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就业单位

2024-04-24

机电专业就业单位(精选8篇)

篇1:机电专业就业单位

机电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

机电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人才被国家列为二十一切纪社会发展最急需的十大专业人才之一,是学校覆盖面和就业领域最宽的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机、光、电、自动控制和检测、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该主专业主要培养能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并具有初步设计开发能力的中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能够掌握机、电、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必备技能。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 专业。如今在本科,已改称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高职高专则仍延用机电一体化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待遇也高。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1、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

2、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课程介绍:

理论课程: 主要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常用工业电器及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及应用、液压与气动、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PLC)、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构与维修、电子设备结构、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机电设备概论、汽车原理与构造、企业基层组织管理等。

技能训练: 机钳工实训、制图测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电控制技术课程设计、PLC、单片机课程设计以及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与设计等。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证书:

(1)全国计算机一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

(2)江苏省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初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3)江苏省CAD职业技术培训中级证书

(4)钳工或电工中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拿证,多学技能,使学生在毕业时除取得学历证书外,还能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钳工操作证、电工操作证等,努力拓宽学生的社会生存空间。毕业生获相关技能证书的人数为100%。培养出来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基本功扎实,能够很快独立上岗,担当重任,工作效率高,产品质量高 机电专业招考院校:

春季高考的学校一般是普通二本,或者三本 专科高职(资格线:400分)

青岛大学、烟台大学、潍坊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工商学院、潍坊科技学院、青岛科技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德州学院、滨州学院、菏泽学院、青岛滨海学院、枣庄学院、山东英才学院、青岛黄海学院、山东协和学院、青岛工学院、齐鲁理工学院

上大学后可学习的专业: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产品检测技术应用、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光电仪器制造与维修、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船舶电气技术、船舶通信与导航、矿山机电、水电厂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火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与检修、火电厂热力设备安装、水泵站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风电场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

篇2:机电专业就业单位

可在大型啤酒、饮料、食品及商品包装生产企业从事现代化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的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生产厂家或设计部门、营销单位从事技术工作.

2、机电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

从事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并熟练使用和维修数控加工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设计也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3、机电专业:模具CAD/CAM方向

从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篇3:机电专业就业单位

关键词:高职教育,毕业设计,教学改革,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就业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进行时间不长, 各地各类的高职院校虽然行业不同、特色不同、专业不同, 但基本都设置了毕业设计 (论文) 这一教学环节, 而且往往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毕业设计是高职高专教育中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是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强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 也是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过程。同时, 在就业压力下, 高职高专的毕业设计更要为就业服务。

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职高专教育基本都是三年制, 毕业设计这门课基本都设置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以三年制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为例,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 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重点在就业上, 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很快找到就业岗位的, 往往要立即上岗培训、甚至很快就进行实习和试用期的工作, 否则就业岗位就会不保, 这些学生往往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毕业设计;找不到就业岗位的, 更是到处面试, 很难静下心来进行毕业设计;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同学很快找到就业岗位, 并且在保留岗位的同时, 能全心全意在校做毕业设计, 待毕业后再去正式上岗。面对就业压力, 学生往往对毕业设计抱对付的态度, 草草完成毕业设计, 学校往往是管理松懈,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业设计流于形式, 失去了意义, 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和择业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毕业设计内容与工作内容不相关;毕业设计的选题不能结合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用人单位不重视毕业设计;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理论有限, 写不出有质量的论文;学校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松懈;指导老师的实践能力不够。

二、模式创新

目前的高职高专尤其是机电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与传统高校的毕业设计基本相同。一般, 首先要求做出个“实物”来, 可以是个有实际意义的机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制作、一个自控系统、一个设计方案等;其次, 对所做的内容写出论文;最后进行答辩;并根据三方面完成情况给出成绩。虽然形式也算多种, 但在选题上很难与实际工作对应。另外, 在毕业设计进行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 一种情况是是常要向工作单位请假、影响工作, 另一种情况是因工作而很少或不能与指导老师交流, 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由于做的“实物”内容和技术有限, 因此也写不出有实际内容的论文。高职高专的毕业设计应侧重于实践性、技术应用性、技能性的训练与培养, 因此, 在为就业服务背景下, 必须对毕业设计从模式的多元化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珠三角地区机电类专业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的特点, 较多的岗位是小区或大厦物业管理中的机电设备与自控和安防系统维护、制造业企业的机电设备和生产线维护、工程公司的现场安装调试、电器设备的售后技术服务等。因此, 毕业设计从下述几方面进行改革:

1. 提前进行毕业设计。

既然最后一个学期主要解决就业问题, 可以提前进行毕业设计的准备和选题, 并可适当延长这个时间。对三年制的高职高专, 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就可提出此问题, 让学生有准备、选择、调整的时间, 并且时间可以延长到第五学期结束, 学生可以根据就业情况、实习情况等准备、选择、调整毕业设计的内容。

2. 毕业设计成果形式的多样化。

除实物制作类型外, 可以是对实习中遇到的实际生产问题的总结、分析、建议的技术报告, 或就业岗位遇到的工程读图与制图类型, 或计算机软件应用类型、工程项目设计类等;可以是一个实物、一篇技术报告或论文、一个具体的建议, 或带着制作的“实物”直接答辩, 不一定要论文等形式。

3. 毕业设计模式的多元化。

可以与实际工作结合、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延续创新制作、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结合等, 模式多样, 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以达到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4. 集中毕业设计与分散毕业设计结合模式。

对在学校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采用指导教师定期、集中的面对面指导的方式, 对已就业的学生采取各别的、不定期的见面、网络、邮件、电话等多种指导方式。

5. 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

聘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作为毕业设计校外指导老师、兼职指导老师

三、几种有效模式的探索

1. 毕业设计延续创新制作模式。

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都比较重视、提倡和鼓励学生的创新设计与制作, 即设置了相关的必修或选修课程, 每年又安排了多级别的相关创新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 几乎每个机电类专业都有相关的创新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 有国家级的、省级的、市级的、校级的等;有的学校还用可观的经费设置不少的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项目。这其中的项目, 除获奖的、少数完成的外, 许多制作都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有的甚至只需要最后的调试和完善就是一个完整的制作了。如果将其中的一部分延续到毕业设计, 一方面通过毕业设计使这些制作成为一个完整的制作, 另一方面也使毕业设计是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必从零开始, 使时间较充足, 且指导老师也一直延续下来。由于课题内容、指导老师都是延续的, 老师的指导方法、学生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也都延续了下来, 毕业设计直接面对最后要解决和提高的问题, 减少了对课题的理解、准备和前期实验等过程, 使毕业设计更有效、更具体。这样既完成了毕业设计, 更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使毕业设计时间与就业时间的冲突减少了许多。

2.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一体模式。

目前, 顶岗实习已是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综合技能的一个重要方法, 如果能将顶岗实习的内容深入, 对顶岗实习的学生采取一些有效的指引措施, 与毕业设计连接起来, 则将是机电类专业完成毕业设计的一种有效方法。机电类专业的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设计前的第五学期, 也叫毕业实习。目前的顶岗实习大部分是分组进行, 不同的组去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 虽然有的属于参观性的, 学生收获不大, 但有很多企业还是将实习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岗位, 在师傅或技术人员的带领下, 了解岗位, 做些辅助性的、基本岗位的工作, 工作内容较多的是产品测试、电气设备维护与保养、读图、技术资料整理等, 有的企业往往还希望将表现好的学生继续留用, 实习的岗位成了学生就业的第一个岗位。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一体模式, 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第一, 根据顶岗实习内容确定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课题, 毕业设计对实习内容进一步深化、具体和升华, 实习发现问题、毕业设计解决这些问题。第二, 根据已确定的毕业设计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顶岗实习, 即实习为毕业设计服务、积累, 有目的地进行顶岗实习。这样的毕业设计内容密切结合实际, 同时通过毕业设计熟悉、认识一种工作岗位, 增加了就业的机会。

3. 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模式。

有些企业往往在第五学期就开始了校园招聘, 这样有些学生在第六学期开始前就明确了就业意向, 在第六学期就要进行工作实习, 而且这些岗位的工作性质与机电类相关。对这些学生最好将毕业设计安排成与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相关的课题, 这样既可使这些学生尽早投入到工作岗位, 也可在毕业设计中对工作有更快速的了解、认识和掌握, 进而促进了上岗就业。将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 主要形式有: (1) 毕业设计与用人单位的培训内容结合, 在企业培训老师和学校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企业培训老师主要培训岗位技能、岗位技术等, 同时根据这些培训内容在学校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有系统地对这些培训内容进行分析, 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深化与理解, 并总结成技术报告或论文, 能更好地促进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使毕业设计成为就业的桥梁。 (2) 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岗位工作内容结合, 将工作内容作为毕业设计, 将毕业设计作为工作, 做到二者兼顾, 并相互促进。如在物业管理公司工作的学生, 如果负责的是消防监控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大多会面对常见事故, 如烟感探测器的误报警等现象, 工作内容就是记录、处理这些现象。作为毕业设计, 如能对这些常见事故的记录和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类、分析, 找到常见事故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 甚至提出减少、避免或技改的措施与建议, 减少事故的发生, 将是一个有意义的、对工作有促进作用的优秀毕业设计。做机电设备或系统维护类工作的, 都可以进行此类的毕业设计。 (3) 要完成上述内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要求指导老师熟悉现场一线的工作内容, 如果学校里的老师有的实践经验有限、很难做到这点, 可以聘请企业的相关技术培训人员、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兼职指导老师, 共同完成对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4. 毕业设计与工学结合模式。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的手段和目的, 就是实现工学结合,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尽快地达到就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创新制作与毕业设计的延续模式、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一体模式、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模式都是工学结合。但对于那些订单式的培养, 工学结合的实质更要深入一步, 毕业设计与订单式的培养一体进行所体现的工学结合在高职高专的教育中意义重大。目前, 有的大企业, 在第四学期结束前, 通过双向选择与学生确定了就业意向, 学校与企业双方制定了整个第三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课程完全为该企业就业岗位服务, 与其他在校生的教学计划不同, 分班单独进行教学。如广东核电、深圳机场、深圳地铁等企业, 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订单式的合作培养就属于这类。尤其是毕业设计, 有的是具体的岗前培训, 有的是具体的岗位工作, 有的在学校进行, 有的完全在企业封闭式进行:在企业封闭式进行的, 毕业设计的学分通过课程置换实现;在学校进行的, 或在企业岗前培训的, 指导老师通过聘请企业兼职老师和学校相关老师完成。

四、毕业设计的管理

1. 管理机制的建立。

在为学生就业服务理念下, 完善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制度, 并使之规范化;以质量为标准, 加强对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管理, 强化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监控。

2. 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很难达到要求, 主要是双师型、实践能力强的师资缺乏。在提高对学校指导老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下, 要强化指导老师的责任, 同时要建全鼓励、激励优秀指导老师的机制。

3. 建全毕业设计的综合成绩评价方法。

综合成绩评价包括对成果的评价、对课题难易的评价、对答辩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对成果的评价要考虑对实物、设计方案、设计图纸、技术报告的不同评价, 要鼓励创新意识。

4. 构建良好的毕业设计教学环境。

针对存在的要求不严、作弊、应付等缺乏严格的处理措施现象, 应注重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强化指导老师的责任, 加强对成绩的考核, 奖励优秀毕业设计的学生等。

5. 鼓励团队合作。

在团队合作和分工下, 一方面使课题内容尽量丰富、有难度, 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几年来对几种创新模式的探索尝试和管理措施的落实, 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在学校进行集中毕业设计的学生越来越少的情况下, 上述四种模式的采用, 基本上直接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顺利、有效地完成了毕业设计, 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 并明显地促进了就业, 毕业设计既为就业创造机会, 又成为就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郭强, 陈绍敏.高职高专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2) .

[2]杨林娟.高职工科专业毕业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2) .

[3]麦艳红, 黄西平.浅谈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毕业设计[J].广西轻工业, 2009, (11) .

篇4:机电专业就业单位

一、坚持能力本位,推进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适应能力为核心,是职业高中改革的重点。推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是改革的方向,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改革在各地已经广泛推行,特别是技能教学阶段普遍采用模块化教学。但是,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是课程内部的项目教学和阶段性模块,很少有学校采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教学项目为主线,对所有课程进行整合的教改模式。这种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理论教学是把和该项目相关的各科文化、理论知识整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实施分为三个时段:实习时段、理论时段、文化理论强化和兴趣发展时段。车工项目可安排为:第一组上午6:00~12:00实习,下午进行理论和体育活动等教学,晚上进行文化和专业理论强化学习以及个人兴趣发展方面的培训。第二组上午正常上课进行理论和体育活动等教学,下午12:15~18:15实习,晚上进行文化和专业理论强化学习以及个人兴趣发展方面的培训。晚上时段采取选修模式,文化和专业理论强化学习是为了满足想参加对口高考学生的需要:个人兴趣发展方面的培训,可以选择练习感兴趣的技能,也可以选择艺术、人文方面的学科。这种改革以能力为本位,回归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必然会提高技能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加强道德教育,促进素质提高

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体现在道德层面。技能训练时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工作环境最接近的环节,学生对该工种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最容易理解的。企业反映职业学校毕业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知识,职业纪律较差:缺乏职业意识;劳动不够诚实;不肯吃苦耐劳,生产实习时频繁“跳槽”。因此,教师在技能教学中要捕捉合适的时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现代企业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现代工人不仅仅需要技能和纪律,还需要懂文明、讲礼貌、会生活、有情趣。学校需要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明白真、善、美,懂得学习,懂得生活,懂得与人相处。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人文素质教育,既是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也是缩小学校和企业之间距离,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讲道德、有素养、会技能、能发展的有竞争力的工人。

三、重视校企合作,让就业零距离

校企合作的方式不仅仅体现在企业见习和项岗实习,还体现在订单式培养,以及把企业生产环境、管理制度引入到校内实习中。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到企业以观察为主,了解机械设备的工作情况。第二阶段,学生通过校内~定时间的项目教学训练,下厂后在师傅指导下,进行一些相应零件的粗加工,或者让企业派师傅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指导、管理学生,让校内实习车间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企业的厂外车间,这样既可使学生实现专业理论、技能的提高和巩固,又让企业有一定的回报,使校企合作具有持续性。第三阶段,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

四、引入市场机制,培养质量意识

篇5:机电工程专业就业形势调查概况

--机电工程专业就业形势调查概况

暑假刚过,同时也是2008毕业生的第一个就业高峰期。针对目前就业形势,现将2008年我专业各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如下:

一、市场人才需求状况

从全国的方向上看,目前技术类人才需求呈上升态势,其中机械制造类的人才需求最为突出。数据统计:电力电子、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操作等技术人才需求量比去年增加了6%。尤其是汽车专业的毕业生对市场来说是供不应求。

从地区上看,近几年来华北及沿海地区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特别是对机电一体化和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

二、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机电专业历届毕业生大多集中在机械制造、电子以及与其相关的各行业中,因此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分析:在今年这些行业对机电专业的需求率在急速上升,同时继续对数控、模具专业、汽车专业继续保持较高的需求率,以发达地区为例:数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仅为4.83%。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层次较高和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更显紧缺。近年来模具企业大量采购数控设备,需要大量设计、数控编程及高层次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对复合型数控人才的迫切需求分别占其未来需求量的24.29%和20%。以江、浙为例:今年对机电专业的技术人员的需求率较之去年增长了5%,而个别企业在今年加大对企业的投资规模以及部分以机电类为主的外资企业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刺激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是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发展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专业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

三、岗位人才需求状况

在综合沿海地区以及本省的机电行业的发展的信息我研究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

(1)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人员需求增长16.4%;

(2)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 人员需求增长12.8%;

(3)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 人员需求增长6.4%;

(4)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 人员需求增长5.2%;

(5)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 人员需求增长9.3%;

(6)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 人员需求增长5%;

(7)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维修人才, 人员需求增长11.3%;

(8)模具工艺设计, 人员需求增长15.4%;

(9)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需求增长12.3%;

(10)汽车销售与保险,人员需求增长8.5%。

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

四、本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我专业近几年的就业态势良好,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在以电类为主的专业中,机电专业较之其他专业在选择就业岗位的面积上要更加的广阔,加上某些岗位人才的奇缺,在社会当中的就业前景更是一片晴空,加上岗位上需要的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更是短缺,因此我们专业在对本专业学生培养中,加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需求。

篇6:机电专业就业单位

扶绥县职业技术学校 胡国宁

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机电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机电专业就业前景等这些问题成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机电专业就业前景。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机电”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专业。如今在本科,已改称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高职高专则仍延用机电专业名称。机电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待遇也高。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1、机电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就业岗位: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

2、机电专业就业前景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

篇7: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测试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CAD实训、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实训、机床电器控制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液压与气动实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掌握必需的制图、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掌握机械加工过程的基础理论、生产工艺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AutoCAD等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各种产品装配图和零件图;能熟练地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操作普通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具有安装、调试、使用普通数控机床的基本技能;具有分析解决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初步能力。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初步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的能力。具备工科大学生所需的分析计算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以及较好的外语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篇8:机电专业就业单位

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65万人,比2015年增加16万人。整体来讲,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高校毕业生有效需求信息不足及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据教育部新职业网统计分析,以面向2016届毕业生岗位需求为例,按行业分,目前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类、教育培训及科研院校类、机械制造及机电重工类、金融类、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类。足见机械制造类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就业空间。

一、机电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机电学院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14年和2015年的一次就业率都在98%以上,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机电学院的培养方案是所有的理论课程学习在大一至大三完成,大四一年安排实习、找工作和完成毕业论文。工科的课程普遍难度较大,安排得又比较集中,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非常吃力,挂科率居高不下,每年有10%左右的毕业生因挂科太多而无法授予学位证。

(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

机械制造类专业作为工科专业,需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虽然培养方案中设置有参观实习和实验等教学活动,但是参观实习多是走马观花,并不能真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目前所采用的机械设备、生产工艺相结合,且在校期间的实验设备较陈旧,实验内容也多是基础性的。

(三)就业层次普遍偏低

大部分毕业生一次就业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且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较低,这就导致就业后的薪资待遇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同时职业发展的空间也受到限制。

(四)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过高

学生毕业时,对薪资待遇和工作单位的要求普遍高于自身所具备的能力水平,导致很多毕业生都对自己的一次就业不满意,并且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时往往面临着要下生产一线的选择,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工作环境脏乱、噪音大等因素让很多学生在就业时望而却步,缺乏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也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三、针对机械制造类专业就业现状的对策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我国的本科教学从刚开始的精英教育已经发展为普及教育,但这只是针对整个社会的本科教育而言,并不代表在培养学生时也进行“普及教育”。应该对学生的培养进行准确定位,相比专科生,本科生的专业技能较差,但是系统理论知识较完备;相比研究生,本科生的研究能力较差,实际操作能力较占优势。所以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发挥本科生的优势,明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本科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

(二)细化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发展方向很多,动力系统、制导系统、精密仪器、车床自动化、焊工、数控、维修、工业设计、科研等,甚至还涉及很多交叉学科。

(三)加强校企合作

和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新生入学时,就由企业选拔学生签订合同,在校期间的培养方案由企业和学院共同制定,学生在寒、暑假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理论学习中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加强理论学习,毕业后直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实现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定向输送人才。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从大一的入学教育开始,就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就业情况。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并按照学年进行目标分解,使新生在入学时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年对本专业的知识有所了解后,邀请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校友返校向在校生讲述机械制造类企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本专业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于在校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了解行业发展、就业前景的机会,同时为学生提供平台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第三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工作。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考研继续深造,对于专业学得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参与专业竞赛,为就业做好准备。

大四的时候注重对学生择业观的教育,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同时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适度调整就业的期望值,正确地面对择业失败。

(五)做好就业服务

定期统计学生的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就业单位推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摘要:机械制造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而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毕业生虽然就业率很高,但同时也存在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陈旧、就业层次偏低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细化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机械制造类,大学生,河南科技学院,就业率

参考文献

[1]严乐.浅谈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及机械类专业就业前景[J].中国机械,2013(9):20-21.

上一篇:抄税申报流程下一篇:云清校长毕业典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