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

2023-04-15

第一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摘要)

第1条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学段、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2条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多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第3条制定课时目标应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课时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且具可检测性,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第4条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第5条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默写汉语拼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第6条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第7条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恰当,角色分配明确,时间控制适度。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语文化。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第二篇:《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读书笔记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学段、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2条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多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第3条制定课时目标应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课时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且具可检测性,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第4条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第5条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默写汉语拼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第6条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第7条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恰当,角色分配明确,时间控制适度。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语文化。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8条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尽早将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相结合,防止进行枯燥、单调的拼音背诵和拼读练习。采用游戏、念儿歌、编口诀、讲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9条坚持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随课文识字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以字义为核心,做到音、形、义相结 1

合。借鉴传统识字教学经验,引导学生体会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次复现,经常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生字。

第10条遵循“识写分离,多认少写”的原则开展识字教学。只要求认读的生字,学生做到了解意思,在语言环境能识别即可,不提出书写要求;要求书写的生字,训练要到位,书写正确、端正、清楚,并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字形教学要用直观形象,注重整体把握,个别生字可以进行适当的字形分析。

第11条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把宇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宇,教师要范写。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第12条阅读教学应遵循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先初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思路;再细读,品味语言特色;最后内化、升华,练习、运用。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训练。课文背景资料和课外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内容应与课文有密切关联。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单元整组教学,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第13条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般应达到10分钟左右。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第14条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学习词语,重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经典的课文或段落。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理解意象,感受意境。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

第15条作文教学立足于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督促。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练笔尽可能当堂完成。

第16条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低年级要经常进行写话练习;中高年级每两周写一篇习作,每周至少写一篇小练笔。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和读后感。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经常随机地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第17条作文批改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不可面面俱到,应对照每次习作要求,欣赏优点,指出不足,使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与规律。讲评之后要安排修改和后续训练,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面批。

第18条口语交际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让学生获得角色认同,明确自己的交际任务,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口语交际

话题的选择和确定要有学生参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第19条口语交际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可以采用故事会、辩论会、听证会、采访、解说等模拟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让学生敢于表达。

第20条综合性学习重在突出活动的自主性。活动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案要由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过程要由学生咱己组织,活动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展示和交流。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

第21条综合性学习要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帮助每个学生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活动过程要突出探究性。主要包括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

第22条课堂提问设计要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随着年级的提高,提问要逐步从“写什么”转到“怎么写”。对知识性提问的回答,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反馈。对理解性、感悟性提问的回答,要注重过程,采用追问、延时反馈等方式提高训练效果,培养创新思维。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亲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指令性用语要指向明确;抒情性语言要得体,不可过多使用。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第23条测试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低段主要考查写字、朗读和字词理解,中高段遥步增加阅读理解和习作。

第24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考评方式。书面考试只是语文测试手段之一,主要检测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口头测试、实践应用也是语文测试的重要手段。

第25条单元检测、期末检测要针对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重点,试题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要求应略低于课文。不考语法、修辞等静态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不出偏题怪题,不在题型和指导语上给学生设置理解障碍。

第26条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第27条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过程,也要重成果。过程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成果呈现要多样化,可以写研究报告,也可以编小报、开辩论会、办展览等。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更重要的是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

第28条积极参与建设书香校园,设立班级图书角,指导班级读书会,创设“处处学语文、时时用语文”的校园和教室环境。语文老师要率先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

第29条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引导学生自主作文。结合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开发口语交际资源,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第30条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校园社区里、电影电视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开展活动,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附:《关于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

1.培养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幼小衔接,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采用游戏、比赛等活动教学形式要讲究效益,要逐步引导学生把兴趣点从学习形式转向学习内容本身。

2.养成良好习惯。从入学开始就应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教学要着重培养认真听讲、大胆发言、主动交流、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要特别关注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学生要多给表现机会,多加鼓励和指导。

3.课内完成作业。每节课书面练习时间累计不少于8分钟。书面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书面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落实识字任务。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识字,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生字教学要区分不同汉字在音、形、义上的难点,避免平均使用力量。要坚持音形义结合的原则,以字义为核心,帮助学生识记字音和字形。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整体识记、结构分析、加减和更换部件、联想识字、字理识字等。要把识字和学习词语、理解句子结合起来。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记忆生字,如识字游戏、编成新材料阅读等。鼓励学生课外自主识字。

5.注重写字指导。切实指导学生把要求写的宇写正确、写工整。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宇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位置,注意笔顺正确。难写的宇教师要示范,学生写完字要有讲评。写字指导和反馈应在课内进行,防止对只

要求认的字提出写的要求,减轻学生的写字负担。一次抄写生字的字数和遍数不宜太多,一般每个宇写3遍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6.加强阅读教学。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要增加读书时间,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些课文还要读出感情,但不要让学生多讲应该怎么读,难读的地方教师应当示范。要多背诵和复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适当交流阅读感受。阅读教学一般按课文顺序进行,符合儿童的自然阅读过程。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人文内涵,避免孤立地抽出一些词句作过细的分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有创意的想法和表达,适时纠正错误。要把解决疑难问题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对学生难以探究明白的内容,教师要作讲解,讲解要正确、通俗。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任务,教师要作具体指导,防止流于形式。要积极、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图像资料一般采用先读课文再看画面的方式呈现,防止用看图像代替课文阅读。

7.提高口语水平。口语交际教学要生活化、情境化,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的讲话,能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说话。注意学生说话时的仪态,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通过插话、提问、评议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8.做好作文起步。写话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自己想说的话,通过看图写话、观察写话、阅读写话、编写童话等方式,提前起步写话教学。要结合阅读和口语交际课,鼓励学生多写话。要用宽容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写话,多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9.倡导课外阅读。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第一学段的阅读可以从读图画书开始,从听教师读起步,逐步培养学生持续默读的习惯。通过课外阅读巩固识字,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10.改进评价技术。考试要严格按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命题,不拔高要求,提高难度。题型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评价方式要多样,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等级评价和激励性评语相结合。

第三篇:《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

(征求意见稿)

小学语文教学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开展学科教学规范的专题研究,初步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本建议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借鉴了课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吸收了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力求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本建议旨在进一步规范小学语文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敬请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本建议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本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能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2条 熟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能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第3条 制定课时目标要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课时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要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第4条 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要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第5条 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要默写汉语拼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第6条 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

1 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第7条 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要恰当,角色分配要明确,时间不宜过长。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语文化。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8条 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尽早将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相结合,防止进行枯燥、单调的拼音背诵和拼读练习。可以采用游戏、念儿歌、编口诀、讲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9条 坚持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随课文识字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借鉴传统识字教学经验,引导学生体会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掌握生字需要多次复现,经常运用。

第10条 识字教学要遵循“识写分离,多认少写”的原则。只要求认读的生字,学生只要了解意思,在语言环境能识别即可,不提出书写要求;要求书写的生字,训练要到位,书写正确、端正、清楚,并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字形教学要用直观形象,注重整体把握,个别生字可以进行适当的字形分析。

第11条 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字,教师要范写。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第12条 阅读教学应遵循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先初读,理解课文内容;再细读,品味语言特色;最后内化升华、练习运用。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训练。课文背景资料和课外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内容应与课文有密切关联。

第13条 阅读教学要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应保证在10分钟以上。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第14条 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学习,重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要经常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经典的课文或段

2 落。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感受意境。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

第15条 作文教学先要让学生敢于表达,再慢慢让学生善于表达。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督促。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作文尽可能当堂完成。

第16条 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低年级要经常进行写话练习;中高段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每周写一篇小作文。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和读后感。阅读教学中要经常随机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第17条 作文批改要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不可面面俱到,应对照每次习作要求,欣赏优点,指出不足,使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与规律。讲评之后要安排修改和后续训练,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面批。

第18条 口语交际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让学生获得角色认同,明确自己的交际任务,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话题的选择和确定要有学生参与,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开始教学。

第19条 口语交际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可以采用故事会、辩论会、听证会、采访、解说等模拟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让学生敢于表达。

第20条 综合性学习要十分突出活动的自主性。活动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案要由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过程要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展示和交流。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

第21条 综合性学习要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要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帮助每个学生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活动过程要突出探究性。主要包括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

第22条 课堂提问设计要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随着年级的提高,提问要逐步从“写什么”转到“怎么写”。对知识性提问的回答,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反馈。对理解性、感悟性提问的回答,要注重过程,采用追问、延时 3 反馈等方式提高训练效果。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亲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指令性用语要指向明确;抒情性语言要得体,不可过多使用。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第23条 测试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低段主要考查写字、朗读和字词理解,中高段逐步增加阅读理解和习作。

第24条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考评方式。书面考试只是语文测试手段之一,主要检测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口头测试、实践应用也是语文测试的重要手段。

第25条 单元检测、期末检测要针对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重点,试题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要求应略低于课文。不考语法、修辞等静态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不出偏题怪题,不在题型和指导语上给学生设置理解障碍。

第26条 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第27条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过程,也要重成果。过程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成果呈现要多样化,可以写研究报告,也可以编小报、开辩论会、办展览等。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更重要的是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

第28条 积极参与建设书香校园,设立班级图书角,指导班级读书会,创设“处处学语文、时时用语文”的校园和教室环境。语文老师要率先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

第29条 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引导学生自主作文。结合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开发口语交际资源,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第30条 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校园社区里、电影电视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开展活动,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

《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

课程改革以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分会重视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研究,于2005年4月及2008年4月召开了两次全省低年级教学研讨会,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敬请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本建议提出改进意见。

1.培养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幼小衔接,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采用游戏、比赛等活动教学形式要讲究效益,要逐步引导学生把兴趣点从学习形式转向学习内容本身。

2.养成良好习惯。从入学开始就应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教学要着重培养认真听讲、大胆发言、主动交流、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要特别关注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学生要多给表现机会,多加鼓励和指导。

3.课内完成作业。每节课书面练习时间累计不少于8分钟。书面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书面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落实识字任务。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识字,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生字教学要区分不同汉字在音、形、义上的难点,避免平均使用力量。要坚持音形义结合的原则,以字义为核心,帮助学生识记字音和字形。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整体识记、结构分析、加减和更换部件、联想识字、字理识字等。要把识字和学习词语、理解课文结合起来。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记忆生字,如识字游戏、编成新材料阅读等。鼓励学生课外自主识字。

5. 注重写字指导。切实指导学生把要求写的字写正确、写工整。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位置,注意笔顺正确。难写的字教师要示范,学生写完字要有讲评。写字指导和反馈应在课内进行,防止对只要求认的字提出写的要求,减轻学生的写字负担。一次抄写生字的字数和遍数不宜太多,一般每个字写3遍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6.加强阅读教学。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要增加读书时间,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些课文还要读出感情,但不要让学生多讲应该怎么读,难读的地方教师应当示范。要多背诵和复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5 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适当交流阅读感受。阅读教学一般按课文顺序进行,符合儿童的自然阅读过程。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人文内涵,避免孤立地抽出一些词句作过细的分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有创意的想法和表达,适时纠正错误。要把解决疑难问题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对学生难以探究明白的内容,教师要作讲解,讲解要正确、通俗。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任务,教师要作具体指导,防止流于形式。要积极、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图像资料一般采用先读课文再看画面的方式呈现,防止用看图像代替课文阅读。

7.提高口语水平。口语交际教学要生活化、情境化,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的讲话,能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说话。注意学生说话时的仪态,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通过插话、提问、评议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8. 做好作文起步。写话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自己想说的话,通过看图写话、观察写话、阅读写话、编写童话等方式,提前起步写话教学。要结合阅读和口语交际课,鼓励学生多写话。要用宽容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写话,多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9.倡导课外阅读。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第一学段的阅读可以从读图画书开始,从听教师读起步,逐步培养学生持续默读的习惯。通过课外阅读巩固识字,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10.改进评价技术。考试要严格按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命题,不拔高要求,提高难度。题型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评价方式要多样,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等级评价和激励性评语相结合。

6 浅谈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最直接的表现莫过于摆在他们面前的新教材了。一些教师因此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革。这是要避免的认识误区。课程改革首先要改的是教师的观念(包括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核心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响应的还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等。课程内容改革(含教材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而,在一些教师还在过分的忠实的“死啃”教材,一些教师在努力的“吃透”教材一些教师在艺术的“驾驭”教材,一些教师在“超越”教材的时候,一些教师已经在“轻视”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怎样理解和运用教材呢?根据教学实践,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自由阅读和利用教参结合。

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都是创造性的劳动。从阅读的角度讲,教师阅读一本教材,也有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管是对整套教材的阅读,还是具体到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师都要通过自己的阅读,获得自己的看法和体验。但是,不同教师进行这种主动见构意识和能力是有差异的,参考教材编者对教材的种种解说,也有必要。因而,教师拿到一本教材后,先独立的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在阅读教师用书和其他有关介绍、说明。阅读教师教学用书开头的有关“说明”,对清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教材的结构、特点、编写意图是有好处的。

二、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结合。

教师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应该首先从整体上阅读和把握教材,注意能清楚各年级、各册教材的总体系,注意教材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点。比如,二年级 下册,处在低年级向高年级过度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课程实验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低中年级的衔接与过渡。比如,教材按照《标准》第一学段中“学习默读”的要求,安排了默读的练习,为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好准备。三年级上册是第 二学段的开始,如果不注意与第一学段的衔接与过渡,很容易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形成较大的落差,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材在习作的内容、形式和要求上,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尽量放宽要求,减缓坡度,让学生觉得很容易写,树立习作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领会这一编写意图,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在阅读 一册教材时 ,也要注意通读全册教材,注意单元内部 、单元之间的前后联系,注意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尤其是以专题组织的教材 ,更要注意领会教材是怎样围绕专题整合格种教学内容的。具体到研究每一课的生字时,也要注意这一课的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有什么联系,可以怎样利用熟字学习生字。

三、理解教材和运用教材相结合。

教师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要一边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一边考虑它可以做什么用,然后想一想在这一课教学中,希望体现出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可以利用教材中什么内容作为凭借。从教材的角度来阅读教材,往往会获得独特的理解,也有利用教师区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有利于改变“教教材”的习惯,养成用教材的习惯。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仅仅属于提示性质,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的提示中受到启发,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比如,新课程实验教材中有一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练习,比如认姓氏字,认标牌字,认商标字等。有的教师领会了教材的意图,不拘泥于教材的

7 内容,也不拘泥于教学的进度,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如:一开学,教师就把全班同学的姓名做成一朵一朵小花,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让全班同学认,既解决了同学互相不认识的问题,也认识了不少的字。有的教师还系统的设计了商标系列、商品包装系列、标牌系列、电视系列、书报系列等各种识字途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对教材的处理和运用,是一门艺术。有的实验教材从“我”的角度,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 ,展开讨论,引导拓展,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有的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但利用教材里的“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认”等栏目图标,甚至还会创造出“我会背”、“我会说”、“我会做”、“我能行”等图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取得了实效。实验教材的可课后练习改变了过去那种固定化、穷尽式的列举方法,立足与举例,给师生留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有的教师注意经常引导学生分析课后练习和思考题,逐渐是学生养成了利用课后思考和练习题主动预习、主动思考、主动积累的习惯。

四、用教材和超越教材相结合。

新课程强调重新认识教材的特征,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树立正确的开放的教材观,因此,我们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做教材的主人;既遵循与教材,又不于囿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在小语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开放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我们在课改中努力的目标。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是 地道的应试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十分关注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传授,把教材看做“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把课文“用死了”,“教死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用教材教”,教师十分重视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拓展延伸、知识建构等,活用了教材完成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的延伸,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了开放的教学态势,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理念是实现要求教师 创造性得用教材教,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知识激活,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己学习,使教材从属于师生教学的需要,使“教材”变为“学材”,给学生充分的教材发言权和质疑权,使他们学的有兴趣,有成功的体验.

第四篇:浅谈数字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感受和建议

古蔺县大村镇红旗小学

扶芳

数字资源具有生动形象、音形兼备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数字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学习效率倍增。同时,运用数字资源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培养语文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不断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数字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先谈谈我的感受:

一、运用数字资源架起语文字词学习的桥梁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词语是学生口语交际和写作的基本元素。人们一直在探索,学生准确而牢固的识记字词的音、形、义,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的最佳途径。多媒体技术综合了试听与计算机的优势,可以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产生活泼、生动的效果,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多媒体技术,即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优化字词教学。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他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求知欲也就大大激发出来。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一般生字学生都能自己“析

1 形索义”,遇到难写、易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 例:教学象形字“鸟”字时,可由图慢慢地演变成“鸟”字,并用鲜红的色彩突出鸟字的点,一边讲解;小鸟不能没有眼睛,没了眼睛可怎么生存呀!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也记得牢。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奶”字的笔顺和第四笔“ㄋ”不易掌握,就制作一个写“奶”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划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ㄋ”这个笔划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又如“蹈、摔、鹰”等字多笔画的难写字,可让学生跟着动画,完成书写一个个部首,再整合在一起。又如一些易写错字,闪动笔画或偏旁,加强刺激。

词语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元素。对词语的理解决定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文,是一篇描绘北京颐和园美景的说明文。在介绍昆明湖的美景时,作者说“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在这里,用“滑过”一词凸显昆明湖“静”的特点。然而,此处难免引发学生的质疑:船在水面行走不该是用“划过”的么?此时,我相机出示教学视频(课前专门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视频资料,配以宛转悠扬的轻音乐),让学生在山水之间诗意地徜徉,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昆明的晶澈与平静。

总之,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教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二、运用数字资源激发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几千年来,诗词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是中国民族的瑰宝。唐诗宋词,字字珠玑,琅琅上口,意境优美。在古诗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以解除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薄,对诗歌中所描绘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陌生这一弊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效率大大高于传统教学方式,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使这种浓厚的兴趣维持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通过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以丰富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

例如我在教学《望洞庭》一诗的时候,学生对诗人笔下“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难以理解。以小学现有的认知,说“水平如镜”他们尚可以理解,但纵深发展到“镜未磨”的时候,他们便迷惑了。这种如梦如幻的意境也是教师语言难以描绘的。于是,我结合诗句设计了幻灯片,并在诗文朗诵中配以乐曲《在水中央》,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烟波浩渺的“月下洞庭图”。图中烟雾缭绕的洞庭湖波平如镜,飘渺朦胧,再加上耳畔悠扬袅娜的乐曲声,学生如入其境,自是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丽之美。教学时声形并茂,诗画交融,相映成趣,为

3 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数字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说明文教学的课堂上总是死水一潭,教师讲得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些都是因说明文的特点而定:重在说明事物特点、 性质、成因、作用等;叙述语言注重科学性、准确性,缺乏生动性;内容上比较浅显易懂,故事性较弱,故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给教师提出一个要求:“一切事物都应当尽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在教学中,数字资源的使用满足了这个要求。教学说明文,合理运用数字资源,能再现事物的艺术形象,引起学生共鸣,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蝙蝠与雷达》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意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仿生学”这门新学科,感受科学的神奇。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本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蝙蝠与雷达的工作原理,即它们是怎样探路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再现二者的探路过程。并把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和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配以清晰的声音。与此同

4 时,学生几乎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自行发现了它们探路的秘密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实现了突破。正是因为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尤为重要,它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恰如其分的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较为持久的保持,也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让他们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探讨出新的知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变抽象为直观,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让数字资源真正服务于小学语文教育,从而开创小学语文教育崭新的局面。

最后,再谈下个人建议:一是要把培训工作做扎实,使教学点的全体老师都学会使用设备进行课堂教学。目前各教学点的老字辈占绝

5 大多数,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培训,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配备的设备不了解不会用或怕用坏了不好交代,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教师更是习惯了粉笔黑板加教材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应用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应用培训要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做起,要针对实际需要选择培训内容和方法,彻底解决用的问题。 二是要合理调整教学点的师资结构。近年来新进的教师文凭普遍都很高,但却很少有人进入只有小学低年级的偏僻且环境差的教学点来工作,要让“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落到实处就必须改变教学点全是“老字辈”的青黄不接的现状。三是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各相关职能部门能齐心协力落实好这项利师利生利民的福音工程,教学点的全体老师都能全身心的参与到数字教育资源进课堂工作中来。在学校公用经费投入上要适当向学生少的教学点倾斜,以维持设备运行的日常开支。

第五篇: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建议措施论文

一、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鉴于考试的压力,教师最为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要加大习题和作业的训练,注重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强化,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难以实现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所以新课标改革后,摒弃了原有的教学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观念,时刻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提升学生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注重大语文学习观念,也就是说在学习语文文化时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要实施开放化、全面化的语文学习,将学习语言知识扩展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因为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无非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习题和解题思路,旨在提高应试

二、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1、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听说读练等方式,学生被动式的接受教师的灌输,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也就很难提高。所以,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定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教师把握好讲课的时间和节奏,避免出现机械式的讲解,让学生感到烦躁,要让学生自主预习和思考,然后找出不会的题目,积极的讨论,然后由教师讲评。

2、重视学习中的合作

学习合作主要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可以积极的进行互动和交流,讨论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情绪。避免教师问,学生答的死板模式。另外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小组之间都可以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实现“互补”,通过开展答辩、座谈会、小组活动、演讲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用能力。

3、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提高动手和思维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的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进入高层次的自主学习。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题目印象更加深刻。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需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提高语文的预习水平

预习课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课文时可以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批注和勾画出来。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时候,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的手法进行描写,其中还包含了很多成语,通过阅读可以将重点的语句和词语用符号勾画出来,例如可以采用“()”和“~”来表示重点内容,将带有疑问的部分画出,然后在后面加个“?”,表示具有疑问,听课时需要认真听讲。

四、加强作文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作文是所有语文元素的集中体现,可谓是“众学所归”,将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合理的运用到作文的写作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教师在批改作文作业时就会感到无比头疼,讲解评价更是存在难度。所以,就提倡在课堂上即兴出题,即兴写作,作文篇幅不一定很长,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必须要保证作文的思想和段落的含义。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后的作业批改,还会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纯的口头教学和文字灌输,使得学生丧失了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缺乏了主动性。因此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和探索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去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故事中,然后开始引入课堂所要讲述的内容,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很多学生对爬山虎没有见过,所以在想象起来有点抽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图片,将其投放在投影仪上。这些既生动形象的图片,再加上教师的解说,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很容易理解这些事物,充分调动其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是学习初中语文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打好语文基础。通过分析语文学习的特点,消除影响语文学习的因素,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但丰富了语文知识,还可以懂得做人的道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

上一篇:小学语文句子改写技巧下一篇:小学语文老师年度述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