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毕业

2024-05-10

机电专业毕业(精选十篇)

机电专业毕业 篇1

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是:由一个指导教师制定毕业题目, 交给由几个学生组成的设计小组, 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题目内容。由于指导教师知识的局限性, 其知识不可能覆盖机电一体化专业所有的内容, 因此毕业设计题目也不可能具有全面性, 难以真正地实现对学生知识综合利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 根据高职培养人才特点,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 往往处于以下四种状态: (1) 顶岗学习, 该类学生已经就业; (2) 准顶岗学习, 该类学生工作已经安排妥当, 只等答辩后就业; (3) 待岗学习, 该类学生工作没有落实; (4) 深造学习, 这些学生已经通过转本考试, 毕业后, 升入本科学习。这就造成每类学生急需知识内容和程度不同, 如果将上述学生安排在一组, 显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 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此, 为了使毕业设计内容更贴近学生就业岗位和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 有必要改变目前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与可行性分析

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已得到充分重视和推广。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项目的实施多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进行, 即小组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其内涵有两个要点: (1) 把项目教学限定于问题解决领域, 是指学生个体自己计划、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自己实际操作, 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 (2) 以学生个体的自愿活动为前提。其特征是: (1) 产品和行动导向。产品和行动导向的目的是在真实环境中通过行动来获得典型的实际经验。 (2) 跨学科性。通过项目主题所包含的跨学科的综合内容来达到教学的完整性, 这在传统的学科或专业指向的学习中不能实现。特别对于机电专业来说, 项目教学的跨学科性使其成为综合内容教学的好方法。 (3) 学习者和需求指向。学习者和需求指向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及项目参与对项目主题的认同感。学习者指向还和教师作用的转变联系在一起, 教师要激发项目创意, 在改变传统课堂中的行为形式的同时, 其任务更多地落在改善和促进学习者的活动潜力的发挥。 (4) 学习过程的自我组织。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组织是项目教学法的内在要素, 在理想状态下, 项目从创意、目标、计划、实施、总结, 都应该由学生自己进行, 这一点很适合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状态。 (5) 社会关联性。通过项目教学的社会关联性质, 展示学习情境中的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正确应对能力。

通过上述机电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传统指导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项目教学法特点分析, 可以看出, 项目教学法和毕业设计的指向是一致的。

二、项目教学法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一般可按照下面4个教学阶段进行:

1. 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 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 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由于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 学生存在上述四种状态, 每个状态的学生对知识的急需内容是不同的, 为此在设置课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例如,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07级机电专业顶岗学习的100多名学生调研表明:就业的岗位主要有数控加工、设备维修、模具设计。为此, 将上述就业岗位或相近岗位的学生分在一组, 分别以《电机座数控加工》、《数控铣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和《冲模设计》等题目进行项目教学。从目前指导情况来看, 学生毕业设计积极性很高, 其主要原因是贴近了他们的就业岗位, 其设计内容恰好与他们工作相关。另一方面, 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岗位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设计题目, 在教师帮助下, 制定该题目实施内容。

2. 制定项目计划

在项目目标和任务确定之后, 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以及相应需要使用的设计资料, 教师和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后最终认可, 并填写《毕业设计项目任务书》, 在任务书里面除了学生应该完成的毕业设计任务外, 还包括学习进度安排。

3. 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项目组内的分工及成员间合作形式后, 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方案和程序实施项目。由于部分顶岗学习的学生已经离开学校, 对于这部分学生, 需要在实施阶段, 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进行单独指导。其余的学生按照项目教学法实施阶段的一般原则进行指导。

4. 检查评估

仍然采用毕业设计答辩的形式进行检查评估。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原则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教学思想, 在毕业设计实施项目教学法时, 应遵循如下原则:

1. 综合性原则

根据毕业设计指导思想, 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时要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在让学生学会利用现成的技术数据与各项技术资料基础上,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技术标准以及相应行业标准的熟练应用能力。

2. 实用性原则

对于顶岗、准顶岗和待岗学习的学生的题目应来源于企业, 对深造学习类的学生, 应提供理论性更强的题目, 为他们今后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例如, 给这类学生布置《含间歇机构运动学特性数值模拟》等题目。对于顶岗学习的学生, 应该在了解学生目前岗位基础上, 题目与其岗位对应, 这也是学生最为关心也是最感兴趣的。而对其它类学生可以涉及企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既能达到教学目的, 又可为企业生产服务。如冲裁模具及注塑摸具的设计、产品的工艺设计、简单夹具的设计、液压传动系统设计及电气控制设计、简单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等。

3. 学生为中心原则

考虑学生个体知识差异, 因此设计的题目要在难易程度上有些差别。使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 也使基础好一些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

指导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个体知识的差异, 将具有不同知识优势的学生组成一个项目组, 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 也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4. 异步指导原则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 除了考虑个体知识差异以外, 由于存在上述四种情况学生, 为此需要采用异步教学法实施异步指导, 确实让每位学生通过毕业设计, 对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一次整合, 为将来就业和深造奠定基础。

5. 项目指导组原则

由于机电专业本身就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 为了适合项目教学法的跨学科性要求和弥补教师知识面不全的缺点, 一个毕业设计项目应由机械、电、计算机等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指导组, 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一个机电一体化的项目, 由相应专业的老师组成的指导组进行指导,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毕业设计指导方式改变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的一个教师带一个项目组, 不能真正培养学生机电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问题。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特点和个体知识差异,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确定设计内容和异步指导原则。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8) .

机电专业学生毕业感言 篇2

以下是由大学网推荐的机电专业学生毕业感言

毕业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让人不敢去正视它,我并没有悔恨的情绪,我默默地接受了这一切,毕竟,大学三年我是赚了的,要是当时真的辍学了------

如果说大学所处的班级像是我现在居住的家,那么大学的管乐团必定是我遥遥分离的好友,尽管隔得很远,但见到对方,我还是认为它还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是班级并不等同于家,虽然我对班级并没有多大的牵连,但,它比家好多了,毕竟也是一起过来了三年,班上的部分人,我还是很喜欢的,尽管我有时会被排挤在外,或许说,在很多地方很多情况下,我都被遗忘了。

至于朋友...真正深交的能有几个。知己难逢几人留。

冷酷吗?冷酷吧。高中之前的同学都说我酷,是一种对身边事物无动于衷的冷漠,只是因此却潇洒了,

(语文课上,老师对所有人问,要是你们被车撞了,你们会怎么做。到我回答时,我答道,算了吧。从而落得个傻瓜之名。)

思念么,活着的都在我心里。我却没有在别人的心里活着。思念,空留残痕。

大学里,去得最多与见得最多的.不是我所在的班级,而是管乐团。

进乐团后我真的改变了很多,连我自己都知道我变了,

之前的我不苟言笑,话也不多说一句,在家就只有日常的招呼,一个月下来说的话绝对不会超过100句,

虽然现在也是很少话,但,但是至少好好多了。

决意做的事,在28号之前,有那么一个打算。

毕业后,删除掉所有人的联系方式,让任何人都找不到我,这样我就能自己心安理得的消失匿迹了,其实我连手机都懒得去碰触的,

机电专业毕业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前言

近些年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以迅猛的发展,并且逐渐的步入技术日益更新、人才倍增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时期,这便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困难和就业挑战。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加以切实的解决,那么就必须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且综合性的考虑行业发展、培养目标、区域经济和毕业生的能力及素质等诸多方面,只有这样才有助于高职教育步入良性循环及发展的轨道。

調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针对调查的主要目的,选取绍兴职业技术学院12届机电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的内容包括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观念、择业的地域、就业的途径、期望的薪酬待遇以及希望接受就业指导的内容等诸多方面。随机抽样覆盖我省中、北、南、西、东地域,所涉及的高职院校生源较为广泛,具有显著的典型性。总共发放280份《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共收回280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调查结果

目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有着相对较低的符合程度;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找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

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有着相对较低的符合程度,由此充分的表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在校所学的专业极少挂钩;(2)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找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通过朋友及家人的介绍或者学校的推荐。实际上,高职院校推荐的单位并非太多,重点是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心态,需要将毕业生的择业指导加强,与此同时,还应当提升高职院校岗位推荐的质量,以便于促进毕业生工作的稳定。

5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就业措施探究

5.1强化就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能够单纯的在大四进行,需要贯穿在整理大学生生涯当中,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就业观,具备稳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职业预期。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毕业生就业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强化自身综合素质。

5.2强化服务意识

高校就业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为毕业生着想。要积极联系政府工作人员,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不断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条件下,就业管理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5.3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切合实际,对于就业单位的选择比较盲目,这些都造成了就业信息的浪费。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在就业指导时准确定位,让学生树立好“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6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6.1就业劣势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重复设置以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很多用人单位逐渐的提高了对毕业生的要求,在招聘过程中更加的重视考察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导致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时遇上重重困难。此外,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在2008年以前有着较好的毕业形势,因此,我国各所高职院校纷纷扩大了机电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并且对一系列的同类专业加以设置,导致机电类专业的学生持续增加,在客观方面也加大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就业困难。

6.2就业优势

由于我国及时的对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促进了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产品供不应求,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便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2008年即便是发生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但是正是因为我国政府部门所提起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颁布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案,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装备制造业振兴及调整规划细则,积极的倡导优先及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并且将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稳定的就业。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存在被动等待及盲目选择就业单位、就业期望过高、择业不切实际等不良情况,导致就业信息的浪费。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准确的定位,看清形势,尽快的将“先就业后择业”的基本观念树立起来,以促进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就业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贾蓓蓓,严萍.浅析高校辅导员在机电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2(3).

[2]李成龙.机电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10(1).

[3]陈伟珍,姜金堂.从毕业生就业状况探索机电类高职教育发展之路[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6).

机电专业毕业 篇4

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14号文《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1)

机电类专业是高职教育中专业技术性强、就业行业口径最宽专业之一,专业技术性、综合性突出,其毕业设计是专业技术与行业企业生产实践的综合,是各单项技术、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发现技术问题,从文献、技术资料、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另外对提高学生写作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2 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指导与实践

笔者自2005年以来,一直担任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并负责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对于采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一体化模式,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

2.1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一体化

(1)时间安排一体。高职教育一般三年制,时间短,教学课程多,把毕业设计安排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边顶岗,边毕业设计,时间上得到了保证。

(2)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一体。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是双重身份,既是企业新员工,又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同时也是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同时,进行学生岗位指导,使其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3)毕业设计课题内容与岗位工作一体。一般来说,课题由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确定。常见课题可分为以下几类情况:层次较高的技术应用设计类,比如:RS智能绕丝机电气系统的设计、钢铁生产火焰切割机PLC改造、基于TPC7062K触摸屏的微生物发酵PLC控制系统等;装配调试类:高铁用电器组件的装配、单晶炉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橇装式加油机的安装与调试等;维护管理类:变电所系统管理及维护、英派斯跑步机使用及维护等;操作生产类:包装机操作与维护、电缆生产操作流程、计算机主板SMT的生产工艺流程、二极管生产工艺等;技术文献类:硬盘原理及其修复技术、机电一体化在纺织行业的应用与发展等。

可见,每一个课题均涉及不同的行业、企业,且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一体化模式下,毕业论文内容与企业行业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教改思路,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2)

2.2 校内师生双选、校企共同指导

校内指导教师实行双选,教研室公示每位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擅长的领域,学生选择适合的老师,而教师选择专业和方向对口的学生。教研室根据学生工作单位、学生岗位、教师指导人数集中协调,确定每位学生的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教师一般由企业安排的师傅、班组长、部门负责人担当,学生把相关师傅信息上报给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在走访学生时,要与企业师傅详细交流,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详细情况。

2.3 规范毕业设计格式标准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虽然在内容深度上降低了要求,但在逻辑性、规范性方面对培养学生文字书写、表达水平,提升学生文案处理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毕(下转第126页)(上接第91页)业设计格式一直没有自己独到标准,一直以来都向本科设计看齐。我们在本科院校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形成自己的格式标准。实施中,适当降低语句表达要求,但是论文层次、逻辑条理、文字格式、图表格式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培养学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4 多形式组织答辩

提高教师服务意识,采用多样化的答辩方式。大部分在学校周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返校参加集中答辩。人数相对较多的企业学生,可以申请企业现场答辩,教研室业余时间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师傅共同进行。个别学生因参军、异地工作,采用书面答辩方式,提交答辩报告。

2.5 立体化指导、检查监督

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采用电话、QQ、飞信、Email等方式加强联系指导、督促,要求学生严格按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实施,学生要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阶段成果。规定指导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学生。教研室统一组织中期检查,加强检查监督,每月要求指导教师上报指导学生状态数据,如所指导的学生工作单位、工作岗位、企业指导师傅及电话、课题名称、进度等信息,督促教师加强指导。

同时,学校组织实施“百名教师下百企业”专项毕业工作检查,组织教师们交叉检查学生设计情况及教师指导情况。学校教务对每届毕业设计论文开展抽查、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推荐参加省级评选,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促进作用。

3 成效及思考

采用一体化的毕业设计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打破由教师出题,学生择题,理论完善,缺乏实践的传统毕业设计模式,较好地实现了每人一题,起到了师生互动交流及教学相长效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专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一体化模式,适应高职学生现状,可操作性强,也体现了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高职特色,对实现专业目标培养目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然而,从最终形成的文章上来看,内容上包括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又不仅是学生简单的劳作总结,而是结合行业、岗位、工作内容及专业技术的再学习、再提升、再应用。这种总结性、应用性的文章书写过程,帮助学生在平凡、简单的岗位上,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意义,更深入的了解企业、了解行业,从而更好地实现专业技术、职业技能的应用。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文章深度、广度、设计性、原创性存在不足,严格意义上说,不能叫设计,笔者个人认为称之为顶岗实习总结更为合适。

可以这么说,通过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提升了学生技术、技能、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力,为其事业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打好了基础。希望不久将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毕业设计能够形成自己的标准及规范,更好地指导一线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就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长期以来采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一体化的模式指导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经验及做法,体现了高职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特色。

关键词:高职,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钟桂英,吴巧荣,王文博.高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10(20):81-83.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 篇5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机电工程的现状,并针对现在机电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机电工程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电工程;现状问题;发展趋势;技术

目前机电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了诸多领域,如电子科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以及机床自动控制方面。

机电工程融合了多种技术,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工程逐渐成为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因此机电行业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应该重视机电工程的发展。

1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机电工程行业快速发展,许多企业都在加大力度研究机电工程,甚至一些学校也专门开设了机电工程研究相关的专业,为我国的机电工程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中机电工程发展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一是我国的机电工程,再设计和分析以及集成方面,已经逐渐完善,进入了智能化的阶段,并且许多高校开始开设机电工程科目,开始对机电行业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是在机电工程的发展中,逐渐融入了不同的技术,如机械技术、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通信技术等,这使得机电工程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并且逐渐向着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三是对于机电工程的发展,相关部门开始重视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机电发展的过程中开始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光纤技术等,为机电行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

2目前机电工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1缺乏专业的人才

目前,我国的机电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不够完善,存在诸多的问题等待解决。

其中人才是机电工程发展的主体,但是目前机电工程方面的人才普遍缺乏。

虽然我国注重在机电工程方面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机电工程本身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且发展比较迅速,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跟不上机电工程的发展。

除此之外,现在机电工程的发展逐渐融入大量的高新技术,例如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这就意味着机电工程人员要全面的掌握各种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机电工程人才的学习量,但是能够真正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

总得来说,目前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缺乏专业的人才,同时也缺乏科学有效的培养人才的措施,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

2.2行业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我国的机电工程逐渐走进了各行各业,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不同的技术服务。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也在不断的向着多元化以及精细化的方面发展。

尤其是最近几年,一些特殊的行业新兴发展起来,他们往往对机电工程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机电工程针对这些新兴行业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确保新兴行业对于机电工程的要求。

针对行业的局限性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该打破传统,对机电工程进行创新型的研究,以确保机电工程能够适应各行各业的要求,真正实现机电工程一体化的管理。

3机电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向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科研部门经过精心的研究,成功研制了一系列微型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他们的尺寸逐渐向着微米的方向发展,并且在机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微型化的发展,使得工作的过程中不在进行控制部件和机械元件的区分,就能够实现一些元件的融合。

特别是一些传感器和执行结构的关键部位进行集成的时候,在很大的程度上缩小了机电一体化的体积。

但是目前我国的机电微型化的发展仍然不够完善,有待于加大研究力度,开发先进的技术。

3.2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现在互联网技术逐渐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我国的机电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和网络相连接起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远程监控技术,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远程控制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并且在机电工程的实施应用方面,逐渐引用了远程控制技术,这为我国技术发展开展了新的景象。

其中在机电工程发展的过程中,融入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确保机电工程产品的可靠性,让用户放心购买。

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机电工程产品的性能,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

因此机电工程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才能够走的更加的持久。

3.3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机电工程已经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比较的多,并且其开发和研制的工作比较的复杂,缺乏相应的标准要求,因此新时代的机电工程一体化开始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制定相应的一体化标准要求,明确机电工程一体化的目标,这样不仅能够加快机电工程开发新的产品,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机电工程一体化的生产规模。

众所周知,未来的机电一体化将逐渐向着微电子技术以及软件工程技术方面发展,这就要求机电工程在机电一体化的过程中,有着精确的标准。

因此,机电工程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制订严格的标准要求,才能够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

3.4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方案探讨 篇6

关键词:机电专业;课程开发;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51-02

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发展特色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机电专业课程项目开发成为中专学校提高机电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项目课程的涵义

项目课程就是以项目为中心来组织、选择课程的教学模式。中专项目课程就是以完成项目工作任务为目的,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实际工作当做项目课程的核心,而且与相关的职业标准相结合,提高学生制定工作计划、收集信息、实施工作任务及对工作成果评价的能力。其实质是一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既有利于掌握专业技能,又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陶冶情操、培养协作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机电专业课程项目开发是面对机电行业发展状况,结合机电行业市场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学以致用的专业人才。

二、确定机电专业的项目课程

1.课程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

实施项目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培养机电行业市场需要的人才,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一定要对市场进行全面考察,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处理好适用性和专业针对性、就业发展前景和就业竞争能力的关系。学校应对机电专业的就业前景展开调查研究,了解真正的人才需求状况。设定专业培养目标时以能力为主,兼顾各项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既能够熟练掌握机电自动化设备的生产运营及维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有应对未来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

2.根据企业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任何职业都需要不同能力层次的人才,主要包括一般职业能力、特定职业能力及创新发展职业能力。机电行业的一般职业能力是指在这个岗位群中各岗位都需要的基础能力,如金属材料选择能力、机械绘图能力、电路识图能力、确定热处理方法能力、分析选择能力等。这些是机电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是从事机电行业的基础能力;特定职业能力是指一般企业所需要的普车加工、钳加工及电工等能力。在机电行业里,一般包括机电设备的维修、安装、调试,简单的机械装配能力等。这个层次的能力比一般职业能力较难掌握,而且面对专门的职业部门,掌握这部分能力的人相对第一层次会少一些;创新发展职业能力是指在专业技术上的创新发展,如机电行业车间生产管理、数控编程、机电设备的创新改造等能力,这是较高层次的职业技能。

3.兼顾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样不能忽视。根据上述职业技能的需要,可以把课程设置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开设电子电工技术应用、机电机械绘图、技术材料处理等课程,满足第一层次的职业技能需求;第二层次,开设车工工艺、液压与气动、传感器的应用等课程,满足第二层职业技能的需求;第三层次,开设数控设备编程、机械设备生产调试、设备维修管理等课程,使学生在基础技能上得到质的飞跃。除了根据职业技能分层来设置课程外,还要把与机电企业生产联系最密切的课程作为项目课程的重点,供学生学习。

三、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步骤

项目课程开发的步骤包括工作任务分析、课程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研发、课程教材开发、项目课程实施、项目课程的评价与完善,这是一个整体过程,做好每一步的工作才能真正完成机电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

1.分析工作任务

首先要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其对职业技能和能力结构的需要。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及服务的工作进行分析与研究,确定机电专业项目课程的工作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将数码显示器、音响组装等相关技术手段写进中专学校机电专业教材。这是分析工作任务的阶段,也是课程项目开发的第一阶段。

2.制定课程方案

制定课程方案就是将企业的生产项目转化为机电专业的课程项目,使企业的工作任务成为机电专业的课程模块。当然,转化不是简单地对应,还需要复杂的转化过程。

3.研发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根据项目模块的具体情况而定。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产品是多种多样的,必须进行提炼才能制定项目课程标准。另外,还要紧密结合学科内容,优化组合学科项目,在专家的指导下,确保课程项目和各项工作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

4.编写课程教材

课程标准制定后就可以编写教材。要有统一的格式,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进行研讨,形成教材初稿。还要经过专家小组反复讨论、修改,确保编写的教材知识准确、可靠,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专业技能。

5.实施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的实施一定要在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机电专业项目课程的实施是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实施项目课程时,一定要注意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学习,使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步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项目课程评价与完善

评价与完善是项目课程开发的最后一个环节,且贯穿于项目课程开发的全过程,每一步都有相关专家和教师的评价反馈。根据各方面的评价反馈,不断对项目课程进行改革,使之达到最好的效果。

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是适应中专学校课程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更能满足机电行业需要的人才。但是,课程开发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调查企业生产状况和行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并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和任务。只有真正考虑各项因素,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机电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才能真正发挥项目课程开发的作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宝.全面提高高职教学质量[J].比较教育研究,2012,(03).

[2]李煜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3]张馨予.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之比较[J].国际人才交流,2009,(12).

[4]朱文哲.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及启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机电专业毕业 篇7

毕业设计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可以综合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其他关键能力。项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具有清晰的任务说明, 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独立进行计划、自行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师指导下解决实际问题;结束时, 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师生可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毕业设计是机电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设计任务内容往往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应用性等特征, 应用的知识点常以数字信息处理为基础, 集机械制造、微电子、计算机、现代控制、传感检测、信息处理、网络通信、液压与气动等技术于一体, 同时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由此可见, 项目教学法和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 运用项目教学法能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诸多问题, 因此具有可行性。

项目教学法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毕业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 毕业设计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隐含在项目之中,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点拨, 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查阅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项目选题毕业设计要确定设计项目, 项目中包含几个课题, 由指导教师制定设计任务书。每份毕业设计任务书中包含课题名称, 与设计有关的各项技术参数和条件、设计要求和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的工作量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 选择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或感兴趣的问题。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时, 要参考下列几项原则:

1.综合性原则。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时要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 要包括应用现成的技术数据与各项技术资料。如模具设计与制造、机床工艺装备的设计和设备传动部分的设计等。总之, 要使学生受到综合应用知识和查阅技术资料的训练。

2.实用性原则。设计题目应与当前的生产实际有直接关系, 最好与学生将来的工作有关系, 是企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或是对原设备进行改造。这样的题目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既能达到教学目的, 又可为企业生产服务。如冲裁模具及注塑摸具的设计、产品的工艺设计、简单夹具的设计、液压传动系统设计及电气控制设计等。

3.先进性原则。要注意收集当前生产中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资料, 了解现在企业生产的方式, 使所选课题对发展当前生产有意义。

4.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求设计题目难易适宜, 不过于复杂,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题目也不过于简单。有些需要制作出来的课题, 要考虑成本低、花钱少、学校现有设备能够满足的课题。

5.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可能完全一致, 因此设计题目的选择要在难易程度上有些差别, 使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 也使基础好一些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证每个学生, 经过毕业设计后都能得到应有的收获。如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可以负责总体设计, 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可以考虑让他们做分课题;或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做复杂一些的设计, 而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做简单一些的设计。

实习设计项目选题后, 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带着课题参加实习, 这是为最后完成设计说明书打好坚实的基础。因为在毕业实习阶段, 学生围绕自己的设计题目搜集有关的资料, 并在课题项目驱动下探讨设计课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逐步完成相应的实物, 哪怕是半成品, 也是一次极好的生产实践机会。这样, 学生对要完成的课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就可以进入设计阶段。设计阶段往往要经过形成设计方案→优选方案→设计计算→编制技术资料 (包括绘图) 等步骤。

1.实习后, 学生对于项目有了一定的理解, 也产生了多种课题实现方案。指导教师对学生形成的设计方案主要是立足于启发诱导, 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思路和确定方案, 而不包办代替, 但也决不能放任自流。

2.由学生自己根据设计要求和对该课题搜集的资料初步确定一种或几种设计方案, 然后对每种方案进行优选, 这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所不能得到的训练, 而又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3.方案确定后, 就要进行设计计算, 如果是结构类型的课题, 必须进行传动、强度、动力等方面的计算;如果是工艺设计类型的课题, 就要进行工艺余量、尺寸链以及工艺装备等方面的计算。同时要进行零件结构设计或编写工艺规程, 绘制各种草图。进行设计计算时要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4.在完成必需的设计计算后, 就要编写一份技术文件, 包括设计说明书和一套图纸。学生要认真按标准进行绘图, 使绘图能力经过毕业设计锻炼有显著提高。

在设计过程中, 学生要用到所学过的各种知识, 也将遇到自己所不熟悉的或没有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不熟悉的内容, 除了教师讲解外, 学生也应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阅读参考书来自学, 以提高自学能力。设计时要用到各种现成的技术资料 (如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 要查阅有关的技术手册, 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要学习的, 而且是重要的学习方面, 并且要学会应用。

成绩评定毕业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要经过教师评阅, 评阅后要写出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评价, 提出是否可以参加答辩的意见。不能参加答辩的毕业设计, 要按照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直到能够参加答辩为止。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经过答辩才能评定成绩。条件允许的, 可以结合生产实习或生产实际需要, 按所做的毕业设计实施制作, 来检验设计的正确与否。如需制作出来的设计课题, 应提前安排毕业设计, 以便留出时间来制作。

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把握好毕业设计的“项目”关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项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 项目设计、编排非常关键。要有明确的目标, 把每一个设计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课题, 通过这些小的课题来体现总的设计目标。项目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要考虑项目的大小、知识点含量、前后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另外, 在项目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 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 以“布置设计项目→介绍完成设计项目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和理论, 从而有效地展开设计内容。

指导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项目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项目为主线、指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并不能认为教师的任务减轻了。其实, 教师的职责不但没有减轻, 反而还加重了。因为指导教师不但要对设计主题等融会贯通, 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而且还要为学生创设毕业设计的情境、培养协作设计的气氛、审核项目的选取等。同时, 指导教师要关注社会实际需要, 对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进行督导、帮助、控制和评价。当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指导教师应为学生搭起解决问题的桥梁;在学生设计主动性不够时, 教师要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去探究, 在设计项目完成后要做好评价工作。

关注设计过程中的组织方式毕业设计往往以小组设计为主要形式来组织实施, 然而学生分组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由于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 所以分组原则、组员搭配、工作分工、成员数量等直接影响着组员的学习。实践证明, 每组人数应控制在5~6人;采取互补方式进行搭配, 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组员分工要明确, 防止出现依赖思想。同时, 由于采用自主学习的设计方式, 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为此应注意学生的两极分化。特别是个别后进生, 他们的自学能力、自控能力、操作能力都比较差, 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所以, 要结合推行“一帮一”等措施, 安排先进生对后进生给予及时的帮助。

改革评价方法评价和考评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 毕业设计的评价照样要强化过程考核。比如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情况, 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 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是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信息资料查询、手册和图表应用及疑难问题处理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 设计课题是否具有操作借鉴价值, 学生依据设计内容是否制作出相应的实物等。以上这些一改过去凭一份设计任务书和答辩记录单就表示毕业设计通过的情况, 而将相关理论、态度、技能、拓展创新、实践能力等项目共同组成考核评定的主要指标, 并按权重综合评定。

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机电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往往与工厂生产、设备、技术控制有关联, 因此设计内容往往具备一定的操作意义, 需要用实验数据来支撑设计内容, 因此我们要建立“教学工厂”的职教模式, 尽快建立一些理实一体化的教室, 或者是“厂校联合”模式, 将毕业设计活动与生产一线活动融为一体, 设计内容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问题, 通过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 有效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毕业设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前哨战, 我们必须迅速改革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与方法, 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职业学校提出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摘要:机电专业毕业设计与项目教学法在目标方面存在一致性。文章从可行性、应用思考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机电专业,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2) .

机电专业毕业 篇8

2007年9月, 为了适应浙江经济发展, 又恢复热加工专业, 开始招生第一届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 招生一个班50人, 主要方向为铸造、焊接和热处理。到2009年9月,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开始招生两个班, 分别为铸造热处理方向和焊接方向。目前, 该专业有专任教师10余人, 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博士2人 (均有海外学习经历) , 教授3人, 副教授4人, 讲师3人, 助教1人。到2014年9月,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开始招生五个班。在全国示范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中,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在学科建设、教学及科研等方面都具有很强实力, 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比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迄今为止, 学校已经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输出了1000余名铸造、热处理和焊接工程专业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做出重要的贡献。目前, 学校拥有焊接和铸造热处理两个招生方向, 所培养的毕业生在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及新技术等方面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我校本专业的毕业生非常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目前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 以及学校和学院的大力宣传, 本专业学生的一次就业率每年均在98%以上, 一次签约率居全校各专业前茅。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好, 就业领域宽, 可在机械、电子、电器、汽车、仪器仪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内从事材料和产品的生产与开发、工艺设计、质量检测、经营销售及管理工作。

1 我校近两年来材型专业人才就业情况分布

从图1可看出: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学生在民营企业就业占绝大多数, 但比例呈下降趋势;在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就业比例呈上升趋势;学生自主创业数量逐年减少。

2 我校材型专业学生就业观发生着较大转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结构分布很不合理, 学生多在东部发达城市就业, 较少到欠发达地区工作。通过近年来的调查分析发现, 目前学生开始接受到中小城市发展, 因为中小城市消费水平不高, 房价水平不高, 生活压力较小。其次, 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与大学生的预期收入差异也在逐年缩小。三年前, 毕业生的预期收入是每月1800-3000元, 月薪低于1800元坚决不去。而今天本专业学生的工资预期水平仍然是每月1800-3000元。考虑到经济通货膨胀及全国范围内工资水平上涨等因素, 很显然学生工资预期水平相对在下降, 这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扩招就业压力加剧造成的。之前学生普遍以为国有企业技术落后、待遇较低、机制迟钝等, 所以不愿意选择去国有企业就业。通过近三年的调查发现,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专科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在逐年攀升, 2011届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高达29% (比2010届的20%上升了9个百分点) 。这种结构的变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出台了很多就业政策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政府提供的岗位大多都是国有单位, 而国有单位就业岗位的绝对增加使得国有单位的比例有所上升;二是由于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就业机会显著减少, 使得国有单位就业比例相对上升。

3 我校材型专业学生就业后跳槽的频率在减少

近年来, 我校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后一年内跳槽的数量大大减少, 一个班级只有5~8个人跳槽, 而在前几年, 毕业生跳槽现象非常普遍。在专业课教师的认真指导下, 学校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等, 使学生普遍意识到以下几点: (1) 绝大部分企业非常希望新招聘到的大学毕业生就能立刻胜任工作, 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学习能力, 而频繁跳槽的大学生则不被欢迎。 (2) 本专业知识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具有“学一行、爱一行”的精神, 并作为一个终生事业为之奋斗。 (3) 学习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有充分的信心胜任自己选择的工作。

4 企业对我校材型专业毕业生评价普遍较高

学生能够吃苦耐劳, 在企业一线踏踏实实工作, 而且部分学生毕业一两年就能在企业做到中层干部。在毕业生调查过程中,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表示他们对我校学生非常满意:学生具有共同的特点, 就是态度端正、积极肯学, 工作不折不扣, 为人正直和善, 综合素质比较高。周烁君、吴建东同学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成为该厂的青年骨干, 周烁君两年内就走上了管理岗位, 吴建东也成为该厂渗碳车间的质量检验专员, 担负起了较重要的岗位。童晓灵、徐有富虽进入公司时间不厂, 目前在生产一线工作, 但表现比较突出, 已成为该厂青年骨干培养对象。宝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对我校学生评价也较高, 杨丽芳、朱奇锋等同学一年内就被公司推荐余杭区参评《知识性职工》, 成为企业年轻员工的榜样。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每年从我校材型专业招聘近百人, 认为我校学生动手能力强, 吃苦耐劳精神高, 比招聘的本科生更实用。

参考文献

[1]原长洲.浅谈如何提高材料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就业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4) .

机电专业毕业 篇9

毕业设计环节不仅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次全面训练, 也是对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的一次培养。所以, 毕业设计环节是以往其他教学环节的继续、补充和深化, 是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毕业设计是实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因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学会检索资料、收集信息、树立工程与经济观念、图文处理和文字表达能力也会有明显提高, 在毕业后就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高等教育进入市场化运作以来, 各院校的招生人数大大增加, 但是由于教师资源有限,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近几年, 由于用人单位招聘时间不断提前, 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在毕业前要参加很多的社会活动, 一部分学生提前工作, 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相当有限。而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个设计课题确有困难, 因而毕业设计成了最薄弱的环节。如何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安排、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 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针对上述新的情况, 我们在广泛收集往届机电类专业毕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对机电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探索。

一、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作为高职学院的机电类专业应加强调查研究, 分析社会人才需求, 结合自身发展历史和办学实际, 找准自己的位置, 办出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专业, 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经过长期的社会调查和反复论证, 我们明确地把具有专业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创造性复合型应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 既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现代加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也能从事数控设备的使用、维护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调试等工作和从事现代化工厂自动化生产。

二、根据顶岗实习工作特点, 确定毕业设计课题的选题原则

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毕业设计应根据顶岗实习的工作情景来确定毕业设计课题, 具体原则如下:

1.要加强选题的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毕业设计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 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 真正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运用综合知识的才能以及潜在的创造力。选题应由实习指导教师确定, 因为学生还不具备确定选题的能力。选题要充分考虑训练对象刚完成五个学期的课程学习这一因素, 但不能完全受这一因素的限制, 还应通过这一实践环节让一部分学生接触本专业领域的前沿, 因此选题范围包括两方面: (1) 是充分考虑学生目前的基础, 所选课题主要应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2) 是为了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积极性, 部分选题可以是本专业的前沿领域, 甚至是多专业交叉的领域。

2.确定选题的原则是尽可能地选择实际项目中的内容, 充分兼顾学生已有的理论基础, 适当接触前沿课题。应符合教学要求, 面向经济建设, 尽量结合实际生产、科研任务, 也可结合实验室建设, 实验项目改造进行。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可以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 学生可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意愿与兴趣选择毕业设计课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按照工作岗位实际的课程设计, 强调毕业设计课题来自企业工作岗位, 采用某些公司的部分项目或产品作为设计的课题。因为这样的毕业设计题目不但可以在技术上紧跟当代工程技术水平的发展, 而且做到有的放矢, 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坚持毕业设计面向实际, 面向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题目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保证。学生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可得到综合训练, 工程实际能力会产生质的飞跃。

三、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导航作用, 以Internet为媒体,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实习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了解本课题的相关国际国内主要学术刊物、国际国内主要知名专家、知名的论著和文献以及著名的公司和企业, 将相关网站全部告诉学生, 并简单向学生介绍一些如何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 介绍一些比较好的搜索网站和搜索工具。让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地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主要起导航的作用, 并采取一些好的措施, 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通过因特网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也便于实习指导教师能够及时辅导学生。

四、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工作, 采用新的毕业设计形式并提高质量

采取毕业设计与科研相结合、与用人单位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水平。

1.提前就业的学生可以在就业单位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课题, 指导教师可以是本校教师, 也可以是外单位工程技术人员, 由教研室对毕业设计题目和外单位导师资格进行审查并进行辅导和论文评审。要求学生做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对设计题目进行严格审核, 检查学生资料检索情况, 要求学生制定毕业设计的计划和进度安排, 每周与指导教师联系一次, 汇报进度、解答疑难问题, 答辩在校内进行。

2.教师的科研课题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成就感, 用这样的毕业设计课题吸引学生留校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

3.采用多个已在实际工程应用的实例, 完成应届机电班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作, 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和设计质量比往届有明显提高。不仅有选用教师的科研课题上的实例, 还有学生在工作单位带来的项目、工厂实际的供配电系统、教师正在研究的产品设计, 都是已成功的项目或正在研究的产品, 与社会的联系非常紧密。

4.通过答辩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答辩的方式按组进行开题报告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以往的毕业答辩中, 较普遍地存在这样的问题, 有的学生毕业设计完成的较好, 但答辩时不能突出重点、不能很好地表达所完成的工作, 说明在校期间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因此我们认为在科技方法训练这一实践环节中, 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进行答辩之前, 教师都具体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 将开题报告的内容表述清楚的方法。

五、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管理

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管理, 检查学生资料检索情况, 要求学生作开题报告;同时, 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 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设计题目将进行严格审核, 对指导教师的职责、进度安排、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六、开设毕业设计专题讲座以及新产品的巡回展

1.邀请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和教授给机电类专业毕业班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入门讲座, 为学生讲授进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所必须的理论知识, 以若干设计项目作为示范, 说明设计过程如何进行, 应该完成的设计图样及文字资料, 等等。介绍近年来已在企业生产现场成功应用的项目中选出的多个范例, 它们各具特色;既有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装置, 又有采用PLC、变频器、工控机和组态软件等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有的项目相当简单, 可用作设计入门, 大部分项目能够用作毕业设计课题。这些项目适用的领域很宽, 包括汽车制造、冶金、矿山、化工、环保、城镇建设等行业。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非常大的帮助,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为了配合教学, 丰富电机系学生的专业知识, 我们联系“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 (TIA) 卡车巡展”, 在学院内进行, 向学生展示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最新的应用实例和技术。并邀请名牌大学的教授座谈如何利用世界著名的自动化公司来促进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建设, 学生反映良好。

毕业设计是学生两年多来首次进行实际课题的方案调研和设计工作, 尽管根据选题的不同要求, 有的主要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方案设计, 有的侧重新知识的学习, 需查阅较多国内外文献资料, 但要完成开题报告, 都需要涉及很多原来在课程学习中没有遇到过的新知识、新方法。

七、实施效果

高职类学生在这一实践环节中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从完成情况看, 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能较快地掌握新的知识。教学实践证明, 这些改革措施使学生有了主动权, 不仅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对他们毕业后求职上岗都有帮助, 学生反映非常好。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高等职业院校以企业培养一线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 以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培养为本位。然而,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因此,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下, 毕业设计环节面临新的问题。本文对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院,机电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郝继升.教育与职业[M].北京:中国职业教育社, 2007.

[2]易弘可.高等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机电专业毕业 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毕业设计,教学改革,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就业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进行时间不长, 各地各类的高职院校虽然行业不同、特色不同、专业不同, 但基本都设置了毕业设计 (论文) 这一教学环节, 而且往往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毕业设计是高职高专教育中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是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强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 也是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过程。同时, 在就业压力下, 高职高专的毕业设计更要为就业服务。

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职高专教育基本都是三年制, 毕业设计这门课基本都设置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以三年制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为例,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 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重点在就业上, 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很快找到就业岗位的, 往往要立即上岗培训、甚至很快就进行实习和试用期的工作, 否则就业岗位就会不保, 这些学生往往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毕业设计;找不到就业岗位的, 更是到处面试, 很难静下心来进行毕业设计;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同学很快找到就业岗位, 并且在保留岗位的同时, 能全心全意在校做毕业设计, 待毕业后再去正式上岗。面对就业压力, 学生往往对毕业设计抱对付的态度, 草草完成毕业设计, 学校往往是管理松懈,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业设计流于形式, 失去了意义, 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和择业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毕业设计内容与工作内容不相关;毕业设计的选题不能结合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用人单位不重视毕业设计;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理论有限, 写不出有质量的论文;学校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松懈;指导老师的实践能力不够。

二、模式创新

目前的高职高专尤其是机电类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与传统高校的毕业设计基本相同。一般, 首先要求做出个“实物”来, 可以是个有实际意义的机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制作、一个自控系统、一个设计方案等;其次, 对所做的内容写出论文;最后进行答辩;并根据三方面完成情况给出成绩。虽然形式也算多种, 但在选题上很难与实际工作对应。另外, 在毕业设计进行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 一种情况是是常要向工作单位请假、影响工作, 另一种情况是因工作而很少或不能与指导老师交流, 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由于做的“实物”内容和技术有限, 因此也写不出有实际内容的论文。高职高专的毕业设计应侧重于实践性、技术应用性、技能性的训练与培养, 因此, 在为就业服务背景下, 必须对毕业设计从模式的多元化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珠三角地区机电类专业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的特点, 较多的岗位是小区或大厦物业管理中的机电设备与自控和安防系统维护、制造业企业的机电设备和生产线维护、工程公司的现场安装调试、电器设备的售后技术服务等。因此, 毕业设计从下述几方面进行改革:

1. 提前进行毕业设计。

既然最后一个学期主要解决就业问题, 可以提前进行毕业设计的准备和选题, 并可适当延长这个时间。对三年制的高职高专, 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就可提出此问题, 让学生有准备、选择、调整的时间, 并且时间可以延长到第五学期结束, 学生可以根据就业情况、实习情况等准备、选择、调整毕业设计的内容。

2. 毕业设计成果形式的多样化。

除实物制作类型外, 可以是对实习中遇到的实际生产问题的总结、分析、建议的技术报告, 或就业岗位遇到的工程读图与制图类型, 或计算机软件应用类型、工程项目设计类等;可以是一个实物、一篇技术报告或论文、一个具体的建议, 或带着制作的“实物”直接答辩, 不一定要论文等形式。

3. 毕业设计模式的多元化。

可以与实际工作结合、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延续创新制作、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结合等, 模式多样, 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以达到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4. 集中毕业设计与分散毕业设计结合模式。

对在学校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采用指导教师定期、集中的面对面指导的方式, 对已就业的学生采取各别的、不定期的见面、网络、邮件、电话等多种指导方式。

5. 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

聘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作为毕业设计校外指导老师、兼职指导老师

三、几种有效模式的探索

1. 毕业设计延续创新制作模式。

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都比较重视、提倡和鼓励学生的创新设计与制作, 即设置了相关的必修或选修课程, 每年又安排了多级别的相关创新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 几乎每个机电类专业都有相关的创新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 有国家级的、省级的、市级的、校级的等;有的学校还用可观的经费设置不少的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项目。这其中的项目, 除获奖的、少数完成的外, 许多制作都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有的甚至只需要最后的调试和完善就是一个完整的制作了。如果将其中的一部分延续到毕业设计, 一方面通过毕业设计使这些制作成为一个完整的制作, 另一方面也使毕业设计是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必从零开始, 使时间较充足, 且指导老师也一直延续下来。由于课题内容、指导老师都是延续的, 老师的指导方法、学生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也都延续了下来, 毕业设计直接面对最后要解决和提高的问题, 减少了对课题的理解、准备和前期实验等过程, 使毕业设计更有效、更具体。这样既完成了毕业设计, 更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使毕业设计时间与就业时间的冲突减少了许多。

2.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一体模式。

目前, 顶岗实习已是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综合技能的一个重要方法, 如果能将顶岗实习的内容深入, 对顶岗实习的学生采取一些有效的指引措施, 与毕业设计连接起来, 则将是机电类专业完成毕业设计的一种有效方法。机电类专业的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设计前的第五学期, 也叫毕业实习。目前的顶岗实习大部分是分组进行, 不同的组去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 虽然有的属于参观性的, 学生收获不大, 但有很多企业还是将实习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岗位, 在师傅或技术人员的带领下, 了解岗位, 做些辅助性的、基本岗位的工作, 工作内容较多的是产品测试、电气设备维护与保养、读图、技术资料整理等, 有的企业往往还希望将表现好的学生继续留用, 实习的岗位成了学生就业的第一个岗位。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一体模式, 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第一, 根据顶岗实习内容确定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课题, 毕业设计对实习内容进一步深化、具体和升华, 实习发现问题、毕业设计解决这些问题。第二, 根据已确定的毕业设计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顶岗实习, 即实习为毕业设计服务、积累, 有目的地进行顶岗实习。这样的毕业设计内容密切结合实际, 同时通过毕业设计熟悉、认识一种工作岗位, 增加了就业的机会。

3. 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模式。

有些企业往往在第五学期就开始了校园招聘, 这样有些学生在第六学期开始前就明确了就业意向, 在第六学期就要进行工作实习, 而且这些岗位的工作性质与机电类相关。对这些学生最好将毕业设计安排成与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相关的课题, 这样既可使这些学生尽早投入到工作岗位, 也可在毕业设计中对工作有更快速的了解、认识和掌握, 进而促进了上岗就业。将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 主要形式有: (1) 毕业设计与用人单位的培训内容结合, 在企业培训老师和学校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企业培训老师主要培训岗位技能、岗位技术等, 同时根据这些培训内容在学校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有系统地对这些培训内容进行分析, 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深化与理解, 并总结成技术报告或论文, 能更好地促进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使毕业设计成为就业的桥梁。 (2) 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岗位工作内容结合, 将工作内容作为毕业设计, 将毕业设计作为工作, 做到二者兼顾, 并相互促进。如在物业管理公司工作的学生, 如果负责的是消防监控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大多会面对常见事故, 如烟感探测器的误报警等现象, 工作内容就是记录、处理这些现象。作为毕业设计, 如能对这些常见事故的记录和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类、分析, 找到常见事故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 甚至提出减少、避免或技改的措施与建议, 减少事故的发生, 将是一个有意义的、对工作有促进作用的优秀毕业设计。做机电设备或系统维护类工作的, 都可以进行此类的毕业设计。 (3) 要完成上述内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要求指导老师熟悉现场一线的工作内容, 如果学校里的老师有的实践经验有限、很难做到这点, 可以聘请企业的相关技术培训人员、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兼职指导老师, 共同完成对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4. 毕业设计与工学结合模式。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的手段和目的, 就是实现工学结合,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尽快地达到就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创新制作与毕业设计的延续模式、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一体模式、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模式都是工学结合。但对于那些订单式的培养, 工学结合的实质更要深入一步, 毕业设计与订单式的培养一体进行所体现的工学结合在高职高专的教育中意义重大。目前, 有的大企业, 在第四学期结束前, 通过双向选择与学生确定了就业意向, 学校与企业双方制定了整个第三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课程完全为该企业就业岗位服务, 与其他在校生的教学计划不同, 分班单独进行教学。如广东核电、深圳机场、深圳地铁等企业, 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订单式的合作培养就属于这类。尤其是毕业设计, 有的是具体的岗前培训, 有的是具体的岗位工作, 有的在学校进行, 有的完全在企业封闭式进行:在企业封闭式进行的, 毕业设计的学分通过课程置换实现;在学校进行的, 或在企业岗前培训的, 指导老师通过聘请企业兼职老师和学校相关老师完成。

四、毕业设计的管理

1. 管理机制的建立。

在为学生就业服务理念下, 完善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制度, 并使之规范化;以质量为标准, 加强对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管理, 强化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监控。

2. 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很难达到要求, 主要是双师型、实践能力强的师资缺乏。在提高对学校指导老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下, 要强化指导老师的责任, 同时要建全鼓励、激励优秀指导老师的机制。

3. 建全毕业设计的综合成绩评价方法。

综合成绩评价包括对成果的评价、对课题难易的评价、对答辩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对成果的评价要考虑对实物、设计方案、设计图纸、技术报告的不同评价, 要鼓励创新意识。

4. 构建良好的毕业设计教学环境。

针对存在的要求不严、作弊、应付等缺乏严格的处理措施现象, 应注重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强化指导老师的责任, 加强对成绩的考核, 奖励优秀毕业设计的学生等。

5. 鼓励团队合作。

在团队合作和分工下, 一方面使课题内容尽量丰富、有难度, 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几年来对几种创新模式的探索尝试和管理措施的落实, 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在学校进行集中毕业设计的学生越来越少的情况下, 上述四种模式的采用, 基本上直接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顺利、有效地完成了毕业设计, 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 并明显地促进了就业, 毕业设计既为就业创造机会, 又成为就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郭强, 陈绍敏.高职高专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2) .

[2]杨林娟.高职工科专业毕业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2) .

[3]麦艳红, 黄西平.浅谈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毕业设计[J].广西轻工业, 2009, (11) .

上一篇:类三角波下一篇:职务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