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2024-04-25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精选10篇)

篇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第10课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19世纪末,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地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3)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难点:影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提问: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什么时候?为什么会产生?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后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结合课本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由此导入新课。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时间:19世纪末(即甲午中日战争后)。

3、特点:(1)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2)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

(4)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十分艰难

4、影响: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主要表现为: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2)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二、短暂的春天:

1、原因:

(1)辛亥革命的推动: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备课资料】“实业救国”思潮

①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

②思想内容: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③实质:反映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④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5)结果:“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民族工业的春天之所以很短暂就是最好的证明。

2、时间:一战期间(1912~1918年)

3、表现:

(1)新建和扩建厂矿企业增多:470多家;

(2)投资总额增加:投资近亿元,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3)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发展。

【探究】一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是什么?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地被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偏重于轻工业方面,如面粉、纺织、皮革、卷烟等。重工业方面基础极为薄弱,造成工业结构极不平衡;

第二,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第三,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因此,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控制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下,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4、结局: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探究】指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中对张謇及其企业兴衰的介绍,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思考、讨论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

速发展,而到20年代又很快衰落下去?

三、曲折的发展:

1、较快发展:

(1)时间: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年);

(2)表现:工业部门增多,产品出口国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3)原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过渡: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了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1935~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创历史最高纪录,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日益萎缩:

(1)时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2)原因:

①在沦陷区日军的摧毁和吞并;

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战时体制)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牟取暴利。(官僚资本的垄断和压制)

3、陷入绝境

(1)时间: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2)原因: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第一,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的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是“新二十一条”。

第二,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

第三,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3)表现: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民族工业纷纷倒闭。【探究】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不利因素: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是最大阻碍;

②先天不足,自它产生之日起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③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以东南沿海为主,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⑤不平等条约直接地打击了民族工业,如《马关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规定外商可以在中国设厂,洋货在中国盛销;

⑥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统治,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

(2)有利因素: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

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历届政府的扶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本课小结:

扼要回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进而启导学生探究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最后分析其历史地位。

总之,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篇2: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

(2)探究影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2)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所进行的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难点:影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广泛而较琐碎,按照新课改精神,多向学生提供新的情景和材料,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课前准备:

搜集材料、图片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多媒体出示荣家各代成员的照片及成就展示 毛泽东对荣氏家族的评价:“荣家是中华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通过著名人物的点评以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70年代“千呼万唤始出来”,那么其往后的发展情况又如何呢?我们今天主要是通过荣氏企业这个缩影来解读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讲授新课):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情景设置一:建厂

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鉴于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兴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纺织厂、面粉厂。

提出问题:荣氏兄弟能在这一时期建厂,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请结合课本分析其推动因素。(分析讨论,得出有利于荣氏企业发展的有利的内外因素)

1、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提问:取得初步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在政治方面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思考回答)

2、影响: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主要表现为: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2)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我们将它形象的概括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那么刚露出尖尖角的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接下来的发展情况又如何呢?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情景设置二:万紫千红的春天

1914年-1918年,荣氏兄弟面粉系统发展为12个厂,生产的面粉,占了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的生产能力31.4%。,纺织系统陆续增加五个纱厂。荣氏企业已稳获“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桂冠。迎来了其家族企业发展的“春天”。

可是好景不常,1922年,荣氏各厂自1923-1924两年就亏损百余万元,从盈余转为亏损。提问:

荣氏企业的“春天”到来,你知道他们遇到了哪些机遇? 原因:

(1)辛亥革命的推动: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2,1922年后,荣氏企业开始走下坡路,除了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原因外,你认为外部环境是否会对其产生影响?(通过情景中产生的问题,根据材料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又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

我们把1912-1919年,这期间称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但是这个春天又是短暂的。那么随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否又会出现转机呢?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情景设置三:曲折发展

1927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及其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荣氏面粉和纺织再一次大放异彩。到1932年,申新系统共有9个分厂,纱锭52.15多万枚。年产棉纱占全国民族资本棉纺织厂总产量的18%多,棉布产量占29%多,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棉纺织集团 就在荣氏企业王国全力扩展时,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入侵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洗劫。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被破毁,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日军“军管”劫夺。

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重振旗鼓,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最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提问:能否总结1927至1949年后荣氏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内外因素?

1、较快发展:(1)时间: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年);

(2)表现:工业部门增多,产品出口国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原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过渡: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不仅超过了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1935~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创历史最高纪录,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日益萎缩:

(1)时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2)原因:

①在沦陷区日军的摧毁和吞并;

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战时体制)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牟取暴利。(官僚资本的垄断和压制)

3、陷入绝境

(1)时间: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2)原因: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第一,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的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是“新二十一条”。

第二,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

第三,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3)表现: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民族工业纷纷倒闭。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我们会发现之前所说的万紫千红的花到这时已慢慢凋残,那么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探究】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不利因素: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是最大阻碍;

②先天不足,自它产生之日起就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受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③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以东南沿海为主,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始终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⑤不平等条约直接地打击了民族工业,如《马关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规定外商可以在中国设厂,洋货在中国盛销;

⑥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统治,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

(2)有利因素: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历届政府的扶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是很曲折的。那么同学们是否可以根据以上我们学习的内容在坐标轴上用曲线图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标出来呢?

(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曲线图)本课小结:

作业布置:

1、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D.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2、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是

A.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B.较快发展

C.曲折发展

D.重获新生

3、费正清教授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篇3: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首先的创作成就是丁善德。新中国成立后,丁善德在上海音乐学院担任作曲系主任,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民族风格的钢琴曲创作上,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成就之大、 影响之广,均令人瞩母。1950年,他创作出钢琴曲《第一新疆舞曲》,乐曲以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马车夫之歌》 为音乐主题,充满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特色,一时在全国音乐界形成一股“新疆热”。随后,许多作曲家踊跃跟进,形成了音乐创作作品的“新疆风”。1953年,丁善德又创作出钢琴儿童组曲《快乐的日子》,由《郊外去》 《扑蝴蝶》《跳绳》《捉迷藏》《节日舞》五首乐曲组成, 从五个侧面反映出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的新生活和新面貌, 民族风格鲜明。1955年,继《第一新疆舞曲》之后,丁善德又创作出《第一新疆舞曲》,较《第一新疆舞曲》 民族风格更为强烈。

然而,平心而论,此时期中国钢琴艺术并没有消亡, 其中的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仍在克服种种困难,冲破重重阻力,曲折地发展着,并取得了可喜的艺术成就。

首先是根据“样板戏”音乐改编的钢琴曲,例如储望华改编的钢琴曲《甘洒热血写春秋》、赵晓生改编的钢琴曲《家住安源》、殷承宗改编的钢琴曲《红灯记》、《北风吹》。其中又以杜鸣心改编的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 最具代表性。这部钢琴组曲由七首乐曲组成:《娘子军练操》《赤卫队员舞寸刀舞》《清华参军》《军民一家亲》《快乐的女战士》《常青就义》《奋勇前进》。这些根据“样板戏”音乐改编的钢琴曲,因为承袭了原戏音乐中民族风格的艺术基因,所以其民族风格也就成为它们必然的本体美学特征了。

随后,许多作曲家又根据传统民族器乐曲改编成大量成功的富有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例如储望华根据同名二胡名曲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刘庄和殷承宗根据同名琵琶名曲改编的钢琴曲《十面埋伏》、王建中根据同名唢呐名曲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与根据同名古琴曲改编的钢琴曲《梅花三弄》、黎海英根据同名琵琶曲改编的钢琴曲《夕阳箫鼓》、陈培勋根据同名广东音乐名曲改编的钢琴曲《平湖秋月》等等。这些改编的钢琴曲,也因秉承了原民族器乐曲中的民族风格,所以强烈的民族风格也自然成为这些钢琴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

与此同时,许多作曲家还根据民歌或创作歌曲改编出许多成功的民族风格浓厚的钢琴作品,例如王建中根据同名湖南民歌改编的钢琴曲《浏阳河》、储望华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钢琴曲《红星闪闪放光彩》《南海小哨兵》、 周广仁改编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赵晓生改编的钢琴曲《挑担茶叶上北京》 等等。这些改编的钢琴作品,同样弘扬了原作品浓郁的民族风格,放射出了不朽的艺术光辉。

此时期值得一提的是殷承宗创作的钢琴伴唱《红灯记》,1967年国庆节期间,该曲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首演, 一举走红。1968年“七一”,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 并向全国直播。毛泽东观后对此予以充分肯定,称其为“洋为中用”的“创举”。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创作,具有特殊时代特殊政治背景下的特殊意义:“它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让当时几乎被宣判死刑的钢琴艺术获得了再生,让钢琴的美妙声音响遍了中华大地。它是一个里程碑,第一次将钢琴与京剧这两种完全不同质的音乐文化载体进行嫁接,既保留了京剧唱腔和打击乐的基本特点, 又充分发挥了钢琴音域宽广、气势雄伟、富于表现的特长,是中西艺术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展示了钢琴和京剧和谐共鸣所产生的艺术魅力。……钢琴伴唱《红灯记》 是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史上极为特殊而浓重的一笔,是在 ‘文革’初期中国钢琴濒危之际的一次成功的投石问路, 不但挽救了中国钢琴艺术,而且为后来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及其后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河》由殷承宗、储望华、杜鸣心、盛礼洪、刘庄、 石叔诚、许斐星等集体创作,系根据声乐经典作品——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改编而成。 1969年春开始创作,1970年5月在北京首演。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风格鲜明、浓重、强烈。至今,仍是世界钢琴艺术的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在这曲折的历史时期,也得到了曲折的发展。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前,全国文艺在党的“二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与“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出现了一派繁荣的喜人景象,在中国文艺史上,被称作“十七年现象”。因此,这一时期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得到了全新的发展,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前所未有。

篇4: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关键词】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  历史作用

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产生条件:(1)历史前提: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虽然截断其独立发展道路,但是它还是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某些条件。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为其提供商品市场和劳动力等客观条件。

(3)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的诱导。

表现情况:上海发昌机器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

影响:(1)经济方面:出现新的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瓦解自然经济和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2)政治方面:产生资产阶级和壮大无产阶级。

(3)思想方面: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

初步发展原因:

代表企业: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保兴面粉厂等等。

影响:给中国社会带来新的气息

(1)经济:新的经济因素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2)政治: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随后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思想: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3.短暂春天(1912年~1919年中华民国初期)

表现情况:其发展速度超过半个世纪的成就,主要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特点:A.短命:发展时间短暂、在1912年~1919年获得发展,随后伴随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B.雀斑:集中于沿海地区,零星分布不集中。C.瘸腿: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D.奥特: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落后,经营分散。E.小三: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F.精神分裂:既要反帝反封又要依帝依封,矛盾性:反抗和妥协并存。

影响:(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他们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封建军阀的独裁统治,这种要求首先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求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就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4.较快发展(1927年~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的夏天

表现情况: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限制因素:官僚资本的控制;帝国主义的压迫;封建主义的制约。

5.日趋萎缩(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秋天

萎缩原因:

(1)在沦陷区,民族工业或毁于战火,或被日军所吞并。

(2)在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强烈压制。

6.陷入绝境(1946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冬天

陷入绝境原因:

(1)国民政府发动内战,战争对经济的破坏。

(2)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大量美货充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3)官僚资本主义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资本主义。

(4)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灾难。

表现情况: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7.归宿(新中国成立后)

(1)新生: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党和政府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2)消亡:1953年~1956年,在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实行赎买政策,使民族资本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春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逐步确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1.地位: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但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分布集中沿海、发展的主要是轻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特别是当时中国是两半社会,它难以独立发展。

2.作用:①从经济上看: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因素,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有利于社会进步,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从政治上看:促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促进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从思想上看: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篇5: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周本均

(贵州省赤水市赤水一中)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目标确定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人教版)第10课内容。本课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发展来了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来探讨影响民族资本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的认识,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为: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从根本上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对教材进行挖掘和整合。对此,我选定百年企业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发展来以小见大,通过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发展历程来见证和展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本课的重点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影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学习目标设定为: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张裕葡萄酒广告(此段广告截取自中央电视台宣传张裕葡萄酒的发展历程片段,学生比较熟悉)。

学生活动:所有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从张裕葡萄酒发展的顺利与辉煌来衬托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之不易,然后老师作总结导入新课。

过渡:刚才这段视频讲述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张裕葡萄酒公司发展的辉煌历程,然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的发展却充满着曲折和艰辛。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发展来了解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2.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有哪些?然后展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两幅图片。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通过观察老师展示的图片思考提出的问题,然后让两位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从图片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拓展探究

问题探究一: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根据所展示的幻灯片来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用幻灯片展示张裕葡萄酒公司从1892年建立到20世纪初的发展状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为何外因是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呢?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老师展示的幻灯片,结合教材分组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对短暂的春天有了更直接的认识,

然后答案也用图片展示,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去挖掘图片及教材信息。及时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以较好地突破重点。同时在讲到群众性爱国运动处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法制教育)

问题探究二: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辉煌不在的原因,对此同学们有何启示?

教师活动:继续展示张裕公司发展状况的图片,学生的头脑中不禁会产生一个巨大的问号,处于发展巅峰的张裕葡萄酒公司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衰败局面?如此大的起起落落是怎么回事?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阅读课文和仔细观察给出的图片,思考讨论张裕公司辉煌不在的原因?对此有何启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把图像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学会分析材料,提取相关信息,理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并明确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问题探究三:探讨分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导致张裕葡萄酒公司曲折的原因和让学生认识到夹缝中生存的民族企业是如何的艰难与不易。通过两组图片展示不同时期张裕葡萄酒公司的曲折发展,让学生先从感性上有所认识。随后分组讨论不同时期及其原因是什么,形成理性认识。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讨论,导致张裕集团曲折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来分析不同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破难点,导致民族资本主义曲折的不仅有内因,还有外部因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难以发展壮大,但如张裕集团这样的民族资产阶级能够坚持下来,靠的是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4.迁移应用

教师活动:影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对比近代民族企业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我让学生先进行讨论、合作与沟通,然后归纳总结答案要点,选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

教师活动:让学生对本课作简要的归纳总结,用简洁的话来谈谈对本课学习的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思考后得出自己的看法。选派学生代表进行归纳总结展示,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本课的知识结构。

5.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在讲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中,均以“案例”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发展为中心。围绕案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历史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曲折发展是本课的难点,对此我采用重点分析原因的办法来解决,同时随后在知识的迁移中对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进行了今昔对比,更好地达到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让学生觉得历史其实就在自己身边。

篇6: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以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发展史为例

课程标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本课重难点

1.重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以荣氏家族企业为例)

2.难点:影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发展概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以荣氏家族企业为例,了解 19世纪末至解放前,中华民族资本主发展概况;(2)归纳概括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个案,“情境再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故事讲述和逐层呈现,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形成不畏艰难、诚实守信的良好作风,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雄心壮志。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已经学过,只是当时比较零散,而必修2则把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当然如果我们“炒冷饭”,那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根据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喜好发表见解,但又深入缺乏分析、归纳能力等特点来设计问题,以荣氏家族企业的个案展现,问题探究,故事讲述的方式,使他们的知识内化,能力提升,思想升华,增强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启发教学法;绘图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这三人是什么关系?

嫡系姻亲关系,是祖孙三人 荣氏家族

“兵船”牌不仅开创了国货品牌的先河,也是民国时期企业家“以商立国”、“实业救国”的一个缩影。

“兵船”商标由文字与图形组成,企业名称:无锡茂新面粉公司,从右向左的书写,“ WUSICH FLOUR MILL ”为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的英译;中间是一艘乘风破浪,面向西方行驶的兵船图形及商标既体现出了当时民族资本家积极学习西方,接受新事物,富国强民的理想;同时也包含着中国文化中一帆风顺的寓意。名称“中国自制顶上面粉”“商部批准概免税厘”两行文字分到左右。

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荣氏家族的庞大商业帝国,成为中国百年来一个独一无二的传奇。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概况。

回顾上节课知识,学生个别回答:19世纪六十七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原因、影响 案例教学法、材料(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案例1:“艰难起步,首创实业”

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鉴于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畅,遂决定筹办面粉厂。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

请问:荣氏兄弟在这个时候(1896年)创办企业有哪些有利的社会因素?

手写板书: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开设工厂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清末新政奖励实业(带着学生思考 群问方式 为后面的讨论打开学生思路)

案例2:“把握机遇,大展宏图”

荣氏兄弟1902年初办茂新面粉公司,资本20万两。1912年又创办福新面粉公司。到1919年荣氏的茂新、福新、申新三家总公司,已拥有12个面粉厂和4个纺织厂,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以上,形成了两大实业集团。20世纪初的二十年间可谓是荣氏企业成长的“春天”。

结合教材和以下信息,你认为促进荣氏企业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有何感悟?(可从社会环境、政府政策、外资势力、资本积累、思想潮流、舆论变化、企业管理、经营者和消费者等角度思考)

这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设计的亮点之一,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适当拓展,进行情感渗透,培养历史意识。

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充满激情的时代,我们民族实业家们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书写他们的豪情,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艰难发展。

案例3:“社会动荡,曲折发展”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荣氏申新各厂自1923至1924年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的产销也在下降,从盈余转为亏损。

随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荣氏面粉和纺织业再一次大放异彩。“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重新落在兄弟俩的头上。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或化为废墟或被毁损。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一手创办的事业被毁于一旦,郁积成疾,1938年2月撒手离世。

感悟:荣氏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紧密相关。

案例4:“战火连绵,经营惨淡”

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946年,荣德生遭到绑架。荣家为了救他,竟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荣德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完全破灭了。荣氏企业陷入绝境。

很多荣氏后人和企业资产转移到港澳台和美国、加拿大、德国、巴西等。

延伸拓展 案例5:“公私合营,红色资本”

上海解放前夕,对国民党彻底失望的荣德生不愿出逃,他全力阻止迁厂逃资,为新中国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社会财富。

1954年,38岁的荣毅仁将荣氏在大陆的企业全部交由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这个主动留下的选择为荣家赢得了毛泽东“中华民族资本第一户”的赞誉,并且使荣家最大程度在“文革”时得到保护。

感悟:社会政治运动对经济的影响 怕露富、转移财产等 1956——1978年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没有了私人资本主义

案例6:“传承三代,商业翘楚”

上海 “胡润百富”公布今年中国的“百富榜”名单,荣智健第四年蝉联中国大陆第一富豪。中信泰富目前在钢铁、通信、房地产及航空业四领域强势扩张,去年营业收入已达二百三十亿元人民币。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2005-10-28

历史回顾:“富过四代,回味传奇”

曾经有人这样总结荣氏四代的业绩:第一代白手起家;第二代另类传承;第三代隔代创业;第四代厚积薄发。

这个富豪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在一百年中经历了从晚清、民国、抗战、解放、“文革”,直至改革开放的全部历史震荡,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并在每一种格局下都显示出高超的生存智慧,见证了中华民族企业的艰难、曲折发展。

播放《大染坊》主题音乐 “ 把感动留在人间”

陈寿亭创办20世纪印染实业的艰辛过程,这既是对个人奋斗的深情礼赞,也是一曲民族工业的悠长挽歌。这体现了我们本堂课的主题。

本课知识结构: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阶段特征夹缝产生1895年后初步发展背景外商企业刺激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概况影响轻工业为主早期维新思想数量增加;促进改良、立宪、向内地扩展革命面粉工业等;南张北周、荣氏兄弟化工橡胶等艰难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壮大1912-19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短暂春天略;辛亥革命;政府重视;群众反帝;1927-36较快发展1937-45沉重打击国民政府统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政策等日本侵华;官僚资本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打击民族经济211946-49内战;美国经济掠夺;官僚日益萎缩资本;苛捐杂税,通货膨胀陷入绝境、倒闭

让学生画出简单的曲线图: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从过程看1860 18951912 ***51949 1952195631

本课小结: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实业救国” 成难圆之梦。但企业家们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在劣境中推动着其发展。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近代化。

我祝愿同时也坚信,在我们其中,必定有无畏大胆,锐意进取的人物,必定会涌现几个荣氏兄弟式的人物,到那时,你们可能是中国的“皮鞋大王”或者“啤酒大王”,也可能是“黄氏家族”或“()氏家族”!

一方面了解了民族企业的曲折发展,同时感悟到了近代实业家们的爱国情怀和高贵的人文品格,成为新时代改革的宝贵精神财富。

四、巩固练习

篇7: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一、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

(2)地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3)主要企业:

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1)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兴起,刺激了中华民族工业产生。

(2)鸦片战争后,列强商品输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造就中华民族工业商品和劳动力市场。

(3)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对民族工业起了诱导作用。

二、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2.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3.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4.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又称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背景: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作用,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短暂春天”时间: 一战期间

(3)概况:

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纺织业中心: 由上海变为上海、天津、武汉三大中心。

著名的实业家有:张謇(南通大生纱厂)、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无锡面粉厂)

(4)结果: 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1927——1937年抗战前夕)

(1)原因: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概况: 1935年以后,工商业发展创历史最高纪录。

3.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1)抗战时期:(1937~1945年)

状况: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原因:侵略战争的摧毁、官僚资本压迫,使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被吞并)

(2)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概况: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

原因: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使美国商品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

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苛捐杂税使民族受到沉重打击。

三、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这是它未能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篇8: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2012年12月28日, 我校邀请省内20多家友好学校参与了主题为“彰显赏识教育特色, 推进‘361·自主合作’课堂改革, 追求绿色生态课堂”的研讨活动。笔者作为高三历史组的代表展示了题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复习课。高三历史复习课应该以提高复习效果为目标, 因此所采用的复习方法、策略是非常关键的。在本文中, 笔者将以该专题为例, 谈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的高效策略。

一、把握学习方向

复习课首先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一是教师要准确把握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内容、题型和能力要求。二是教师要熟悉学生对该专题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三是教师要注意比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异同, 了解近几年高考历史的命题趋势。

在综合上述要素的基础上, 笔者确定了本专题的学习目标:回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基本史实;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客观评价洋务运动的影响;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民族资本家创业的艰辛, 感受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拳拳的爱国之心。同时, 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课堂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的目标意识。

二、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课应立足于新授课, 但又不能简单地重复新授课。上课伊始, 教师和学生应利用时间轴或是图表的方式一起构建专题知识体系, 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如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这一内容, 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活动一理清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过程, 并认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情况。

请思考:

(1) 以上曲线各代表的经济形态, 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其中, 最能反映时代要求的是哪一种经济形态?

(2) 结合该图和所学知识说出自然经济瓦解的表现, 并分析其原因, 以及这一现象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构建知识网络并不是“炒冷饭”, 如果只是将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罗列, 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疲惫。知识网络的构建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 把一个个零散的知识按照一定的体系连接起来形成知识链, 清晰表达专题中各内容之间的联系,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增强综合能力。通过这张曲线图,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鸦片战争以来, 我国自然经济瓦解的表现, 以及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三、理清历史概念

仔细研究历年高考试题以及通过对高三学生练习、检测的观察和分析, 笔者发现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很重要。理清历史概念, 即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历史知识的含义, 包括概述一个历史事件, 说明一个历史概念, 解释一个历史问题, 举出一个历史实例等。其中对历史知识的解释要注意内涵的准确和外延的完整。针对考试说明要求客观评价“洋务运动”这一内容, 笔者以南通市2011届高三二模试题为例设计了活动。

活动二客观评价洋务运动

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 “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 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 但只接受它的形式, 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 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 (“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 。……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 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程中出现。

请思考:

(1) 据材料观点, 你认为19世纪中后期, 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2) 关于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请结合材料, 从运动的指导思想、结局、对经济和思想的影响等角度, 简要说明你的观点。

本题中, 由于学生没有准确理解“现代化”和“反现代化”的概念, 因而影响了学生阅读理解、提炼信息、判断运送、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所以, 在高三历史复习中, 教师要加强历史概念的阐释, 寻找阐释历史概念的切入口, 帮助学生理解史料, 提高解题能力, 增强复习的有效性。

四、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本专题中, 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笔者以“荣氏企业的兴衰史”为主线, 巧妙地把专题内容串联在一起, 以期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引导学生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 分析其形成原因。

活动三感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

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缩影。阅读以下材料:

【时期一小荷才露尖尖角】1896年, 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 鉴于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 销路甚广, 且投资小, 见效快, 遂决定筹办面粉厂。1900年10月, 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本, 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粉厂, 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兴纱厂, 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纺织厂、面粉厂。

【时期二忽如一夜春风来】1914~1918年, 荣氏兄弟面粉系统发展为12个工厂, 生产的面粉占了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生产能力的31.4%, 纺织系统陆续增加五个纱厂。荣氏企业已稳获“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桂冠, 迎来了其家族企业发展的“春天”。可是好景不长, 荣氏各厂自1923~1924两年就亏损百余万元, 从盈余转为亏损。

【时期三千树万树梨花开】1927年, 随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及其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 荣氏面粉厂和纺织厂再一次大放异彩。到1932年, 申新纺织系统共有9个分厂, 纱锭52.15多万枚。年产棉纱占全国民族资本棉纺织厂总产量的比率高于18%, 棉布产量高于29%, 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棉纺织集团。

【时期四无可奈何花落去】就在荣氏企业王国全力扩展时, 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入侵中国, 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洗劫。八年抗战中, 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被毁, 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日军“军管”劫夺。八年抗战后, 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 试图重振旗鼓, 东山再起。但续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 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 以及通货膨胀, 荣氏企业最终难以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上述四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态, 并拟写一段解说词, 解说词要包括时间、阶段特征及其原因等关键信息。

笔者将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 每一大组同学再细分为3个学习小组。在小组中, 尽量注意优等生、学潜生、学困生的搭配。小组成员之间共同研究本小组的问题, 这是组内的合作性学习。在展示交流这个环节, 小组推选一名代表阐释答案, 其他组研究该问题的学生进行补充、辩论等。因此, 形成了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当然, 教师设计的这些问题应该有可思考价值且具有可探究性和挑战性。在问题设计中, 学生为不同时期先自主完成一段解说词, 用时5分钟。完成后,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然后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展示交流合作的成果。如果发现在黑板上展示的答案有错误, 其他同学还可以用红笔在黑板上订正出来。最后由教师进行精要的点评。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改进了课堂展示方式, 强调有目的的问题展示, 通过质疑、探讨、辨析形成正确的结论与方法, 达到建构知识和掌握方法的教学目的, 避免了简单重复地复习旧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了举一反三的综合答题能力。同时也回答了一个在高三二轮复习课中, 能不能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新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 从这一节高三二轮复习课的实践来看, 只要我们准备充分, 在高三复习课中实行新课堂教学模式是大有可为的。

篇9: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在本专题的学习中首先要抓住近代经济格局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等关键词,理清线索,构建专题知识结构,注意纵横联系,通过概括民国初期、国民政府前十年、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体会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所表现的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和创业品质。分析各个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近代中国政治领域(必修一)和思想领域(必修三)的影响;同时要注意分析和掌握世界工业化浪潮和西方列强争夺世界市场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层面探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地位和历史作用,认识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才是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其次要学会从不同视角去整合和领会本单元知识,可以从现代化和全球化观点去理解近代经济格局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同时中国近代经济格局的变动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与西方工业化浪潮和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密切相关,是中国被迫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全球化)的表现。

【考点扫描】

下面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予以说明。

【重难点突破】

学习中要善于找寻联系,整体感悟和拓展教材内容。这样不仅能提高记忆速度和学习效率,而且在联系中还会有新的史学认识和领悟。如本专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整合教材内容,以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1.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境内出现哪几种不同性质的近代企业?简述其产生过程并分析这些企业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 类型:不同性质的近代企业——外商企业、洋务运动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 产生: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始开办船坞和工厂,形成了外商企业。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为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以“自强”为口号开办近代军事工业,为“求富”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形成了洋务派企业。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开始投资近代企业,形成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 影响:经济上,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政治上,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推动了民主政治化;思想上,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推动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时代向近代工业文明时代转变。

2.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原因。

(1) 短暂春天——民国初期

原因:①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措施,激发了投资热情。② 抵制日货等群众反帝爱国运动。③ 一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④ 利润刺激、爱国心驱使。

(2) 良好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原因:国家实现形式上统一;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

(3) 抗日战争时期——日益萎缩

原因:战争的破坏、日本的侵略和掠夺、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和官僚资本的压制。

(4) 解放战争时期——陷于绝境

原因:战争破坏、美国的侵略与掠夺、官僚资本的压制、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3. 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有利因素:

(1) 列强的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2) 清末至民国时期,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的措施。

(3) 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

不利因素:

(1) 三重压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阻碍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 政局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 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4) 后天畸形,行业和地区分布不平衡,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认识:

(1) 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国家统一才是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2) 民族资本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4. 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及其特点和归宿。

(1) 封建自然经济

特点: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保守性。

归宿: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封建自然经济消亡。

(2) 洋务经济

特点:具有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附,使其具有买办性;采用机器生产,是中国早期的近代企业;民用企业面向市场,又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一开始就以垄断面目出现,又呈现出有别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特殊性,是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主义。

归宿: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3)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特点: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自由开放且富有侵略性。

归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成为国营经济的一部分。

(4)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行业分布和地区分布不平衡,发展缓慢畸形。 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依赖性和妥协性。 用机器生产,是近代企业。 近代前期最富有革命性的经济成分,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基础。

归宿:经过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5)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特点: 垄断性: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产物; 买办性:适应英美列强经济侵略的需要; 封建性: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反动性: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经济基础。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尤其能表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特点。

归宿:1927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开始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6) 新民主主义经济

特点: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代表中国各革命阶级利益; 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完整的经济形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渡的经济,建国后表现为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其本质和发展方向都是社会主义的。

篇10: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义曲折发展时期(人民版)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2)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3)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 ;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开始;(2)全国夺权和二月抗争;(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4)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5)**中的国民经济;(6)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

2.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党尚未认识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还没有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艰苦的探索。1956年举行的苏共二十大,批判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及对他的个人崇拜。帝国主义乘机掀起世界性的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思想混乱,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巨大困难。中国共产党不同意苏领导人全盘否定斯大林;但是也由此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更加注意总结本国建设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产道路。由此,苏共推行反华政策,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由于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加之后来“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困难,但仍在曲折中前进。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2.解析:本单元内容在近三年高考中均有所体现。从考点分布看,主要围绕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9---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的原因;中共八大;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邓小平全面整顿;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在尖端科学技术及外交上的主要成就等来命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在比较紧张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的,成功之处反映我们党执政能力水平高;探索的失误,一方面原因在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缺乏建设经验,修改了中共八大的路线,另一方面也受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影响。2.探索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使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高速度,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困难。

四、教学过程

问题1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了,为此,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什么样的经济建设方针呢?

设计意图:就整个世界而言,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生的社会形态,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然而,中国的国情与苏联的不同,不能教条地照搬 苏联的做法。中国的社会主义应当怎样建设,这是一未知的问题。但有一点,那就是制定什么样的经济建设方针,怎样进行经济建设都必须从国情出发,否则就会脱离实际,无法实行阻碍社会进步。所以,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讲解: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他强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他在谈到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时说,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期,就注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6年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提出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在经济建设上,八大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师生互动:“谷散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C)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解析:先读材料,根据“青壮炼铁去”“20世纪50年代末”等信息,判断出该事件是“大跃进”运动(或“大炼钢铁”),由此推理便知其原因是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急向“左”转的结果。

问题2 十年建设时期“左倾”错误有哪两个主要表现?其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左倾”错误主要表现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速度两个方面。其原因既有具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共指导思想方面的错误所致。

讲解:(1)当时的”左倾”错误主要有两个:一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的认识问题: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我党在这两个问题上一再发生错误,而且两方面互相影响,使探究充满了曲折。(2)这一时期滋生”左”倾错误的原因有: ①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封建专制存在的时间长,封建家长制思想很容易侵蚀党的机体,致使民主法制意识淡薄,易出现盲目服从。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一直有阶级斗争学说来指导革命,用群众运动的方法解决问题,难以很快转变观念。②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 热情很高,迫切需要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③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想尽可能纯洁革命队伍。④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尤其是反右派斗争扩大和“反右倾”斗争两次运动更使正常的言路被堵赛。⑤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尖锐,于是想加速建设社会主义以便对抗资本主义。

师生互动1:1957年针对整风运动中的过激言论,毛泽东提出了“引蛇出洞”“诱敌深入”“阴谋”等说法,这说明(B)A.党中央继续坚持整风运动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

C.毛泽东认为走资派已经渗透到党内 D.发动“文化大革命”是非常必要的 解析:“引蛇出洞”“诱敌深入”“阴谋”等说法说明毛泽东已经将这些过激者视为敌对分子,过分夸大了阶级矛盾。师生互动2: 1958年毛泽东提出:“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毛泽东的这段话是针对(B)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红卫兵运动”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两个关键信息,一个是时间“1958年”;另一个是“组织军事华、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反映的生产关系特征的特点-----公有化程度高。根据这两个信息判断毛泽东针对的是人民公社。师生互动:3:人民公社体制约存在了(B)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解析:人民公社体制开始于1958年,1978年废除,约存在了20多年。

师生互动4:刘少奇说:“过去我们经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这样套„„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这主要是针对(C)

A.土地改革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解析:这是刘少奇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说的话。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整体上是正确的。“文革”期间刘少奇受到迫害,不久就去世了。问题3如何理解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性质结果和教训?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文革的原因、性质、结果和教训有深刻的印象。

讲解:⑴原因:文革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二是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的削弱和破坏;三是周边国际形势的紧张,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四是江青林彪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推波助澜,最终导致了”文

①化大革命”的爆发。1965年冬,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写的《海瑞罢官》。这一批判得到毛泽东的支持,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⑵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运动。它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⑶后果:文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使民主法制遭到肆意践踏;经济上:使国民经济遭到了巨大损失;文化上: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横向上看: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⑷历史教训:一是无产阶级掌权以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大搞阶级斗争;二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原则;三是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法制,反对个人崇拜。

师生互动1:1966年夏,中共中央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要派”。其中的“当权派”是指(B)A.以林彪、江青为首的野心家 B.各级坚持正确路线的领导干部 C.文艺界的领导 D.犯过“左”倾错误的党的领导人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夏,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就是“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颠倒黑白的时代,“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正是坚持正确路线的领导干部。

师生互动2:当今以口述回忆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正悄然兴起。据一位老人在回忆录中提到,1968年火车拥挤,交通堵塞。出现回忆录中这一现象的原因是(C)

A.各地群众纷纷到首都悼念周恩来总理 B.全国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C.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D.“四人帮”发动批林批孔运动

解析:题干的关键信息是“1968年”,此时“文革”进入全面夺权阶段,严重冲击了

上一篇:写老师的四字词语下一篇:的春节短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