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网建设报告

2024-04-25

小学校园网建设报告(精选6篇)

篇1:小学校园网建设报告

思林乡金龙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自 查 报 告

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品牌,一个学校的文化教育力。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优化育人环境,创新管理机制,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根据思南县教育局文件要求,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自查自评,现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金龙小学历史悠久,原名回龙寺小学,创建于1932年,是思林乡一所村级完全小学,距乡所在地 5公里左右,学校校园面积34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有适龄儿童102人。当前学校服务范围4个行政村,服务人口3000人左右。经过上级对我校的师资配备,学校拥有一支教风纯正,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教师8人。幼儿园混龄班一个,教师2人,学生17人。近年来学校硬件设施有所改进,学校图书室120平方米,图书4000多册,食堂餐厅120平方米,餐桌25张,电脑30台,玻璃篮板1副,乒乓球台2张。

我校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校园干干净净,做到了“净化、美化、亮化”。整个校园人文气息浓厚,环境清新,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二、突出以人为本理念,统一思想认识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2、制订规划与实施方案。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制订规划与实施方案。与实施方案的常规性工作来抓,将其列入了学校的长远规划和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做到常抓不懈。

三、狠抓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在创设物质文化的同时,我们还以内在激励为指导思想,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大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坚持规范科学管理,构建制度文化

学校管理依靠制度管理,以规章制度约束人。以人为本,建立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怀的管理机制,是凝聚集体力量实现办学目标的必要保障。学校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还要将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由于受时间、空间、财力的限制,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跟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与先进的兄弟学校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坚信:金龙小学在学校文化建设之路上会创造更多奇迹,演绎更多精彩!

思林乡金龙小学 2017年11月9日

篇2:小学校园网建设报告

-----楚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集中表现了学校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多年来,楚才小学在历任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下,对校园文化进行去粗取精的传承与创新,如今,我校的尊重教育文化正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现对照洪山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评估标准,现将我校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凸显特色,彰显学校个性--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共同遵守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道德风貌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体现学校文化内涵最重要的窗口。

(一)理念、目标--师生行为的导航

我校位于关山大道光谷腹地,目前学校有教学班16个,学生736人,教职工47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于2003年由企业办校整体剥离到社会办学,2005年与晨光小学合并、生源多为务工子女、且多数家庭都处于弱势群体” 等,如何让教师、家长、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找到幸福感与归宿感,尊重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校提炼出了极富特色与个性的办学理念---“尊重教育”,旨在用尊重教育塑造学校工作的灵魂。根据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培养有爱心、责任心、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的育人目标;“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让学校工作富含科学、人文、精致、灵动的元素,为学生、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创造高品位的校园生活。为此,我们铭记“求真、求善、求美、求乐”的校训;沿着“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基础教育优质学校” 总体目标一路高歌前行。

(二)精神、愿景—学校发展的航灯

愿景是学校教育的前景,是感召师生心中的一股力量,是必须经过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实现的蓝图。它具有吸收过去,研究现在,立足未来和独特、清晰和持久的特点,是推动学校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为此,我们的校风、学风、教风、校徽、校歌、共同愿景等都紧紧围绕“尊重教育文化”核心塑造学校的精神文化。

首先,我们加强领导作风建设,领导以身作则,工作率先、学习领先、律己身先。管理工作做到“尊重、沟通、激励”;对待教师用心赏识、真心感激、全心奉献。

其次,加强教师文化建设,倡导教师“大气、雅气、灵气”。把教师文化直接融入到学校文化育人的实践中,在“两项工程建设中”不断彰显新的亮点。

对待学生要求做到成人、成才、成功;学校通过“尊重德育,奠基生命;灵动课堂,厚实生命;特色活动,绽放生命”三条途径,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快乐体验。塑造“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师生生动活泼生长的尊重和美愿景。为此我们做到:

1.加强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政治学习、会议、升旗仪式、班队会、品生、品社等,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先进人物的事迹等,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向师生讲述学校发展的历史,认识、明确校旗、校徽、校歌的内涵;统一校服,提高了学校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师生自然而然地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

3.强化“三风”建设,塑造学校精神。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提炼研究,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以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发展的座右铭:

校风:正思、正言、正行、正气 教风:尊重、赏识、唤醒、激发 学风:愿学、会学、乐学、善学

(三)创造和谐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我们要求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坚定不移地落实好新课改理念和尊重教育理念,把尊重人、关心人、引导人贯穿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坚持“四种理念”:1.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个体,需要充分理解、尊重和关怀;2.相信所有学生都会学习,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3.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不存在绝对意义的差生,应尊重差异;4.实施有特色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四种理念”的践行,和谐了师生的心灵,和美了师生关系,优化了校园环境。同时,学校也重视师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师生们在这种尊重的气氛中学习、工作、生活,每个走进楚小的人都是快乐的、健康的,每个走出楚才的人都是充实的、自信的。

二、他律变自律,规范学校管理--制度文化

美国学者德鲁克说过:“管理不只是一种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尊重教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就是制度建设,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艺术。我们坚持崇尚尊重、严和兼融、追求发展、和谐共生,把学校管理从传统的“外压式”的强制管理转移到科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轨道上,做到刚性与柔性的和谐共生,我们要求广大教师修炼博大的爱心,自觉地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引路人,用师爱滋润学生的心田,成就理想,诠释教育,让校园成为师生心灵相通、灵动愉悦的心理场、情感场、栖息地。

1.组织领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机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及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部门按照岗位职责,做到岗位明确、分工合理、协调配合,优质高效。

2.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①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楚才小学依法治校管理章程》、《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教师发展进修培训的规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校本教研活动制度》、《班主任工作职责》、《楚才小学教职工奖励条例》、《楚才小学家长学校管理章程》、《楚才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楚才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工作基本守则、各部门岗位职责、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批改制度、辅导制度、考核制度、听评课制度)、教师工作综合评价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执行对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学校全方位工作运转自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②学生管理制度。按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了《尊重之星学生成长手册》,围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环境”四个维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制订了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行规要求,既能规范引领学生言行,更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校风学风的形成。各项制度上墙的上墙,入心入脑的祥熟能背,形成了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使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扎实推进。

3.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十二五学校规划与发展中,我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结合学校实际,每学期有重点、有步骤的进行传承和创新,有阶段、有主题的进行反思总结。

4.经费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做到专款专用,有计划、有步骤的保障学校环境建设、课程文化、活动文化和科研文化的落实与激励,无挤占、挪用现象。

三、完善提升,促进师生发展--行为文化

以三生德育为统领,构建了富有我校特色的“尊重教育”德育模式。本着尊重个性、面向全体、挖掘潜力、主动发展。立足于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认真落实《武汉市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路径、推进、评价体系》,积极探索“三生为基,有效德育”的德育文化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教书育人是全体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坚决克服只教不育、重教轻育的思想。在全校教职工中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评判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的重中之重来抓。做到务实、求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一是强化领导分层管理。健全有效德育工程领导组织,实施领导分别尊点,完善了以“德育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德育的管理,促进德育活动的开展;二是继续做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做到校本培训“我的看家本领”与省市区各级班主任培训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广开门路”加强班主任的学习培训;三是注重学科教师校本培训,结合“两项工程”自主研修小课题,做到每月一反馈;四是扎实开展小干部的培养教育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小干部成为学生常规管理的生力军;五是加大红领巾监督岗成员的培养力度,构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

2.班级建设显特色。一是围绕“尊重教育”文化主题,各班构建了各富特色的班级文化,班级有班名、班徽、班歌、口号、公约等,小组也有组名、组歌、口号等,并以显形的方式呈现在教室最醒目处,成为整个班级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如:龙文化班级里有龙腾虎跃、龙啸虎吟等小组;葵花班级里有葵根、葵叶等小组;二是各班特色文化阵地。教室内除了学校统一的文化布置(即教室前方,悬挂国旗、学风:愿学、会学、乐学、善学;右下侧为阅读吧;教室横梁悬挂教风:尊重、赏识、唤醒、激发;教室后墙悬挂:做最好的我;左侧为信息吧,右侧为工具吧)外,每个班级还有五块阵地版块(包括教室外墙阵地)为班级特色文化展示区,如龙门字画:展示学生写、画、剪贴或收集的有关龙的作品等。内容是一月一更新,学校组织检查、评比、反馈,充分凸显 “每一个学生能展示,每一面墙壁有灵性”育人功效,让优美、高雅的班级环境美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3.课程融合育素养。优化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一是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二是德育课程设置—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三是教学评价体现人文精神。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体现主阵地育德功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4.实践体验炼能力。一是春秋季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体验不同的角色,开拓了视野;二是 “阳光行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历练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三是夏令营活动,帮助学生确立规范意识,增强纪律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四是 “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专人负责,有辅导教师辅导,并有多人次获奖。

5.三位一体促联系。一是严抓家长学校的教学过程与效果。每学期,各班均组织两次班级家长学校授课;二是完善班主任、科任教师家访制度,将“访万家”工作长期化、常态化,全体教师参与,获得了家长们一致好评;三是邀请了教育专家王刚、夏征老师为全校学生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授课,深受家长欢迎。四是反思提升。结合学校家庭教育现状与困惑,老师们通过反思集结成文,多次获省市区一、二等奖;五是 “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家长开放日,组织部分家长和学生一同上学、升旗、上课,体验学生一日生活,参与学校活动研讨,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发展;六是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家长学校授课比赛,均获得一等奖好成绩;七是每学期评选优秀家长若干名,及时肯定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6.重视师生心理健康。发挥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委员”的作用,对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心理疏导,针对性开展心理教育专题活动。一是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心理健康课上课表,进课堂,开齐各年级心理健康课,配备班主任为授课教师;二是完善心理辅导室,按照专业氛围布置,制度上墙,环境温馨,聘请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3位教师进行专业辅导;三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课赛课,促教师技能提升;四是学校心理委员活动在市级展示交流等。采取各种方式举措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训练,打造具有持续学习力、心智成熟与全面发展的学生。

7.体验活动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活动是学校教育实施的有效载体,我校在“尊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一是常规养成教育促规范。如新生入学教育学养成、文明礼貌强化教育、升旗仪式、尊重之星评比等;二是传统节日活动,传承民族精神。如春节习俗爱传统、三五学雷锋讲奉献、清明节祭祖感受革命传统;教师节师爱生、生敬师“爱的情怀”;国庆节爱祖国教育等等;三是特色活动。四月读书节活动。每一届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引导学生以书为伴,好读书的习惯及读好书、共分享的乐趣;六月艺术节活动。每年艺术节是学校最隆重的节日,有歌舞、曲艺、器乐、游艺和书法、绘画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欢。十一月科技节活动。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科技节里拼图、纸飞机、航空航模、科技小报等技能比赛,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技热情;十二月体育节活动。学校以体育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队列、三操一舞的训练,还召开田径运动会、亲子运动会等,是孩子们释放体能的欢乐天地;四是社团活动。学校对社团建设“给时间、给空间、给经费、给装备、给导师”,并要求社团“有阵地、有活动、有记录、有成绩”,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加强学校的引导和管理。08年、2011年我校分别录制了两期节目,节目均由学校社团提供,有美术、田径、乒乓球、科技、手工、葫芦丝、英语、舞蹈等等,充分展示了我校社团活动风采,同时也展示了我校有效德育工作的成效;五是主题活动。感恩活动引导学生感恩父辈的养育之恩,教育之情;献爱心活动教育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法制安全活动教会学生珍爱生命,强化自救自护意识;20+20语文素养提升工程。结合读书节、推普周、中秋诵读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近中华经典,提升人文素养。

可以说,每一次的活动、每一次的体验给学生搭建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特点;同时也增进了师生的精气神,彰显了师生积极向上、尊重和美的精神面貌。

四、高效课堂,搭建学校共研共进之路---课程文化

(一)以科研为动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学校一直秉承 “科研兴校”的理念,坚持把科研、教研和学习溶于一体,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收获即成长”的科研理念。以我校省级规划课题《构建学校尊重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师生自主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引领,做实在的、有效的课题研究。形成“组组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的研讨格局,助推高效课堂。一是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为老师提供一切学习机会,尽量让更多的老师走出去聆听专家的解读评析,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做法,回来揣摩消化,上模拟课,带动更多的老师提升。请专家进校对老师们作高效课堂理念培训,与兄弟学校开展“高效课堂”校际交流研讨,对教师进行了“345和美高效课堂培训”、“学生学习小组建设培训”、“预习指导”、“课堂展示环节如何呈现高效”等高效课堂操作技巧方面的培训。极大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二是用《教师尊重手册》促进教师的自修学习,把“开展自己的教研,解决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在高效课堂的推进的过程中,将“自修——反思”校本培训模式运用其中。以问题呈现的方式在活动中进行情景再现、案例分享,在教研活动时进行互评、研讨、交流、对话;三是围绕“课内比教学”活动,组成了以校长—教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模式实践小组,深入课堂,做到“人人上课,堂堂过关”,来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程。

(二)、课堂教学突出“以生为本、尊重个性”

经过两年多的高效课堂模式实践,课堂中老师们更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加注重了双基的夯实。一是老师们在授课中,找准学习要求,关注学生的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情绪,尊重学生个性,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蹲下身子,与学生共同探讨,平等交流;在自学、互学、群学过程中给学生的时间适当、思考的余地宽,研究的气氛浓。课堂氛围做到师生互尊、师生互学,课堂中心理压力减轻,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评价更加人文化、细节化、个性化等,促进了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了课堂文化;二是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做好小学生书写习惯的指导,每天做到朝读书、午习字。做好“每周一诗”的落实训练,结合“古诗伴我成长”校本课程的普及做好古诗考级全校铺开及班级特色文化的挖掘,加大丰富了学校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打造精品课程。一是丰富班会课形式,引进辩论会、演讲竞赛、研讨会、知识竞赛、“实话实说”、座谈会等,一课一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二是开设了人文阅读鉴赏课,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品评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三是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如小记者、器乐、书画、英语角、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合唱队、舞蹈队、空竹社等兴趣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四是开设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消防中队、烈士陵园、敬老院等单位参观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通过科学高效的和美课堂“345”教学模式构建和美课堂文化,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影响;通过平等、和谐的教与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实现教师的个性魅力、教学手段、教育艺术与学生的课堂行为和乐融合,使班级的团队精神面貌、教室的软硬件环境与学生课堂行为和平共生,最终实现师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亲和施爱、民主平等,多元合作、自主探究,和乐交流、多向互动,审美创新、彰显个性,和谐共存、协同发展”。

五、强化自我,润物细无声--环境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洁净优雅的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

近年来,在历任领导班子的努力下,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日新月异,年年有变化,月月有惊喜。一是校门前马路铺上了泥青,变得宽畅、平坦和整洁;校门左边是20米长的“楚风楚韵”文化长廊和规范大气校名,长廊前端种上了满墙的爬山虎绿色植被,地面种上了长达50米的草皮和常绿灌木;校门右边是20米长的“两项工程建设”的成果展及“尊重托起心灵”醒目的理念;二是校内理念文化大气内敛,绿树、盆景、休憩椅交相辉映,假山、喷泉,优雅、清新;教学楼由红、绿、蓝、黄组成,象征着作为炎黄子孙的楚才人,在五星红旗和红领巾的辉映下,畅游知识的海洋,永葆青少年的朝气。教学楼侧面悬挂醒目大气的“相约六年,阳光成长”的誓言;楼顶“求真、求善、求美、求乐”的校训醒目,给人警示;走廊、楼道文化凸显“尊重、乐学、合作、创新”;操场、跑道红绿相间、壁画、运动设施一一俱全;教学楼前规范的升旗台,每周一或大型节日,全校师生都会身着统一校服,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感悟国家的尊严等;三是校园环境整洁、雅致。校园环境每日三扫,师生身体力行,注意保洁,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走进校园,规划统一、精致美丽、标识明确,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让人如沐春风,身心愉悦;四是数字化校园。结合我校“教育云”试点学校的优势,大力发展学校网站,全校教师人人有空间,班班有平台,有专业的信息教室维护指导,运作良好,并对教师空间进行每月一评比反馈,促进学校健康、开放的网络文化;五是人文氛围浓郁、激进。学校建有阅览室,定期向学生开放;红领巾广播站每周五夕会向全校师生传播信息,愉悦身心;校园《尊重月刊》每月一期,为教师成才提供平台,创造条件;宣传栏、阅报栏等为教师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校园重视规范用字,人人讲普通话,文明言行,提升学生健康的精神风貌;六是配套设施科学设置。学校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教学活动场科学设置,合理布局,对功能室有专人专管,科学合理使用,定期检查有无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七综合治理。学校坐落在汽标社区内,周边是技校和幼儿园及居民小区,周边综合环境相对安全、单纯一些,但为了防止社会“擂肥”或小区闲杂人等不安全的因素,我校与关山派出所联合,定期与不定期组织便衣民警在学校周边巡视,确保治安环境良好。

六、学校特色建设

在“十二五”开篇之年,我校继续挖掘尊重教育内涵,在“十一五”省级课题《尊重教育实践研究》结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申报省级课题《构建学校尊重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师生自主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新的课题,并已顺利开题;市区级课题《构建生态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及高效课堂建设课题五项研究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和《高效课堂模式导学案的编写研究》,彰显我校尊重教育文化特色。学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省级规划课题《尊重教育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

2、市语言文字示范校

3、市“两型”建设先进学校

4、全国综合实践“十二五”重点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校

5、市教育学会儒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校

6、市家长学校先进校

7、区政治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8、区“访万家”先进学校

9、区教科研工作先进学校

10、区科技项目特色学校

11、区区域课改样本校

12、省“七巧科技”竞赛团体三等奖

13、“童年足迹,尊重为伴”校园专题节目,在市电视台少儿频道中播放

14、备课组建设在市级教研网专题报道

15、“我的看家本领”班主任论坛在市教育网宣传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更需努力。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我们会坚定地走下去。

篇3:小学校园网建设报告

教育部提出:“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目前, 在城市以及发达省市, 各级中小学已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然而, 在我国的农村中小学, 尤其像我所处的贫困地区的中小学, 对于校园网的建设才刚刚起步, 很多问题需要考察, 也有很多方面需要认真定位, 因此要重视农村中小学校园网的教育功能、校园网的应用模式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二、我校在校园网方面的现状

目前, 我校虽然在校园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还不能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师资培训的数量及质量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将影响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深层次开展, 直接影响到校园网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坚持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注重应用, 以“校园网”为载体, 以师生对校园网资源库使用的需求分析为资源库建设的理论依据, 以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校园网资源库设计的理论基础, 以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为核心, 合理配置校园网资源。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 校园网教育功能方面

(1) 改变单一知识传授者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育研究者;把平时讲得口干舌燥的学生也不一定能理解的知识, 以多媒体形式予以展现。

(2) 变灌输教学为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变信息单向输导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多向输导。

2. 校园网应用模式方面

(1) 方便教师、学生展示与学习专题相关的结构化知识。

(2) 让教师、学生可以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扩展性的学习素材资源进行收集管理。

(3) 教师、学生可根据学习专题, 构建网上协商讨论、答疑指导和远程讨论区域。

3. 校园网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

(1) 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基础, 通过教学内容的编辑、知识点的定义等多种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设计。

(2) 集素材库、资料库、教案库于一身, 只需用鼠标点击就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设计、教案制作。

(3) 针对部分封闭式的课件, 教师在使用时无法根据具体需要进行修改而完善校园网教学资源库。

五、课题实施过程

1. 准备阶段 (2009年4月~2009年12月)

(1) 2009年4月:查阅文献, 做好课题的选题和申报工作。

(2) 2009年5月:明确各自在课题研究中的角色和责任。

(3) 2009年6月~2009年9月:制订详细的研究方案。

(4) 2009年10月~2009年12月:对我校校园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2. 实施阶段 (2010年1月~2010年12月)

(1) 2010年1月:交流调研的结论, 组织课题实施。

(2) 2010年2月~2010年3月:讨论制定校园网主要开设的栏目和内容。

(3) 2010年4月~2010年6月:学校校园网平台资源库得到完善。

(4) 2010年7月~2010年8月:举行第一届课件及教学案例大赛。

(5) 2010年9月~2010年10月:参加论文、课件及教学案例等评比。

(6) 2010年11月~2010年12月:讨论制定校园网各种规章制度。

3. 总结阶段 (2011年1月~2011年6月)

(1) 2011年1月~2011年4月:收集、整理、实践各项研究成果。

(2) 2011年4月~2011年6月: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 向课题组申请结题。

六、课题研究成效

1. 中小学校园网教育功能方面

(1) 校园网成为提高师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加油站。

(2) 校园网具备教学教务管理功能、行政管理功能等, 为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

(3) 使校园网具备为师生服务的功能。

(4) 使校园网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 成为提高教育生产力的有力工具。

2. 中小学校园网应用模式方面

(1) 学生合作学习模式。

(2) 教师合作备课、教学和研究模式。

(3) 师生之间合作帮助模式。

(4) 网站共建、资源共享模式。

3.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面

(1) 依托“农远”项目的中央电教馆教育资源库, 丰富校园网资源库。

(2) 开展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3) 校园网的逐步完善和使用, 开始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4. 对教师来说

校园网及资源库的建设, 求真、求正、求新、求活、求精、求深,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5. 对学生而言

两年来, 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得到了发展。

七、课题反思

(1) 学校虽然有了校园网, 但应警惕“机灌”代替“人灌”, 要知道人才是最重要的多媒体。

(2) 如何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大面积地提升教师教学理论的水平, 还有待解决。

(3) 如何提高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信息素养, 加大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整合力度, 制作出具有更大互动性的更适合学科知识学习的网络课件等。

篇4:浅议中小学校园网建设

【关键词】中小学;建设;问题;校园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需要,各学校纷纷投入到校园网建设之中。但校园网建设技术含量高,系统性、综合性强,有些学校“一哄而上,仓促上马”,在建设中出现了软硬件建设比例失调,师资队伍培训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投资浪费、不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效益。

一、校园网建设要明确目标,分层次、积极稳妥地推进

要明确“什么是校园网”,“校园网应具备怎样的功能”,“建网目标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要有明确的计划、方向、目标,不要随大流、赶时髦。

校园网和企业网一样,首先是一个Intranet(内部网),建网目标是使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信息化。校园网应具备学校管理、远程教育资源共享、交流等功能,为教育教学服务。重点是内部网的建设,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个Internet(因特网)接口。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再考虑与教育网、因特网连接,甚至进行远程教学等。

而现在许多学校本末倒置,认为建校园网就是提供一个Internet接口,做一个学校网站。钱花了不少,效果一般。

二、校园网建设和企业网等任何一个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一样,要遵守1∶1∶1理论,使校园网建设合理,实现校园网效益最大化

什么是1∶1∶1理论呢?就是在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中,硬件建设费用、软件建设费用和管理、维护、培训费用投入比例大致是1∶1∶1。若违背这一理论,要想充分发挥网络应用系统的效益,就很难保证。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校园网建设,但很多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中没能做到这一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注重网络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固然重要,硬件性能的好坏、合理与否是校园网发挥效益的“基础”。硬件就好比人的“躯体”,没有强健的身体,就很难保证出色地完成工件。而软件就好比人的“灵魂”,有强健的身体,但没有智慧,也同样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有勇无谋”不足为英雄。所以软件建设同样重要,软件建设是校园网发挥效益的“关键”。好多学校硬件建设投入很大,软件建设投入却很少,没有学校管理软件,教育教学软件也很少。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计算机管理人员经常给领导们分析软件的重要性,领导们也要开拓创新,学习一些信息技术。

2.不舍得花管理、维护、培训的钱

硬件、软件建设的完成,也就是校园网应用的开始。要用好校园网,就必须经常性开展培训。因为计算机发展非常迅速,校园网的应用也处于初步阶段,现成的经验较少,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交流、总结。许多学校领导以为,校园网建成后就“一劳永逸”了。校园网的维护管理是校园网发挥效益的“保证”,必须有专职的网络管理维护人员进行管理维护。校园网建设中某些技术适度超前,要用好校园网,必须重视人员培训。对网络管理员的培训可通过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和有关专项培训进行;对各学科教师可通过校内培训、外出培训、请专家来讲座等途径进行。

三、校园网建设要全校上下共同参与,多听取意见、建议

(1)校园网建设准备阶段:建立由校领导、计算机管理员、各学科教师代表组成的校园网建设组,做好建设前的准备工作。

(2)校园网建设阶段:硬件建设相对容易,根据建设方案,落实经费,按照拟定的采购设备清单,进行招标采购,采购完成后,由网络公司施工,计算机管理员参与,涉及的技术也主要是信息技术,各学科教师不用参与。软件建设较复杂,校园网软件种类繁多,功能也各有千秋,需要进行反复比较,考虑综合性能。软件的主要功能是教育教学资源及教育教学管理,涉及到各个学科,所以需要各学科教师的参与,还可听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3)校园网运行维护阶段:师生是校园网的主要使用者,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由本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维护更新,整个系统的稳定、安全、数据的备份由计算机管理员负责,相关人员的协调、重大问题的决策由领导负责。

四、校园网建设要具有战略眼光,适度超前,稳步发展

(1)避免“一步到位”的误区。校园网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新的技术、新的应用不断出现,这就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经济能力,稳步发展,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

(2)不要一味追求高性能。新的设备刚推出时,由于产量较小,价格很高,比全面推广时往往要高出一倍左右。所以我们要选择比较成熟的产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软件配置也是同样的道理。

(3)网络建设要分步进行,不要全面出击。应用系统一个一个上,每上一个应用系统前要试运行,确保每一个应用系统都能发挥效益。

(4)软件要采用较成熟的平台,选择易维护、易升级、可扩展的软件。并要考虑以后的升级费用,签订协议,预防后顾之忧发生。

(5)保持网络管理人员稳定,交替要衔接好。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避免人才流失。

篇5: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2010年9月,我校参加了山西省“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实验项目——校园文化建设实验,历时两年,此课题实施现即将结束。两年来,在省、县教科室的指导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与全校师生同心协力,积极投入到课题实施之中,立足学校发展,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推动了学校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一、课题实施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实验项目整体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各明德校:以“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为龙头,规范学校管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升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明德小学教学质量,从而带动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实验”是该项目两个实验的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的目的、意义

努力构建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和谐的校园文化,使“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一理念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1、学生积极向上,教职工团体意识增强,敬业精神增强,使全体师生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形成一套能够适应学校教职工需要的科学的激励机制,这个机制能够有机地实现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奖励激励与情感激励的结合。

3、校园以规划、景观、环境等种种物质形态展现的和谐文化,构成一个完美的和谐整体。

三、本课题实施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此课题实施的主要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使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共同设

计、参与、规划,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体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感受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强大魅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外在的、以物化形式存在的一种文化,它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前提和条件,是和谐校园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根据学校实际,以校园规划发展为契机,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抓住学校划转,开展校训、校歌、校徽征集,挖掘师生的创造力,凝聚全体师生,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2、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树立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精心打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使校园以规划、景观、环境等种种形态展现的和谐文化,构成一个完美的和谐整体。

(二)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师德建设等内容。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校风、校训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而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是学校文化的精髓与灵魂。

四、课题实施实施过程

在课题实施的初级阶段,我们首先查阅、搜集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此课题实施现状。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不同形式,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需求,了解师生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根据发展需要,设计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学校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以使课题实施达到最佳效果。

1、开展新校规,校训、校歌、校徽的征集活动,引导大家参与到新的校风校貌建设中来。

2、以学习为突破口,创建学习型组织,构建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以学习为突破口,从“实现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积极营造有利于组织学习、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营造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享生命体验的教育氛围;营造能激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的环境氛围。

通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努力构建教师的精神文化,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广泛的阅读,深入的实践,系统的思考,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改变了教师的心智,提升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境界更高了,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更强了,学校关系更和谐了。

3、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体现在班集建设之中。

新的校园环境,燃起了人们新的希望。在班集建设,教师们紧紧抓住着大好时机,开展了新班风的创建活动。具有文化特色文明示范班、行为规范示范班等,不断涌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之风在校园里蓬蓬勃勃发展起来。

4、将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将艺术教育融于学校各项工作是我校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活动促发展,每年我校的“六一”儿童节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庆新年联欢等都进行文艺汇演、书法比赛等艺术活动。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艺术活动和竞赛中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全县党庆等演讲比赛中,我校的演讲队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在学校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中,孩子们尽展才华、尽情发挥,放飞自己的梦想。学生学习艺术,不仅接受了艺术熏陶,有了艺术追求,而且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爱,懂得了发愤的人生意义。

六、课题实施成果

随着“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实施”课题的深入推进,学校呈现出蓬蓬勃勃的新气象。课题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新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分层设标、分层评价方案的确立,充分发挥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将学校的制度建设与教师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理念,将学校的管理变成教师的自我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初步漳显出民主、自我的管理效果,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学校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形成诚实守信、团结和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校园风尚,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新的班风、校风逐步形成,全体师生精神饱满,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实施》;《抓住契机进行德育教育》等论文分别荣获市一等奖;有15篇论文分别荣获区级以上二、三等奖;

七、收获与思索: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共享构建和谐校园的强大魅力,促进了师生的和谐发展,铸就了扎实的校风,增强了学校内功,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

通过课题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品味的具体体现,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渗透力和震撼力。它可以调节和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能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能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完善、自我管理和自我超越;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自我提高。最为重要的是能使每一位师生员工由单位个体意识转变成为集体单位意识,建立共同愿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可以说,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诸多要素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忽视人这一要素,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每一所学校校园文化都是这个学校历史的结晶,我们在历史传承中不断的创新,在日益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完善我们美丽的人生。

八、不足与实施方向

1、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实施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离精心打造的“人文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踏下心来,组织老师深入研讨,在教育教学中更好体现教学美的价值与创造,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物化的显现校园文化标志还有待进一步建设。

篇6:XX小学绿色校园建设自查报告

按照CC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创建绿色校园工作的通知》(C教发„2012‟33号)的相关精神,本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我校把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当作学校的大事来抓,加大投入,以加强学校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积极创造适宜、优美育人环境,为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奠定基础。根据CC市教育局《关于对2012-2013年度全市中小学绿色校园创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的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对“绿色校园”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自验,现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小学始建于1959年,原址在XX寺村内,于1984年迁到XX办事处驻地。目前占地 亩、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余人,教职工 人,绿化面积 M2,生均绿化面积 M2。我校十分重视环境教育,不断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历经多年的发展,学校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生机盎然,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爱岗敬业,乐学善思,逐步把观中建设成了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自主互动的学园,受到各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健全组织,保障绿色校园建设

为保证创建工作的落实,学校成立绿色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本项创建活动的具体工作安排。学校将设立绿色校园建设的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使得人力财力物力得以保障到位。

三、科学规划,打造绿色校园

学校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用本地化、多样化、自然化的“三化”理念,规划、投资、管理三位一体的理念,科学持续建设、循序渐进、相依相容的理念指导绿色校园创建工作:

(一)遵循自然规律,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校园绿化规划效果图,坚持“实用、经济、美观、扩面”的原则,精心选择绿化树种。校园道路两旁和学生活动场地周围以高杆女贞为主,辅以常绿的低矮灌木;校园成片景区乔、灌、花、草合理搭配,落叶与常绿相结合,做到错落有致;操场内建设开放型绿地,增加了师生活动空间。

(二)在学校的总体布局方面,精心打造“三园两廊一亭”,即新建三个花园:东西主路(博学路)北东为书香园和劝学亭,同时配有腾飞奇石,东西主路(博学路)北西为中华园和爱我中华奇石配有棕榈五棵,平添了几分南方的风韵,两个花园合起来寓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书香园整体设计为中间高四周低,状如卧龙取名为卧龙岗,以红枫、桂花、月季为主,周围用红叶石楠球和小黄杨封边,东首建小亭子两个为劝学亭,西首植一棵大型槐树和一棵银杏树,树下建石桌一个取名为杏坛讲学石桌。

(三)东西主路(博学路)南建长廊两处,东廊取名为怡心廊,西廊取名为怡情廊,寓意为在此长廊下可以读书、散步、讨论,陶冶自己的情操,塑造平和进取的好心情。中间建标准升旗台和国旗杆,升旗台西建主席台一处,均铺设了防滑大理石。长廊北栽植紫藤30棵,两年后藤蔓爬满长廊顶部会增添长廊的曲径通幽的效果。西南角建厚德园一处配奇石一块,园内植棕榈两颗青竹30棵,植草坪于园内。

(四)教学楼前南北三条路(东取名为和乐路、中取名为励志路、西取名为尚美路)两边均栽植了高杆女贞树,树周围用紫红色瓷砖砌座,学生平时可以坐在周围读书。

(五)操场南栽植了红叶石楠球,灰渣跑道东西圆弧处种植了草坪,以便学生上完体育课或进行完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后可以坐在草坪上短时休息。

四、落实管理,呵护绿色校园

为了克服“重栽植、轻养护”的错误观念,我们成立了以总务主任为组长、门卫和高年级班主任为组员的花木养护小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严格按照有关专业标准,加强绿化树种养护管理。坚持学校绿化美化与环境育人相结合,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制作了花木简介认养牌,标示品名、习性,让学生了解、认识;制作了爱护植物宣传标牌,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达到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把绿化管理责任落实到班到人,提高关爱自然、珍惜草木、保护环境的公德意识;充分做好绿化后期养护工作,及时浇灌、修剪、补种,做好病虫害的防治,确保绿化的长久效益。

五、依托课堂,关注绿色校园

让“绿色”真正走近校园,走近课堂,走近每一个学生,关键在于实施环境教育,把绿色学校建设落脚到课堂上,在课堂中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为此,学校成立环境教育教研组,在科学、数学、社会、语文、信息等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根据学科特点,有机渗透环保教育。各学科都将环境保护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觉行为。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班会课作用,每学期召开一次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班会,开展了一系列环保主题活动,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初步能力,从而坚定每一位学生对创建绿色园的信心。

上一篇: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下一篇: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