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名句

2024-05-15

陆游的名句(精选8篇)

篇1:陆游的名句

陆游的名言名句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位卑未敢忘忧国。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名句

·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 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明月? —— 陆游语录

·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贫。

· 脱尽利名缰锁,世界原来自大。

· “忍”字常须作座铭。

·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 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 —— 陆游语录

·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 丈夫贵不屈,成败何足论。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陆游名言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 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潇潇雨打蓬。

· 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 陆游名言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 陆游名句

·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 功名本是无凭事,不及寒江两日潮。

·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 陆游名言

·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

·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 陆游名句

· 早岁哪知世事艰

· 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 身如巢燕年年客,心羡游僧处处家。 —— 陆游名句

· 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

· 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月明?

·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 家在万重云外,有沙鸥相识。

·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 陆游名句

· 躬耕本是英豪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 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

·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 陆游名言

· 瓶花力尽无风堕,炉火灰深到晓温。

·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鬓虽残,心未死。

· 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懦却子珍 —— 陆游语录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 位卑未敢忘忧国

· 读书本意在元元 —— 陆游名句

·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陆游名句

·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 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 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多来误。 —— 陆游语录

·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妒!

· 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 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 蘋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

·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群行。 —— 陆游名句

·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谁惜泥沙万点红。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 陆游名句

· 鲲鹏自有天池蓄,谁谓太狂须束缚?

· 醉斩长鲸倚天剑,笑凌骇浪济川舟。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 陆游名言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满路旋丝飞絮,韶光将暮。此时谁与说新愁,有百啭、流莺语。

· 俯仰人间今古,神仙何处。花前须判醉扶归,酒不到、刘伶墓。

· 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

· 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 陆游名句

· 尊前凝伫漫魂迷,犹恨负幽期。从来不惯伤春泪,为伊后、滴满罗衣。那堪更是,吹箫池馆,青子绿阴时。回廊帘影昼参差,偏共睡相宜。朝云梦断知何处,倩双燕、说与相思。从今判了,十分憔悴,图要个人知。

· 仙姝天上自无双,玉面翠蛾长。黄庭读罢心如水,闭朱户、愁近丝簧,窗明几净,闲临唐帖,深炷宝奁香。人间无药驻流光,风雨又催凉。相逢共话清都旧,叹尘劫、生死茫茫。何如伴我,绿蓑青篛,秋晚钓潇湘。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江头绿暗红稀,燕交飞。忽到当年行处、恨依依。洒清泪,叹人事,与心违。满酌玉壶花露、送春归。

· 电转雷惊,自叹浮生,四十二年。试思量往事,虚无似梦,悲欢万状,合散如烟。苦海无边,爱河无底,流浪看成百漏船。何人解,问无常火里,铁打身坚。须臾便是华颠。好收拾形体归自然。又何须著意,求田问舍,生须宦达,死要名传。寿夭穷通,是非荣辱,此事由来都在天。从今去,任东西南北,作个飞仙。 —— 陆游语录

· 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

·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 闷已萦损,那堪多病。几曲屏山,伴人昼静。梁燕催起犹慵,换熏笼。新愁旧恨何时尽,渐凋绿鬓,小雨知花信。芳笺寄与何处,绣阁珠栊,柳阴中。

· 霁景风软,烟江春涨。小合无人,绣帘半上。花外姊妹相呼,约樗蒲。修蛾忘了章台样,细思一饷,感事添惆怅。胸酥臂玉消减,拟觅双鱼,倩传书。

·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唐关上草。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木 —— 陆游语录

· 樽前花底寻春处,堪叹心情全减。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那更今年,瘴烟蛮雨,夜郎江畔。漫倚楼横笛,临窗看镜,时挥涕、惊流转。花落月明庭院。悄无言、魂消肠断。凭肩携手,当时曾效,画梁栖燕。见说新来,网萦尘暗,舞衫歌扇。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

· 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看金鞍争道,香车飞盖,争先占、新亭馆。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魂、雨收云散。镜奁掩月,钗梁拆凤,秦筝斜雁。身在天涯,乱山孤垒,危楼飞观。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向东风满。

· 倦客平生行处,坠鞭京洛,解佩潇湘。此夕何年,来赋宋玉高唐。绣帘开、香尘乍起,莲步稳、银烛分行。暗端相。燕羞莺妒,蝶绕蜂忙。难忘。芳樽频劝,峭寒新退,玉漏犹长。几许幽情,只愁歌罢月侵廊。欲归时、司空笑问,微近处、丞相嗔狂。断人肠。假饶相送,上马何妨。

篇2:陆游的名句

陆游的诗词名句

1、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春游》

4、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剑门道中遇微雨》

5、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钗头凤》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泪痕红浥鲛绡透。——《钗头凤·红酥手》

8、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临江仙·离果州作》

9、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卜算子·咏梅》

10、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11、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临安春雨初霁》

12、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13、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观村童戏溪上》

1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16、幽姿不入少年场。——《朝中措·梅》

17、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五首·其二》

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19、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2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五首·其一》

22、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鹊桥仙·一竿风月》

23、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秋波媚》

24、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25、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思》

26、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

27、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关山月》

28、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29、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30、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临江仙·离果州作》

31、水流云散各西东。——《临江仙·离果州作》

3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33、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34、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35、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3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7、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38、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

39、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40、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二首》(其二)

4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42、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43、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4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45、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

46、叹流年、又成虚度。——《谢池春·壮岁从戎》

4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

4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

49、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

5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51、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梅花绝句》

5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

53、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二首》

54、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

55、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庵中晚思》

56、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剑门道中遇微雨》

57、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58、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

59、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

篇3:陆游的“以诗为词”

尽管陆游本人也认为词难登大雅之堂, 他在《长短句序》中说的清楚明白:“予少时汨于世俗, 颇有所为, 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 尤不能止。今绝笔已数年, 念旧作终不可掩, 因书其首, 以志吾过。”但读者却可以从这段话中读出陆游实对自己的词作怀着爱恨交织的情感, 既“悔之”, 却又“终不可掩”。“渔歌菱唱, 尤不能止”未尝不可视为文人自谦的委婉表达。

一、引爱国之情于词

基于陆游对词的这种看法, 他在作词时不自觉地并未抱着相当严肃的态度, 写诗的手法和诗文的情境显露于词作中的例子屡见不鲜。陆游任笔而行的随意作词, 使其词作流宕跳脱、饱含真情, 风格可谓“驿骑苏秦”, 正如杨慎在《词品》中所论:“纤丽处似淮海, 雄快处似东坡。”继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和内容之后, 陆游进一步拓展词的范围, 将爱国之词引入自宋初以来以吟咏士大夫闲适情怀为主的词中, 一改词风。众所周知, 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历经千年的传播, 每当国家民族面临危亡之时, 它们往往成为激励爱国志士奋起图存的精神力量。而在陆游的词集中, 广泛流播的正是那些充溢着饱满复国激情的作品。钱钟书先生曾经在《宋诗选注》的陆游小传中如是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 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 碰见几朵鲜花, 听了一声雁唳, 喝几杯酒, 写几行草书, 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 血液沸腾起来, 而且这股热潮冲击了他白天清醒的边界, 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所以, 爱国主题就陆游整个创作而言, 几乎是诗词并举的!他将在诗歌中宣泄不尽的抑郁愤懑甚至无奈矛盾转而倾注于词作中。

二、移诗之词语、形态于词

陆游不仅将诗歌的内容融入词的创作中, 同时也移入了诗歌的写作方式。首先即表现在词句中杂有诗句, 陆游词化用甚至直接引用的诗句俯拾皆是。一首词往往为诸多诗句与词句共同构筑, 譬如:

连山如画, 佳处飘渺着危楼。鼓角临风悲壮, 烽火连空明灭, 往事忆孙刘。 (《水调歌头·多景楼》)

懒向沙头醉玉瓶, 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总关情。 (《浣溪沙·和无咎韵》)

双双新燕飞春岸, 片片轻鸥落晚沙。 (《鹧鸪天》)

三年流落巴山道, 破尽青衫尘满帽。 (《木兰花·立春日作》)

岁月惊心, 功名看镜, 短鬓无多绿。 (《念奴娇·招韩无咎游金山》)

以上词句均引用了杜甫诗歌中的语句, 可见陆游对于唐代诗歌现实主义里程碑式人物杜甫的尊崇。因此欧明俊在《陆游研究》中也指出“陆游入蜀后词作, 有实在生活内容, 感情郁结其中, 不得不发, 有一种郁勃之气, 故变豪放为悲壮, 这又似杜甫的诗”。

杜甫以外, 陆游词集中亦时有出现晚唐诗人作品中的诗句。譬如《蝶恋花·离小益作》“天若有情终欲问, 忍教霜点相思鬓”, 便是来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又如《清商怨·葭萌驿作》“梦破南楼, 绿云堆一枕”中的“绿云”二字亦是取自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而杜牧的《题禅院》诗“今日鬓丝禅榻畔, 茶烟轻飏落花风”两句也被陆游化用为《渔家傲·寄仲高》里的“愁无寐, 鬓丝几缕茶烟里”。再如《齐天乐·左绵道中》中的“雨稀萍点”四字更是化用了李商隐《细雨》诗“点细未开萍”。诸如此类的引用、转用不胜枚举, 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其次, 陆游词中的不少作品, 不仅词句夹杂着诗句, 连形式都仍然带有律诗绝句的形态, 显现着由诗转换为词的痕迹。如两首《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世不相关……原知造物心肠别, 老却英雄似等闲。”

“懒向青门学种瓜, 只将渔钓送年华……逢人问道归何处, 笑指船儿此是家。”

《鹧鸪天》的词牌名本来便是由七律转变而来的, 还残留着诗歌的特点。而这两首词如果不点明是陆游的词, 会被多少人误认为是某个诗人的七律作品呢?因为它们的语言排列、韵律、格调、意境都是诗的。

三、融诗之意境于词

仅从陆游词的语句构建已经不难察觉其“以诗为词”的踪迹, 深入其间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我们很快就会发现, 人们之所以将陆游词的总体风格定位为“以诗为词”, 最重要的在于陆游词中挥之不去的、浓郁缠绕的诗歌意境, 可以说它们拥有词的骨架, 却流动着诗的血液。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明确指出“词之为体, 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 词之言长”。而纵观陆游百三十几首词作, 尤以其表露归隐之意的词为代表, 通篇只觉充溢着饱满的“不如归去”之情, 蕴含着缠绵深挚的诗意:

“采药归来, 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 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 不怕粘天浪。江湖上, 遮回疏放, 作个闲人样。” (《点绛唇》)

此词作于诗人自蜀东归闲居山阴之时, 表现作者采药、饮酒、荡舟之乐, 洋溢着脱离红尘、回归自然的无穷乐趣。通篇向我们描述了一个诗酒风流自喜、忘情于田园山水之间的隐士形象。这些几乎都是隐逸诗的意境和情调, 极富诗的意趣。又如:

“一竿风月, 一蓑烟雨, 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 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 潮平系缆, 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 我自是无名渔夫。” (《鹊桥仙》)

此词创作时间当与上词相近, 作者以简练的笔触, 白描的手法, 精心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遨游于大自然中的“无名渔夫”形象。表现了一种回归自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自持精神。

上引两首词从内容而言可归为隐逸词一类。虽则为词, 却处处显露着诗歌的意味。词句流露的是颇显“境阔”的诗家之言, 而非“言长”之词。陆游的词作虽也有婉约柔美之作, 如赠妓酬唱所作以及爱情词, 但其主体仍然是那些豪壮雄快、超逸旷达的爱国词, 所以感情直露、情思旷放。诗人因为年华已逝而功业未就徒增愤懑抑郁之情, 却终究未能形成郁结顿挫之境, 是以感情往往显得质直, 笔随情动, 随意生发。尽管颇富诗歌所要求的诗情画意, 却恰恰缺乏词所要求的委婉含蓄和隐幽晦涩, 导致陆游词徒有词的构架, 缺失了词真正的风致。

此外, 陆游词句中有很多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 近于人生格言, 如两首《破阵子》:

“仕至千钟良易, 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 身后声明不自知。营营端为谁。幸有旗亭沽酒, 何防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 静院轩窗夕对棋, 不归真个痴。”

“看破空花尘世, 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 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 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 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都写了词人看破红尘而沉醉渔樵隐逸之乐的心境。语言明白质实, 皆是实指, 并无隐晦之语。其间甚至隐隐可见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田园隐逸诗的遗风。但正是这些近似人生哲言的句子, 令我们发现, 陆游词的语言往往近于诗歌的语言, 通读全词甚至几乎与诗歌无异。词之所以显得幽深难懂, 盖其多用比兴、事典, 往往顾左右而言他, 使读者不知其所指、百思不得其解。诗多用赋笔, 而参以比兴, 因此, 就语言风格说, 诗显而词隐, 诗歌主旨明确, 感情直率, 词情调含蓄, 感情多委婉之致。然而上引两首词, 读者不必曲径通幽的穷究词人的写作意图, 没有佶屈聱牙的生僻语词, 作者所有的心事一目了然。这是陆游词的“得”, 正如柳七郎“凡有井水饮处, 皆能歌柳词”, 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事物总是更能得到普通大众的接受。当然这或许也是陆游词无法达到巅峰的原因之一, 关于此点, 后面会有所涉及。

四、“诗化之词”的不足和缺失

以上从三方面论述了陆游“以诗为词”的风格特征, 词人不仅将诗歌创作的重心———爱国情怀引入到词作中, 同时大量使用诗歌的创作手法:其一, 词句中多夹杂诗句, 语言排列接近诗句结构;其二, 词境多似诗境。造成陆游词这种特点的原因自然是多重的, 首先这与陆游的词论主张是分不开的, 对于以《花间集》为代表的歌辞之词和周邦彦为代表的赋化之词, 陆游一直持否定态度。他在《跋花间集》中写到:“《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 天下岌岌, 生民救死不暇, 士大夫乃流宕如此, 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而对于周邦彦这位北宋词坛上集大成的著名词家, 陆游竟然没有一语提及, 可见至少他是不欣赏的。相反, 苏轼的诗化之词却深得陆游之心, “昔人作七夕诗, 率不免有珠栊绮疏惜别之意。惟东坡此篇, 居然是星汉上语, 歌之曲终, 觉天风海雨逼人。学诗者当以是求之。”甚至对苏轼的不拘声律他都认为“非公不能歌, 但豪放, 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可以看出, 陆游是以衡量诗的眼光衡量词的。这必然影响词人在词中多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意志, 使词拥有了“言志”的特质。所以说陆游带着对词的性质和价值的迷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诗化之词的创作。陆游词除了那些描写男欢女爱和欢场别席的即兴应酬之作, 几乎全为诗化之词, 而这些词无不是表达作者自身的种种情志, 尤其是“报国之雄心和未酬之壮志”, 而这正符合了叶嘉莹先生在《叶嘉莹说词》中对诗化之词的定义———“对于诗化之词一要注重其内在情志之本质, 二要结合其外在表达艺术, 深入探讨作品所具含的曲折含蕴之特征, 由此揭示出其中丰富而深挚的感发人心的生命力。”

对于陆游诗化之词的风格历来便有“驿骑苏秦”的评论, 可以理解为那些表达爱国雄心的词便是继承苏轼雄快、豪放之风, 而另一些纤丽绵密、委婉深挚的词则是携有秦观的婉转风姿。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 陆游以诗之所长格力施于词之所短, 并未尽得苏轼“豪放”、“雄快”的一面, 反而造成了“庵有其胜, 而皆不能造其极”的局面。此外, 陆游词大部分表达的都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无论哪种内容的词作, 写离愁也罢, 写闺情也罢, 写归隐也罢, 写闲适也罢, 最终表现出的终究还是壮志难酬的郁郁不得志。甚至连某些原本并没有寄托的词作也能令人生出感怀生平遭际的联想。基于这个原因, 他的词作只能令人生发出壮志难酬的联想而失去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陆游作诗化之词也导致了另一个缺失, 他往往把感情说的非常清楚、非常真切, 这种感情激烈真诚而能打动人心甚至引起读者的共鸣, 却很少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叶嘉莹先生曾经评价韦庄的词“当你说的过于现实的时候, 虽然能够给读者直接的感动, 但同时也拘限了读者, 限制了读者自由联想的想象力。”用来评价陆游词的这一缺点恰到好处。

五、结语

综上所述, 陆游的诗化之词将诗歌的内容、架构、语言、意境, 通通熔铸到他的词作中, 引领了南宋时期以诗为词的风气, 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苏轼改变词风的影响, 也丰富了作者本人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当然我们也不会忽视其词作过于诗化带来的缺失和不足。研究陆游的词作, 尤其是此类以诗为词的作品, 对于了解陆游的整个人生和创作历程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刘扬忠, 注评.陆游诗词选评.三泰出版社, 2008.

[2]邱鸣皋.陆游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欧明俊.陆游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2007.

[4]朱东润.陆游传.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房日晰.陆游词“以诗为词“说.古典文学知识, 2008 (2) .

[6]邓乔彬.驿骑苏秦间——陆游词风格及成因浅议.杭州大学学报, 1998 (3) .

篇4:陆游的名句

【关键词】陆游;童趣诗;田园;生命意识

陆游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报国与忧国是其诗歌的主旋律。然而,晚年的陆游却将诗歌创作主要的视角转向了田园,用年迈的姿态去体味儿童的乐趣,这无疑是陆游晚年诗歌引人注目的现象,其中包含了一位饱受磨难忠于祖国的老人对人生独特的体悟。

一、陆游“童趣诗”主题

陆游的“童趣诗”主要建立在对乡村儿童生活的观察之上。因而诗歌中存在两个主体,一是书写的对象“儿童”,一是观察的主体“诗人”。从这两个不同主体入手,可以将陆游的“童趣诗”分为两大主题。

1.乡村儿童的趣味生活

乡村带有淳朴的情怀,生长在乡村的儿童更是纯真无邪,这深深触动了诗人心中最原野的地带,这也是晚年陆游选择将儿童作为诗歌创作对象的重要原因。陆游的“童趣诗”着眼于描写儿童生活中的有趣细节,多与乡村儿童劳作、嬉戏有关,如《岁晚》里写到“儿童斗采春盘料,蓼茁芹芽欲满篮”;《戏咏园中春草》中“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陆游的童趣诗中,注重在儿童繁忙的劳作之中挖掘将童趣与乡村生活融合一体。从这些童趣诗中得知儿童并不将劳作看成是一件苦事,而是将其当作有趣的游戏,在其中寻找到了无限快乐。如在诗歌《岁晚》里,儿童争相采摘春天的食材,一个“斗”字将儿童采撷的活跃形象彰显得淋漓尽致;而在《戏咏园中春草》中无半分用处的“幽草”在孩子看来却是一件可供玩耍的对象,“成丛”的“幽草”在过眼间变被儿童们“采撷空”,将儿童的天真无邪刻画得入木三分。

陆游的“童趣诗”一方面表现出儿童劳作、嬉戏的活跃,另一方面又着力体现儿童天性中的“慵懒”。诗人大量地描写“牧童”的诗句便体现出儿童纯真,如《杂感》中的“牧童避雨归来晚,一笛春风草满川”;《牧牛儿》中“童儿踏牛背,安稳如乘舟”;《秋思绝句》中“烟草茫茫楚泽秋,牧童吹笛唤归牛”。但这种惰性并非作为贬义而存在,在儿童天然的包裹下,惰性的流露却是自然的体现。牧童可能因贪玩导致了雨天晚归,但这恰巧又带有牧童身上特有的悠然自得的乐趣。牧童沉浸于“春风”、“烟草”、“楚泽”等等美好的意象构成的朦胧又清新的田园风景画中,散逸之间透露出来的儿童赋予惰性的美好,使得读者对牧童的贪玩晚归不禁发笑,并陶醉在童趣的世界中。

这些“童趣诗”体现的儿童生活,面对整个乡村儿童群体,那么能够书写下整个儿童群,固然是诗人将自我也融入了这个集体中,充分发挥了一个参与者的主体性。

2.自我的“童趣“心境

立于观察者的角度,陆游的“童趣诗”另一方面又表现了诗人自我的童心。

陆游置身于儿童的天地中,同他们一起玩耍、打斗。在《东篱三首》里诗人写到:“陪客投壶新罚酒,与儿斗草又输诗。”[6]诗人一面“陪客投壶”,一面“与儿斗草”,簡单的铺叙之间便将一幅平和闲适的画面展现了出来,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和孩童们玩耍时的愉悦。这种出自诗人的“童趣”还有《园中作》中“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嬉”;《春游》里“每驾柴车游古寺,间骑竹马伴群儿”;《岁暮》中“客来莫怪逢迎懒,正伴曾孙竹马嬉”。此时儿孙满堂的诗人,全然不顾年龄的限制,与孩子们嬉戏。在这些诗句中,我们感受不到老者的严肃,反倒是有与孩子一样的天真。陆游在《老甚自咏》中就展现了步入老年后的整体状态:“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这种无所欲无所求的生活态度,俨然是一位“老童”的形象。这“老童”的形象又在许多诗中都有所体现。如《书适》里“老翁垂七十,其实似童儿”;《夜归》里“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游山》里“九十衰翁心尚孩,幅巾随处一悠哉”。诗人拥有儿童的贪玩与懒散,显现出一种悠然又“顽皮”的状态,正是借“童趣”的书写来表达“返老还童”的心境。

这位已到生命的最后历程“转型”书写“童趣诗”的老人,让这些诗歌中更多了一份老者的生命喟叹,多了一份“返老还童”的心绪。可以说,也正是有深怀的童心,才会如此细致地观察儿童生活,才会在暮年写下大量的“童趣诗”。

二、心理寄托

1.理想失意的情感寄托

从“隆兴和议”的签订,到后来亲临抗金前线又被召,到一次次的闲职被免,无数次的宦海浮沉使陆游感受到了理想破灭的真实感。66岁的陆游开始了山阴农村20年的闲居生活。

然而,对于一个一生都行走在报国路上的诗人,这些“童趣诗”固然还传递这诗人对于人生理想幻灭后的心理寄托,诗人正是利用童趣体验来抵消自己报国无门以及年华衰老的苦闷。诗人在《园中归戏作》中就表达了虽有童心为伴,但岁月的蹉跎无法回避,已是残烛之年却功业未成的悔恨。因此,在充满欢快的“童趣诗”的背后依旧保存着诗人潜意识里的抱负和遗憾。而诗人的生命历程即将走完,回顾一生的奋斗的徒劳,于是将老年的苍凉心境寄托于儿童的世界中去,让世界最纯洁的生命来冲淡内心的无奈。也正因为如此,诗人在临终前仍写下《示儿》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人生追求的超脱

“经历了‘悟今是而昨非的重要思想转折之后,陆游的心态变得真正平和了,诗风也发生了变化,……明媚清新的风光与诗人轻松愉悦的心境相得益彰。”陆游将人生的终结历程放置于田园之中,作为一个参与者享受着童趣的快乐,这无疑更是诗人在经历理想幻灭后的一次人生的超脱。

孔子告诫弟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陆游将大半生都付诸收复中原的愿望中,而在晚年郁郁不得志、穷途末路时,选择了闲居山阴独善其身。《陆游闲适诗研究》中写到:“独善其身是对不能兼善天下的一种补充,而每个人独善其身的内容,充分体现出个人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境界。”那么陆游以一位老翁的身份融入儿童的世界,也就是诗人独善其身时创造的精神境界,同时写下的这些“童趣诗”赋予其精神上的寄托。诗人潜意识里一直怀有关于家国人民的念想,但在暮年真正归隐于乡村后,其心灵的放空和超脱才正真是人生以及诗歌的主导。如陆游的“童趣诗”大量描写“牧童“的内容,反映出一种散逸的生活状态,并利用烟雨朦胧的环境描写来加深这种闲适的心理与诗歌的境界。同样,陆游“童趣诗”中的儿童游戏的描写,也表现出乡村生活不变的祥和。正是诗人的“童趣”带来了“童趣”的诗歌,童趣被赋予向上而单纯的生命力,是诗人超然的人生寄托和追求。

3.人事、自然的留恋

闲居与山阴的陆游已是儿孙满堂,在自然中享受天伦之乐,体味与自家儿孙相处间带来的亲情的趣味;与此同时,又与邻舍、父老乡亲也结下了深厚友谊;陆游还善于观察同村儿童的生活游戏,与他们一起感受童趣。这无不体现出一种邻里乡亲的和谐,是一种人情的乐趣。

陆游隐退于山阴时已是66岁,经历了大半个人生的风雨,如今已接近人生的终点,必然会产生对生命的留恋。而同时面对美丽宁静的大自然与谐和淳朴的邻里人情,更加深这种眷念,这是诗人的人生经历与自然的生命规律所带来的结果。“童趣诗”是关于儿童趣味的书写,一个终点的生命对起点的生命的礼赞,无疑就是诗人对人事自然留恋的体现,诗人希望在书写童趣的同时,回到人生最初的单纯,再次体会人生的甘甜。

4.对生命的思索

李贽的“童心说”提出:“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19]提倡人要不忘初心,永怀一颗赤子之心,因而童心是人生的最低底线和最高境界。陆游作为一个在生命的终点行走的老翁,此时大量的“童趣诗”就是其不忘初心的童心回归,看似是一位老顽童生活的闲适,其中暗藏的更是一位老者的生命意识和人生大智慧。

“人来自于大自然,可是却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远离了大自然,并日益扩大这和自然的对立……于是,回归便成为人类想要获得自身存在的必然选择。”陆游隐居到山阴,开始了对自然的回归;在自然中同儿童们一起欢愉,则是对自我的回归。陆游将自我的一部分情趣寄托于孩子的世界当中,在写自我童趣的诗句中出现“老翁垂七十,其实似童儿”等内容,那种童心的体现,是诗人追求的生命的回归,是一种终极的人生境界。这种回归,在一位老者智慧的笔触下,也让读者依稀感受到“花前自笑童心在”的超然。

陆游的爱国情怀贯穿了整个人生,当无法实现爱国理想时,个人的自我理想便凸现出来。《论语·先进》中孔子的理想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理想通过描绘的一幅社会祥和的景象来呈现,成人与儿童在自然中沐浴游玩是一位心怀天下之人最大的愿望。陆游在“童趣”书写时,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在自然中将自身与儿童并列,那种发自生命本源的快乐是诗人的终极追求。而当诗人享受这返老还童的生命乐趣时,看到人情的和谐与祥和,又是对社会家国的期盼,因而童趣诗反映的又是诗人对国家人民的终极理想,在寻觅人生归宿的同时,依旧在心底饱含对社会的美好希冀。

三、小结

半世侠骨豪情的彰显,二十年的生命归回,“童趣诗”的确简单,简单到皆在儿童的理解范围;而“童趣诗”又是全然的深刻,深刻到只能出自于智者之笔。陆游的“童趣”书写,不仅仅只在诗中,也不仅仅只在田园之中,更是流淌于人生之中,是一位老翁的生命书写。山阴的某个农家门前倚着一位年过耳顺、古稀直至耄耋的老人,那或许是思考人生归宿的智者,亦或许只是早已返老还童的“陆游”。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12][13][14]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5]刘蔚《陆游的村居心态及其田园诗风的嬗变》.见中国陆游研究会.陆游与鉴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6][21]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7]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8]李建英.陆游闲适诗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9]张建业主编.李贽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0]《读王摩诘诗愛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用为韵赋古风十首亦皆物外事也》其一,卷十六.转引自李建英.陆游闲适诗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5:陆游的名言名句摘抄

1、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2、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

3、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4、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5、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6、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7、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8、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9、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人卷来。

10、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

11、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12、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13、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14、欲尽致君事业,先求养气工夫。

15、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

1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18、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19、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万人惊。

20、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2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2、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23、欲倾天上河汉水,净洗关中胡虏尘。

24、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25、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26、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27、怀壁醉题尘漠漠,断云悠梦事茫茫。

28、银河半落露华清,南斗阑干北斗明。

29、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

30、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31、君看夏木扶疏句,还许诗家更道不。

3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33、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4、渴饮涧底泉,饥啮林间草。

35、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36、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37、鲲鹏自有天池蓄,谁谓太狂须束缚?

38、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39、成败极知无定势,是非元自要徐观。

40、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4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42、只愁去远归来晚,不怕飞低打着人。

43、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读。

4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巳先斑。

45、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46、《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7、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48、溪添半篙绿,山可一亩青。

49、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50、位卑未敢忘忧国。

51、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5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5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54、蘋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

55、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5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57、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58、行遍天涯等断蓬,作诗博得一身穷。

59、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60、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

61、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62、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63、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

64、镜湖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

65、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

66、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67、善学者通一经而足。

68、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6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0、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71、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72、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

73、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74、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75、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76、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77、风蝉断还续,枝间终夕噎。

78、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79、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

80、倚阑莫怪多时立,为爱孤云尽日闲。

81、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妒!

82、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83、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84、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85、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86、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87、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篇6:陆游的名言名句阅读欣赏

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4、一杯销尽两眉愁——陆游

5、英雄儿女各千秋——陆游

6、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陆游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9、太平不用旧将军——陆游

10、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陆游

11、门前有小河,担水容易多——陆游

12、丈夫贵不屈,成败何足论——陆游

13、富贵不淫,威武不屈——陆游

14、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陆游

15、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陆游

1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7、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18、棋不看三步不捏——陆游

19、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书。——陆游

20、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陆游

21、心安病自除。——陆游

22、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陆游

23、世味年来薄似纱——陆游

24、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常从巧处生。——陆游

25、千年精卫心平海,三日於虎气食牛?——陆游

26、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陆游

27、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28、鲲鹏自有天池蓄,谁谓太狂须束缚?——陆游

2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3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31、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陆游

32、男儿自以身许国——陆游

3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34、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丰歉无常,当有储蓄。——陆游

35、天选地设,极湖山之美——陆游

36、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陆游

37、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以革固其常——陆游

38、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陆游

39、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40、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4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42、醉斩长鲸倚天剑,笑凌骇浪济川舟。——陆游

43、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44、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陆游

45、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陆游

46、少年喜书策,白首意未足。幽窗灯一点,乐处超五欲。——陆游

47、君不见长松卧壑因风霜,时来屹立扶是堂。——陆游

4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49、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篇7:陆游诗词名句

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壮志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千年精卫心平海,三日於虎气食牛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位卑未敢忘忧国。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以革固其常

醉觉乾坤大,闲知日月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篇8:陆游藏书的文化特征

一、数世藏书, 保存书种, 传承文化

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是在以家庭为细胞的农业自然经济和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的土壤中发展起来的, 这种特色, 使中国人对家庭延续和血缘承继高度关注。正如黑格尔所指出那样, 中国文化富于“家庭精神”, 这种精神反映在宋代藏书文化中, 就是将藏书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留传给后人, 宋人庞籍有二句诗“田园贫宰相, 图史富书生。”意思是说掌握万卷图书的一介寒儒比占有万顷良田宰相更为富有。因此“诗书教子真田宅, 金玉传家定粪灰” (苏辙《寄题蒲传正学士阆中藏书阁》) 一直成为宋代文人藏书家的指导思想, 陆游更是将这种藏书观形象地称为“保存书种”, 他在诗中吟唱到“传家只要传书种” (《杂题》) “但令书种存, 勿愧耕垄亩。”所以, 陆游与其家族的藏书事业更典型地体现这种文化特征。

作为诗书簪缨的越州文化望族, 陆游家族是当时著名藏书世家, 其家族藏书应始于其祖父陆佃, 陆佃曾受学于王安石, 是当时大学问家, 尤精于古文字学、文献学。陆游父亲陆宰曾赞扬他“不独博极群书, 而农父牧夫, 百工技艺, 下至舆台皂隶, 莫不诹询, 苟有所闻, 必加试验, 然后记录。” (《埤雅序》) 由此而知, 陆佃肯定有丰富的藏书。陆游的外祖母晁氏是山东巨野著名藏书世家晁氏之后裔, 陆游《跋诸晁帖》说:“某之外大母清丰君, 实具茨先生 (晁冲之) 女兄”, 由于两个藏书世家联姻这层关系, 陆游踉跄学步时, 即拜舅公也是著名藏书家晁说之为师, 陆游不仅藏有晁氏许多书籍, 而且舅公嗜书情结深深影响着他。

陆氏家族藏书, 在陆游父辈时达到高潮。他的伯父陆宦, 幼病右臂, 却以左手作字, 钞录王筯《华阳集》百卷及其父陆佃《使辽录》一卷, 平生钞书累计数百卷来作为自己的藏书。陆游的另一位伯父陆?也以钞书名世。手钞经史及释老之书, 并亲加校勘, 达数百卷。陆游父亲陆宰不仅是陆氏家族藏书的佼佼者, 也是越中三大藏书家 (左丞陆氏、尚书石氏、进士诸葛氏) 之首, 更是有宋一代著名藏书家。绍兴十三年 (1143) 曾诏求天下藏书, 他以献书一万三千卷而名著一时, 是宋代私家献书最多者。南宋朝廷专门组织一个班子来整理其献书, 其长子陆淞也参加这项工作, 仅校勘书手就有百余人, 用了近两年时间才整理完毕。陆宰的献书成为南宋初定时国家藏书主干, 要知道北宋承平时期所编写的国家藏书目录《崇文总目》仅著录当时国家藏书三万余卷, 南宋孝宗时国家藏书也只有四万余卷, 而陆宰一人献书就分别占南北宋国家藏书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之强, 可见其藏书之富。陆宰藏书思想也主要为了保存书种, 他说:“予老懒目昏, 虽不复读, 然嗜书之心, 固未衰也。后世子孙知此书之存如此, 则其余诸书幸而存者, 为余宝惜之。” (陆游《跋京本家语》)

陆宰保存书种的愿望并没有落空, 他的藏书多传给陆游。从陆游为《温庭筠诗集》、《造化权舆》、《韩非子》等书的题跋中我们可以得知, 这些书籍均为其父旧藏。陆游之所以能成为大诗人和大学问家, 与阅读这些藏书大有干系。陆游藏书数量, 史书并未详载, 但他的诗中说:“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日。”“区区朴学老自信, 要与万卷归林庐。”“残年唯有读书癖, 尽发家藏三万签。”我们可以得知, 他的藏书至少在万卷以上。他的藏书室名叫“书巢”, 为此他专门写了一篇《书巢记》, 以神采飞扬的笔调来形容他的藏书的:

吾室之内, 或栖于椟, 或陈于前, 或枕藉于床, 俯仰四顾, 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 疾痛呻吟, 悲忧愤叹, 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 妻子不觌,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或至不得行, 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 既入又不能出, 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渭南文集》卷十八)

作为一个藏书世家, 陆游当然希望他呕心沥血的一辈子藏书能够子子孙孙传递下去, 这种“保存书种”的愿望, 随着垂垂暮年的来临表现得尤为强烈, 临终前, 他念念不忘的有二件事:一是国破山河残的祖国何时能够统一, 所以有“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诗句流泻;二是因遭战乱影响, 留传子孙的藏书阁, 至今尚未建立。所以每念于此, 即寝食不安, 痛心疾首。他告诫子孙, 希望能继承他的藏书遗志。

在诸多儿子中, 陆游最钟爱的是小儿子陆子?了, 因为他更多秉承了乃父的喜爱, 他爱读书, 陆游有“赖有一筹胜富贵, 小儿读遍旧藏书。” (《冬夜示子聿》) 诗句记其事;他更爱藏书, 陆游高兴地说:“子聿 (即子?) 喜蓄书, 至辍衣食, 不少吝也。吾世其有兴者乎?” (《跋子聿所藏国史补》) 可见他把“保存书种”的期望寄托在陆子?的身上, 希望他能承继家族的文化传统, 复兴家族的藏书事业。陆氏家族数世藏书, 在南宋浙江文化发展潮势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也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勤搜苦寻, 刊刻图书, 传播文化

有宋一代是兴文抑武的时代, 文治丕胜, 读书成风, 读书人地位崇高, 人人用情于书山学海, 个个着意于朱墨丹黄, 已成为当时普遍文化风尚。藏书家更是嗜书如命, 勤搜苦寻, 藏书、读书、校书、刻书, 极力保存与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 这已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生活主要组成部分和自觉文化意识。陆游更是宋代文人士大夫藏书家的典型代表, 充分体现了文治时代的文化风尚。

陆游自称为“书痴”、“书颠”, 有“爱书即欲死, 人笑作书颠。”“放翁爱书如痴, 读书也如痴”的诗文以自道。他幼年时代就喜藏书读书, 有“我生学语即耽书, 万卷纵横眼欲枯”诗记其事。到老更是如此, 他说:“六经万世眼, 守此可以老。” (《冬夜读书》) 可见他一生都以藏书为乐。陆游的藏书也异常丰富, 这得益于日积月累的勤搜苦寻。其藏书来源主要有四:一是如前所述, 得之于父传;二是得之于传录钞写, 如《高宗圣政草》一书, 就是“命儿辈录之”的;如《陆子强家书》也是陆游“命子聿 (陆子?) 钞一通, 置箧中, 时览观焉。”陆游也时常亲自钞录摹写图书与书帖, 如著名的《瘗鹤铭》书帖, 就是他“亲至焦山写摹之”的;三是由友朋馈赠。如《陶靖节文集》是“张?季长学士自遂宁寄此集来”;如《彩选》一书, 是“友人自京江来, 以是书为赠”。其它如《松陵集》、《陵阳先生诗草》等藏书都是朋友赠送。四是购买, 这最能说明陆游勤搜苦寻藏书精神, 他一生用并不宽裕的财力, 孜孜不倦地购书。陆游曾长期在四川为官, “出峡不载一物, 尽卖蜀书以归, 其编目益巨。” (《嘉泰会志》卷十六《藏书》) 在勤搜苦寻的购书过程中, 有的藏书完全得之于偶然, 如《刘随州集》, “佣书人韩文持束纸支头而睡, 偶取视之, 《刘随州集》也。乃以百钱易之, 手加装?。”有的苦苦以求二十余年, 如《老子道德古文》一书, 是唐以来“学者罕见”之本, 陆游“求之愈二十余年, 乃尽得之。” (陆游《跋老子道德古文》)

陆游不仅爱藏书, 也爱刻书, 这是陆游区别一般藏书家的独特之处。宋代是刻书事业兴盛的时代, 刻书能使一书一册变为亿万之身, 是迅速传播文化与长久保存文化重要手段。陆游正是看到这一点, 每宦游一地, 也将刻书作为自己的主要政事之一。如在江西任官时, 就刻有《续集验方》, “予家自唐丞相宣公在忠州时, 著《陆氏集验方》, 故家世喜方书。予宦游四方, 所获亦以百计, 择其尤可传者, 号《陆氏续验方》, 刻之江西仓司民为心斋。”这种医药方书不仅保存与传播了中医文化, 更为人们提供了治疗疾病方法。陆游在四川为官时, 曾刻过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诗集。在任严州太守时, 是陆游刻书最多时期, 刻有他自己诗集《剑南诗稿》二十卷, 共存诗二千五百余首, 另刻有《南史》十八卷、《世说新语》、《大字刘宾客集》, 这三种书, 或是毁于火, 或是不存于世, “游到官始重刻之, 以存故事” (陆游《跋世说新语》) 特别是《江谏议奏议》一书, 早在乾道六年 (1170) , 陆游在杭州已得其书, 后守严州, 利用职务之便, 他到桐庐江氏遗属处又寻访到“三表及赠告墓志”, 于淳熙十三年 (1186) , 合并刻于世, 使其成为完书, 为了此书出版, 陆游花了十六年时间。无独有偶, 陆游最钟爱的小儿子陆子?后亦任严州太守, 更继承了乃父遗志, 共刻了《老学庵笔记》、《开元天宝遣事》等十余种图书。据《景定严州续志》卷四记载, 当时严州刻有“经史诗文方书凡八十余种”, 而陆游父子就刻了二十三种, 由此使严州成为南宋时浙江刻书重镇。其刻本世称为严州本, 以“墨黑如漆, 字大如钱”, 校刻精良, 享誉于世。浙江是南宋时期文化最为发达地区, 在这个区域内, 不仅藏书、刻书事业走在全国前列, 而且像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史学甚至科学技术等方面也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因此, 作为书籍保存和生产中心, 其实就是中华文化能量集结和幅射中心。陆游父子的藏书与刻书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伐檀书山, 探义书海, 弘扬文化

陆游藏书活动第三个文化特征最为明显, 他藏书目的主要是为了研究学问和进行文学创作。这种文学家兼学者型的藏书家, 是藏书家中的佼佼者, 纵览中国文学史, 现存诗歌最多的诗人, 恐怕要算陆游了, 他现存的诗歌有九千四百多首, 与他晚年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基本相符。据人们统计, 其诗歌的数量, 相当于苏轼的两倍, 白居易的三倍。如果包括所遗失和自毁的作品, 他一生创作有近四万首诗歌。而且其诗歌的质量大部分也是相当优秀的。之所以如此, 与他一生勤奋藏书与读书是分不开的。他在《冬夜读书》这样写到:“平生喜藏书, 拱璧未为宝。归来稽山下, 烂漫恣探讨。六经万世眼, 守此可以老。多闻竟何用, 绮语期一扫。幽居出户稀, 衰病拥炉早。青灯照黄卷, 作意勿草草。”这首诗深刻地说明了藏书对文学创作的作用, 也就是说, 陆游平生喜藏书, 是为了读书, 读书能增长知识而“多闻”, 多闻就能将文学创作中的绮语一扫而光, 写诗作文也就不会匆匆草率而就了。仅以读书诗为例, 据对《全宋诗》统计, 陆游写了二百四十多首读书诗, 这些诗不仅写得活色生香, 具有浓郁的文学意味, 而且反映出他“要足平生五车书”孜孜以求的藏书意愿和“两眼欲读天下书”的雄心气魄。其中他所提倡的熟读暗诵, 百读熟味才能写出好诗的文学理论, 正表明藏书、读书与写诗作文之间有紧密关系, 更表明, 陆游藏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

陆游藏书另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学术研究。陆游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也是一位大学问家, 他在校勘学、训诂学、版本学、历史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这当然与他一生勤奋藏书是分不开的。他在《万卷楼记》中很好地论述了藏书与学问二者之间的关系:“学必本于书。一卷之书, 初视之若甚约也。后先相参, 彼此相稽, 本末精粗, 相为发明, 其所关涉, 已不胜其众矣。一编一简, 有脱遗失次者, 非考之于他书, 则所承误而不知。同字而异诂, 同辞而异义, 书有隶古, 音有楚夏, 非博极群书, 则一卷之书, 殆不可遽通。此学者所以贵夫博也。……自先秦两汉, 迄于唐五代以来, 更历大乱, 书之存者既寡, 学者于其仅存之中, 又卤莽焉以自便, 其怠惰因循曰:吾惧博之溺心也。岂不陋哉!故善学者通一经而足, 藏书者虽盈万卷, 犹有憾焉。而近世浅士, 乃谓藏书如斗草, 徒以多寡相为胜负, 何益于学。”也就是说, 藏书是做学问之先决条件, 藏书本身就是一件很严谨的治学过程, 因为书籍在长期生产和流传过程中, 书有脱遗失次之误, 音有楚夏异读之谬, 往往造成“承误而不知”的现象。因此藏书家一定要在书籍之真伪、版本之优劣、校勘之精粗、装帧之好坏等学术领域进行研究。要进行研究, 就必须博极群书, 要博极群书, 就必须藏书万卷。所以, “积书山崇崇”, 为的是“探义海茫茫”, 这一直成为他藏书与读书的指导思想。当然他对近世一些藏书家将“藏书如斗草, 徒以多寡相为胜负”态度提出了严厉批评。因为他们藏书的目的是以游戏态度来附庸风雅, 而不是踏踏实实做学问。

陆游是这样说的, 更是这样做的。他认为, 一本藏书的好坏, 首先在于它是否校勘精良, 因此, 他对自己的藏书, 每每阅读之时, 往往都要进行仔细校雠, 这在他诗中屡有反映, “雠书千卷杂朱黄”, 可见其校勘书籍之多;“朱黄参错鸡鸣后, 签帙纵横月堕初。”可见其校勘书籍达到废寝忘食程度。“白头尚作书痴在, 剩乞朱黄与校雠。”可见其至晚年以校勘书籍为唯一乐事。特别是《秋夜读书每以二鼓为节》一诗, 描写了在冬夜时分, 窗外已冰天雪地, 但诗人仍读书校书至二鼓时节, “朱黄参笔墨, 照映灯花红”, 诗人忘掉饥寒, 了无睡意, 达到了“至乐”之境。陆游还写了许多藏书题跋, 更具体反映了他校勘藏书之勤。如《造化权舆》一书, 是父亲传给他旧藏。他在淳熙壬寅年间“用别本雠校, 而阙其不可知者。两本俱通者, 亦疏其下。” (《跋家藏造化权舆》) 十四年之后, 他又用三日时间进行重校。如司马子微《铒松菊法》, 是一本文字古奥稀见之书, 乾道初年, 得之于豫章西山, 但是没有别本可以参校, 陆游一直耿耿于怀, 八年后, 又得别本于四川青城山, 他非常高兴, 于是“斋戒手校, 传之同志。” (《跋司马子微饵松菊法》)

陆游也是一位历史学家, 他曾撰写了《南唐书》十八卷, 四库全书称其“尤简核有法”盛传于世。他亦用其渊博历史学识来校勘藏书, 如当时通行的《唐御览诗》, 收作者三十人, 计二百八十九首诗。陆游却根据《卢纶墓碑》校勘出该书不完善之处, “《卢纶墓碑》:‘元和中, 章武皇帝命侍臣采诗, 第名家得三百一十篇。公之章句奏御之章句居十之一’今《御览》所载纶诗正三十二篇, 则《御览》为唐旧书不疑。然《碑》云三百一十篇, 而此才二百八十九首, 盖散佚多矣。姑校定讹谬, 以俟完本。” (《跋唐御览诗》) 陆游不仅利用丰富历史学知识来校定书籍正误, 还勤于现实调查, 如宋人魏野写有一部《草堂集》, 但对魏野的籍贯有二种说法, “按国史, 野, 陕人, 沈存中《笔谈》以为蜀人, 居陕州, 不知何所据也。予在蜀十年, 以不闻野为蜀人, 《笔谈》盖误也。” (《跋魏先生草堂集》) 正因为陆游有广博极学识, 加之以长期校勘之经验, 炼就了他一双辨别真伪图书的火眼金睛, 其《跋法帖》云:“鲁公书殊不类, 纸乃烟熏, 周幅之语尤俚俗, 罗绍威用罗氏世宝印, 犯唐讳, 益可疑, 跋语诗句亦鄙甚也。”此段短短跋语, 却从纸张制作技术、诗歌风格、书法字体、行文格调、印章避讳等方面进行严密考证, 涉及到历史学、文字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学、书法、避讳法等方面的知识, 可见陆游学识之博, 功底之深。中国古代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 陆游对自己的藏书勤以校勘整理, 还书籍之原貌, 当然对正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陆游.陆放翁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 1986.

[2]苏辙.栾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上一篇:新聘人员入职须知下一篇:知己解彼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