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建议

2024-04-16

语文课堂教学建议(精选8篇)

篇1:语文课堂教学建议

一、根据阅读内容创设合理的趣味性情景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为对某种事物充满兴趣,所以人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去认识和了解这一事物或产生某种爱好,使得学习和认知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同样兴趣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一种方法。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大的缺点就是教学形式单一、陈旧,缺乏新意,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持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因此,为了能让学生主动的接受语文阅读中的知识教师需要根据阅读内容创设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情境,将书本中的不动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真是活动,不仅能够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中,获得求知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自读、自问的良好阅读习惯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反复的阅读文章,从文章中发现问题,领悟感情。在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展示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由的选择阅读文章的形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情感朗读的情景和条件,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思维都得到培养。学生充分阅读后教师要提出相关的阅读要求或问题,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真正的做到自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问习惯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勇敢的提出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予以学生鼓励和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怎样更加善于提问,老师要多问学生看到文章会想到什么,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领略到语文阅读的乐趣。

三、创新教学方式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策略,深化阅读理解,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要划分学生的年龄段,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规律的不同设计阅读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合理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其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新课标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制定教学计划。

例如,在《麋鹿》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僻和重要的字词,从而更好的读懂这篇课文,然后教师要结合文章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一些视频、图片对麋鹿的外形进行简单但是有特点的描述,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观察、自己描述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有了新的、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适当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学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教学手段逐渐变得先进化,在改进阅读教学理念与方式的同时,阅读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近年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手段越来越广泛,使之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工具。多媒体课件能够展示文字、动画、视频,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能过于频繁,每节课都利用课件完成教学,不但不会得到应有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使课堂内容变得单调和呆板。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适当适时利用多媒体工具,合理地结合传统教学手段,进行科学教学。

五、给予学生积极评价

每个人在受到肯定时都会产生喜悦和自信,进而更加努力,尤其对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纯真的性格,当受到老师表扬时都会信心倍增,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适当给予小学生积极的评价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很大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进行鼓励与肯定,能够正面引导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对学生评价时,不应挫伤学生自尊心与积极性,适当并及时地指出问题,多使用鼓励性语言,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才能获得学生的信赖,进而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学习知识。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读、自问、自悟,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索语文阅读中的知识,同时还要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品质、价值观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意义重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建议]

篇2:语文课堂教学建议

现将高中语文教学意见里面的书目、近期召开高三全县集体备课分工发给你,请组织教师认真准备,形成电子稿,于3月10日前发给我。

集体备课分工: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作文 王善国

高中语文教学建议(修订稿)

高一

一、总目标

1.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人格,有理想,讲道德,立大志。2.培养浓厚的阅读写作兴趣,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

3.阅读课外读物40万字,写作3万字(包括周记、作文,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写,主要练习记叙、描写,穿插部分说明、议论),记2万字的读书笔记(包括抄录名言佳句100则)。

4.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政治(如《通俗哲学》)、文艺(文艺刊物及文学著作)读物,着重阅读记叙、说明性的文章。

5.阅读部分浅显文言文,熟读100首诗词,背诵100句名言警句,练钢笔字200页。6.注重培养基本能力,掌握基础知识。

二、阅读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记叙文,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等)和记叙的特点(可围绕线索、结构安排、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体会)。

2.阅读说明文,领会内容的科学性和语言的准确性(限制性词语、数字的确数与约数等)。理清层次,分析主要的说明方法(下定义、诠释、举例、列数字、作图表等),区别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周密)与叙述语言(具体、形象、生动)的不同。

3.注重阅读方法(像符号助读法、摘录法、背景助读法等),重视字词句的学习,能准确地理解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4.培养自学能力,能在阅读中提出具体问题,并能利用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一些疑难问题。5.读《文言文助读》,熟悉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6.注重精读和速读相结合,详读和略读相结合,注重熟读和背诵。

(二)教学措施

1.每日一人一书活动。每天上课拿出五分钟,轮流请学生单个发言,介绍近期看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或推荐介绍新书。

2.举办读书交流会。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采取代表发言、自由发言、自由讨论、交谈等多种形式,交流读书体会、感受、经验等。

3.开展演讲、辩论赛。教师根据学生近期的阅读内容确定主题,学生自由拟题。参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材料,构思撰文,然后选取较好的参加演讲或辩论。

4.正视学生之间的差距,分层次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学生阅读水平不均衡,决定了对笔记的指导要求也不应千篇一律。根据阅读训练的三个层次,把阅读笔记相应地分为“三种”类型:C型,侧重文章阅读。摘抄名言佳句,整理文学知识,理解文章内容。这适应处于理解性阅读训练的学生,这种做法既不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又便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简洁明了地表达传递信息的能力。B型,侧重文章鉴赏。能够分析结构、分析重要语句、归纳思想内容、归纳写作特点,品味作品思想实质、艺术境界。这适应于处于鉴赏性阅读训练的学生,这种方法便于学生为深层阅读提高审美能力打下基础。A型,侧重文化感受。对文章进行研究性阅读,抓住某一个方面某一个点(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发感或论评。这适应于处于评价性阅读训练的学生,便于培养文学作品鉴赏评析的能力。

三、写作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练笔的好习惯,能较好地选择和组织材料。

2.写记叙文,六要素要牢记,做到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描写具体生动,并能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思想。

3.写一般的说明文,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使用准确明白的语言,恰当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4.写一般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5.练习写一般通讯报道、调查报告等。

6.注重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规范、连贯,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讲究文面整洁。

听说能力目标:注重即席发言,能按照自拟的提纲,用普通话讲故事,说明事物,阐述观点,讲述读书心得,交流体会,进行辩论,做到语言清晰,仪态大方。

(二)教学措施

1.作文教学要注意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写作热情。在课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情绪、作文情怀,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让作文成为学生倾吐心声、抒发认识的平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体裁,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或口语化,或诗文化,或散文化,或逻辑严密进行思辩,或自由抒发心灵感受,在写作中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特色、亮点,反复练习,交流评价,从而训练他们有话可说,提起笔自然而然就流淌出这样的文字,来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这些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周记、日记、甚至平时课后小练笔来完成。

2.重视作文素材积累,注重回归课本,以课本为根,让学生学会开枝散叶,多给学生积累阳光、雨露、施肥,这可能要老师更辛苦的去精挑细选好的作文、素材、诗词美句,更好的为学生做课文的归纳和拓展。教师做好学生的明灯和指路人,任重而道远。

3.重点指导记叙类文章写作。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运用多种手法刻画形象,表达情感,升华主题。

四、背诵、阅读书(篇)目

上学期 背诵篇目

必修一:《劝学》《师说》《归去来兮辞(并序)》《荷塘月色》《烛之武退秦师》 必修二:《赤壁赋》《再别康桥》《琵琶行(并序)》

必读书目

文化苦旅》(余秋雨)《花季雨季》(郁秀)《谁的青春不迷茫》(刘同)《世说新语》《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

推荐书目

《悲惨世界》(雨果)《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谁动了我的奶酪》(斯宾塞〃约翰逊)

下学期 背诵篇目

必修三:《陈情表》《屈原列传》《记念刘和珍君》《古诗二首》(《氓》《行行重行行》)《兰亭集序》《论语(六则)》 必修四:《宋词二首》《念奴娇》《永遇乐》《六国论》《阿房宫赋》《滕王阁序》《报任安书》

必读书目

《苏东坡传》(林语堂)《人间鲁迅》(林贤治)《病隙碎笔》(史铁生)《新月集〃飞鸟集》(泰戈尔)《边城》(沈从文)

推荐书目

《旧时月色》(董桥)《我们仨》(杨绛)《与鲁迅相遇》(钱理群)《从容一生》(俞敏洪)报刊:《语文报》《散文》《散文选刊》《杂文选刊》《作文与考试》《读者》《中国青年》

高二

一、总目标

1.注重情感教育,既要注意传统美德的教育,更要注意先进的科学思想、科学意识的培养。2.进一步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营造语感氛围,培养语感。

3.阅读课外读物40万字,写作3万字(包括周记、作文,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写,主要练习议论文体,穿插其它文体,并注重多种表达形式的综合练习),记2万字的读书笔记(包括抄录名言佳句100则)。

4.继续阅读文艺读物,加强时文(报刊)阅读,着重阅读议论文体。

5.继续阅读文言文,背诵100首古典诗词,100句名言警句,练钢笔字200页。

6.注重基础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锻炼。基础知识的主要范围,一是指继续加强修辞、标点符号、语病修改等方面的练习,着重进行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训练,注重广义修辞的练习;二是指继续了解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与重要文学作品相关的基本古代文化常识(称谓、历法、官职、地理、科举等)。

二、阅读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记叙文(含文艺作品),着重把握记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注重文句的分析与理解,能从整体上把握主旨,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结构、层次、表现技巧,作初步鉴赏、评价。

2.阅读论说文(含政治、经济、科技和文艺理论),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要注重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辨别、筛选,正确分析文意。

3.积累高中五册及《史记选读》所列实词;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等虚词;熟悉词类活用:名动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一般特点:判断、被动、省略、倒装(宾语前臵、介宾后臵、定语后臵)。

(二)教学措施

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3.讨论交流,提高阅读效率。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三、写作

(一)教学目标

1.注意材料的积累。

2.写记叙文,注重培养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联想力;提高审美情趣,注重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注重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注重叙述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3.写议论文,注重审题、立意,做到内容正确,观点鲜明;注重布局谋篇,做到思维条理,符合逻辑;注重遣词造句,做到准确、鲜明。

4.写一般的说明文,注重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5.练习写应用文,注重其格式及行文的习惯要求,具体练习书信、便条、启事、通知、电报、新闻、广播稿、说明书。

四、听说能力

(一)教学目标

能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评价同学的观点、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能对时事发表客观的评论,做到讲道理,不偏激。

(二)教学措施

1.学生交流。一是交流心得。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谈读书的体会和做笔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相互学习借鉴。二是交流读书笔记。采取同学之间自由交流、以班级为单位相互交流、选好的笔记展览等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创作鼓励。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并选取好的作品发表,使学生产生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增强阅读和创作的兴趣。

3.批语引导。大体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鼓励型。对阅读笔记做的较好的,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二是赞赏型。对鉴赏评析文章见解合理且有个性的,以肯定赞赏为主,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三是指导型。对于方法欠佳,评论偏激的,要帮助纠正,培养正确的评论观。四是沟通型。有的学生有时借助读书笔记,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或忧郁等,作为老师应及时与之沟通,使读书笔记成为构建师生良好关系的桥梁。

4.指导撰写专题报告。教师确定主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找材料,构思撰写成文,以写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以《我最……的一位女性》为题,进行研究性阅读,有的写《我最佩服的一位女性思嘉》,有的写《我最同情的一位女性苔丝》等等。要想写就必须读,而想写好就必须广泛地阅读,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多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背诵、阅读书(篇)目

背诵篇目 上学期

必修五:《沁园春 长沙》《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并序)》《逍遥游(节选)》 《唐诗三首》(《蜀道难》《登高》《锦瑟》)《齐桓晋文之事》《史记选读》:《廉颇与蔺相如》《垓下之战》(垓下歌)《荆轲》(易水送别)

必读书目

《山居笔记》(余秋雨)《古典之殇》(王开岭)《灵魂只能独行》(周国平)

推荐书目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灵山》(高行健)《飘》(玛格丽特〃米切尔)下学期

必读书目

《围城》(钱钟书)《活着》(余华)《平凡的世界》(路遥)《穆斯林的葬礼》(霍达)《狼图腾》(姜戎)

推荐书目

《老人与海》(海明威)《雪国》(川端康成)《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报刊:《语文报》《散文》《散文选刊》《杂文选刊》《作文与考试》《读者》《中国青年》

高三

一、总体目标

1.进一步加强主人翁意识、责任心的培养。

2.阅读课外读物20万字,写作3万字(包括周记、作文,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写,主要训练议论文、记叙文),记1万字的读书笔记。

3.继续阅读部分文艺读物,加强文学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阅读政治、经济、科技和文艺评论等文章,并作初步鉴赏、评价。

4.加强现代文阅读训练,要求能理解文句,把握文意,分析阅读材料的结构、层次、表现技巧,并能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5.继续学习《文言文助读》,加强翻译训练;复背100首古典诗词,背诵100句名言警句,练钢笔字200页。

6.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语言知识进行排查训练,重点放在词语、句子、语言运用上。

二、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质疑、释疑和评析的能力,且能熟练地辨别、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和材料,对内容能正确地加以概括、阐发或解释。

2.对文学作品初步具有鉴别欣赏能力。注重把握文学作品内容,分析体会语言特色,分析表现形式等。

3.阅读各种著名演讲集,学习演讲艺术。

(二)教学措施

注重阅读方法的多样性,力求可操作性。语文阅读重在求量,在求量的基础上求质。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会默读、速读、略读,又要会精读,只有多样阅读,方法灵活,才能切实提高阅读能力。但是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正确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时只是“让眼睛在文章上溜一遍”,而对于具体的思想内容、结构、写作技巧等却不能作深入具体的分析。为了解决这一实质性问题,可按文体特点,总结阅读方法。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记叙文、散文、短篇小说这类文学体文章时,可采用了“四步十点法”。“四步”,是指阅读过程中分为四步,由浅入深地展开阅读赏析;“十点”,是指具体的阅读项目。简单地说:第一步,标明阅读日期、写清阅读题目、记住作者、了解写作背景、落实生字词。这样便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为下一步深层阅读做好辅垫。第二步,理清线索、弄清结构,提高学生鉴赏作者谋篇布局的能力,理解文章内容的发展规律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把阅读引向深层。第三步,分析重要语句、归纳思想内容。这是阅读的核心环节,也是基本能力的要求。第四步,归纳写作特点,学习写作规律。这样便于提高学生鉴赏评价及应用能力,这是阅读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三、写作

(一)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的写法。2.能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使文章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字体端正,文面整洁。

3.写书信、便条、启事、通知、电报、新闻、广播稿、说明书八种应用文,要符合写作格式及行文的习惯要求。

听说能力目标:能做有准备的演讲,中心明确,材料充实,语言比较简练、生动;能在一定的会议上作即席发言。

(二)教学措施

1.增强计划性和有效性。加强集体备课,强化研究,合理安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确实提高作文训练质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审题意识。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是关键。立意的准确与否决定作文得分的高低。要将立意训练贯穿作文课的始终,使文章立意准确,思想深刻。

3.培养文体意识。记叙文要有描写意识,写好细节,写好情节,写活人物,用好倒叙、插叙、悬念法、误会法等。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语言精炼、有气势,使文章结构思路明晰、条理清楚,符合文体要求。

4.培养“亮点”(创新)意识。要凸显自己的亮点,不怕张扬,不怕“招摇”,把文章的语言美、立意美、结构美发挥到极致,使文章个性鲜明,亮点突出。

5.培养材料意识。要重视积累,灵活运用材料。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时代,善于思考感悟,使文章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

6.培养文面意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没有错别字。

四、阅读书(篇)目

上学期 必读书目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丑陋的中国人》

推荐书目

《寻找家园》(高尔泰)《美的历程》(李泽厚)报刊:《语文报》《散文》《散文选刊》《杂文选刊》

下学期 必读书目

《生命的品质》(周国平)

推荐书目

篇3: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及建议

一、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

中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把专业课放在绝对优势的地位。 作为职业教育类学校,突出专业特色,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 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过分强调专业课,自然地就淡化了语文课的地位。语文课时被压缩到不能再压的地步,有时一周只上两次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周两次课又如何能给学生们更多、更好的教育。更严重的是,在学生的观念中,语文课只是专业课的调料,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练好了技术技能,学会实际操作,就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在这种严重的功利主义意识下,语文素养提高相对缓慢。

二、对语文学习的错误理解,忽视语文的价值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读书写字。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对语文学习的最浅显的理解,是没有看到语文学科的真正价值。认字、读书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是最基础的东西。语文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理解和传递信息,通过阅读和交流,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通过文学作品,来传承文化、认知世界。所以,对语文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也不利于语文的学习。

三、基础差、见效慢,不易学、不愿学

语文学习的特点是见效慢,不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学习语文要靠日积月累。学习的越深入,涉及面越广泛。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基础不够扎实,多数又缺乏恒心和毅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懒惰思想严重,当学习遇到困难,往往不肯下功夫,不自觉地就放弃了。不易学让他们不愿学,提高自然也慢。

四、自我满足,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一部分学生认为,从上幼儿园就开始读书写字,语文学习了好多年,认识了好些字,认为自己已有的语文知识够用了,自我陶醉, 自我满足,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看到自己, 不了解别人;只停留在表面,不懂得深入,所以,也难学好语文。

五、语文教材内容与时代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时代感

很多中职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多年来没有改变。教材的内容有一些已经不能够贴近现在学生生活的实际,一些名家作品尽管是学习的典范,因其距离现代社会较遥远,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 让学生们难以想象、理解和欣赏。这也是造成学生们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六、教师的教学技能,影响着教师上课的质量,影响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又具备工具性的特点,是提升素养、 沟通交流、传情达意以及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决不能因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它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学,一定要在实际中做到社会重视、学校重视、教师重视、学生重视 , 从而形成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家长的合力,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奠定基础。

(一)社会重视

要建立一系列的保障机制,体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发挥用人单位录用、社会招聘的门槛作用,使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成为人们工作的必备要求;弘扬汉语的民族骄傲感、 自豪感,让汉语的规范使用、优美书写成为人人必须的一种技能。

(二)学校重视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保证其有效的课时,保证其基础地位不动摇。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方面的检查和评估制度,促进各项教学任务的落实。

(三)教师重视

中职教育中,多年来形成的重视专业课忽视基础课的习惯依然存在,所以,语文学科的教师,首先自己重视这门学科,切不可随大流,走过场,忽视自己在学科中的作用,要不断提升教学技能,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创新地使用教材

自主地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料,整合相关材料,将实用性与语文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用鲜活的材料、优秀的时文、名家名篇等作为学习材料,丰富学习内容,扩大阅读视野,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适时运用视、音频等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组建兴趣学习小组、互助小组,模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方法,全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篇4: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一、当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过分依赖教参

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教参,从而带来课堂上标签式的解读。在这样一种“纯教参”的阅读教学模式之下,滋长了教师的惰性,容忍了教师的依赖性,于是很少有教师从教材本身去探寻教材的意义。对一些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很少有人站在“人性”的角度去立体化解读 ,而是一味根据教参解读,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2.教改流于口号,阅读教学仍然停留在单纯的知识教学上

从当前国内外教改潮流来看,“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结合的新趋势。在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激励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完成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学应以人为本。可是很长时间以来,教师的传统阅读教学仍然停留于单纯的知识教学,使得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内容,由于未从接受者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而造成了教学上的主体错位,使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应付教师的提问,就是琢磨作品的答案,以致在阅读中迷失了自我,丧失了阅读的渴望。

3.阅读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当前的中职语文阅读课堂大多还沿袭传统语文教学的“四部曲”,即:“词语解释”“文章结构分析及段落大意”“文章主旨概括”和“写作特点分析”这个固定的程式。多年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习惯于接受这种千篇一律的、似乎是“万能”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抑制和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虽然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课程标准中阅读对话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1.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理解文本,收获于课堂,成长于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资本来自教者对文本研读的程度。研读文本是对文本本身,对作者、对作品背景、对作品相关因素作多方的搜索和研究,以求对作品有个整体的认识与把握。还要从学生的认知体验上去解析文本,寻找学习的生长点与结合点。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融合自己的理念、经验和见解,进行个体研究,形成教师自己的阅读与教学风格。研读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教师对文本的解构和重构的过程。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者要想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层次上的互动、碰撞,涌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动,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拥有一定的高度,就得深入地研读文本、理解文本,准确客观地把握文本,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在感知文本、建构文本、解读文本上展开对话,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表象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这样的解读才可能是个性化的、多元的,才能收获于课堂,成长于课堂。

2.更新教学理念,明确阅读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定位,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魏书生老师曾经指出:“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互助的平等的关系”。教师帮助学生,使之可以顺利阅读;学生获得教师帮助,从而完成阅读任务。所以,教师以帮助学生为己任,力求做好学生的“助手”,应该是阅读教学中给自己最恰当的角色定位。教师要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始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是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

3.变换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第一,教学指导性阅读 ,是指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它的主要对象是教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逐句循诵,摘出不了解的处所;然后应用平时阅读的经验,试把那些不了解的处所自求解答;得到了解答,再看注释或参考书,以检验解答的对不对;如果实在无法解答,那就径看注释和参考书。不了解处所都弄清楚了,又复读一遍,明了全篇或全章的大意。最后细读一遍,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叶老把指导阅读的方法归纳成三步:即质疑自答;复读会意;细读探究。

在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过程中,笔者认真总结了叶老的思想,主要着力于以下两个方面的指导:

一方面,阅读和思考相结合。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阅读中的思考是扣学生心弦、震学生心灵、启学生心智的关键环节。抓好这一环节,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与作者的心息息相通,随着作者的感情波澜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泣或歌、或沉或昂。学生沉浸在“阅读情感”的氛围中,兴趣自然高涨,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一起将阅读的感受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萌发求知的欲望。有时,笔者则利用文章的观点,引导学生针对现实,面对现实,发表各自的看法,让学生在侃侃而谈中进行多元思考,培养创新思维。每当这时,教师便鼓励学生“每有会意,便欣然提笔”,摘抄、续写、杂感,不拘一格。

这些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目的,也实现了阅读写作的良性循环。

第二,自由性、研究性阅读。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指导性阅读训练,在学生阅读积极性有了一定提高的基础上,教师就应热情鼓励学生开始进行自由性、研究性阅读。

首先,阅读与兴趣相结合。高尔基形容自己对书本的喜爱“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的确,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自由性阅读便应还学生以自由,教师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被学生“吸收”。学生将吸收来的东西融会贯通,纳于胸中,才能化为己有。自由性阅读方式正好符合了中学生心理发展及个性发展的要求。学生可选择“我需要的”“我感兴趣的”文章来读,只要他们愿读、爱读,才能达到阅读新境界。

其次,阅读与研究相结合。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有一百个贾宝玉;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之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专题研究性阅读。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变换教学模式,让学生由传统语文教学中被动地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更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品尝到研究的甜头。

4.掌握提问方法,找准切入点,敏锐果断地把握学生思维流向

阅读课堂教学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应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但“满堂问”决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里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但是提问不要太碎太杂,切忌“满堂问”。为此,教师要把握两个关键。

首先是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如《一碗清汤荞麦面》中“母子三人四次吃面的情景,不同的有哪些?相同的又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既立足于文本,又关照了学生。学生顺着这一问既能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又能引发自身的探索意识,对文本进行深入探讨。一堂课有这么一两问就足够了。这样一来,课堂上不再是烦琐提问的干扰,而是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往对话。

其次要有敏锐地洞察、果断地把握学生思维流向及流程的教学机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形,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没有讲完,学生就回答得天衣无缝,一步到位。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就不必再按教案中的步骤一一追问学生,而应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推进。

三、结语

朱绍禹先生认为:“阅读就是通过视觉认识书写的文字符号,从中获取思想的程序。”,我们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根据就业的需要,不唯考试,只唯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高,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阅读板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使语文教学丰富化、生动化、快乐化。使学生从语文阅读中真正获取“思想的程序”。

篇5:高中语文教学进度建议

高一年级:

上学期:必修

一、必修二; 名著:《红楼梦》《边城》

下学期:必修三、四 名著《呐喊》《老人与海》《女神》

高二年级:

上学期:必修

五、《<史记>选读》 名著:《三国演义》《哈姆雷特》

下学期:《唐诗宋词选读》《现代散文选读》 视教学实际进度,灵活安排《唐宋八大家散文》

名著:《茶馆》《子夜》《欧也妮·葛朗台》

高三年级: 上学期:《论孟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 名著:《红楼梦》《呐喊》《边城》

下学期:酌情选择其他选修教材、复习

说明:1.以教材(含选修教材)为本,用好教材,教好教材,引导学生积累与教材相关联的文化(文学)常识。

篇6: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建议

(一)从自身出发,高效地备课

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身份,虽说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作用但不是独裁作用,只是在教学引导者学生往只是最丰美的地方寻找。

所以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特点,针对自己的授课特点进行高效地备课,扬长避短方能事半功倍。再是在课堂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随时为了更好的教学成果进行改进。

最后进过反复地自我评价,找出漏洞再做大胆地设想与纠错。从自己的特点出发才能真正达到高效备课的目的。

(二)充分了解学生,针对性备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学生正是主体,能否针对主体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对教学成效的好坏起到直接作用。

那么这就要求老师第一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个最基本的了解,以至于不会使学生水平与授课难度不匹配;第二要求对学生的性格差异有大概了解,做到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第三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背景,才有利于达到符合他们的发展道路。

(三)反复琢磨教材,全面备课

虽说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成绩,但是升学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以及时代背景所编写的最具代表是的施教材料,所以对于教材的把控能力教师一定要有较高的水平。

只有吃透了教材,才算是把握了教学的基础,吃透了教材之后要能够上升高达,绽放出更绚烂的智慧。教师也可以进行合作备课,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商讨,确实如何设计课堂流程和内容。

二、实施阶段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以知识为基本框架的一种对话,老师不断抛出问题由学生来解答,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不存在谁必须服从谁的关系。

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能够让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更愿意和老师交流,使教学变得高效。

比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轻松有趣的活动,在我们学习童话寓言故事时,可以安排我们的学生讲故事表演出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学习兴趣之后,我们老师的工作从以往的“赶羊”,需要用各种方式引诱自己的羊儿往前进,变成一种愉快的放养模式,学生们愿意更加主动学习,在大草原里只需要给这些羊儿一些合理的指导不让他们越界就好了。

所以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种让教学活动事半功倍策略,说来简单但实施起来并不易。需要老师最好各项基础工作,保障学生的语文生活有足够的养分,再要让他们尝到这些养分的甜头,能主动地去觅食。

三、评价阶段的有效策略

(一)针对自身,提高教学素养

篇7:语文课堂教学建议

建议

语文园地的编排,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课程理念上的更新。老师要完全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语文园地的特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主动”“兴趣”上。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流程,都始终抓住具有自信心,具有激励性,具有亲切感的课堂语言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去认、去读、去背、去写。经过教学实践和整理,我认为教者应该遵循以下教学流程去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注重情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三年级的孩子富有好奇心,但是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不够强,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观察发现的这一特点来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对此,创设情境的做法显得尤为适用。如在教学“我的发现时”,课堂开始,以问题解决问题导入,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了解句子中哪个字使用错误,孩子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掉动起来。在学习“读读认认”认识身体部位带有“月”字的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认识字词的时候直接站起来指出自己的身体部位,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如在学习“读读背背”时,尝试让学生复习花钟的开放时间,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宽带网”部分,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后尝试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我想三年级的孩子一定会高兴地不得了。想语文园地这类教学我们可以化理性的学习内容为感性的游戏活动,还可以设计猜字游戏、背诵比赛、编写花开放的谚语等,比如介绍字谜:有土可种庄稼,有水可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马可闯天下,让学生打一字。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添加偏旁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些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语文园地”以板块形式呈现,可以通过设置主题情境、趣味情境或开展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竞赛活动等形式,串联或重构教学板块,使学习充满趣味性。

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低年级“我的发现”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注意发现的习惯,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亲历自主发现的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要学会等待,不以教师或优生的发现结果代替全体学生的发现过程,同时也需要教师巧妙的引导和适时的总结。

如在教学“我的发现”中12个形声字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来 老师: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老师:同学们,在这些加点的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全部都换了偏旁。

生2:第二组和第三组都有一个读音不相同的。

生3:声就是三个读音都有相同,形就是换了偏旁,有一部分相同。

还有在教学“读读认认”部分,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发现身体部位带有“月”字的字学习

老师:汉字除了这些特点以外,一些与身体有关的汉字也很有趣,请大家学习第三部分读读背背。同学们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然后在生字表中挑2个写一写,想想你有什么发现。同学自由读书,练习描红。师:读了这些字你有那些发现?

生: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发现规律的过程,为让检查真正是否掌握了这种规律,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比如:习题区分形近字、形声字,直接举例子等。

“语文园地”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发现;不仅积累,还在运用。所以每个板块都应重视自主合作,适当拓展,引导运用。下面介绍各板块的基本教学模式。

三、注意事项

①积累是前提(日积月累,当然重在积累),理解是基础(理解能促进有效积累),运用是导向(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适度拓展,丰厚积累。②语文园地提供的练习大多是单项的、孤立的,而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有意义。因此教学重在尽量为孤立的练习创设语境,在语境中学语文。

③面向全体,多创造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合作小组(同桌)的力量,当场检测。

④“读读背背”重在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这部分内容教师不必细讲。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没有关系。

篇8:对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引导学生大量积累作文材料

学生作文写得好与不好,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积累作文材料的多寡:头脑中有着丰富的素材库, 在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 得心应手;反之, 没有素材, 在写作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大量积累作文素材呢?我们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语文最大的课堂, 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 如果细心观察, 加以积累, 就会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比如,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一些人物、景物、花草树木, 观察阴晴冷暖, 坚持写观察日记, 积累丰富的素材。

(二) 在读书中积累素材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很多的名句、谚语都向我们揭示了读书的好处。读书之于写作,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积累广泛的素材, 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一般来说, 书中的精彩警策的语句, 生动形象的描写, 新颖深刻的观点, 活泼有趣的对话等, 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 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不少学生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 但坚持写的却不多, 多半是半途而废。所以, 我们要鼓励学生阅读、积累, 时刻督促学生边读边写, 读写结合, 积累素材, 从而获得灵感。

二、先说后写, 提高作文能力

说话是口头表达, 作文是书面表达, 很多时候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较强, 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有理有据, 可是在书面表达上却捉襟见肘, 绞尽脑汁。其实,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写作无非就是把口头表达落实到书面上。所以我们可以在写作之前, 先要求学生“说”作文, 将所要写作的话题口头表达出来。在口头表达的过程之中, 学生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可以将这些想法和意见记录下来, 将学生口头表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来, 让其思考、改进, 在写作过程中时刻注意。这样一来,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举多得, 何乐而不为?

三、锤炼语言, 使文章富有文采

语言是文章的血肉, 语言平淡无奇, 那么文章势必会缺乏吸引读者的魅力, 而且文章整体上会降低质量, 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 在写作教学中, 要注意锤炼语言, 引导学生多注意语言的选择与运用, 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引经据典, 使文章增添光彩。此外, 在一些字词的选用上, 也要多进行推敲:什么样的字词能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什么样的语境不适合用什么样的词语, 这些都需要学生多加考虑, 进行锤炼。

四、写真事, 抒真情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 感觉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值一提, 所以都会编一些情节和人物, 试图写得“惊天地、泣鬼神”, 但是写出来之后却令人感觉很假, 毫无真情实感, 满篇理论说教, 处处大道理。其实, 写作文只需写真事, 抒真情, 将生活中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写出来, 反而更具有说服力, 更容易打动人。比如, 写人的文章中, 我们大可以将所写人物的特点原原本本地写出来, 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情也如实记录, 只有真实的事件才会有真实的感情, 才有价值。

五、开放作文评改方式, 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 教师个人主观性较强, 而且往往评改不及时, 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并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因此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应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 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 又是被评价者, 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比如, 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听, 请同学打分或评级, 并谈谈为什么得分, 为什么扣分。又如, 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 让学生之间互相阅读, 互相欣赏, 或者让学生办起自己的文学小报, 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 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实现更加充分的共赏与互评。这样, 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 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学习别人的长处, 提升写作能力。

其实, 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 而非“授人以鱼”, 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 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 并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 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六、结语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师生头疼的教学内容。初中生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无法达到我们的预期, 这是情有可原的。作为教师,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及时鼓励, 细心引导, 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多读书, 多思考, 不断锤炼语言, 提升文章质量, 并扬长避短, 多加实践和练习, 开放作文评价体系, 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程梅.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 (4) .

[2]杨薛建.浅议初中作文教学缺失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 (7) .

[3]黄晓菲.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7 (7) .

[4]温耀林.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S1) .

[5]凌青.写身边事, 道寻常理——唤醒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J].群文天地, 2011 (14) .

[6]杜康林.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 (7) .

上一篇:冷冻鳕鱼片验证报告下一篇:棋子跑了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