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和智慧充实人生

2023-04-28

第一篇:用汗水和智慧充实人生

用勤奋和智慧铸就辉煌人生

博雅小学 :黄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随着嘹亮的国歌奏响,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周,同学们,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用勤奋与智慧铸就辉煌的人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需要勤奋、刻苦。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就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也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汲取到真才实学,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报酬,成为一个睿智的人。

记得一位先哲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一览众山小,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

郭沫若老先生曾说过:“勤奋和智慧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 史有可鉴,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断齑划粥,他三岁时家境贫寒,为了读书,省吃俭用,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一位寺院的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书社进修,他并没有因此而与那些纨绔子弟同流合污,依然坚持简朴生活。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勤奋带给了他无比的智慧,而他的智慧则是他成为了名留千史的大文豪。

1

这还只是沧海一粟,自古还有苏秦为了督促自己勤奋学习“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留下了千古学习的美名,匡衡为了学习“凿壁偷光”,车胤为了学习“囊萤映雪”,杨时为了学习“程门立雪’,等等,他们无不是由勤奋加智慧获得了超越自身的成功的表率。

孩子们,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我们将马上迎来期末考试,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你们一定收获了不少知识!希望大家在这段时间里加倍努力,在自己即将长大一岁时,交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预祝同学们在这次期末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2015.1. 19

2

第二篇:用智慧和忠诚书写“核武”人生

2015年1月9日上午,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结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荣获了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为他颁发了获奖证书并合影留念。颁奖仪式结束后,面对殊荣,于敏淡定而谦逊地说:“这个奖更应该属于我们的集体,没有同事们,我个人是难以取得今天这样成就的!”寥寥数语,尽显大家风范。

寒门之子发奋苦读,业精于勤学有所成

于敏1926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现归属天津市)一户普通人家,父亲是一位小职员,全家靠父亲的微薄收入度日。于敏自幼聪慧,深受父母喜爱,到了上学的年龄,尽管家庭生活比较贫寒,父母还是想法设法筹钱将他送进了学校,希望他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于敏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此,自上学开始学习便非常用功,成绩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于敏读书的少年时代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年少的于敏心中常常感到透骨的疼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用知识救国,绝不能让日本恶魔永远在我们的家园里横行霸道!正是在这种信念支配下,于敏进入高中后,学习更加刻苦,门门功课第一,全校闻名。

1944年,于敏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上学不久,于敏发现:工科老师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教学生如何实际操作上,理论知识讲的相对较少。这种状况让于敏有些苦恼,因为自上学起,他一直喜欢理论探寻,于是经过一番努力,两年后于敏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开始了理论物理的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自内心的喜欢让于敏在理论学习和研究方面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赢得了老师们的欣赏,成为本专业的佼佼者。读书期间,于敏除了认真学习专业课外,还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图书馆里常常是闭馆那一刻最后离开的学生之一,久而久之同学们送给他一个“老夫子”的雅号。

1949年,于敏顺利完成本科学业考上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张宗遂教授,后来张教授身体欠安,于敏又在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胡宁教授指导下学习。经两位教授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1951年于敏伴随着新中国初生的朝阳以骄人的成绩毕业。不久,在两位导师的赞扬中,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彭桓武知道了于敏,经过一番了解,慧眼识才的二人果断将他调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当时这个研究所刚成立一年,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与彭桓武任副所长,正需要有才干的年轻科研人员,从此于敏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人生。

进入研究所后,于敏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领导交给的课题不仅能圆满完成,还在一些问题上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独到之处。于敏迅速在同期入所的年轻科研人员中脱颖而出,受到领导和前辈科学家青睐。1957年,以日本理论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领域专家学者访问团来华访问,钱三强安排年轻的于敏参加了接待和学术交流。交流中于敏的专业学识与才华给朝永振一郎这位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日本科学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他得知于敏从未出国到西方发达国家留学时,十分惊讶。访问结束回日本后,朝永振一郎发表文章对于敏大加赞赏,称他是中国“国产土专家一号”。

国之需我之责,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国家高层领导决定:我国开始探索、研究氢弹理论。当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还在研制中,之所要启动氢弹研制,是因为氢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氘、氚等轻核的自持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巨大能量,其威力要比原子弹大得多。提前研究,就可以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快速研制出氢弹。

1961年1月的一天,一场大雪后的北京,银装素裹。正在忙碌的于敏,突然接到时任主管原子能工业的“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办公室通知,钱三强要找他谈话。于敏立即放下手头工作来到钱三强办公室,简单寒暄几句后,钱三强神情严肃地对他说:“我国要开始氢弹研制,经组织研究,上级批准,决定成立一个科研小组,由你任副组长,领导并参与氢弹原理研究,今天想听听你的意见!”钱三强的话让于敏有些意外,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他心里清楚:自己一直从事原子核基础理论研究,而且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此时转向氢弹研究,等于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一切从头开始;同时他也清楚:氢弹这类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艰巨,集体性强,还需要严格保密,长年隐姓埋名在外奔波,非常辛苦;但他更清楚国家的需要,于是毫不犹疑地表了态:“我服从组织安排,一定尽全力完成好任务!”就这样,年轻的于敏踏上了氢弹研制之路。很快,在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的领导下,以于敏等为主建立起了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悄悄开始了氢弹技术理论研究。

当时我国面临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能查到的国外资料很少,国内也很少有人熟悉原子能理论,研究工作几乎由零开始。于敏知道,唯一的办法只有靠自己努力,在艰难中不断探索。于是他拼命学习相关理论,千方百计搜集国外信息。研究工作需要大量极为复杂的计算,而当时我国只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且95%时间安排给原子弹研制的计算,面对这种现状,于敏急中生智,想了个土办法:带领全组成员,每人手拿一把计算尺人工计算。他每天废寝忘食地工作,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常常大家下班了,他还在忙碌,同事们看他太累,纷纷劝他注意身体,可他总是微笑着回答:“为了国家需要,我个人累点没关系,不算啥!”那种急国家所急的心态溢于言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不久,一份份浸满智慧与心血的研究报告相继出炉,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被攻克,经过4年的努力,于敏和他带领的科研人员们对氢弹原理有了基本而深刻的认识,为氢弹研制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于敏曾经的领导、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彭桓武院士生前回忆说:“于敏研究氢弹完全是靠自己,他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的工作是开创性的”。

不辱使命力克难关,氢弹“爆炸”世界瞩目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轰动。两个多月后,毛泽东主席听取国家计委有关问题汇报时提出:我们有了原子弹,氢弹也要快。此后,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下达指示:氢弹的理论研究要放在核研究首位。不久,于敏和科研小组成员一起被调到“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集中力量攻克氢弹。

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氢弹研究增加了动力,也创造了条件。1965年9月,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抵达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利用那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开始攻坚。当时计算机性能不是很稳定,使用时间又很宝贵,于敏便每天泡在计算机房里,一摞摞计算数据出来后,他便伏案、有时甚至趴在地上认真查看,仔细分析结果,分析不完,就带回宿舍稍事休息,继续琢磨。从0到9,这10个阿拉伯数字在很多人眼里是十分枯燥的,但在于敏眼里却像战场上奔腾的千军万马,他俨然是一位在演算纸上指挥这“千军万马”的将军,夜以继日地在浩如烟海的数字中计算、推演,寻找最佳方案,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很多时候,别人从计算结果中看不出来的东西,经他抽丝剥茧般一分析,就成了活知识。几经努力,于敏终于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面的重要课题,带领团队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方案出来后,经各方面专家认真讨论和完善,这份方案被确定为中国氢弹研究的主攻方案。此后,中国氢弹研究势如破竹,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几个月后的1966年12月28日即成功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年6月17日8时,大西北罗布泊,一架载有氢弹的飞机进入预定空投区。随着指挥员一声铿锵有力的“起爆”命令,机舱打开,一颗氢弹带着降落伞跃出飞机急速下落。弹体降到距地面2900多米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过后,湛蓝的天空上腾起一团熊熊燃烧的大火球……红色烟尘急剧翻卷着,越来越大,越来越红。渐渐的,火球上方出现了草帽状云团,与地面卷起的尘柱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强烈的光辐射,将设在距离爆炸中心投影点400米处的钢板融化、700米处的轻型坦克完全破坏、近3公里处的一辆重约54吨的火车推出18米……很快,爆炸当量计算出来――330万吨。当日,新华社发布《新闻公报》,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面对氢弹爆炸成功,于敏流下热泪,这泪水既有激动又有喜悦,同时无数个日夜的辛劳也伴随着泪水流逝而去。

我国氢弹的爆炸成功,打破了世界研究时间的纪录。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3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3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堪称奇迹。丹麦著名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访华,与于敏会面时,对他十分钦佩,称赞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氢弹之父”。西方通常习惯将科研领域中理论突破上起重大作用的人称为“某某之父”,可于敏对“中国氢弹之父”的称呼却不喜欢,他认为这种称法不科学,他不无风趣地说:“氢弹研制是一个大科学系统,需要诸多学科、各方面力量全面配合才能成功,我只是起了一定作用而已,氢弹总不能有好多个‘父亲’吧” !

氢弹爆炸成功后,于敏并没有回到自己感兴趣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而是根据国家需要,继续在中国核武器研制中探索、前行。十年**结束,国家科技发展迎来春天,于敏意识到惯性约束聚变在国防上的重要意义,为引起有关方面关注,上世纪80年代,于敏和邓稼先基于对世界核武器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研究和分析,向党中央提出了加速我国核试验的建议,后来事实证明:这项建议对我国核武器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88年,于敏和王淦昌院士、王大珩院士共同上书中央领导,建议加速发展我国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

几十年来,于敏在科研上成就斐然,他的贡献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1980年他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中央军委召开大会,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他第一个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如今,于敏虽然从科研一线和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他仍然关注着世界核武器发展的最新动向。最近他指出:现在的核武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和新的历史阶段……如果我们丧失了威慑能力,就退会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就要受到核讹诈。但我们不能搞核竞赛,不能被一些经济强国拖垮。我们要用创新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保持我们的威慑力。可谓言辞凿凿,意义深远……

于敏耄耋之年写过一首七言律诗――《抒怀》,诗曰:

忆昔峥嵘岁月稠,朋辈同心方案求。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身为一叶无轻重,众志成城镇贼酋。喜看中华振兴日,百家争鸣竞风流。

这首诗无疑是他真实情怀的写照,写出了一位科学巨匠的谦逊之心和拳拳爱国之情。面对这样一位宁静致远的老人,我们充满了敬佩。于敏先生,高山仰止!

第三篇:用爱心和智慧点亮教育人生+教师事迹稿子

用爱心和智慧点亮教育人生

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将关爱播撒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间,这是我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宗旨与核心。殷殷师爱犹如春风化雨,让学生能认清自身价值,挖掘自身潜能,激发向上的力量。

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这些年中,我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更多的是爱心与真情;我不仅仅用知识为学生搭建通往成功的阶梯,更用博爱温暖学生落寞无助的心灵,用赏识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信心与勇气。在接近、关心和帮助学生的同时,我收获了真诚、感动与幸福,体味到了做教师的责任、价值与崇高。

一、 用强烈的事业心,夯实班级工作坚实的基础

教育是爱的事业,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有爱才有教育”。我深知只有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干,才能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爱,而有了这份热爱,工作中才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多年来我一直担任高三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要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默默成长,不言放弃”的信念,让我能够吃别人没吃过的苦,花别人没花过的时间,下别人没下过的苦功。每天,朝与晨露同起,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暮与星月为伴,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阅读各种教育理论„„慢慢地,专业成长了,方法灵活了,教育工作有声有色了,对教育也产生了浓厚兴趣,我惊喜地发现自已深深爱上了教师这一职业,并把它作为实现价值的一生追求。

二、 用真诚的爱心打造坚如磐石的和谐班集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用心呵护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担任班主任工作后,我始终坚持“爱心教育”,把对学生的爱,始终放在班级工作的第一位。

我班的芳,性格内向又胆小怕事。在一次统考中,她急于上厕所却“不敢”请假,最后把自己的内外衣全都弄脏了,不得不中止考试。正在监考的我闻讯立即赶往洗手间,此时的芳狼狈不堪、委屈可怜地站在厕所的墙角,眼水挂满委屈的小脸。我一句话也没说,快步走上前,蹲下身,一边仔细帮她擦洗,一边轻声安慰她不要自责。整整两大卷卫生纸,我把她里里外外的脏衣服擦了个遍,然后我赶到附近超市,买来新的内衣、外套,亲手帮她换上,让她尽快返回考场。这时候,她抛开惭愧和羞赧,扑进我的怀中,泣不成声„„后来,我又把她的脏衣服洗好、晾干,一起交给了她。在我看来,我就是做了一个老师一个妈妈应该做的事。可是,身边有人不理解:难道你不嫌脏吗?她又不是你的孩子,何必呢?对此,我只是淡淡地说:“将心比心,如果真要是自己孩子遇到这种事,而父母又不在场呢”“当班主任的,不就是应该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吗?”每当想起她与家长那充满感激的目光时,我就更加深信: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比母爱更细腻、更纯洁;应该比父爱更广博、更厚重„„

高三学生是紧张而辛苦的,他们承受的压力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作为高三年级的班主任,我常常扮演学生“精神支柱”的

角色,将对学生的爱,揉进日常的一举一动、融进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以此来激励和帮助学生。每天清晨,我总是准时走进教室,面带着微笑,把理解、关爱与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从不吝啬自己激励的话语,对班级工作积极,要求上进的男同学,我会常说“今天的你好帅!”“这件事你做的太棒了!”。对女同学我会主动张开双臂对学生说:“你表现得太好了,老师想抱抱你!”我会让学生在每一天的开始都能从我这里获取自信与动力。课间,我也习惯到教室看看,或者和同学一起跑跑步,一起开玩笑,用从容与热情最大限度地缓解同学们的学习压力。时间长了,学生们都非常愿意和我谈心,我给他们谈我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对社会、对学校、对家人的感恩。学生也亲热地称呼我为“大姐”,愿意把心中的苦闷向我倾诉,让我为他们答疑解惑„„逐渐的,我与学生也有了高度的默契。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就能很快心领神会,班级工作也更加游刃有余。这样一来,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充满关爱与团结的和谐集体,学生的高三生活不再单调枯燥,而是成为学子们求学历程乃至整个人生道路当中、难以褪去的一抹亮色。

三、用方法探索和细节关注搭建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坚持“育才先育人”的理念,每接手一届学生,我都会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我知道,单纯的说教并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厌烦。而言传身教或许会更有影响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会

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一定先做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雷厉风行的好习惯。在班级管理中我很注重细节,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为人处事做起,让学生懂得该如何做人做事。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坚持从打扫卫生,饮食起居等日常行为抓起,每天的卫生和自习我都坚持不定时地抽查,通过狠抓落实、不断强化,耐心细致地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帮助和教育。从小事做起,教会孩子们明辨是非。

伟是班里一名男生,在一周时间内,连续多次出现私自外出上网、上课睡觉、晚自习玩手机等不良行为,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当我找到他时,他竟轻描淡写地说:“上网只是想陪朋友聊聊天而已,玩手机、上课睡觉是因为自己情绪不佳、学不进去„„”。对他这种若无其事的态度,我十分恼火,当时真想狠狠教训他一番。但理智告诉我,越是这样的孩子,越需要爱的呵护与尊重,在他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不缺少处分和批评,而是缺少贴心的提醒、平等的帮助与热切的鼓励。因此,我对他没有进行过多的责备,更没有弃他不管,而是耐心地与之交谈,帮助他分析这些行为产生的根源——学习基础较差,课业跟不上,进而导致厌学以及行为散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之后,我又与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平等的交谈,对他的不良心态进行耐心的疏导。慢慢地,我们由师生变为了朋友,还彼此约定,他每天进步一点点,或者每天改正一个小缺点,我便以邀请其他任课教师单独帮他辅导功课作为奖励„„这位学生逐渐改掉了不良习惯,在学习

上奋起努力、各科成绩突飞猛进。最终,在今年的高考中,他出乎所有人预料,以598分顺利通过了本科线。查到分数后,他打来电话,哽咽着说道:“如果没有您一次次的劝导和鼓励,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是的,师爱就应该是教育的“润滑剂”,只有满怀耐心与智慧地对学生施与关爱,平等对待每一位有过失的学生,才能唤醒每一位“问题学生”的情感,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温暖他们的心扉,甚至改变他们的命运。

每一个班级都各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班主任只有细心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才能产生情感的碰撞与交融。

洋是位男生,平日沉默寡言,总是独来独往,几乎没有谈得来的朋友。对他这种性格,我十分担心,一时又不知该怎样与他交流。通过一番静心思考后,我没有直接找他指出问题,而是悄悄递给他一张小纸条:我在高中读书时,最喜欢与朋友们在一起,敞开心扉,海阔天空地畅谈„„虽然现在由于工作的原因与高中的同学联系少了,但仍然很怀念那一份珍贵的友谊„„纸条末尾,我诚恳地写道:“我愿意和你做朋友”。

我惊喜地发现,他不像以前那样封闭自己,也开始尝试着和我做更多的交流。而我对他更是付出加倍的关爱,并时常询问他近日的生活与学习情况,鼓励、引导他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他的进步与提升。我也慢慢发现,他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尝试着和同学、老师做更多的交流。我也经常通过纸条、聊

天的方式,和他沟通、谈心„„“每一次愉快的交流、真诚的激励都对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慢慢地放开自己,把自己更多地融入了集体。我趁热打铁帮他制定学习目标,而一个个具体目标的实现,让他对学习与生活逐渐有了更多的信心与热情,他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朋友也多了起来。期末考试,他的成绩也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与提升。今年高考顺利通过了本科线。

我坚信,这一张张既方便又省时的小小的纸条,胜过无数次的说教与批评。因为,只有平等、坦诚的沟通与交流,才是直达学生心灵的唯一途径。

丰是我班的班长,在临近高考时,其父因重病去世。噩耗传来,这对一个即将高考的学生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与不幸啊。听到这件事后,我发一条短信给丰的母亲:人死不能复生,我知道您伤心难过,但是日子还是要照样过,想哭就哭出来,哭完以后要坚强,您还有一丰,好好过日子,别让走了的人走的不放心。然后我对丰说:你是家中的男子汉,顶梁柱,照顾好妈妈,要学会坚强„„在那些他最痛苦的日子里,我像母亲一般悉心呵护与陪伴着他。这种方式也许无力回天,但丰的确在最短的时间内走出了失去父亲的痛苦与阴影。就这样我安慰着他和他的家人。陪着他们母子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历程,一陪就是两个月。后来不知情的老公一头雾水的问我,给你交话费了,怎么这几个月短信费超多?„„高考后,当我再次见到他时,他已是泪流满面——手中紧握一张“中国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站在我的面前。那一刻,我真正体味

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崇高与自豪!丰高考的正常发挥,那是孩子的天赋与坚强所致,但也未尝不是对老师付出的最好回报。那一刻我才真正的舒了口气。

四、用家校联系提高社会群众满意度

做班主任以来,我非常注重于与家长的联系,通过走访,电话家访,家长网校等多种方法更多的了解学生,因为我深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思想状况,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教育,就能使每名学生都能找到自信,都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

龙是我通过走访的一位学生,通过到他家我才知道龙来自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父亲多病,基本失去劳动能力且要花费巨额医疗费用,家境贫困,需要依赖年过八旬的爷爷卖菜资助生活学习费用。当我了解该同学的情况后,知道政府与社会和学校一向很重视对贫困学生的教育与帮助,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家庭有困难的同学创造条件。每当学校有减免学费的名额、政府有发放助学金的名额时,总要为自己有困难的学生争取机会,尤其像龙这样的。

帮助学生实现理想是作为一名老师的责任,帮助贫困学生到达理想的彼岸更是作为老师义不容辞的使命。这样的孩子是需要更多的爱和关心的,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帮助他实现理想。针对龙这种状况,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成为一流的尖子生。为此经常为他提供竞赛书籍,课外学习资料,让其

拓宽知识面,掌握解题思路与技巧,经常利用节假日把他带到家里为其义务辅导,并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鼓励,甚至有一次他父亲病发时,掏钱买药给她父亲,令他十分感动,龙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努力,在2011年高考中,以威海市最高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像龙这样的让贫困生在爱的氛围下成长的例子有很多,爱与帮助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也有利于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如果哪个贫困生成绩暂时后退,我不会批评他,而是鼓励他,让他给自己定一个奋斗目标,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响亮的喊出来。其他同学的掌声是对他的一种肯定,将会给他无穷无尽的力量,有利于他自信品格的形成。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中成长,在每个人的鼓励中进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当然,教育工作只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和各位任课老师同心协力,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总是倾注比较多的关注,对他们的学习情况都十分关心。无论上课提问、作业抓促、 课后谈话都比较多。学生成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在老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下,迸发出对学习无比的激情,学习的自觉性大大提高。我们学校政教王主任曾半开玩笑跟我说:你是怎么“贿赂”家长的。在学校举行电话家访,问了家长一个问题:您对宋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还满意吗?家长说:“还能说还满意,那简直是地球上都难找。”。每到分班的时候,家长总是千方百计的把孩子往我班调。有位家长打电话跟我说:宋老师,想把孩子

调到你班可真难呀。多么质朴的话语,代表着一份心情,激励着我,温暖着我,此时再多的苦与累又能算什么呢。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还有什么奖章比这个更实在、更沉重、更有价值呢。

五、用求实的态度把教育视为科学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实事求是,无论对待班主任工作还是教学工作,我都做到了这一点。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坚持“知-情-意-行”的教育规律,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改变着个人的行为方式。我一直非常注重细节,从备课,到批改,到反馈,到反思,我都要求自已一丝不苟,细致到位。11年参加了高考的阅卷后,我深知高三学生的答题习惯很重要,因此,学生的每一份练习我都做到全批全改,并对偏科生进行面批,帮助学生一点一滴的积累,学生中有书写和做题习惯不好的,我便为每一位书写不规范的学生单独准备一个小本,认真批阅,指出不足,监督学生不断改进,他们每一页的练习纸上都有我鼓励的评语,这一个个小本子,见证着他们的进步,我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带动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我注重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教学过程作为课题的研究过程,以提升课堂效率为核心,注重从教师、教材、教法、教境等方面,多纬度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学体系,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注重”教学法,即注重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注重为学生创设丰富情境、

注重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注重提供合作交流气氛、习题设计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全市组织的高三教学研讨会上主讲了《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双堂课教学模式的公开课。在知识的回顾中,注重学生对错题订正的效率和态度,这是一门很多同学都忽视的功课。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错题订正的无比重要,我在开学之初不惜花费了三节课以及所有的零散时间向同学们讲解如何高效的订正错题。订正完要形成对此题的感悟。并且记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易错的知识点也不再是绊脚石。只有错题订正到位了,那些似是而非的知识点就不再是盲点,取得好成绩,也就是水到渠成。这一经验发表在威海教育杂志上。并且今年在全市高三教学研讨会上又主讲了如何指导学生纠错改错的讲评课。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下,教学效率大幅提升,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创造了无论所带的班级基础如何,都能最终走向成功的佳迹。就这样,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始终以先进的理念做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务实的科学品质。

六、用创新的智慧诠释教育的艺术性

教育就像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就在于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这是时代的要求,这是学生的需求,家长的愿望。

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引起情绪

上的波动自卑、烦躁、抑郁等不良消极情绪不时地困扰着他们,面对这些状况我总能从问题入手,通过“师生交流热线”“个别谈话”“主题活动”和推行“五三卡”等形式及时给予解决。让每个学生的情绪都能得到长期的稳定,彻底摒弃了自卑、烦躁、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走向宁静、走向阳光。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紧张、充实的学习中。

因此我非常重视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中的“克服不良情绪,快乐学习”在解决具体的学习问题提高成绩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现在的高中生以9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的心理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还未成熟的时期,这就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出现急躁、手足无措进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高一新生在面对崭新的班集体、陌生的同学、与初中相比更为紧张的学习环境,高三学生则将面临决定其个人命运的高考所带来的压力,他们不免会遇到挫折和坎坷,会产生悲伤、委屈、愤懑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恰巧就是他们学习路上的绊脚石。因此,高中学生更应该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这成为班主任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始终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旨展开研究,现阶段正以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托积极探寻学生自我调节不良情绪新思路、新方法,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 1.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合理发泄情绪。

当学生的坏情绪到来的时候,往往不是一句两句劝慰之语就可以解决的,让他难过、伤心的事情,也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此时,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合理地发泄情绪则特别重要。

2010年下半年我们课程组吕老师带的是高一年级,开学不久他就发现班上的林同学经常独自一人,有时还能看到他脸上带有泪水,经过调查发现林同学自小跟外婆长大,因为要上高中才被父母接到了市里。因为从小外婆非常宠他,使他养成了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封闭自己,不和任何人交流的坏毛病。

发现了林这个坏毛病后,课程组研究了解决的方案,让吕宁和张勇特意学会了打乒乓球,这是林最喜欢的运动。每当林遇到封闭自己的时候,两位老师总是千方百计的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把她拉出去打球,时间允许的话,还叫上几个同学。一番战斗下来,两位老师每次都是故意示弱,往往是败者,但此时的王林早已将不开心的事情扔掉了脑后,调侃比赛时老师的窘态,卸下心灵的包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高中的学习生活。

以后林有了不开心的事,也会想着找个人狠狠地打几场球,自己的坏情绪去得快,身边的人也不用老看他摆臭脸了。打乒乓球转移注意力这成为他调节不良情绪的独门法宝。

转移注意力,就是当学生遇到挫折感到苦闷、烦恼,情绪处于低潮时,找一个他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占用他的时间与精力,让他不由得抛开眼前的麻烦,将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中去。好动的学生可以跑跑步、打打球;好静的学生,则可以

找知心朋友聊天、操场散步。总之目的就是,通过新的事物、新的环境,冲淡、缓解消极的心理情绪。

2.送给学生每人一个精美的笔记本,让他们诉说秘密与委屈。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保持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很多学生都为自己的情绪变化不定,难以控制而苦恼,有时也会因为私密的原因而不愿与他人倾诉。这时,一个精美的笔记本便成为他们最好、最守秘密侵诉朋友。 妙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生,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每天都开开心心的,但2010年冬天的一场大雪让这位开朗的女生从此变得抑郁寡欢,因为那场大雪引发的一场车祸带走了妙父亲的生命。当我得知这一消息后,时刻留意、关心妙,也时常的找她谈心,但是效果甚微,因为我的关心不可能代替妙父亲的呵护,更不可能阻止她对父亲的思念。正当我实在是无计可施时,一次语文老师告诉我妙的作文水平很高点醒了我,与其是只做其思想工作何不让妙在想父亲的时候将她对父亲想说的话写下来,同时也让她将每天发生的班级趣事也记录下来呢。经过一个周的时间,我发现妙慢慢的时不时地脸上出现了笑容,和同学的交流也渐渐的多了。

给学生每人一个笔记本,心情好时,把开心的事情记在日记本里,写完以后,自己越看越开心;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将不满、

愤恨都发泄在日记本里,写完以后,把本一扔,心情顿时舒畅多了。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日记本,这是他们心灵自由敞开的小天地,是他们自我调节情绪的潘多拉魔盒。

3.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失败的可能性。

当学生在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老师要引导他们用最高效的办法,采取最稳妥的方式去行动;但同时,也要提前给他们打个预防针:明确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在心理上接受失败的可能性。

班上的芳特别有灵气,平时写的作文,时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念给同学们听。有天,芳看到一个高中生杂志上有征稿启事,就按照要求创作了两篇文章,兴冲冲拿给我看。我特别高兴,因为我的学生这么有上进心,还能积极付之行动,我认认真真地看了芳的文章,并提了一些小建议。芳完善后,我对她说:“芳,你写得棒极了,你的文章很好,但也不排除会被忽略,或者不符合刊登要求的可能,倘若如此,你要做好被要求改稿,甚至是石沉大海的准备。”

文章投出后,一个星期都没有回音,芳有点儿失望了;半个月没有回音后,芳想起我的话,挺一挺,抛开失望,仔细研究征稿内容,准备再来一次。一个月过去了,就在芳几乎要忘却这件事情的时候,终于来了通知,告知她文章被录用了。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取得硕果,贵在坚持,贵在适时调整心态、理智地克服

不良情绪。从刘芳的事例可以看出,提前为学生打好了预防针,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失败的可能,可以让学生能够轻松的面对挫折,自我整理失落的情绪,从轻上阵。

高中阶段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的重要渡口。高中三年的经历常常伴随着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转变,换言之,高中三年往往可能影响一个人一生。思想是行动的先驱,在教育高中生努力学习之前,改善学生心理显得尤为重要,而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自我净化心灵,快乐出发。高中学习心理准备更重要,这一观点作为经验被威海晚报记者采访过其文章刊登在威海晚报上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让班级建设进入快车道。 “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由发展”的理念在我校推行后,我们每天都在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与途径。在班级工作中,我积极推行自我管理的“五三卡”活动,借此引领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搭建了有效平台。 “五三卡”即“五个三”活动,就是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寻找自身的三个闪光点,肯定优势,树立信心;自选上进的三个突破口,认识不足,全力改正;自编三句警示自己做人的格言,端正思想,增强动力;自立三个学习榜样,做有准绳,学有目标;自定三项承诺,自我加压,不断奋进。“五三卡”的使用有力的推动了学生的发展,“小小五三卡,德育作用大。”这一经验发表在《威海教育》上。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近几年来,我先后被评为“威海市名班主任人选”“威海市师德标兵”“威海市十大创新班主任”,个人荣立三等功两次;连续6年受到文登市政府嘉奖,被评为文登市优秀班主任。其先进事迹分别在威海晚报文登大众,今日文登,文登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过。

有人问我苦吗,我微笑着说:苦。有人问我累吗,我微笑着说:累。但是,说心里话,朋友们,二十多年,三尺讲台,我没站够,二十多年,与孩子天天打交道,我没打够,如果,我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说:三尺讲台,这,是我此生不渝的选择!在教育这块富饶的土地上,虽有耕耘的艰辛,但更有收获的喜悦。在平凡中我履行着教育的职责,在创新中我演绎着教育的精彩。我将用智慧点亮教育的人生,我将用爱心点亮孩子的明天!

第四篇:用激情和汗水拥抱美好明天

抓学习 强素质 用激情和汗水拥抱美好明天

我叫,现任机辆段宣教室主任。下面将我的工作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简要的汇报,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抓学习,强素质,用激情和汗水拥抱美好今天。不对和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战胜自我勤学习 奉献铁路为发展

我1990年参军入伍,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九三年从部队复员,之后顺了父亲的心愿,来到公司车辆段参加工作。在维修车间干了三年半维修工,2005年开始任车辆段团支部书记,2006年1月调到车辆段办公室工作,先后担任车辆段办公室主任、段党支部委员;2004年两段合并后,任机辆段办公室主任、技术室副主任,现任宣教室主任、机辆段与国铁接轨办主任等职。一直以来,我坚持认真学习各项理论知识,严格遵守各项工艺技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深入生产现场参加实际工作,细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技术上注重精益求精,做到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不断探索和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以总结和体会,以求提高自己的水平。

同时,我充分认识到,不只要向同志们学和书本学,还要接受系统、正规地学习,才能更好地进步,才能是自己在工作上不断地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为此,1995年——1996年,我参加了辽宁省委党校刊授学习,获得了经济管理大专毕业证书;2003年——2005年,参加了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学习,获得了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2003年还主动要求到郑州参加铁道车辆专业高级工培训,担任班长,以优异的成绩取得高级工证书,并被评为优秀学员;还经常用

党报党刊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参加党的知识竞赛。2003年,我参加了《河南日报》和《党的生活》共同举办的“党的知识竞赛”活动,获得了个人三等奖,并颁发了荣誉证书。知识是人生的航标,追求是人生存在的意义,在工作中不断的进取才使人活的更有意义。我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做的。2003这一年,由于工作突出,我一下获得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团干部”和“河南省地方铁路局优秀共产党员”四项荣誉。

2005年4月,在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我被选送到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参加脱产学习。在校期间,我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不仅努力学习理论文化知识,还想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把流失的岁月弥补过来;除学校规定科目外,还学习了现代信息技术。那时对于电脑,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从来就没有摸过,再加上年龄的原因,刚开始接触时,鼠标键盘都不知道怎么用,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我并没有因此而沮丧,每当有机会听课时,我就认真听、详细记、用心揣摩。就拿学习打字来说,现在想来可能是笑话,但那时候确实不会,我就利用天晚上到学校多媒体教室练习上机的时机,自己按照书本一点一点地练习打字。开始不会悬腕,就硬坚持,遇到不会的,就问机房的管理员学生,然后我就用笔记下来,天天如此。时间久了,那里的管理员学生都不给我要票了,还跟我成了好朋友,他说我感动了他。之后,我不但学会了打字,还练成了悬腕,练成了盲打。在学校的三年里,我不仅学习了很多知识,还取得了西安铁路技术学院首届“十佳”读

书先进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学院“优秀学员”、“优秀班干部”荣誉称号。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多种型号车辆的更替。每一次的机型车型转换,对我来说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为要想写出好的信息报道和其他材料,做到不说外行话,不说“白脖子”话,都必须从深入了解机型车型的基本构造、检修周期、检修级别和检修范围着手。虽然陌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我从不退缩。每到此时,我总深深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深刻体会到光有吃苦精神和干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备干好工作的过硬本领。这些本领就是了解和掌握机车、车辆的基本知识,了解机车、车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机车、车辆管理、运用的基本知识。为此,我克服基础差、底子薄等困难,抓住点滴空闲时间向书本学习,向电脑网络学习;积极参加业务技能培训,虚心向技术人员和车间职工求教。还经常利用班休时间登上整备机车查对零部件,积极主动跟随机车添乘,利用乘务员巡视机械间的时机咨询请教机车车辆的部件构造,了解其功能功效。在机车换型更新期间,可以说,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臵,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把学习专业知识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首要任务,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在技术业务上,我把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作为自己的下一个目标点。

在参与企业管理上,我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专业人员学习,向实践学习。1999年初,领导安排我起草“机车燃油实行单机考核及

油料节奖(超罚)管理办法”时,由于业务生疏,一时感觉无从下手,但是我没有退缩,在领导的支持下,我连续多天加班加点,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机车燃油管理资料,对上千张机车报单进行逐一分析、汇总、列表、核对,利用将近一周的时间,写出了“机车燃油考核方案”,提出了机车从加油到消耗的每一个环节,列出了多个节点的油耗情况对照表,提出了对多个部门和人员进行考核的计算公式及分配比例,为领导决策提供一手资料。在以后的几个月中,我还和其他人员积极添乘机车,进行写实跟踪,充分掌握机车的运用状态,详细记录机车各种状态下的油料消耗情况,后经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完成了现在实施的《机辆段机车实行单机燃油管理办法和考核方案》。2010年,该方案作为集体成果,由公司申报了濮阳市科技成果奖。

二、克服清苦与孤独 严谨细致为接轨

从汤阴到濮阳的二十年来,工作地点和家离得远,都是我一个人在单位工作和生活。工作上的清苦和生活上的孤独已成习惯。这些清苦和孤独没有成为我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反而为我提供了富裕时间,成为我刻苦学习、努力进取的机会。在抓学习、提素质和干好本职的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到段里的管理中,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维护它的发展和前进。特别是近几年,在领导的安排下,很大一部分精力参与到机辆段与国铁管理模式接轨工作上。

其实,早在2004年第一辆新的东风4内燃机车入路之时,我们就开始了内燃机车管理上的接轨,开始了向国铁学习。机务、车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作,其技术规程、技术工艺和规章制度的

细致性、统一性、稳定性和实用性对日常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在机车由蒸汽机车转型为内燃机车的短暂时间内,为在内燃机车管理上跟国铁一致,当时,领导要求我着手建立和制订机务内燃技术管理规章。根据能借鉴的国铁内燃机车管理资料,经过认真地学习、吸收,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制定改进了与机辆段现有设备和人员相适应的第一套《机辆段管理细则》、《内燃机车小、辅修管理制度》、《自备车辆段修、辅修管理制度》和相关的管理、工作标准,为内燃机车的顺利转型运用提供了制度依据。这套《段细》和制度还被其它单位作为经验带了过去。

2011年三月,机辆段被公司定为“与国铁接轨试点单位”,我被领导任命为接轨办主任,负责大通道开通前机辆段与国铁接轨过程中的基础管理制度的制定、增设和完善,为使机辆段在制度上顺利和国铁接轨创造条件。我接到关于与国铁管理模式接轨、修订各类规章制度的有关通知后,深感责任重压力大,对从国铁收集来的材料进行加班加点的审阅、修订和编辑,对不符合实际的材料还要进行认真调研,然后专心的撰写、核对;由于电脑办公知识缺乏,对于没有的图表自己还要从头学起,从头逐项逐项地绘制,反反复复,不怕劳累不怕麻烦,对于文字也要进行慢慢地学着录入;尤其是在排版过程中,从Word到wps、从Photoshop到光影技术、从绘图到标注,一样一样地从头学起,然后不断地运用试着编排、抠图绘图。开始在目录编排上,由于不会自动设臵编排,我就先用纸抄下来,然后一条一条的打出来,既浪费时间又不规范,于是,我就在电脑上学习自动加入目录的方法,

后来再学习插入、钦套等技法,一遍地一遍地学,一点一点地弄,其过程相当的苦味乏燥,到一定难度时,我也曾抱怨过、埋怨过、彷徨过、痛苦过,甚至产生放弃或应付的念头,因为经常的加班加点、熬夜不说,仅考录国铁那一万多页的材料,你看一遍、筛一遍,那个漫长和不见成效的过程,现在想来真的还有点不堪回首。

不管多苦、多累,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我没有改变,依然用激情、汗水和责任去拥抱他、去热爱他。汗水不会白流,付出就会有回报。就这样,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审阅了上万页资料,编辑撰写了《机辆段管理细则》、《机辆段工作标准》、《岗位工作标准》、《作业程序》和《机辆段岗位责任制》等六册近百万字的接轨材料;此外,还设计增加并印制了20多种与国铁接轨的管理台账,编发了台账的填写办法手册。现在这些制度、标准、台账等都在运用之中。

三、紧跟步伐早谋划 推动职教上台阶

在职工教育培训上,我牢记责任和宗旨,决心用自己的努力奉献来强化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用信心和奉献来提高职工业务素质,为铁路重组、设备更新换代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干职教工作,就是要紧贴现场,服务生产、服务一线”。我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几年来,铁路建设飞速发展,各类新技术、新设备大量投入现场使用,广大职工对新设备的使用、维护等技术工作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公司、公司党委审时度势,做出了合资重组前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的决定,对职工培训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看到这些情况,我更

加深了对“职教工作要紧贴现场、紧贴安全、紧贴生产”的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加快了职工教育的步伐。机辆段职工教育的目的就保安全、保动力,为运输生产服务。作为职教室主任(其实就我一个人),我一个人担负着全段二百多名职工的业务技能教育培训任务,每一次不仅要撰写教学规划,还要制定培训方案和讲课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经常深入到车间一线对学习效果进行考试考核,批改试卷,总结讲评。特别是近两年来,公司为使广大员工顺利融入大通道,实施了职业技能鉴定,为此,我深感责任重大,自己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外,还要制定和绘制大量繁杂的材料表格,经常加班加点进行翻阅、填写、上报;通过不懈的努力,全段百分七十以上的职工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全部为中级工以上级别,没有初级工。这项工作得到了职能部门和段里的好评。

同时,我在工作中还和具有实际能力的职工进行心灵沟通,鼓励他们大胆走出去,报考高等级的技能级别,如能报高级的就报考高级,而不报考初级中级;能报考技师的就报考技师,而不能害怕畏缩不前,通过这样的沟通和鼓励,20

11、2012的两年里共有五名职工顺利考取了工人技师职称,创了历史记录。

技术比武也是职工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的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大赛,我都积极组织参加,对于每一个工种我并不是都会的,也有不懂的时候。这样,我的压力不招自来,怎么办?不能不管,也不能换人,因为这是我的工作。每到此时,我常常自己到书店购买相关的书籍,了解比武工种的基本知识、图文资料,查阅和技术比武工种

有关的材料,以此来作为参考,制定详细的方案、细化工艺流程和评分标准,力争做到让别人学习的自己首先要学会,努力使技术比武做到有成效、上台阶。几年来,协助公司、段搞好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近二十场次,涌现出了多名技术标兵和岗位能手。每每回想起来这些工作的成果,我也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快乐。

回首这十多年来的风雨历程,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我连续多年荣获各类荣誉30多项,今年7月份,我又获得了濮阳市直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看发展 前程似锦,观形势 催人奋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更会以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应对挑战,战胜挑战,不断抓学习,强素质 ,竭力用激情和汗水拥抱美好明天,为建设世界一流的重载铁路运输企业,实现汤台地铁华丽转变的宏伟战略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政工干部要用忠诚和汗水贯彻维护党章

用忠诚和汗水贯彻维护党章《党章》是党内的最高法规,能否有效地贯彻执行党章,事关党的存亡、国家的兴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政工干部,用忠诚、汗水和智慧,去遵守、贯彻、维护党章,既是职责,更是荣誉。努力做到“六要六不要”:一要坚定信念,不要信仰动摇、被错误思潮所迷惑。信念是支柱、是灵魂、是动力。近几年来,中央对党员的信念教育可谓是一刻都没有放松,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三讲”到先进性教育,从科学发展观到社会主义荣辱观,一个接着一个,内容与时俱进,体系不断完善。尤其是,胡总书记在前不久关于学习贯彻党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更加体现了党中央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度重视。党章规定,党员干部要“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

二要注重修养,不要荣辱不明、背离“八荣八耻”。荣与辱的抉择,不仅表现在事关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等重大问题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体现在个人的修养里。郑板桥曾在紫砂壶上刻过一首诗:“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这首诗明写紫砂壶,实则讽刺那种“五官不正”、量小器窄的人。诗中所写“嘴尖”,意为阿谀奉承、吹牛拍马、诋毁他人、抬高自己之人。“肚大”讥讽贪吃贪喝、贪财贪物、巧取豪夺、鲸吞国资民财之人。“耳高”讽喻爱听谀言、喜好谗言、乐爱“上言”、排斥“下言”之人。“才免饥寒便自豪”指的是一旦得势,便颐指气使、大耍权威、挥霍纵欲、大摆派头、一副荣则忘祖、疤结忘疼之势利小人心态。“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讽的是心胸窄、气量狭小、不能容人容事容物、常为一点芝麻绿豆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激起“杯水波涛”之人。如今,社会上像这种没有荣辱观的人,大有人在。这样的人一旦掌权,弄得不好,有可能滑向违法犯罪之路。作为党员干部必须重视和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升道德境界,自重、自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 经常“慎思之、明辨之、审问之、笃行之”,千万别做紫砂壶式的人物。从事政工,是要有点精神,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要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容易,确实需要一定的修养、需要不一般境界。荣辱观还体现在个人的“爱心”里,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仁者爱人”的命题,几千年来,有千千万万的志士仁人用行动诠释这一命题,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具备仁爱之心,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把忠诚企业、奉献社会、关爱员工当作一个内在命令、一种自身需求。个人修养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既要做到“见贤思齐”,更要做到“慎独”,于无人处亦坦然。

三要自警自律,不要因小失大、丧失气节。市场经济对每个人都是个考验,政工干部虽然不管钱、不管人、不管物,说是管思想、管灵魂,却又看不见、摸不着,虚的东西多。但我想,只要是社会中的人,尤其在总部工作,就要警钟长鸣、如履薄冰,小心湿鞋,抵挡住形形色色的诱惑,千万别做湿鞋轿夫式的人物。有这样一个故事:明代哲学家王廷相一天乘轿刚好遇上大雨,轿夫恰巧穿了双新鞋,开始时,轿夫非常小心,总是“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后来一不小心,踏进了泥水中,之后便“不复顾惜”了,无所顾忌地在泥水中走下去。王廷相感叹道:“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由轿夫“择地而行”到“不复顾惜”的变化,不由得使人想起贪官的蜕变过程。古人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很多贪官就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没有做到“慎初”,迈出了危险的第一步,以致最终“不复顾惜”踏上不归路。巨贪李真初次“下水”是在做秘书时,背着上司收了一条中华烟和剃须刀。结果他一发难收,什么钱都敢要,什么事都敢做,最终一步一步走向了罪恶的深渊。政工干部是清苦的,工作任务又重,但既然选择了政工,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要把洁身自好、甘于奉献当作一种荣誉,在精神上追求一种境界、心理上追求一种和谐、生活上

【范文网】追求一份宁静、工作上追求一份成就。

四要艰苦奋斗,不要忘记本色、为名利所累。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靠着苦读才考上大学,靠着运气才到电力系统工作,更是靠着各级组织、各级领导的培养和同志的帮助才到公司总部工作,也吃过不少苦头,对今天的生活条件和待遇是知足的,所以我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要保持本色,知恩图报,对党感恩、对企业感恩、对同志感恩,千万别做渔夫妻子式的人物,贪得无厌。俄国作家普希金写过一的小金鱼的故事,小金鱼为了报答渔夫的救命之恩,答应要满足渔夫的三个愿望。渔夫的妻子一而再、再而三地逼着渔夫向小金鱼索取,从大房子到宫殿到当女皇甚至要小金鱼来伺候她,欲望一个比一个强烈,贪得无厌。最后,渔夫的妻子只能又回到了那个可怜的小窝棚里。渔夫贪婪无比的妻子正是当今一些没能树立正确荣辱观的贪官妻子的真实写照。我从农村出来,深知农民的疾苦,从基层上来,更知基层的艰辛,到总部来工作,本色更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传统更不能丢弃。艰苦的环境、苦难的经历对人是一种财富,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锻造人的品格、激发人的潜能、擦亮智慧的眼睛,可以明是非、辨善恶。

& nbsp; 五要坚持原则,不要人云亦云、做墙头之草。胡总书记为什么在现在这个时候再次提出要学习贯彻党章,我的理解是当前有些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按党章办事,不履行党员义务,一些领导喜欢听好话、大话、假话,实事求是束之高阁,逆耳忠言抛之脑后,党内缺乏民主的空气,《党章》的要求如同虚设,遵守维护党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学习贯彻党章,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现在,有的干部不敢坚持原则,做老好人,一团和气,讲真话、办实事很难,我们党的一些优良传统没有得到很好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得不到体现,上下都在考虑如何去迎合领导的口味,长此以往,损失的是国家,失去的是民心,丢掉的是品格。共产党员、政工干部要具备松树的品格、石灰的气质,要有志气、有灵气、有骨气,更要有正气,不可以有傲气、奴气、叹气,绝不能有邪气。无原则的团结,不是共产党人的风格。打铁还须自身硬,党员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讲真话,一腔正气,不怕打击,不惧邪气,刚正不阿,做党的忠诚卫士,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六要锐意进取,不要墨守成规、满足现状。当前,政工干部队伍士气不振、青黄不接已是不争的事实,长此以往,对我们的事业不利。我经常思考,企业政工干部的责任何在?价值何在?我的体会是,要使更多的人认同企业,让更多的人为企业、为社会尽职尽责。俗话说“有为才有位”,不去展示作为又如何能争取到应有的地位,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是常识。政工要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但决不是无所作为的。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字、组织、策划能力,政工干部怎么能发挥作用、推动工作,只能当作一个摆设。能力是基础、是前提,政工工作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政工干部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既要自我激励,又要谦虚谨慎,不断加强学习、增强能力、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我们一些年轻政工干部,心眼很高,又很自负,搞政工总感觉到委屈了自己,唉声叹气,但真要他搞个材料、策划一项工作,又拿不出手。政工战线的同志必须带着感情、带着激情去开展工作,勤勤恳恳,乐于奉献,争创一流业绩。

上一篇:营改增房地产开发税收下一篇:约会时看电影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