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复习练习

2024-05-17

七年级上册复习练习(共6篇)

篇1:七年级上册复习练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练习

《童趣》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童稚()②鹤唳()③土砾()

④丘壑()⑤癞蛤蟆()⑥藐小()怡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余忆童稚时()②项为之强()()

③果如鹤唳云端()()④以丛草为林()()

⑤方出神()⑥兴正浓()

⑦驱之别院()⑧则或千或百()

2.①我;②脖子;同“僵”,僵硬;③果然;鸣叫;④把;当作;⑤刚刚;⑥兴致;⑦驱赶;⑧有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以丛草为林()

②心之所向()

③二虫尽为所吞()

④昂首观之()

⑤项为之强()

⑥物外之趣()

⑦常蹲其身()

⑧怡然称快()

⑨必细察其纹理()

⑩果然鹤也()

一、1.①当作;②主谓之间、可不译;③被;④它,指蚊子;⑤因为;⑥的;⑦自己的;⑧„„的样子;⑨它的;⑩是

1.词类活用

⑪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

⑫夏蚊成雷雷:

2.一词多义:

⑪日: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吾日三省吾身()

⑫之:使之冲烟而飞鸣()

心之所向()

项为之强()驱之别院()观之,兴正浓()见藐小之物()为之怡然称快()送孟浩然之广陵()

⑬其:必细察其纹理()

蹲其身,使与台齐()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使其冲烟飞鸣()

⑭观:作青云白鹤观()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观之,兴正浓()

⑮为:项为之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

⑯以: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徐喷以烟()

⑰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故人西辞黄楼()温故而知新()

⑱时:故时有物外之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⑲而:⑪拔山倒树而来()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作者观察事物细致而有耐心,试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夏蚊成雷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4.(1)生动地写出蚊群嗡嗡的声音(2)表明作者“神游其中”观察的仔细而时间又长(3)表达了作者“作青云自鹤观”收到的惊喜(4)极写癞虾蟆声势之大

5.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 “树”是指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

(3)“庞然大物"实为

6.摘出文中写作者心情感受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7.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5.(1)土砾凸者;草(2)兽(3)癞虾蟆 6.表心情的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一惊作用:突出情趣 7.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正义感的人.

8.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10.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

A.明察秋毫

B.物外之趣

C.怡然称快

11.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8.①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②庞然大物:指高大的东西也用来形容外表强工团大实际却很脆弱的东西

10.B

11.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17、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细察其纹理(细小)

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C、方出神(正)

D、徐喷以烟(慢慢地)

1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

(1)蹲其身,使与台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9、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每句2分)(1)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19、(3分)(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内容1分,写出理由2分

示例: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理由:正当“我”看得格外入神时,癞虾蟆破坏了“我”的兴致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这充分地写出了“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

12.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1)丰富想像:(2)仔细观察:

13.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4分)

(1)

(2)

12.(1)丰富想像的语句如:①以丛草为林②以虫蚁为兽③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

为壑

(2)仔细观察的语句如:①见二虫斗草间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每空2分,共4分

l3.观蚊如鹤 神游草丛(花台)鞭驱虾蟆(观虫斗、驱虾蟆)每空2分,共4分(概括合理均可

11.解释加点的字(3分)

项为之强

常蹲其身

鞭数十

12.《童趣》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本文选自《

》(3分)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14.简答(6分)

(1)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3分)

11、通僵,僵硬 ; 自己

;用鞭子打,鞭打

12、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3、(1)心理这样想,那么有时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像鹤(2)我凭着想象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会细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14、(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5.作者幼年“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5.目力过人,善于观察周围细小的事物,并且富于幻想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揣摩:

4.本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

我的概括: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我的看法:

②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答:

3.因为它破坏了作者正浓的兴趣,打断了作者丰富的想像4.物外之趣:①鹤唳云端 ②游山林丘壑 ③鞭庞然大物;源于生活中:①夏蚊成雷

②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③癞虾蟆捕虫5.①以一颗爱心和一双慧眼去感受观察人生,从平凡的生活中见出不平凡的情趣(合理即可);②(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论语十则》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三省()曾参()()

弘毅()后凋()

诲女()()论()语

<, /SPAN>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解释下列加点词:(14分)

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⑫人不知而不愠()

⑬吾日三省吾身()()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⑮温故而知新()

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⑰诲女知之乎!()

⑲士不可以不弘毅(()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为知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知之为知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四、翻译下列句子:

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五、填空:

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的言行

2.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论语〉十则》包含的成语有:、、、、、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___

_______

品德修养 ___ ____ _______-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3、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并阐述为,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5.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五、简答题(20分)

1.学习了《〈论语〉十则》,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答:

2.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和“知新”哪件事更重要,为什么?

答: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揭示了松柏怎样的品质?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

19、“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和“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意思相近都是说读书要复习,那么两则论语的意思完全一致吗?同样说要复习,它们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答:

1学习了《〈论语〉十则》,我懂得了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同时加强个人修养也很重要

2.“温故”和“知新”,关键在于要“知新”,在“温故”中,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会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才能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

3.这句话揭示了松柏高洁傲岸、不畏严寒的品质获得的启示是: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经历考验后才能体现出来

4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咏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雪骤()

差可拟()

柳絮()

无奕()

一、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

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

俄而()

雪骤()

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⑪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

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本文以“咏雪”作为标题有何作用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10、你还知道哪些咏雪的诗句?

21.除去课文内的两种比喻,你认为“白雪纷纷何所似”?你只要注意雪花的形态、色彩及其飘落的特点,就可尽情发挥想像力,找到很多优美的比喻来描述纷飞的大雪(2分)

如何理解“公大笑乐”?

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一、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B、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C、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D、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2. 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则是无信

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

4.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3)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2、首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下文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4分)

10.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2分)

10.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16.如何理解“友人惭,下车引之”?(1分)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18.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的一个重要素质是什么?这种在现代社会里还有意义吗?(2分)

篇2:七年级上册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A4.C5.D6.D7.C

二、不定项选择题

8.BD9.A10.AC11.AC12.ABD

三、非选择题

13.面对同样的成绩,高蕾可能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李谦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情绪。

因为人的情绪产生与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当人内心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而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消极情绪。考80分,对高蕾来说远没有达到要求,自然会感到失望;而对李谦来说则超出了希望,自然会感到高兴。

14.他没有得心理疾病。进入青春期,人的情绪变得阴晴无常,这是青春期个体情绪变化的一个特点。中学时期,正处于千变万化的青春期。这一时期的情绪状态,往往成为整个青春期生活的基调。而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又往往对自己的情绪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更谈不上自觉地控制了。青春期情绪的特点不是使人变小,倒是情绪向成人化的过渡。我们要冷静地审视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15.情绪不稳定是小敏烦恼的原因。她应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结合所学的调控方法和小敏的实际情况,给她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办法即可。

16.略。

17.⑴赵新不顺的原因是他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由于他没有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及时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从而影响了自己一天的生活。

⑵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换个角度看同一个问题,保持好的心情。

【篇二】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C4.C5.C6.B7.A8.A9.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0.AC11.ACD12.ABC13.AC

三、非选择题

14.略。

15.⑴设法使他理解。⑵尽量理解他人。⑶努力完成。⑷冷静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⑸告诉自己人无完人。⑹采取积极的方式适应之。⑺救助他人或把问题放一放。⑻提醒自己,宽容是美德。

16.⑴张栩面对生活的意外打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面对高位截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幸时,他自我激励,用顽强的意志控制自己的消沉情绪,并在别人的帮助下,克服困难,用自己的特长做有益于社会的工作,将痛苦、烦恼、忧愁,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⑵我们应该学会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情绪,用适当的方法调节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经得起生活中困难、挫折的考验,当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17.⑴前期作品主要表现了“喜”的情绪;后期作品主要表现了“哀‘的情绪。

⑵这种情绪的变化主要是由李清照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她个人境遇的变化造成的。

【篇三】

1D、2B、3C、4B、5C、6D、7A、8B、9B、10C、11A、12A、13D、14B、15C、16D、17B、18A、19C、20A

21.(1)能写出感受就可以给分。(2)关键是我们在面对新的学习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要注意把握,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时间,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等。(3)学习中苦中有乐,要学会享受学习,不断摸索尝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握学习的新节奏等。

22.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人类共同的家园日益恶化,给生态平衡、人类自身健康、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而导致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灭绝猴子旨在灭绝人类。动物们的要求告诫我们: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这是我们神圣的职责。

23.(1)地球环境的恶化、人口的增多、工业的发展、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等。(2)人们应该关爱生命,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3)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要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24.(1)春天、朝阳、灿烂、奋斗……(2)从现在起为自己制订一个详细的初中生活规划,注重知识学习与品德的培养,美好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自省、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志成为人才。

25.(1)自我观察法──自己非常喜欢文学;老师将自己的文章作为范文给同学们欣赏等。(2)确立自己的理想──成为优秀作家,并时刻提醒自己,坚持每天写日记。(3)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6.(1)不会,在实现青想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我们应勇敢地面对,挑战自我。(2)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充实自己;珍惜美好时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等。(3)具有哲理性即可,答案略。

27.(1)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许许多多的人虽然生命已经结束,可他们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却让后人受益无穷,就这样,他们的生命价值得以延伸。更有很多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一直受到后人的崇敬与怀念,他们虽死犹生,其生命价值获得更长的延伸、更充分的体现。

(2)如屈原、蔡伦、黄道婆、戚继光、邓世昌等。

篇3:七年级数学复习

1.1正数和负数

同学们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也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这为我们将学习本章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这些知识对负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我们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别是要用正数与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负增长)中的量,因此为突破这一难点,这一章我们将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让你们通过例子理解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引入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正负数.

难点: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梳理:

知识点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像3,1.8% ,3.5这样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正数前面用“+”(正)号表示,正号一般省略不写.

2、像-3,-2.7% ,-4.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负)号的数叫负数.负数前面的负号不能省略写.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知识点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指两个量,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恰好相反

典型例题:

例1零上13℃记作+13℃ ,零下2℃可记作()

A.2B.-2C.2℃ D.-2℃

分析:规定零上为正,则零下为负,故零下2℃记为-2℃ ,故选D.

例22009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减少24mm,2008年比上年增长8mm,2007年比上年减少20mm.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三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

分析:对于年平均降水量而言,减少24毫米和增长8mm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般地,用正数表示增长的量,用负数表示减少的量.

解:2009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记作-24mm

2008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记作+8mm

2007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记作-20mm

能力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零是正数不是负数

B.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D.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

2、向东行进-30米表示的意义是()

A.向东行进30米B.向东行进-30米

C.向西行进30米D.向西行进-30米

3、-1,0,2.5,+4/3,-1.732,-3.14,106,-6/7,-1(2/5)中,正数有____,负数有____.

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m,记作+48m,则乙向北走32m,记为___这时甲乙两人相距_____m.

5、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 ,由此可知在_____℃_____℃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6、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5m记作移动-5m,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5m是什么意思?这时物体离它两次移动前的位置多远?

7、某老师把某一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10,-5,0,+8,3,又知道记为0的成绩表示90分,正数表示超过90分,则五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

8、某地一天中午12时的气温是7℃ ,过5小时气温下降了4℃ ,又过7小时气温又下降了4℃ ,第二天0时的气温是多少?

1.2有理数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概念,能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难点: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知识梳理:

知识点1: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知识点2:数轴

1、数轴的概念: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2、画数轴的步骤:1画一条直线;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并用这点表示数0;3确定正方向,并用箭头表示,一般取向右为正;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

知识点3:相反数

1、相反数的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表示方法:一般的,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a表示任意的一个数.

3、多重符号的化简:负号的个数是偶数个时结果为正数,负数的个数为奇数个时结果为负.

知识点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可表示为:

3、|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

知识点5: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

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典型例题:

例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分数集合{…};整数集合{…};

非正数集合{…};有理数集合{…}

解析:严格按照有理数的两种分类进行,并注意以下特殊情况: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统称为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

整数集合{206,-2009,0…};

非正数集合{-1/3,-3.14,-2009,-0.010010001…,0…};有理数集合

例2(1)与原点距离等于4的点有几个?其表示的数是什么?

(2)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与点A相距两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什么?

分析:对于初学者,我们可以画出数轴,从数轴上观察,与原点距离等于4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它们所表示的数是+4和-4.千万不要忽略了原点左边的点即表示-4的点.这样第(2)问迎刃而解.

解 :(1)与原点距 离等于4的点有两 个 ,它们表示 的数是 +4和-4.

(2)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与点A相距两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1和-5.

例3-2的相反数是____;5的相反数是____;0的相反数是____.

分析:2是-2的相反数;-5是5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0.

例4已知,|x-2|+|y+2|=0求x,y的值.

分析:此题考查绝对值概念的运用,因为任何有理数a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a|≥0.

所以|x-2|≥0,|y+2|≥0,而两个非负数之和为0,则这两个数均为0,所以可求出x,y的值.

解:∵|x-2|≥0,|y+2|≥0又|x-2|+|y+2|=0

∴|x-2|=0,|y+2|=0,即x-2=0,y+2=0

∴x=2,y=-2

能力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0、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B.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C.正有理数、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

D.以上都不对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自然数集合{…};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非正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3、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5的点有____个,表示的数是_____.

4、数轴上的点A表示-3,将点A先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

5、化简下列各数:

-(-68)=______ -(+0.75)=________

-(-3/5)=_______ -(+3.8)=________

- [+(-3)]=______ -[+(+6)]=______

6、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1任何数都不等于它的相反数;2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3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4若有理数a,b互为相反数,那么a+b=0;5若有理数a,b互为相反数,则它们一定异号.

A.2个B.3个C.4个D.5个

7、若|x|=3,则x=______

8、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____ -(+2);-(8/21)_____-(3/7);

-(-0.3)____|-(1/3); -|-2|_____-(-2).

9、绝对值小于4的所有负整数有______.

10、已知︱x︱=3,︱y︱=7,且x>0,y>0,求x+y的值.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

难点:熟练掌握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灵活.

知识梳理:

知识点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知识点2、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知识点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有理数的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

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1)将算式中的减法都转化为加法;

(2)省略括号前面的加号;

(3)利用加法法则和加法运算律计算.

典型例题:

例1出租车司机小石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大街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

+15,-3,+14,-11,+10,-12,+4,-15,+16,-18.

(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石距下午出发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若汽车耗油量为a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耗油共多少升?

分析:(1)求已知10个数的和,即得小石距下午出发地点的距离;

(2)要求耗油量,需求出汽车一共走的路程,与所行的方向无关,即求出10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然后乘以a升即可.

注意两问的区别.

答:(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石距下午出发地点的距离是0千米,即回到出发地点;

(2)若汽车耗油量为a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耗油共118a升.

例2计算:-8-(-6)

分析:这个例题从形式上看着非常简单,但它非常典型地体现了重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算符号总是会出错,表现在:减法法则背的很熟练但没有正确理解法则,运用时非常粗心.-8减-6等于-8加上6,即-8-(-6)=-8+6=-2

解:-8-(-6)=-8+6=-2

能力训练:

1、(1)绝对值小于4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__;

(2)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5的所有负整数的和是____.

2、若|a|=3,|b|=2,则|a+b|=_____.

3、10袋大米,以每袋5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称重的记录如下:+0.5,+0.3,0,-0.2,-0.3,+1.1,-0.7,-0.2,+0.6,+0.7.

10袋大米共超重或不足多少千克?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4、下列各式可以写成a-b+c的是()

A.a-(+b)-(+c)B.a-(+b)-(-c)

C.a+(-b)+(-c) D.a+(-b)-(+c)

5、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若a>0,b<0,则a-b>0

B.若a<0,b>0,则a-b<0

C.若a<0,b<0,则a-(-b)>0

D.若a<0,b<0,且,则a-b>0.

6、哈尔滨市4月份某天的最高气温是5℃ ,最低气温是-3℃ ,那么这天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是()

A.-2℃ B.8℃ C.-8℃ D.2℃

7、若|m|=4,|n|=3且m<n,则m-n=___.

8、计算

(1)(-4/13)+(4/17)+(4/13)+(-13/17)

(3)23+(-17)+6+(-22)

(4)0.75+(-11/4)+0.125+(-5/7)+(-4(1/8))

(5)(-7)-9-(-3)+(-5)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乘除法运算.

难点: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

知识梳理:

知识点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奇数个负数为负,偶数个负数为正.

知识点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简便运算)

知识点3、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0没有倒数;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4、有理数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的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注:零不能做除数,即a/0无意义

5、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先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再运用乘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典型例题:

分析:在运算过程中常出现以下两种错误:1确定积得符号时,常常与加法法则中的和的符号 规律相互 混淆 ,错误地写 成;2把乘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混淆,错误地写成为了避免类似的错误,需先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然后再按照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例2计算:29÷3×1/3.

分析:对于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必须严格按照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进行.对于此题,很多同学会先计算乘法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29,所以我们要透过表面看清本质.

29÷3×1/3

分析:第(2)题属于易错题,因为除法没有分配律,只有乘法才有分配律,而一些学生往往因不看清题目而错误地运用运算规律.

解:(1)

(显然,解法二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后计算方法很简单.)

(出错的原因在于:除法没有分配律,从而是不能运用的)

能力训练:

1、填空:

(1)-7的倒数是____,它的相反数是___,它的绝对值是____;

(2)-2(2/5)的倒数是____,-2.5的倒数是____;

2、若|a|=5,b=-2,ab>0,则a+b=______

3、已知两个有理数a,b,如果ab<0,且a+b<0,那么()

A.a>0,b>0 B.a<0,b>0

C.a,b异号D.a,b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4、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若异号,则a·b<0,a/b<0

B.若a,b同号,则a·b>0,a/b>0

5、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0B.a-b>0 C.a·b>0 D.a/b>0

6、化简下列分数:

7、计算:

8、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1,求(a+b)cd-2009m的值.

1.5有理数的乘方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并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计算.

难点:能正确将绝对值大于10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会求近似数的精确度.

知识梳理:

知识点1、乘方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3)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4、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a=0,b=0;

知识点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知识点3、科学计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知识点4、近似数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典型例题:

例1计算:-22-(-2)2-23+|(-2)3-2|

分析:在有关乘方的计算中,最易出现错误的是“符号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幂的概念,头脑时刻保持清醒,不要随意的增减和变换符号,更不要“跳步”,严格按照运算法则进行.

例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56420000万.

分析: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在一些数据中会出现“万、亿”需引起重视;2科学记数法有其表示的标准形式: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

解:56420000万=564200000000=5.642×1011

例3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596960平方千米,按四舍五入精确到万位,则我国的国土面积可表示为______.

分析:对较大的数取近似数时,应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再取近似数.所以9596960平方千米≈9.60×106平方千米.

解:9596960平方千米≈9.60×106平方千米.

能力训练:

1、对任意实数a,下列各式一定不成立的是()

A.a2=(-a)2 B.a3=(-a)3 C.|a|=-|a|

D.a2≥0

2、若x2=9,则x得值是___;若a3=-8,则得值是____.

3、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约为7840000万元,那么7840000万元用科学积记数法表示为____万元.

4、我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2013年全省旅游总收入739.3亿元,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_____.

5、1、按要求对分别取近似值,下面结果错误的是()

A.0.1(精确到0.1)B.0.05(精确到0.001)

C.0.050(精确到)D.0.0502(精确到0.0001)

6、4、已知亿是由四舍五入取得的近似数,它精确到()

A.十分位B.千万位C.亿位D.十亿位

7、下列用科学记数法写出的数,原来分别是什么数?

1×106,3.2×105,-7.05×108

8、计算: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正确合并同类项.

难点: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知识梳理:

知识点1、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知识点2、合并同类项

1、定义: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

3、去括号: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知识点3、整式的加减

法则: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2与π不是同类项

B.3ab与3xy不是同类项

C.2ab与2ba可以合并

D.2ab与-2ab的和等于0

解析: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故选A

例2化简:

(1)3x-2x2+5+3x2-2x-5

(2)(2xy-y)-(-y+yx)

例3先化简,再求值:

(4a2-2a-6)-2(2a2-2a-5)其中a=-1

当a=-1时,原式=2×(-1)+4=-2+4=2

能力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的次数是0B.是单项式

C.是单项式D.的系数是5

2、单项式的系数是____,次数是____.

3、计算:4(a2b-2ab2)-(a2b+2ab2)=______;

4、某城市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的煤气费:用气不超过60立方米,按每立方 米0.8元收费 ;如果超过60立方米 ,超过部分 每立方米 按1.2元收费.已知某户用煤气x立方米(x>60),则该户应交煤气费____元.

5、三个连续奇数,中间一个是n,则这三个数的和为_____

6、已知轮船在静水中前进的速度是m千米/时,水流的速度是2千米/时,则这轮船在逆水中航行2小时的路程是______千米.

7、先化简,再求值:

8、已知A=3a2-2a+1 ,B=5a2-3a+2,求2A-3B

9、某工厂第一车间有人,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人数的4/5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车间,那么:

(1)两个车间共有____人?

(2)调动后,第一车间的人数为_____人.

第二车的人数为_____人

(3)求调动后,第一车间的人数比第二车的人数多几人?

10、有这样一道题“当a=2,b=2时,求多项式的值”,马小虎做题时把a=2错抄成a=-2,王小真没抄错题,但他们做出的结果却都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说明理由.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继第一章“有理数”和第三章“整式的加减”之后,本章内容仍属于“数和代数”领域.

内容包括:一元一次议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主要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议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列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列方程解简单实际问题

3.1.1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处理:本节将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探索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模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无),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随堂练习:1、下列哪些式子是方程

(1)3x-1 (2)1+2=3 (3)2x-1=3

2、列式表示

(1)比a小9的数(2)的2倍与3的和

(3)5与y的差的一半 (4)a与b的7倍的和

3、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

与18的和等于54(答案:x+18=54)

3.1.2等式的性质:

学习重点:等式的性质

学习难点: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简单方程

教材处理:本节将从天平实验入手,探索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那么a/c=b/c

三、应用知识,深化提高:

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 (2)-5x=20 (3)-1/3x-5=4

点评:1、x+7=26

2、-5x=20

x=-4

3、-1/3x-5=4

两边同时乘以-3:x=-27

(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结果的形式应为x=a(a为常数).

四、能力练习: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5=6

解:两边同时加5:

x-3+5=6+5

x =11

(2)0.3x=45

解:两边同时除0.3

0.3x/0.3=45/0.3

x =150

(3)-y=0.6

解:两边同时乘-1

y=-0.6

(4)-1/3y=2

解:两边同时乘-3

y=-6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学习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探索并发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知识梳理:

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元一次方程解含多个未知数的问题”型的实际问题.

2、会通过合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进一步巩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典型例题

例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

分析1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2找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3列方程:x+2x+4x = 140

解: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即

x+2x+4x = (1+2+4)x = 7x

7x = 140

x = 20

(注:“合并同类项”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例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分析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2找相等关系: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

3列方程:3x+20= 4x-25

4x-3x= 20+25

x=45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 =a的形式)

例3解方程6-2x=5-3x

解:移项,得-2x +3x=5-6

合并同类项,得x=-1

(说明:移项要变号,不移的项不得变号,移项时,左右两边先写原来不移的项,再写移来的项)

能力训练:

解方程(1)(x-2)-3(4x-1)=9(1-x )

(2)11x+64-2x=100-9x

(3)15-(8-5x)=7x+(4-3x)

(4)3(x-7)-2[9-4(2-x)]=22

(5)3/2[2/3(1/4x-1)-2]-x=2

2.解答题:已知方程7(x-2)=1-2(x-6)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a(x-1)=1-a(x+1)的解,求a的值.

3.解答题:东风商场文具部的某种毛笔每支售价为25元,书法练习本每本售价为5元,该商场为促销计划了两种优惠办法:甲:买一支毛笔就赠送一本书法练习本;乙:按购买金额打九折付款.某校欲为校书法兴趣小组购买这种毛笔10支,书法练习本x(x大于等于10)本.(1)试用x的式子表示出实际付款的两种金额数.(2)当x为多少时,两种优惠办法的收费一样?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重点:如何找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应用题,如盈亏问题.

学习难点:设未知数找等量.

知识梳理:

1、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列方程的实质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同一个量.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4、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关键是审题,弄清问题背景,分析清楚数量关系,特别是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相等关系.

知识准备

1、理解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这些基本量的含义

2、梳理上述基本量的关系,由分析归纳得出:

利润=售价-______;

利润率=_______;

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或售价=进价×(1+利润率)

典型例题: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 ,另一件亏损25% ,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解:设盈利25% 的衣服的进价为x元

x+25%x =60

由此得x =48

设亏损25%的衣服的进价为y元

y-25%y =60

由此得y =80

两件衣服的进价(和)是x+y=128元,

两件衣服的售价(和)120元.

∵进价>售价

∴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亏损.

能力练习

1、某商品进价是200元,售价是260元.则商品的利润是____元,利润率是____% .

2、某商品进价是50元,利润率为20% ,则商品的利润是_____元.

3、某商品的进价是200元,售价是160元,则的利润是_____元,它的含义是____.

4、某商品的售价是60元,利润率为20% ,求商品的进价.

5.某文具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64元,其中一个盈利60% ,另一个亏本20% .这次交易中的盈亏情况?

6.某股民将甲、乙 两种股票 卖出,甲种股票 卖出1500元,盈利20% ,乙种股票卖出1600元,但亏损20% ,该股民在这次交易中是盈利还是亏损,盈利或亏损多少元?

7.某商场为减少库存积压,以每件120元的价格出售两件夹克上衣,其中一件赚20% ,另一件亏20% ,在这次买卖中商场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8.某商场一天内销售两种服装的情况是,甲种服装共卖得1560元,乙种服装共卖得1350元,若按两种服装的成本分别计算,甲种服装盈利25% ,乙种服装亏本10% ,试问该商场这一天是盈利还是亏本?盈或亏多少元?

七年级数学(上)(人教版)

第一章有理数能力习题答案

1.1正数和负数

1、B;2、C;3、正数:+4/3,106;负数:-1,-1.732,-3.14,-6/7,-1(2/5);4、-32m,80;5、18,22;

6、+5m表示向左移动5米,这时物体离它两次前的位置有0米,即它回到原处.

7、由题意得,五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100,85,90,98,87.

所以他们的平均成绩为:(100+85+90+98+87)÷5=92(分)

8、由题意得,下午5时的气温为3℃ ,之后的7小时又下降了4℃ ,那么零时的气温是-1℃ .

1.2有理数

1、3、两个,±54、15、68,-0.75,3/5,-3.8,3,-6;

6、A;7、±3;8、>,>,<,<;9、-3,-2,-1

10、∵︱x︱=3 ,︱y︱=7∴x=±3y=±7

又∵x>0,y>0∴x=3,y=7∴x+y=3+7=10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1)0 ,(2)-72、1或5

50×10+1.8=501.8(千克)

答:10袋大米共超重1.8千克,总重量是501.8千克.

4、B5、C6、B7、-1或-7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8、∵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是1

∴a+b=0,cd=1,m=±1

∴当m=1时,(a+b)cd-2009m=-2009;

当m=-1时,(a+b)cd-2009m2009.

1.5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化简后结果不含a∴把a的值抄错结果也一样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能力习题答案

3.1.1一元一次方程

1、3

3、①x+18=54;②27-x=4x

3.1.2等式的性质

1=11 ;2=150;3y=-0.6;4y=-6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移项

1、①=1 ;②=2

2、③=-3 ;④y=-9

7x+2x=13+14

x=25/9

把x=25/9代入得a=9/50

3、1甲 250+5(x-10)

乙4.5+225

2当250+5(x-10)=4.5+225 时 x=50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160元 80%

2、10元

3、-40元亏本了

4、50元

5.x(1+60% )=64,x=64/1.6=40(元)y(1-20% )=64,y=64/0.8=80(元)2X64-(40+80)=128-120=8(元)这次交易中盈利8元.

6.甲老本X:X(1+20% )=1500 ,得到X=1250;乙老本Y:Y(1-20% )=1500,得到Y=1875;股民老本是(X+Y)3125元;卖股票所得3000元;即亏损125元.

7.一件进价:120/(1+20% )=100另一件进价:120/(1-20% )=150两件进价:100+150=250两件卖价:120+120=240250-240=10所以亏10元.

篇4:七年级上册复习练习

—Its seven dollars. 七美元。

【点拨】 询问物品的“价格”时,一般可用“How much is/are ...?”,也可用“Whats the prize ...?”。

2. —Can I help you? 你要买东西吗?—Yes, please.是的。

【点拨】 当商店里的服务员询问顾客要买什么东西时,一般用 “ Can I help you?”;顾客如果想买东西,可说“Yes, please.”,然后再说具体要买什么。

3. Here you are. 给你。

【点拨】 当你买、借东西时,对方给你时一般用“Here you are.”来表示。例如:

—May I use your pen? 我可以用一下你的钢笔吗?

—Certainly. Here you are. 当然可以,给你。

4. —Thank you. 谢谢你。

—Youre welcome. 不客气。

【点拨】 当对方向你表示感谢时,可用“Youre welcome.”来回答,意为“不客气/不用谢”,也可用Thats OK. / Not at all.等。

5. 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你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间?

【点拨】 名词所有格的构成,一般是在名词的词尾加“s”;当表示两个人共同拥有某人/某物时,只在最后一个名词词尾加上“s”;当表示两个人分别拥有某人/某物时,要分别在名词词尾加上“s”。例如:This is Tony and Jims room. 这是托尼和吉姆的房间。

6. I like thrillers and I like action movies. 我喜欢恐怖片,而且我也喜欢动作片。

I like thrillers but I dont like comedies. 我喜欢恐怖片,但不喜欢喜剧片。

【点拨】 and与but都是连词,通常可连接两个并列的单词,词组或句子。and的意思是“和;又;而且”,表示并列、承接或递进等关系;but的意思是“而;却;但是”,表示否定或转折关系。

7. She often goes to see Beijing Opera with her father. 她经常和她父亲一起去看京剧。

【点拨】 介词with 有“与……在一起;和……”的意思。例如:Can you go shopping with me? 你能跟我一起去买东西吗?

8. Does she want to go to a movie? 她想去看电影吗?

【点拨】 当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变为一般疑问句或否定句时,要借助助动词does来构成,谓语动词要用原形。例如:He doesnt like history. 他不喜欢历史。

9. —Can you swim? 你会游泳吗?

—No, I cant. 不,我不会。

【点拨】 can 是情态动词,意为“能、会”,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无论是第几人称,也无论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can均无变化;can不能单独作谓语,它后面要跟一个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含有can的一般疑问句是直接把can提到句首构成,肯定回答一般用“Yes,主语+can.”,否定回答一般用“No, 主语 + cant.”。否定句是在can后面直接加not构成否定句。例如:She cant speak Chinese. 她不会讲汉语。

10. I can play the guitar. 我会弹吉它。

【点拨】 表示乐器的名词在作play的宾语时,其前要用定冠词the。

11. Can you help kids with swimming?你能帮助小孩游泳吗?

【点拨】 help ... with ...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在某方面帮助……”。例如:She often helps me with my math. 她经常帮我学习数学。

12. Come and show us!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点拨】 show用作动词时,是及物动词,意为“展示;给……看”,后面可接双宾语。例如:Can you show me your new watch? 你能让我看看你的新手表吗?

13. I usually get up at five oclock. 我通常在五点钟起床。

People usually eat dinner in the evening. 人们通常在晚上吃晚饭。

【点拨】 表示“在几点几分”时,要用介词at;泛指“在上午/下午/晚上”,要用介词in。例如:I often do my homework at seven in the evening. 我经常在晚上七点钟做作业。

14. —Why do you like P.E.? 你为什么喜欢体育?

—Because its fun. 因为它有趣。

【点拨】 用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用来询问原因,回答时要用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例如:

—Why do you like English? 你为什么喜欢英语?—Because its very important. 因为它很重要。

15. —Who is your science teacher? 你的科学老师是谁?

—My science teacher is Mr Wang. 我的科学老师是王老师。

【点拨】 who是疑问代词,意为“谁”,用来对“人”进行提问。例如:

—Who is the girl? 那个女孩是谁?

—She is my sister. 她是我妹妹。

16. I have math on Monday, Wednesday and Friday. 在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我有数学课。

【点拨】 表示“在星期几”,要用介词on。

巩固练习

()1. —_______?

—Only $5. It is very cheap. (2007浙江温州)

A. What time is itB. How many do you want

C. How much is itD. Whats wrong

()2. —Can I help you, Sir?

—_______. I need some books about western culture. (2007云南省)

A. Yes, please B. No, thanks C. Yes, you canD. No, you cant

()3. —Could you lend me the book you bought last week?

—_______. (2008四川成都)

A. Yes, here you areB. No, I cant lend it to you

C. Its not interesting

()4.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_______ (2008辽宁大连)

A. Thats great.B. Youre welcome.

C. Im sure of that.D. Im afraid not.

()5. _______ mothers both work in the same hospital. (2008广东汕头)

A. Tim and Peters B. Tims and Peter

C. Tims and Peters D. Tim and Peter

()6. Its a nice house _______ it hasnt got a garden. (2008北京市)

A. andB. orC. butD. so

()7. —Mary, would you like to go hiking _______ me? (2008吉林长春市)

—Yes, Id love to.

A. inB. atC. toD. with

()8. —Can you finish the work in two days?

—Sorry, I _______. My computer doesnt work. (2008湖北武汉)

A. dont B. cantC. mustntD. neednt

()9. I learned to play _______ piano at the age of four. (2008吉林省)

A. a B. an C. the D. /

()10. —A single room, please.

—OK. Will you please _______ me your ID card?

—Sure. Here you are. (2008浙江绍兴)

A. send B. showC. sellD. serve

()11. I go to school _______ 8 oclock in the morning. (2008重庆市)

A. atB. inC. on D. for

()12. Peter usually gets up early _______ the morning. (2008北京市)

A. onB. in C. atD. of

()13. —Why do you hope to visit Hawaii some day? (2008浙江温州)

—_______ it has beautiful beaches.

A. Though B. OrC. BecauseD. So

()14. —_______ will clean the classroom this afternoon?

—Lily. (2008广西北海)

A. WhoB. WhatC. WhereD. When

()15. We usually have a football match _______ Sunday. (2008北京朝阳区)

A. inB. onC. atD. to

16. Meimei has to look after her little brother at weekends.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 Meimei _______ to look after her little brother at weekends? (2008山东烟台)

17. 根据汉语完成英语,每空一词。

布莱克太太经常在英语上帮助我们。(2008北京朝阳区)

篇5:七年级上册复习练习

(一)《朝花夕拾》

1.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C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2.了解名著。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__朝花夕拾__》,《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__仙台__(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_弃医从文__的想法。

3.名著阅读。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__《五猖会》,讲述了作者儿时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__

4.选择题。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D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C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4)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 B )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5)《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B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6)《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哪篇文章( B )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7)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D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二)《西游记》

1.填空。

(1)《西游记》,长篇__章回体__神话小说,是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作者是__吴承恩__,字汝忠,号射阳山人,__明__代人。

(2)《西游记》全书一百回,基本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至十二回是全书的__引子__,其中前七回写__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__,表现的是孙悟空对__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__,体现出了__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__;第八至十二回写唐僧的__来历__、__魏征__斩蛇、__唐太宗__入冥府,交代__取经的缘起__。第十三回至一百回写__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__,蕴含着__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获得幸福成功__的人生真谛。

(3)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 猪八戒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猪八戒 )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 孙悟空 )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 唐僧 )念紧箍咒——痛苦在后( 猴 )头

( 孙悟空 )坐天下——毛手毛脚

( 猪八戒 )吃人参果——不知啥滋味

2.综合题。

(1)有人看了《水浒传》后,出了一句上联。请你结合《西游记》中的有关情节对出下联。

上联:疾恶如仇,鲁达拳打镇关西

下联:化险为夷,__师徒取得真佛经__

(2)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结合《西游记》中的有关情节补全下联。

下联:降魔伏妖,__悟空荡平取经路__

(3)根据诗句判断人物。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沙悟净 )

(4)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200字左右的人物简介。

孙悟空 猪八戒 白骨精 红孩儿

篇6:七年级上册复习练习

(一)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相关的概念。

难点:对数轴、绝对值等的理解。

二.具体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负数

在正数前面加“-”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正整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整数0正分数负整数有理数有理数0负整数正分数分数负有理数负分数 负分数

3.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1)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1)数a的相反数是a(a是任意一个有理数);

(2)0的相反数是0;

(3)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5.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a0)

(1)a的倒数是a;

(2)0没有倒数;

(3)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

6.绝对值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1)a的绝对值记作|a|;

(2)若a>0,则|a|=a

若a=0,则|a|=0

若a<0,则|a|=a

(3)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0

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可通过数轴比较

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2)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科学计数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3)近似数就是与实际数非常接近的数。

三.考点分析

对负数意义的理解,绝对值的代数和几何意义,有理数的分类,相反数和倒数的概念,科学记数法,有效数字等都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把握能力。

n【典型例题】

例1.判断正误

(1)a一定是正数;

(2)a一定是负数;

(3)(a)一定大于0;

(4)0是正整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1)由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可知,a可是任意的数,既可以是正数,还可以是负数或0,故不正确。

(2)由上题可知,当a是负数或0时,a是正数或0,故不正确。

(3)(a)是a的相反数(a)a,但a可以是一个负数,故不正确。

(4)由定义可知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不正确。

例2.若|x||y|3,且x、y都是整数,请写出符合条件的x、y的值。

分析: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数轴解决问题,即x对应在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与y对应在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为3。

解:由题意知,x对应在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与y对应在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为3。

从数轴上可以看出,x、y可以取的数应为从-3到3之间的整数。

∴(1)当x=-3时,y=0

(2)当x=-2时,y=1

(3)当x=-1时,y=2

(4)当x=0时,y=3

(5)当x=1时,y=-2

(6)当x=2时,y=-1

(7)当x=3时,y=0

abbccaabc

例3.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bc||ca||a||b||c|。

分析:本题考查数轴上的数的大小及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解:由上图可知a0bc

∴ab0,bc0,ca0

|ab|(ab),|bc|(bc),|ca|ca

∴|a|a,|b|b,|c|cabbccaabc

∴|ab||bc||ca||a||b||c|

abbccaabc(ab)(bc)caabc1(1)1(1)1 0 

例4.近似数1.85与1.850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分析:根据近似数的意义,明确1.85和1.850意义是不同的。

解:近似数1.85和1.850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1.精确度不相同,1.85精确到百分位,即0.01,1.850精确到千分位,即0.001;

2.有效数字不同,1.85有三个有效数字,1.850有四个有效数字;

3.取值范围不同,1.85的准确值m应满足1.845m1.855,而1.850的准确值n的范围是1.8495n1.8505。

例5.若|a3||b5|0,求ab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绝对值的非负性

解:∵|a3|0,|b5|0

∴若|a3||b5|0

则|a3|0,|b5|0

∴a30且b50

∴a3且b∴ab3(5)2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已知|a1|5,则a=()

A.6 B.4

C.6或4

D.6或4

2.根据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c0a

B.abc0

C.acb0

D.b0ac

3.已知a、b是两个有理数,则ab与a比较,必定是()

A.aba

B.aba C.aba

D.大小关系取决于b

4.a、b互为相反数,下列各组中不一定互为相反数的是()

33A.a和b

22B.a和b

C.a与b

5.已知|m|5,|n|2,|mn|nm,则m+n的值是()

A.-7 B.-3

C.-7或-3

D.-7或7或3或-3

6.已知a、b、c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用“<”或“>”连接

ac_________0

ab_______0

b___________c

|a|____________|c|

ab和D.22

7.若|m1|m1,则m_______________1;

若|m1|m1,则m________________1。

8.近似数7.280精确到__________位,有__________个有效数字。

29.若a、b互为倒数,m、n互为相反数,则(mn)2ab____________。

10.把-3.5,|-2|,-1.5,|0|,3,|-3.5|表示在数轴上,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

3来。

11.若|3x1|与(y1)互为相反数,求x,y。

2【试题答案】

1.C |a1|5a15

a4或a6

2.D

3.D

5.C

4.B |mn|nmmn0m5,n2mn7或3

6.> < >

<

7.

<

8.千分

9.2

13.51.5|0||2|3|3.5|3

10.22

11.|3x1|(y1),|3x1|(y1)0

上一篇:母亲作文500字下一篇: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英语试题(节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