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农业发展论文

2022-04-15

摘要循环农业指的是将生态规律作为发展基础,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循环利用作为发展核心,将资源化、再利用作为发展原则,将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作为发展特征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能源农业发展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能源农业发展论文 篇1:

区域现代农业生态位界定及宽度、态势测度

摘  要  现代农业发展,是农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内容。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礎上,借鉴产业生态位的思想,界定现代农业生态位构成,界定现代农业发展内涵;将农业结构升级视为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演化,根据现代农业生态位构成识别各地区现代农业生态位宽度,进而识别各地区农业发展能力和趋势,从而为各地现代农业发展程度识别和资源配置提供理论指引,扩展农业结构升级的理论研究内容。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均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但发展较为缓慢;农业大省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能力较好,但后续支撑不足,要重点加强农业大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源倾斜力度,提高农村教育程度、现代化程度、产业化程度、组织化程度,进而形成良好的现代农业的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建成。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态势  生态位  测度

1问题提出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新常态下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发展应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提高农业结构的合理性,优化农业投入产出效率,从供给侧的角度促进农业结构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实际上是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过程,资源配置的优化是从供给侧视角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源需求,借鉴生态位的思想定义现代农业内涵,识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态位,界定现代农业的内涵,研究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成长态势,进而分析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从生态位态势的视角综合分析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从而为各地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和资源需求提供理论指引,扩展现代农业和农业结构升级的理论研究内容。

2现代农业生态位界定与生态空间模型

现代农业发展与资源禀赋密切相关。不同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趋势也不同,这主要取决于资源禀赋条件。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是由自然资源、生产资源、经济资源决定的,但是同时也受到社会资源的影响(姚毓春,范欣,张舒婷,2014)。因此,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可以通过考察现代农业所占据的资源禀赋条件来得到,即现代农业生态位。生态位的环境特征维度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产业所需要的资源来进行界定,将现代农业生态位定义为 N 维超体积模型(Baum,1994;Carter Christopher,2014;孙晓华,王林,2014;陈瑜,2014)。现代农业生态位测度的构成维度可细分为生产资源投入生态位,市场资源投入生态位、经济资源投入生态位。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态势是由其所处三维空间位置和占据的空间大小来决定的,所占资源要素越多,生态环境适宜度越高,其在生态系统中就越有利,也就说明现代农业发展具备环境和资源基础,在整个产业生态系统中,已经占据一定的空间和位置。

3现代农业的生态位宽度测度与发展能力分析

生态位宽度反映生态元对环境资源的占用情况,能够用来描述现代农业在生态环境中所拥有的资源情况。反过来,生态环境中可供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源越多,表现出现代农业的生态位越宽,其发展空间和发展能力就越好,现代农业在生态创新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也就越重要。在一个产业集群中,有m种适宜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源,产业生态位宽度可以用适用该产业发展的资源数量来表示。

得出的生态位宽度值如图2。

根据生态位宽度的计算可得到各地区现代农业生态位的基本情况,数值越大说明,现代农业发展所拥的资源越丰富,越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生态位宽度越小,说明农业升级资源越贫乏,困难越大。采取中位数分类方法,根据生态位宽度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界定。从分析结果来看,现代农业生态元分布成倒三角形状,由此可见大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农业大省的现代农业生态位普遍较宽,山东、河北、河南、广东等现代农业发展优势明显。但是从八大经济区的视角,东北地区的现代生态位相对较窄,资源投入效率仍有待提高。

对各地现代农业生态位势值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大多数地区能够保持现代农业的良性发展趋势。其中,贵州现代农业的生态位势值最高,其次为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这些地区虽然不是农业大省,但是从现代农业资源投入的角度,具备着较大的现代农业升级和发展的潜力。而农业大省普遍势值较低,说明在现代农业资源投入比较缓慢,没有发挥农业基础优势,缺乏足够的与农业规模相匹配的资源投入配比。

结合态值和势值得到现代农业生态位态势,综合反映各地区现代农业现状和潜力情况。现代农业生态位态势最高的地区依次是,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广东,和生态位宽度基本一致。农业大省的现代农业生态位态势普遍较高,反映了现代农业的资源基础比较丰富,虽然势值较低,但仍然具有较强的现代农业发展潜力。

4结论与建议

现代农业是农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和方向,更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经之途,是经济新常态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需要。我国各地现代农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界定各地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判断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对于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1)全国各地均存在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但后劲仍显不足。从全国来看,各地区种植结构演化生态位宽度存在着差距,但大多数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具备一定的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根据生态位态势的分析可以得知,只有少数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呈上升态势,北京、江苏、山东、湖南、广东、广西升级资源丰富。大多数地区(26个地区)显现出现代农业发展疲软的状态,农业结构升级后劲不足。

(2)要有重点加强农业大省现代农业资源倾斜力度。我国各农业大省不仅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也贡献全国大部分的农业产量,推动这些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些地区现代农业生态位较宽,但是普遍存在着态势相对较低的情况,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优势明显,升级资源投入明显不足。除了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以外,其他农业大省现代农业的生态环境均存在着优化的空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继续加强对具有农业基础的农业大省的的社会、经济、生产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程度、现代化程度、产业化程度、组织化程度,形成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化农村体系的建成。

参考文献:

[1]张辽李京晓.资源禀赋与區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基于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2):51-57.

[2]顾莉丽郭庆海.中国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1(08):4-9+110.

[3]辛岭蒋和平.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的现状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14(01):39-41.

[4]王性玉田建强.农户资源禀赋与农业产出关系研究——基于信贷配给数据的分组讨论.管理评论,2011(09):38-42.

[5]覃荔荔王道平周超.综合生态位适宜度在区域创新系统可持续性评价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05):927-935.

[6]刘洪久胡彦蓉马卫民.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13(S2):764-770.

[7]张利飞.创新生态系统技术种群非对称耦合机制研究.科学学研究,2015(07):1100-1108.

[8]张利飞吕晓思张运生.创新生态系统技术依存结构对企业集成创新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2014(02):229-237.

[9]边伟军刘文光.科技创业企业种群生态位测度方法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12):148-157.

[10]商华惠善成郑祥成.基于生态位模型的辽宁省城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评价研究.科研管理,2014(11):156-162.

[11]姚毓春范欣张舒婷.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管理世界,2014(07):172-173.

[12]孙晓华王林.范式转换、新兴产业演化与市场生态位培育——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经济学家,2014(05):54-62.

[13]刘金薇.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科技经济市场,2008(04):55-56.

[14]李成贵.中国农业结构的形成、演变与调整.中国农村经济,1999(05):19-25.

[15]栾敬东李靖.农业结构调整动力与机制创新.农业经济问题,2003(04):67-71.

[16]杨宇.劳动力转移、技术诱导及其实现条件:477个样本.改革,2012(07):88-95.

[17]曾福生匡远配.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分析.科技和产业,2004(07):11-19.

[18]张兵刘丹.当前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关注的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13(08):26-31+110.

[19]项桂娥陈阿兴.资产专用性与农业结构调整风险规避.农业经济问题,2005(03):49-52+80.

[20]刘丽辉吴彩容.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经济问题,2014(07):85-89.

[21]梁山.以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经济问题,2003(08):38-40.

[22]张红宇.农业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管理世界,2000(05):153-162.

[23]郭秀兰.新常态下农业结构调整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经济问题,2015(09):86-93.

[24]贾润崧张四灿.中国省际资本存量与资本回报率.统计研究,2014(11):35-42.

[25]朱江梅.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2015(03):22-23.

[26]刁怀宏.试论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职能.农业经济问题,2002(01):38-41.

[27]秦愚.组织成本视角下的农业合作社基本制度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4(08):45-56+111.

[28]黄红球.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及评价方法研究——基于广东省的证据.农业技术经济,2013(07):110-117.

刘刊  哈尔滨商业大学

作者:刘刊

能源农业发展论文 篇2:

循环农业在农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究

摘 要 循环农业指的是将生态规律作为发展基础,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循环利用作为发展核心,将资源化、再利用作为发展原则,将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作为发展特征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作为我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主要模式,循环农业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发展循环农业已成为我国保护农业环境的根本出路,是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落实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循环农业;农业环境;根本出路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我国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等各领域发展必须坚持的战略思想。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上,也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宗旨。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领域的研究,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这种农业发展模式能够通过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为此,对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便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上得到更合理、更科学的运用。

1 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对当前全球能源短缺、人口膨胀、粮食危机、环境风险、资源枯竭以及生态失衡等现状,循环农业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农业发展水资源需求量较大,但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要求我国必须将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根本出路。①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农业灌溉占农业用水量的90%,全国60%以上的农产品都需要灌溉生产完成,所以导致很多地区出现季节性干旱以及区域性干旱。由于缺水造成我国农业减产的损失已达700亿kg以上[1]。②我国农业发展中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用水中有50%的水资源被浪费,有些地区水资源浪费甚至达到了80%。③各地水污染严重。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地表水系有机污染问题十分普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这样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产,还造成了土壤污染,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农业生产要素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所以绿色农业发展要求我国必须将循环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①农业发展中,乱用病虫害防治药物,严重地威胁了环境安全。而且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有70%左右的药品具有高毒性,再加上不科学使用与使用方法不当,污染了农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2]。②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农作物营养流失,种植土壤酸化、养分失衡,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阻碍了农作物的生长。

所以,面对当前的发展现状,我国必须将循环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循环农业是农业经济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

循环农业的发展原则是资源化、再利用,利用节约型农业发展技术,循环利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水、垃圾、秸秆以及畜禽的粪便,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资源污染问题,改善农村发展环境,调整农业发展方式,实现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良性发展循环,最大效率地利用可用资源。“十三五”期间,我国一些地区通过循环农业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降低了能耗、污染物排放量,所以将循环农业作为实现农业发展节能减排的途径十分必要。

另外,农业节能减排是国家节能减排规划中的重点,在农业发展中不仅要实现污染物排放减少,还要实现节水、节地、节肥、节药等多项目标。因此,农业部门也要针对农村的生产方式,创新施肥技术,为节能减排提供支持;宣传合理用药方法与技术,减轻农业生产中的药害影响;推广节田、节地的发展方式与技术,免耕栽培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真正实现变废为宝[3]。

农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强,而各地的自然条件又各具特色,所以在发展循环农业过程中,应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生产规模与生产方式优化循环农业模式。1)针对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制定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防控自然灾害的环境调节模式;2)根据土壤特性,合理选择种植品种,充分利用种植地的光源、水源、热源,制定高效生产、高效收益的生物共生、生物互利模式;3)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特性以及流动规律,合理确定种植组分结构,充分开发可利用废弃资源,制定良性物质循环模式;4)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采取种养结合的模式,制定一体化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产业化发展;5)充分认识经济发展规律以及生态规律,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发展规划,制定优化的综合发展模式。各农村地区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资源与自然规律,全面规范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朝着科学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从而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3 循环农业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环保工作始终坚持的任务

农业发展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我国中央政府每年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会为农业发展做出明确的指示,而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要求我国农业发展必须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并将可持续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根本保障[4]。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取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导致农业发展与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进步。而循环农业的出现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改变了农民征服自然、无限索取自然的生产理念,强调农业发展与自然的共生,颠覆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方式。所以在循环农业中,农民会充分利用废弃资源,降低农业发展成本,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了农业环境保护。同时,通过农业清洁工程的建设、清洁科技的投入与推广,农民会掌握更多的环保知识,为实现绿色农业付出切实行动。

4 结语

面对严峻的环境与资源形势,循环农业是改善我国农业发展中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与战略。应充分认识到循环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将循环农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农业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推广到全国的农业生产中,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薇.國外循环农业模式及其对中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7,25(6):158-160,190.

[2]林红.基于农业环境法视域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构建研究[J].学术交流,2013,17(12):62-66.

[3]秦小丽,刘益平,王经政.苏北循环农业生态补偿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17,28(5):138-143,180.

[4]钱小平,尹昌斌,方琳娜.日本与欧美农业环境支持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0(7):35-44.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和益红

能源农业发展论文 篇3:

农机节油技术对生产节能减排增效的意义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农业的发展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是现阶段重要的发展目标。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机的使用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使得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加强,这对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生产中农机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化,所以农机在近些年中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农机使用中还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机耗油量普遍较大,很程度上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关键词:农机;使用;节油技术

1 我国农机使用中节油技术的发展概况

1.1农机使用中节油技术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农业生产中农机的使用得到普遍应用,我国农业发展前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利用人力,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上都得不到提高,导致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较慢。近些年,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的经济投资大幅增加,这就使得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极大的改善。农机使用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机的使用还能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农机使用中节油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正在积极的使用农机,农机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为农民极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资源,但是在农机发展的过程中耗油量较为严重,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以及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对于我国农民的总体收入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2 农机使用中节油技术的发展意义

2.1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

在不同时期我国农业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现阶段对于农机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农业发展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农机的使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以及加强农业生产质量上农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农机使用中的节油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2合理节约能源

农机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油量的要求很高,但是其对于油的利用效率却较低,这就使得大量的石油资源被浪费。合理节约资源在我国资源总量逐渐减少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农机使用中节油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2.3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逐渐恶劣,这与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机有着一定的关系。农机使用过程中大量的油耗生成污染物,日积月累使得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机使用中的节油技术能够较好地控制农机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效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4提高农民收入

由于农机耗油量较大,使得农机使用成本较高,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农机使用的节油技术是对农业生产收益提高的关键措施。农机使用节油技术的应用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成本有所降低,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3 如何提高农机使用过程中的节油技术水平

3.1重视农机使用节油技术的宣传工作

现阶段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农机使用的节油技术还不够了解,所以要使节油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需重视宣传工作。农业发展相关部门应该派遣有关人员,在不同地区的农村进行农机使用节油技术的介绍与推广,使得农业生产中农机耗油量得到显著减少。

3.2加强节油技术的培训工作

农民对于新发展的农机使用节油技术不够了解,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节油技术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对农民所提出的疑问以及节油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全面细致的教授,使农民能够独立的应用农机节油技术。

3.3完善农机使用中的节油技术

农机使用节油技术在现阶段仍然处于发展完善阶段,所以在进行推广的过程中仍需要对节油技术进一步的完善与创新,农业生产技术研究部门应对现阶段的农机使用节油技术进行实际操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完善农机使用节油技术。

4 结语

农机使用中的节油技术在目前的农业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意义,节油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对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也起到促進作用。相信经过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农机使用中的节油技术会有极大的提高,进而推动农业发展。

作者简介:温成,中专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推广。

作者:温成

上一篇:医学本科教学论文下一篇:物理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