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实施网络强省战略法律问题研究

2022-09-10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 各经济部门与环节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合理有序的稳定运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当前各省实施网络强省战略, 旨在利用当前互联网应用普及的环境条件, 结合互联网平台与实体经济进行多维度深化发展。在实施网络强省战略的过程中,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更关系到互联网时代下经济的发展问题。从建设网络强省的角度出发, 对其所涉及的多方面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而现有的研究并未对互联网+背景下实施网络强省战略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整体化总结分析且未提出相应可行的解决方案, 因此应从分析当前网络环境下存在的法律问题入手, 对相关法律逻辑与问题现状进行讨论, 深度挖掘其中的本质规律与特征, 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强省战略的高效有序实施。

一、“互联网+”背景综述

(一)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 李克强总理指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引擎, 而互联网是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可以加以利用的新工具, 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二〇一五年三月, 马化腾在两会上递交提案并表达了全社会应以互联网+为原动力, 鼓励创新发展和各企业间的跨领域合作的愿景, 提出“互联网+”的大致定义, 即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平台支持, 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领域内新行业的融合与再生以产生新的经济生态。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与制定“互联网+”计划相关的行动内容, 旨在促进现代制造业与互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等互联网时代下新型产业技术相结合, 促进其共同发展。2015年7月4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为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拓展互联网应用领域, 提高传统行业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 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二) “互联网+”内涵简述

1.…“互联网+”内涵

一般意义上而言, “互联网+”的内涵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但这里的“+”并非仅仅指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简单累加, 而是指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所能提供的平台, 对传统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改革, 达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产生新的经济生态的效果。

2.“互联网+”基本特征

“互联网+”主要有六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跨界融合, 指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产业实现“跨界发展”, 并在跨界的基础上实现融合, 融合客户资源与投资实现共同繁荣;二是创新驱动, …“互联网+”蕴含了丰富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文化, 利用敢于创新, 打破传统的互联网思维进行改革创新, 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由资源驱动型转化为创新驱动型;三是重塑结构, 互联网时代原有的社会结构及经济文化结构被打破, 重塑产业结构及社会结构是“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之一;四是尊重人性, 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来源于对人性尊重与重视;五是开放生态, 在“互联网+”的推动过程中, 应去除传统环境下对创新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 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 实现产业生态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六是连接一切。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总目标, 包含了连接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以及各行业间的相互关联和连接, 在考虑连接层次及连接差异化的前提下实现连接价值最大化。

二、互联网+背景下实施网络强省战略的法律问题简述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施网络强省战略的过程中, 法律问题是影响战略实施效果与战略开发进程的重要因素, 当前网络强省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系列相关的法律问题, 包括网络购物的有关法律问题, 网络借贷的法律问题, 网络账户继承的法律问题, 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等在内的一系列法律问题都需要在仔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以加快构建法律与文化相融合的网络治理模式;除此之外,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相关法律问题、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劳动关系的法律问题以及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法律问题也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与研究。

(一)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买卖合同的法律问题

1. 网络买卖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问题

在实现网络强省的战略目标中, 网络经济的增长具有关键性影响作用, 而网络购物系统的发展为网络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动力支持, 而在网络交易的买卖合同中, 存在着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问题, 不同于传统的买卖合同中面对面式的交易方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交易行为是通过网络数据传输实现信息交流, 不具备现实环境中交流的条件, 因此买卖双方的主体资格依靠信任来确认, 然而在法律层面上网络商家的经营主体资格无法直接确认, 购买者的身份也难以确认, 在当前网购行为低龄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 关于购买者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若在各买合同成立后, 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低龄购买者的监护人不承认合同的有效性, 则买卖合同应做撤销处理, 造成了实际网络购物中交易合同的风险性加大。由于国际上缺乏针对网络消费者的关于行为能力的明确规定, 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也缺乏针对网络合同双方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规定, 因此在买卖双方身份信息真实性的问题上除了诚信原则的依据外缺乏法律依据, 我国在关于网络买卖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问题上的相关立法有待完善。

2. 网络买卖合同中有关责任主体认定问题

在网购行为中, 除了买卖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问题, 有关责任主体的认定问题也是需要重视和完善的法律问题之一, 由于网络交易行为并非在现实中的生活中的经营场所进行, 因此消费者无法直观的了解经营者的有关身份信息及其他经营信息, 从而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难以找到实体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关维权活动, 在产品质量责任等相关责任的认定过程中, 由于经营者往往未向消费者公布其具体的所属企业及企业地址等相关信息, 消费者难以判断所购产品的来源及生产者相关信息, 导致当网络购物过程中发生买卖双方的纠纷时, 难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责任主体进行判定和究责。因此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缺乏关于网络买卖合同中有关责任主体认定问题的详细规定。

3. 网络买卖合同的法律问题相关建议

针对网络买卖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问题, 有关部门可以基于网络买卖合同的特点对网络消费者的民事行为能力判定作出相应规定, 制定与合同法相关的司法解释, 如确认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消费者其合同主体资格为监护人所有, 以达到明确网络买卖合同主体资格的效果;此外在相关责任主体的认定问题上, 国家层面应针对相关网络销售企业制定相应的资格审查制度及责任监督机制, 即加强政府的行政管理力度, 严格网络销售市场的准入机制, 要求相关网络销售店铺进行企业信息注册及企业信息公开, 当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对其予以警告, 严重时取消其网络经营资格;此外, 相关销售网站的建立者需要依照法律规定要求进行登记备案, 公布公开其网站基本资料及法人信息, 在合法范围内经营网站经营。最后, 政府行政管理机关应为网络买卖合同提供相应的服务, 如提供信息服务, 加强网上认证机购的建设和管理, 制定相关的网络买卖合同范本等。

(二)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突发事件管理的法律问题

1. 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立法欠缺问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 实施网络强省战略中需要注意网络安全问题及网络运行相关问题, 而在建设网络强省的过程中, 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目前我国网络大规模普及的情况下, 网络突发事件往往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迅速传播并可能对社会秩序造成扰乱进而产生负面影响, 阻碍了网络强省的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然而当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缺少针对网络突发事件的法律条例, 当前的网络立法工作主要围绕着网络信息安全及网络知识产权等内容, 而设计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立法往往层级较低, 且主要内容为可操作性较低的原则性规定, 导致网络突发事件出现后难以依照相关法律条例进行管理和权责划分工作。因此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存在着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立法欠缺的法律问题。

2. 相关追责体系缺失问题

在互联网突发事件的管理中, 由于相关明确的追责体系的缺失, 导致突发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或恶劣的负面影响时, 缺乏相关管理机构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导致事件产生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我国自古以来都有法不责众的思想, 而由于网络突发事件具有群体性及虚拟性的特点, 且在网络平台上信息发布者与信息接收者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 导致追责工作难以进行;此外, 我国缺乏专门负责管理网络突发事件的部门或机构, 缺乏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人员, 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网络突发事件管理体系。

3.…“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突发事件管理法律建议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突发事件管理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建立专门的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和完善的事件处理机构, 形成权责分明的体系化管理制度。通过对网络事件的热点源头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形成事前预警, 事中调控, 事后补救的管理体系;其次是完善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法律建设, 扩大民主参与。只有让民众都对网络突发事件有所认识, 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做到文明上网, 才能从根源上减少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不管是从基础建设还是执法规制都应该体现民主的意愿, 让社会大众都参与进来, 设立民众监督和举报制度, 从下到上完善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加大基层参与, 扩大基层管理权限。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 实施网络强省战略应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融合传统产业发展, 推动新型产业生态圈的创新发展。除此之外, 针对网络强省建设战略下的法律问题, 应结合理论分析对相关法律运行机制与原理进行研究, 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立法工作及相关法律体系建设进行完善, 由于篇幅限制等因素本文的讨论具有局限性, 对于互联网+背景下实施网络强省战略法律问题仍有许多方面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展新业态, 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发展成果, 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多维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二〇一五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带动了当前各省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 各省相继实施网络强省战略,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 除了利用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成果外, 需要注意当前互联网环境中网络监管问题及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防止因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而导致管理漏洞。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实施网络强省战略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旨在为网络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强省战略,法律问题

参考文献

[1] 乔秋珍.网络购物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其完善[J].法律适用 (下期) , 2010 (4) :11.

[2] 周明勇, 刘标.论网络食品销售中电商平台的法律责任[J].现代管理科学, 2015 (12) :103-105.

[3] 刘洁睿, 雅楠, 陈要南等."互联网+"时代网购食品法律问题探析[J].法制博览, 2017, (23) :123-124.

[4] 谢永江, 姜淑丽.我国网络立法现状与问题分析[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2015 (12) :24-30.

[5] 王建民.转型期中国网络社会治理:内涵与主要议题[J].科学社会主义, 2017 (2) .

[6] 张侃.网络突发事件的生成与治理: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的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02) :80-88.

上一篇:从跨文化交际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视角看中西方饮食下一篇:园林工程施工质量及成本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