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省书籍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数控时代”的来临,人们愈发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而设计与生活、艺术与文化中也都将找寻到“参数化”的身影。参数化设计是一种借助计算机运算能力来解决客观设计问题的工作方法,参数化是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文化强省书籍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文化强省书籍设计论文 篇1:

中原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研究

[摘要]中原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华夏文明重要的传承区。文章着眼于中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分析了河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论述了中原文化的特性,提出了中原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应从根源性与基础性上加强对中原文化传统的认识,从包容性与开放性上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原创性上指导设计创新应用。

[关键词]中原文化 艺术设计专业 传承

[作者简介]张怡(1976- ),女,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河南 郑州 450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原文化在河南省高等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32400410659)

一、中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1.中原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中原广义上讲是指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人们往往把当今的河南省称之为狭义上的“中原”。中原文化是河南人民的灵魂归宿和精神主宰。

2.中原文化的特点。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体系的开端,作为农耕文明为核心的文化,它对中华民族精神个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一说,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中原文化包罗万象,史前文化中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都表明中原是中国文明起步最早的地域之一。由于中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中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

中原文化兼容并收,不断地发展、扩充、完善,并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它不仅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源,而且对构建整个华夏文明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其广泛而包容的文化特点,造就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特色。开封古都的历史文化,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文化,以老子为代表的圣贤文化,嵩山少林的宗教文化,寻根问祖的姓氏文化,豫剧的戏曲文化,淮阳太昊庙会的民俗文化,享誉海外的钧瓷艺术,特色小吃的饮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都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地域特色。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延续着几千年的中华精神和文明。根植于中原地区的地域文化拥有着鲜明的识别性和认同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中国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这是源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和人类始祖黄帝均在中原地区统一各大部落后将龙作为信奉的图腾。而龙的形象古往今来都是艺术设计创作中百用不厌的素材。依托中原文化脉络的走向,针对现代艺术设计行业的具体需求,将传统中原文化的语汇与现代设计技法相融合,更好地在河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传承中原文化,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河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中原文化中蕴含了许多可供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和使用的知识。但长期以来,河南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主要着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于人文知识的教育不够重视,与中原文化相关的知识传播与教育非常匮乏。

1.缺少与中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河南艺术专业院校中,与中原文化相关的课程主要是一些如工艺美术史等理论课程,或者是一些涉及民间艺术品的赏析课程,割裂了中原文化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涉及中原文化中与艺术专业相关的内容,常常被归到色彩、图案等基础课程中,忽略了其文化内涵对艺术设计的广泛影响,错失了中原文化中可为艺术设计类各专业使用的丰富设计资源。况且,现有的教材中系统体现中原文化的内容较少,没有适合高校层次的教材和相关教具,在教学环节中不能较好地将中原文化通过艺术专业特色体现出来,导致课程体系不完备。

2.与中原文化相关知识的教学模式单一。在少数与中原文化相关的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多是单一地讲授,或是引经据典,与实际没有联系。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与艺术专业相关的知识,其内涵与深度远远不止于此。在河南省高校的教育教学中,缺乏与中原文化相关的课程,缺失对本土文化的讲解与普及。由于中原文化教学资源的缺乏和教学模式单一,使很多学生只能通过课堂被动地了解或个人查询网络、阅读相关书籍等方法对其进行表面化的了解,而无法主动去探究更深层的知识。

3.教师对中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一些河南高校教师对于中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缺少对中原文化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甚至认为中原文化是一种过时的理论知识,与艺术专业教学毫无联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中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与此同时,教师在课题项目研究、学术论文选题等方面往往限制在各自专业领域中,忽视对中原文化的研究和探索。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申报更是很少有人以中原文化为课题去研究。

4.对中原文化题材的应用缺乏创新。从设计作品来看,对于中原文化题材的运用,学生仅仅在网上查找一些文字,简单地将一些元素照搬到设计中,或是围绕一些著名的民间文化内容进行设计,认为可供设计应用的内容选择面较窄。这样一来,设计中既不能表现出文化的内涵与神韵,同时也造成重复设计,缺失创新,破坏了设计的整体性。

5.从高校校园环境设计角度看,体现中原文化特色的规划和景观文化参差不齐。校园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文化特色的固化,所塑造的外部环境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校园环境建设千篇一律,在规划设计中缺乏创新和文化特色,只是按照集中式的规划布局和单一的环境美化来设计,在建筑外观上缺乏文化特色,景观中缺少彰显中原特色的设计,无法营造属于中原文化的环境氛围。

三、中原文化在河南高校藝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

1.从根源性与基础性上加强对中原文化的认识。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地,也是孕育新思想和培养新观点的摇篮。课程是高校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中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介质。以中原文化的根源性和基础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优势,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合理的设计,加强对中原文化的传统认识。

首先,拓展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维度,开设与中原文化相关的课程,将文化渗透到艺术设计专业中去。例如,将传统国学、年画艺术、民俗文化等列入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程,拓展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知度。其次,开办中原文化专题讲座。中原地域特色的文化根植于民间与乡土,开封汴绣、淮阳泥泥狗、布老虎等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工艺体现了艺人们的精湛技艺。邀请艺人们到高校学生中间举办讲座,加深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运用中原文化语汇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再次,注重实践课程,让学生实地体验龙门石窟的精美、开封古都的厚重、禹州钧瓷的雅致、嵩山少林的禅宗武学等。考察后,要求学生根据考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设计实践。最后,中原文化为艺术类各专业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资源。例如,仰韶文化中彩陶形态、色彩、图案可以用在建筑外观、装饰纹样、包装容器中表现;中原文化中的工艺美术品可以作为景观小品的设计元素等。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中原文化的应用环节,让学生对中原文化元素进行描摹、分解、重构,让学生对于设计中的文化应用有更深的体悟。

2.从包容性与开放性上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中原文化内涵丰富,其包容性与开放性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方向。以传承与探索中原文化为目的,首先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对一个社会,一个群体或一个人来说,文化是一种维持、一种认同的连续过程。”由精神上自主产生的对于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中原文化的积极性,由熟悉的文化资源引导,将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的文化探索。教师可制定与中原文化相关的设计题目,引导学生主动选择兴趣点,自主搜集整理资料,主动提出问题与教师交流。让学生在设计中学习中原文化,深化认识,应用于实践。

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教师首先要自觉学习中原文化,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实地采风,通过拍摄照片、视频等方法亲身体验中原文化的无限魅力。建设中原文化资源库,拓宽以网络学习的方式深入了解中原文化。通过科研项目、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开发、撰写一部分优秀的教材。通过教师教学科研深入挖掘中原历史文化的精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承中原历史文化。

3.从原创性上指导设计创新应用。从中原文化原创性的特点出发,利用中原文化资源为设计灵感来源,加强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基于文化的设计创新,首先是思维观念的创新。思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驱动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这种反应最先是建立在已有记忆经验基础上进行想象解构,通过实践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所以知识资源的积累是设计的源泉。中原文化承载的意义为设计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在设计实践中,引导学生从构成中原文化的器物层、组织层、观念层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分析,作为设计灵感来源,从深层次中指导学生对于中原文化的理解。例如:嵩山少林的塔林、寺院等特色建筑形式构成了嵩山地区文化的物质基础;少林功夫和宗教文化代表了组织和观念的基础。开封的古城楼建筑、汴绣工艺、汴京灯笼张等,通过各个文化层面的元素的分析,为设计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在对中原文化设计元素的提炼和再设计的过程中,打破原有的形式,进行设计解构,这需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创意思维模式,在保留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进行创新设计。

文化通过设计语言进行传播的同时,也影响着设計者和设计风格。从原创性上指导设计创新应用,传承与探索中原文化。除了在设计过程中把握方法,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联系实际,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例如,在毕业设计中设置以中原文化为主题内容的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利用较长的时间进行设计实践,在反复修改方案中不断调整设计方法,找到合适的设计切入点,从表面的元素应用深入到抽象的意境营造。鼓励学生参加设计比赛,在参赛作品中应用中原文化,通过大赛的形式检验学生的设计应用,通过设计语言弘扬中原文化。定期在校园中进行优秀设计作品的展示,鼓励学生将中原文化应用在设计中,并通过展示的方法扩大影响,让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也能领略到中原文化之美。

除此之外,在整个校园环境规划设计中也要渗透中原文化内涵,从整体建筑空间布局到局部景观设计,力图体现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校园从整体环境中体现出清晰的中原文化脉络。通过文化影响环境,通过校园环境彰显河南高校文化特色的同时,创造出宽松的学术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创新,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中切身体会中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总之,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也是艺术设计之本。中原文化在河南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探索,关键在于提高对中原文化传统的认识,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应在把握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原文化丰富资源进行设计创新应用,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孙小玲.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2]徐光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3]王星光,贾兵强.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张新斌.中原文化解读[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7.

[5]楼胆群,黄鸿鹏.发挥高校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观察与思考,2012(1).

[6]韩晓明.培育文化认同,推进中原文化对外传播[J].天中学刊,2013(6).

作者:张怡

文化强省书籍设计论文 篇2:

基于河南创意产业的建筑参数化设计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数控时代”的来临,人们愈发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而设计与生活、艺术与文化中也都将找寻到“参数化”的身影。参数化设计是一种借助计算机运算能力来解决客观设计问题的工作方法,参数化是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式。因此,主要探讨了“参数化”数字技术革新在建筑设计的深入与反映,并借助案例分析有助于河南省建筑设计师探讨数字建筑的成形方式,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建筑创新设计。

关键词:参数化;创新设计;地域性符号

基金项目:2014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创意产业中参数化艺术设计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42400411298);2015年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课题调研项目《基于参数化艺术设计的河南省“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SKL-2015-1660)。

全世界创意经济收益高达数百亿元,增长迅猛,尤以美、英等欧美国家为先,而目前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亟需各省找出一条适合省情的发展道路。在中国,参数化艺术设计是正在发展中的创意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新一轮的竞争中应当捷足先行,有所作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国内外的一些前卫设计师正在将软件与人的智慧进行完美结合,将以程序语言为基础的参数驱动技术辅助设计应用于新时代的艺术作品,并结合用户的参与及体验,通过计算机和工艺的互动,创作出与用户有感情联系的数字化物品以及前所未有的建筑形象和空间体验。而河南省参数化技术与建筑设计结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京、沪、粤等数字艺术创意产业发达地区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河南省创意产业中建筑参数化设计应用的意义

通过计算机编程技术融入建筑艺术设计的数学演化,运用几何规律、算法逻辑、编程设计等参数化思维方式作为设计的原动力,结合河南省文化建筑中特色传统艺术及文化资源,剖析现代艺术,使参数化技术跨界新领域,并有助于我省设计师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物体成形方式和数字化表现平台,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建筑的创新设计,研究目标是归纳出参数化艺术设计的创意思维应用又能得到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式途径。这个概念应用于河南省创意产业开发中,使建筑文化、艺术资源与最新数字技术融会重塑,以创作、创新为根本手段,建立河南省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产生新的产业群落,培育新的消费人群,以高端技术带动河南省传统文化艺术实现数字化更新换代,提升河南城市建筑形象,提高河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参数化是一种借助计算机运算能力来解决客观设计问题的工作方法,与传统的绘图软件相比,参数化设计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技术。美国、英国、荷兰等知名国际设计事务所及艺术院校都已站在参数化设计的前沿阵地,而我国目前虽个别建筑师及家具设计师在参数化设计先锋中占有一席之位,但缺乏专门的技术设计部门和机构,用“代码”做设计这个概念还不普及,作为河南省设计师仍需努力。

二、建筑设计与参数化技术结合的优势

与传统的绘画或雕塑艺术不同,设计是需要落地实践的一门学科。虽然在设计之初仍需要设计者运用感性的思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之后更需要的是理性的思维。如何才能做到既保留设计之初的美感,又能通过各种物质技术手段完成实施,使其不出问题,这就需要详尽的数据作为支撑,才能得以实现。

古代,无论是在东方或是西方,宏伟的建筑往往依靠的是“土木工程大师”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耗时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得以完成。他们通常身兼多职,既要完成项目的视觉设计工作,同时也是建筑的结构设计者和现场负责人。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日益进步使人们不断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导致了专业的细分,完成设计除了土木工程的专业以外,还需要多个相关专业进行密切配合才能实践。

参数化设计使设计师从不断修改图纸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设计的精准度却因使用工具的改变大幅提高;而三维建模软件的应用也使得建筑空间形式更加丰富,通过计算机图形世界的复杂几何形式也被创造出来了。

例如国家游泳中心,又名“水立方”,是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兴建的比赛场馆。“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肥皂泡泡以及有机细胞天然图案的形成。由于设计人员应用了BIM技术,使设计人员摆脱了以往设计中线形造型的束缚,使用Bentley Structural和Microstation TriForma制作一个3D细胞阵列,然后为建筑作造型。由于该技术具有工作效率高,便于修改,工作强度小等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复杂的几何图形的设计以及相关的文档,他们赢得了2005年美国建筑史学会(AIA)颁发的“建筑信息模型奖”。

在参数化没有进入设计领域时,大多数设计师所作的方案及项目都无法摆脱直线构造的影子。如果没有参数化的介入,对于如此密集的图形变化根本是无法想象的,这就是参数化带给设计师的启发。

此外,在传统的二维设计中,平立剖面往往是由不同人员分开制作完成。画剖面的时候,要与平面图进行精准对位才能把一个剖面图画出来。当建筑空间复杂,层数很多时,就非常耗费工作者的精力并且容易出现错误。最可怕的是当所有的图纸画的差不多了,突然平面中的某个数据改了,还得花大量时间重新对位修改剖面,同时相关设计参数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受到牵连,产生连锁反应,以至于最终结果是所有图纸都得改。但是,在Revit中,参数化修改引擎提供的参数更改技术使用户对建筑设计或文档任何部分的更改能自动反映到其他视图的位置,引起关联变更。所有的二维图纸与三维模型都紧密关联,模型的任何地方发生修改,所有图纸全部立即自动更新,这样做就把设计师从反复修改图纸错误的煎熬中解脱出来,使其能够更加投入到创新设计中。例如在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设计案例中,由于曲面屋顶的变化丰富,在任意一处的剖面都不一样,事先也不能完全确定需要剖切的位置,因此将参数化应用在设计方案中,通过参数化的关联功能和即时显示的特性,能够非常好地获得令人满意的设计效果。

三、河南省建筑创新中参数化设计应用的价值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从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面貌,如: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嵩岳塔、康百万庄园等为代表的中原建筑文化;以夏、商、周、唐、宋为代表的中原历史文化等。

然而,建筑创意设计在河南正如其所处的地理位置那样,中规中矩。在设计创新的道路上河南一直处于保守、封闭、缓慢的状态中。对于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民间建筑艺术形象无动于衷,或是形而上学地进行一些所谓的创新设计,换汤不换药。陈旧的设计手法、落后的艺术形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在逐渐被淘汰的过程中,最令人痛心地就是地域性特色的渐渐消逝,找不到能够被大众认可新形式、新面貌。

河南省建筑创新设计与参数化设计技术结合,一方面在于为参数化技术提供艺术灵感和空间,为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的支撑和实现途径,从而推动我省数字化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我省未来基于理性和数字分析的参数化高科技艺术设计进行补充,具有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在参数化艺术设计的形式源于逻辑规律、结构形态空间关联设计等理论支持下,培养开发设计师及受众者的参数化思维,揭示一些设计领域中未被前人所发现的新视野。

在发展河南创意设计产业中将这些特有的地域文化资源与现代经济技术相融合,以文化特色支撑起河南创意设计产业的特点,是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意设计产业的必由之路。

四、参数化在河南建筑创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参数化正如火如荼地应用在各个设计领域,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载体,它也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如《考工记》、《园冶》、《营造法式》、《天工开物》等书籍中所记载的工艺品、建筑、园林等的艺术形式、施工规范、设计规律等,是在参数化诞生之前已经存在的一些关于规则或数据的思想描述,这些都可以为参数化设计提供依据。无论是复原传统建筑、园林还是基于此进行的新形式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参数化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由于其关联、高效、可视、非线性等多个特征,使设计者可以无惧于复杂形式的困扰,大胆地提取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性符号作为设计元素,通过借用、解构、重构等手机手法,用先进的物质技术手段完成符号信息的提炼、演变,从而获得具有典型地域特色并适应现代审美要求的新形象。河南省创意产业中参数化与建筑设计的渗入与互融,具体包括对地域、文化、经济的研究与分析,特别是对传统建筑、文化、艺术形式及内容的提炼与归纳,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参数化的方式进行的建筑创新设计。

例如河南省广播电视塔(中原福塔)的设计与建造。中原福塔由塔座、塔身、塔楼和桅杆四个部分组成。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对河南省的地域性符号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将象征“定鼎中原”的国之重器——鼎和寓意中原福塔的传播功能的 “编铙齐鸣”的古代乐器组合编钟经过艺术加工应用于中原福塔的塔座和塔身上。从上空俯瞰电视塔像一朵盛开的梅花,寓意为花开五福,福泽中原;从地面仰视,电视塔像一尊竖立旋转向上、自然腾跃、飘逸飞舞的凝固礼花。

通过参数化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将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准确地表现出来,清晰地展现出中原福塔的形式美感、文化内涵、结构关系、物质材料应用和比例尺寸等,从艺术和技术角度为后期建造提供了全面的图形及数据资料。人们能够通过参数化设计明确了解该建筑的造型特点,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内部空间功能布局等设计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参数化手段高效地修改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设计资源。

五、结语

本文力图以科学的发展观,挖掘参数化在艺术设计中应用的特质、整合数字化与艺术化资源、利用参数化解放艺术表达,提升我省高科技设计发展水平,用参数化思维引领创意生活,提出契合实际的我省参数化设计在艺术设计中运用的发展构想。

参考文献:

[1]李玲.论BIM工程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9)

[2]姜曦.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3(02)

[3]任向.参数化对于设计的作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3(09)

[4]陈晅嵘.中原文化语境下的河南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研究[J].包装工程,2011(18)

作者简介:

靳鸽,硕士,工作于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崔晓甜,开封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作者:靳鸽?崔晓甜

文化强省书籍设计论文 篇3:

古典建筑设计理念

【摘 要】本文结合古典建筑中的主要设计原则,从中国园林建筑设计文化体现、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在设计中的设计路径及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几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原则;应用

一、古典建筑中的主要设计原则

对中国源远流长的古代建筑文化进行梳理,发现有很多制度当今人们回味的古典建筑设计理念都可以为现代设计所用。经过对古典建筑设计和有关古典建筑设计的文献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建筑设计注重运用使用简约的结构、师法自然地手法来营造意境等,这属于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精华部分。

1、简单实用

纵观国内遗留下的以及历史记载中的古典建筑,其设计最初第一要义即:实用、简单。虽然也有许多气势磅礴的古代宫殿建筑,以极尽奢华和精雕细琢为后人所称道,但这些设计都是在满足基本居住和便捷的基础上实现的。

传统建筑中,以木或竹为主要原材料,整个建筑中的各个重要部分如:椽、梁、柱等内在关系都十分清晰、明了。同时,很多看似普通和简单的装饰和配饰也是必不可少的部件,对整体建筑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建筑中的省替是古代建筑大师们长期实践经验的重要结晶,为建筑物的外立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法。同时,由于木质和竹质结构经年累月容易腐坏,古代建筑工匠们更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物外裸露处理,将室内吊顶放到屋外,既能够满足建筑的实用性,又能够使其看起来美观大方,起到装饰效果。从实用性的角度看,古典建筑的每个小部件都具有其独特作用,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他们极少从美观的角度去设计专门的部件。另外,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突出以人为中心,以居住者的方便、快捷为设计初衷,在建筑格局上绝不为了装饰而去投机取巧,不一味追求高、大、上的东西,着重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

2、以自然为尊

中国古典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传统文化一样,它追求建筑的自然性,把天人合一的理念作为建筑艺术创作的灵魂。中国古典建筑中楼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叠嶂的山峦或层层排列的岩石,具有很明显的仿山石的迹象。同时,古典建筑关注建筑中阴阳相生的自然法则,建筑开间和廊柱数的奇偶相合塑造出了一种和谐的节奏,非常合乎自然统一的韵律。

3、创造意境

古典建筑设计非常注重营造出建筑本身的意境。从个体建筑来看,古典建筑惯于用开窗取景来营造建筑的意境,使得建筑与室内外环境自成一景。古典建筑群落更是与周围环境形成了一种或隐或显的顾盼之姿,周围环境虚实则建筑群落虚,建筑群落虚则周边环境势时,形成了鲜明的虚实呼应。

二、中国园林建筑设计文化体现

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人工的山,石洞,石阶都显示自然之美。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偶尔水中还有几只鸭子在自由游曳;一副很惬意的神情。建筑处理方面。建筑物在我国古代园林中占据极重要的位置,建筑常于山、水、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园景中,他还可成为构图的主题。山、池是园景的骨干,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则常在建筑物内,因此他既是观赏对象,也是风景观赏点。

建筑造型一般都轻巧淡雅,玲珑活泼,细部装修也都比较精致灵巧,色彩调和。建筑空间处理,一般都开敞流通。空廊、空门、空窗、漏窗等手法的运用,空间组合的处理,都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故建筑内外空间,建筑与建筑之间,都能达到有机联系,融为一体。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柳枝婀娜垂岸,牡丹数理盛开,乃至于树木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自然。园内树木有落叶树与常绿树的结合,也有一种树单植或各类树兼植的。园林以老树为难的,略有几株,就能使园林显得苍古深郁。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知趣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士人对山水自然抱着敬畏崇尚的态度,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正符合中国古代文人居山四法:一树无形次,石无位置,屋无宏肆,心无机事的理想园居环境。而在审美情趣上,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仅体现在外在的形式美,而是更加追求意境美。将客观景致与主观情感相结合,情景交融,借景物窥见自我最深心灵的反应,从而使景物富有诗情画意与深刻哲理,意境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特构,无论是对于诗词、绘画、音乐还是对于园林乃至盆景的创作来说,都能赋予灵魂,灌注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画面,使作品进而不浮,远而不近,意向含蓄,情志深蕴,从而以其特殊的美的魅力,引人入胜,耐人寻思。

三、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在设计中的设计路径

1、注重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

传承是对历史积淀最负责任的态度。因此作为现当代的设计者,应该秉承对传统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敬畏和向往,学习它们的精华和灵魂,使其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的运用,才能深刻理解和运用,从而抓住其精髓和特点。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变成一种文化自觉,转化成为日常设计的思路和策略,从而设计出更多别出心裁的优秀作品。

2、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与现代融为一体

现代设计工作者在古典建筑设计元素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要将古典设计理念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找出其内在形意关系不断,探索其中的内在本质。通常在某个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使用过程中,首先要深刻体会其精髓,将其最重要的元素与设计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天然的契合意境,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

以某个法律书籍的封面设计为例设计者可以运用古典建筑中的梁作为其主要构成之一,意在說明法律是整个社会的支撑体系,为社会提供着行为准则和依据。这就将意境、实际用处和古典建筑意境巧妙的融为一体,实现精神上的高度统一。

3、在设计中要树立全局观念

通常来说,在意境营造中,古典建筑具有良好的使用范例。在实际设计中,怎样将这种意境恰到好处地移植到设计作品中,需要设计者仔细观察和研究,努力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而将传统建筑那种气势天成的伟岸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实现自然灵动的设计风格。在实际工作中,某个设计作品以传统建筑中的窗户为主题,不仅将产品很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还营造出精致的产品性质,同时配上具有古典韵味的字体,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当然,在营造气氛过程中,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注重将图和字相结合,体现出一种整体美。例如,可以设计出一种具有阴影的字体,使人们看起来就像流动的气韵,可以为设计加分,使人们对产品更加向往。在古典建筑中规代设计者能够利用的元素虽然非常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要加以创新和提炼,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在全局观念的指导下,还应有更多自身的创新部分,提高整体作品的艺术设计水准。

四、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1、古典诗词中的亭子建筑

在中国古典诗词当中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意象,我们首先来分析这些古典诗词中的建筑意象。在这些建筑意象当中,古代的亭台楼阁又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这些建筑意象中的亭子,看看亭子这个艺术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扮演了怎样的艺术角色。亭子作为古典诗词中的一个意象,在建筑艺术中美的贡献。亭这种艺术意象在古典诗词之中更多的是代表着离别。亭字本身就和停字音近,在古代,人们要是遇到离别或者远行,亲朋好友都会自发来到郊外的长亭为他送行。我们追溯历史可以发现,早在秦汉初期,凡是有古驿道的地方都设有供人们歇息和送别的亭子。在庾信生活的北周时期,他写过《哀江南赋》 ,里面这样写道 :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作为古典诗词中的亭,这个建筑艺术的意象,早就成为了离别送亲的符号。诗仙李白也唱过 :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圣杜甫也吟过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这些亭已不再是亭本身,在它们身上更多的是惜别的信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是柳永的心声。又是离愁,阙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这是林逋哀叹。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这是晏殊的无奈。综上可知,在古典诗词的建筑意象中,亭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殊意象,具有高度的艺术象征意义。

2、传统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是一种能够表达丰富感情色彩的设计语言,在现代设计中巧妙地运用色彩元素,能够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购买的行动。传统色彩中,不同的民族所喜欢的色彩也不相同,比如古代少数民族因为受到染织技术的限制,色彩比较单一,以大红大绿为主。 而且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在穿衣色彩上也有严格的规定,只有皇帝才可以穿锦色衣服,老百姓只能穿黑色或者灰色的衣服。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们赋予了色彩丰富的含义,所以在设计中运用色彩元素可以直接抒发出设计的感情。比如红色代表喜庆,婚礼用品、节日用品大多以红色为主;黑色代表沉着、凝重,所以正式场合的西装会设计成黑色。 同时,在我们的国家中还存在着红男绿女的说法,所以红色可以代表阳刚与活力,是一种力量强大的象征,而绿色则能够表示出阴柔与清凉的含义,有些商品为了更能吸引女性消费者的目光就采用的绿色的设计。此外,在我国传统的色彩中,还有许多的颜色都具有代表性的含义,在进行现代设计时都可以进行借鉴。

3、传统图形在设计中的运用

在设计中,图形是最为直接的视觉符号,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 在现代设计中,通过利用图形对设计进行美化和装饰,让显示出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将商品所要传达给消费者的情意更好的表达出来,让消费者通过视觉感受产生对产品的认同。 在我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积累了不少的图形样式,比如兽纹、五谷花样、建筑物上雕刻的花纹等。在进行现代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文化内涵及产品所要突出的特点,然后再选择能够与之相匹配的图形,融合进设计图纸中。 最终完成的设计要能彰显出产品的特点和个性,体现出企业浓厚的文化气息。

(1) 传统书画的运用

我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包括书法、水墨画、年画等,每种都有其不同的风格特征。 水墨画是我国独有的绘画艺术,将现代设计与水墨画相结合,将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精神相统一,比如鱼鳖丸设计;书法也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瑰宝之一,有着独特的魅力,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我国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书法、如楷书、魏书、行书等,在现代设计中书法的运用不仅可以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还等同于间接地宣传了名家的笔法, 甚至还可以成功的塑造出企业的文化形象,比如陈幼坚先生设计的汾酒,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2)民间艺术的运用

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 民间的各种艺术形式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剪纸、戏曲服装、编织艺术等。以剪纸艺术为例,在现代设计中,可以将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剪纸融入到不同的民族服饰、箱包饰品中,这不但可以宣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还可以让产品具有民族个性;或者将具有象征意义的剪纸运用于食品中,体现出一种象征意义,让消费者在购买之后产生愉悦的心理,比如在老年食品上加上剪纸寿桃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设计中。特别是一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或本土文化特色的商品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是最多的,这些元素能够体现出中国的传统特色底蕴,并赋予商品更多的文化内涵。如今,人们对古典建筑设计感越来越重视,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过去的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审美需要。所以,我们要不断创新产品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运用就是一种创新形式。

参考文献:

[1]吴鹏. 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 工程,2014,04:78-81.

[2]何佳. 布貼构成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39-141.

[3]张宇芹. 中国传统剪纸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 才智,2013,18:150.

[4]黄婷婷. 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J]. 作家,2013,10:251-252.

[5]李鹏斌. 交互性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及特点[J]. 工程,2012,04:94-97.

[6]宋双,陈出云,余昌. “中国红”在我国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 美术界,2014,12:92.

作者:严海艳

上一篇:企业精神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外商化肥分销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