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春陆游

2024-04-29

卧春陆游(通用4篇)

篇1:卧春陆游

暗梅幽闻花,卧枝伤恨底,遥闻卧似水,易透达春绿。

岸似绿,岸似透绿,岸似透黛绿。

其后在山东有位乡音浓重的中文老师把此诗念成:

《我蠢》

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要问我是谁,一头大蠢驴。

俺是驴,俺是头驴,俺是头呆驴。

百度里输入关键词“陆游卧春”,可以看到很多条相关文章,也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有从诗首只到“岸似透黛绿”的,也有续写“岸似竹,岸似透竹,岸似透寸竹” 的,甚至还有在诗的第一句加上“卧似山洞冷(我是山东人)”。有说老师朗读学生听写的,也有说是山东口音的中文老师将《卧春》读成《我蠢》的,还有询问说《卧春》是陆游诗真的假的,等等。笔者才疏学浅,不过细读便知所谓《卧春》并不是陆游的作品,无非是有才学的网友恶搞逗笑而已。

首先,从形式上说,所谓《卧春》非诗非词,说诗不合格律,说词没有词牌,但凡只是一首为了契合《我蠢》逗笑的顺口溜,所以不是陆游的作品。诗至唐代已经发展到艺术的巅峰,作为宋代的大诗人陆游继承前人的衣钵,写诗“对仗工整,使事熨帖”,时人称之为“小李白”,肯定不会写出如此非驴非马的`诗句来。词自晚唐五代肇始,至宋已臻于完美。宋人的每一首词大凡直接标明词牌,即使是自命题也是在词牌之下才标明题目,比如:《水龙吟·春日游摩祠池》、《渔家傲·寄仲高》、《齐天乐·左县道中》等等,极少甚至没有简单命题而不标明词牌的。陆游是治学严谨的大家,想来不会把《卧春》这样不伦不类的诗词轻易示人的。

其次,从风格上看,所谓《卧春》非咏非赞,用字啰嗦重复,行文牵强拖沓,但凡是善做文字游戏的才子杜撰而成的诗不诗词不词的玩意,所以不是陆游的作品。陆游对祖国有着强烈的爱,他的报国理想长期遭到冷酷现实的扼杀,因此他的诗歌在回荡着昂扬斗志的同时又多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愤懑,带有浓厚的苍凉沉郁的色彩。当然,陆游也写过《月照梨花·闺思》之类情调的作品,但绝然不会在一首诗词里不厌其烦地反复使用“卧”字,更不会啰里啰嗦不知所云地说什么“岸似绿,岸似透绿,岸似透黛绿”。陆游的作品注重锤炼,清代赵翼《瓯北诗话》说他“或者以其平易近人,疑其少炼,抑知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放翁工夫精到,出语自然整洁,他人数言不了者,只在一二语了之。此其炼在句前,不在句下,观者并不见其炼之迹,乃真炼之至矣。”读如此评论再看《卧春》,也就不言而喻了。

再次,从作品上查,所谓《卧春》无根无据,归不进《剑南诗稿》,也难入《逸稿》,但凡是有才学的网友颇具匠心的搞笑段子而已,所以不是陆游的作品。陆游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他的作品有诗、词、散文,著作除《剑南诗稿》八十五卷之外,尚有《逸稿》两卷,《渭南文集》五十卷(包括词两卷、《入蜀记》六卷),《南唐书》十八卷,《老学庵笔记》十卷。陆游从十二岁开始学诗,到八十四岁仍是“无诗三日却堪忧”,所以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的诗今存九千二百多首,收入民国年间出版的《全宋词》的词作一百四十多首,加上存目词大凡一百五六十首,翻遍陆游的诗词,恐怕难觅《卧春》的踪影。

当然,笔者这里说《卧春》不是陆游的作品,并不是要把其说得一无是处,最起码网民们喜欢就是它的价值所在。文史上常常有假托名人而撰写的作品,其思想性艺术性受人臧否不一褒贬不同。其实,以假乱真也好,狗尾续貂也罢,只要不是剽窃他人而是自创的作品,就应该有它的存在价值,至于以谁的名义发表也就无所谓了。

篇2:卧春陆游

《卧春》

陆游

暗梅幽闻花,卧枝伤恨底,遥闻卧似水,易透达春绿。

岸似绿,岸似透绿,岸似透黛绿。

由钱仲联先生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5年9月出版,包括八十五卷外加一卷《放翁集外诗》的八大册《剑南诗稿校注》。应当说这部《剑南诗稿校注》是当今收录陆游诗最全的本子。但却未能查到近年来网络传播的这首所谓《卧春》诗。可见陆游确实没有写过这首叫作《卧春》诗作。

从这首所谓的《卧春》诗本身来看,首先是让人读后不知其所言为何,毫无诗的美感。亦诚如网友所言:“毫无诗意,毫无诗味,格律不对,压韵不对,多处重字。这五项中任何一项都是诗家的大忌,陆游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因此应当认定“这个东西是后来的好事者们附会出的一则笑话而已。”笔者同意这样的看法。

笔者从网上搜索得到陆游以“卧”字打头为诗题的全部诗作,共有十二首,然而就是没有《卧春》这样一首诗。所以这首陆游的《卧春》诗当是打着著名诗人陆游之名的假冒伪劣之作,而读所谓陆游《卧春》诗而听写出的那首《我蠢》的诗作,更只能是好事者附会出的笑话,是一种调侃和调笑,只是聊供人们茶余饭后开开心一笑而已。

陆游简介:

1125年

陆游出生于越州山阴。1126年靖康之难爆发,父亲陆宰被罢去京西转运副使职务,全家开始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1127年秦桧为宰相。1134年逃亡结束,回到山阴。1138年秦桧又任宰相。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岳飞被害。陆游悲吟。1142年(绍兴一十二年)与金议和跟金人划淮水为界。1144年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并在这年娶了唐琬(字蕙仙)【唐婉并非;陆游表妹,千百年来,前哲时贤多认为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是姑表关系,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最早记述《 钗头凤 》词这件事的是南宋陈鹄的《耆旧续闻》,之后,有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但陈、刘二氏在其著录中均未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直到宋元之际的周密才在其《齐东野语》中说 :“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为姑侄。”从这以后“姑表说”遂被视为“ 恒言”。

其实综考有关历史文献和资料,陆游的外家乃江陵唐氏,其曾外祖父是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北宋名臣唐介,唐介诸孙男皆以下半从“心”之字命名,即懋、愿、恕、意、愚、谰,并没有以“门”之字命名的唐闳其人,也就是说,在陆游的舅父辈中并无唐闳其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修撰手简 》、《 宋史·唐介传 》、王珪《华阳集·唐质肃公介墓志铭》考定);而陆游原配夫人的母家乃阴唐氏,其父唐闳是宣和年间有政绩政声的鸿胪少卿唐翊之子,唐闳之昆仲亦皆以“门”字框字命名,即闶、阅(据《 嘉泰会稽志》、《宝庆续会稽志》、阮元《 两浙金石录·宋绍兴府进士题名碑》考定)。由此可知,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根本不存在什么姑表关系。这样,周密的“姑表说”就毫无来由了,那么这完全就是出于他的杜撰了吗?并不是这样的。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中虽然未曾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但却说过这样的话 :“某氏改适某官,与陆氏有中外。”某氏,即指唐氏;某官,即指“同郡宗子”赵士程。

刘克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唐氏改嫁给赵士程,赵士程与陆氏有婚姻关系。事实正是如此,陆游的姨母瀛国夫人唐氏乃吴越王钱俶的后人钱忱的嫡妻、宋仁宗第十女秦鲁国大长公主的儿媳,而陆游原配夫人唐氏的后夫赵士程乃秦鲁国大长公主的侄孙,亦即陆游的姨父钱忱的表侄行,恰与陆游为同一辈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文》,王明清《挥后录》及《宋史·宗室世系、宗室列传、公主列传 》等考定)。作为刘克庄的晚辈词人的周密很可能看到过刘克庄的记述或听到过这样的传闻,但他错会了刘克庄的意思,以致造成了千古讹传。】,同年于沈园中作《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145年唐琬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岁)则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1146年

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1147年 陆母察觉两人私会之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1148年 王氏生了孩子。唐家愤愤不平,觉得不把女儿嫁出去,面子会失尽。于是将女儿嫁于一位当时也很有名气的文人赵士程。赵家是皇室后裔,门庭显赫。而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赵士程对唐婉很好,是唐家的世交朋友,也是完全知道陆游的文友,对陆游比较钦佩,也很同情唐婉,想尽力使她幸福。这一年,陆游在母亲的督教下,开始重理科举课业。

1151年

陆游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以他扎实的学识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春季游春时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在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1152年 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同年秋,唐琬病故。1153年 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因为他平常“喜论恢复”,又名在奸臣秦桧之孙秦埙的前头,所以在复试的时候,被秦桧除名。

1156年

秦桧病死,陆游的仕途开始明朗。1159年 陆游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有善政,受百姓爱戴。1164年 赐进士出身。张浚主张北伐,但北伐失败后,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说张浚用兵,原是陆游怂恿出来的。后来,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罢官回山阴老家去了。1165年 宋孝宗被迫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1171年 乾道六年入蜀。1173年 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1190年 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1191年 在近20年的岁月中,他“身杂老农间”,和他们一起劳作,还为他们的孩子看病,同时写了不少表现农村生活的诗歌。1198年 陆游后妻王氏病故。1200年 写下了“沈园怀旧”诗: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1201年 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1207年

作《夜闻姑恶》,诗云: 学道当于万事轻,可怜力浅未忘情。孤愁忽起不可耐,风雨溪头姑恶声。可能暗示其母逼他出妻之事。1209年 再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1210年 写下《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211年 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在山阴的病榻上与世长辞。死前恨写《示儿》

篇3:陆游《书愤》解读

诗的题目为“书愤”。“书”者, 写也, 记也。关于“愤”字, 字典上面说得明白:因为对事情不满意而情绪激动。众所周知, 情绪激动又可以细分为几种情形, 高兴是情绪激动, 生气也是情绪激动。纵观《书愤》全诗, 陆游写的显然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也就是说, 陆游写的是生气的事。

世事纷纭, 不如意事常八九。每天都有让人生气的事情发生, 每天都有人生气。高中教材收入一首关于生气的诗作, 而且是距今八百多年前的一个人生气的事情, 绝不是偶然的, 这里面肯定大有深意。那么, 是什么事情惹陆游生气?陆游生气的深层原因何在?陆游的这次生气值不值?有没有价值?通过陆游生气看出陆游是什么样的人?把这些问题搞清楚, 也就读懂了这首诗, 也就读懂了陆游。

从诗的字面意思看, 比较明显的让陆游不满意的事情, 一是: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这两句诗的意思非常耐人寻味:诗人回忆自己北望中原, 立下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宏图大志, 豪气如山, 然而那时阅历浅薄, 少不更事, 根本不知道世事艰难。言外之意:青年时期的理想根本没有实现。这表面上是在生自己的气, 恨自己能力不济, 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仔细体会就会发现, 自己理想没能实现的真正原因, 其实是“世事艰”。二是: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读懂这两句, 须先弄明白“塞上长城”何意。据《南史·檀道济传》载, 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 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此后, “塞上长城”常常被用来比喻有能力镇守边疆的将领。很显然, 陆游觉得自己也可以是“塞上长城”, 曾经具备镇守边疆的能力, 但是可惜现在衰鬓斑白, 功业未成, 人已老去, 内心无限悲凉。说白了, 收复失地报效祖国的壮志没能实现, 自己很不满意。以上两件事情诗作中有直接的描述, 不难理解。

还有两件事情其实也是抒发不满之情的, 但是由于写法比较隐晦, 所以不太好懂。一是: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诗由于全用名词, 并且直接衔接, 不用任何过渡性词语, 意象两两相合, 简洁而富有气势, 画面感很强。这两句诗其实是写了两次战斗或者战役:瓜洲渡击退金军, 大散关收复失地。楼船夜雪是水路作战, 铁马秋风是陆路厮杀。写了两次宋军获得胜利的战斗, 按理说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由于局部的辉煌无法遮掩全局的颓势, 虽然军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但是小朝廷无心与金军抗战, 所以只落得“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的悲叹。作者内心真实的想法其实是:我们其实是有能力战胜金军的, 没能收复失地, 主要是因为朝廷里的主政者根本就不想收复。由于涉及对最高统治者的批评, 说得直白可能招致杀身之祸灭门之灾, 所以不得不用了曲笔。也就是说, 作者是故意用了不太好懂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这两句诗其实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最后两句: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表面看是对诸葛亮的夸奖和羡慕, 但是深层的意思却隐含在“千载谁堪伯仲间”中, 谁能够和诸葛亮相比呢?诸葛亮建立了那么辉煌的不世功勋, 那是因为诸葛亮遇到了刘备那样赏识自己重用自己的明主, 刘备重用诸葛亮, 诸葛亮才创造了丰功伟绩。而我呢?朝廷不赏识不重用我, 我即使有诸葛亮那样的雄才大略也是枉然啊。所以这两句诗表达的依然是对朝廷的不满之情。之所以用隐晦手法, 也是为避免祸患不得不如此吧。

所以纵观全诗, 作者处处不满, 不满于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不满于朝廷苟安英才良将不得重用, 奸佞小人当道致使山河破碎。诗的正文通篇不见一个“愤”字, 却在题目中直接点出, 使得作者的不满情绪更加引人注目。诗文中虽然不著“愤”字, 但是悲愤、气愤、愤恨之情溢于言表。愤年华空老、愤壮志难酬、愤报国无门, 愤报国有“罪”!所有的不满, 以一个“愤”字写出, 怎一个“愤”字了得?

篇4:卧春陆游

【关键词】陆游;童趣诗;田园;生命意识

陆游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报国与忧国是其诗歌的主旋律。然而,晚年的陆游却将诗歌创作主要的视角转向了田园,用年迈的姿态去体味儿童的乐趣,这无疑是陆游晚年诗歌引人注目的现象,其中包含了一位饱受磨难忠于祖国的老人对人生独特的体悟。

一、陆游“童趣诗”主题

陆游的“童趣诗”主要建立在对乡村儿童生活的观察之上。因而诗歌中存在两个主体,一是书写的对象“儿童”,一是观察的主体“诗人”。从这两个不同主体入手,可以将陆游的“童趣诗”分为两大主题。

1.乡村儿童的趣味生活

乡村带有淳朴的情怀,生长在乡村的儿童更是纯真无邪,这深深触动了诗人心中最原野的地带,这也是晚年陆游选择将儿童作为诗歌创作对象的重要原因。陆游的“童趣诗”着眼于描写儿童生活中的有趣细节,多与乡村儿童劳作、嬉戏有关,如《岁晚》里写到“儿童斗采春盘料,蓼茁芹芽欲满篮”;《戏咏园中春草》中“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陆游的童趣诗中,注重在儿童繁忙的劳作之中挖掘将童趣与乡村生活融合一体。从这些童趣诗中得知儿童并不将劳作看成是一件苦事,而是将其当作有趣的游戏,在其中寻找到了无限快乐。如在诗歌《岁晚》里,儿童争相采摘春天的食材,一个“斗”字将儿童采撷的活跃形象彰显得淋漓尽致;而在《戏咏园中春草》中无半分用处的“幽草”在孩子看来却是一件可供玩耍的对象,“成丛”的“幽草”在过眼间变被儿童们“采撷空”,将儿童的天真无邪刻画得入木三分。

陆游的“童趣诗”一方面表现出儿童劳作、嬉戏的活跃,另一方面又着力体现儿童天性中的“慵懒”。诗人大量地描写“牧童”的诗句便体现出儿童纯真,如《杂感》中的“牧童避雨归来晚,一笛春风草满川”;《牧牛儿》中“童儿踏牛背,安稳如乘舟”;《秋思绝句》中“烟草茫茫楚泽秋,牧童吹笛唤归牛”。但这种惰性并非作为贬义而存在,在儿童天然的包裹下,惰性的流露却是自然的体现。牧童可能因贪玩导致了雨天晚归,但这恰巧又带有牧童身上特有的悠然自得的乐趣。牧童沉浸于“春风”、“烟草”、“楚泽”等等美好的意象构成的朦胧又清新的田园风景画中,散逸之间透露出来的儿童赋予惰性的美好,使得读者对牧童的贪玩晚归不禁发笑,并陶醉在童趣的世界中。

这些“童趣诗”体现的儿童生活,面对整个乡村儿童群体,那么能够书写下整个儿童群,固然是诗人将自我也融入了这个集体中,充分发挥了一个参与者的主体性。

2.自我的“童趣“心境

立于观察者的角度,陆游的“童趣诗”另一方面又表现了诗人自我的童心。

陆游置身于儿童的天地中,同他们一起玩耍、打斗。在《东篱三首》里诗人写到:“陪客投壶新罚酒,与儿斗草又输诗。”[6]诗人一面“陪客投壶”,一面“与儿斗草”,簡单的铺叙之间便将一幅平和闲适的画面展现了出来,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和孩童们玩耍时的愉悦。这种出自诗人的“童趣”还有《园中作》中“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嬉”;《春游》里“每驾柴车游古寺,间骑竹马伴群儿”;《岁暮》中“客来莫怪逢迎懒,正伴曾孙竹马嬉”。此时儿孙满堂的诗人,全然不顾年龄的限制,与孩子们嬉戏。在这些诗句中,我们感受不到老者的严肃,反倒是有与孩子一样的天真。陆游在《老甚自咏》中就展现了步入老年后的整体状态:“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这种无所欲无所求的生活态度,俨然是一位“老童”的形象。这“老童”的形象又在许多诗中都有所体现。如《书适》里“老翁垂七十,其实似童儿”;《夜归》里“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游山》里“九十衰翁心尚孩,幅巾随处一悠哉”。诗人拥有儿童的贪玩与懒散,显现出一种悠然又“顽皮”的状态,正是借“童趣”的书写来表达“返老还童”的心境。

这位已到生命的最后历程“转型”书写“童趣诗”的老人,让这些诗歌中更多了一份老者的生命喟叹,多了一份“返老还童”的心绪。可以说,也正是有深怀的童心,才会如此细致地观察儿童生活,才会在暮年写下大量的“童趣诗”。

二、心理寄托

1.理想失意的情感寄托

从“隆兴和议”的签订,到后来亲临抗金前线又被召,到一次次的闲职被免,无数次的宦海浮沉使陆游感受到了理想破灭的真实感。66岁的陆游开始了山阴农村20年的闲居生活。

然而,对于一个一生都行走在报国路上的诗人,这些“童趣诗”固然还传递这诗人对于人生理想幻灭后的心理寄托,诗人正是利用童趣体验来抵消自己报国无门以及年华衰老的苦闷。诗人在《园中归戏作》中就表达了虽有童心为伴,但岁月的蹉跎无法回避,已是残烛之年却功业未成的悔恨。因此,在充满欢快的“童趣诗”的背后依旧保存着诗人潜意识里的抱负和遗憾。而诗人的生命历程即将走完,回顾一生的奋斗的徒劳,于是将老年的苍凉心境寄托于儿童的世界中去,让世界最纯洁的生命来冲淡内心的无奈。也正因为如此,诗人在临终前仍写下《示儿》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人生追求的超脱

“经历了‘悟今是而昨非的重要思想转折之后,陆游的心态变得真正平和了,诗风也发生了变化,……明媚清新的风光与诗人轻松愉悦的心境相得益彰。”陆游将人生的终结历程放置于田园之中,作为一个参与者享受着童趣的快乐,这无疑更是诗人在经历理想幻灭后的一次人生的超脱。

孔子告诫弟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陆游将大半生都付诸收复中原的愿望中,而在晚年郁郁不得志、穷途末路时,选择了闲居山阴独善其身。《陆游闲适诗研究》中写到:“独善其身是对不能兼善天下的一种补充,而每个人独善其身的内容,充分体现出个人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境界。”那么陆游以一位老翁的身份融入儿童的世界,也就是诗人独善其身时创造的精神境界,同时写下的这些“童趣诗”赋予其精神上的寄托。诗人潜意识里一直怀有关于家国人民的念想,但在暮年真正归隐于乡村后,其心灵的放空和超脱才正真是人生以及诗歌的主导。如陆游的“童趣诗”大量描写“牧童“的内容,反映出一种散逸的生活状态,并利用烟雨朦胧的环境描写来加深这种闲适的心理与诗歌的境界。同样,陆游“童趣诗”中的儿童游戏的描写,也表现出乡村生活不变的祥和。正是诗人的“童趣”带来了“童趣”的诗歌,童趣被赋予向上而单纯的生命力,是诗人超然的人生寄托和追求。

3.人事、自然的留恋

闲居与山阴的陆游已是儿孙满堂,在自然中享受天伦之乐,体味与自家儿孙相处间带来的亲情的趣味;与此同时,又与邻舍、父老乡亲也结下了深厚友谊;陆游还善于观察同村儿童的生活游戏,与他们一起感受童趣。这无不体现出一种邻里乡亲的和谐,是一种人情的乐趣。

陆游隐退于山阴时已是66岁,经历了大半个人生的风雨,如今已接近人生的终点,必然会产生对生命的留恋。而同时面对美丽宁静的大自然与谐和淳朴的邻里人情,更加深这种眷念,这是诗人的人生经历与自然的生命规律所带来的结果。“童趣诗”是关于儿童趣味的书写,一个终点的生命对起点的生命的礼赞,无疑就是诗人对人事自然留恋的体现,诗人希望在书写童趣的同时,回到人生最初的单纯,再次体会人生的甘甜。

4.对生命的思索

李贽的“童心说”提出:“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19]提倡人要不忘初心,永怀一颗赤子之心,因而童心是人生的最低底线和最高境界。陆游作为一个在生命的终点行走的老翁,此时大量的“童趣诗”就是其不忘初心的童心回归,看似是一位老顽童生活的闲适,其中暗藏的更是一位老者的生命意识和人生大智慧。

“人来自于大自然,可是却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远离了大自然,并日益扩大这和自然的对立……于是,回归便成为人类想要获得自身存在的必然选择。”陆游隐居到山阴,开始了对自然的回归;在自然中同儿童们一起欢愉,则是对自我的回归。陆游将自我的一部分情趣寄托于孩子的世界当中,在写自我童趣的诗句中出现“老翁垂七十,其实似童儿”等内容,那种童心的体现,是诗人追求的生命的回归,是一种终极的人生境界。这种回归,在一位老者智慧的笔触下,也让读者依稀感受到“花前自笑童心在”的超然。

陆游的爱国情怀贯穿了整个人生,当无法实现爱国理想时,个人的自我理想便凸现出来。《论语·先进》中孔子的理想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理想通过描绘的一幅社会祥和的景象来呈现,成人与儿童在自然中沐浴游玩是一位心怀天下之人最大的愿望。陆游在“童趣”书写时,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在自然中将自身与儿童并列,那种发自生命本源的快乐是诗人的终极追求。而当诗人享受这返老还童的生命乐趣时,看到人情的和谐与祥和,又是对社会家国的期盼,因而童趣诗反映的又是诗人对国家人民的终极理想,在寻觅人生归宿的同时,依旧在心底饱含对社会的美好希冀。

三、小结

半世侠骨豪情的彰显,二十年的生命归回,“童趣诗”的确简单,简单到皆在儿童的理解范围;而“童趣诗”又是全然的深刻,深刻到只能出自于智者之笔。陆游的“童趣”书写,不仅仅只在诗中,也不仅仅只在田园之中,更是流淌于人生之中,是一位老翁的生命书写。山阴的某个农家门前倚着一位年过耳顺、古稀直至耄耋的老人,那或许是思考人生归宿的智者,亦或许只是早已返老还童的“陆游”。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12][13][1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5]刘蔚《陆游的村居心态及其田园诗风的嬗变》.见中国陆游研究会.陆游与鉴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6][21]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7]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8]李建英.陆游闲适诗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9]张建业主编.李贽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0]《读王摩诘诗愛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用为韵赋古风十首亦皆物外事也》其一,卷十六.转引自李建英.陆游闲适诗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卧春陆游】相关文章:

陆游:秋思04-18

《示儿》 陆游04-25

陆游号05-10

山茶陆游05-13

陆游作文05-19

陆游诗歌范文05-17

月夕陆游04-20

《示儿》陆游古诗04-24

读陆游日记04-24

《陆游研究》后记04-30

上一篇:雪学生优秀作文700字下一篇:感受幸福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