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4-05-1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玉门市官庄学校

李秀兰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进入误区,很值得我们探讨与深思。

一、存在的问题

1、放任自流。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如果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教师的“导航”,就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航线”,成为一艘失控的轮船漫无目的地行驶。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二、解决的对策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深入学习《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

2、精心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便于开展组际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但并不是说,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而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将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3、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学习是个体直接面对材料,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对语言的感悟来解读读物,有很强的独立性,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不能代替的,同样,任何小组合作形式也无法代替。所以,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对立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学习的出现就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因此,当他们在欲言而不能之际,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是自己的见解更丰富、更全面,最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也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4、教师灵活参与,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合作学习,教师此时应干些什么呢? 应深入到各合作小组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只有亲自参与到各合作小组中去,才能更贴近学生,才能随时关注和掌握到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调控,同时给予巧妙地点拨与导向。事实表明,有时教师短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把学生从思维的误区中拉出来,让学生“顿捂”,使之豁然开朗。

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互相合作,组之间相互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但要注意优化小组学习过程,避免走入误区,才能让学生丛中受益,让教学从中受益。

篇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市新课程实验已步入第二个年头,由于广大实验教师的积极探讨,取得了不少经验。同时,随着新课程实验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如何防止两极分化问题,等等。本人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听课及教学研究活动,就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

(三)对合作学习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四)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五)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六)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对于大部分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 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 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

(二)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切入点。

(三)学会表达和倾听是有效合作的途径。

(四)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重要环节。

1、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3、学会讨论问题。

(五)让合作小组参与课前预习。

(六)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以上只是本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还得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市新课程实验已步入第二个年头,由于广大实验教师的积极探讨,取得了不少经验.同时,随着新课程实验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问题,如何防止两极分化问题,等等。本人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听课及教学研究活动,就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合作学习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出一些要求就让学生展开学习,在具 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的老师见有人在公开课上使用合作学习的手段,受到有关人员的肯定时,自己也就不假思索地照搬过来,因此就形成了不管课堂实际需 要不需要,一古脑儿搬进来,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课堂上我们 时常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对此置之不理,有的学生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学生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对这些事也是听之任之�6�7�6�7当老师叫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一个人来代替小组,小组的其他组员对此无动于衷.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则是熟视无睹,心中想的反正我使用了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至于效果如何那我就不管了。

曾经听过一节“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每个小组发很多张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图案(教 师也没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每人涂好一张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效果不能代表小组水平。究其原因,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的契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随心 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所谓的内容不够,合作学习来凑是万万不可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见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只要遇到问题都离不开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当作灵丹妙药,包治学习上的百病。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也不错,而且看似很热闹,可是学生刚刚学习才1 分钟、2 分钟,有的还刚投入,有的还在“尝试错误”,教师就给“停” 了,这种“假讨论”是不可取的。还有一种情况,教师不能很好的调控讨论过程,让学生漫 无边际的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是不可取的。本身是一个 很简单的大部分学生都已明白的问题,有的老师也要让学生合作学习。凡此种种,已经对合 作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名副其实的,是在学生独自解决不了问题的 情况下,学生发自内心,确实需要合作学习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采用。

(三)对合作学习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3、大家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 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收益较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都会发现: 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 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在本人听过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中,大多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

(四)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 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如:一位教师在上“长方 体的体积”这一课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发现、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每个学生自己 有多个棱长1 厘米的小正方体,但实际操作时不够用,要求学生4 人一组学习,按照要求合 作完成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请同学们长里边摆5 个、宽里边摆4 个、高里边摆3 个小正方 体,看看你们用了几个体积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大,并记录好。但就在活动的时候,有些组的同学自己忙自己的,有的不把自己的学具拿出来一起操作,有 的无所事事,甚至有个别还会捣乱。在探讨总结规律时,多数同学很投入的思考和讨论,少 数同学还在继续弄学具或是开小差,学习效果不是意想中的好。究其原因,可能现在大多数 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没有养成很好的合作意识。另外,教师自 己对小组学习时的调控不是太好,对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技能方面还欠缺。

(五)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完成教 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 学方法。曾经听过一节“100 以内数的认识”的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数100 根小棒,要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 根捆成一捆,数出10 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多交流,说一说 10 个一是

十、10 个十是一百,理解为什么把10 根拥成一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知 100 的大小,了解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数100 以内的数;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6 个人一组合作数出100 根 小棒后,成员间没有什么交流,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数了多少根小棒,都是 怎么数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汇报自己是1 根1 根地数、2 根2 根地数、5 根5 根地数�6�7�6�74 然后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 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 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学生没有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即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

(六)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课堂上看到的整节课都是学生在 合作学习,很少看到有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我 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常此下去,一个班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学生独立 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培养。要知道在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中独立学习是占主要的,因为生活 中需要独立学习的时候太多太多。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对于大部分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 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 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 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 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 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 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展开小组竞赛。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 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二)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切入点。我们知道,一项需要分工,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是促成合作行为的最基本条件。在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乍一看,学生人声鼎沸,似为积极。但仔细一听却不尽然,虽有分工,但各人的工作基本能独立完成,缺少讨论、帮助和支持。这样的合作学习对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意义不大,所以教师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并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有趣、富有挑战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很好 地激发学习积极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个人学习有困难,只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人才能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学生独立思考 5 出现困难时,当学生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一位教师在执教五年 级数学《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中,大胆地让学生提出合作的任务取得了很好地效果。首先这 位老师先让学生各自看录像统计进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结果学生统计的结果五花八门。面 对这个困难,老师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统计效果?有学生说多看几次,老师 说统计录像可以,但是如果我们统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就不能重复,还有什么更好地办法 呢?这时许多学生几乎同时说用分工合作的办法,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 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结果,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合作小组的统计结果几乎没有什 么误差了。在该例子中,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分小组统计,而是让学生在发生困难时 自己提出合作任务,结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配合默契,产生了很好地合作效。

(三)学会表达和倾听是有效合作的途径。数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听,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只有表达或只有倾听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低年级的孩子常有急于表达而顾不上 倾听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除指导好孩子们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要求他 们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让孩子们听其他合作者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听清说什 么 ?哪里说得好?还有哪里不足?我该怎么说?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 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双方达成了有效的合作。

(四)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者们的互助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实践使我感受到来自同伴间的帮 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于是我采用多种方式肯定并鼓励互助、支持的精神。如:小组代 表发言精彩,相关的组员也受到嘉奖。在全班交流中,谈自己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帮助、收 获等。使合作中互助、支持的精神得以肯定和延续。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 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 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具体而言,主要 可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 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 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 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 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 现问题及时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 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 6 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就是在教师引导和组长的组织下,四人一起讨论和交流。每人对问题摆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或把在独立探索中没有解决、认识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在这步中,每个组员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 组内交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通过组内启发,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认识;通过组 内帮助,提高学习的正确率;通过组内合作,学生养成更多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的学习效 率。如在教“三角形面积”时,我是这样设计:“准备四组不同的三角形,每组两个完全一 样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拼一拼,看一看发现了什么?在实际操作中思考、摸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样的探索后,同学们纷纷举手说:“老师,我们把两个 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于是,教师让举手的同学都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都能较好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顺利地推出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但对于后进生来说,要他们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困难较大,因此,我问道:你们还有不明白 的地方吗?这时有的学生发问:“老师,为什么要除以2?”我就鼓励他们说:“这个问题 提得好,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这样使学生以后敢于大胆质疑,有利于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共同探讨所遇到的问题。

(五)让合作小组参与课前预习。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 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一年来我让合 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前,我先布置学生预习,并试做几道题,发现疑难问题可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预习前,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独立 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 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大大提 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篇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合作学习的主体构建不科学。

合作学习的主体和个体学习应该不同。个体学习的主体是个人,学习的时候,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但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是整个小组,应该保证全体组员都参与到学习之中。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只看到优等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他们俨然成了主角。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不准。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新课程理念下先进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合作学习存在一个时机问题,即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

3. 合作学习的素材提供不恰当。

教师提供的素材即为学生讨论的内容。内容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对学生能力的估计。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造成许多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甚至导致群体认识的偏差。内容深奥超出了学生思维和知识的承受范围,学生讨论不起来,讨论就成了“摆样子”、“走过场”。

4. 教师的调控不利。

在合作讨论的时候,主体毋庸置疑应该是学生。教师应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承担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因而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及时调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小组在为谁记录谁发言而争吵;有的小组学生却静悄悄地做自己的功课;有的小组虽讨论起来了,但说的却是别的话题。而且,几乎每次分组学习,总有人“夸夸其谈”,也总有人一声不吭。笔者认为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对讨论过程实施有效的调控,进而导致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浪费大量的宝贵时间,这就是“浮燥”的合作。

二、解决策略

1. 合理组建合作学习的主体。合作学习的主体构建应该强调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综合能力大致平衡,组内成员间学习长处的互补。组建学习小组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各班学生人数较少,便于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我首先对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收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阅读书本的能力、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归纳和记录整理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的学生5人分为一组,由一名学生任组长,保证同一个学习小组里有好、中、差3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各组间的整体水平较平均。小组打破日常的坐位制,采取几张桌子拼接在一起,小组成员围坐在桌子旁。

2. 准确分配合作学习的时间。

为了不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把一堂课甚至几堂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互助式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短时的讨论与争辩。但是,每次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充分表达思维活动的过程。

3. 教师合理进行组内调控。

篇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沟通较少,小组合作的形式不完善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还处在成长的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心理,加上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常常处在自己的世界而不与外界的人交流沟通,也就是说,多数小学生在数学合作小组中不善沟通以及交流,无法融入问题的讨论以及研究之中,使得合作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小学生对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小学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的学習效率。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成长环境也有较大的差异,使得小学生在合作小组内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方式。一些个性活泼的学生在合作小组内迅速适应了环境,而一些个性内向的学生在合作小组内就表现得比较孤僻,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3.数学教师过度重视集体效果,忽视了学生个人的学习成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的形式是集合集体的力量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解答,教师也是从集体的学习成果角度来评价学生,这样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以及数学学习能力,即便是集体有较好的学习效果,也不代表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4.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使用不恰当

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数学教材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设计。但是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灵活地使用引导方法,所使用引导方法过于僵硬,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导致小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效率不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较大的打击。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完善措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的引导,积极地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小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以此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树立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形式采用正确的教学引导方法,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引导小学生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之中,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小组讨论以及问题解决之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注意重点知识的讲解与分析,还要使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小组的学习中,小学生能够学习到其他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互补长短,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2.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改善传统课堂中沉闷的课堂讲解氛围,将学生置于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在合作小组内分享,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无障碍。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强化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引导,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一些积极性不高或者是个性比较沉闷的学生进行引导,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投入到数学小组的学习之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实现高效率的数学学习。此外,教师也应当参与到合作小组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言谈举止进行观察,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为学生的后续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在讨论的过程中,小学生对于数学重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在合作学习中,小学生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变多,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机会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杨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黄爱华.基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4(7):52.

篇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笔者听过一节“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像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涂出一张图案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在笔者听过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中,大多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

(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有一位教师上一节“统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教师把各种颜色的花分给学生,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摆出象形统计图,统计每种花的数量;个别学生把卡片全部拿去,不让另外一个同学摆,另外一个同学争辩道:“老师让我们俩一起摆。”然后两个人才一起操作。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笔者听过一节“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数100根小棒,要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捆成一捆,数出10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多交流,说一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理解为什么把10根捆成一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知100的大小,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6个人一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后,成员间没有什么交流,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数了多少根小棒,都是怎么数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汇报自己是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然后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学生没有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五)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笔者在观察中发现这一问题比较普遍。当然,研究者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问题是: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

(六)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笔者听过的合作学习课,大部分是6人一组,每个班8~9组(因受条件的限制即分组比不分组占的空间大),个别情况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来上课。众所周知,我国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从笔者多年来在学校调研了解的情况看,一般都在5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70~80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南和县大郝小学刘社民

篇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新安县曹村乡中小学部

王艳娜

2012年2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新安县曹村乡中小学部

王艳娜

【内容摘要】:

本文 【关键词】:

【正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笔者听过一节“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像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涂出一张图案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另外,在笔者听过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中,大多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

(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有一位教师上一节“统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教师把各种颜色的花分给学生,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摆出象形统计图,统计每种花的数量;个别学生把卡片全部拿去,不让另外一个同学摆,另外一个同学争辩道:“老师让我们俩一起摆。”然后两个人才一起操作。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笔者听过一节“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数100根小棒,要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捆成一捆,数出10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多交流,说一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理解为什么把10根捆成一捆。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感知100的大小,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学生6个人一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后,成员间没有什么交流,然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数了多少根小棒,都是怎么数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汇报自己是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然后教师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学生没有体会数数的根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五)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笔者在观察中发现这一问题比较普遍。当然,研究者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问题是: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六)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笔者听过的合作学习课,大部分是6人一组,每个班8~9组(因受条件的限制即分组比不分组占的空间大),个别情况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来上课。众所周知,我国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从笔者多年来在学校调研了解的情况看,一般都在5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70~80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对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诸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等。从中可以发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笔者最近在新课标教材改革实验区调研中发现,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如前所述,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合作也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与成人的合作有所不同,成人已经完成了上学打基础的任务,他们合作的最主要目的是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而较少关心每个人发展得怎么样;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三)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四)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收集反馈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具体而言,主要可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学会收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3.学会讨论问题。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4.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6.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论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六)减少班级人数、提供合作学习的教室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学校为了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便于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年级招生时,已经减少了班级人数,但有些好学校仍然达到每班60多人。因此,学校在招生时,宁可多招一个班,也要把班级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这样才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学校要打破常规,不按班级分配教室,按上课需要分配教室,每个年级安排一个固定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室。总之,学校要从硬件设施上给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篇7: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马海棠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被广泛地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在语文课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

关键词: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体验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下面就我自己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就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

二、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学生因不清楚要干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

三、要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

四、要构建以学为主的课堂模式

在展示环节前,首先要对组建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发言、交流、提问、小结、展示等细节培训,让他们有目的、有组织地活动展示。通过说一说、听一听、看一看、议一议、练一练、想一想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小结时,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组内展示和课堂大展示相结合,先由学生自己小结课堂重难点或谈收获,然后由教师做精简点拨总结。这既是对学生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又是对本节课的拓展与延伸。

五、要让教师切实转变角色

小组合作教学并不能让教师轻松或无事可做。相对传统教学而言,教师只是角色转变了。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控制者,知识的讲解者,更是课堂的组织者,合作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这样一来,教师的上课不是简单了,而是更复杂了。在小组合作教学中除了吃透教材外,教师还要在备课中要有前瞻性,要预见在上课时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上课时,学生在思辨、讨论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教师还要能灵活机动地处理,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上,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合作探索,从而达到在更高层面上的学习。

篇8: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 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浪费时间

对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有的教师认为: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和学习习惯都较差,反复讲解了几遍的知识点学生都记不住, 要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其效果肯定不好,合作就是在浪费时间。 学生也普遍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因为生物是副科,而且在初二结业考试时,通过教师画重点,强化记忆就能通过。 如果学生把这种错误认识延续到高中生物的学习中, 这对学生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是不利的。 学生在知识点琐碎又简单的章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显得无事可做。

2. 认为学生之间难以互教互学

很多人担心, 在生物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会产生以下问题:成绩好的学生数量有限,不够充当各小组的组长;成绩差的学生又太多,他们在合作学习时往往充当 “陪客”; 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也会因为帮助别人而影响自己的学习。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间难以实现互教互学。

3. 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利用不当

有些教师把前半节课的合作学习教学搞得有声有色,而后半节课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匆匆结束课堂,时间掌控得不好。 特别在小组成果展示的环节,如果把各小组的成果一一展示,那时间就明显不够了。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神经调节”一节内容时,上半节课开展得还算顺利,而后半节课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合作学习就比较仓促,最后由于课堂时间不够,在成果展示环节只能让相对优秀的学生来汇报, 未能顾及其他学生的想法。

4. 学生能力和参与度缺少平衡

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 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小组是组长与少数几名学生的合作, 而其余学生就直接获得讨论结果,他们对于问题的成因及其获知的过程并不理解,这样的合作学习对于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有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不能很好地分工合作,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讨论效率。 另外,合作学习小组中也存在主动性不均衡的问题,有的小组学生特别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一部分本身愿意参与但积极性不足的学生无法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这部分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 . 科学合理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教师不能把所有问题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要根据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设置问题, 并选择最适合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在合作讨论后对问题意见不统一时,这才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教师要在学生最需要合作来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 教师要对各合作小组进行巡查,对各小组的合作讨论进行指导,及时评价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增强他们参与合作讨论的自信心。 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才能更高效。

2. 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尽量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思考。 如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解决的,就无须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了;如问题设置过难,让学生无话可说,不知从何入手,这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教师必须设置适合学生学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有效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在教材的框架内,既要体现启发性、典型性、针对性,又要体现层次性、梯度性、指导性;既要符合或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认知水平,又不能不顾学生的认知实际而设计一些即便通过合作学习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果问题设置不合理,不但浪费时间,还挫伤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无意义的合作学习。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了教师设置的问题,拓展了思维,并从中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了,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最有价值的。

3. 以问题导学单导学促进学生互教互学

生物学知识相对较为零碎,但内容却非常丰富,仅仅依靠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困难的,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教与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生物课堂上利用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学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不会浪费时间,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互教互学。 基础好的学生把教师讲的内容或教材给出的内容进行复述、讲解后更有助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成绩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受到同伴的点拨后,能够有效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使这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边缘生的学习能力,更使他们充满了自信,同时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也能在与边缘生或其他学生的互助学习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学生间以互教互学的方式使彼此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4. 确保小组成员适度的自学和交流时间

让学生有足够的自学时间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后还是无法解决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是合作学习中的重点。 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因担心教学进度滞后或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就在学生还未思考好时就公布了答案,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 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自主解决导学单上的基础内容,然后把自学中遇到问题整理好,在第二天的课堂小组中或全班上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前教师应根据设计问题的内容、难度等情况,给学生规定交流时间,让学生有一种适当的紧迫感,督促学生进步,加强交流合作。 设定的时间不能过短,否则规定的任务无法完成;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不管学生是在自主学习时还是小组合作交流时, 教师都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总之,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必须纠正认识上的误区,解决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对策,使之成为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的重要推手。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克服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对策,科学合理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问题导学单的方式促进学生间的互教互学,确保小组成员适度的自学和交流时间。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如海.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学生数理化,2014(3).

上一篇:老虎的歇后语下一篇:企业办公用品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