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短文

2024-04-28

《智慧人生》短文(精选9篇)

篇1:《智慧人生》短文

《智慧人生》短文300篇

(八)五想无所不会;六想海吃不肥;七想衣服不贵;八想红杏出墙无罪!女人的悲哀:生命是厨房的;收入是商场的;奖金是化妆品的;财产是没有的;成绩是上司的;身体是男人的;只有雀斑和皱纹是自己的235、【达摩祖师法语】

1、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2、以心印心、不立文字。

3、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4、佛不度佛,佛不读经,佛不犯戒,佛不持戒,佛不做善恶,见性是佛。

5、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守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

6、佛度众生,智慧破无明,众生度佛者,烦恼化智慧。

236、【趣解成功】1.球说:要圆滑;2.鼓说:皮要厚,声要响;3.蛇说:还要善于钻空子;4.唢呐说:拼命干,不如死命吹;5.藤说:找好靠山,能省不少劲;6.相机说:必须敢拍,能拍,会拍;7.橡皮筋说:要灵活,能屈能伸;8.彩票说:要运气好才行;9.红包意味深长地说:关键要舍得。

237、【做人的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38、有一种心态叫放下;有一种境界叫舍得;有一种幸福叫守候;有一种智慧叫低调;有一种选择叫放弃;有一种明白叫糊涂;有一种心态叫包容;有一种快乐叫简单;有一种美德叫微笑;有一种幸福叫珍惜;有一种美丽叫自信;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真情叫关爱;有一种温暖叫感恩;有一种成功叫坚持。

239、【悟道】【1】.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 便是勇者。【2】.凡事皆有极复杂之时,拆得开的 便是智者。【3】.凡事皆有极关键之时,抓得住的 便是明者。【4】.凡事皆有极矛盾之时,看得透的 便是悟者。【5】.凡事皆有极重大之时,沉得住的 便是胜者。【6】.凡事皆有极寂寞之时,耐得住的 便是逸者。

240、【道家清心诀】----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长啸鸣琴。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皆惊。我情豪溢,天地归心。我志扬迈,水起风生!天高地阔,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241、【团队的动物精神【一】、尽职像牧羊犬,【二】、团结合作像蜜蜂,【三】、坚韧执着像鲑鱼,【四】、目标远大像鸿雁,【五】、目光锐利像老鹰,【六】、脚踏实地像大象,【七】、忍辱负重像骆驼,【八】、严格守时像公鸡,【九】、感恩图报像山羊,【十】、勇敢挑战像狮子,【十一】、机智应变像猴子。

242、淡定,不是看破红尘,不思进取,是经过岁月磨砺后的沉稳含蓄;淡定,不是不屑一切,不顾一切,是历经世事变迁后的从容淡薄。淡定的人,善待生命,沉稳而不缺少热情;淡定的人,处事不惊,安详而不缺乏快意。淡定的人生,历尽沧桑,却依然呈现随遇而安的美丽淡然。

243、总要慢慢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这个世界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龙应台《不相信》

244、人生是一种选择,亦是一种放弃。能自由选择是种幸福,能适度放弃是种洒脱。可惜,有时我们的选择,只有等待,没有结果,只能黯然离开;有时我们的放弃,迫于无奈,含泪转身,却心有不甘。所以,有些曾经,关于幸福或苦痛,只能深埋心底;有些希冀,关于现在或将来,只能逐步遗忘。.245、众生度佛者,烦恼生悟解。佛度众生者,悟解灭烦恼。是知非无烦恼,非无悟解;是知非烦恼无以生悟解,非悟解无以灭烦恼。若迷时佛度众生,若悟时众生度佛。何以故?佛不自成,皆由众生度故。诸佛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无明贪爱皆是众生别名也。众生与无明,亦如左掌右掌,更无别也。

246、女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男人:一半是绅士,一半是流氓;友谊:一半是牵挂,一半是提醒; 爱情:一半是激情,一半是执着; 家庭:一半是依恋,一半是责任; 工作:一半是马屁,一半是能力; 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幸福:一半是金钱,一半是满足。

247、幸福是一颗玻璃球,掉在地上碎成许多片,每个人都可以去捡,运气好的可以捡到很多片。在拾碎玻璃片时,如不小心翼翼,就会被尖锐的碎片扎破,让那些拾碎片想要幸福的人,疼痛不已。其实生活就是一些伤害,一些挫折,一些无奈,一些感叹。想要幸福,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去争取,去改变。

248、【人生十点】1.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2.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3.才能不必傲尽,留些内涵;4.锋芒不必露尽,留些深敛;5.有功不必邀尽,留些谦让;6.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7.得宠不必恃尽,留些后路;8.气势不必倚尽,留些厚道;9.富贵不必享尽,留些福泽;10.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

249、聪明博学;修饰得当,有独到的品味;言语风趣,收放自如;追求爱情却不痴迷。清闲自然,非绝陈旧;善待自己。坚守原则;敏感而不多凝,能很好的控制情绪;小小的叛逆;工作中爽快利落,驾轻就熟;留一点神秘感;大方得体,具极佳亲和力

250、只有品味了痛苦,才能珍视曾经忽略的快乐;只有领略了平凡,才会收藏当初丢弃的幸福。没有痛苦,生活的盛宴就淡了原味;没有平凡,人生的画卷就浅了底色。抱怨是没有用的,你笑也好,哭也好,无人听你的诉说;幻想是没有用的,你走也好,停也好,我们要面对的,是现实中血淋淋的残酷。251、1、把爱存在心里不能产生利息,不如拿出来温暖别人。

2、才华就是把与人相同的聪明用到与人不同的地方。3、很多人都宁愿被颂扬毁掉自我,也不愿在批评中绝处逢生。

4、粉底用来掩盖皮肤的瑕疵,微笑用来遮掩心灵的伤口。

5、倾听也是一种诉说。

6、忙碌是一种幸福,奔波是一种快乐。

252、幸福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外在东西不转化为内在的体验就不会幸福。幸福喜欢捉迷藏,年轻时它藏在未来,让我们去寻找。人们追求幸福,其实没有什么比对生命的强烈体验更加幸福,幸福就是生命意义的实现。因此,热爰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253、[对年轻人10个忠告:]1.眼高手低将一事无成。2.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要像水晶一样透明。3.好人缘是成功的铺路石。4.不是你选择工作而是工作选择你。5.机会不会从天而降。6.走运时要做好倒霉准备.7.忍受孤独是必修课.8.时光不会等你.9.管住自己嘴巴.10.贪睡和不守时是最大的绊脚石。

254、[活法10条].再烦:也别忘记微笑;2.再急:也要注意语气;3.再苦:也别忘坚持;4.再累:也要爱自己;5.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6.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7.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过去;8.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还有未来;9.有望得到的要努力;10.无望得到的不介意,则无论输赢姿态都会好看。

255、[好女人修炼:]1,愤怒的时候,数到30,再说话。2,喜欢的东西自己努力买,不要指望别人送。3,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男人像爸爸这样爱你,所以最爱的男人当然是爸爸。4,不要认为找个有钱男人就什么都有了。世界上年轻的女孩子,多的就像货柜上的可乐,喝不喝都无所谓。5,看透的时候,假装没看透。

256、台湾星云大师的八大观念:1.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2.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3.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4.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5.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气;6.风雨,不是天象,而是锤炼;7.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8.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257、处世三点式:谦恭一点,礼貌一点,淡泊一点。修养三点式:安静一点,慈善一点,沉稳一点。家庭三点式:高兴一点,幽默一点,体贴一点。饮食三点式:均衡一点,节制一点,清淡一点。做事三点式:博学一点,诚信一点,负责一点。

258、人好像河流。表面上看似温和的流淌,但你已不知不觉地前行,等你回过神来,已在远方。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无声无息地流逝。花又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错过的时机,就似流过的水。河流时而缓慢,时而湍急,人生需要平静,但也会有激荡,溅点生命的水花,成就流动的美、生命的美!

259、爱是包容而不是放纵爱是关怀而不是宠爱 爱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单相思 爱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 真正的爱情并不一定是他人眼中的完美匹配!而是相爱的人彼此心灵的相互契合是为了让对方生活得更好而默默奉献 这份爱不仅温润着他们自己,也同样温润着那些世俗的心 真正的爱情,是在能爱的时候,懂得珍惜 真正的爱情,是在无法爱的时候,懂得放手因为,放手才是拥有了一切……!请在珍惜的时候,好好去爱!!真爱是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只有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得到。那样平v实那样坚定。反之发誓、许诺说明了它的不确定,永远不要相信甜蜜的话语。用心去感受吧

260、最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遥远,而是你心中的郁闷;最使人颓废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你自信的丧失; 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你希望的破灭;最使人绝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击,而是你心灵的死亡; 凡事看淡一些,心放开一点,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261、有缘分的偶遇,才有认识的朋友; 有沟通的过程,才有了解的朋友; 有联系的保持,才有永远的朋友。有关怀的送上,才有溫暖的朋友; 有相助的行动,才有感恩的朋友; 有支持的鼓励,才有贴心的朋友;有欢乐的笑声,才有开心的朋友; 有真心的对待,才有知心的朋友 让我们在友情路上真诚相伴

262、幸福就是灵魂深处一次温柔的触动,就如静夜里盈盈伫立的紫茉莉,恣意舒展着明媚的笑靥,任那清风舒舒软软地吹。我想像中的幸福是平静,是淡泊,是舒坦,是温暖。幸福是爸妈在电话那头的叮咛,是老哥细心地呵护,是与朋友疯狂的开心,是同事之间的共勉,是一条温暖的短信。。幸福,就在身边!

263、人一生 其实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只有今天可以把握。他深情与同事共勉:抓住今天,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264、【 处世原则 】 做事:博学一点,诚信一点,负责一点。交友:真诚一点,大度一点,热情一点。处事:谦恭一点,礼貌一点,淡泊一点。修养:安静一点,慈善一点,沉稳一点。饮食:均衡一点,节制一点,清淡一点。得意:低调一点,收敛一点,感怀一点。失意:忍耐一点,豁达一点,参透一点。

265、人生就是你、我、他,真诚对待他人,将会幸福一生,对待身边的人关爱多一点,对待周围的邻居帮助多一点,对待自己的同事照顾多一点,对待身边的老人孝顺多一点,对待自己的爱人浪漫多一点,对于自己的父母敬爱多一点,对待自己的孩子教育多一点。爱就在身边,爱就在你、我、他!

266、在生活中虽有绝对,但很多却是不一定的:声色俱厉的,不一定真理在手;沉默寡言的,不一定心中无数。名气最大的,不一定实力最强;默默无闻的,不一定乏善可陈。从不计较的,不一定软弱可欺;斤斤计较的人,不见得真强悍。标榜自己“永远正确”的人,不一定真有底气;常思己过的人,往往不可战胜。

267、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只有一条路 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268、劳累了,听听音乐;郁闷了,跳跳舞蹈;伤心了,侃侃心情;失败了,从头再来;生活就该这么过,扫尽阴霾快乐来。虽然有时不如意,一切掌握靠自己,开心面对,做事不觉累。快乐自己,感染所有人。哭就畅快淋漓,雨后必现彩虹。笑就随心所欲,知足才会常乐。269、1、把自己磨成专业中的专业,那你根本就不用再花时间去想赚钱的事。

2、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地努力,静静地收获,切忌喧哗。

3、人生只有小憩,而没有躺下不起来的休息。

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成理而不说,真正的大悲大恸大彻大悟,也都是无法兑换成语言的吧。

270、很多东西当局者迷,尤其是青春正当时,到了40多岁我知道了,人在世上受惩罚是生活的重要内容,逃不掉的。某种意义上说,我不大相信40多岁的人还有爱情,40多岁的人只有生活。尤其是今天,现代人生活最大的特征是没有诗意。爱情是诗意的。人在青春期都是诗人。

271、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心怀感恩,才能温暖

272、世间有一种举动叫沉默,沉默中有的只能是相思,相思,相思!因为相思,天涯咫尺!因为相思,咫尺天涯!一旦爱有了沉默,想着心爱人的感觉,时而远,时而近。时而远,是因为不能和她偎依。时而近,是因为会想起与她浓情蜜意时的点点滴滴。沉默的爱,孤单相伴,寂寞等待。

273、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騙。人生最可憐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癡迷。人生最大的罪過是自欺欺人。人生最可憐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產是絕望。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進。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274、记忆深处的某个春天,亦如眼前。风细碎,花自醉,柳纷飞。你见我尤怜。爱恋,羞涩如你笑脸。年轻的誓言,透明如琉璃碎片,终究也碎裂。自那次遇见,已第几个春天。绿色依旧妆点,思绪依旧留恋。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唯有轻叹:谁的执念,谁的劫!你如春天,始终无法轻描淡写。

275、1.不要当三瓶女人:年轻时是花瓶,中年时是醋瓶,老年时是药瓶。2.不要做三转女人:围着锅台转,围着老公转,围着孩子转。3.做三独立女人:思想独立、能力独立、经济独立!4.三养女人:修养,涵养、保养!5.三丽女人:美丽、能力、魅力

网络/文字 海纳百川/编辑

篇2:《智慧人生》短文

传递正能量 分享人生智慧 很喜欢这篇散文,文中充满了激情和哲理。谨把此文《年轻》献给我的在年龄上已不再年轻的朋友们。希望在我们已在皮肤上留下皱纹的脸上永远散发着春天的气息和年轻的光彩。

《年轻》是德裔美籍人塞缪尔·厄尔曼70多年前写的一篇只有四百多字的短文。首次在美国发表的时候,曾在广大读者中引起轰动效应,成千上万的读者把它抄下来当作座右铭收藏。许多中老年人把它当作为安排后半生的精神支柱。据说麦克阿瑟将军指挥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办公桌上始终摆着装有短文《年轻》复印件的镜框,文中的许多词句常被他在谈话或开会作报告时引用。后来此文传到日本,文章的观点成为许多日本人生活哲学的基础,他们甚至将此文装在随身带的皮夹子里,有空就读一遍。

【年轻】

塞缪尔·厄尔曼

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

年轻,意味着甘愿放弃温馨浪漫的爱情闯荡生活

意味着超越羞涩、怯懦和欲望的胆识与气质。

而60岁的男人可能比20 岁的小伙子更多地拥有这种胆识与气质。

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

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

忧虑、恐惧、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偻于时间尘埃之中。

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每个人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

在你我心灵的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

一旦这无线电台坍塌,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和悲观失望的寒冷酷雪所覆盖,你便衰老了—即使你只有20岁。

篇3:《智慧人生》短文

他是《黄河之声》杂志的总编, 这个杂志是国内外比较有名, 以音乐为主导专业性很强的杂志, 严格说起来他应该算是音乐人了。

而我是一个以文字为生的爬格人, 2 0 0 7年的一天, 一位朋友给我拿了一本《黄河之声》杂志。当时我并没有放在心上, 虽然音乐和小说都是属于艺术类, 可是毕竟隔行了, 出于对朋友的尊重我收下了杂志。

晚上, 我随手翻开了杂志, 无意间看到了刘文科写的散文, 文章之美让我大吃一惊, 文章语言的优美, 用词的准确, 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满篇的引古博今, 一行行的排比起伏, 读起来音律性很强, 特别是用质朴的哲理反证人性的折射, 让人从文章中获取大量的人生思考, 真是玩味无穷。

去年, 我经朋友介绍见到了他本人, 一头长长的头发, 壮实的身材, 憨厚的面容, 无华的语言, 一个标准的西部汉子。我和他彻夜长谈, 他对文化艺术的认识高度, 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他认为文化艺术只是来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 他对文化艺术形态思维是, 自然文化生态系统永远是一切文化生态系统的逻辑起点, 它对于人类的文化艺术的创作活动, 具有原发和终极指导意义。

纵观刘文科先生的系列短文, 他从各个层面剖析着人性, 解读着人生。通篇文章, 语句朴实, 哲理深邃:

“我与自己有个约定, 那就是定时地清洗自己。当我们把自己搞累了、乏了、困了、烦了的时候, 一般来说都会去躺去睡去让自己的时间停顿下来, 好在第二天睁开眼睛的时候有精神去迎接更累、更乏、更困、更烦的事情。”是啊, 人生就是一个矛盾套一个矛盾的不断循环的结果。而刘文科先生, 作为一个专业的音乐杂志总编, 他以音乐看人生, 以艺术说人性, 他的文章中以人类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 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观察剖析着人情、爱情、亲情的社会关系。

读他的文章, 给人一种启迪, 一种昭示, 一种感悟, 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看到了自己的社会位置, 从而给自己树起了一个社会坐标。在他的文章中, 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心中文化生态系统的逻辑起点, 他的文章是以艺术生态为中心, 以读者为中心的审美文化系统工程, 正如法国印象派诗人保尔·瓦莱里所言:“大自然知道如何造就一棵植物, 如何制作鼻孔, 口腔和生殖器, 它也知道如何制造眼睛, 当它要展开一只耳朵时, 又会突然联想到贝壳。”

刘文科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从记忆中能找到声音, 又从声音中找到一首歌, 一段情……

记得我俩在谈起花的时候, 他说:“植物多坦荡啊, 春天来了, 百花齐放, 那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 就是植物的生殖器, 它们把情用鲜艳的生殖器怒放出来, 是何等地壮观和率直, 比人坦诚多了……”

从他的系列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有血有肉, 有情有感的西部汉子和一只行走在大漠中的骆驼, 一个时代的纤夫。

他的文章很大气:“大多数声音都是一晃而过, 真正能够长时间的进驻我们记忆里的声音不太多……多少悲伤, 多少欢乐, 多少痛苦, 多少幸福被一个个奔腾跳跃的音符标注, 声音的曲线由此变得悠扬顿挫, 波涛起伏, 用心去听, 生命的大河变成了一曲永不停顿的歌。”他用他优美的词汇, 轻轻淡淡地描绘着自然, 诉说着心灵这支永恒的歌。

我们还是应当同意, 人们的最大不幸是被罪恶压倒的不幸。刘文科文章通篇在向世人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人性和人性在自然中重新修改的问题, 他用了大量的哲学思考来反证着人的本性, 用精辟的哲理来解剖着人与社会互相依赖又相互矛盾的统一性。

读了他的文章, 你可以从优美的字里行间, 认识到人的本性, 也能悟出后天的属性, 更能体会到人怎样做才能和自然社会达到统一和谐的途径和必要性。

纵观人生, 人们所谓的德性, 常常只是某些行为和各种利益的集合, 有天赐的运气或自我精明巧妙地造就的。

刘文科先生的系列短文就是一部总结人生, 认识人生, 感悟人生的人生修养的箴言启示录。

真的, 让我在这些文章中感悟不少, 获益不少, 愿人生就像他书中说的那样:“这种声音就是我们的灵魂, 我们的精神, 我们的品格, 我们应一代接一代地去发扬与传承它……”

愿刘文科先生多写出更好更精彩的文章来让大家一起振作吧。

篇4:智慧关乎人生

初冬的北京已有些许寒意,从南国来的立根先生一身冬装出现在我们面前,着实让我们有些意外。听说要向《语文世界》的小读者说点什么,他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语文世界:您是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又是教育部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编委,您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很清楚,您能不能向中学生读者说说如何培养语文素养的问题?

王立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依我之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书卷气,一种灵气。举止温文尔雅,谈吐大方得体,读书博闻强志,写字一丝不苟,作文文从字顺,听话善解人意,这应该是语文素质罢。掌握语言需练一身内功,修一种文气,否则仅是学到一些皮毛。

现在有许多中学上语文课,教室里没有琅琅书声,图书阅览室门可罗雀;学生写字歪歪扭扭,乱不忍睹;作文离生活越来越远,至于演讲会、辩论会,那只是少数学生的文娱演出而已。更不用说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人生、接触大自然了。由于平时考试题型五花八门,学语文也就成了做练习。上课时老师对答案,学生记答案,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无味的练习课,整个语文教学过程,降到了最原始、最低级的状态。这样的语文教学实在毫无乐趣可言。学生成了做练习的机器人,培养的只是匠气。这虽然不是现象的全部,但却很普遍。

语文世界:这说明我们还有很多老师和学生没有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那么您能不能说说您少年时是如何学语文的?相信您的经历一定会给我们的读者以很大的启发。

王立根:19世纪50年代,我就读于一所僻远的山区中学,那里的老师都不是大学生,但他们经常指导我们读世界名著,和我们一起朗诵,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古文,一起写毛笔字,说相声,学写诗,还常常游山玩水,下乡调查。学生就是在这种丰富的语文活动中熏陶出书卷气来的。

活动是创造教育的生命和灵魂,创造总是与活动相伴的。创造在活动中产生,在活动中完成。只有主动的活动才能发掘我们创造的潜能。因此学习语文不能依靠老师的“耳提面命”,要靠自己的读、思和写,但这些还不够。还要参与更多的活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世界:您培养了许多语文尖子生,20多年来,您教的学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千篇优秀习作,您可否说说,他们都是怎样学语文的?

王立根:我发现我教过的语文学习尖子总是喜欢参与以下活动。

1.出版油印小报或壁报、黑板报,参与组稿、审稿、发稿到编印的全过程;2.组织文学作品(包括影视作品)欣赏会、分析会,作家作品或某种文学体裁的专题讨论会和互相评议习作、交流习作经验体会的座谈会;3.走访文学前辈、当代作家、知名人士和文学报刊的编辑;4.请作家和辅导教师作报告,办文学知识讲座;5.组织文艺晚会、语文智力竞赛、语文擂台赛;6.举办题目征答、阅读比赛、查字典比赛、专题征文评奖;7.参观有文学纪念意义的名胜古迹和有关文艺方面的展览;8.参加校内外举办的作文、书法、美术、演讲、朗诵、影视评论等比赛活动;9.举行国内外文化名人的纪念活动;10.参加校内外举办的优秀习作展览,向文学报刊投稿。

这些活动,大大增强了同学们对语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些活动催生了许多人才。写作尖子形成了写作活动的核心力量,它对激发一部分学生的兴趣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在他们的带动下,教师又把活动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大家在语文学习中既能深入地领会教材,又能扩大视野。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到高中300篇的课文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阅读的渴求的。前面谈到的那些活动便起着加深对课文理解,扩大眼界的作用。例如学习一个作家的作品,了解他的写作风格,同学们就可以在课外阅读他的同一类的作品,还可以读点文学史,从而了解作家的全貌。在初中,同学们要求自己起码要做到3个“3”:朗读300篇诗词,精读30篇时文,通读3部大部头名著,从中吸取养料,同时还要求读得正确,读得迅速。训练自己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爱因斯坦在《教育论》中说:“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的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学校的目标应当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要成为这种人才,就必须通过不断的活动培养自己的创造志向、创造才能和创造实践能力。这不单能解决语文素养的问题,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语文世界: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句话很简单,但说到了点上。张志公先生说,什么是语文学习的好习惯?就是“字要端端正正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做。”这句话曾写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可见,学习关键要有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养成了,一生将受用无穷,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那么,中学生还应当有哪些好的习惯呢?

王立根:一是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是一个老生常谈但又不得不谈的问题。这个习惯的关键是:不仅要有计划地读,而且要看自己喜欢看的书。要学会一边阅读,一边摘抄,随时记下心得。这种摘抄和心得也不是给家长和老师看的,而是给自己看的。小时候,我读《青春之歌》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小说的情节绘声绘色地说给同学们听,大家都感到很惊讶,说我的记忆力真好。实际上,我是一边读,一边做摘抄,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情节记述了下来。这有什么难的。

二是要养成写作的习惯。你可以不当作家,但你必须学会写作或者记录。这一旦养成习惯,那对一个人来说,也将是受益无穷的。这种记录首先也是留给自己。只有给自己,才会写出真实的感觉,道出青春的气息。坚持写,也才会坚持观察和思考。这种观察和思考的功夫,不仅学语文要有,踏入社会,一生奋斗,都离不开。

三是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勇于发现,这就要善于思考。虽然,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但不等于知识越多,人就有智慧,有灵性。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转化的能力。孔子赞扬他的得意门生颜回不是“学富五车”而是“闻一知十”,也就是学习的灵性。知识,我们可以从百科全书中找,可是新思维、金点子,却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同学们不能在读书、做题、考试三位一体的循环圈内走向平庸,走向单一,丧失创新的欲望,这是比任何事都可怕的,

语文世界:您最近出版了一本教学专著《作文智慧》,您在后记中写道:“作文关乎智慧,智慧关乎人生”,这句话很有哲理意味,您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王立根:教育应是充满灵性与智慧的。作文教学如此,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语文是一种人文学科,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它为学习者精神的丰富和愉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它可以欣赏人性的美好,欣赏语言表达的精美,让人的精神生活丰富多样。只有通过文科教育才能增加文化底蕴,积淀人生经验,青少年的心灵、情操才会受到真、善、美的引导,人格相应变化。这时一个人就有了智慧,有了智慧,将终身受益无穷!

篇5:人生旅途的感言人生感悟短文

人生旅途的感言,每个人都会经历几次。哪怕你足不出户,在学校当中每年也会举办几次春游和秋游,这些活动对扩展视野也很有帮助。在旅途的过程之中,你也能够学会怎样和同学来交往,怎样在目的地和同学好好的合作,比如说一起来制作一份烧烤大餐。这些都是在旅途中慢慢学会的,或许本来你并没有想到,在做的过程当中,你自然会有所领悟。

篇6:人生哲理的短文

天渐寒,飘雨时分有音乐相伴,不再为世俗牵绊,抽身事外梳理思绪,还原心底曾有的微澜。

伤害过自己的人已不再记恨,不再让其困扰生活,逐渐模糊于视线,消散于记忆里。不提,不感觉存在;提起,已觉路人一个。这样挺好,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

想开,人生十有八九会遇到不如意,伤心也好,痛苦也罢,调整心态要经得住生活考验。

看开,起落的人生谁都逃不过,不如面对:“喜便乐,悲哭泣,释放心情凝聚能量重新崛起。

坚信:“人学好,善行道;勤补拙,言必行;因与果,终会好。”

坚守:“诚为本,守承诺;不忘本,不贪婪;孝为先,爱之理。”

人之间,太多爱恨交织,苍忙几十载,要学着放下恨,静思己过,记挂别人的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会包容,时刻约束起伏的不忿。要知道你伤心,别人依然在享受自己的快乐,不会因你有所改变。牵动嘴角微笑,好运自来;愁苦满面,烦恼自寻。

人生悲欢,最终的结局谁也难料。没有死对头,只有心锁,心头落锁自己只会在黑暗的角落暗殇。打开那把锁,便会迎来满眼景色,眉梢舒展。

你快乐,我祝福;你伤心,我黯然。惩罚,伤害加重;宽容,也是解脱。

缘分搁浅,也许真的不适合,也许在错综的路上棒喝使自己清醒。

再牵手,浮躁消褪,不再轻言爱恨情仇,不再风花雪月里狂奔。饿了,有人端口饭吃;渴了,有人端口水喝。冷了,有人关心添衣;痛了,有人相伴安慰便好。

时间催人老,平淡日子过出暖流,便是有个人用心呵护不离左右。

有人管制,有人唠叨也是幸福,那是一种真切关心与疼爱。懂的人,总会默默改变着自己,做事更加贴心,为的只是不让其担心,不让殇痛再次上演。

年轻,看到的只是情感表面的直白,浪漫璀璨的爱情表白,褪色后的情感经历风雨洗礼,需要的已丢掉,珍惜的已不在。

中年,生活的油烟已熏染出了味道,淡了,加盐;苦了,加糖。不再是唯我独尊,而是,有你在身边,一切安然便好。

谁都不是完人,释放优点,克服缺点,相互包容便是生活佳境。

篇7:人生哲理短文

在《瓦尔登湖》中美国作家梭罗说:“我只看到,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里也像在皇宫中一样,生活得心满意足而富又愉快的`思想。”

迄今为止,自己方才是一个安心的人。安心认可自己有些平庸的名字,安心认可自己的平凡,安心认可现实的不完美的自己。

真正地,不再顾忌别人说什么,安心做自己。

“凡事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是一句普通的话,但真正懂得和做到也难。

篇8:用书籍开启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

一、加强基础建设,让校园洋溢书香

至今,学校已有藏书28000册。2012年,区教育局共投入图书经费七万余元购置了教师、学生用书,其中批量购买小学生必读经典书目,为学校开展特色阅读活动创造了条件。学校安排一名图书管理员全面负责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使图书馆的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教学楼二楼正厅建立了约80平方米的休闲读书吧,采用仿真树木装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为学生提供了开放、休闲、愉悦的读书场所。侧厅分楼层创建特色展厅———国学经典厅、中华文化厅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长廊里展示着学生的书画作品,无声地表达着自信和喜悦,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让学生真正与文化结缘,时时刻刻呼吸着文化的空气,得到审美的启迪。

学校在各个班级配备图书角, 开展爱心捐书活动。学生在闲暇之余可以随手翻看,增加阅读机会,营造读书氛围,培养阅读习惯。班级后墙上设立了“沐浴书香,快乐成长”展示板,根据低中高年段的不同特点,围绕读书主题设置了相应的栏目,分别展示着“成语天地”“古诗乐园” “寓言故事”“花开的声音”“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笔记”“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的读后感” “ 格言栏” “ 成语苑” “诗歌园”等内容,这些精心布置的内容让学生们快乐徜徉,享受阅读带来的喜悦。

通过环境的熏染,全校师生都沐浴在阅读的氛围中。读书已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一种追求。 学校已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精神家园。

二、开发阅读课程,增添书香特色

学校在重视图书馆硬件建设的同时,还注重对阅读资源的开发建设,推进诵读国学经典等特色阅读。

(一) 《经典晨诵》 校本教材,启迪心智

2011年,学校领导亲自带领各组教师自编12册校本教材 《经典晨诵》 读本,由印刷厂彩版印刷。该读本图文并茂,涵盖小学生必背古诗、宋词、名篇名段、 文学常识等内容,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使内容编排与教材同步。学校设立晨诵时间,使学生在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文共舞,陶冶情操,增强文化底蕴。学期末,学校开展晨诵经典评比活动,促进活动扎实运行。

(二) 诵读国学经典,提升修养

国学经典,乃中华文化之宝藏,它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

学校一直将诵读国学经典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每学期分年部、 分章节诵读 《弟子规》 《三字经》 《古诗文》 等国学经典篇目。同时,各班教师在班会、红领巾广播等时间进行经典故事讲解,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古诗文赏析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启迪。学校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知礼仪、明事理、尽孝心的高尚品行。现在三小师生,英姿勃发,文明而有素养。

三、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一) 全班同读一本书,分享其中意

为使读书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学校安排了特色读书活动———全班同读一本书,分享其中意。我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小学生必读书目,精选书籍, 批量购买,目的就是让老师与学生能够在同一段时间内阅读相同书籍。学校每学期将书籍集体借阅给各个班级,由班主任老师进行登记分发;年组间实施图书漂流,定期轮流更换。学生可将书籍带回家中进行阅读,每周进行一次交流汇报。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这样既能使人人有书可读,而且有利于激励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兴趣,使班级阅读活动不再流于形式。目前,此项活动已开展近两年。事实证明: 与老师同步读书最能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二) 学生读书汇报会,撰写读书笔记

学校将读书活动纳入课时计划,把每周五第七节设为读书汇报会时间。读书汇报会中,学生将一周读书心得体会跟大家交流, 并将积累到的好词佳句共同分享。 学校还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开展读书推荐会、读书汇报展示会,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学校设立专门的课外阅读笔记,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每日读书的主要内容、好词佳句、读后感等,培养读书习惯。每学期,学校还将选出优秀读书笔记进行展览。

(三) 教师读书会,撰写心得体会

教师教书育人,理应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本活生生的大书、 好书,成为阅读的旗舰、知识的海洋。学校倡导教师多读书,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读教学经验谈,读经典名著,读小说散文, 与学生共读儿童文学作品等,并撰写读书心得,每学期上交2篇。 大家在读书中感到多得一份经验, 多增一份智慧,多添一份力量, 多享一份幸福,为学生的成长、 学校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机。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红领巾广播站设立 “品味书香”栏目,播送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诗歌、散文等作品, 讲读国学经典小故事;讲故事比赛中,学生将读过的有趣故事绘声绘色讲出来,分享阅读成果, 提升综合素养;书香校园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品名家书,做书香人”读书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底蕴。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激发读书热情

为激励学生的阅读热情,学校设计了读书之星评比擂台。该擂台选择学生喜爱的QQ中星星、 月亮、太阳升级方式进行设计。 获得读书之星的同学在开学典礼上受到全校性表扬,获取证书。 这种符合学生喜好的评比方式, 更好地激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多读书。此外,各班定期进行评比,如读书大王、小博士、采蜜大师等。学校通过一系列评比, 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五、展示优秀作品,共享成功喜悦

“好雨润物细无声,书香沁心益成长。”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们在喜闻乐见的舞台上生动活泼地学习、身心自由地发展。多元的评比机制,激励学生不断阅读,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创造的能力不断提高。

书香校园活动已经开展三年, 取得了显著成果。一个个小作家、 小诗人不断涌现,一个个优秀文学作品不断呈现在眼前。学生们创作的作品体裁不一、形式多样, 展现了学生的读书成果,渗透着学生的艺术才能和情感。徐宝妍同学创作了诗集 《童年·回忆》, 通过小喇叭广播站后在全校引起反响强烈,成为三小 “著名诗人”。秦语瞳同学编写的 《EX: 双月之夜》 上传到小说阅读网连载。王艺茹同学已编写 《星空牵手梦离别》 《黎辰恋羽之半夏流光》 等八部小说集。孙雨欣的 《请雅星短篇小说集》、陈美佳的 《爱你到永远》 等小说在同学中得到广泛阅读,成为学生心中的小作家。这些原创作品选登在学校网站上,供全校师生网上阅读。

篇9:人生边上的智慧

在前言中,杨先生如此写道:“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这一段话点出了她要讨论的两大主题,一是人生的价值,二是灵魂的去向,前者指向生,后者指向死。我们读下去便知道,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在讨论人生的价值时,杨先生强调人生贯穿灵与肉的斗争,而人生的价值大致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不过,这里的“灵”,并不是灵魂。杨先生说:“我最初认为灵魂当然在灵的一面。可是仔细思考之后,很惊讶地发现,灵魂原来在肉的一面。”读到这句话,我也很惊讶,因为我们常说的灵与肉的斗争,不就是灵魂与肉体的斗争吗?但是,接着我发现,她把“灵魂”和“灵”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是很有道理的。她说的灵魂,指不同于动物生命的人的生命,一个看不见的灵魂附在一个看得见的肉体上,就形成了一条人命,且各各自称为“我”。据我理解,这个意义上的灵魂,相当于每一个人的内在的“自我意识”,它是人的个体生命的核心。在灵与肉的斗争中,表面上是肉在与灵斗,实质上是附于肉体的灵魂在与灵斗。所以,杨先生说:“灵魂虽然带上一个‘灵’字,并不灵,只是一条人命罢了。”我们不妨把“灵”字去掉,名之为“魂”,也许更确切。

肉与魂结合为“我”,是斗争的一方。那么,作为斗争另一方的“灵”是什么呢?杨先生造了一个复合概念,叫“灵性良心”。其中,“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遵守上述道德标准为人行事的道德心。她认为,“灵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据我理解,这个“灵性良心”就相当于孟子说的人性固有的善“端”,佛教说的人皆有之的“佛性”。这里有一个疑问:作为肉与魂的对立面,这个“灵性良心”当然既不在肉体中,也不在灵魂中,它究竟居于何处,又从何方而来?对此杨先生没有明说。综观全书,我的推测是,它与杨先生说的“大自然的神明”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个“大自然的神明”,基督教称作神,孔子称作天。那么,“灵性良心”也就是人身上的神性,是“大自然的神明”在人身上的体现。天生万物,人为万物之灵,灵就灵在天对人有这个特殊的赋予。

接下来,杨先生对天地生人的目的有一番有趣的讨论。她的结论是:这个目的绝不是人所创造的文明,而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本身。天地生人,着重的是人身上的“灵”,目的当然就是要让这个“灵”获胜了。天地生人的目的又决定了人生的目的。唯有人能够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使自己趋于完善。不妨说,人生的使命就是用“灵”引导“魂”,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灵魂”。用这个标准衡量,杨先生对人类的进步提出了质疑:几千年过去了,世道人心进步了吗?现代书籍浩如烟海,文化普及,各专业的研究务求精密,皆远胜于古人,但是对真理的认识突破了多少呢?如此等等。一句话,文明是大大发展了,但人之为万物之灵的“灵”的方面却无甚进步。

尤使杨先生痛心的是:“当今之世,人性中的灵性良心,迷蒙在烟雨云雾间。”这位九十六岁的老人依然心明眼亮,对这个时代偏离神明指引的种种现象看得一清二楚:上帝已不在其位,财神爷当道,人世间只成了争权夺利、争名夺位的战场,穷人、富人有各自操不完的心,都陷在苦恼之中……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好人更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不难看出,杨先生说的是她的切身感受。她不禁发出悲叹:“曾为灵性良心奋斗的人,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灰心绝望,觉得人生只是一场无可奈何的空虚。”

况且我们还看到,命运惯爱捉弄人,笨蛋、浑蛋安享富贵尊荣,不学无术可以欺世盗名,有品德的人一生困顿不遇,这类事例数不胜数。“造化小儿的胡作非为,造成了一个不合理的人世。”这就使人对上天的神明产生了怀疑。然而,杨先生不赞成怀疑和绝望,她说:“我们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设想其中或有缘故。因为上天的神明,岂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进而设问:“让我们生存的这么一个小小的地球,能是世人的归宿处吗?又安知这个不合理的人间,正是神明的大自然故意安排的呢?”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杨先生的潜台词是:这个人世间可能只是一个过渡,神明给人安排的真正归宿处可能在别处。在哪里呢?她没有说,但我们可设想的只能是类似佛教的净土、基督教的天国那样的所在了。

这一点推测,可由杨先生关于灵魂不灭的论述证明。她指出:人需要锻炼,而受锻炼的是灵魂,肉体不过是中介,锻炼的成绩只留在灵魂上;灵魂接受或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人死之后,肉体没有了,但灵魂仍在,锻炼或不锻炼的结果也就仍在。她的结论是:“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那么,杨先生到底相信不相信灵魂不灭呢?在正文的末尾,她写道:“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看来不能说她完全相信,她好像是将信将疑,但信多于疑。虽然如此,我仍要说,她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因为在我看来,信仰的实质在于不管是否确信灵魂不灭,都按照灵魂不灭的信念做人处世,好好锻炼灵魂。孔子说“祭神如神在”,一个人若能事事都怀着“如神在”的敬畏之心,就可以说是有信仰的了。

杨先生向许多“聪明的年轻人”请教灵魂的问题,得到的回答很一致,都说人死了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而且对自己的见解都坚信不疑。我不禁想起了两千五百多年前苏格拉底的同样遭遇,当年这位哲人也曾向雅典城里许多“聪明的年轻人”请教灵魂的问题,得到的也都是自信的回答,于是发出了“我知道我一无所知”的感叹。杨先生也感叹:“真没想到我这一辈子,脑袋里全是想不通的问题。”“我提的问题,他们看来压根儿不成问题。”“老人糊涂了!”但是,也和当年苏格拉底的情况相似,正是这种普遍的自以为知更激起了杨先生深入探究的愿望。我们看到,她不依据任何已有的理论或教义,完全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独立思考,一步一步自问自答,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例如肉体死后灵魂是否继续存在,她在举了亲近者经验中的若干实例后指出:“谁也不能证实人世间没有鬼。因为‘没有’无从证实;证实‘有’,倒好说。”由于尚无直接经验,所以她自己的态度基本上是存疑,但绝不断然否定。

杨先生的诚实和认真,着实令人感动。但不止于此,她还是敏锐和勇敢的,她的敏锐和勇敢令人敬佩。由于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实用品格,加上几十年的唯物论宣传和教育,人们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往往不肯相信,甚至毫不关心。杨先生问得好:“‘真、善、美’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看不见、摸不着的,不是只能心里明白吗?信念是看不见的,只能领悟。”我们的问题正在于太“唯物”了,只承认物质现实,不相信精神价值,于是把信仰视为迷信。她所求教的那些“聪明的年轻人”都是“先进知识分子”,大抵比她小一辈,其实也都是老年人了,但浸染于中国的实用文化传统和主流意识形态,对精神事物都抱着不思、不信乃至不屑的态度。杨先生尖锐地指出:“什么都不信,就保证不迷吗?”“他们的‘不信不迷’使我很困惑。他们不是几个人。他们来自社会各界:科学界、史学界、文学界等,而他们的见解却这么一致、这么坚定,显然是代表这一时代的社会风尚,都重物质而怀疑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境界。他们下一代的年轻人,是更加偏离‘形而上’境界,也更偏重金钱和物质享受的。”凡是对我们时代的状况有深刻忧虑和思考的人都知道,杨先生的这番话多么切中时弊,不啻是醒世良言。这个时代有种种问题,最大的问题正是信仰的缺失。

我无法不惊异于杨先生的敏锐,这位九十六岁的老人实在比绝大多数比她年轻的人更年轻,心智更活泼,精神更健康。作为证据的还有附在正文后面的“注释”,我劝读这本书的人千万不要错过,尤其是《温德先生爬树》、《劳神父》、《记比邻双鹊》、《〈论语〉趣》诸篇,都是大手笔写出的好散文啊。尼采有言:“句子的步态表明作者是否疲倦了。”我们可以看出,杨先生在写这些文章时是怎样地毫不疲倦,精神饱满,兴趣盎然,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是怎样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这些文章是一位九十六岁的老人写的吗?不可能。杨先生真是年轻!

二○○七年九月十日

上一篇:任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小结下一篇:刘永贵乡土人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