的

今年1—4月我国出口下降20.5%,明显低于其他国家。日本今年1—3月出口降幅分别为45.7%、49.2%和45.6%。美国一季度出口下降30%。德国1—2月出口降幅分别为23.2%和23.1%。韩国今年1—4月出口降幅分别为32.8%、17.1%、22%和19%。

三、今年外贸运行展望

目前我國外贸大幅度下降的趋势明显缓解,但面临的形势并不容乐观。世界贸易在2009年能够恢复增长的机会很小,专家预计最快也要2010年上半年才可能出现复苏,外贸运行中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较多。与此同时,外贸运行中有利因素也在不断增加。

(一)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贸易将迎来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衰退。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总量将会比上年下跌2.1%和2.8%。而世界贸易组织和经合组织的预测则更加令人失望,预计全球贸易总量将会分别下降大约9%和13.2%。这是过去65年间最大跌幅,也是自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世界贸易负增长。

二是贸易融资困难。据估计,目前国际贸易大概有70%都是通过贸易融资进行的,因此,贸易融资将直接影响到世界贸易的变化。世贸组织预计,当前全球贸易融资缺口为1000亿美元,与4个月前相比,全球贸易融资缺口增加了三倍;而世界银行则更悲观地预测2009年发展中国家对外部融资的需求预计会增加到1.3万亿美元,鉴于资本流量减少,将导致2700—7000亿美元的融资缺口。如此巨额的缺口必然影响各国经贸往来,不利全球经济复苏。

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据世界银行统计,尽管去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的G20集团峰会宣称反对保护主义,但该集团中有17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主义措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各国推出或拟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大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

四是人民币相对升值降低了我出口产品竞争力。2008年下半年以来,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但对欧元、日元、英镑等币种波动性加大,波动幅度均在10%左右,人民币的相对升值,直接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结汇损失。与此同时俄罗斯、印度、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以及韩国、东盟等周边国家货币竞相大幅度贬值,不仅加剧了我出口订单外流,而且影响了企业出口结汇。在此情况下,不仅客户普遍观望等待,即使有长单、大单,国内企业也不敢轻易接单。

五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恶化。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流动资金紧张。据江苏省有关部门抽样调查,目前64%的出口企业盈利下降,其中有23%的企业出口利润下降10%以上。

六是贸易便利化程度低。(1)《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2009年)新增了较多的机电产品和轻工纺织产品,给相关企业增加了经营负担。(2)国家于2008年下半年起实施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核销外汇时间过长,增加了企业成本。(3)海关对出口企业分类考核标准不合理,很多大型出口企业出口金额超过1亿美元,但往往因2—3次金额很小的单据核对差错被海关从A类降为B类甚至C类。(4)海关对非质量、规格的产品退货征收进口关税,增加了企业负担。(5)加工贸易产品转内销后不能进入出口加工区维修,给用户和企业带来不便,影响了内销的顺畅进行。

七是进口设备管理政策有待改进。一些跨国企业反映,工厂从境外迁到国内,海关等部门对设备审查时间长达几个月,对企业影响很大。企业希望对用于研究实验的设备、零部件和耗材减免关税和增值税。一些省反映,由于出口加工区内企业不断扩张,生产的附属设备越积越多、无法核销,对企业造成很大困扰。

八是银行收费过高。银行在贷款时往往把利率上浮20%,并增加收取贷款承诺费、理财费等其他费用,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外贸运行的有利因素

一是国家先后出台的一系列进出口调控措施的效果开始显现。先后6次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取消或下调粮食、棉花、部分化工产品等产品的进出口关税,暂停加工贸易限制类保证金台帐实转政策,调整加工贸易限制类和禁止类目录,下调加工贸易内销缓税利率,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继续减免或降低农产品、纺织品服装的检验检疫费用,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等。

二是世界经济出现一些积极的迹象。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前景正转向乐观,并预测有望在今年9月份走出衰退。从欧盟来看,迄今为止,欧盟用于应对金融危机的总投入已达到3万亿欧元,约为欧盟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5%。由于投资者对未来几个月地区经济下滑将趋于稳定的信心增强,4月份欧元区投资者信心指数大幅上升。日本经济也出现了一些回暖迹象。

三是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国内需求潜力十分巨大。今年一季度我国投资增长速度接近30%,国内消费增长10%以上。国内需求的扩大,将有力地带动进口的增长,并将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四是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有利于增强我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从2月份进口价格来看,初级产品价格同比下降39.9%,其中石油、石油产品及有关原料价格下降51%,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价格下降48.9%,这对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总体上是有利的,也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的改善和抑制物价上涨压力。此次危机可能导致的国际分工调整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也给我们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更多地引进人才和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五是我国外贸出口的总体竞争力依然较强。主要表现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及出口实力在逐步增强;轻工纺织服装和IT等很多产品产业配套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越来越多;外资继续流入中国的前景乐观,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将成为带动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外贸形势展望

从目前外贸运行看,随着国家促进外贸发展政策的落实,世界主要经济体刺激增长措施效果的显现,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订单增加,纺织轻工企业订单开始出现稳定的迹象,外贸进出口进一步下滑的势头开始放缓。

根据当前国际市场需求走势以及企业在手订单情况,我们预计二季度外贸进出口降幅将明显低于一季度;三季度进出口可能企稳或略有增长,全年进出口增速将呈现先抑后扬态势,进出口总额有望接近上年或略有增长。其中进口规模略低于上年,出口规模可以超过上年。

三、主要措施建议

(一)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一是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二是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支持出口。建议国家对“两高一资”以外的所有出口产品实行全额退税政策。建议适当提高国际市场需要的普通钢材退税率,增强出口竞争力;建议降低地方财政出口退税超基数负担比例。三是适度扩大外贸发展基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出口品牌。四是改善加工贸易发展环境,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五是抓紧完善鼓励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六是努力扩大进口,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增加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进口。七是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出口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八是实施出口商品名牌战略。加大对出口名牌产品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企业到国外进行品牌推广、宣传、广告等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

(二)改善对进出口的金融服务

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取消或减少银行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规模和覆盖面,降低现有各类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和资信调查费,更好地为企业出口服务。鼓励和支持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條件下,积极扶持贸易商的出口信贷、贸易融资和贸易保险等融资活动,保证我国出口在金融危机中能够顺利进行。

(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贸易融资活动

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来共同解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国际金融组织、多边开发机构、双边等各种渠道参与支持贸易融资,改善贸易融资环境。

(四)采取措施协助外贸企业防范和化解出口风险

(1)帮助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充分了解出口市场风险,未雨绸缪,积极防范。(2)建立出口风险信息搜集和快速预警机制,特别是加大对欧美汽车、电子、纺织、化工等行业监控,及时向企业进行风险预警,帮助企业保客户、保订单、保贷款、保收汇。(3)完善防范汇率风险的金融支持体系,引导企业增强防范汇率变动风险的能力。增加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品种,拓宽企业避险渠道。政府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对企业进行金融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五)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优化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监管和服务。加快质检部门审核速度,下调商检费率并减少法定商检商品,特别是对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要尽可能减少检测项目。进一步调整完善收结汇的相关政策和操作措施,给予诚信度较高的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及时改进《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对出口企业从按违规次数改为按违规金额占整个进出口比重进行分类考核评级。完善加工贸易内销补税的审价制度,研究制定加工贸易产品转内销管理办法,允许转内销产品进入出口加工区维修。适当降低广交会摊位费标准,同时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对参展单位给予适当资助。

(六)完善设备进口管理政策

鼓励跨国公司将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能力转到我国,建议对转移设备实行快速审查制度,对进口用于研究实验的设备、零部件和耗材减免关税和增值税。研究制定出口加工区内企业附属设备(如模具、流转托盘等大型设备)的核销办法。

(七)建立重要资源性产品储备制度

根据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的变化,完善重要物资储备体系,加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同时,积极推进重要资源性产品进口来源多元化,逐步建立重要物资的境外生产供应基地,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对基础能源、原材料的需要。

(八)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贸新秩序,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

应积极推动和支持多哈回合谈判,重塑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打击贸易保护主义。利用双边磋商机制、区域经济合作平台、WTO争端机制等渠道,妥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反补贴和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新情况,维护我正当权益。抓紧制定我国发展自贸区的战略规划,按照平等互惠、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原则,继续推进自贸区谈判,认真实施已签署的协定。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走出去”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金融支持,拓宽对外投资渠道。

(九)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作用

充分利用商会密切联系企业的优势,强化进出口商会为外贸企业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商会在应对贸易摩擦、加强行业自律、开拓市场、指导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与国外行业组织的沟通和合作,给企业当好参谋。

篇5: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201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际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了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大,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原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区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

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措施落后的东西比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97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出于各种考虑 限制开采。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0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2、当前各类能源的储量和生产现状 石油探明储量保持小幅上升,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根据2011年6月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11》报告,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储量达到13832亿桶(1888亿吨),比2009年年底的13766亿桶增长了约1.48%,,储采比为46.2年。探明石油储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亚太,中南美和非洲,其他地区储量基本维持在2009年的水平。亚太地区净增加了30亿桶(主要来自印度,可采储量由58亿桶增加到90亿桶),中南美地区增加了19亿桶(巴西在深海发现大型油田,可采储量由129亿桶增至142亿桶),非洲地区增加了17亿桶(主要来自于利比亚,乌干达和加纳)。中东石油储量仍在全球储量中占有最大份额,达到54.4%,储采比为81.9年。

2010年,石油产量转降为升,达到8209.5万桶/日,比2009年增长了2.2%。但仍略低于2008年的水平。OPEC成员国的石油产量为3432.4万桶/日,同比增长2.5%。非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为3428.7万桶/日,同比增长1.9%。由于海上石油产量增加,中国实现了27.1万桶/日的石油产量增长,成为非OPEC国家中增产石油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和俄罗斯,俄罗斯保持了最大石油生产国的地位。

石油贸易量正在缓慢回升,出口增长主要来自苏联地区和中东地区,二者增量合计占世界石油贸易总增量的80%以上。非洲,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区和国家的出口量也有一定幅度增长,而中南美出口量则出现下降。进口增长主要来自亚太和美国,尤其是亚太,增量约占世界增量总和的一半以上;而欧洲石油进口量继续延续2008年以来的下降态势。

天然气的发展引人注目,非常规天然气堪称异军突起。截至2010年底,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增至187.1万亿立方米,同比增加5000亿立方米。增量最大的是印度和巴西。在储量小幅度提升的同时,天然气的产量快速增长,2010年比2009年增长了7.3%,是1984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俄罗斯天然气增量最大,达613亿立方米,增幅为18.4%;美国的增量位居第二,为282亿立方米,增幅4.7%,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三国产量合计占世界总量的43%.。

今年来,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及其对国际能源格局的潜在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全球74个赋存煤层气资源的国家煤层气资源总量约为168万亿立方米,其中90%的煤层气资源量分布在12个主要产煤国——俄罗斯、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波兰、英国、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南非。到2035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比例将达到天然气总产量的1/5,天然气资源足以使当前产量维系250年以上。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促进了天然气总产量的增长。2010年,由于在非常规天然气生产方面取得的进步,美国天然气产量为6110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19.3%,连续两年超过俄罗斯。中国天然气产量为968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七位。

目前,非常规天然气约占天然气资源总量的一半,但比常规天然气资源分布更为分散。分析普遍认为,非常规天然气对很多国家和地区维持能源安全有积极意义。天然气的成本仅为石油的1/3,燃烧天然气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少于石油,而且北美,中国和欧美等地均出产非常规天然气,因此有利于各国降低对中东产油国和俄罗斯的依赖度。澳大利亚近年来煤层气产量大幅度提高。2011年,美国地质勘探局又对澳大利亚的四个盆地进行了页岩气资源评估,可采储量共计396亿立方英尺。

但是,各地区的非常规天然气发展进度差异很大。美国曾经是天然气进口大国,现在已可实现自给自足,甚至有可能考虑出口。美国能源情报署2011年5月26日公布的《2011能源展望》显示,2009年,页岩层占其国内天然气产量的16%,到2035年,这一比例可达到47%。澳大利亚计划发展三种非常规天然气,占其宣称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能力的45%。印度煤矿资源丰富,有潜在的煤层气生产能力,但10年前就开始开发的煤层气项目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

另外,非常规天然气开采也面临环境安全方面的质疑,其生产和推广前景仍面临若干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署对页岩天然气的激增提出告诫,担心开采使用的液力加压开裂技术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有环保组织也担心液力加压开裂会污染饮用水,但业内人士坚称,只要操作得当,这项工艺是安全的。

煤炭产量增长主要来自非OECD国家。2010年,世界煤炭产量为72.73亿吨,同比增长6.3%。其中,中国煤炭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达32.4亿吨,占全球产量的48.3%;美国煤炭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印度位居世界第三,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

水电和核能也实现了2004年以来的最大增长。2010年是自1990年以来平均降雨量最大的一年,因此水电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增长。全球水力发电量达到7.756亿吨油当量,增幅为5.3%。核能实现了2%的增长。其中,3/4的增长来自OECD国家,法国核电

增量位居全球第一,增幅为4.4%。

篇6: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

根据胡锦涛关于“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极其复杂深刻的变化,经济复苏还很脆弱”的形势分析,结合我个人的学习体会,谈谈目前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和我国的国际地位。说错了,理解错了的地方,请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批评。

一、目前国际形势

我讲4点,国际形势的特点及其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军事形式的变化。目前国际形势的特点:用一句话形容叫“中国觉醒或中国崛起”这是推动世界形势变化的强大推动力。200年前英国一部小说讲“中国是个睡狮,它醒来打了个哈欠,又睡着了”但今年委瑞内拉分析报刊登一篇文章“巨龙已不再熟睡”。拿破仑讲“当中国觉醒的时候,世界为之颤抖。”是的,正因为中国觉醒,使得目前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正在发生极其深刻复杂的变化。

一、目前政治形势的变化

中国觉醒将改变世界政治的历史,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已经走上世界政治舞台的最前沿——中国同美国平起平坐。二是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开始崩塌——享受霸权主义的欧洲,因为人口结构因素和缓慢的生活方式,开始放弃称霸世界的梦想。澳大利亚看到中国成为全球翅楚,开始在中国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说:“澳大利亚是中国的一台戏”;日本受到美国的冷落,在亚洲正在被边缘化,这条装在玻璃瓶里的毒蛇目前正处在走十字路口。最后剩下的只是美国这块难啃的骨头。

三是美国富人游戏式民主政治时代已开始末落。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而中国协商式民主政治时代威权政治引领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树一帜。

四是旧的世界性的政治秩序已经被打破,新的世界政治秩序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的许多窗口已经显现出来。全世界资本主义正在向社会主义转变。马克思的伟大致言正在变为现实。世界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

目前世界政治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美国还在延续他的霸权主义,特别是亡我之心不死;二是目前国际社会存在着的三种势力: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都同美国有关。中国台独、藏独、疆独都受美国的支持。恐怖势力极端势力产生的根源,这与美国造成世界贫富悬殊状况,不能说没有关系。

因此,中国处理台独、藏独、疆独采取不同方法,处理台独,我们以《反分裂国家法》宣布台独就是战争,取得对台斗争的主动权,先礼后兵。对待藏独、疆独,则采取对口支援,发展经济,保持社会稳定的政策。取得反对藏独、疆独的主动权。

二、目前经济形势的变化

中国觉醒将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美国民主市场发展模式已经在这场危机中失败,而中国威权市场发展模式在这场危急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典范。萨科齐说:“欧洲对美国的自由市场制度持怀疑态度。我们希望美国人理解没有规则就没有自由,世界现行经济规则不能继续下去,我无法接受一个不受规则限制的资本主义制度,规则缺失将导致资本主义灭亡。”

中国的管理模式实质是威权市场,它的核心是受国家宏观控制的市场。因为没有国家干预,企业就会虚脱。

中国模式成功恰恰在于没有规定形式。摸着石头过河,不追随发达国家发展模式。与时俱进。它成功的秘诀是将市场劣势转化为优势。例如他将中国人口多这一劣势变成劳动力市

第 1 页

场优势。以空间换市场,把危机当契机。现在对中国模式形成共识,或叫北京模式。

4月25日,日本《富士产经商报》报道说“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在历史上首次由中 国这个新兴国家引领世界经济的时代。如何深化同中国的关系,将成为关键所在。在这个时期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已经成为不容错过的盛典。”

当前世界经济最大问题是如何改革国际金融制度和应对气候变暖两大课题。前者中国已经提出取代美元建立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压人民币升值;后者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目前在我们生活中间有十大杀手。这是造成气候变暖的祸根,像互联网、水泥、楼房、公园、手机等。中国2020年将建成400个绿色城市,这个仿佛勾画出了未来10年世界城市发展蓝图。

3、目前军事形势的变化

世界军事平衡被打破,美国将改世界军事的历史。一是打太空战,控制太空,控制世界

美国的理论就是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财富,谁就控制了世界。

4月22日美国五角大楼向太空发射了两架无人空天战斗机。其中一架X—37—B型空天战斗机进入轨道可持续9个月近270天,他可以攻击太空任何飞行器,如卫星、空间站,并能自行返回大气层和着陆。

另一架猎鹰HTV—Z型是一种亚轨道飞行器,由一枚退役弹导导弹改装成固体燃料,将其发射升空,冲出大气层,飞机与火箭脱离,然后以每小时1.3万英里的速度滑翔返回地球。其速度是音速的20倍。

22日的试射耗时30分,航天总里程4000海里。按计划,猎鹰最后冲入位于太平洋夸贾林环礁,美军试验基地以北海域。

猎鹰可以一小时内从太空打击大气层内、海洋、陆地任何目标。这叫及时打击战略。X—37—B型空天战斗机,使这种太空武器打太空战比原子弹更可怕,它可以使你作战失去目标,是现代信息战变成聋子、瞎子,很可能会出现世界混战的局面。

猎鹰可以使大气层的飞机全部失去作用,并且可能因为误判,诱发核战争。

美国的宇宙战斗机,从根本上打破了现代的军事平衡,这是十分危险的。美国保持绝对军事优势,因此,世界爆发战争可能性更大。

二是打道德战,控制核武,控制世界 为掌握世界道德领导权,美国召开了47国首脑参加的核安全峰会。美国不怕打核战争,他怕核扩散,怕核恐怖。他召开峰会让大伙给他保安全。

美国的核战略把10个国家列为潜在核打击对象,包括中、俄、朝、伊朗„„叙利亚。他们主张精确打击,并狂妄地将“对中国、俄国一次核打击就能摧毁。”中国、俄罗斯的核力量,被使你没有第二次核打击的能力。中、俄早就予以了回击。

三是打海洋战,控制海洋、控制世界 美国的战略重点已由欧洲搬到亚洲,司令部就在日本,这是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战略部署。美国的马汉制海权理论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财富。

美国控制海洋现在目标就是控制中国,在靠西太平洋水域设了三条岛链。

第一条是指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

第二条是中途岛至关岛。

第三条阿拉斯加群岛至夏威夷群岛。

而冲绳岛和宫古岛间的宫古水道是中国通往太平洋到澳大利亚等国,或者横穿太平洋到

第 2 页

中美洲、南美洲等地的主要通道。中日两国有争议的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都在这条水道附近。这条水道同时也是美国第七舰队经常航行的海域。

中国能源、原材料需要通过海上航运进入国内;出口产品也需要海上航运输出至销售市场。因此,宫古水道对于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在该水域演习去了2艘核潜艇8艘驱逐舰,日本近距离看到这么大舰艇编队靠近日本,新加坡也感到吃惊。

美国调潜艇应对中国远洋防御。美国最近把若干潜艇,从大西洋转到太平洋,从而使核动力攻击潜艇的主力部署在太平洋,这在部分程度上针对中国。

美国还重新采取冷战结束后就不再采取的办法,在关岛海域让3—4艘潜艇轮岗。美国军舰现在在频繁搜查海南岛的潜艇基地。这一行动有时使双方出现摩擦。我们中国海军是一支纯防御部队,包括保护广泛的海上利益和经济利益。

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在华盛顿发表演说,提到中国海军崛起恳求美国保持区域影响力。他说:“美国的核心利益要求他在太平洋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放弃这一地位将消弱美国在全世界的作用。”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3日报道:中国海军摆脱过去的沿海防御,向只有由美国控制的太平洋、印度洋等远洋扩张。

二、目前国内形势

目前国内形势的特点,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旗帜上写着两个公式: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科学发展×和谐社会

为什么这样写,邓小平讲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到破坏。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是个乘数,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如何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胡锦涛讲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如何建设物质文明这个重大课题?

我们看,科学发展,科字怎么写,禾字旁加一个斗字,代表斗里装着粮食,说明国家有粮食,这些粮食无毒、无污染是绿色粮食。这就是物质文明。

为什么说和谐社会回答了如何实现精神文明这个重大课题?

大家看,和字怎么写,禾字旁边加一个口字,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怎么写,言字旁边加一个比字一个白字,表示彼此讲话交流沟通要阳光,要诚实。老子曰:“口乃心之门户”“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一个社会人人有饭吃,相互都以诚相待,不就是和谐社会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代表一个国家形象,两个文明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美国亡我之心不死,而美国人特别关心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形势。他说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毛泽东时代,物质十分匮乏,但精神非常好,综合国力像个核桃,核不多,皮很厚,啃一口准把牙齿啃掉。邓小平时代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物质上去了,精神也上去了,比较平衡。综合国力像个杏,核大皮厚。但是整不好,物质上去了,精神下来了,综合国力像个花生,核大皮薄,一捏就碎。

那么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发展形势如何呢?我们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实力发展之快堪称世界第一。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名副其实。这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当今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日益提高,像萨科齐讲的,世界上没有中国,一切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

第 3 页

世界气候峰会、核安全峰会就是例证,这是引以为中国人的骄傲。下面谈谈国内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军事形势的变化

1、国内政治形势——发展之快,“世界第一”。这主要表现在执政能力、国家战略、国家意志上。

国家执政能力世界第一:无坚不摧,锐不可当。从中国举办奥运会、世博会,抗洪救灾,抗震救灾,到抗击这场危机,中国政府表现出非凡的组织能力,军民一致快速反映能力,万众一心的凝聚能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号召能力。世界公认所有这些能力表现出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世界第一。

像举办奥运,这是百年梦想,是在我们冲出欧美紧缩包围,百般阻挠,战胜国内外恐怖反华势力之后,才得以实现的。小布什讲,“中国奥运无与伦比。”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才走上世界政治舞台的最前沿。

像举办世博,世界盛典,世界朝拜,大国形象。

160年的世博会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讲,“中国政府举办世博会的一个目的,就是借助这种大规模的盛会,充分向世人展现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一个强大的国家,从而彻底洗血昔日“东亚病夫”的形象。

像玉树抗震,大爱无疆,牵动世界,尽显忠良,捐款捐物,对国重建,形成一套中国模式。

救灾——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解放军和玉树人民在一起,中国人民与玉树人民在一起,世界人民和玉树人民在一起。感天动地。喊出的口号是第一时间到场,救人、救灾场景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之魂的不朽乐章。

感恩——被救小孩喊出:“麻烦您们了,谢谢了。”

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经久不衰。解放军来了,好像看到他的心脏。

感叹——十岁志愿者催人泪下。藏族村支部书记,不顾家人被压,救村民。电工班长,身体透支,献身于树。香港义工阿福,为救孤儿,献身于树。

捐助——不到3个小时晚会,捐助2.3亿。这是什么,这是中国的国魂、军魂。

重建——对口支援,方显民族大家庭的情怀。重建三江母亲河源头,无愧中华子孙。国家战略:前景规划、远大,令人向往,切实可行。我们国家的战略规划可以规划30年、100年。

像邓小平规划了三步走的战略,1980年解决温饱,1990年翻一番,到2000年小康实现人均收入1000美元,2010年已经到了3000美元,到2020年建党100年达到一个新高度,2050年达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100年达到世界强国。现在发展比邓小平预计的要快。外国预测中国到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实体,有的甚至预测201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与美国持平。

胡锦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城市化道路——2020年建设400座绿色城市,到那时城镇人口将达到90%以上。

奉行独立自由的和平外交政策,提高中国的软实力,从睦邻友好到富邻,反对零和,提倡共赢。

国家意志:坚如钢铁,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一句话“说话算数”这里表现的不仅是诚信,还有信心和力量。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毛泽东说:“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10月出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条实现了,但是令美国在这场战争中不堪回首。他们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们总结说“中国为什么打赢,是靠一种神秘的东方精神。”

1965年,美国侵略越南,毛泽东说:“打败美国的侵袭着及其一切走狗。”当美国气焰

第 4 页

嚣张,提出谁敢支援越南就进攻谁。周总理当年向美国发出警告“如果美国大兵的靴子敢踏上中国的土地,叫他进的来出不去”。

2008年底开始的这场经济危机,温家宝当时就说:“应对这场危机信心比黄金、金钱更重要。”就是遵循这一条,经济迅速转型,由出口转到内需,并投入4万亿人民币,吸纳就业,进行基本建设,修高速铁路,结果这场危机成了上帝恩赐中国的契机,而对俄罗斯讲,这场危机简直是地狱。

2010年,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胡锦涛同奥巴马会晤,直面就说“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国的就业问题。”最近,美国财长盖特纳讲:“人民币升值不能在外界压力下进行,只能靠本国来进行。”

总理会网友:有决心管好房价。现在政府出台的组合拳初见成效。房价开始回落。但是,当前存在两大问题不可忽视,也是政治上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个是国内最大的问题:一是政府官员腐败到了零容忍的地步;二是房价暴涨,引起民愤,影响社会稳定,到了非管不可的时候。房地产需彻底转型,让拥有大量房子的投机者把多余的住房返还给社会。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一些人享受过度的住房权,是以牺牲另外一些人的住房权为前提的,住房权是一项最基本的社会权利,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公平性。最根本办法是明确限制家庭或者个人的购房数量;一个是中国国际形象问题: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民众对于中国持负面观感。发展中国家50%以上民众对中国才是正面态度。对于西方国家领袖而言,迫于选情压力,迎合舆论,与舆论立场一致,是日常做事方式。北京奥运会时,中国在国际形象中拿足了他国民众给予的印象分。办好世博将在国际形象上捞取更多民众的印象分。进而从影响国际舆论中获利,并影响他国对华政策。

2、经济形势发展之快,世界第一

① 上海世博会世界第一

5月1日加拿大《环球时报》文章讲“2010世博会证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中心”为什么会成为中心?

一是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胡锦涛讲上海世博会将向世界展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正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变化的中国。到2020年将建成400座绿色城市。世博会中国馆标志性建筑不用一个钉子,这将展现出中国城市环保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世博会唱响了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主旋律。仅这一点自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二是中国举办世博会,有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市场。游客统计将达7000万。世博会为246个国家、国际组织提供了一个向中国展示自己国家的机会。也是推销自己的机会。他们害怕如果不出席世博会,便会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市场。

② 中国市场之大,世界第一

2009年中国市场汽车销量世界第一 中国对外贸易世界第一,顺差世界第一 中国网民世界第一 ③ 中国争得世界经济组织话语权,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所做贡献世界第一 中国成为20国集团核心国。中国林毅夫现在是世行副行长。

世界银行投票权由2.2%到4.4%翻了一倍,美国15%。④ 中国威权市场模式世界第一

一个变劣势为优势——把人口多变成劳动力市场,以空间换市场。

一个变危机为契机,俄罗斯人讲,危机是上帝给中国的恩赐,俄罗斯是地狱。他说我们像头牛,只管耕耘。正是在危机中,中国以低价向中东、非洲出售汽车,而俄国则不然。

⑤ 中国GDP增长世界第一

第 5 页

原来是两位数,2008年9%,2009年8.7%,总量5万亿,美国15万亿,外汇储备2.4万亿美元。2010将超过日本。有预测:2011年总量与美国持平。我想因为美国是负债经营12万亿,借我们8948亿美元。专家预测204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世界第一强国。GDP占世界30%,美国15%,欧洲5%,日本2%。

当前国内经济最大问题是发展低碳经济,其次是分配不公,城乡比例3:1。还有房价、就业问题。

3、国内军事形势发展之快世界第一

前面讲了我国周边形势并不乐观,四面核威胁,最大是美国与我为敌,对我包围。现在看一个国军事实力,主要看导弹,看制空权,制海权,制太空权,而在这些方面其发展速度世界第一。

中国导弹部署 ① 美军猜中国针对美军在太平洋围堵中国三条岛链,部署1900枚中短程导弹。其中有能打到华盛顿的常规及核导弹。而东风—5导弹能打到美国大陆任何地方。其中1300枚短程及600枚中程导弹,多数能携带常规弹头。这些导弹能攻击驻扎在韩国、日本、冲绳的美军,还有一些能攻击关岛的美军。另外,中国加强阻止美军介入台海的能力及推进网络战等可以消弱美国优势的手段。1500多枚可来攻击台湾的导弹,且这些导弹的数量还在增加。

② 中国制海权:中国已由中央大国向海洋国前进,打造蓝水海军。由近海防御向深海防御。中国海上进攻的力量是核潜艇,现在正在海南建立潜艇基地,20分钟可到达位置。并且可发射8000公里的多弹头导弹。

4月份中国10艘舰艇在日本冲绳岛及宫古岛之间的公海进行演练。10艘中2艘是最先进的基落及柴油动力潜艇,2艘导弹驱逐舰。中国军舰于台湾时间10日下午7点左右,在冲绳本岛西南约140km海域,往东南方向前进。

这些军舰在7至9日间在东海中部海域进行舰载直升机飞行训练。8日发现自中国舰艇起飞的直升机接近日本海上自卫艇,距离最近时只有约100m。

防卫省表示,中国在公海上进行训练或通过是合乎国际法的。但此次规模实属罕见。为什么在这个水域演习,因这是通往太平洋直至中美洲的必经之路,也是进入菲律宾到印度洋的必经之路。

中国海军战略开始冲破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在印度洋已建立珍珠链,像在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塞舌尔、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保护通往中国的石油航道。

中国已成为世界打击索马里海盗护航舰队主席国。③ 制空权:中国空军由配合作战,现在改作攻击作战,中国歼—10空中加油机,成为中国战机一大亮点。

④ 制太空权:中国有卫星,中国神舟5号升天还能太空行走,标志我们可以在太空中变轨攻击太空航天器。但是我们是载人的飞船,而美国是无人驾驶。中国反导系统现在可以对在飞行中的导弹进行末端、中端拦截。中国可以用激光打卫星。

⑤ 中国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现在在秦岭大山深处,在很长隧洞中放着我们的核武器,在洞外备有发射井。

军事上最大问题是人才,科技强军。外国人反映中国硬件有,人才缺乏,另外,美国挑战世界,进行研发及时全球打击武器。

三、我国当前的任务

1、高举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 6 页

2、政治上,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建立民主与法治,强调以德为政,恭如北辰。反对腐败,建立学习型社会,外交上加强实力建设。

3、经济上,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城市化的步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注民生、住房、就业。解决城乡贫富差距。

4、军事上,走科技强兵之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居安思危,忧患兴邦。迎接美国打太空战,“及时全球打击战略”的挑战。重视核威胁。

最后向同学们提点希望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对世界都是机遇也是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是人才,是高素质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德是什么,是先得于人后得于己

中国最高道德标准是什么?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学们要为国分忧,要有国家荣誉感、责任感,厚德载物,高风亮节,磊落行藏。

学会做人,以人诚信,以官清正,以邻顺和。

学会做事,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形象第一,沟通第一,互动第一。会说也会做,国之宝也。

会思考,会分析,会谋略,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建议同学们学点国学,国学博大精深,儒学治国,道学治身,佛学治心,这是中华民族的根。世界都在学,诺贝尔奖得主讲“21世纪要面向2500前的孔子,孙子,他们是永恒智慧的人。”

学国学克服畏难情绪,持之以恒,就能非但不望而生畏,时会有兴趣怏然之感,这样学习就会成功。

才是什么,才有专才、通才、天才。才是学出来的,练出来的,学习成才,苦练成才。希望同学们早日成才,成专才、通才、天才,德才兼备。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文韬武略,叱咤风云。

上一篇:谨防上当受骗教案下一篇:家庭环保灭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