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师体语

2022-09-10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不必听别人讲什么话, 只要通过视觉可以从他的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体现出他实际上是在想什么, 准备说什么或准备做什么。这就是说人们彼此间传输信息, 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 无声的书面语言, 还可以借助人们的表情、动作、体态,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体态语言, 即体语。我们教师要想正确使用体语,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正确使用体语

1.1 目光分配要合理

根据科学家研究, 人的眼睛所发出的体态语言信息可真是丰富多彩。正是通过我们教师丰富多彩的目光, 学生可以窥见教师的心境, 从而引起有关的心理反应, 产生或亲近或疏远, 或敬重或反感的情绪, 进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师生关系, 导致或优或劣的教学效果。所以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江绍伦建议教师:“如果你忽视了某学生, 最好的补救方法是下次上课时注意这个学生”。一般说来, 教师上课时又主要是进行逻辑思惟, 形象思维居次要地位, 所以教师“光顾”左边的时间多于“光顾”右边的时间。因此, 合适的作法是把目光的中心放在倒数二三排的位置, 并兼顾其他;既不要长时间地直视某个学生, 使其如坐针毡, 也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被忽视, 被冷落的感觉;更不能东张西望, 目视天花板或地面, 使学生以为教师心绪不宁, 分散听课的注意力, 要特别注意使自己的目光与全班同学的目光保持“对流”, 以便随时调控, 真正使教师的目光变成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的“控制中枢”。

1.2 教师的面部表情要适宜

人的面部参与各种不同情绪的发生和人们之间各种不同情绪的信息传递, 成为人们相互通晓、理解的重要窗口。人们往往能通过面部形态与色彩的变化, 把某些难以或不宜用言语表达的微妙、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 准确、精密地表露出来。因此, 蕴含着丰富信息的教师的面孔自然就成了学生关注的目标。他们时刻想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上获得有关信息, 以确定自己做出怎样的反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研究, 充分运用自己的面部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 以形成知识信息、情感信息对学生的综合性辐射。因此, 作为教师, 面部表情一要自然。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 使学生看到教师表里如一的真实形象, 以赢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二要适度。主要指脸形的变化不可过分、过频, 要恰如其分, 做到嘻笑而不失态, 哀痛而不失声。三要温和。教师的面孔像一面大屏幕, 各种情绪心态, 都可以从这里毫无保留地透露出来。教育学常识告诉我们:当教师课堂表情温和, 亲切平易时, 师生间的角色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以至消失。这样不仅打开了师生之间的感情通道, 学生的思维之门也为之敞开, 接受有用信息的灵敏度会大大提高。反之, 如果教师的面孔冷漠, “老阴不晴”, 则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 从而防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阻塞学生的思维之门, 给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1.3 动作姿势要恰当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处在学生注目的中心, 他的一举一动, 都具有鲜明的直观性, 学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并随时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反应。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动作姿势要特别审慎。

教师的动作、姿势, 主要指手的动作和站立的姿势。手臂是人体敏锐、丰富的表意传情器官之一。它以众多的不同姿势的造型, 描摹着事物的复杂状貌, 传递着人们的潜在心声, 披露着教师心灵深处的微妙情感。它像指挥家的指挥棒, 撩拨、牵动着学生的感情之弦, 激发着学生的想象与思维, 加深着学生的理解与感受。因此, 教师的手部动作不完全同于生活中的手势, 它是教师感情的艺术化表现, 应当严格服从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的需要, 和教学内容保持和谐一致。一要动作准确。既不能不伦不类或花样百出, 也不能不讲分寸, 过于夸张;而应根据需要灵活掌握, 慎重使用。需要迅速有力就不能绵软缓慢;需要强调关键字句就不能平铺直叙;需要柔缓舒展就不能匆做收势。陶行知先生说:“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 则演讲之技精矣。”教学不等同于演讲, 但在手势运用上却是一致的。二要站立自然平稳。在课堂上, 教师不同的站立姿势, 对学生的心理有不同的影响。站着讲课, 有助于教师的动作, 表情和阐述, 让学生感知到更多的内容, 也易于使教学富有感染力。站着讲不是立足一处, 呆若木桩, 生硬、呆滞。当需要阐发、描述、分析时, 应稍离讲桌, 或轻松自然地走动, 或微微分开双脚, 保证动作、姿势的灵活施展, 又能在微量运动中求得休息, 还能使学生感到教师端正严肃而又亲切自然。当学生埋头习读时, 教师可以用手掌撑住桌沿, 把重心移到某只脚上, 但不宜长时间手撑桌面, 免得学生认为你疲惫不堪, 影响听课情绪。当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的身体要微微前倾, 侧耳细听, 这样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 容易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而不能举止无措, 甚至有厌烦、失望的动作姿势, 那样会使学生失去回答问题的信心。

教师要提高体语能力, 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体验、琢磨和训练, 才能逐步提高及至趋于完美, 这里仅示两点。

2 提高体语能力

2.1 培养对学生的真情, 对专业学科的爱心

我们前面谈到的都是教师体态语言的重要方面。但是要在这几个方面处理得自然得体, 坚持一贯、确有良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必须保持旺盛的精力、真挚充沛的激情。唯有如此, 目光面部表情、动作姿势才能注入活力, 显示出生气。否则, 就难免生硬呆板, 黯然失色。如何获得这各激情?一要对学生怀着真挚的情。“情动于衷而言于行”。只有情真, 只有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怀有真挚的爱心, 其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才会出乎自然, 运用得体, 才会沟通师生的思想感情, 从而发挥教师体态语言的启迪、感染和鼓励作用。如果教师情不真, 意不诚, 单在表情手势上下功夫, 那也是徒有其表, 甚至内外不一或画虎类犬, 不仅起不到师生感情的粘合作用, 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进而破坏课堂气氛, 影响教学效果。二要对自己所教学科怀有热烈的爱。因为只有热爱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师, 才具有自信力和激扬的教学热情, 讲起课来才会神采飞扬, 甚至手舞足蹈;而对本学科无兴趣或兴趣不大的教师, 讲起课来少兴寡味, 平平淡淡。教师的感情如同火种, 对学生的情绪有引爆作用。因此,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和酝酿自己对教学的充沛感情, 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体态语言的积极效能。教师缺乏真挚充沛的感情, 就无法鼓舞、激励和赢得学生的心, 就收不到预期的理想的教学效果。

2.2 了解表情动作的特殊含义, 做到用之合宜

面部表情和手挚动作, 这一人类传情达意的特有手段丰富多彩, 大多含有特定意义, 我们教师应当了解它们各自特定含义, 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细心研究、斟酌运用。

同样是手部动作, 在课堂上, 你将右手伸向前, 掌心向下, 然后从左向右做一个大的环绕动作, 就好像用手覆盖住了所讲的问题, 借以表现你对所讲的问题有充分把握——这是有把握的手势。如果把食指和拇指, 或把所有指头捏在一起, 这是想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强调重要之点——这是强调的手势。学生向你谈问题时, 你两手交合放在嘴前, 或把手指搁在耳下;或两手交叉, 身体前倾——这是你认真听别人讲话时的姿势。

再如目光的使用。学生向你反映情况时, 如果教师只听不看对方, 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所谈的问题不感兴趣。相反, 如果教师一面静听, 一面看着对方, 他会由此受到鼓舞。当然, 看对方的部位, 时间长短、目光的流露, 也大有讲究。

3 结语

总之, 人的体态语言内涵丰富、奥妙无穷。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记住赞可夫的这句话:“要知道人说出来的话, 不单靠它的内容来激发对方的思想和感情的。这里有交谈者兴致勃勃的面孔, 有一双一忽儿在科学的丰功伟绩面前燃烧着赞美的火花, 一忽儿又好像在怀疑所作结论的正确性而眯缝起来的眼睛, 有表情, 还有手势……

体语, 让我们的教师都认真研读吧。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才能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使教学效果取得最优化。

摘要:人的体态语言内涵丰富、奥妙无穷。人们彼此间传输信息, 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 无声的书面语言, 还可以借助人们的表情、动作、体态这些体态语言。我们教师要想正确使用体语,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体语,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

上一篇:《麦克米伦高阶美语词典》与语用学下一篇:关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研究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