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题

2024-05-22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题(精选6篇)

篇1: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以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的圆圈要求能在图上判读形状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条纬线组成纬线圈长度全部等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同度数的纬线,长度相等。纬度越大。纬线圈越小。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要求能在经纬网地图中应用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经度纬度能力要求度数起点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赤道(00纬线)

1、能在经纬网地图中读出经纬度。

2、判断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根据纬度判定五带度数划分东经00-1800西经00-1800北纬00-900南纬00-900度数变化以本初子午线为界,越向东,东经度数越大;越向西,西经度数越大。以赤道为界,越向北,北纬度数越大;越向南,南纬度度数越大。

代号东经:E 西经:W北纬:N 南纬:S

半球划分200W、160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五带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的长短变化)

▲地球自转方向: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昼夜等长白昼最长

黑夜最短(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昼夜等长白昼最短

黑夜最长(昼长夜长)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

▲五带的比较:

名称气候特征地理现象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既无极昼、极夜现象,也无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第三节 地图(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100大于1: 1000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 1:100000线

1千米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

B、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C、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

根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

A、指南针定方向:指南针平放,红磁针指向北,白磁针指向南

B、北极星定向:面向北极星的方向是正北方

C、太阳和手表定向:在中高纬地区,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时针与表盘中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为南方。

D、树木定方向:在北半球,向南的一侧,树木茂盛或树的年轮较稀疏

▲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二)、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

1、地面高度的计算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形图的判读

▲识别地形部位:要求根据等高线特征,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A、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反之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B、等高线重叠为陡崖;

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

D、闭合圈状的等高线中,数值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是山顶,反之内低外高的是盆地。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

3、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绘制:考查实际绘图能力

第二章 世界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1)海洋和陆地分布:三分陆七分海(陆地29%,海洋71%)

(2)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及分界线:要求通过课本熟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大洲、大洋之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最大的洲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最小的洲(大洋洲)、最大的洋(太平洋)、最小的洋(北冰洋)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大的岛屿(格菱兰岛)、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和北冰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

(1)地表形态变化:外力作用:风、流水、海浪、生物等的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

(2)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A、全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B、板块是运动的;C、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5)解释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的原因: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第三章 世界的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要求能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判别)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特点是:时间短、常变化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时间长、一般不变化2、常用的天气符号:(预报天气)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和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日、月、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年较差,年降水量:(考查计算)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测得的气温值的和÷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和÷该月的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每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和÷12

▲气温的日较差=当日的最高气温一当日的最低气温(陆地上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一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海洋上比陆地上迟一个月,分别为8月和2月。南半球相反)

▲年降水量=各月降水的总和

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能绘制和读图分析

3、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纬度因素】(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上气温;冬季相反。

【海陆因素】(3)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0C

【地形因素】▲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3)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海陆因素】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高/效/学/习/经/验

很多中学生复习起来常感觉到千头万绪,无从下手。而据调查显示,重视复习,方法又得当的往往是优秀学生,他们“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的母亲”。中外一切学有成就的人,无不重视复习。复习时学生的职责,复习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根据课本的知识体系确定中心内容,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归纳、总结出各科的难点、要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种从关键点出发开始复习,突出重点、难点,不真正搞懂,绝不放松的复习方式,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有的中学生也许会说,天天复习、常常复习有必要吗、我们上课认真听讲,考前认真复习,考试成绩也应该不会太糟糕啊! 当然,认真听讲、考试前复习都是必要的,但注重平时的积累,从关键点出发,进行科学、有效地日常复习,才更能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更能将所学过的知识变成脑海中的长时记忆,并最终成为自身的能力。

另一方面,从关键点出发,开始复习还可以针对平时学习中出现的理解或记忆上的知识漏洞,发现各学科的难点、重点,及时弥补、及时学习、及时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篇2: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题

1、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______亿。

2、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______减去______。

3、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______内居住的人口数。

4、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______ 和______、欧洲以及______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______地区。

5、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______、______和______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人口的增长应该与______、______的发展相适应,与______、______相协调。

7、根据人类______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主要人种。

8、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______工具。人们借助语言______和______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______的重要特征之一。

9、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二、连线题

1、人种及主要分布的大洲

黄种人 非洲

白种人 亚洲

黑种人 欧洲

2、主要语言与使用的地区或国家对应连线

汉语 俄罗斯

英语 欧洲

俄语 中国

法语 法国

西班牙语 拉丁美洲

篇3: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题

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的基本理念。在活动建议方面, 新课标也多处提到开展地理实验教学。

2. 课例研究——以《大洲和大洋》为例

2.1 航天梦想, 激发兴趣。展示杨利伟、翟志刚、加加林的照片导入新课, 用航天梦想, 激发学生的兴趣。2.2 海陆分布, 探索精神。读海陆面积比例图得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陆地仅占29%, 概括地说,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 三分是陆地。读南北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读东西半球图得出: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结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小活动】请每组同学拿出地球仪, 用桌上的红绳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请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学生通过活动观察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3 七大洲、四大洋。读课本第32 页的图2.5 找出岛屿、半岛、海、海峡的概念并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欧大陆、台湾岛、印度半岛、亚洲、太平洋、黄海和马六甲海峡。在了解了大洲的概念基础上, 我们知道地球上分布了七大洲。【小活动】2.3.1 请同学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 并结合书上P35 图2.11 七大洲的轮廓图和地图册P17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仔细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2.3.2拼图游戏:请同学们首先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然后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看哪组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通过拼图游戏得出: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小活动】“一笔画世界”:用简单几何图形一笔画出七大洲,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世界上除了七大洲还分布着四大洋。和老师一起在地球仪上找下四大洋的位置。被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包围的是太平洋, 它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包围的是大西洋, 它是世界第二大洋, 轮廓象“S”形。被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包围的是印度洋, 它是世界第三大洋。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 它位于北极周围, 终年被冰覆盖。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4 归纳小结, 理清思路。亚非南北美, 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四洋贯通。2.5 课后探究, 引发思考。请查阅世界地图, 观察哪些大洲是相连的?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请查阅资料, 看看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所依次经过的大洲、大洋有哪些?

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在学生地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1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 有意识地观察地理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现象, 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例如, 在用绳子将地球仪以任何一种方式分为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 并要求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 还是陆地面积大时,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 得出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论。3.2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学生按照教师提示, 亲自动手操作和制作, 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提升。例如, 在拼图游戏中, 同学们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并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底图上, 并思考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和各大洲所处的半球位置以及赤道穿过哪些大洲, 学生通过亲自尝试、动手操作以及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从而认识到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3.3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初中生想象能力不足,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 在“一笔画世界”活动中,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出七大洲的轮廓和位置, 在画的过程中, 注意赤道和180 度经线穿过的位置, 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3.4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学生通过自己实践,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3.5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地理实验教学中, 多以小组合作形式为主,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 共同探究,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又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摘要: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通过地理实验更直观、形象的展现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实验教学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从而培养了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意识。笔者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与地理能力有机结合, 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为例, 探讨了初中地理实验教学对学生地理能力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课例研究,地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红, 李春艳.深化地理实验教学改革, 加强学生智能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5) :114-115.

篇4: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题

—Its seven dollars. 七美元。

【点拨】 询问物品的“价格”时,一般可用“How much is/are ...?”,也可用“Whats the prize ...?”。

2. —Can I help you? 你要买东西吗?—Yes, please.是的。

【点拨】 当商店里的服务员询问顾客要买什么东西时,一般用 “ Can I help you?”;顾客如果想买东西,可说“Yes, please.”,然后再说具体要买什么。

3. Here you are. 给你。

【点拨】 当你买、借东西时,对方给你时一般用“Here you are.”来表示。例如:

—May I use your pen? 我可以用一下你的钢笔吗?

—Certainly. Here you are. 当然可以,给你。

4. —Thank you. 谢谢你。

—Youre welcome. 不客气。

【点拨】 当对方向你表示感谢时,可用“Youre welcome.”来回答,意为“不客气/不用谢”,也可用Thats OK. / Not at all.等。

5. 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你妈妈的生日是什么时间?

【点拨】 名词所有格的构成,一般是在名词的词尾加“s”;当表示两个人共同拥有某人/某物时,只在最后一个名词词尾加上“s”;当表示两个人分别拥有某人/某物时,要分别在名词词尾加上“s”。例如:This is Tony and Jims room. 这是托尼和吉姆的房间。

6. I like thrillers and I like action movies. 我喜欢恐怖片,而且我也喜欢动作片。

I like thrillers but I dont like comedies. 我喜欢恐怖片,但不喜欢喜剧片。

【点拨】 and与but都是连词,通常可连接两个并列的单词,词组或句子。and的意思是“和;又;而且”,表示并列、承接或递进等关系;but的意思是“而;却;但是”,表示否定或转折关系。

7. She often goes to see Beijing Opera with her father. 她经常和她父亲一起去看京剧。

【点拨】 介词with 有“与……在一起;和……”的意思。例如:Can you go shopping with me? 你能跟我一起去买东西吗?

8. Does she want to go to a movie? 她想去看电影吗?

【点拨】 当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变为一般疑问句或否定句时,要借助助动词does来构成,谓语动词要用原形。例如:He doesnt like history. 他不喜欢历史。

9. —Can you swim? 你会游泳吗?

—No, I cant. 不,我不会。

【点拨】 can 是情态动词,意为“能、会”,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无论是第几人称,也无论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can均无变化;can不能单独作谓语,它后面要跟一个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含有can的一般疑问句是直接把can提到句首构成,肯定回答一般用“Yes,主语+can.”,否定回答一般用“No, 主语 + cant.”。否定句是在can后面直接加not构成否定句。例如:She cant speak Chinese. 她不会讲汉语。

10. I can play the guitar. 我会弹吉它。

【点拨】 表示乐器的名词在作play的宾语时,其前要用定冠词the。

11. Can you help kids with swimming?你能帮助小孩游泳吗?

【点拨】 help ... with ...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在某方面帮助……”。例如:She often helps me with my math. 她经常帮我学习数学。

12. Come and show us!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点拨】 show用作动词时,是及物动词,意为“展示;给……看”,后面可接双宾语。例如:Can you show me your new watch? 你能让我看看你的新手表吗?

13. I usually get up at five oclock. 我通常在五点钟起床。

People usually eat dinner in the evening. 人们通常在晚上吃晚饭。

【点拨】 表示“在几点几分”时,要用介词at;泛指“在上午/下午/晚上”,要用介词in。例如:I often do my homework at seven in the evening. 我经常在晚上七点钟做作业。

14. —Why do you like P.E.? 你为什么喜欢体育?

—Because its fun. 因为它有趣。

【点拨】 用why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用来询问原因,回答时要用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例如:

—Why do you like English? 你为什么喜欢英语?—Because its very important. 因为它很重要。

15. —Who is your science teacher? 你的科学老师是谁?

—My science teacher is Mr Wang. 我的科学老师是王老师。

【点拨】 who是疑问代词,意为“谁”,用来对“人”进行提问。例如:

—Who is the girl? 那个女孩是谁?

—She is my sister. 她是我妹妹。

16. I have math on Monday, Wednesday and Friday. 在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我有数学课。

【点拨】 表示“在星期几”,要用介词on。

巩固练习

()1. —_______?

—Only $5. It is very cheap. (2007浙江温州)

A. What time is itB. How many do you want

C. How much is itD. Whats wrong

()2. —Can I help you, Sir?

—_______. I need some books about western culture. (2007云南省)

A. Yes, please B. No, thanks C. Yes, you canD. No, you cant

()3. —Could you lend me the book you bought last week?

—_______. (2008四川成都)

A. Yes, here you areB. No, I cant lend it to you

C. Its not interesting

()4.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_______ (2008辽宁大连)

A. Thats great.B. Youre welcome.

C. Im sure of that.D. Im afraid not.

()5. _______ mothers both work in the same hospital. (2008广东汕头)

A. Tim and Peters B. Tims and Peter

C. Tims and Peters D. Tim and Peter

()6. Its a nice house _______ it hasnt got a garden. (2008北京市)

A. andB. orC. butD. so

()7. —Mary, would you like to go hiking _______ me? (2008吉林长春市)

—Yes, Id love to.

A. inB. atC. toD. with

()8. —Can you finish the work in two days?

—Sorry, I _______. My computer doesnt work. (2008湖北武汉)

A. dont B. cantC. mustntD. neednt

()9. I learned to play _______ piano at the age of four. (2008吉林省)

A. a B. an C. the D. /

()10. —A single room, please.

—OK. Will you please _______ me your ID card?

—Sure. Here you are. (2008浙江绍兴)

A. send B. showC. sellD. serve

()11. I go to school _______ 8 oclock in the morning. (2008重庆市)

A. atB. inC. on D. for

()12. Peter usually gets up early _______ the morning. (2008北京市)

A. onB. in C. atD. of

()13. —Why do you hope to visit Hawaii some day? (2008浙江温州)

—_______ it has beautiful beaches.

A. Though B. OrC. BecauseD. So

()14. —_______ will clean the classroom this afternoon?

—Lily. (2008广西北海)

A. WhoB. WhatC. WhereD. When

()15. We usually have a football match _______ Sunday. (2008北京朝阳区)

A. inB. onC. atD. to

16. Meimei has to look after her little brother at weekends.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 Meimei _______ to look after her little brother at weekends? (2008山东烟台)

17. 根据汉语完成英语,每空一词。

布莱克太太经常在英语上帮助我们。(2008北京朝阳区)

篇5: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

一、地图的分类

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二、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图上距离

(1)比例尺=-------------------

实地距离

数字式 如:1:100000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 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 如: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反之愈大

(3)比例尺的大小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范围愈大,内容愈简单,比例尺愈小;

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比例尺愈大

2、地面上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向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

3、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叫注记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一、1、地球

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

(1)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表示地球最北端的叫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

(3)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

(4)纬线:在地球仪表面,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的特点:(1)纬线圈都

是圆(除极点外);(2)纬线圈的长度不相等;(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的特点:

A经线都是半圆;B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6)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0°纬线叫赤道,0°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篇6: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篇一:七年级地理复习资料

七年级地理复习资料

1、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理解经纬线的概念以及几条特殊经纬线的意义。(参看七年级上册P16图)

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线垂直相交的线(半圆),它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指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它指示东西方向。

特殊经线: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180°经线(日界线);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它们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特殊纬线: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北纬23.5°纬线(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南纬23.5°纬线(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北纬66.5°纬线(北极圈,是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南纬66.5°纬线(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3、会判读经纬网图某点的位置和两点的相对方位。

重点知道如何判断东经和西经、北纬和南纬;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要求掌握方法)

4、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或24小时),知道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不同的经度时刻不同。

5、记住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或365天),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四个节气的日期和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参看七年级上册P69图)

日期 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6、记住五带的名称和划分的界线,知道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带(北温带)

(参看七年级上册P70图)

7、记住地图的基本要素:三大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8、会运用地图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要点是记住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同时注意单位的换算。

9、能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选择适用的地图。如郊外进行越野行动选地形图;想知道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哪选政区图;去博物馆参观想知道如何坐车选交通图。

10、记住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海洋占71%,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1、会在图上判断七大洲、四大洋,记住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参看七年级上册P23、24图)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12、会读简单的天气预报图,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参看七年级上册P58图)

13、会计算年平均气温和气温年较差,初步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年平均气温=各月平均气温的和÷12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参看七年级上册P60活动题)

14、知道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由山麓到山顶的气温变化规律。(参看七年级上册P61)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即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山麓气温高,山顶气温低(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100米降0.6°C)

15、会计算年降水量,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分配柱状图。(参看七年级上册P66活动)年降水量=各月降水量之和

16、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降水多,平原降水少;山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7、知道影响气候的三个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18、会分析赤道地区和极地、沿海和内陆、平原和高原山地的气候差异,并说明其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参看七年级上册P74—85活动练习)

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极地终年寒冷(纬度位置影响);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海陆位置影响);山地降水比平原多(地形影响);高原山地气候呈垂直分布(地形)。

19、记住1999年世界人口的总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

20、知道目前欧洲与非洲人口增长情况的差异。

欧洲人口增长慢(有的国家甚至出现零或负增长),非洲人口增长快。

21、分析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

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饥饿贫困、就业困难、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政策:鼓励生育(如法国给多子女的家庭发放补贴)。

22、知道世界三大人种:黄色人种—亚洲;白色人种—欧美;黑色人种—非洲。

23、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24、知道世界上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起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西部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我国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称回教或清真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的一个支派)。

25、认识聚落中不同的建筑与当地的环境的关系。(参看七年级上册P53图)

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既防晒又凉快。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凉爽又防潮湿。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们住窑洞;北极地区气候寒冷,人们住冰屋,保暖。

26、记住世界上陆地面积居前三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

记住世界上人口居前二位的国家(中国、印度)

27、列举几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名称:

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埃及、韩国、新加坡、等等。

28、记住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

29、读亚洲及其周边地区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说出我国的几个较大的邻国(俄罗斯、蒙古、朝鲜、印度、哈萨克斯坦)(参看七年级下册P3活动1、2及图)

亚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北半球,北邻北冰洋、东邻太平洋、南邻印度洋,西部与欧洲相接、西南部与非洲相接。(参看七年级下册P2图)

30、读亚洲地形和河流图,填出几大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几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几大河流(长江、黄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参看七年级下册P2图)。

读图说明亚洲的地形特点:地势中高周低,以山地、高原为主。

读图说明亚洲的河流流向特点: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31、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参看七年级下册P7图)

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2、知道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

33、知道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

34、读日本图,填出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域(太平洋、日本海、濑户内海、东海)、首都(东京)、附近国家(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

(参看七年级下册P66图或地图册)

35、知道日本经济特点: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本国资源缺乏)

36、分析日本工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工业分布特点是: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原因是:日本资源贫乏,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销往国外;沿海地区交通方便,且成本低。(参看七年级下册P68活动练习)

37、读东南亚图,分析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参看七年级下册P37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38、说出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

东南亚气候湿热,土地肥沃,盛产水稻、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热带作物。A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B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C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D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量国。

39、记住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0、读印度图,填出德干高原、恒河平原、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和主要邻国。(参看七年级下册P42图)

41、对照印度地形、降水量分布和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说明该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参看七年级下册P44图)

水稻分布在降水多的平原地区;小麦分布在降水较少的高原地区。

42、读俄罗斯地图,填出其面临的海域(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脉)、主要河流(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首都莫斯科、港口圣彼得堡、西伯利亚大铁路。(参看七年级下册P76图)

43、知道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俄罗斯有丰富的森林、石油、煤、铁资源,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44、知道中东的范围。包括亚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参看七年级下册P46图)

45、读中东地区图,填出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埃及、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参看七年级下册46图)

46、知道中东地区最丰富和最贫乏的自然资源分别是石油和水资源。缺水是因为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47、知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这里产的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48、读欧洲西部图,填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德国(柏林)及其首都。(参看七年级下册P53图)

49、知道欧盟的组成情况。

今年5月1日欧盟吸收了10个新成员国,至此欧盟共有25个成员国。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

首都布鲁塞尔。

50、知道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及其原因。

欧洲地处中纬度大陆的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分配均匀,地形以平原为主,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广布,因而畜牧业发达。(参看七年级下册P55)

51、读非洲地图,填出大西洋、印度洋、好望角、撒哈拉沙漠、尼罗河。

(参看七年级下册P16)

52、分析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的现状。

非洲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问题),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粮食不足问题),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或在草原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问题),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即目前非洲出现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不足、环境恶化等问题。

53、说出几种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

54、知道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是什么(是服务业)。

55、知道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原因。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养羊数量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同时它又是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因为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56、读美国地图,填出其面临的海域(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主要邻国(墨西哥、加拿大、俄罗斯)、五大湖、密西西比河、科迪勒拉山系、华盛顿、纽约、旧金山。(参看七年级下册P84图)

57、说明美国既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又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从世界各地大量进口各类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工业发达,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的基础之上的,因而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所以美国应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尽主要责任和义务。

58、分析巴西热带雨林面临的危机与对策。

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然而这一片森林正面临着重大危机,巴西为开发亚马孙地区,修建公路、开采矿产资源、开荒种地、开辟大型农牧场,不惜把大片森林化为乌有。由于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对策:巴西政府表明要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9、会判读北极和南极地区图(参看七年级下册P58—59图)

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周围环绕三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

南极地区主要是南极洲,周围环绕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60、知道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

极地地区因为纬度高,气候严寒,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地表终年冰雪覆盖。61、说出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南极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62、知道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

我国在南极已经建立了两个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和中山站。

世界地理部分会考练习

一、选择题

1、为了适应当地环境,下列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人们的主粮以面食为主 B沙特阿拉伯人出行常常带雨伞

C北京不少居民家的窗户有两层玻璃 D北冰洋沿岸的爱斯基摩人住在木屋中。

2、尊重大自然规律的行为是: A在蒙古草原过度放牧 B在陡坡种粮食

C在草原区开荒种粮 D在黄河中游地区种树种草

3、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这种发展叫:

A可持续发展 B均衡发展 C超前发展 D差异发展

4、下列关于地球的形状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表面并不均一 C地球表面陆地面积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5、地球仪为什么要做成斜的?

A为了美观 B为了平衡 C因为地球在运动 D因为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6、属于经线的是:

A赤道 B南极圈 C北纬40°线 D西经40°线

7、本初子午线是从哪个国家通过的?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罗斯

8、地球表面两地,甲地在东经115°、北纬28°,乙地在东经95°、南纬4°,则乙地位于甲地的:A东南面 B西南面 C东北面 D西北面

9、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表述,正确的是:A 23.5°N—北极圈 B 0°经线—日界线

C 90°N—北极点 D 180°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

10、最长的经纬线是:

A 赤道 B 本初子午线 C极圈 D 回归线

11、划分东西半球的线是: A赤道 B 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

C 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 D 160°W和20°E组成的经线圈

1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四季的转换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3、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转周期是一天 B自西向东公转 C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D产生了昼夜更替

1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A周期相同 B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 C方向相同 D无相同之处

15、去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我国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6、七大洲四大洋中,完全不在热带的有:

A南极洲、北冰洋 B南极洲、南美洲 C欧洲、印度洋 D亚洲、大西洋

17、下列不属于地图基本要素的是:A比例尺 B颜色 C图例 D方向

18、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是: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19、两地的实地距离600千米,图上的比例尺是1:20000000,在此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应大约是:A 300厘米 B 3厘米 C 12厘米 D 30厘米 20、纬度最高的大洲是:A 欧洲 B 北美洲 C 南美洲 D 南极洲

21、由三个大洲包围的世界大洋是: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22、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A 大洋洲B 非洲 C 南美洲 D 南极洲

2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A天气 B气候 C温度 D季节

24、天气的特点是:(1)短时间(2)长时间(3)常变化(4)少变化 篇二: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 地理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纬线

经线

5、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8、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12页第十题、十一题,要会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及两点相对位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11——15页)

2.地球的公转

(课本13页)

2、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

O O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N~23.5 S);

O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S)

O 以南、北极圈(66.5N)以北

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本16——28页)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课本19页)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大小详,小大略”)※阅读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

(2)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密陡疏缓”)

※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E处)☆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如右图F处)☆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如右图D处)

(区分山谷山脊的方法:看等高线凸出方向数值变化 “低脊高谷”); ☆山谷处易形成河流,图中D处形成河流,河流走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3、(课本27页)陆地表面5种地形类型:平原(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地形平坦,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海拔高于500米,外围较陡、内部和缓)、山地(海拔高于500米,具有耸立的山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

4、地形剖面图相较于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课本29——44页)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71%)、三分是陆地(21%)

1、看下图和课本最后一页世界地形图熟记

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能够看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面积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欧洲、大洋洲(面积最小)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页图1.8 南

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重要的大州分界线: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建造围海大坝等)。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会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如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

3、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2)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熟记六大板块名称及相对位置(课本42页图2.22):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现象。例如:(1)珠穆朗玛峰升高的原因: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地相互碰撞,使其不断升高

(2)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3)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两板块不断发生张裂运动,所以红海在不断扩张。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课本45——68页)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的、具有地方性。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区,无云的地方一般是晴天

3、(右图表示西北风4级)风向(指风的来向)风力的判断:一道风羽=2级,半道风羽表示1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4、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小雪

中雪

大雪

气温的变化

篇三: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资料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资料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东经)

线

(北

纬)

赤道

(南

纬)

4、利用经纬网定位

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1.15)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P12中的图1.20)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1.24)

铁路国界

山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中的图1.27)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29)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⑶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10.15,杨利伟,神舟5号飞船;2005.10.12,聂海胜、费俊龙,神舟6号飞船;2008.9.25,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7号飞船。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⑴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P28中的图2.5)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②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29中的图2.6)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④大洲分界线:(P30中的图2.7)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亚、北美:白令海峡。

⑶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注意:

上一篇:2011年最新积极分子培训心得下一篇:描写望岳中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