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建设自查报告

2024-04-17

小学教材建设自查报告(通用6篇)

篇1:小学教材建设自查报告

依提木孔园艺场小学教材使用分析

自查报告

对小学人教版教材语文自查 一

总体的情况

老师普遍认为,低年级教材编写的有时代感、有文化品位,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编排注重整合,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本。而高段语文教材对对学生而言,许多课文那一理解,尤其是口语交际给民族学生带来的难度较大。习作中的题材不符合我们新疆学生。但总体来说,老师们反映:这套教材还是相当不错的。

二、低段教师对教材的反应情况:

1、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一)识字量是否偏多,一些字是否偏难。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见仁见智,毁誉参半。我们普遍认为,一年级识字量偏大,学生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且大多数教师反映,学生感到识字吃力的主要问题不是在当堂的初步认识上(当堂认识字的问题不大),而在于巩固跟不上,导致回生问题严重。巩固跟不上的原因有三:一是认读字在教材中出现的几率不高;二是农村孩子的课外识字环境不如城市;三是一年级下册开始,课文篇幅加长,花在识字方面的时间难免有所减少。所以我们认为,提前识字是很好的,但是所要认识的字不要太难,识字量要把握好一定的度。

(二)写字教学是否得当

对于教材中写字部分的编排,教师普遍持肯定和欢迎的态度。一年级上册与下册比较,写字教学的难度一下超过一上,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写字量猛增;二是写的字复杂起来,主要以合体字为主;三是一下教材去掉了描红,师生一时适应不了,作业中经常出现笔顺错误的现象。

2、关于课文教学

教师反映,学生普遍喜欢新教材中的课文,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课文教学中的意见和问题,主要有:

(一)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二:一是篇幅长,有些篇幅过长如《失物招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小伙伴》都比较难学;二是课文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孩子们不容易理解,不感兴趣,如《火车的故事》。

(二)教材中规定一些该读轻声或变调的词语应标原调,其配套练习却标上改变后的声调,让孩子感到模糊。

(三)、《揠苗助长》图上的农民伯伯穿着鞋袜在田里拔苗与现实不符合,禾苗不可能往高里拔一大截,更不可能第二天都枯死了,而且禾苗应该是种在水田里,可插图却是旱地;《丑小鸭》一课,图文不对应,文中描写丑小鸭的毛灰灰的,身子瘦瘦的,可图上的丑小鸭的毛是淡黄色的,身子并不瘦。《三个儿子》中,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说明已经离开井边很远了,可在课文中仍画了井和妈妈们同行。《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文中讲柜台前挤满了人,插图中只有两个小朋友在买玩具。《爱迪生救妈妈》与现实生活很不符合,显得假。

3、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话可说

教师普遍反映,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较为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爱说。尤其是一下的话题都与该组课文专题有关,有了阅读课和相应课前准备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开口说话,与人交流。但也有少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或有纸上谈兵的感觉。如“我们身边的垃圾”;再如一下第一单元的“春天在哪里”──因为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还是冬天!

(二)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农村孩子见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低年级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

4、关于语文园地教学

(一)“语文园地” 需动笔项目是否太少

(二)“我会认”中的识字回生率比课文中的高

教师普遍感受到学生较喜欢“我的发现”这一板块,学生参与发现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在发现的过程中学会了识字的方法。但“我会认”的生字,学生记忆的回生率远高于课文中的识字,原因主要是脱离语言环境,没有上下文的联系,学生只有短暂记忆。总之,我们希望这套教材能越办越好。

5、百家争鸣

通过调查、访问和亲自实践,许多教师觉得这套教材如果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将会锦上添花。

1、识字量过大

随文识字,编排得很恰当,但面对刚入学的孩子400字那太难了,特别是农村民族孩子,家里没人辅导,有时候因各种因素,只能走马观花。任务实在繁重。

2、上册内容过多

汉语拼音4单元,课文6单元(20课)内容实在太多,孩子刚从幼儿园到一年级,要有一个梯度,如此繁重的学习内容教师也累,学习更累,据很多教师反映,一年级上册功课常常要“赶”,“不赶”的话,教不完,如果因为这样的话,那适得其反。

三、高段年级教师反应情况:

(一)教学问题

1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好的字。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又得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花较少时间。

2字的轻声教学让老师模糊不清。如,《寓言两则》课文中“窟窿”中“窿”标轻声,“盘缠”的“缠”标原调,而此处两字都应该读轻声,老师解释得勉强。

(二)、关于课文教学

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1)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安排一些词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2.重视练习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朗读要求的层次性,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自悟、自得,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重视范读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另外,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读完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

3.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一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练习复述课文。

4.重视引导合作与交流。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多给学生质疑问难和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惑,展开合作学习。

(2)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教师反映,学生普遍喜欢新教材中的课文,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课文教学中的意见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三)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四:一是篇幅长,尤其是从上学期开始的课文,有些篇幅过长(如三上第七单元);二是生字量大,教师教学要确保识字写字的落实,课文的品读自然服从前者;三是有些课文或者意境很美,理解难度较或者课文内容时代感不强、离学生距离较远(如三下的第七单元),导致学生学习感到吃力,课堂气氛沉闷。

(四)部分课文的朗读难度大

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集体读时的“唱读”“盲读”现象比较严重──有口无心,嘴上跟着老师读,可眼睛常常没跟上所要读的字。

(五)、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口语交际很难做到面向全体

教师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学生个性差异,有些学生本身就爱表达、比较活跃,而有些却比较内向;二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只有40分钟,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是不可能的;三是大班化教学使口语交际教学面向全体成了一句空话。

(2)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有的孩子知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

(3)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说好”与“乐说”

“说好”与“乐说”是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处理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说好”,就要加强评价,甚至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句式来表达。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避免约束学生的表达。久而久之,“敢说”可能就会受到抑制。

另外,教师普遍建议将“口语交际”作为独立的板块从“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引起教师的重视,提高教学效果。

(六)、关于语文园地教学 一.“语文园地”的编排模式化。二.园地与园地之间在形式上的差别不大。

三.单元主题不明显。三年级着力培养学生“三读”(初读、略读、精读)能力,养成读书习惯。以句段为重点、从篇着眼,从段入手,侧重练习八种构段法(连续、递进、先概括后具体或相反、先总述后分述或相反、先点后面或相反、先记叙后抒情或相反、先概括次记叙后抒情、对比),文章开头五法(交代四素、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描写引入、抒发感情)和结尾五法(事情结尾、点明主题、展示未来、抒发感情、描写)的读写训练。虽然在积累的段篇和口语交际中有所体现,但教师建议能否将主题贯穿整个园地。

以上意见与看法均源于教学一线的实践,广大教师普遍为这套教材叫好!“吹毛求疵”是因为爱它,希望它更好!

(七)、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根不上《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规定小学六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05万字,这个数字对于农村学生现有的学习环境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其重要原因是农村学生大多被托付给长辈亲戚照顾,这些代理监护人文化程度低又整日忙于农活,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意识、方法,他们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根本认识不到,愿意跟学生花钱买“课外读物”的家长只占到11.2%;另外,学校图书室图书存在数量不足、种类单

一、年代久远,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阅读需要。

(八)小学语文新教材(新课标人教版)存在哪些弊端?

1、内容编排偏多。小学语文新教材,以五、六年级的教材为例,每册一般是八个单元,内容偏多,造成教学时间紧迫,尤其是要应对考试,时间更显得紧迫。我认为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应编排六至七个单元的内容,比较适宜。

2、适应性差。小学语文新教材一旦投入使用,不是让教材适应学生,而是让学生适应教材,这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再说,教材中的所选的课文,绝大多数是成人的作品,很少有与学生同龄的小作者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我们在教学中为理解课文内容曾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再者,那些成人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学生也很难学到手,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愿意自己花钱去买小学生作文集来帮助自己写作文的原因。

3、实践性差。语文应该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与生活紧密相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语文的空间应有多广。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语文新教材的内容过多,加上要训练的东西过多,再加上考试的逼迫,教学时间非常紧迫,有许多语文活动都很难开展起来,使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大打折扣。为了现实的功利性——考什么就教什么,老师只能带领学生疲于奔命,直捣“黄龙府”了,哪里还顾得实践活动?

4、趣味性差。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虽然经过了编者的精挑细选,但是编者总是以单元的主题来编排课文,总是着眼于某篇文章与单元主题的一致性,从而忽视了文章的趣味性,忽视了学生是否感兴趣。说实话,有些课文,我作为老师都感到没有趣味可言,更何况那些小学生了。比如,六年级上册中阿累所写的《一面》,邓启耀所写的《老人与海鸥》等。

正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存在以上种种弊端,导致了语文教学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冲破樊篱,解决难点问题之所在。

(九)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课文及调整试行实施方法 六年级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有12篇,上册《詹天佑》《彩色的翅膀》《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有的人》;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圆梦在今朝》。

对以上课文进行具体的分类就不难发现,不适合农村孩子学习的教材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的应对办法是: 1.城市特有的景观或城市常见的生活场景:

这类课文对农村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有些内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他们也许从他人口中有些许印象,或是自己少有的亲身阅历。但这些都在农村孩子心中仅是模糊的印象,对于教材的理解产生了极大的障碍。2.著名的异地风景或风土人情: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关于介绍著名自然景观的文章。如《雅鲁藏布大峡谷》《大瀑布的葬礼》,这类文章其反应的壮观的、震撼的自然景观是农村学生不曾见识和领略过。就算是配有插图,仍无直观的感受。但这类课文的语言内容十分精彩,教师可着力对字里行间文字的揣摩和品味,对课文所描述的场景进行想象联想。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适当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和感受。3.具有厚重文化背景的课文内容:

这类文章在教材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课文内容渗透着厚重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如《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这对于农村学生知识面不广的情况下,教学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面对这类文章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课文阅读材料的补充,也可引导学生在家里向老人打听有关资料,使学生在充满了历史背景的前提下进行课文学习和理解。4.经典名著的节选片断:

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鉴赏能力有限。尤其是在农村学生阅读面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经典名著节选的课文教学时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学生对节选内容不知“前”不知“后”。一方面给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学生对著名作家的语言风格和谋篇布局没有一定的认识。如《景阳冈》一课就节选于《水浒传》。倘若学生对《水浒传》没有基本的故事情节的了解和当时写作背景的了解。就会有许多的疑惑,如武松为什么出现在景阳岗?武松在前面的故事里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这些问题都会困扰学生,也会影响学生对这一节选内容的模糊。另外,这是古白话的写作方式,与我们现在的表达和纯文言文的表达都有区别,这样就增加了学生阅读学习的难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在面对这类文章时,可预期对学生进行完整书目的推荐阅读,或是了解故事梗概,熟悉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5.关于科幻类课文:

这类文章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也许是最有难度的。因为他们能够接触的科幻类资料很少。但是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面对这类文章时,教师不应该将课文内容机械地抛给学生,让学生犹如在阅读与自己无关的“说明书”一样。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合理的推测,并适时补充资料和推荐学生通过科教频道等电视节目了解更多的科幻知识。

(十)各教学板块内容的困惑

1、课文阅读教学

(1)学生学习部分课文感觉有难度 原因有四:一是篇幅长,尤其是从六上下半学期开始的课文,有些篇幅过长;二是生字量大,教师教学要确保识字写字的落实,课文的品读自然服从前者;三是有些课文或者意境很美,理解难度较大,或者课文内容时代感不强、离学生距离较远,导致学生学习感到吃力,课堂气氛沉闷。

(2)部分课文的朗读难度大

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难度比较大,尤其是集体读时的“唱读”“盲读”现象比较严重──有口无心,嘴上跟着老师读,可眼睛常常没跟上所要读的字

2、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普遍反映在语文五项学习内容中,口语交际是最难教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无话可说

教师普遍反映,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较为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爱说。尤其是话题都与该组课文专题有关,有了阅读课和相应课前准备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开口说话,与人交流。但也有少部分话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或有纸上谈兵的感觉。如六下的“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再如六上第一单元的“走进大自然”——因为自从1998年以来,漳州市全面禁止学校组织春游、秋游,孩子们只能被关在教室里,哪有走进大自然的机会!(2)口语交际很难做到面向全体 教师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学生个性差异,有些学生本身就爱表达、比较活跃,而有些却比较内向;二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只有40分钟,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是不可能的;三是大班化教学使口语交际教学面向全体成了一句空话。(3)想说“好”的困难很大

在鼓励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教师尽力要求学生“说好”。但难度很大,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农村孩子见识面比较窄;二是学生词汇不丰富;三是思维不够活跃;四是大部分低年级学生乐于“说”,而不善于“听”;五是交际性、互动性很难体现。(4)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说好”与“乐说”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说好”与“乐说”是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处理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说好”,就要加强评价(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说“怎样说不行,怎样说行”,但总不能连“怎样说好,怎样说不好”也不说),甚至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句式来表达。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避免约束学生的表达。久而久之,“敢说”可能就会受到抑制。

另外,教师普遍建议将“口语交际”作为独立的板块从“语文园地”中分离出来,这样可以引起教师的重视,提高教学效果。

四、总体思考

我认为本组教材的选择是虽然是经过编者的认真选取,但由于教育存在的地区差异、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教育意识的强度相差甚远等造成了本组教材部分课文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这种教育的差距随着学生年龄、年级的上升越来越明显,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语文成绩与学生年级的上升成反比。农村家庭的特殊性造成农村教育的特殊:农村教育基本上靠教师“单打独斗”,在面对这些不适合学生学习的课文,教师该怎样把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教师应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载体。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就应熟悉教材,翻阅相关教学材料,思考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点,不适合学生的课文怎样弥补,教学的进度如何安排、哪一类课文学生缺乏兴趣,生字词详细规划,教学设计、作业设计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对教材一定要烂熟于胸。备课时还要站在学生角度换位思考自己的教案,特别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面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如在调查中发现,散文是最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一类课文,其原因与学生的阅读面关系极大,学生能接触到的散文基本上来自我们的语文课本,想在在这方面进行突破笔者认为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一是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散文极富语言美,教师坚持每个周利用早读、活动课、班会课声情并茂的给学生朗读几篇散文,学生会受到教师朗读的感染也融入其中;二是散文不可细讲只能品读、读出意境。三是抓住最美、最关键的语句多层次的品读想象交流、记录、绘画。四是利用电视的资源,中央台有散文朗诵的节目,并且还配有相应的画面,这种方式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课外阅读刻不容缓

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的阅读积累缺乏,其课外阅读量达不到课表的规定,可以说是远远不够,所以学生的认知水平跟不上教材的编排。教师都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也处在知而未行的状态;可以说教育的投入与教材的编者的意图脱节,要解决这问题可从下面两方面进行。(1)发动家长。

如果农村学生也能拥有像城市学生一样拥有丰富的课外阅读读物,那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将大大减少。但在农村,家长普遍都没什么文化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他们关心孩子学习的结果,少关心孩子学习的过程,不懂语文的“积累”有什么用。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多给家长宣传,但不要抱有太大希望,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读书,使家长看到真真切切的效果他们才会主动帮助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农村的学生并不缺少零花钱,但学生基本上都用来购买零食、小玩具了。如何使学生把这些零花钱用到课外读物的的购买上呢?可从教师上课的形式与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上进行。日常教学要不断打破学生原有认知,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经常举行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等。当然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购书,还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3、教学方法创新

这一点非常重要,较多的农村教师教学方法陈旧,面对学生理解不了的课文就直接告诉学生,课堂效率自然不高。用语文的魅力去征服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语文是动态的但却被教师教死了,该怎样做呢?就是要让语文课“活”起来、“动”起来,这也符合人性的本态。在遇到“散文、诗歌”时上成朗读比赛,遇到“议论文”可以上成辩论赛,遇到“文言文”可以上成表演课,遇到“说明文”时刻以上成“导游课”,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一直端端正正的坐着,多活动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当的放松,说说、画画、唱唱、跳跳都是可以的。上课的地点也可以搬到操场上。总之形式可以使多种多样的。如说明文《鲸》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一是教师先用简笔画画一头“错误”的鲸,二是让学生读完课文后给黑板上的鲸改错,三是让学生把正确的鲸画下来并写出鲸的特点,四让学生上台介绍鲸。在作业的设计上力求做到精而简,使训练落到点上。

4、树立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尽可能的利用各种资源

课文不适合农村学生学习是由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阅读量不够等原因造成,当出现了与学生认知不符的课文时,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去发掘学生身边的的一切资源。这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本领。(1)寻找身边的类似物以代替不适合的课文。语文是一门最具生命律动的学科,他的资源非常丰富。(2)没有教学用具教师与学生自制教具。

教学资源的的匮乏不等于没有办法,比如教师可以自制简单的教学挂图,也可以设计一幅课文的简笔画,但因为“麻烦”而被教师省去。虽然这样的做法简单,但把课堂的效益也给省掉了。学生看课本的插图与看挂图效果是不一样的。在自制教学挂图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保护学生自己的理解鼓励他们原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如五年级下册的《草原》一课中的优美词句学生理解不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画出来。

总之,面对这些不适合农村学生的课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动用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变难为易、变不适合为适合。

五、对教科书的修订改进建议。

1、建议用彩色版面印刷,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后及积累运用训练点少些。

3、课时减少了,课文份量太重,教师、学生压力大,也不利于开发课程资源,建议编排6个单元的教材量为宜,这是教师普遍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4、建议作文片断训练保留。

5、多一些练习题的设计。

6、多编排一些描写校园生活和学会做人的文章。

7、识字量太多了。

(七)关于编写的教辅书

我省小语从关心小语教师的角度考虑,编写了与教材同步的教辅书这是好事,是服务师生的一件好事。但为了保证教辅书的可用性,实效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采用彩色排版激发学生兴趣。

2、建议标题应充满人文,具有激励性。

3、建议题型要灵活多样,不要死板老套,多点创新。

4、建议题量要适当,不要大山压来,最好题量每课不超过5道题。

5、题的难度不宜深,要根据课标,不钻牛角尖。特别阅读解答部分,拓展题应予激趣思维为主。

6、建议设计的题应于培养能力为主,不要和课后重复。

对小学人教版教材数学自查

1、教材的优势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旨在“体现时代要求„„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教材正是这样一套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的教材。它从以社会为本、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教材观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教材观。下面以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中几个页面为例谈谈几点浅见。

1呈现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地以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他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新教材对内容呈现做了较大的调整与变化教学内容的布局按照学习的主题进行规划内容的呈现方式采用了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表格、文字等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好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以使得学生对于教材没有枯燥、恐惧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例如,新教材呈现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内容的布局以探究“乘法意义”为主题。先从一幅图开始,以“图形”方式呈现了学生拼图的实践活动。别出心裁的在图中蕴含着“不同加数相加”、“相同加数相加”的拼图以及5个学生的对话。直观体现出让学习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感受并概括出相同加数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感受当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加法表示不方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心理“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教师及小精灵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板演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用陈述的语言“告诉”学生像这样加数相同的算式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从而以“文字”的形式引出乘法。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又有较好的可接受性和启发性,师生、生生之间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也得到了体现增强了教材的阅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学生学会学习。2提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体验、理解。

翻开人教版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来源于学生熟悉生活的素材。对数学学习而言,素材与数学符号或数学语言相比,有着不确定性、原始性。但是,生活实际中的素材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它是最基本、最生动的。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为此,新教材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素材更好地体验、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很注重算理与算法的统一,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得出用多种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的加法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优化。让学生自然而然选择较高思维水平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

3重视探索与交流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也并非是简单模仿、记忆以及大量演练习题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数学活动、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为此,新教材改变了过去“权威”的姿态,改变了过去“„..就是„.”“当我们遇到„..通常就„..”等陈述方式向学生“讲述”所有的数学。重视探索与交流活动的安排,增加了探索性的内容。并且围绕着探索活动,设置一系列“„..为什么„.”之类的富有启发的问题。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在交流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面积单位”的内容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用“对话”的方式和图片的方式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和探索交流的活动,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由于它们的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此时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通过用剪一剪、拼一拼或者用硬币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自主探索在交流中发现“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这样的安排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目的不仅是将知识点填入学生脑海,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探索活动中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单位”。在交流中经历多角度、多形式、多策略地认识“面积的单位”的过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留下广阔的拓展空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新教材从素材的选择、内容的编排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教材无论如何更新,它总是留下不足的方面。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才能真正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为此新教材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为教师留下广阔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教师充分地利用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适当地增加校本化的内容、人本化的内容。使教材更符合自己的学生实际真正地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师10只苹果,每个盒子装4只,最少需要几个盒子?小胖说:需要2个盒子。小亚说需要3个盒子。你们认为谁说得对。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人认为小胖对,有的认为小亚对。正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提出让大家一起动手来装一装进行验证。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小亚说得对,从而引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会出现答案=商+1的情况。师:用11元钱去买5元一支的笔,最多买几支?个别学生由于受上题的影响,也用商+1得到最多买3支。然后又一次引起同学们的争论,最后学生们得出在实际生活中还会出现答案=商的情况。最后学生归纳出装盒、乘车、分组等情况是要用,答案=商+1,而买东西、分物品等情况要用答案=商。

2、教师的备课情况。

1教师能够在上课前准备了相关教具,鼓励学生准备好学具。教师能够依据学校情况因漏旧简。

2教师每堂课后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时刻关注自己在上课中的优缺点,从而指导今后的上课。另外,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素养。

3在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欠缺。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教师的备课影响较小。备课内容不能较好适应学生。

3、作业布置情况。

学生的作业主要有课堂、课外书面作业,课内口头作业,课外调查、课外阅读等形式。教师对于学生的书面作业采取批阅的形式,其他作业进行定时抽查和督促的形式。

4、使用后效果

使用此教材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善于发言,思维敏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问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教材的情景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多,学生喜欢做,这套教材还是比较深受学生喜欢的教材。

7、教师的困惑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比较活泼生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喜欢这种图文并茂的漂亮书本。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教学用书也减少了以往详尽的教材分析,这都给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但也增加了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使不少教师表现出了对教材的迷茫。(1)新教材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每一册都安排一些,看起来好象在纵向上是连贯的,但由于知识点的分散学生往往学了这一册的3、4课时到下一册时又忘得差不多了。

(2)有的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不便于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比如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教学,应该安排在笔算乘法之后,而人教版实验教材却安排在笔算乘法之前。教师们普遍反映,这样安排学生,在学习此内容的时候。大多数都想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周长的计算,但由于学生没有学过笔算乘法。在长、正方形边长数据大于9时,学生想用简便方法计算就会遇到困难。

(3)教材比较适合城市学生。教材考虑更多的是城市儿童的生活经验比如教材中的许多情景图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农村学生较少有这方面的经验。

(4)教材数与代数单元内容知识量较大,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5)教材用解决问题代替了原来的应用题,分散于各章节,信息形式变化多样,有些图信息量太大,开放性较大为教师提供自主发挥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把握教材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6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重视估算,注重让学生说算理提倡算法多样化,课堂上到处都是“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是怎么想的?”“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新理念下的计算教学虽然让部分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他们经常会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但由于课堂上要关注的问题很多。使得许多必要的练习没有时间完成,导致课堂上一部分学生不会算,教师不得不花较多时间给他们补课。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算法,学得扎实可课标中的有关理念与要求又难以落实。

以上自查只是对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民族学生,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的不同,及地域的不同造成,本次自查是根据本校特点而进行分析。

篇2:小学教材建设自查报告

范文大全

(可编辑)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自查报告

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自查报告

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自治区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长效机制”的活动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按市教育局工作要求,对我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抓住思想教育不放松。

近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工作纳入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多次专题开会研究落实师德师风工作的各项任务。建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副校长等为成员的师德师风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师德师风实施考核方案和细则。利用每周周一教师例会和党组织生活会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青铜峡市教育系统行风效能建设五条禁令》、《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六不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寄语》、《中小学教师十不准规定》和《中小学校长行为规范十不准》等内容,在学习方法上采取了集中学习、自学、撰写心得体会等灵活多样的形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式,力求使学习收到最好的效果,同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青铜峡市红星中心小学师德师风考核方案》《青铜峡市红星中心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考核细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我反省,做学生的表率。学校校长还同全体教职工签订了师德师风目标责任书、教师教育教学服务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

二、学先进典型,塑教师形象

一个学校只有始终抓住师德教育建设不放,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把师德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才能內树素质,外树形象,才能把师德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峰。首先,抓住身边的典型。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身边的典型将有更强的说服力,学校在广泛开展学习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学习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吴忠市十佳优秀教师事迹。其次,要求教师在电视节目中观看全国优秀教师事迹展播。让教师讨论,谈体会,谈感想。

三、抓住重点,自查自纠

1、召开领导班子会。要求班子成员对自己公正廉洁,勤政务实,公开办事制度,社会承诺服务制度,依法治教,依法从教,规范办学秩序。

2、召开党员大会,要求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中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师德师风建设的楷模。

3、我校教师严格按照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无下列事件发生。

(1)依法执教方面,无歧视、侮辱后进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等违法言行;(2)爱岗敬业方面,能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备课,按时上课,及时认真批改作业

(3)师德师风廉洁从教方面,无借职业之便谋取私利,从无索要家长礼品、搞违规家教、私自办班和私设“小饭桌”、乱收费、乱订教辅及学生用品等现象

(4)团结协作方面,在工作上没有相互推诿、不配合的现象(5)为人师表方面,工作期间无上网聊天、炒股票、打游戏、教师无职业倦怠庸懒散等不良行为。上课期间教师无接打电话现象。教师无侵害学生家长权益问题,当学生出现不良问题时教师及时与家长相互联系沟通解决问题。

4、存在的问题

(1)极少数教师在政治、业务学习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深入学习领会当今政治、业务知识。

(2)个别教师对学困生缺乏耐心,对学困生个别辅导不够。对学生关爱不够。

(3)个别教师遇事只顾自身利益,不考虑学校和集体利益,对学校工作安排不满,大局意识不强。

总之,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长抓不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美化师生心灵,让师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并建立长效机制,让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长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篇3:小学教材建设自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更好地探索提升课程品质的路径和切入点, 历时一年半, 我们以网络问卷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形式, 完成了对我市十三个区县的全口径调研, 其中包括小学305所、初中170所、高中45所。

一、沈阳市校本课程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 发展优势

通过实地感受和数据分析, 我们有一个总体判断, 那就是“沈阳校本课程建设远比想象中好!”这不仅归因于名校的示范引领, 一些非名校的探索也令人惊艳振奋, 部分农村学校的实践比城区更接地气, 很多学校的探索亮点频现等等。具体归纳为三方面的优势:

1. 两极创生的研发起点

沈阳市的校本课程建设发轫于课程改革之初, 其目的无疑染有功利色彩:有的学校为了完成控辍目标而开展吸引学生的文体课外活动, 有的学校为了获得资金支持而引进项目开设课程, 有的学校为了招生优势而刻意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还有的学校为了应对高考加分而开设相应课程。凡此种种, 不胜枚举。这些朴素的开设校本课程的理由, 本身无可厚非, 因为正是这些看似肤浅的理由, 点燃了沈阳市校本课程建设的星星之火。课程建设发端的另一原因我们理解为内力生发, 有一部分远见卓识的校长, 凭借敏锐的教育触觉和课程情怀, 主动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园文化和学生需求等角度研发本校的校本课程, 并融入学校课程的整体架构。

2. 异彩纷呈的课程样貌

沈阳作为中国东北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 历史传统悠久, 人文基础丰厚。区域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校本课程内容上兼容并蓄, 形式上异彩纷呈。

从课程内容上看, 我们的民族特色课程特质鲜明, 蒲河满族学校的《满语课程》、朝鲜族小学的《朝鲜族前辈的生活故事分析》和黄家锡伯族学校的《射箭》等课程都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还有传统文化课程, 如《国学》《楹联创作》《书法》等底蕴深厚、各具特色。我市以社区资源为开发背景的区域优势课程独具魅力, 如铁西老工业基地一些学校的科技、工业类课程, 皇姑区航空第一小学依托沈飞集团研发的航模课程;法库县开设的农民画、山水画、石头画等诸多妙趣横生的乡土课程。

从课程发展上看, 我们的基层学校一直在进行着积极探索和不懈地努力。浑南二小用七年时间完成了由“形体课”到“七彩课程体系”的建构, 实现了科目—课程群—课程体系的进阶;东北育才学校全方位打造的“360度课程体系”, 聚焦学生领袖素质培养;辽中县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坚持固定时间开展学校课程, 扎实地在做着“有益学生成长的事”。这些尝试, 是艰辛的探索, 是成功的硕果, 更是对未来的信心。

3. 强大野蛮的自生能力

这里野蛮不是贬义词, 更多程度上是用以来形容其强大的生命力!这种自生能力来自于三方力量:

一是校长高位引领。在调研过程中, 我们惊喜地发现, 很多一把校长主抓课程, 并以相当的精力带领教师团队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不管是市内还是郊县, 都有一批课程理念先进、勇于突破常规、不断反思改进、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校长。

二是教师保有热情。实地调研中, 我们更发现了一大批有热情、肯奉献、有灵气的优秀教师。如大东区一零七中学的王昊老师, 自带摄像设备骑行川藏线二十余天, 实地录像, 设计课程, 并基于此研发了深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川藏骑遇记》;又如沈北蒲河满族学校的教师们基于地域特色, 向原野、向乡村寻觅教学资源, 大到石磨、石槽、小到树根、石块, 所到之处, 能捡的捡, 能挖的挖, 凡是能带走的, “统统地带回来研究研究”, 由此成就了深受欢迎的乡土课程。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常常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为孩子们准备校本课程, 甚至还有一些老师自出经费来采购资源和参加培训。

三是学生迫切需求。课程的建设是基于学生发展的, 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就不是好课程。在我们调研的课堂中, 看到的是学生渴望的眼神、踊跃地参与、快乐的状态。一些学校设置了选课环节, 一开始很多课程便被抢空, 甚至有些学生因为选不到某门课程而失落很久。

(二) 存在问题

1. 校本课程发展不平衡

从实地调研来看, 沈阳市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已经走在辽宁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是, 在推动全市校本课程平衡发展的问题上, 仍需付出较大的努力。

表现之一是发育阶段不平衡。曾有专家形象地将校本课程的发育分成三个阶段, 即“口袋课程”阶段、“生命大爆发”阶段和“自然选择”阶段。顾名思义, 即从随意、独家的教师口袋里的课程到万舸争流、数量众多的爆发再到由数量追求到质量取胜, 相对稳定的课程建设阶段。我市处于这三个阶段的学校都有, 有些学校理念先进、体系完善, 可供选择的课程种类丰富, 质量较高;有些学校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一味追求数量;另有不占少数的学校仍处于口袋阶段, 更有7%的学校还没有开设校本课程。

表现之二是学段发展不平衡。在开设数量上, 高中开设5门以上比例最高 (64.44%) , 初中、小学分别为16.47%和15.31%。而且, 小学由于没有升学压力, 在校本课程实施方面做得相对较好, 高中和初中受考试评价的影响, 相对逊色很多。但详细分析开设门类则发现高中虽然开设5门以上比例最高, 课程丰富性却没有初中、小学好。由于高考的影响因素, 高中校本课程开设更多的是学科拓展类。小学与初中校本课程开设类别相对丰富, 比如身心健康类课程、励志类课程、科技类课程、创新探究类课程等等。

表现之三是课程环节建设不平衡。从建设的一般环节来看, 最好的为研发环节, 其次为实施环节, 最差为评价环节。在调研中, 针对“是否制定足够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一题中, 小、初、高选择“没有制定足够的评价方法”均超过60%。评价环节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学校课程建设的难点和软肋, 直接影响了校本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2. 校本课程建设逻辑缺失

表现之一是研发的逻辑起点混沌。从单一的国家课程到三级课程体系的落实,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加凸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因此,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首要目标和价值取向。在访谈中, 我们发现有些学校并没有理解到这一点。刚才说到, 仍有7%的学校没有开设校本课程, 仍有不占少数的学校认为校本课程最重要的作用是“打造学校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而不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其中有些虽然已经认识到校本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发展, 但开发课程时考虑更多的依然是形成学校的特色品牌。而且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学校在研发前, 根本就没有对学生的课程需求进行调查和回应。

表现之二是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思考。主要的表现就是学校课程规划逻辑较差, 大多数学校没有整体规划, 更没有在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下, 具体设计自己的课程理念。课程开发随意性强。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建设只是一门一门校本课程的累加, 处于“事件”状态, 没有形成“面”和“群”的气候。还有很多学校的课程之间互相没有关联, 即使有, 也是表面的关联, 而不是内在实质的关联。所以也就无法实现研发、实施与评价的“连结”与“贯通”。

3. 校本课程管理差强人意

我市以往的校本课程建设中, 市区两级顶层设计的意识比较弱:市级层面缺少更具体、更具指导性的政策引导和更深入、更具操作性的专业引领;区级层面则大多缺乏区域校本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校本课程在各类检查和督导中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锦上添花, 对于实际开没开、是否规范有序、是否回应素质提升则没有更精准的评价。

二、推进沈阳市校本课程建设的对策

基于我们以上的研究和沈阳目前校本课程发展的特点, 接下来的工作建议应在以下两个方面着力。

(一) 基于课程本身的策略 (校内应发生的改变)

基于课程本身的策略就是坚持“赋权”原则, 在市级引领、区县统筹的前提下, 进一步强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多的课程权力。

指向学生要重视三个关注:关注学生的课程需求, 推进课程民主研发, 实现“人生需要什么, 我们就教什么”的课程观;关注学生身心成长规律, 推进课程动态演变, 建立“课程发育与学生成长相匹配”的发展理念;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重视课程集群建设, 立体全面对接学生发展需求。

面向教师:要给予教师充分的课程话语权, 加大校长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研发执行能力的培训, 释放教师课程自主内驱力, 打造教师专业成长全新增长点。

学校自身:对学生的课程需求进行系统调查, 并给与恰当地回应;设计科学的课程规划, 系统思考、构建课程框架;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 从开发的审议、实施的考核、评价的跟进上全面管理。

(二) 基于指导的达成路径 (校外应给予的支持)

一方面是多方力量明晰责权, 多维推动。

学校课程建设愿景的实现, 必须坚持行政与业务双轨并行, 市区校三位一体, 多维推动。

教育行政应考虑在区域规划、政策引导、资金倾斜、资源支持等方面给与学校指导与保障。借鉴国内先行地区的经验,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 出台“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 推动校本课程科学有序发展。

教科研机构则应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加大对校本课程建设的专题研究和专业引领:梳理相关理论, 总结典型经验, 推广成功范式, 组织专题培训, 建立校本课程“备案制度”……促进校本课程整体品质的提升。

另一方面是各种资源互利创生, 协同创新。

依托智慧教育, 建立区域校本课程共享平台。既包括原创校本课程的在线共享, 也包括成熟在线课程的校本化引进。为区域内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创设资源共享、师资互通、智慧众筹的平台。

市区校展开联动, 建立校本课程研究联盟。通过联盟的实践, 培育沈阳市校本课程研究实践的种子, 为学校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借助社会专业力量, 创新校本课程研发机制。从校本课程品质的角度来讲, 我们的课程还应该进一步做好社会的专业力量、专业资源和专业课程的引进, 提升中小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开放度和专业水平。

篇4:小学教材建设自查报告

一、研究团队

广东省高红妹教师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9月,现拥有23个成员和107个跟岗学员,负责广东省教育厅委托课题《中小学教师领导力与有效教学研究》的子课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领导力与有效教学研究》。

工作室申报的《香港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是深圳市唯一一个立项课题,也是全国基础教育唯一获立项的课题。本研究通过对比香港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两地新课程实施的情况,从教材编写的视角反思和研究我国新课程实施后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材进度安排,提出优化教学策略的建议。

二、研究主题

香港小学教材在《数学课程指引(小一至小六)》(2000年)指引下编写的教材就有近十种。课程指引有五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反映了香港小学数学教学的定位与发展的方向。香港课程标准重视教学评估的指导,注重对课程内容提出相应的要求、说明和课程取向,语言通俗易懂。教学重视第一学段的基础性数学课程的学习,教材编排比较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凸现学习目标的落实,很注重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因为香港教材竞争激烈,书商通常都会将教材配套的教具学具准备得非常细致周全,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故研究香港教材有利于我们丰富课改教材编写资源,提供可借鉴的课程理论、教材编写理论、知识理论和教材编写呈现顺序的优化理论,使教材更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使我们拓宽视野,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材改革趋势。

三、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对内地2001年和2011年开始实施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和香港2002年开始实施的《课程指引》进行比较,分析各自教学内容进度安排的利弊。比较香港内地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按知识领域“数”“图形与空间”“度量”“数据处理”“代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共性与差别,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情况,总结新的有效的教材编写建议,形成相关案例,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小学数学教材建设服务。从教材编排等反思和研究我国新课程实施后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材进度安排,提出优化建议。

2. 研究框架(见下页表1)

四、研究成果

1. 理清研究重点。对比香港内地小学数学教材,优化教学策略研究。对香港内地小学数学教材进行系统对比研究,分析两地新课程实施的情况,从教材编写的视角反思和研究我国新课程实施后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材进度安排,提出优化建议。扩大眼界,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启发和促进我们的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2. 确定研究思路

(1)香港课程指引与内地2011版课程标准对比。先从内地《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和香港《课程指引》进行系统纵向、横向对比研究,分析比较香港内地教材开发的课程目标、素材选取、教材组织、教材编写等。

(2)香港内地教材编写思想对比。透过分析香港课程指引和内地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比两地教材编写思想异同,找出可借鉴的优势。

(3)香港内地教材编排体系对比。了解香港内地教材知识编排体系的异同与利弊,找出内地“先学整数→再学小数→最后学分数”与香港“先学整数→再学分数→最后学小数”编排的原因与利弊。

(4)香港内地课程内容编排对比。按知识领域“数”“图形与空间”“度量”“数据处理”“代数”,进行教材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共性与差别,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5)香港内地各版本教科书编写对比。分析教材编写宗旨、教材编写依据、教材编写理论,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巧和概念,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可以把数学应用到其他学科上,并从数学的观点,找出学习上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发展能力。

(6)香港内地教学方法对比。2012年至今,我们与香港大学吴浩明博士一起做香港内地一课两讲活动,让来自香港内地两个不同教育体系的老师,为同一小学数学课题设计教学,向所属学校的学生授课,有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7)香港内地课程评价对比。课程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评价对象的范围很广,它既包括课程计划本身,也包括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学生、学校,还包括课程活动的结果,即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分析两地新课程实施的情况,从教材编排等反思和研究我国新课程实施后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材进度安排,提出优化建议。

3. 两地对比发现

(1)不同体制造就了不同的教学文化。香港人办事标准化,具有团队精神。凡事都是按照标准来做。内地也有标准,是告诉你结果是什么,是检验性的。香港的标准详细到了该怎么做,是指导性的,即使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能做好,更懂得如何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更强调整体和团队。

(2)不同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教学行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和作用不同。香港小学教师和学生基本上是朋友关系,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导提示的作用。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营造欢快的教学气氛,但内地班级学生人数较多,长期以来处于严格的课堂管理中。

篇5:小学行风建设自查报告

行风评议工作是当前教育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行业形象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指导下,我校坚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组织开展教育行风评议工作,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挖掘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查促改,优化行风,真正树立“教育为人民服务,学校为学生着想”的形象,力争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我校进一步端正教育行风,提高办学质量。

一、明确主题,狠抓落实

学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行风评议领导小组,认真制订符合校情、区情的“行风评议实施方案”,依据“以评促纠、以评促建,纠建互促,优化行风”的宗旨,确定了四个自查自纠工作主题

1、办学行为;

2、教师职业道德;

3、政务校务公开;

4、教育质量。并将该项工作作为近期学校重点工作狠抓落实。围绕几个主题,我们主要采取了“问”“谈”“访”三种形式,敞开校门,接受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评议,为了得到家长的支持,学校聘请24名杨小行风评议代表,召开了座谈会,共商端正高小教育行风的大计。通过座谈,进一步了解了家长的心声,也初步反映出学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为下阶段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了畅通监督渠道,我们制定了高小行风评议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做到一不回避敏感问题,二不怕暴露存在突出问题,从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收费招生,社会力量办学,学生社会实践、师德、办学条件等群众最关心的热点为重点,利用暑假向辖区居民发放并回收。其次,开展家校联系活动,建立家访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向家长开放课堂,进行家庭教育咨询,建立了每位教师联系帮助一名“三困生”,走访10名学生家庭的家访制度,在此基础上,行政人员同关工委成员回访特殊学生家庭,召开教师家访座谈会。通过家访、问卷、座谈等渠道沟通了家校信息,推进了行风建设进程,营造了家长“有理到校说一说,有事到校坐一坐,无事到校走一走”的和谐关系。

二、自查自纠,找准不足

通过向教师、家长、社会、学生的问、谈、访,我们找出了学校在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把行风自查引向深入,我们还进行了专题讨论会,从管理者的角度,分析我校行风现状,最后综合整理出了当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学校周边生源逐年增加,而学校校舍紧张,相关设施较落后,现代化建设步伐缓慢。难以解决周边群众子女接受先进教育的需求。

2、学校在收费工作上与家长缺乏密切联系,致使家长对学校的收费工作的目的、方式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

3、学校能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但在教学质量上,年段之间,班级之间的存在明显差距,学校对此重视不够。

4、受市场经济影响,部分教师工作中缺乏责任心,职业道德修养不够,在一定强度上仍存在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

5、少数班级的教师更换太频繁,学生不能适应,影响了学生成绩。

6、减负工作不落实,极少数班级存在学生课业负担重的不良现象,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7、学校操场跑道环境较差,路面不平,灰尘大,对孩子健康不利。

8、综合教学区护拦松脱,经常有小水泥块掉下来,威胁了师生安全。

9、建议加强心理教育,开展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三、实施整改,初见成效

针对以上几个主要不足之处,学校领导召开专门会议,制订了后期整改措施。按照“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思想,立

即着手开始整改,并力争使整个学校行风校风有一个彻底改观。

将服务意识贯彻到办学过程中。一是公开评议工作电话,制订投件箱,及时反馈家长建议,二是有重点走访学生家庭,深入居委会调查了解特困生,特殊后家庭情况,并通过赠送校服、学习用品,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帮助,受到了社会、家长的好评;三是舍得投入,改善学生学习安全环境,确保每位学生在校的人生安全,学校投入经费为教学班近百个窗户安装了防盗网,打消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做清洁时擦窗危险的担忧。在本次行风代表座谈中,多位代表对此事给予高度肯定。

教育行风的好与坏师德是关键。为此我们在整改中采取了有力措施,开展师德教育抓规范,校正教师言行;抓典型,树立师德标兵;抓考核,建立师德评价机制;抓奖惩,兑现师德评价结果四个方面着手;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

坚持正面教育:通过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观看《师德启示录》正面引导,组织教师对照《中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找差距,结合师德规范制定《杨岔路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使教师明确作为现代教师的责任和要求,激发大家依法执教的内驱力,使他们自觉投身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洪流。

开展自我教育:通过开展师德自查,撰写自查汇报、行风建

设体会、提炼自我修养,坚持在自我锻炼中落实师德规范的具体要求,使教师的师表形象有了新的面貌。

四、后期工作

篇6:新庄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自查报告

河西乡新庄小学 2013年5月15日

新庄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我校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我校按照教委的统一安排,通过“六查”、“十看”的自纠自查、向社会各界人士、教职工征求意见及向家长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对照反思,查摆问题,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现对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查摆问题,看到自身的不足

(一)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学校要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开设要全面,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步子迈的不够大,只注重刊物等方面的理论性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不够,要让教师注重对自己课改模式反思和总结。

3、学校领导要深入一线,了解教师思想动态,适当减轻教师负担,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提高工作效率。

4、学校领导要关心教职工生活,提高饭菜质量。

5、学校要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在校园内增设一些体育器材或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要多关心老教师和女教师。

(二)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1、教师同事之间要加强团结、相互理解,思想上多沟通,工作中多配合。

2、教师言行必须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要在工作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针对个别教师作业布置过多的现象,要用孩子的心理看待学生,合理布置作业,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要把学生当作完成作业的机器。

4、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关爱不够,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态度一般,工作中无法获得家长的支持。个别班主任在对班级管理中的卫生工作也出现只注重室内卫生,不注重室外卫生的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在室外有随意乱扔纸屑和食品包装袋现象。

5、个别教师不能按时下课,有的教师上课接打手机和抽烟的现象,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

6、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共同管理好孩子;要了解学生心理,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的教育要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要定期为学生调换座位。

二、剖析原因,查找问题的根源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深刻剖析原因,寻找问题的根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放松了学习,思想认识不到位。尽管学校领导和教师也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课改理念,但由于平时学校部分事务较多,使得教师对部分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领导班子进取精神不强,缺乏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学校班子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安于现状,不敢大刀阔斧搞课改。平时工作中有布置无落实,检查和监督力度不大,使有的教师思想上产生了惰性,工作缺乏进取心。正因为如此,才导致教职工思想出现了一些偏差,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慢慢滋生出来。

3、缺乏师德考核长效机制,放松了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对教职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教育力度不大。如有的教室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坐着上课等问题上,学校领导虽然经常在教师会上讲,但没有建立强有效的约束机制。

三、深入调研,落实整改的措施

为改进工作,提高办学水平,对梳理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要研究和制定整改的措施,责任到人,限期整改。

1、领导班子要加强学习,更新理念,转变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学校领导要通过学习,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增强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意识,了解教职工心声,工作中多指导,生活上多关心,逐步完善考核办法,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

2、着力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问题,切实提高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学校要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认真研究和制定整改方案,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在短期内完成整改的要责任到人,限期整改;学校没有能力整改的要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教职工要结合自身剖析材料,认真整改存在问题,树立良好师风。

上一篇:村防汛抗洪应急预案下一篇:江特矿泉水广告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