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味道初中生优秀作文

2024-05-08

过年的味道初中生优秀作文(精选17篇)

篇1:过年的味道初中生优秀作文

过年的味道初中生过年作文

过年了,人人都喜洋洋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人们正穿梭于繁华的街道,逛商店、去超市……办年货,看到玲琅满目丰富多样的商品,大人们的脸上更是喜滋滋的;小孩子穿着新衣服,放花炮,拿红包、看春节晚会、吃饺子、那高兴劲真是胜过以往的每一次。总算可以开开心心的玩几天了,别提有多高兴了。

除夕那一天,我家要进行大扫除,用干净的环境迎接全新的一年。百田,去祭祖、拜佛的.人数不胜数,为的是希望全家人在新年中平平安安。除夕夜则是过年的一大“重头戏”。还没等到天黑,炮声早已“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长辈们顾不上看风景,手忙脚乱地把家里布置好,而妈妈则跟姑姑、阿姨们一起精心准备年夜饭。

天空变得更加漆黑了,远处烟火的光芒却没有减弱。孩子们趁着这个时间从屋内跑出来玩。女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述说着自己对新年的期望。而男孩子们,总是爱调皮捣蛋。玩火、扔石头、放危险的鞭炮,他们哪一样没做过?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家长们忙完后会把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关在屋里,不让出门。

春节联欢晚会大约在七、八点就开始播出了。这时,年夜饭也差不多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使人垂涎三尺。长辈们允许吃饭后,才能动筷子。大家在除夕夜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看着欢乐的春晚,整个县城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吃完饭后不能睡觉,要守岁。这时,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时不时能听到几句表示赞叹的家乡话。

到了第二天早上,整个县城的街道上空荡荡的,全县都在休息。中午左右,大家都起床了。穿上新衣,争先恐后地去亲戚好友家里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而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子,都要说祝长辈们万事如意、寿比南山之类的话,才能拿到压岁钱。不过,拜年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大家能够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更好地生活。

元宵节到了,家家做汤圆,到处都能闻到汤圆甜美的味道。

过了元宵节,春节差不多结出了。春节悄悄地到来,又随着我们的欢笑声悄悄溜走。春节,承载着我们的期望与欢笑。

篇2:过年的味道初中生优秀作文

翻开日历猛然发现,今天已经腊月初九,离过年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整天忙碌穿梭在钢筋水泥夹缝里的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过年的味道,但我没有忘,那浓浓的年味仿佛陈年老酒,欲品欲香。

记得儿时,每年一进腊月,父亲、母亲便更加忙碌起来,母亲开始张罗过年用的,大到新被子,新床单,小到小勺、小蝶。孩子们的新衣、新帽、新鞋每到这个时候也定是忘不了的。父亲则开始盘算一年的收入支出,赶年集卖瓷货,捎点过年用的东西,甚至小孩儿的头花,擦炮。

眼看日子已进腊月二十,年味更加浓厚,记忆中母亲开始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包括房顶、房墙,柜子的夹缝,床底等母亲必会亲自动手。接下来,洗床上用品,全家人的衣服;刷锅盖,盘子、碟子等便是母亲必不可少的课程。小时候总以为母亲太干净,随着年岁的增加,我渐渐地意识到除了母亲的勤劳和爱干净,是不是还含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母亲便会早早地买回几包粘牙糖。到了晚上,母亲把粘牙糖放在灶台上,一边小心翼翼地揭下旧的老灶爷的头像,一边念念有词:老灶爷,今天是小年了,您该上天了,请您吃粘牙糖,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到这时候,我们姊妹几个站在旁边想笑又不敢笑,但也很虔诚地学着母亲的.样子,给老灶爷磕几个头。现在想来磕头的目的除了祈祷,想必还有能沾一沾老灶爷的光,吃盼了一年的粘牙糖吧?

腊月二十六父亲开始煮肉,煮肉的时间一般都会定在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里屋的火炉旁,一边望着锅里咕嘟咕嘟滚开的水花和升腾起的热气,一边闻着大肉的香味,听父亲讲那悠远而又动人的民间故事。父亲吸着烟,讲着故事,也不忘间断地用筷子插一插锅里的肉块,等父亲用筷子轻而易举地插透大肉块的时候,便证明肉已经烂了。这时候父亲便凑近蒸腾的热气,用嘴吹一吹,睁大眼睛找肋骨或瘦肉让我们大饱口福。我们咂咂嘴,互相看看彼此油光光的嘴,是那样的心满意足。

腊月二十七,母亲便开始蒸包子,蒸花馍。这时候,我最乐意看母亲摆弄面团,那面团在母亲手里翻转,揉搓,捏捧之间便神奇般的成了小猪、飞龙……我惊叹于母亲做面食的技艺了。

炸丸子,炸鸡鱼的日子是我们一家最小心翼翼的一天,父亲烧火,母亲掂炸。这时候,全家都不能多说话,特别是不吉利的语言,我们小孩子更不能轻易地碰锅灶。到后来我渐渐明白不是这一天有什么忌讳,是因为炸东西,油容易向外溅,大人需要全神贯注,小孩子需要安全。

我最难忘的是初一的起五更。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我们从香甜的睡梦中惊醒。母亲让我们穿上新衣裤。外面还漆黑一片,我们便开始吃饺子。吃完饭,穿着新鞋到院子里走一圈,脚下嚓嚓作响,原来父亲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撒下了一地芝麻杆。后来我渐渐知道漆黑的五更里,脚下的嚓嚓声是为了辟邪。

天还不亮,我们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去磕头串门。鞭炮的噼噼啪啪,敲亮了东方,也迎来了新春。

篇3:过年的味道

王小林的父母外出打工已经有八年之久了, 而这八年来他的父母从来没有回家陪他过过一次年。打小他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在他的内心, 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像别的孩子的父母一样陪在自己身边, 特别是每到过年的时候, 他就越加渴望父母能回家过年, 哪怕他们只在家里吃顿团圆饭。

在其他孩子的眼中, 总是盼望着过年, 因为在过年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会给他们买新衣服、新鞋、新玩具, 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因此在其他孩子看来过年是件快乐的事情, 可是到了王小林这里却变了味。在他心里, 他并不像其他小孩子那么渴望得到过年的礼物, 也不是想吃那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他所盼望的是其他孩子每天都拥有的生活, 那就是能和自己的父母坐在一起好好地吃一顿年饭。因为, 在他的记忆中已经不记得自己和父母一起吃饭时的情景了。

每到过年, 看着灯火通明的上空五颜六色的烟花绽放, 看着美味的饭菜, 看着邻家大人小孩一起欢快的玩耍……王小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一滴滴的眼泪流出眼眶, 他心中有道不完的伤心与痛苦。

又快到过年了, 王小林的心里开始变得沉重起来。以往他都在电话中乞求自己的父母回家过年, 然而每次父母都说工作忙, 没有时间回家。今年他打算不再乞求父母回家过年了, 他理解自己父母的难处。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今年他的父母却说要回家过年了。父母要回家过年!当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 人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平常少言寡语的他现在的话也多了, 大事小事他都喜欢插上两句。

今年王小林对于过年是另一番感受、另一种味道, 和往年的过年相比, 气氛也变了, 对于王小林来说, 这种气氛再美好不过了。从王小林的笑脸上, 人们可以看出他那种幸福快乐的感受。

篇4:过年的味道

年复一年虽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当我们在这样的时候又开始絮絮叨叨地向儿孙叙述着过过年的林林总总时,是我们怀念过往那浓浓的年味和人情味了。

“二十二,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一年忙下来,没时间吃,没时间喝,只有到了春节,才有更多的闲暇,才能一饱口福。杀鸡,宰鹅,煲汤,炖肉;泡豆嘴,长豆芽,煎豆腐,糗豆馅;摊合折,蒸年糕,包饺子,煮汤圆。各色美食,纷至沓来,祭天,祭地,祭灶王,祭祖上先人,阖家享用,款待亲朋,清香缕缕,缭绕不散。来得那样慷慨,来得那样集中,油油腻腻,吃够了重又怀念平时的小菜,那才是过年的滋味!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从旧时童谣中,我们可以读出,“穿新衣,戴新帽”也是过年的一种念想。为了买到合身的衣服,人们成群结对,赶年集,逛商厦,熙来攘往,摩肩接踵,从头上到脚下,从内衣到外套,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左顾右盼,精挑细选。选款式,挑颜色,试肥瘦,谈价钱,认认真真地享受新年的甜蜜。

迎春,有锣鼓,有鞭炮,有焰火,有火红的灯笼,有簇新的春联,还有春节晚会、贺岁影片。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既养眼又提神……

春节,是一道盛宴,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还是文化的,那味道,禁得起推敲,耐得住咀嚼,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广博的精神内涵。

虽然许多年俗从我们的生活中悄然淡去,但那浓浓的年味早就从我们的嘴里、眼里、耳里种到了心底。

篇5:初中话题作文过年的味道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走了甲午,又迎乙未,“羊年”春节如约而至。回乡的、釆购年货的、走亲访友的,京城的人们忙碌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看看周边的人们,总感觉到似乎少了些过年的味道。小时候过年,最幸福的就是盼年,那种虔诚的心情、那种迫切的滋味,如今每每想起仍然激情满怀。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给老人磕头拜年,要压岁钱,逛庙会等等,除夕夜,追逐着鞭炮燃放时的硝烟味和响声,端着盛满饺子的大碗和一群小伙伴,村东跑村西,那种质朴、那种热闹、那种童趣,已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长大后,这些已经印记在脑海中儿时的梦,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了一种独有的挥之不去的影像,深深地扎根在心里。人生无常,有起有落。有时像花儿一样多姿多彩,有时像河流一样弯弯曲曲;人生之路,有鲜花、有掌声,也有荆棘、有旋涡;走南闯北,人到了一定年龄,生活的历练难免会遇到遇上难忘的人和事,正因为这些奇怪的事、难忘的的人,才使得人生更加丰富精彩。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合家团圆,共度良宵。家,亲情,融融的爱意,构成了年味的源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扎根心中、生生不息。午后起床,仰望窗外,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正在徐徐开放。恍然间,腊八已过,匆匆忙忙似乎己记不起腊八粥、腊八蒜的味道,小年刚过,吃过的饺子也许还没完全消化掉,但似乎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下班步行回家,看到街道两旁路灯杆上挂着的一排排的红灯笼和有关年味广告、标语,才深深地感受到年真的越来越近了。春节将至,这意味着春天就要来了,万象复苏草木更新,这给刚刚还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中生活、盼望着春暖花开日子的人们,带来了不尽的喜悦和希望!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春节太多的内涵。古往今来,在春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环境里,给了许多文人墨客想象发挥的空间,留下了许许多多美文佳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事过境迁,时隔多年,如今读起仍脍炙人口。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留传至今。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购年货、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开始了。翌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贺新喜、恭喜发财,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作罢。

篇6:写过年的作文:过年的味道

大年初一的夜晚,耳边依旧会传来稀稀散散的爆竹声,街道上也依旧会看到高挂的红光。

希望明年,心中会增添几分对于年的欣喜,也希望年的味道,可以重回人们的心中。

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四年级写过年的作文,愿您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查看更多请点击【四年级作文】栏目。

相关推荐:

四年级写春节作文:春节

篇7:过年的味道作文

也随之响起来,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鞭炮声,笑声响成了一

片简直就是一段有声有色的“交响乐”,把大自然所有的声音都交

织在一起,连天上的星星都忘记了睡眠,停下来观看!我看

着窗外,把划过的烟火当做流星,许下了新年里的新愿望。我相信,

篇8:过年的味道

自我懂事以来,我觉得过年是很快乐、很幸福、很温馨的。爸妈给我买新衣、新鞋,家里买鱼、买肉,做香肠、腊肉。父母和其他长辈们还会给我压岁钱,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欢欢乐乐,亲亲密密。过年的味道真的很美很浓,很让人留恋。

最让我难忘的是2012年春节。我的爷爷奶奶在台湾,那时他们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50多年没有和大陆的亲人一起过年。因此他们决定回来看看大陆的亲人。团聚地点定在广东惠州,爷爷和奶奶坐飞机经香港赶来,爸爸、妈妈和我还有其亲友也从全国各地赶到,全家30多口人终于团圆了。

除夕之夜,爷爷带着我们到淡水大饭店吃团圆饭,一个厅里席开三桌。爸爸妈妈带我和爷爷奶奶坐在同一桌,满桌菜肴,花样特多,色香味俱佳,许多菜我还是第一次吃呢!爷爷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个大红包,他感慨地说:“改革开放好呀,我们家终于可以大团圆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我们也给爷爷奶奶送去了祝福,请爷爷奶奶常回来看看,大姑姑和爸爸在谈话中感慨万分,大姑姑说:“不容易呀,今年过年我们家四代同堂,相亲相爱,亲情浓浓,真是天堂般的生活呀!回想起60年代,那种苦难真是无法言表!往事不堪回首,今昔对比,如天堂和地狱的差别,我们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大姑姑和爸爸都是吃过苦的人,所以他们对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十分满足。我喜欢春节,盼望过年。过年的味道浓浓的,幸福的味道也浓浓的。

篇9:过年的味道作文

这几天我真正品尝到了年的味道。大年三十晚上,我急急忙忙地赶到奶奶家,一进门,温暖的气息迎面扑来。哥哥、弟弟、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就在这时,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来,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

篇10:过年的味道作文

饺子馅还没有包完,已经有点酸酸的味道。

招待亲友的馒头还有好几兜儿,婆婆在嫂子那蒸好的包着红豆顶着面花插着红枣的人口馍,已经滋生了满脸的黑斑,好丑!

学校发的牛肉丸子,因炸的太轻了,清炖时还有些腥气,所以至今所吃寥寥,所剩多多!

吃涮锅的金针菇,在冰箱了放久了,竟冲破保鲜膜耀武扬威的钻了出来。

冰箱被狠狠地实实地塞了三个抽屉,牛,羊,猪肉都被冰冻着。大年二十八,买的两只鸡,还硬硬的躺在那里,像木乃伊。除去拿去嫂子的两条鱼,还有从妈那儿拿来的小姨送的咸鲤鱼。

年前还有四五袋蛋糕,都被打入“冷宫”好久,没有出头的日子。若是当个小甜点在电饭煲里烤烤,那种香甜的味道一定充满客厅里的每一个角落,引得所有的人垂涎欲滴。可惜,当个正餐吃,不喜欢吃甜食的我总觉得这不像吃饭,吃的实在不和胃口,可这一切都错过了假期,开学,上了班,一天不在家吃饭,就更是被遗落了。

妹妹炸好的带鱼,大年初三就被妈包了让我带回来,正月十一小妹妹来玩时,又捎带了一包,但命运几乎一样,没有赏目悦胃,而是被塞入冷宫,等候发落。

姑姑年前年后给了两次柿饼做的甜点,还有妈给的用面、鸡蛋、糖、蜂蜜炸成的`面食,还没有资格进“冷宫”,冷宫早已是“虽席地不容间也”了。那只有放在仓库的竹筛里,被布蒙着,还好带给同事吃了两次,大家都赞不绝口。

过年称的八宝粥,红枣,糯米,香米,薏米,红豆,绿豆,黑豆……远远超出吧八宝,还有小山药蛋,姑姑家给的红薯,可惜的是,还有好多没吃完,这么熬时间用爱心耐心煮好的粥定是没机会“出世”了。

……

什么都没有吃完,什么都被塞进了冰箱,冷藏得久了竟发了霉,冰冻得久的,都硬邦邦的,全都披着一层白霜,竟分不清哪是鸡,哪是鱼,哪是牛肉,哪是猪肉?

这就是年的味道?准备了一大堆,吃都吃不完!

在北京工作的侄女送来的烤鸭,一半都没吃完,如今一半冷冻,一半冷藏,只等着时间久了,变了味了,那就只好幸福小狗大狗了。

每顿吃饭都准备的丰盛,每一盆菜都剩着,洗锅刷碗都并非易事。昨晚才将火锅里内容丰富的排骨、羊肉、丸子,统统倒给了藏獒。火锅用热水洗了还觉得不干净,蘸上洗洁精,锅里锅外,一点点细致地擦拭,只怕擦不净的油腻到了炎热的夏天会发了霉,我怕这火锅一年之内再也没有出头之日。

等锅碗瓢盆都收拾好,各就各位之后,我看了一下表,竟然已经20:50了。给老公打电话,接女儿到哪了?一个半下午和整个黑夜渐近的三个小时,本想坐下来梳理一下心绪,玩味一下搁浅的文字,可不曾想,这个原计划的时间竟然在无穷无尽的家务事中消磨渐尽。

耳边听到开门的声音,洗手间女儿已走进餐厅,离睡觉时间越来越近,我也失去了动笔的兴趣。

文字最终还是被搁浅,原来这年味难道就是吃不完的东西,收拾不完的锅碗瓢盆?

篇11:过年的味道作文

秋天的果园,色彩繁多、果香扑鼻,是我的快乐源泉,更是大家的乐园,所以人人都喜欢它。

果园的中央有一颗又高又粗的树,都不知道有几百岁了,它就像一位防守边疆的战士,英俊、帅气地站在那里。果园的周围,遍布着大木头根,上面顶着一张张透明的布,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的。果园的四周,还有一条清晰见底的小河,果园的水,就是从那小河里流淌下来的。

大树的右边是一棵苹果树,树上的苹果火红火红的,左边是葡萄架,架上的葡萄像紫珍珠一样。前面是哈蜜瓜、哈密瓜的果实又香又甜,后面则是香蕉树,香蕉一串一串地紧挨在一起,像十几个兄弟姐妹聚在一起说悄悄话。果园很大,每种果树大约有二十来棵,而且树都有五六米高,我们可以在里面玩枪战、玩荒野求生,也可以在里面玩鬼抓人、躲猫猫等趣味游戏。在果园里玩累了,我们就靠在大树旁休息,饿了就摘水果吃,吃上一根香蕉对我来说就像是吃上了一只超级大螃蟹一样美味。渴了就采葡萄吃,葡萄的水分很充足,吃上几颗,就等于喝上一瓶酸酸甜甜的橙汁,真是好喝极了!

篇12:过年的味道

和小伙伴们放完鞭炮,访过亲戚朋友,吃过曾经垂涎三尺的美食,便要想个玩耍的法子来——缠。

飘荡在屋外的风声似“年”在作孽。夹杂于其间的雨声似乎沾染了狂暴,那风声越发凄厉逼人。几个小伙伴们一同钻入年糕大妈的厨房里。这厨房如此小,仅能容下我们几个捣蛋鬼。趁着大妈不注意,偷偷地在锅里撕下小点的年糕(哪敢蘸糖吃),一股脑儿地塞在嘴里。有时蒸锅太烫,手放下去就迫不得已地收回来。但即使被烫了也只得将两手抱拢躲在衣兜里,免得让大妈知道。可我们调皮的鬼主意总逃不过大妈的眼睛。每当大妈掀开锅盖准备取出这柔滑滋嫩的年糕时,便会看见那被我们偷偷撕走的小口儿。她总会笑嘻嘻地对着我们,然后装出凶巴巴的样子,问道:“是那只小老鼠偷咬了这一口儿啊?”

她将那块不整的年糕放在盘里,拿来刀沿着不平整的小口切下一小段来,举着小段儿,说道:“好啦,让那只偷吃的小老鼠把这点也吃了吧!如果没人承认,那就我吃了。”大妈故意把这小段儿放在嘴边,但还没来得及再看这诱人的小段儿一眼,就被那群是鼠非鼠的小伙伴们抢去吃了。后来呢?后来,那个抢到偷吃了的大毛喜笑颜开,故意抿抿嘴装出一副好吃极了的样子,而那些没抢到的小宝、阿亮、小小呢?他们嘟着嘴,径直走出厨房,到对门的阿叔家凑热闹了。

我们这群捣蛋鬼都知道,对门的阿叔有些“孩子气”,总喜欢我们喜欢的东西,爱和我们一起玩。

他又俏皮地在门口迎接我们了,毕竟每年都是这个时候来找他,他自然也熟识了规律。那几个没抢到的小老鼠们便佯装出失落伤感的样子,这足以打动阿叔的心了。他是最担心我们伤心的——毕竟要过年,他怕我们的哭会带来晦气。阿叔从里屋拿出我们最喜欢的小甜点给那几个小老鼠吃,他们似乎略占上风,转头瞅瞅那抢到小段儿的大毛,举着那甜点在他的眼前晃来晃去。

大毛心动了,“捣蛋哥哥,我也要,我也要!”

“好好好,都有啊,每个人都有!”阿叔又从里屋拿出更多的甜点摆在我们面前的盘里,“尽管吃,过年了,吃得开心点嘛!”他乐呵呵地坐下来,看着我们抢着吃的丑态痴痴地笑了。

“咦,你怎么不吃啊?阿叔这东西多着呢,尽管吃!”

“阿叔,我不饿,他们这么喜欢就让他们先抢吧!”其实我那是已经有些饿了。

阿叔端着椅子到我旁边,示意我也坐下,悄悄对我说:“不饿也随便吃,这些糕点也吃不饱的。阿叔帮你一个人拿一些,别再被他们抢了。”他又走进里屋去了,真不知道他家究竟有多少吃不完的甜点。小伙伴们也抢完了,盘子里空荡荡的,连一片糖纸也没有留下。他们也感觉有些没劲了,这晚上不捣蛋一下也就没有意思了。

阿叔本以为那群小家伙还在那里疯抢的,没想到个个都静坐在椅子上,还瞪着眼睛看着他手上为我拿来的糕点。“捣蛋哥哥,怎么现在才把这最美味的糕点拿出来呀?我们都等急了。”阿亮说着便走到阿叔跟前,夺去了最大的一块糕点。

“喂喂喂,你怎么在我面前抢呢?我还没说这让你吃呢!”阿叔的原计划被彻底毁坏了——我看着他不安的神情,按捺不住猜起了他的心思。

“捣蛋哥哥,你端出来不给阿亮吃,是给我吃的吧!你的好意我接受了!”话音刚落,阿亮手上那最大块的糕点已经落在了小小的手中了。小小是个机灵鬼,她早就盯上了阿亮手里的那块提拉米苏芝士糕,趁阿叔没回过神来,先下手为强。

“小小,你敢抢我的东西,想吃我拳头?”阿亮说不过别人就喜欢打,上次花花被他打哭了全村的人都知道。

“哼,你来抢啊?你跑不过我。”小小得意地大口咬下糕点,冲着阿亮做了个鬼脸,就朝着门外飞奔而去。阿亮也冲出去了,在屋外传来嘹亮的歌声和叫声。

终于阿叔朝着椅子的方向走来了,阿瓜偷偷地叹了口气,又故意振奋精神,手依然放在阿叔的椅下。阿叔果真没有发现阿瓜的企图,因为没有人会想到那令人捧腹大笑的“学生打老师”。他刚要坐下,阿瓜迅速将椅子一抽,阿叔便“扑通”一声坐在了地上。屋外的风声突然止了,接着就是一阵哄然的大笑声。笑声在那狂暴的风声中随丝丝凉的空气互相撞击,有碎了一缕缕的,再也聚不拢来,就让新的起来,追着未碎的那一个,又马上把它也撞碎了。阿叔仿佛觉得笑声在黑暗的空中撞击,逃跑,追赶。

“阿瓜!”我们几个孩子大叫起来,似乎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阿瓜這个能把“捣蛋哥哥”都戏耍的人。阿瓜并没有不好意思,在这欢欢喜喜的大年夜,他做到了一个自以为别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虽然口头说着“对不起,有没有受伤啊”的慰语,而心里却昂起头,踉踉跄跄地走了出去。

风声渐消,所有的尘埃都缓缓聚拢,轰响黑乎乎的天地,便再也无处看见了。那混合于一体的天地所挤出的世界重新清明起来。

冥冥中听见遥远的敲钟声了,只是我们这儿的新年标志,听到这钟声便到了新的一年了。陆续的烟花腾空,鞭竹爆起。

篇13:过年的味道作文

可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年的气氛也就没有那么浓了。没有了叔叔的抱头鼠窜;没有了烟花的伴奏;没有了爷爷奶奶的悄无声息。在我看来,世界早已不像从前那样朴实,那样热闹了。我试着吟诵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想让自己找到以前那种感觉,却再也找不到了。此时此刻,我觉得过年的味道是涩涩的,很无味。

时间的流逝,带走了欢笑,带走了朴实,带来的只是一些物质上的需求。

过年的味道从浓到淡,从甜变成涩,我想试着留住从前的那种感觉,但是时间的脚步快得让我跟不上节奏。啊,再见了,过去……

过年的味道是多变的,有着跳跳糖般的快乐,有着棉花糖般的香软,有着巧克力糖般的苦中带甜,还有着薄荷糖般的清新。

一九九九年,刚刚出生的我才刚会用双眼观察这世界。爷爷便用干瘦的手把我抱起来,一家人围着电视热热闹闹的看春晚。饿了吃糯米饭,渴了喝碗果珍。家中气氛格外欢乐,过年的味道有着跳跳糖般的快乐。

二零零四年,我已经六岁。家中有了两台电视,我拥有了一台,家人用另外一台。大哥让我坐在他的腿上,二哥倚在床边,对电视上的节目品头论足,时不时的喂我好吃的。过年的味道有着棉花糖般的香软。

二零零九年,大哥远在杭州工作,只有我和二哥在一起过年。没有大哥在的年夜饭,吃起来也不如以前那么美味了。思念悄悄地爬上我的心头,但大哥的一通问候电话,让我开心不已。亲人的惦记胜过一切。过年的味道有着巧克力般的苦中带甜。

二零一一年,过年的尾声,我与欢乐谷作文班的朋友们一起包汤圆。亲自动手的感觉,真是棒!那看着“丑陋”吃着香甜无比的汤圆,让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一张张年轻的脸蛋洋溢着清新的笑容。过年的味道有着薄荷糖般的清新。

篇14:过年的味道作文

今天,是除夕。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上煎熬,我和爸爸、妈妈终于回到了家乡。家门上贴着火红的春联。一进门,人真不少!就连平时极少见面的七大姑八大姨、远亲近戚都回来了。大家问长问短,聊起了家常。过年的味道,就在这寒暄的话语中,让人在寒冷的冬天先从心暖和起来。

暮色四合,天空出现了几颗星星,星星好像是被这美味的饭香吸引来的。我们开始吃年夜饭,饭菜香和亲切的话语不同,它不是温暖,而是充实。大家吃着可口的饭菜,说着新年祝福,十分舒适、安逸。大家一年没见面,憋了一年的思念像泉水似的涌了出来。饭菜里,包含着做菜人对亲人的关心、对父母的孝心、对儿女的期望与期盼。难道这不是过年的味道。

午夜到了,该放礼花鞭炮了。礼花一个个地升上天空,一朵朵的花儿在夜空竞相开放。一个小点在天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线,一个点、一条线的消失催开了一朵花。鞭炮也来凑热闹,噼噼叭叭,里面夹杂着孩子的笑声、大人们互道新年的祝福声。接下来就是我们小孩高兴的时候了。几只“火蝴蝶”在空中飞啊飞,几只小烟花在空中忍禁不禁,几只“锦毛鼠”在地上窜来窜去。这都是我的杰作。欢笑声和火花发出的滋滋声构成了我们的青春舞曲。满院浓浓的火药味包含着青春的激情。这难道不是过年的味道?

篇15:过年的味道作文

贴春联

吃完早饭,我们一起贴春联。爸爸把去年的春联撕下来,我和妈妈用双面胶把新的春联粘上。很快,春联贴好了,还剩一个“福”字,该怎么贴呢?我说要倒着贴,爸爸说要正着贴。这时,奶奶出来了,告诉我们大门上的“福”字是要正着贴的,有迎接“福”的意思。我马上反驳道:“那有些人家怎么是倒着贴的?倒着贴不是说福到了吗?”奶奶接着说:“倒着贴也是有的,但是是贴在垃圾桶上的。倒着贴的“倒”是倒掉的意思,不是到来。”哦,原来是这样啊!

包春卷

下午,我们一家在暖洋洋的太阳底下包春卷。爷爷先把豆腐干、笋、肉、咸菜切成小丁,放在锅里炒一炒,然后把它盛在盘子里。开始包春卷了,我们把薄薄的春卷皮摊开,把馅料放在皮上,卷起来,蘸点水粘住,春卷就做好了。爷爷把春卷炸一炸,香喷喷的春卷出锅喽!我拿了一个最大最长的,咬了一口,脆脆的,好美味啊!

分岁

晚上,奶奶做了满满一桌菜,好丰盛啊!“开始分岁喽!”奶奶说着从厨房走出来。我感到很奇怪:“奶奶,什么是分岁呀?”“分岁呀,是除夕夜的习俗,有祭祖先、吃年夜饭、守岁等等。”哦,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吃完年夜饭,我收到了压岁钱。奶奶说要把它放在枕头底下,晚上我们还要守岁,把灯都打开,到12点再关。

篇16:过年的味道

独立食评家

法国美食会会员

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读者朋友收到这一期《食品与生活》时,辛卯年新年越来越近了。放寒假啦!过年啦!小孩子们心里痒痒地高兴,可以玩一玩,吃一吃,拜拜年,收收压岁钱。大人们也在计划,今年的新年有点什么新花样?走几家亲戚朋友?是不是举家外出旅游?

年年难过年年过

自古以来,中国人把奇数叫“阳数”,而把偶数叫“阴数”。阳数不吉利,而阴数吉利。所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不吉利的日子。正月初一,有个叫作“年”的怪物来了,度过这个难过的日子,就称为“过年”。对付“年”要用桃符来“镇”它,后来衍化成春联,还有就是放鞭炮吓跑它,还要坐在炉火边“守夜”。火能吓退野兽,也能吓退怪物。这一切工作奏效了,也就到了大年初一的子时(晚23:00~次日凌晨1:00),人也饿了,累了,于是就吃饺子(同“交子”,即交子的谐音),南方人则吃年夜饭。

不过,过年的准备,实际上从腊月里就开始了。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成道日,故僧众要煮粥回馈施主,是谓“腊八粥”。腊八粥中的果饵,有糯米和赤豆、红枣、桂圆、莲心、花生、白果、松子、板栗等。民间的腊八粥还有咸的,即以腊肉、萝卜、芋艿、花生、鸡丁、鸭肫、香干和糯米或粳米共煮。

腊月廿三是“祭灶”。灶神老爷上天述职,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千家万户所作所为,故每家每户要用饴糖粘住他的嘴巴,让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祭灶果”可真好吃,其中有寸金糖、牛皮糖、油枣、芝麻糖,还有疑似膨化食品的“祭灶果”。

腊月廿四“掸尘”,即大扫除。晚上,我们家还过“大年”。祖母说,大年大于年,所以要比冬至更隆重些。点香、烛、焚锡箔,做几个菜,祭一祭祖先。大人、小孩都要跪、拜、叩头。除通常的鱼、肉、蔬菜之外,还要有粉蒸鸡(婺源三蒸——清蒸、粉蒸、干蒸)、焐豆腐(也有人写作“糊豆腐”),将豆腐炒透后,加上米粉(不是米面)再炒,直至起糊。焐豆腐中要有肉丝和冬笋,以示其珍贵。

幼年的我,体味到父母亲的“年年难过”。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先后添了二妹、一弟,60年代又添了小弟,加上祖母共九口人,物资又缺乏,没有更多的东西供养九张嘴巴以及六个孩子的学费、书费,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可是,父母亲总有办法熬过去,家里也很少有阴霾的时候,“肚中空空,心里阳光”、“年年难过年年过”,就是当年家庭生活的写照。

年夜饭的味道

南方人不吃饺子,吃年夜饭。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也是一年中最好吃的一餐。好不容易配给的鸡、鱼、肉、蛋、菜、豆(制品),烧一顿最好吃的菜,那就是我儿时盼望的“过年”了。除夕下午,祖母在家里作最后的准备,拣了四式小菜(装在分层的竹篮里),牵着我的手到住在南市西仓桥街的外公家里拜年。见了外公,我磕下头去,肥硕的外公已将我一把拉起,口中直叫“外孙皇帝,快快请起”。那四式小菜大抵是糟肉、黄鱼、如意菜(形似如意的豆芽烧油豆腐)和蛋饺肉圆(可放汤烩一烩,成三鲜砂锅)。外公每样尝一尝,再拿出野狐脸(玩具)、木头大刀、扯铃(空竹)、小人书送我。急急赶回来,家里已准备祭祖仪式,点上香烛,菜、饭满桌,依次磕头后焚锡箔,就可坐下吃年夜饭了。年夜饭吃到喉咙口,坐着喘粗气,祖母出来分糖果、花生(也是配给的)。等到肚子稍微空出一点,母亲又端出赤豆红枣糖年糕汤(寓意:早出头,年年高),一年中最好吃的一餐才结束。

年味变了吗?

过年的味道,似乎有些“变味”。年夜饭当然要吃,但绝对没有了“涮一顿”的意思。单从吃的方面考究,其实天天都在过年。年夜饭更多成了团聚的机会。不过说实话,我自己肯定不会年三十去饭店吃年夜饭。每年的年夜饭已经成为商家宰一刀、赚一票的好机会。有时年前有机会去餐馆厨房看看,发现有许多半成品盛在各种容器内,如果管理稍有松懈,卫生状况堪忧。为了赚更多的钱,也因为订单太多,许多餐馆像足球赛那样,分上下两场。而且上席全是大锅菜,速度又快,风卷残云,吃得并不爽,价钱并不便宜,总有二三成的“虚头”。今年因为进货价上扬,一些餐馆只预收座位费,菜价随行就市,菜也临时再定,又不怕你不吃。说一句夸张的话,以“天价”来吃“准猪食”,岂非脑子进水。我是在小年夜中午和亲家两位,再加上弟弟妹妹,也去开一桌。真到了大年三十,请近在咫尺的亲家过来,家里开一桌,自己烧两个拿手菜,讲讲吃吃,给小孙女发发压岁钿,真开心。

旧时过年“花头经”很多。汉代的东方朔,当年的幽默大师在《占书》上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六畜占完了,再是“人日”。记得小时候“人日”还要吃点年糕、汤团之类。那留过年的“年年有鱼”,此时也可正式落肚。有限的“宿菜”吃完了,炒一只塌菜冬笋,再烧一只“独脚蟹”(发芽豆),也是特别好吃。如果还有“血蚶”,那父亲就要喝两口小老酒了。

一直到正月十三,开始“上灯”,十五是元宵,十八“落灯”,即是旧时的“灯节”。元宵也要祭祖,不过小孩更喜欢拖一只兔子灯,在弄堂里跑。高兴了,扯一会“扯铃(空竹)”,“昂昂”地响起来,年味也越来越淡了。

篇17:过年的味道作文

龙,历来在国人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古代的皇帝自称真龙天子。在民间备受人们的宠爱,常以龙相最为自得。十二生肖中,唯有龙是人们想象出的动物,是虚拟的,这完全是为了表达人们崇尚完美的一种愿望。我有幸生为属龙一份子,更是倍感荣幸。虽至今一事无成,但也从未丧失决心信念。无论前途如何,常牢记自己是龙人,龙的精神不能丢掉啊!

龙的精神本来就是咱们民族精神的图腾。自古至今,国人都崇拜龙,给它赋予了无尽的想象,综合各种动物的长处,创造出大气、庄重的龙的形象和灵魂。在它身上寄意着民族起飞的精华和古老的龙文化。这种一脉相承的龙的精神,感召起一代一代的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不息。

我喜欢龙,它那柔美伸展的身姿,像随时预备起飞起似的。飘动在蓝天白云间的苍龙,如飞马一样驰骋,那刚劲有力的利爪,像快如闪电,有雷霆万钧之势的利剑,瞬间就会斩落风雨的来路似的。为大地撞开一片湛蓝的天空,引来暖和的阳光,惠泽万物。龙翱翔在天空,就如鱼儿畅游在水里。它挥洒自如在自己的天空飘动,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遥想。锦绣的神话故事便油然而生,并代代相传,鼓舞和暖和着无数的龙子龙孙们的情怀。

上一篇:返校抗疫第一课小学生心得体会下一篇:中外土木工程专业结构抗震与减震课程比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