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024-04-25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精选11篇)

篇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湖北省阳新县实验中学 陈香花 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我准备从以下5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新课标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第二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过了矛盾的对立性、矛盾的统一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等原理,这为本框题的学习打好了基础。本框共有两个目:第一目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出发,引出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二目分析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理的含义、地位及意义。本框题是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方法论部分,是矛盾分析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也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PPT)

(1)准确理解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并将它们区别开来。我概括为4个概念、2对关系、一个区别。(2)灵活运用 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的矛盾分析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我概括为3个原理。这样,这一框的知识可以用数字串联为1234,线条很明朗。

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有意识的运用矛盾分析法,避免思维的片面性和行动的盲目性。(2)增强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意愿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教学:从微观来说,要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成就自己,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从宏观来说,用矛盾分析法来深刻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增强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014年中考冲刺综合复习指导

北京地区试题

广东地区试题

江苏地区试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 【确定依据】之所以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教学重点是因为这两个方法论要求是矛盾分析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无论是作为理论在考试中的应用还是作为一种改造世界的方法在学生实践生活中的指导作用都是不可轻视的;而将“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作为教学重点是因为学生在运用这一知识点时经常将两者混淆,导致做题时出现很多失误。

二、说学情

1、学生特点:高二学生,有一定的逻辑、辩证思维能力,但思维中的抽象概括、推理论证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具体的材料。

2、知识障碍:矛盾分析法本身很抽象,难度很大,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理论性强的问题生活化。

3、动机兴趣: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浓,应进行充分的调动。

三、说教法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分析,计划用“情景-探究-建构”教学法,具体来讲:(1)情景教学法:精心创设有效情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具体感知情景,在感知中分析问题,从而领悟教材内容,有效运用教材知识,达到情理通达的教学育人目的。

(2)比较分析法:在学生的探究后,教师要对易混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3)数字归纳法:对复杂的知识进行数字化的高度概括,培养学生高度概括的总结能力和高效的记忆能力。

四、说过程 课堂结构: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主动建构,(一)新课导入(PPT):我采用王菲所演绎的一首歌(苏轼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作为导入。首先《水调歌头》这首歌大家非常熟悉,歌美词更美,而且在这首歌中蕴含着上节课刚刚讲过的哲学原理—矛盾的普遍性,由此可以很自然的导入到本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问题。并且让学生在一种文学美和艺术美中来感悟哲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约3分钟)

(二)情境-探究-建构: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与挖掘将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主次矛盾原理与方法论、矛盾主次方面原理及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我就从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的“人一生的成长”分别来说这三个部分的教学。

1、主次矛盾原理及方法论:(用时大约12分钟)(1)情景设置——成功之门(PPT):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在成功之门的背后充满了复杂的诸多因素:认识自我、设定目标、学习知识、付诸行动、树立信念、把握机遇(2)抛出问题——辨清主次(PPT):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来完成本环节。

问题依次呈现分为:①在人走向成功的路上所需要的诸多元素“认识自我、设定目标、学习知识、付诸行动、树立信念、把握机遇”等,你们觉得哪一个更重要呢还是他们发挥的作用均等呢?②你们认为主次矛盾间是孤立的还是存在着密切关系呢?③面对走向成功的诸多元素你们会如何处理呢?(3)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建构(4)师生合作,建构理论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教学素材,巧妙地进行问题的层层设置,易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让学生对主次矛盾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2、矛盾主次方面原理及方法论:(用时大约12分钟)

“在成功的道路上付诸行动的确重要,可我们也不能忽视认识自我”由此在充分利用第一环节的素材基础上过渡到第二个探究环节。然后开展自主合作探究。(1)你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2)你对自己持肯定还是否定的态度?

(3)合作探究:矛盾双方的转化对事物的性质有什么样的影响?(4)师生互动,共同建构,深化理论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自我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矛盾的主次方面,做到能够正确的评价事物,尤其是能够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和他人,做到扬长避短,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为了更好的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在此我以小组赛的形式设计了【我用我学正确识别】这一学生合作探究活动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用时大约6分钟)。通过对难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深入学习,师生共同找出其共同之处:均是两点与重点,从而讲解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共同的方法论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约8分钟)

由于第二目知识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内容上比较简单,因此在过渡后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我围绕“成功”制作两个幻灯片作简单讲解与归纳。小组活动:,搜集俗语谚语,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做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发挥小组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并且让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在生活与学习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新课小结:用数字1234高度概括本框主要内容,让学生知识清晰化,同时用生动且富有诗意的语言来对本课进行小结,让学生知道政治课堂并死水一样枯燥,政治课堂同样充满着美。

(四)新课巩固:针对本框的重难点,精心选择一个习题留给学生课后巩固拓展加深。

五、说板书

本课板书以幻灯片为主,手写为辅,字迹注意美观大方,呈现本课主体知识结构,且用数字串联。

篇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理解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的教学促使学生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主次要矛盾与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区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动探究;师生对话——质疑提升

教学准备: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图片、视频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

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矛盾的特点:普遍性和特殊性、方法论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案例:城市交通问题:在汽车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迅速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分析其原因:车多路窄(车辆增加量与道路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支配地位、主要矛盾),违章停车、信号灯、城市规划、、、(被支配地位、非主要矛盾)。这说明:不同的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来学习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板书课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三)进行新课

活动探究一:同一事物中的主次要矛盾分析

【教师活动】带领同学们分析72页的活动探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师:简单的事物只有一个矛盾,我们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掉就可以了,如果遇到复杂的事物,存在多个矛盾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来,请看毛泽东同志在辽沈战役中的做法。

【学生活动】自学课本P72辽沈战役材料,讨论、思考解决如下问题:(1)在辽沈战役中存在哪些矛盾?(2)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在锦州?(3)首先攻打锦州这一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4)我军攻克锦州之后,为何不放弃解决我军与长春、沈阳之敌的矛盾?这又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 主要矛盾:支配地位,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影响事物的发展; 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一,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解决了,这时,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某种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矛盾。第二,有的时候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并没有解决,但由于出现了新的条件,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方法论:a、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b、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事物的次要矛盾。

易混易错:

1、任何事物都有主次矛盾(只有复杂的事物才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才有主次之分;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

2、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主要矛盾是必要不充分条件,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3、急需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二者不能划等号,在特殊情况下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活动探究二:同一个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分析(用“你”中矛盾引出)

【教师活动】(1)举例区分事物的主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次要方面:说说“你”中的矛盾:a、学习的进步与退步;b、身体的健康与否;c、师生关系的好坏;d、同学关系是否融洽;e、心情的好与坏。(多重矛盾、每种矛盾又有主次两方面)(2)师:“是药三分毒”,药一般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但是它在抑制或杀灭病菌或病毒方面比起毒副作用更显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那七分药效”,我们要看的是它这方面的作用,所以必要时药我们还是要吃的.(3)师: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些新事物呢?

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具有高速,低噪音,环保,经济和舒适等优点,但人们对其安全性、磁辐射等危险性又有一定的担心。这并没有阻挡人们将它作为代步工具的步伐。2010年10月27日,日本JR东海公司表示将研发时速达50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学生活动】分组讨论问题:

1、人们担心药物危害,为什么不停止对它的使用?

2、人们对磁悬浮列车安全性、磁辐射危险性等存在担心,为何却阻挡不住将它作为代步工具的步伐?

3、如果对磁悬浮列车弊端不加以改造,不加以控制,出现弊大于利,怎么办?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反应,教师板书:(同一个矛盾)矛盾主要方面:支配地位,主导作用,决定事物性质; 矛盾次要方面:被支配地位,影响事物的性质;

两者关系:相互依赖、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a、要求我们再看问题时要着重把握事物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b、我们再看问题时还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能忽视支流。

案例:18届3中全会把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点的意见一出台,社会上有这样的闲言碎语,中国马上就要全面走资本主义道路了。用哲学观点分析上面问题。

(1)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2)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3)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非公有制经济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主要改革并不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因此我国依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2)如果改革不注意把握,当非公有制经济占了主体地位,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不可忽视矛盾次要方面。支流也能阻碍主流的发展。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控制,就有可以影响和改变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二者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探究三:区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处于同一复杂事物中,而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则是处于同一矛盾中。

1.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事物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2.白壁微瑕,瑕不掩瑜;(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探究四: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两点论:(1)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同时又要善于围绕中心抓好其他工作,学会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防止“单打一”。(2)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重点论:(1)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2)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复杂事物,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不忽视支流。错误倾向: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和“单打一”的错误理论。反对将矛盾双方同等看待,不分主次,或者主次颠倒,混淆事物的性质;反对对待支流放任自流,不加控制,任其发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注意:“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联系。二者是紧密相联的。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活动探究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所谓“水火不相容”,只要着火就可以用水灭;“小马过河”。【教师活动】板书:含义、理论依据、地位、意义 理论依据:矛盾特殊性原理;

地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意义:(1)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方法论:面对复杂事物要作具体分析,不同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反对形而上学的“一刀切”的错误理论。

正面案例:“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

反面案例:“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草木皆兵”“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等。【案例巩固】课本P74孔子、华佗案例。

四、布置作业:

相关练习册,善于用此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本课的教学试图探索在新授课中引进对话教学,以期待通过对话,促进知识的生成、能力的提升、社会交往的发展。对话教学在操作中主要体现如下三个方面:

1、学生与文本“自主对话”,体验、感悟;

2、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启发、追问;

篇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针对性教学设计的重点及基本思路

在对所带班级物质微粒性已有知识探查的基础上, 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原则, 提出以下针对性教学设计。

1.注意从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质类型丰富学生在观察物质时对物质微粒性的理解。

比如, 针对多数学生对气体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这一观点没有自觉认识的情况, 在为学生提供教材中事实性材料的基础上, 增加二氧化氮和空气相互扩散的演示实验。

2.根据前科学概念特点, 实施概念转变教学。

从对学生物质微粒性认识前科学概念特点的分析中可以得知, 由于微观粒子是肉眼看不见的, 因而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想象来源于他们对宏观世界的直接经验。如对于学生很难想象硅的微粒之间存在间隔的情况, 我为学生提供了高分辨率显微镜下的图片。通过合作学习, 转变前科学概念。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利用合作学习, 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交流, 转变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比如, 可以设置“50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 体积是多少”的猜想活动。

3.利用科学解释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如“为什么可以闻到花香?”“为什么樟脑丸放在衣柜里会越来越小?” “雨水从何而来?”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引领

【教师】在前一段时间, 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 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 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学生活动】分组吃掉洗净的水蜜桃, 探究桃核、桃仁。

问题:大家吃得很开心, 桃子很容易分成了桃核和桃肉, 可还能继续分吗?

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开始用牙咬桃核, 吃到桃仁的同学很开心

追问:桃核的壳还能再分吗?

学生甲:可以, 可我需要锤子

学生乙:可以一直分下去, 可是再分下去就看不到了, 并且缺少工具……

学生发表个人的看法, 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

问题:在生活中, 我们可不可以将物质分成极其细小的微粒级呢?比如你能将试剂瓶中的高锰酸钾小颗粒继续分吗?观察桌上试剂瓶中的高锰酸钾小颗粒, 讨论、交流分割的方法。

2.学生分组活动

甲组:将高锰酸钾颗粒研细后, 取极少颗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静置观察

乙组:直接把高锰酸钾颗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再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加入另一盛水的烧杯中, 然后继续下去……

交流讨论、发表想法、填写探究报告

学生讨论后小结:

(1) 高锰酸钾粉末还可以继续再分;

(2) 颜色变浅是因为高锰酸钾颗粒变少了;

(3) 物质都是由极其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4) 动手实验

分组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

(1) 50mL水+50mL水

(2) 50mL酒精+50mL酒精

(3) 50mL水+50mL酒精

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1) 等于100mL; (2) 等于100mL; (3) 小于100mL

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

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

3.同种物质时, 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 而气体间隙大

分组实验:在一量筒中, 放入一定量的水, 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 观察液面情况。待全部溶解后, 再观察液面, 试解释现象。

学生:未溶解时, 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 使液面上升;当冰糖全部溶解后, 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 使总体积减小, 所以液面就下降了。

提问:生活中那些现象可以证明微粒间有间隙呢?

学生甲:芝麻放在西瓜中就看不到了

指导:我们可以把大微粒比喻为西瓜, 小微粒比喻为芝麻, 可比喻能否等同为证明呢?

学生甲:不能, 给自行车打气可以证明构成气体的微粒间有间隙

指导:你举的例子很棒, 大家为他鼓掌鼓励一下……

接下来要考验各个小组团结合作能力了, 团结合作, 完成探究实验:

(1) 烧杯A+蒸馏水+2~3滴酚酞试剂

(2) 烧杯B+适量的浓氨水

(3) 把烧杯A、B罩在一起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不拘泥于书本上现有的结论。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结果, 并将各种猜想说出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使学生懂得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具有说服力引导:所有的猜想只有得到证实, 才能被人们所接受。

交流讨论结果: (1) 氨水遇到酚酞试剂会变红色; (2) 浓氨水有挥发性; (3) 组成氨水的微粒从烧杯中跑出进入另一烧杯中与酚酞试剂发生化学变化酚酞颜色变红, 从而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

演示实验:将收集好盖有玻璃片的盛有二氧化氮气体集气瓶与盛有空气集气瓶瓶口相对, 抽掉玻璃片, 观察并解释现象。

学生甲:两瓶气体都在不停地充满空间, 最终上下瓶子颜色相同。因为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提问:谁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微粒不断运动的例子吗?

学生甲:我们能闻到花香

学生乙:樟脑丸放在衣柜里会越来越小 ……

提问、小结:今天我们初探微观世界, 有什么收获?得到了哪些结论?

学生甲:我知道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微粒很小。

学生乙:我能用微粒观点解释许多我在课前无法解释的问题… …

回忆、总结、发言观看大屏幕小结。

篇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说大纲

大纲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要体现“三维目标”,具体要求如下: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矛盾的客观性原理和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着重理解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

点论。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继续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人生观的教育;从哲学角度进行加深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和进行全面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的教育。

二、说教材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题主要通过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及关系的讲述,得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结论。本框题内容在辩证法系列内容以及全书架构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教学重点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确定依据:从理论上讲,第一,本框题的中心是正确对待矛盾,怎样对待矛盾主要是一个态度问题。第二,没有正确的态度,也就谈不到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矛盾,也就是说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坚持两点论。要教育学生坚持两点论看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科学态度。从实际上看,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没有掌握分析矛盾的科学态度。学生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思想,总希望自己的周围没有矛盾,经常回避和掩盖矛盾。

2.教学难点

对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理解及对两点论的运用。确定的依据: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看,因为两点论和一点论是哲学上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是对看问题时具体地看两点和一点的概括和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有时容易产生偏差,可能导致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矛盾。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怎样将抽象的理论用通俗的哲学语言分析清楚,是比较难做到的。所以这个问题不论是学生理解还是教师教学都是难点。

3.在重点与难点的理解和突破上,我通过多年的经验给学生总结了比较全面的关键词语,通过这些词语可以快速地进行判断,省时省力。比如,关于主要矛盾的关键词、俗语有:主要、重要、首要、关键、中心、重心、核心、突破口、第一要务、统筹兼顾、集中力量做……主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以及“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的工作方法。

關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键词、俗语有:

主流、方向、大局、大体、优势、实质、总体、主体、优点与缺点问题、机遇与挑战问题、一国两制问题、所有制问题、双刃剑问题、利弊问题等。

三、说教法

本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想,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由“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规律,对本课的重点问题,我采取的是典型分析法和问题引申法进行教学的,比如在讲主要矛盾问题方面,我引用了解放战争时期,全国战局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为什么选在锦州这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在讲矛盾主要方面问题上,我认真分析了每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我在讲授法的基础上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讲座、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同时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对于难点,我主要采取正反对比、例证说明和对话启发法进行教学。对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理解以教师讲解为主,在讲授过程中加以正反对比说明,并以图表作总结,这样一目了然。对于怎样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主要采取对话启发法,启发学生使用正确的思维,在这一问题中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化难为易,有利于突出

难点。

四、说学生

高二学生思想活跃,善于关注社会和生活,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在讲授本课时,贯彻“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分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共赢”的学习方式,为此,我重视给学生创造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评价、分析归纳、总结反思,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活跃中领悟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五、说训练

本着加深重点和难点的理解,遵循知识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课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训练题,通过客观性题目即选择题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全面理解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训练。通过主观性试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用所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具体问题,对于文科班的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然后留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分析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以全面巩固所学知识。

篇5: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备:薛蕾

审题:高三备课组

NO:052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二课时)

班级______ _____姓名______ ____等第____ _________ 【考点要求】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6.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解读】

考点四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含义:(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 地位、对事物发展起 作用的矛盾。(2)次要矛盾:处于 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辩证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在一定条件下。

方法论: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 ;又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 的解决。练习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受群众来访的意见》要求把领导干部接访的重点定位在“事要解决”上,努力在“案结事了”上狠下功夫。这要求体现的哲学道理()A.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重视量的积累 考点五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含义:(1)矛盾的主要方面:每一矛盾中处于 地位,起着 作用的一方。(2)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中不起主导作用,处于 地位的一方。事物的性质是由 决定的。

2.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又,并在一定条件下。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要全面把握主流,又要注意支流。

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反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是()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牵牛要牵牛鼻子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考点六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 和 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又要看到 ;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矛盾的,又要看到矛盾的。

(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要抓住。

(3)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 的两点论,而不是 ;重点是 中的重点,而不是。点拨:抓重点、中心、关键——抓主要矛盾 抓主流、本质、性质——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练习3: “全面展开,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这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它蕴涵的哲理是()A.矛盾有主次之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C.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价值观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练习4: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有()

①祸福相因,相反相成 ②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 ⑤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⑧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⑦ C.②③⑤⑧ D.②④⑥⑧ 考点七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 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3.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 ;正确解决矛盾的。

练习5:下列说法中,蕴涵着“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一哲学道理的是()A.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B.趋利避害、扬长补短与量力而行、积极而为 楚州中学2014-2015学第一学期高三政治复习导学案

主备:薛蕾

审题:高三备课组

NO:052 C.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与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与抽薪止沸、人乡随俗 【误区纠正】

1.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巩固练习】

1.下列俗语中,与“牵牛要牵牛鼻子”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好钢用在刀刃上 D.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2.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要注重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由政府投资有关的服务;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以市场为主导,满足人民多元化、多方面的需求。这体现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善于抓主要矛盾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一位哲人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下列观点与这一说法所蕴含的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各不相同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永远不能解决的 ④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成语,凝结着深刻的智慧,下列对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A.办事情应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B.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6.在党中央提出的“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方针的指导下,我国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能源增长翻一番支撑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从辩证法角度看,党中央提出这一方针()A.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了决定性作用 B.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差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7.为了贯彻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江苏启动“推动城乡品质提升”工程,为江苏13个城市空间特色找定位避免江南江北一个样,城市乡镇一个样。这蕴含的哲理是()

A.办事情要善于抓注重点 B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中 8.简析题:材料一 基本药物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在医院药房零差率销售,短期内会对药店经营带来冲击;从医药分开的改革方向来看,原来只能在医院销售的占市场80%药物,将放开在药店销售,又是利好消息。以低价著称的“老百姓”大药房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短期内对药店有冲击,但从长期来看,“新医改”对药店总体来说是好的发展机遇。

材料二 大多数药店经营药品利润低于3%,为了生存,有的提高非药品经营比例,有的压缩门店面积。“老百姓”大药房认为,应对目前的困难,药店各有其招。药店的竞争关键还是看服务,尤其是专业的服务,当然,调整经营策略,引导健康消费新观念也不失为可取的应对策略。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对药店的影响及药店应对这项改革的措施。楚州中学2014-2015学第一学期高三政治复习导学案

主备:薛蕾

审题:高三备课组

NO:052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案

第一课时(051)

练习1:D 练习2 D 练习3 B 练习4 B 练习5 B 练习6 D 练习7 C

误区纠正:全错 巩固练习:

1.A 2.B 3.A 4.A 5.简析题 答案: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2)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二者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上都存在差异,各有特点。(3)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城市文明需要在乡村文明中获得有益的滋养;二乡村文明同样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发展和完善。,(4)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来

第二课时(052)

练习1:A 练习2 B 练习3 A 练习4 C 练习5 C 误区纠正:全错 巩固练习:

1.C 2.B 3.A 4.C 5.A 6.B 7.C 8.简析题答案:

(1)影响: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

二、全面地看问题。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实施,对药店的影响极有冲击,也有机遇。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抓住主流。“新医改”对于药店总体来说是好的发展机遇。

篇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导学案

A.坚持重点论不能不讲两点论

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知识点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据《三国志》记载,州官倪寻和李延都患头痛、身热,便一同请华佗看病,华佗检查后,却给他们开了不同的药。两人惊讶地问:我们的症状相同,开的药为什么不一样?华佗解释说:倪寻的病是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是外部受寒引起的,因此,治疗的方法不同。两人回去按方服药,果然病都好了。分析以上故事体现中的做法包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目标评价3】常言道:水火不相容,着了火用水浇就行了,你认为如何?

【选做题】

1、“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后生出无数烦恼”,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矛盾是主观自生的 D人脑是认识的来源

2.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

原理的客观要求

A.规律客观性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特殊性

3、“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B.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 4.下列属于抓主要矛盾的说法有

①牵牛要牵牛鼻子②打蛇要打在七寸上③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④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公有制经济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答:(1)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叫矛盾的次要方面,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次要方面,所以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这要求我们抓住本质,分清事物的性质。

三、自查反馈:对照学习目标要求,自我评价达成情况,对未能熟练掌握的知识点打上?,并重点巩固。

篇7: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上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课后,感触颇多,有许多方面值得我学习反思,以下是我上了这节课的课后反思。

一、时间把握合理,课堂导入、衔接自然。

通过提问学生,回顾矛盾普遍性原理,引出方法论:我们必须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也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矛盾,解决矛盾。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引入到新课课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间约五分钟。

讲授新课过程:中学生王林变化的过程→主次矛盾→玫瑰有花亦有刺→矛盾的主次方面《小驴过河》的例子→导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红楼梦四小姐的性格分析及贾母的态度→ 深化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认识→课堂小结。(下课铃声响)

反思:总 的这节课听下来,感觉比较流畅,时间安排也比较合理、紧凑,学生思维活跃,感觉始终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对照自己的平时上课,总感觉不够自然,说得土一点 就是欠“老道”,时间把握不好,有时感觉不够用,有时又感觉时间用不光,上完这一课后,怎样使授课过程流畅、时间安排合理,这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激发兴趣。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我想应该是比较贴近学生的课程资源。课堂上应追求所用的例子不需多,但每一个例子都应该是比较典型,总的思路我停下来之后应该是这样:先 打出一个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再总结出课本的知识点。这体现了新课程教材的“生活”逻辑,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无论是“中学生王林”的例子,玫瑰 的例子,小驴过河的例子,还是最后红楼梦四小姐的例子,都用得比较典型,每个例子都有它承担的功能,精而不烂。

篇8: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很明显, 这四种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但为什么自2007年以后,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初级会计实务》和辅导教材及考试真题中都不提这几种方法呢?笔者认为, 有以下原因:

1. 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各有优劣, 每个企业应根据自身应收款项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哪种或哪几种计提方法。

有些方法虽然可以继续使用, 但不一定是现行会计准则所提倡的。

在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下, 各年度末的坏账准备余额和应收账款余额相配比, 保持了一定的计提比率, 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其净额计入资产总额。账龄分析法将企业的应收账款按账龄长短进行分组, 分别确定不同的计提百分比估算坏账损失, 使坏账损失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

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一样在计提坏账准备时, 在考虑了该账户原有的余额后再做出调整。这两种方法都是站在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估计坏账, 注重的是期末坏账准备应有的余额, 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能更合理地按变现价值评价。但是, 期末的应收账款并不都是本期的赊销产生的, 可能含有以往年度销售产生的应收账款, 采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坏账费用就不能完全与本期的销售收入配比。

采用销货百分比法, 在确定各年度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时, 并不需要考虑坏账准备原有的账户余额。由于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当期利润表上的销货收入来估计当期的坏账损失, 因此坏账费用与销货收入能较好地配比, 比较符合配比原则。但是由于计提坏账时没有考虑到坏账准备以往原有的账户余额, 如果以往年度出现坏账损失估计错误的情况就不能自动更正。

个别认定法区别于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和销货百分比法的主要特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坏账准备计提的依据不再是销货总额或赊销总额, 而是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二是计提坏账准备时不再是所有的欠款客户都用一个相同的比例, 而是信用状况不同其适用的比率也不同。只有调查清楚了每个客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 再据此确定每个客户的计提比率和欠款数额, 才能准确核算坏账准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 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 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确定减值损失, 计提坏账准备。由此可以看出, 个别认定法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所提倡的一种方法。

2. 目前计提坏账准备的这几种方法并不完美, 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这是它们不被提倡的最主要的原因。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 应收款项属于金融资产, 并且“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的, 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而上述方法中没有哪一种方法算的是现值, 它们都要求期末估计一下未来可能收不回来的应收款项金额, 将其作为本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但未来应收款项金额是终值, 并不能代表企业现在的损失和资产的贬值程度。按终值而非现值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使企业期末应收款项的计价和当期利润有一定程度的失实, 造成低估企业的资产和利润。

正是因为按上述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坏账准备是终值非现值, 与现行会计准则里的要求不符, 因此2010年的《初级会计实务》考试辅导教材中明确规定:由于企业发生坏账损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只能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 参照当前的信用政策、市场环境和行业惯例, 准确地估计每期应收款项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从而确定当前减值损失金额, 计入当前损益。企业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 应当在合理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同时, 合理选用折现利率。折现利率可以使用初始确认该项应收款项时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对于采用浮动利率的应收款项, 可采用合同规定的现行实际利率作为折现率。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 超过一年的应收款项, 不能再简单地以刚才上面提到的四种方法来计提坏账准备了, 要合理选择折现利率。只有短期的应收款项, 如果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 在确认相关减值损失时, 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才可以选用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等四种方法来计提坏账准备。

篇9: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 正确把握联系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的观点内容丰富,其中联系的客观性在学习中略有难度,特作分析说明。

①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② 人为事物的联系并没有否定联系的客观性。因为这种联系是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而建立的新的具体联系。一方面,它并没有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相反,它是基于事物的固有联系才能建立起来。另一方面,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007年6月25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贯通,就体现了这个道理。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既不能任意割断事物的联系,也不能主观创造事物的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例如买手机“吉祥号”、买房忌讳4楼等,都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2. 用联系的观点理解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注重协调城乡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发展要依靠人的劳动和聪明才智,而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又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并且要依靠一定的资源。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联系、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去认识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违背联系的客观性,不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受到惩罚。因此,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发展问题。

二、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 用发展的观点理解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用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 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从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到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升空,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是我国在空间科学技术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三、 学习中应走出的几个误区。

1. 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个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尽管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具备条件,事物之间才会发生联系,否则就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从而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或诡辩论。

2. 整体的功能都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当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式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状态及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这时整体功能只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3. 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第一,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第二,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的。第三,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发展是一种变化,但绝非任何变化都属于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才属于发展。总之,变化的外延大于发展,变化包含发展。第四,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有两种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但新事物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在开始时总是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5. 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但是,并非有量变就一定会发生质变,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一定的范围和限度时,才会发生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这就是说,一定范围和限度内的量变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不会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另外,量变的总和不是质变;并非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

综合能力训练

一、 单项选择题

1. 袁隆平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丈夫、科学家、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 联系的随意性

B. 联系的客观性

C. 联系的多样性

D. 联系的普遍性

2. 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联系观的是 ()

① 围魏救赵;② 沧海桑田;③ 唇齿相依;④ 画饼充饥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开幕。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句话主要的哲学依据是()

A.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B. 人们能够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C.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D.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4.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十七大的一些新提法、新表述说明()

A. 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B.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C.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 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

二、 综合探究题

5. 材料一 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材料二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绕月探测作为探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实施绕月探测工程,对于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以下问题:

(1) 若让你办一期关于中国登月工程的黑板报,应该通过哪些渠道、搜集哪些资料?

(2) 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参考答案

1. C 2. A 3. D 4. B

5. (1) 渠道:① 互联网。② 查阅相关报纸、新闻。③ 查阅图书馆相关资料等。

篇10: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导入新课:(3分钟)

刚刚我们听了一首歌,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歌词是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这首词不仅给我们艺术上的美感,而实际上也能给我们哲学上的启示,特别是其中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揭示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同时,不同的事物包含的矛盾又是不同的,因而矛盾又具有特殊性。既然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那我们就应该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请同学们将教材翻到72页。(板书标题)

2、同学们在课前都进行了预习吧,下面我们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对照我们的学习目标再把我们预习的内容整理一下,等一下我们请小组来展示你们自主学习的成果。

(板书各分标题,学生派代表回答,教师点评)(3分钟)

3、我们已经从整体上明确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视频和活动来具体理解这些内容。

探究一 展示视频,小组讨论、展示,教师点评提升(4分钟)

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看看它又主要说明了什么?

探究二 展示视频,小组讨论、展示,教师点评提升(8分钟)

4、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看到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具体分析某一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两点论;同时,因为它们的地位、作用不同,我们又不能把它们同等看待,必须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和主流,这就是我们所讲的重点论。所以我们说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分钟)

展示投影,板书: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5、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已经充分理解了,那么在实际运用中怎样区分这两个原理呢?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动动手,根据我们的提示,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5分钟讨论,3分钟展示及点评,共8分钟)

6、经过刚才的比较,现在我们应该能在运用中区分这两点了。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前面在分析主次矛盾以及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时,我们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地位及作用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论,这里实际上运用到了另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说,在做事情时要具体分析复杂事物包含的各个矛盾,着重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解决好问题,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矛盾的关键。同时,我们又讲到在看问题的时候要具体分析矛盾的两个方面,着重抓住主流,才能正确评价人和事,这也就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展示投影)那么,结合前面所讲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生活中,除了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还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钟)

7、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展示知识框架)

篇1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第九课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在第三单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生活与哲学》教材的重点课。我所讲授的是矛盾观的第二框内容。本课时的内容原是旧教材中三课时的内容,现在压缩成一课时,需要教师做很多的工作,既要完成课时任务,又要让学生学明白,听得懂,对老师来讲,压力是很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符合我校提出的“定向-结构-活动”教学方式,切实改变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状况。我按照展示教学目标,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总结归纳,理论提升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性高,在我的引领下,学生以书本的事例为主线,整合知识充分讨论。学生最终能够自主生成知识,加深了对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和欲望。从而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然而,由于我教高二小高考经验尚浅,加之对新课程理念领会的不全面,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讲解过程中说得还是比较多,学生说得相对还是较少

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思维训练的时候即问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启发较少,而直接给出答案的较多。这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启发是有所欠缺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更好地贯彻在课堂中,总是自认为学生可以轻易回答,就忽略了针对性提问以检测学生对哲学原理的掌握程度,还是过于大包大揽。另外,针对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在获得有价值的回答方面存在不足,这都需要我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2.整堂课略显平淡,缺乏亮点

整体看来,虽然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性高。但是还是有些平淡,缺乏亮点。选用的事例都是书本中例子,我是想充分挖掘书本资源,却有点老套,学生对此分析热情不是很高涨,使得整节课没有高潮的巅峰。

3.设计讨论问题不充分

为了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自觉生成知识,我设计了“如何区别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讨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考虑不足,学生对此问题讨论不充分,知识生成也欠缺,没有深入区分,这凸显了在备课方面准备不足。

4.课时训练有点少了

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太大,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书本的重点知识强调的多,而针对书本的重难点知识训练的少,比如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只做了四道选择题,要是再做一些练习就更好了,这在下节课评讲学案中应重点强调一下,尤其要通过练习把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再区别一下,达到巩固重难点的目的。

新课程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强调开展必要的活动。由于高中生思想趋于成熟,思维趋于深刻。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为了让学生开心而设计几个小品或笑话。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政治课要在保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功能的基础上,重视思想政治课育人的功能。

上一篇:常路镇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计划工作汇报下一篇:烦躁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