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2024-04-09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主要以“为”作为主线贯穿全课内容。设计的层次由“生活中的智慧”——“学哲学”——“用哲学”构成,可谓层层深入,教学中以“问题质疑”引发学生“思考探究”,进而感悟哲学道理。最后,让学生尝试运用哲学道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于对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认识,体现了作为青年学生要有“为”,必须学好、用好哲学,这既符合学生由知——行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实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题包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两个目。第一目中包含主次矛盾的含义及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含义及辩证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及关系等内容。围绕内容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的地位和作用。第二个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第二目包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围绕内容亦设计了一个活动、一个情境。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对自身的反思中感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作用,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一个情境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内涵。两目所涉及的内容均是重点和难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是矛盾分析法的重要内容,其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分析法的精髓。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注重学生体验过程,培养学生注重反思、发展自我的人本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出示:老子画像

问生:这是老子,大家对老子了解多少?

学生回答:

教师: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无为”可以说是老子思想的基本理念。

介绍投影内容:

师: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老百姓的生活,从而实现“无为而胜有为”。

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消极,不如孔子积极。这其实是对“无为”思想的误读。

老子的“无为”其实并不是不作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如何“为”的哲学。

【板书】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我们说,矛盾的观点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生活中,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将更能显现我们生活的智慧。

请大家先看一个实例:

出示动漫FLASH:

一个猎人要过河,带着狼、羊、菜,但每次只能带一样过河。很明显,当猎人离开的时候,羊会吃菜,而狼会吃羊。(边讲边演示)

请大家思考一下,猎人如何能够顺利地把狼羊菜带过河。

【学生演示】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完成这一过程的关键是什么?

生答:

教师启发:在狼羊菜中,谁是关键?

生:羊的问题是关键。

师:很明显,羊是关键。我们先要把羊带过去,过程中又要把羊带回来。而羊问题的解决,很好地带动了整个这一复杂过程的顺利完成。哲学上,我们就把类似于羊的问题称之为主要矛盾,而把相对于羊的狼和菜的问题称之为次要矛盾。

【展示】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合作探究】:结合“猎人过河”的实例,谈一谈如何正确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生答:要重点解决好主要矛盾

师问:为什么?

生: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师讲:我们通常所说的“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道理。

生答:也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师问:为什么?

生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互依赖:如果没有狼或菜的问题,羊问题的主要矛盾也就无所谓主要矛盾。

相互影响:过程中,之所以又把羊又带回来,就是由于受解决狼或菜次要矛盾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菜在对岸)在这一特定阶段,相比较羊的问题,狼的问题地位上升,成为主要矛盾,而羊成为次要矛盾。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所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师: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

这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板书】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投影展示内容】: 见课件

因此,生活中,面对复杂问题,我们在“为”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重为”、“轻为”的关系,才能彰显我们“为”的智慧,从而更好地推动问题的解决,事物的发展。

下面请大家再看这样一个例子:

师: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刻在希腊北部小镇德尔菲阿波罗神庙上的“认识你自己”这句铭文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信条。它告诉人们,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认知情怀。

师问: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评价自己?

生答:

师:我们说,年轻学生,一要看到自身的优点,不能妄自菲薄,要寻求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另一方面,也不能妄自尊大,要谦逊,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

即使是被后人尊为圣人的孔子,清朝著名的戏曲作家李渔曾经这样评价过:

【投影展示】:圣人之事,犹有不可尽法者。

师:这说明孔子及其儒学也并非完美无缺,也有不足。

师反问:那孔子为什么又能被称为是圣人呢?

师总结:这就说明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矛盾的双方中主要的一方所规定的。

我们就把这样的方面称之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矛盾体中的另一方称之为矛盾的次要方面。

【展示】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师:主要方面主要规定着事物的性质,我们认识某一事物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呢?我们能否忽视?孔子是如何对待自身不足的?

生答:“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师:说明也不可忽视自身哪怕是次要的不足,为什么呢?

【展示】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杀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师:这句话又给我们怎样的人生感悟?

生答: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发生转化,当矛盾双方转化以后,事物的性质也就随之改变了。所以,我们也绝不可忽视我们自身存在的哪怕是细微的不足。

【板书】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投影展示内容】:见课件:

师:请大家赏析一句话:

这句话是我所敬仰的一位老师最为欣赏的一句话,当然对我的触动也很大。

投影展示:二十年后,你会因为没有做的事而后悔,也会因为做过的事而后悔,但前者往往会多于后者。

师问:那位同学起来分析一下这句话

生答:

师总结:做得多,少后悔;做得少,多后悔。后悔的多还是少是由做的多少决定的。我们年轻人应积极而为。

我说,更要运用这一原理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正确判断,去理性而“为”。

教师总结: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两个关系中好像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有的同学已经感觉到了,能不能总结一下:

生答: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板书】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师:认识自己是为了走出自己,发展自己。

【学生参与】建立在对自身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呢?

学生回答:

师:我这里也总结了两点,和大家共勉:

一、加强对自身的反思: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要以他人为鉴,注重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总结:很明显,从刚才大家发言中,我们感受到我们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不同情况,只有对我们自身作出不同的具体的分析,才能够正确地认识我们自己。同样,对待不同的优点和缺陷,也只有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态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它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投影:孔子讲学

师: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就是依据普遍性,对冉求和仲由作出具体的分析,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的正确的方法。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板书】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师: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具体而为。

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分析法。我们借助这一方法,也给大家简单地谈了谈如何“为”的问题。我们说,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有如何“为”的智慧,有时侯更需要我们有正确处理好“为”的关系的勇气和决心。

用哲学:

播放视频:中学生使用手机合适吗?

【用哲学】:如何看待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问题?并简要阐述理由。

生答:

师总结:对待中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上,我们学校、老师、家长应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应以疏导为主,实现“无为而治”;而我们学生本人应在违反校纪校规和会严重干扰学习的问题上坚决不为,从而在自身发展的重点学业水平提升上大有作为。

祝在坐的每位同学,都能在以后的道路上,处理好为与不为,如何为的关系,创造自己的无悔人生。谢谢!

篇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3分钟)

刚刚我们听了一首歌,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歌词是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这首词不仅给我们艺术上的美感,而实际上也能给我们哲学上的启示,特别是其中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揭示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同时,不同的事物包含的矛盾又是不同的,因而矛盾又具有特殊性。既然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那我们就应该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请同学们将教材翻到72页。(板书标题)

2、同学们在课前都进行了预习吧,下面我们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对照我们的学习目标再把我们预习的内容整理一下,等一下我们请小组来展示你们自主学习的成果。

(板书各分标题,学生派代表回答,教师点评)(3分钟)

3、我们已经从整体上明确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视频和活动来具体理解这些内容。

探究一 展示视频,小组讨论、展示,教师点评提升(4分钟)

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看看它又主要说明了什么?

探究二 展示视频,小组讨论、展示,教师点评提升(8分钟)

4、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看到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具体分析某一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两点论;同时,因为它们的地位、作用不同,我们又不能把它们同等看待,必须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和主流,这就是我们所讲的重点论。所以我们说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分钟)

展示投影,板书: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5、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已经充分理解了,那么在实际运用中怎样区分这两个原理呢?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动动手,根据我们的提示,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5分钟讨论,3分钟展示及点评,共8分钟)

6、经过刚才的比较,现在我们应该能在运用中区分这两点了。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前面在分析主次矛盾以及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时,我们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地位及作用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论,这里实际上运用到了另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说,在做事情时要具体分析复杂事物包含的各个矛盾,着重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解决好问题,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矛盾的关键。同时,我们又讲到在看问题的时候要具体分析矛盾的两个方面,着重抓住主流,才能正确评价人和事,这也就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展示投影)那么,结合前面所讲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生活中,除了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还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钟)

7、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展示知识框架)

篇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一、针对性教学设计的重点及基本思路

在对所带班级物质微粒性已有知识探查的基础上, 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原则, 提出以下针对性教学设计。

1.注意从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质类型丰富学生在观察物质时对物质微粒性的理解。

比如, 针对多数学生对气体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这一观点没有自觉认识的情况, 在为学生提供教材中事实性材料的基础上, 增加二氧化氮和空气相互扩散的演示实验。

2.根据前科学概念特点, 实施概念转变教学。

从对学生物质微粒性认识前科学概念特点的分析中可以得知, 由于微观粒子是肉眼看不见的, 因而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想象来源于他们对宏观世界的直接经验。如对于学生很难想象硅的微粒之间存在间隔的情况, 我为学生提供了高分辨率显微镜下的图片。通过合作学习, 转变前科学概念。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利用合作学习, 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交流, 转变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比如, 可以设置“50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 体积是多少”的猜想活动。

3.利用科学解释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如“为什么可以闻到花香?”“为什么樟脑丸放在衣柜里会越来越小?” “雨水从何而来?”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引领

【教师】在前一段时间, 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 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 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学生活动】分组吃掉洗净的水蜜桃, 探究桃核、桃仁。

问题:大家吃得很开心, 桃子很容易分成了桃核和桃肉, 可还能继续分吗?

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开始用牙咬桃核, 吃到桃仁的同学很开心

追问:桃核的壳还能再分吗?

学生甲:可以, 可我需要锤子

学生乙:可以一直分下去, 可是再分下去就看不到了, 并且缺少工具……

学生发表个人的看法, 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

问题:在生活中, 我们可不可以将物质分成极其细小的微粒级呢?比如你能将试剂瓶中的高锰酸钾小颗粒继续分吗?观察桌上试剂瓶中的高锰酸钾小颗粒, 讨论、交流分割的方法。

2.学生分组活动

甲组:将高锰酸钾颗粒研细后, 取极少颗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静置观察

乙组:直接把高锰酸钾颗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再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加入另一盛水的烧杯中, 然后继续下去……

交流讨论、发表想法、填写探究报告

学生讨论后小结:

(1) 高锰酸钾粉末还可以继续再分;

(2) 颜色变浅是因为高锰酸钾颗粒变少了;

(3) 物质都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4) 动手实验

分组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

(1) 50mL水+50mL水

(2) 50mL酒精+50mL酒精

(3) 50mL水+50mL酒精

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1) 等于100mL; (2) 等于100mL; (3) 小于100mL

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

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

3.同种物质时, 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 而气体间隙大

分组实验:在一量筒中, 放入一定量的水, 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 观察液面情况。待全部溶解后, 再观察液面, 试解释现象。

学生:未溶解时, 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 使液面上升;当冰糖全部溶解后, 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 使总体积减小, 所以液面就下降了。

提问:生活中那些现象可以证明微粒间有间隙呢?

学生甲:芝麻放在西瓜中就看不到了

指导:我们可以把大微粒比喻为西瓜, 小微粒比喻为芝麻, 可比喻能否等同为证明呢?

学生甲:不能, 给自行车打气可以证明构成气体的微粒间有间隙

指导:你举的例子很棒, 大家为他鼓掌鼓励一下……

接下来要考验各个小组团结合作能力了, 团结合作, 完成探究实验:

(1) 烧杯A+蒸馏水+2~3滴酚酞试剂

(2) 烧杯B+适量的浓氨水

(3) 把烧杯A、B罩在一起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不拘泥于书本上现有的结论。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结果, 并将各种猜想说出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使学生懂得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具有说服力引导:所有的猜想只有得到证实, 才能被人们所接受。

交流讨论结果: (1) 氨水遇到酚酞试剂会变红色; (2) 浓氨水有挥发性; (3) 组成氨水的微粒从烧杯中跑出进入另一烧杯中与酚酞试剂发生化学变化酚酞颜色变红, 从而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

演示实验:将收集好盖有玻璃片的盛有二氧化氮气体集气瓶与盛有空气集气瓶瓶口相对, 抽掉玻璃片, 观察并解释现象。

学生甲:两瓶气体都在不停地充满空间, 最终上下瓶子颜色相同。因为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提问:谁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微粒不断运动的例子吗?

学生甲:我们能闻到花香

学生乙:樟脑丸放在衣柜里会越来越小 ……

提问、小结:今天我们初探微观世界, 有什么收获?得到了哪些结论?

学生甲:我知道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微粒很小。

学生乙:我能用微粒观点解释许多我在课前无法解释的问题… …

回忆、总结、发言观看大屏幕小结。

篇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一、说大纲

大纲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要体现“三维目标”,具体要求如下: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矛盾的客观性原理和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着重理解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

点论。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继续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的教育;从哲学角度进行加深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和进行全面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的教育。

二、说教材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题主要通过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及关系的讲述,得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结论。本框题内容在辩证法系列内容以及全书架构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教学重点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确定依据:从理论上讲,第一,本框题的中心是正确对待矛盾,怎样对待矛盾主要是一个态度问题。第二,没有正确的态度,也就谈不到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矛盾,也就是说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坚持两点论。要教育学生坚持两点论看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科学态度。从实际上看,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没有掌握分析矛盾的科学态度。学生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思想,总希望自己的周围没有矛盾,经常回避和掩盖矛盾。

2.教学难点

对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理解及对两点论的运用。确定的依据: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看,因为两点论和一点论是哲学上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是对看问题时具体地看两点和一点的概括和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有时容易产生偏差,可能导致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矛盾。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怎样将抽象的理论用通俗的哲学语言分析清楚,是比较难做到的。所以这个问题不论是学生理解还是教师教学都是难点。

3.在重点与难点的理解和突破上,我通过多年的经验给学生总结了比较全面的关键词语,通过这些词语可以快速地进行判断,省时省力。比如,关于主要矛盾的关键词、俗语有:主要、重要、首要、关键、中心、重心、核心、突破口、第一要务、统筹兼顾、集中力量做……主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以及“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的工作方法。

關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键词、俗语有:

主流、方向、大局、大体、优势、实质、总体、主体、优点与缺点问题、机遇与挑战问题、一国两制问题、所有制问题、双刃剑问题、利弊问题等。

三、说教法

本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想,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由“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规律,对本课的重点问题,我采取的是典型分析法和问题引申法进行教学的,比如在讲主要矛盾问题方面,我引用了解放战争时期,全国战局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为什么选在锦州这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在讲矛盾主要方面问题上,我认真分析了每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我在讲授法的基础上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讲座、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同时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对于难点,我主要采取正反对比、例证说明和对话启发法进行教学。对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理解以教师讲解为主,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正反对比说明,并以图表作总结,这样一目了然。对于怎样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主要采取对话启发法,启发学生使用正确的思维,在这一问题中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化难为易,有利于突出

难点。

四、说学生

高二学生思想活跃,善于关注社会和生活,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在讲授本课时,贯彻“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分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共赢”的学习方式,为此,我重视给学生创造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评价、分析归纳、总结反思,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活跃中领悟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五、说训练

本着加深重点和难点的理解,遵循知识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课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训练题,通过客观性题目即选择题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全面理解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训练。通过主观性试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用所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具体问题,对于文科班的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然后留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分析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以全面巩固所学知识。

篇5: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第九课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在第三单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生活与哲学》教材的重点课。我所讲授的是矛盾观的第二框内容。本课时的内容原是旧教材中三课时的内容,现在压缩成一课时,需要教师做很多的工作,既要完成课时任务,又要让学生学明白,听得懂,对老师来讲,压力是很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符合我校提出的“定向-结构-活动”教学方式,切实改变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状况。我按照展示教学目标,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总结归纳,理论提升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性高,在我的引领下,学生以书本的事例为主线,整合知识充分讨论。学生最终能够自主生成知识,加深了对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和欲望。从而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然而,由于我教高二小高考经验尚浅,加之对新课程理念领会的不全面,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讲解过程中说得还是比较多,学生说得相对还是较少

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思维训练的时候即问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启发较少,而直接给出答案的较多。这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启发是有所欠缺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更好地贯彻在课堂中,总是自认为学生可以轻易回答,就忽略了针对性提问以检测学生对哲学原理的掌握程度,还是过于大包大揽。另外,针对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在获得有价值的回答方面存在不足,这都需要我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2.整堂课略显平淡,缺乏亮点

整体看来,虽然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性高。但是还是有些平淡,缺乏亮点。选用的事例都是书本中例子,我是想充分挖掘书本资源,却有点老套,学生对此分析热情不是很高涨,使得整节课没有高潮的巅峰。

3.设计讨论问题不充分

为了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自觉生成知识,我设计了“如何区别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讨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考虑不足,学生对此问题讨论不充分,知识生成也欠缺,没有深入区分,这凸显了在备课方面准备不足。

4.课时训练有点少了

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太大,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书本的重点知识强调的多,而针对书本的重难点知识训练的少,比如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只做了四道选择题,要是再做一些练习就更好了,这在下节课评讲学案中应重点强调一下,尤其要通过练习把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再区别一下,达到巩固重难点的目的。

新课程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强调开展必要的活动。由于高中生思想趋于成熟,思维趋于深刻。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为了让学生开心而设计几个小品或笑话。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政治课要在保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功能的基础上,重视思想政治课育人的功能。

篇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设计

一、自主探究

.读一读:明确学习目标,通读教材第72--74页。

【课标内容要求】理解矛盾分析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识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以实际生活为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坚信内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填一填:

(1)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

、对事物发展起

作用的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

(2)矛盾着的双方在力量上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

地位,起 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叫做矛盾的。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

(4)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

的基础,也是

的关键。

3.想一想:

(1)什么叫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是什么?

(2)什么叫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是什么?

(3)什么叫重点论,两点论?

(4)为什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

探究一: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同学、老师、家长以及我们自己。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它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探究二:孔子对不同的人问“孝”,他有不同的回答。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孝”,他说“无违”。孟五伯问“孝”,他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他说“色难”。

孔子的做法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2.释疑解难

如何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

(1)二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比较而言。比较的结果,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2)二者的内涵不同。主次矛盾说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说的则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正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又都有各自的主次方面。

(3)在实际运用中,一般来说,解决工作的中心、重点和关键,属于主次矛盾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认识和评价事物的性质,则要区分矛盾的主次方面。

3.巧建结构

4.原理小结:

主次矛盾辨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原理: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时,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抓主流,又不可忽视支流。

矛盾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右边漫画《助农》启示我们:

A.客观与主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2.XX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6号主席令,公布了这一决定。废止《农业税条例》,使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解决主要矛盾对于处理全局问题有关键性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矛盾的一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3.“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后生出无数烦恼”,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矛盾是主观自生的 D人脑是认识的

4.“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B.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

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安全等社会方面的全面进步。这表明:

A.坚持重点论不能不讲两点论

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中国是手机消费大国,伴随着手机的普及,一些行为方式也逐渐成为时尚,例如发送手机短信。这些行为方式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回答6—7两题。

6.上述材料表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 D一切事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7.我们不能因为手机带来一些麻烦而远离之,这是因为:

A.办事情应该抓住主要矛盾

B.看问题应该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c做工作应立足客观实际

D.对事情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双项选择题:

8.“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对于不同的功能区,实施不同的政策和考核指标,划分出四大功能区体现了:

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9.网吧高速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网吧出现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是开放社会的一个象征;忧的是一些网吧无序发展,唯利是图,衍生社会公害。对网络游戏的正确态度是:

A.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

B.要限制网络游戏的发展

c.评价网络游戏的利弊要看其经济效益如何

D要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管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0.在党中央提出的“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方针的指导下,我国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能源增长翻一番支撑国民经济翻俩番的目标。党中央提出的这一方针,反映的道理是:()

A.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的转变起了决定性作用

B.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体现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D.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时间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1.下列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是:

A因地制宜

B唇亡齿寒

c.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D.按图索骥

题号

0

答案

(三)探究题:

2.白纳乡是贵州省大方县有名的煤炭乡镇,白纳乡党委政府深知农业稳乡的道理,在大力加强煤炭工业这个农头产业的同时,不忘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农民修建水窖,政府按照每口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修建龙峰靖德希望小许饿,政府出资10万元,引资22万元;鼓励少生优育,政府免除了二女结扎户子女9年义务教育的书杂费;改造农村电网、道路网,政府投入近600万元;还协调有关单位投资修建12个基站,使白纳乡通讯实现电信“村村通”……白纳乡党委政府的做法促进了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人口素质通过、社会事业进步相互协调。

试从哲学角度分析白纳乡在本地建设中是如何做到统筹兼顾的。

四、走进生活

材料一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

材料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

上一篇:外婆家的超级猫500字作文下一篇:五星级大酒店前台标准化管理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