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024-04-17

中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共6篇)

篇1:中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科学能源发展观与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从评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构想说起 能源和环境问题尤其是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日益紧缩的瓶颈.为了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先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人们提出了不少关于能源发展战略的构想和建议.

作 者:韩民青 Han Minqing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刊 名:未来与发展  CSSCI英文刊名:FUTURE AND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6 27(6) 分类号:X1 关键词: 

篇2:中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人口、能源消费强度、能源结构等.预计中国2005~GDP年均增长率为8.0%~8.6%.基准情景下,中国2050年能源需求总量达到66.19×108t标煤,人均能源消费量4.4t标煤,CO2排放量117.3×108t,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42,20CO2排放强度比下降43%~48%;减排情景下,中国2050年能源消费量50.4×108t标煤,人均能源消费量3.5t标煤左右,CO2排放量70.7×108t,人均CO2排放量4.8t左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32,年CO2排放强度比20下降48%~52%,若能实现减排情景,则意味着中周已做到了低碳经济;而从可预见的技术条件以及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模来看,实现低碳情景难度很大.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增加是客观存在的,应力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与产品结构,减少与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和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应制定中、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中、短期目标即相对减排,中国政府制定的2020年CO2排放强度相对2005年降低40%~45%的约束性目标就属于相对减排;长期目标指的是当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后,若全球技术发展迅猛,这时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的总量控制与减排才有可能做到.作 者:姚愉芳 依绍华 Yao Yufang Yi Shaohua 作者单位:姚愉芳,Yao Yufang(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100732)

依绍华,Yi Shaohua(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篇3:中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 经济发展与交通能源消耗整体协调性诊断

从交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交通产值占全社会GDP的比例及其两者之间的比值等三个方面整体上分析交通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上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各个国家生产力差异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接着采用交通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与交通产值占总GDP的比例之间的比值,来分析两者的增长速度关系,从而从整体上诊断中国交通能耗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图1。

由图1可知,中国的该比值小于芬兰、加拿大和美国,说明产生同比例的GDP,中国交通业所消耗的能源最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交通能源消耗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程度高于芬兰、加拿大和美国,这与各国运输方式的构成存在很大的关系,各国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主要运输方式分担率如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客运方面,中国的铁路运输所占比例最大,而美国、加拿大、芬兰的铁路运输所占比例较小,三者都是以公路客运为主的国家;货运方面,中国以水运为主,此外铁路也分担了25.8%的货运周转量,二者总共承担了87.7%的货运周转量,而美国、加拿大、芬兰的水运交通所占比例很小,铁路运输所占比例也不是很大。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航空能耗最高,公路次之,铁路第三,水运能耗最低[1]。统计资料表明[2],航空、公路、铁路单位运输量平均能耗比约为11:8:1:0.6。这说明中国低能耗的交通方式所占比重较大,运输方式的构成较美国、加拿大、芬兰更为合理,从而使得中国交通能源消耗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程度高于芬兰、加拿大和美国。

2 经济发展与交通能源消耗的局部协调性

上述通过从整体上对中国的交通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诊断,发现中国整体协调性较好,下面从局部结合交通能源消费弹性和交通能源消费耗强度两个指标来具体对交通能源消耗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诊断。

2.1 经济发展与交通能源消费弹性

2.1.1 概念及意义

交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交通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比,其可定量反映经济增长对交通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若该值低,则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所需交通能源更多地是依靠节约和节能技术的提高而不是量的投入,表明其交通的能源利用效率高。据统计分析,一般发达国家的交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或接近于0.5。

此处选用交通业内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交通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交通业GDP产值的年增长速度之比。当考虑交通运输业作为全社会的子系统服务于全社会时,为全社会交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交通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全社会GDP的年增长速度之比。下面分别对两种弹性系数进行分析讨论。

2.1.2 中国交通能源消耗弹性系数横纵向对比

①经济发展和全社会交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通过计算中国、美国、加拿大和芬兰全社会交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可知:在2000年前,中国的全社会交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远远大于美国、加拿大和芬兰,2000年后,和国外的这些国家差距逐渐减小,但仍然处于较高位。相对而言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交通能源的需求比较依赖于交通能源量的投入,这种情况在2000年后得到稍微缓解。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比中国表现的更为稳定,1996年到2006年间,美国均小于0.5,加拿大除在2001年和芬兰在2003年数值大于1外,其他年份都围绕着0.3上下波动,而美国的全社会交通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则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态势,其在0上下产生小幅波动。

②经济发展和交通业内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从中国交通能源消耗弹性系数的纵向趋势来看,整体上中国交通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并未呈现出下降趋势,而且在近两年还出现了反弹。从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横向对比来看,中国的交通业内部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在美国、加拿大和芬兰中处于高位,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比较依赖于交通能源量的投入。此外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也比中国更为稳定,美国和加拿大除在2002年波动都较大外,其他年份都围绕着0.5产生上下波动,而芬兰的交通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则一直在0上下小幅波动。

根据交通能源消耗弹性系数是否大于1将交通系统能源消耗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划分为3种:成本型交通能源消耗模式(Ⅰ)、一般型交通能源消耗模式(Ⅱ)、效益型交通能源消耗模式(Ⅲ)。Ⅰ模式下交通能源弹性系数大于1,交通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超前于经济增长,该模式下交通能源消耗强度较大,经济增长对交通能源的需求较大,说明此时的交通业需要投入大量能源才能拉动经济的增长;Ⅱ模式下交通能源弹性系数等于或接近于1,说明交通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需要与经济增长同步。Ⅲ模式下交通能源弹性系数小于1,交通GDP产值的增长速度大于交通能源消耗增长速度,该模式下经济发展较快,交通能源消耗强度较低,以较少的交通能源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大幅增长,说明该时期的发展前景较好,该发展模式最可取。根据上述交通能源消耗弹性系数的分类,发现中国处于Ⅱ模式向Ⅲ模式转化中,说明中国的交通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逐步改善,但是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依赖于交通方面能源的投入。

2.1.3 原因分析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中国各种运输方式客货周转量增长率可得,旅客周转量方面,航空的增长率除了在2003年较低之外,在其余年份尤其是2000年后,一直处于较高位,以10%~20%之间的速度增长,甚至在2004年超过了40%,其增长率高于公路、铁路和水运等运输方式。其次,公路和铁路也稳定地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货运周转量方面,中国的航空运输除了在2001年处于较低值,在其余年份也一直保持着较高增长;其次,公路也一直稳步增长,且近三年的增长率均大于10%。而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航空能耗最高,公路次之,铁路第三,水运能耗最低,中国近年来航空和公路发展迅猛导致了其交通能源消耗的增长率较大,从而使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大、交通能源消耗与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不高。

2.2 经济发展与交通能源消耗强度

能源消费强度是指单位GDP所投入的能源量[3],此处用交通行业的万元产值能耗和全社会万元产值的交通能耗来反映交通能源消耗强度。交通行业万元GDP能耗=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交通产生GDP;全社会万元产值的交通能耗=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全社会GDP。二者综合地反映了交通能源的利用效率,指标数值越小,说明等量的交通能源消耗可以创造更多的交通产值和国民总产值,表明交通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越高。依据1995~2006年各国的数据[4,5]通过计算中国、美国、加拿大和芬兰的全社会万元产值的交通能耗和交通行业的万元产值能耗,可得出下列结果。

结果为中国全社会单位GDP的交通能耗大于芬兰,小于美国和加拿大,且呈现总体稳定趋势,从该指标对比于美国、加拿大,中国存在一定的优势,可能是由于中国的运输方式更为合理,在第二部分已经阐述过。而中国交通行业的万元产值能源消耗大于其他三个国家,其中芬兰最低,2003年仅为0.52吨标准煤,要远低于中国的1.61;纵向对比来看,中国整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4年为2.02吨标准煤,2005年降低为1.54吨标准煤。对比发现中国的交通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和美国90年代初期相当,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通过中国和美国在车辆、交通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进行横向对比,发现中国在车辆性能和运输效率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2.2.1 车辆性能

根据文献[6]可以比较发现中国乘用车和美国按照车型平均的排量、整备质量和功率等汽车特征参数与油耗比较,发现中国车辆整备质量较美国少24%,排量只有美国的57%,功率与美国相比只有50%,但整体比较油耗只略好于美国约5%,从而导致中国车辆单位额定功率能耗为美国的2倍,说明中国车辆整体性能上不如美国,需要在车辆性能上进行提升,来提高中国交通能源利用效率。

2.2.2 运输效率

选用交通行业单位GDP周转量来衡量交通运输效率,该指标越小,说明产生单位的交通GDP所需要的周转量越少,运输效率越高[7]。经计算可得,中国的交通行业单位GDP周转量远大于美国,说明中国的运输效率要远低于美国。运输效率与交通信息化水平和交通网络完善程度是分不开的,交通信息化水平越高,交通网络越发达,综合交通体系的运输效率越高,无效运输将大大减少,单位交通量的能源消耗将减少。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中国与美国在交通信息化水平和交通网络完善程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运输效率要远低于美国。

3 对策和建议

针对这种情况,结合中国现状,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加强其协调性。

①结合前部部分分析得,中国应该通过增量调整和存量升级,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与协作,使运输结构和运输布局不断优化,来实现交通能源的合理分配。

②应改进现有运输工具和加强信息化建设。运输工具方面,改善其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减轻车辆自重,减少行驶阻力。信息化方面,应加强改善运输组织管理、提高实载率等方面来实现提高中国交通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③结合我国国情,建议政府应该更进一步重视节能和交通节能方面,并强调通过高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结语

交通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存在于复杂的大系统中,本研究从经济发展和交通能源消耗整体出发得到中国交通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整体协调性较好,分析得到其协调性处于美国的90年代初期阶段,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但是由于受大系统复杂性和数据可得性影响,没有穷尽协调性研究的方方面面。交通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加强对两个系统发展演进机制及其系统间的研究,将有助于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更好的揭示其内在关系,从而更好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大地,戴彦德,郁聪.2020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661-66.

[2]国建华.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铁路,2003,(12):22-25.

[3]Ming.Y.,China energy efficiency target2010[J].Energy Policy,36,561-570.

[4]North American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 Database[DB/OL].http://nats.sct.gob.mx/nats/sys/index.jsp-i=3.

[5]RITA下班Bureau of Transportation Statistics[DB/OL].http://www.bts.gov/publications/national_transportation_statistics/.

[6]金约夫.我国乘用车限值标准的制定和节能潜力的分析[C].能源战略和改革国际研讨会预备会,2003,2.

篇4:中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 、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 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且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①

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2006年中国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②而且人均消费量也较低。例如,2002年,中国一次能源的产量为13.84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4.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能源消费量只有1.14吨标准煤/人·年,而世界平均值为2.1吨/人·年。③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表现在,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④

(二)能源结构不合理,依然是以煤为主,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在中国现在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68%,石油约占22%,天然气约占3%,一次电力约占7%,煤层气、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则刚刚起步。⑤煤炭所占比例过高。而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一7%,70%的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90%的二氧化硫排放量、67%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来自燃煤。⑥并且中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

(三)能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能源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

1992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已略低于国内能源消费需求总量。2000年,能源生产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的缺口迅速拉大,从1992年的1914万吨标准煤扩大到2000年的23309万吨标准煤。2002年与1990年相比,能源的进出口分别增长11倍和87.5%,但能源平衡差额由1990年的—2565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02年的—3909万吨标准煤,能源需求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⑦

从长远和全球的观点来看,能源安全问题就是石油安全问题。而在这一问题上,石油问题尤其突出。

在过去的15年里,中国原油产出年均增长率仅为1.8%,相反,石油消费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9%,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据国际能源署统计,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需求年均增长7.4%(全球为1.4%),全球石油需求增加的25%来自中国。据2002年统计,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十一位。中国人均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87吨,相当于世界同期人均水平的7.8%。目前全国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储采比为14.8,已开发油区储采比只有10.9。主要产油区目前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主力老油田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率双高开采阶段,主力油田挖潜效果减弱,稳产难度加大,采油成本上升。

到2003年,全球石油需求量36%来自于中国。中国从1994年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消费量不断飙升,2002年的进口为6941万吨,2003年则上升了31%,达到9112万吨,对外依存度也由1995年的7.6%增加到2003年的36.1%,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据估算,到2020年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5亿吨,生产能力有2亿吨,缺口有3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达到60%左右,与目前美国的水平相当(美国为58%)。中国石油进口主要集中在沙特、伊朗、安哥拉、阿曼、也门和苏丹等高风险国家,它们占中国进口石油的66%。在远东地区,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将为控制该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展开激烈争夺。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石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对国外的依存度将会逐渐增大。⑧

(四)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消费浪费现象严重。

在《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的调查排序中,中国资源绩效居世界倒数第6位。中国由于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利用率为33.4%,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而能源系统总效率则更低,仅为11.2%。⑨根据资料计算,中国的能源利用率只有美国的26.9%,日本的11.5%,高收入国家的20.5%,世界平均水平的29.2%。另外,中国高能耗的工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较少,并且存在一些能源浪费现象。

二 、能源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了解决上述陈述的能源问题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中国可以考虑实行以下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 建立“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的能源战略

这个战略的基本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以最少的能源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个战略具体又可以分为五个措施:

1、进行结构调整

长期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因此应该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作为能源节约的战略重点,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2、全社会推行节能工程

在工业方面,可以实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重点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节能管理。支持一批节能降耗的重大示范项目,带动工业提高能效水平。在交通工具方面,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积极发展公共交通,限制高油耗汽车,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在电力方面,促进电机节能和能源系统优化,提高电机运行和能源系统效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加快推广高效电器应用。而在农村,加快推广农村省柴节煤炉灶、节能房屋技术,淘汰高耗能老旧农机、渔船。

同时,还可以借鉴挪威的做法。挪威采取多种节能措施促进能源节约和能效提高。例如,①引进信息性电力账单系统,即所有年电力消费量预期超过8000kWh的顾客都会收到电网公司寄来的实际电力消费账单,这套账单系统会显示出顾客当年的电力消费与去年有何不同,并提出在哪些方面可以节约能源的建议,目的在于为了使顾客更加清楚他们的电力消费情况,以促进能源节约。②通过欧洲经济区域协定,参加了对一些消费品加贴能源标签的国际合作,电冰箱、冷凝器、洗碗机、洗衣机、转笼烘燥机和家用电灯等都粘贴了能源标签,以帮助消费者选择能效最高的设备。

3、加强政府的管理作用

政府可以实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制度,推进优先采购节能(包括节水)产品,选择部分节能效果显着、性能比较成熟的产品予以强制采购;研究制定鼓励节能的财税政策,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多渠道的节能融资机制,还可以以征税(消费税、环保税)的方式约束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将各有害物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建立用能耗和环境污染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机制,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水、电、石油和天然气等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能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合理的价格结构;还应加快能源资源价格、市场交易、优化配置、有效使用、生态补偿等方面的立法,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依法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依法追究制造污染,给人民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二)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涵盖了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氢能、温差能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一系列技术较为成熟、可规模化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水能资源的开发成效最为显着。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应该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结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开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每个地方的资源和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比如内蒙古的风能和太阳能丰富,西南地区的生物质能资源丰富;由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密度比较低、成本比较高,且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要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补,比如风能与太阳能的互补;综合利用指的是,比如说生物质能产生的沼气可以发电,用做生活燃料,而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可再生能源最终要有经济、社会、环境的效益,才能获得持续发展。⑩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07年12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07年12月。

③朱杨兵:《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层次分析》,载于《前沿》,2006年第10期。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07年12月。

⑤杨泽伟:《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挑战与应对》,载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8期。

⑥转引自王碧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讨论综述》,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6期。

⑦转引自王碧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讨论综述》,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6期。

⑧李连仲:《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载于《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⑨《中国能源安全面临挑战》,载于《福建日报》,2007年1月9日,第010版。

⑩石定环:《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载于《中国科技产业》,2008年01期。

参考文献:

[1]谷志红,牛东晓.挪威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借鉴.载于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

[2]兰圣伟,周新力.努力构建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载于西部时报,2008.

[3]李莉.我国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载于生态经济,2008.

[4]鲁光涛.德国发展新兴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载于学习时报,2008.

篇5:中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源发展前景可观

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绿色能源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绿色能源仅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除了上述可再生资源外,还包括非再生资源,如核能、天然气、清洁煤等。本文所指的绿色能源为广义上的绿色能源,包含非再生资源(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中国绿色能源产业之“风能”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风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利用风能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破坏,环保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风能可以用来发电、提水、助航、加热等。目前,利用风力发电已越来越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且发展速度最快。2010-2017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呈上升趋势。尽管2011年我国风电面临诸多挑战,但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依然达到62364MW,近一步巩固了在全球风电领袖的地位;2014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114609MW,同比增长25.38%;截止2017年末,我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188392MW,在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的占比上升为34.94%,较上年上升0.24个百分点。

2010年以来,我国风电行业发电量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430亿千瓦时,增长到2017年的2695亿千瓦时。2015年,中国风力发电量为18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94%。2016年,中国风电发电增长25.73%,上涨到2113亿千瓦时。2017年,中国风电发电增长27.56%,上涨到2695亿千瓦时。

根据国家能源局牵头编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要求,到2020年底风力发电要达到2.5亿千瓦时,理论上预计,到2020年,国内风电累积总装机可达3亿千瓦;到2050年,总装机规模将在此基础上增长9倍达到300亿千瓦,其所消费电量将占据国内能源总消费量的80%,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能源。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之“核能”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除沸水堆外,其他类型的动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在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给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后形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沸水堆则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变成70个大气压左右的饱和蒸汽,经汽水分离并干燥后直接推动汽轮发电机。它是实现低碳发电的一种重要方式。

2010年以来,我国核电发电量逐年增长,近两年的增速较高。2015年,我国核电发电量达17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9%;2016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为21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5%;2017年,核电发电量达到2483亿千瓦时。

我国核能发电市场正在向黄金期迈进。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37台,装机规模3581万千瓦,位列全球第四;2017年核电发电量2474.69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3.94%,位列全球第三。我国在建核电规模全球领先,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在建核电机组共20台,总装机容量2287万千瓦,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其中,有一半采用的是三代核电技术。根据国家提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案政策,如“十三五”规划提出以沿海核电带为重点,安全建设自主核电示范工程和项目以及国家发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总量不低于6000万千瓦,前瞻预判到2023年我国核电总体装机容量将超过77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2017-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在为13.25%,核电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之“太阳能”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量体,能量主要来源于氢聚变成氦的聚变反应,产能功率(即每秒产生能量)约为3.8×1023kW。地球只接收到太阳总辐射的22亿分之一,但也有约1.7×1014kW。这部分辐射被大气吸收约占23%,被大气分子和尘料反射回宇宙空间的太阳辐射约为30%,剩下约占47%能够到达地面,约为8.1×1013kW,这个数量相当于全世界发电量的几十万倍。太阳每年投射到地球的辐射能6×1017千瓦时,即相当于74万亿吨标准煤。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600亿年,所以可以说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2010-2017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3年以来,上升速度较快。2017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13025万千瓦,同比增长68.24%,涨幅较大。

近年来,随着“打赢蓝天保卫战”口号的提出,我国太阳能发电行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促进太阳能发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发展规划。部分发展规划如下: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发展总体趋好。截至2017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了130.25GW,而此前太阳能“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仅105GW,已经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光伏行业市场容量将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据预测,到2023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23000万千瓦。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之“生物质能”市场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而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可利用生物质的种类很多,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森林的原材料直接获得,也可以从森林工业的副产品,回收利用家庭垃圾、回收利用毁坏的木材和纸张中获得。

目前,中国生物质资源科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为4.6亿吨标准煤,已利用量约2200万吨标准煤,还有约4.4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2010-2017年,我国生物质及垃圾发电装机规模呈现上升趋势,累计装机容量由2010年的5.6GW增加至2017年的15.3GW,7年间增加了2倍。

2010-2017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并网容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全国生物质能发电并网容量1214万千瓦,到了2017年年底,并网容量达到1476.2万千瓦,较上年增长21.59%。

中国生物质能发电发展趋势

(1)农林生物质发电突破经济性瓶颈者将享受先发优势 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生物质发电技术,以秸秆为例,秸秆发电是指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燃料的一种发电方式,将秸秆送入锅炉直接燃烧,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利用这些热量再进行发电,秸秆发电是秸秆优化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2)生物质燃料收储运体系成熟度不断提升

农村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一般而言当地可收集资源量约为生物质产业项目需求量的10倍以上,并不存在供给短缺问题。因此只要创新收购模式,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生物质企业可以大大提升对燃料市场的管控能力。(3)技术进步将逐步提升生物质电厂的盈利性

生物质发电技术的提升,有效提高机组的热效率,在使用同等燃料的情况下,输出的电能更多。目前高温超高压机组已开始在生物质电厂使用,转化效率提高到30%以上,随着BIGCC和热化学技术在生物质电厂的应用,未来生物质电厂转化效率有望达到39%。燃料成本的盈亏平衡点将大大提升。从政策发展走势和经济新常态下能源基础支撑发展的作用,以及国家在推进节能减排以兑现对入世的承诺等综合因素来看,前瞻认为,2018-2023年间,生物智能发展产业装机规模将保持在15%-20%的增长率,至2023年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将突破40GW。

篇6:中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20397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 报告目录

第一章 能源相关概述 第一节、能源简介

一、能源的定义

二、能源的特性

三、能源的转换 第二节、能源的分类

一、按属性分类

二、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

三、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

四、按转换传递过程分类

第二章 2015-2017年能源产业总体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5-2017年国际能源市场运行态势

一、世界主要能源市场发展回顾

二、国际能源市场面临发展变局

三、世界新能源产业持续快速扩张

四、2015年全球能源市场发展态势

五、2016年全球能源市场发展动向

六、2017年全球能源市场发展动向

第二节、2015-2017年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综述

二、2015年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三、2016年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四、2017年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三节、中国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我国加快建设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

三、中国坚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

五、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

第四节、中国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一、我国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制约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因素

三、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对策措施

四、持续推进中国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五、规范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三章 2015-2017年中国煤炭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中国煤炭资源概述

一、中国煤炭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中国煤炭资源量及其分布

三、中国煤炭资源种类及煤质特征

四、中国煤炭资源开发开采条件

第二节、2015-2017年中国煤炭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一、煤炭产业在中国基础能源中的地位

二、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态势分析

三、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四、2015年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特征

五、2016年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六、2017年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褐煤

一、中国褐煤洗选加工概况

二、我国褐煤发展煤化工的优势

三、中国褐煤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四、国内褐煤洗选加工业未来发展方向 第四节、焦煤

一、中国炼焦煤工业发展回顾

二、中国炼焦煤市场供需形势简析

三、我国焦煤资源税税率上调

四、国内炼焦煤价格走势分析

五、焦煤资源国际战略争夺不断加剧 第五节、煤炭进出口

一、2015-2017年无烟煤进出口数据分析

二、2015-2017年其他烟煤进出口数据分析

三、2015-2017年炼焦煤进出口数据分析

四、2015-2017年其他煤进出口数据分析

五、2015-2017年褐煤进出口数据分析

六、2015-2017年泥煤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六节、煤炭运输

一、中国煤炭工业运输格局探析

二、我国加快专线建设缓解煤运紧张

三、我国煤炭运输发展态势

四、中国煤炭运输中间环节成本高企

五、未来我国将重点建设煤炭运输通道 第七节、中国煤炭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一、制约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的因素

二、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促进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四、中国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五、我国煤炭行业应向“绿色煤炭”发展 第四章 2015-2017年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5-2017年中国石油工业概况

一、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及成就

二、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和流通体制变迁

三、中国石油战略发展分析

四、2015年中国石油工业运行状况

五、2016年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简析

六、2017年中国石油行业发展情况

七、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现状解析 第二节、石油期货市场分析

一、石油期货是市场化避险的必然选择

二、金融中心建设助推石油期货腾飞

三、推出石油期货品种势在必行

四、中国需更主动地参与国际石油期货 第三节、石油供需态势分析

一、2015年国内外石油供需基本形势

二、2016年国内外石油市场供需形势

三、中国需建立石油供需调节机制

四、中国石油供求矛盾分析

五、解决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措施 第四节、石油储备分析

一、国际石油储备发展趋势

二、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情况及规划

三、中国应急石油储备的对策

第五节、2015-2017年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

二、主要贸易国进出口情况

三、主要省市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六节、石油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我国民营石油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我国石油行业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三、中国石油工业需认真思考的几个问题

四、强化石油工业计量工作的对策

第五章 2015-2017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中国的天然气资源

一、中国的天然气资源及分布

二、中国近海天然气分布与勘探

三、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点 第二节、中国天然气产业概况

一、天然气产业的特征

二、中国天然气市场现状

三、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基本定位

四、我国天然气市场消费结构分析

五、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2015-2017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分析

一、2015年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

二、2016年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状况

三、2017年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状况 第四节、液化天然气

一、我国液化天然气产业方兴未艾

二、中国LNG市场持续快速扩张

三、国内油气巨头争相投身LNG市场

四、2015-2017年重点LNG项目建设情况

五、液化天然气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构成分析

六、我国LNG项目发展需注重产运销结合 第五节、管道天然气

一、中国天然气管网建设纵贯全国

二、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状况

三、西气东输二线广深支干线贯通

四、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开工建设

五、加强天然气管网建设整体规划的综述

第六节、2015-2017年天然气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进出口总量数据分析

二、主要贸易国进出口情况

三、主要省市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七节、天然气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制约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因素

二、中国天然气工业存在隐性忧患

三、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建议

四、中国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对策

五、国内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2015-2017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5-2017年中国电力工业概况

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成就综述

二、中国电力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2015年中国电力行业运行状况

四、2016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态势

五、2017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简况 第二节、电网建设

一、国家电网主要骨架基本完成

二、中国开始特高压电网的建设

三、我国电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四、2015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情况

五、2016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情况

六、2017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情况 第三节、电力市场竞争分析

一、电力工业的竞争时代来临

二、电力改革促进电力市场的竞争

三、电力市场寡头竞争方式以及行为浅析

四、电力产业重组和市场竞争的综述 第四节、火电

一、2015年我国火电行业发展简况

二、2016年我国火电行业发展简况

三、2017年我国火电行业发展简况

四、中国火电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 第五节、电力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中的隐忧

二、中国电力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中国电力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

四、科学发展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七章 2015-2017年中国水能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中国主要水系水能资源概述

一、长江流域

二、黄河流域

三、珠江流域

四、西南边境河流

第二节、中国水电行业概况

一、中国水电资源及其战略地位

二、改革开放以来水电资源开发综述

三、水电为经济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我国农村水电发展成就分析

第三节、2015-2017年水电行业发展分析

一、我国水电业运行综况

二、2015年我国水电行业发展态势

三、2016年我国水电行业发展动态

五、2017年我国水电行业发展动态 第四节、2015-2017年小水电发展分析

一、中国小水电建设的发展现状

二、小水电相关效益分析

三、中国小水电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中国小水电建设发展建议

第五节、中国水能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国水能资源开发仍显不足

二、我国水电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有序推进水能资源开发的措施

四、发展中国水电产业的对策建议

第八章 2015-2017年中国能源产业区域分析 第一节、内蒙古

一、内蒙古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有利条件

二、内蒙古能源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内蒙古民企联手打造绿色能源产业体系

四、内蒙古能源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第二节、新疆

一、新疆能源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二、新疆积极推进能源外送通道建设

三、新疆能源资源转换战略取得突破

四、新疆能源输送通道立体格局初现

五、新疆哈密新能源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六、推动新疆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第三节、陕西

一、陕西能源工业发展成就

三、2015年陕西省能源工业运行分析

四、2016年陕西省能源行业发展形势

五、2017年陕西省能源行业发展形势

六、陕西大力推进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 第四节、山西

一、山西省能源产业发展回顾

二、山西省能源消费状况概述

三、山西能源产业积极探索转型

四、山西能源商品出口增速下降

五、山西煤炭产业发展新要求 第五节、安徽

一、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成就

二、安徽省能源产业经济运行状况

三、安徽省清洁能源发展情况

四、安徽省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五、安徽省能源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六节、贵州

一、贵州能源产业发展优势

二、贵州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三、贵州省国家能源基地初具规模

四、贵州新能源产业投资状况

五、贵州能源行业的问题及对策

第九章 2015-2017年中国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分析 第一节、中国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发展概述

一、中国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

二、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探索

三、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进程推进情况

四、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和特殊性解析

五、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因素、收益及风险

六、推动中国能源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对策措施 第二节、中国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

一、国际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综述

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三、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回顾

四、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将加快

五、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对策措施

六、电力市场化改革需依据我国国情 第三节、中国石油业的市场化改革概况

一、中国石油体系市场化的必然性

二、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

三、我国进一步推动石油定价机制改革

四、中国石油价格市场化面临的挑战

五、逐步健全中国现代石油市场体系 第四节、中国天然气市场改革概况

一、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特殊性

二、天然气市场化改革难点与瓶颈

三、天然气市场化可借鉴的欧盟经验

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已势在必行

五、我国天然气市场化取得进展

第十章 2015-2017年中国能源市场价格分析 第一节、煤炭价格

一、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二、中国煤炭价格机制的改革回顾

三、煤炭价格市场化是必然发展趋势

四、剖析煤炭与原油价格的相关性

五、中国煤炭价格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石油定价机制

一、国际原油及成品油市场作价机制

二、我国原油及成品油作价方法

三、原石油定价机制发挥的作用分析

四、改革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方向 第三节、天然气定价机制

一、中国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发展历程

二、中国现行天然气定价体系的局限性

三、中国天然气定价机制的总体概况

四、供需矛盾加速我国天然气价格调整步伐

五、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破冰 第四节、电价机制

一、电力价格竞价上网的优点

二、电价制度调整情况分析

三、2015-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价格政策分析

四、我国须继续加快电价改革步伐

五、电价改革机制设计的思路

第十一章 2015-2017年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5-2017年中国清洁能源概况

一、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巨大

二、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特点

三、我国清洁能源迎来发展新机遇

四、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五、我国清洁能源发电状况

六、中国新能源产业逐步向优势区域集聚 第二节、风能

一、中国风能资源储量与有效地区

二、中国风力发电产业日益成熟

三、中国风电行业的政策导向分析

四、2015年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状况

五、2016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态势

六、2015-2017年风电项目核准情况 第三节、太阳能

一、我国太阳能资源储量及分布

二、中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三、中国太阳能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四、2015年太阳能光热产业运行状况

五、2016年太阳能光热产业运行状况

六、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亟待推进 第四节、核能

一、我国核能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二、2015年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分析

三、2016年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分析

四、中国核电建设发展战略的调整路径

五、中国核电安全面临的挑战分析

六、我国核电建设的发展前景分析 第五节、清洁发展机制(CDM)

一、CDM的定义及市场机制

二、中国碳交易市场潜力被普遍看好

三、我国CDM市场发展阶段及特点

四、我国CDM项目在地方的实践分析

五、我国CDM项目的管理与审批

六、我国CDM项目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七、促进我国CDM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十二章 2015-2017年中国重点能源企业运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二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三节、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2015年中海油经营状况

三、2016年中海油经营状况

四、2017年中海油经营状况 第四节、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五节、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六节、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七节、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三章 中国能源产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总体投资概况

一、建国60年能源产业投资总况

二、中国能源行业的投资结构剖析

三、中国海外能源投资逐步多元化发展

四、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投资升温 第二节、投资机会

一、煤炭行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二、石油行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三、天然气行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四、电力工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五、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投资风险

一、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二、石油替代能源的开发和投资风险

三、天然气产业投资存在的风险因素

四、清洁能源产业风光背后仍存风险

五、电力投资次区域存在隐患

六、中国煤炭产业潜在的危机分析 第四节、投资建议

一、本土企业投资境外能源项目的对策

二、本土企业境外石油投资战略

三、天然气产业投资方向建议

四、电力行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建议

五、煤炭业国际化延伸战略的风险防范

六、煤炭工业不同类型企业的投资策略 第十四章 能源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全球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世界能源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向

二、低碳经济有望改写全球能源格局

三、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探析

四、2030年全球能源供需状况展望 第二节、中国能源产业的总体发展前景探讨

一、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

二、2020年中国能源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三、未来中国能源发展格局探析

四、我国能源开发远景广阔

第三节、能源细分领域的发展前景展望

一、我国石油需求量与产量预测

二、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前景分析

三、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形势预测

四、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目标及布局思路

五、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及思路

第十五章 2015-2017年中国能源产业的政策环境 第一节、中国能源开发的基本政策导向

一、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

二、全面推进能源节约

三、提高能源供给能力

四、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

五、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七、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第二节、中国能源产业政策实施动态

一、“十三五”能源规划编制

二、推出《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三、推进价格机制改革若干建议 第三节、中国能源产业的对外政策解读

一、剖析中国能源的外交战略

二、中国石油市场进出口贸易政策分析

三、我国天然气领域实行全面开放政策

四、外资进入中国煤炭领域的基本政策

▄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

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

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会展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上一篇:普什物流项目建议书下一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