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经济发展

2024-05-08

当地的经济发展(通用8篇)

篇1:当地的经济发展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第1页,共 6页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摘要::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多是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方面非常的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在民营企业初期还是不能显现,但是当民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时候,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民营企业就面临很多的问题.本文以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治理结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目前分析比较了国际上两种主流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指出了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对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模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对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模式应以强化内部治理机制为主.最后对一家民营企业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剖析,并优化该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 财务管理 资本结构

(一)实践目的:进入大学第一次参加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我清楚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是为了指引我们融入社会,体验社会,贡献社会的良好形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俗话说的好:“实践见真知”实践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可以为以后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暑假社会实践这段时间的学习可以学到了一些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和知识。在当今的社会能力比文凭学历更重要,假如只有文凭而没有社会实践的经验和一定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我们身为当代大学生要在暑假课余时间尝试进入社会对自己进行一些磨练,参加社会的调研。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在理论中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学习经验。通过亲身体验的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韧性,更为重要的是验证一下自己的能力,最终我选择当地的一家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和实践。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充分了解当地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为有关决策部门及在从事管理与经营活动的各类民营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客观依据,更好地挖掘民营企业的管理能力,同时多对本专业方面的问题和知识加以深刻的了解,为以后进入社会,步入工作打下多打下一个基础。

第1页,共 6页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三)调研对象: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公司

(四)时间:2011年07月20日—2010年08月20日

(五)调研方式: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挖掘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我特意针对其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财务战略问题。家族化经营问题,和大学生待遇五个方面设计了一份问卷。由于时间仓促主要通过短期社会实践进行了调查。

(六)实践过程:暑假刚回家我就去市里找工作,我经朋友介绍去了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公司上班,我想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极大的问题,当然也是一个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主题。而且现在也没有地方上班,于是我就硬着头皮过去应聘,但是由于没有工作经验老板让我从基层的搬运工做起,工资很低,也辛苦,我们工作时间是每天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中午有午休。但是有一点就是如果没有人订货我们就可以休息。三伏的天气会比较热点,但是热情洋溢的我并没有被太阳打倒,我从不感到气馁,反而觉得是一种激励,一种领悟,一种觉悟„„于是我就开始自己的暑假社会时间和调研。刚开始真的很不适应,有时候被那些高中毕业的人说教心里很是不舒服,但也没什么办法谁叫他们比我有经验呢!毕竟我是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不是来跟他们比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慢慢的熟悉了公司的环境和人员,开始在闲时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与他们聊天,学习经验并开展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刚开始第一次张口和陌生人说话,心里蛮纠结的,甚至张口都有些不自然,不过等说道技术方面的问题等等,内心便有一丝激动,那然那些羞涩也渐渐消失了。与人交流的此书多了也就渐渐适应同时我也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时刻保持微笑的去与人交流,不仅自己不会紧张,对方也会很开心的和你谈,同时自己的心中也会很顺畅。

经过了一个月时间我利用闲时和同事闲谈中了解到了现代的当地民营企业中存在的各方面的弊端。

(七)调研内容:

(1)民营企业首先存在一定的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遇到管理的问题,最直接的管理问题是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民营企业在用人往往有股狠劲,经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实现更高数量级的飞跃时,发现人力资源的短缺,人力资源成为公司发展问题的重点,这种情况多

第2页,共 6页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半刺激企业大力招募外部人才,同时也大力培养内部人才,但由于人才,特别是适合于特定企业使用的人才经常流失,致使企业总处于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同时私人的小企业或许也没有或者很难去用自己的财力去保留人才,同样真正的人才很少会自己留在小公司中,他们追求更高更好的公司。这也使得私企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很少有人才能保留住。(2)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准确地判断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或者应该塑造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战略判断也是一个战略问题。从民营企业群体来讲,不论是市场,文化和体制,还是胆量关系和智慧都还远远谈不上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民营企业在核心竞争力问题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论是尝试确定何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试图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在慎重考虑的前提下做出战略判断和决策。同时作为企业的老总,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对于潜力股要紧紧的抓住,在这个机遇与危机并存的社会,抓住人才就几乎等于抓住了机会,必要的时候需要礼贤下士,而不是总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成功是需要员工与老板共同努力的,需要一个团队齐心并进。(3)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问题

要描述一个企业的财务战略可从三个方面阐述,即能说明财务合理的一面,又能说明财务战略不合理的一面。第一财务管理体系民营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由家族成员掌握财务,第二资产结构策略为应对业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民营企业的选择一般民营企业经常容易出现病急乱投医的心态结果往往带来很大风险,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第三投资理财战略支撑这种热情的是老板认为无所不能的经营能力。民营企业也比较容易收到利益的诱惑。(4)民营企业存在的家族化经营问题

统计数数据表明,我国民营企业股权的86%掌握在企业主手中,企业的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家族成员手中。无论是上市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其他形式的公司,企业的权力配置均大幅度向家族成员倾斜,外部经理人员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的地位。具体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家族化现象主要体现在家族制管理、继承权传承、家族性控股结构等三个方面。

大学生待遇问题。

第3页,共 6页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根据询问和自身的收获与社会生活情况对比,在私营企业中大学生的待遇经常是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对于一个在外市工作的大学生而言,吃住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如果待遇再比较低,大学生很难提起对工作的兴趣和激情。当然会对公司和其他员工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同时当代的大学生都是温室里的小花朵,出来受到一些磨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连基本生活也难以保证的情况下,我想很多人都不会去尽心尽力的工作。同样待遇问题也是经常有人抱怨的尖锐问题。

(八)解决对策:

1.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理财的重要内容。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2.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合,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应收账款什么时候收回,什么时候可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帐可查。

3.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4.由一群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筹建创立及经营的企业,家族企业是历史的产物,企业管理科学性和合理的监督机制体系。应该以科学系统的经营管理替代家族化经营,否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甚至会影响家族间的和睦。

5.员工的待遇应该得到基本的保障,比如有包吃住的待遇,这样的话很多人的生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当然可以适当的降低工资,但是相对而言很多人也会因为生活有了保障,工作的时候减少了生理和心里的负担,工作起来也会格外卖力。同样也需要分批管理,那些本市工作的人员,不需要担心吃住问题,可以考虑提高工资,而需要提供吃住的降低工资。两方面都照顾到,对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激情都有很大的帮助。否则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没有人会去用心工作。

第4页,共 6页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九)心得体会:在这个暑假的实践和调研中我总结出了民营企业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要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实践中学习经验,掌握理论。在一个月的搬运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我被晒的很黑,但是能学到这些学校里不能学到的东西我真的很开心,在这段实践的时间里我懂得实践学习的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有学到的,所以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个方面的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个方面的事情,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机会使我与陌生人对话时有点胆怯,但是我还是鼓起勇气和别人进行交谈,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就好比如一块很大的钢铁一个人是搬不动的,必需要众人的力量才能搬动。做事的过程中会更佳的融洽事半功倍。学校是一个小社会。通过暑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从社会实践的经验中得到了一笔重大的财富,正确的引导我们如何认识社会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发现自身不足的问题,为今后进入社会创创造更加良好的自身条件。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习实践。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无法找到自己所满意的实践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民营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发现沟通与人交流方面,我们或许应该能放下身为学生的羞涩,当我们走进社会可能就是因为这分羞涩会成为我们的绊脚石。我们应该学会微笑的面对别人,这样不管是对于交流还是对于处事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缓解自己的压力,改善自己的心情等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更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其次我发现在社会中生活朋友很重要,人脉很重要,记得每次搬运完东西,都会发现自己的杯子里面已经凉满了水。每次遇到困难总会有人来帮助自己。正像那句俗话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我们不能总是孤芳自赏,独树一帜。我们更应该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同样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与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一样重要。当然并不是说我们要变得圆滑,但是对人对事我们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保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是大学生就多么多么了不起。记得老师曾说过,你们也就是一群本科生。是啊在当今这个社会大学生又怎么样呢,首

第5页,共 6页

关于石家庄大瓷炉太阳能企业调研报告

现真正的人才要不就是掌握真正的技术,要不就是拥有真正的知识和能力。而我们这些刚刚不如社会甚至没有进入过社会的大学生,根本就不如一个技术工人,能力,知识和技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一点点的掌握和积累。同样的在这个遍地都是大学生的社会中,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上进,虚心求教,不断的用知识来补充自己的头脑。而不是自以为是,同样是人,没有真正的能力是不会有人佩服你的。

所以现在的我更应该去多学习,多尝试,多交流,多提问。争取做一个二十一世纪有用的人才。

第6页,共 6页

篇2:当地的经济发展

依托当地经济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模式初探

本文以当代课程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职业教育理念为基石,并结合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着重从对其研究与探索成果予以梳理的视角探讨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 者:盛林 作者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财经系,陕西,西安,710068刊 名:网络财富英文刊名:INTEMET FORTUNE年,卷(期):“”(23)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高专 商务英语 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

篇3: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以服务发展为主体,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目前我国的乡镇政府, 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的乡镇政府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 “官本位”的思想没有得到铲除,少数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优越感泛滥,习惯于“吃、拿、卡、要”,对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缺少主动的调查了解。 有利的事情各个部门争着做,棘手的事情没有人去关心,乡镇政府在运行中“越位”与“缺位”并存。 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乡镇政府工作人员, 特别是乡镇领导就要摒弃这些传统的错误思想,及时更新观念,意识到在乡镇政府的工作中管理和服务并重,管理中有服务,服务中有管理。 乡镇政府要将职能从“管控”转向“服务”,以服务发展为主体,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可以大力推行“乡镇干部包村”和“乡镇工作人员驻村”制度,将服务责任落实到人。 相关干部必须定期到负责的村社走访,倾听百姓的诉求,有效保护群众正当合理的利益,及时化解群众之间、干群之间的矛盾纠纷,排除各种安全隐患;驻村人员要及时有效地跟群众交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乡镇政府应强化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有利的硬环境。 政府要真正退出在微观领域中直接管理社会经济的角色,转而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引进人才,加强乡镇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后工业时代与人本时代、是发展创新与组织变革的时代。 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幅度提高, 而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的作用相对缩小。 可以说人力资源是组织的生命源泉,是组织发展的第一资源。 目前,我国乡镇政府工作人员队伍中存在结构配置缺乏科学性、人员缺乏合理的流动性及人才难留等问题。 乡镇政府部门工作难、生活苦、待遇低致使乡镇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自2003年公务员制度改革实行凡进必考以来,大部分优秀年轻的乡镇工作人员被调到了上级机关, 而乡镇政府每年招考的补充人员名额有限, 再者一些有才华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不愿留在条件艰苦的乡镇上工作,使得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年轻有为的人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少。

以四川省盐边县温泉彝族乡为例:32位乡干部中45岁以上的有21位,40岁以上的有25位,30岁以下的只有4位 ;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只有7位。 可见温泉彝族乡政府的人力资源结构相当不合理。 乡镇政府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就必须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 加强自身的队伍建设。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的“千名硕博进达州”计划、盐边县 “211”工程院校人才引进计划、四川省甘孜州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等就是很好的举措。 乡镇政府不仅要引进高素质的办公人员, 还要引进有本领的高级技术人员, 比如在有烤烟产业的地区应引进高级烤烟技术人员指导当地的烤烟生产。 另外,对现有的工作人员也要及时采取培训、外出学习和进修深造等形式,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 使他们接触本行业最先进的理念, 掌握最前沿的技术,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积极探索,大力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找到经济发展的支柱

乡镇政府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乡镇领导应深入调查研究,帮助各村社出点子、找路子、想法子,引导村组干部摒弃“等靠要”的旧思想,积极探索,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机会。 四川省米易县垭口镇政府就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铁矿资源,制定了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铁矿为原料的乡镇企业,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米易县的工业重镇,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米易县撒连镇政府则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水源、地形和土质优势,大力发展立体农业,积极引导当地农民种植大棚蔬菜,成为了南菜北运的基地,该镇居民每年人均收入上万,几年前就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四川省盐边县的红格镇政府则充分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带动了相关的宾馆、餐饮及房地产产业的发展。 这些乡镇都是通过积极探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建立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进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公共组织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篇4:高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服务 地方经济 发展 对策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院校着力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抓好学科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需求的对接、科技项目与支柱产业的对接,可以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创新能力,是推动高校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对策如下:

1 调整结构,增强能力

1.1 科学构建学科专业结构。高等教育要科学构建学科专业结构,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要求,实行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培育地方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急需的学科专业群。瞄准重大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组建优势特色学科群。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升级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

1.2 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学科、科研综合优势,以学科建设和协同创新为重点,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科研教学团队,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

1.3 增强高等教育服务能力。高等院校要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推进技术与资本融合、成果与市场对接、专家的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同企业家的管理创新与市场创新相结合,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基础和支撑作用。开展面向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引导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农村和社区开展科技服务;大力开展科技兴农和科技扶贫活动,全面实施“十百千万”社会服务工程。

2 加强协调,促进合作

2.1 全力支撑产业发展。围绕地方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由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联合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集群、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企业的发展需求,加强发展战略研究、技术攻关、智力服务和人才培训,促进我市产业优化升级。

2.2 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产学研对接。高等院校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产品开发、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黄冈的高校就依托大别山林业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大别山旅游与文化研究中心、黄梅戏曲研究中心、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服务基地,转化一批成熟项目,确立一批创新项目,储备一批前瞻性项目。

2.3 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强信息沟通,定期组织信息发布会、科技洽谈会、科技成果展示会,建立行业需求与高等院校成果信息对接发布制度。鼓励高等院校成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提高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立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目标管理制度,积极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建立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激励机制。

3 创新机制,提高效率

3.1 创新高等院校科技管理体制。高等院校依据应用研发和科技服务工作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机制,对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在职称评定及业绩考核中,应重点考核其成果转化创造的经济效益及企业的评价。建立和完善高等院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高等院校教师以职务成果创办企业,允许职务成果作价入股,推动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推行知识、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重奖获得重大研究突破和重大技术发明、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大效益的科技人员,维护高校科技人员从事科技研发和服务的合法权益。支持高等院校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研究和自主创业。将自主创新、知识贡献、产学研合作和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重要评估指标,评估结果与高等院校获得办学支持、资源配置等挂钩。

3.2 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基地、科技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资源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完善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和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大型仪器设备等科技创新资源信息库,强化高校科技资源向社会、企业开放共享。建设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共享平台,加快“产学研用”相结合,以整合的资源、技术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相互聘用各类人才,推进人才资源共享。

3.3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按照创新平台功能确定不同的投入和运行方式,探索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财政、金融部门和相关行业、企业要重点支持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基础创新平台建设。

3.4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出台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法。政府每年遴选几十家企业作为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并挂牌,挂牌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支付给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的工资支出,符合条件的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共担顶岗实习风险机制。

4 领导支持,监督保障

4.1 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由地方发改委、商务局、经信委、科技局、教育局、财政局和相关行业、企业参加的市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协调机构,在信息服务、科技立项、扶持政策、经费支持等方面,为高等院校科技创新、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指导服务。

4.2 强化部门责任。各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要加快制定并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为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3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本行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立足长远发展,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吸收、承接、转化高等院校科技成果的能力,提高接受高等院校科技辐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与高等院校合作的内在需求,形成依靠科技进步的良性发展机制。

财政部门要逐步加大高等院校科技创新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实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产学研合作项目资助计划,对承担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的高等院校提供配套资金,对科技创新发明团队或个人提供奖励经费。

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各类科技计划中,设立面向高等院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专项。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进行政策引导,对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的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博士点和硕士点设立等方面争取政策扶持和倾斜。对高等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合作服务基地建设等要给予指导和服务。

行业、企业要营造有利于高等院校科技人员开展工作的环境,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

4.4 建立督导评估机制。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协调机构要对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专项督导评估。建立督导评估结果公示制度,把督导评估结果作为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等院校、企业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产学研合作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意义,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模式,大力表彰奖励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先进典型。

参考文献:

[1]冯晓宁.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问题与路径探析[D].河南大学,2010.

[2]张娜依.我国高校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3]付敏.农业高校社会服务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篇5: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引言

奥运会经过较长的发展历程后,当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活动,在和平、友谊等奥林匹克精神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每四年一度的体育经济活动的开展,宣扬和促进身心及社会道德的全面发展,其深厚的文化及思想内涵受到各国的推崇,并能产生很大的经济、文化及政治效等多元化价值及影响,尤其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一改往昔奥运会亏损多于盈利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现代奥运会作为多国参与的盛典,除了能够很好地展示体育发展成果外,也是举办城市及举办国向世界展示和营销自身的大好机会和平台,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

二、奥运会对经济影响分析

(一)奥运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直接经济影响,主要是指在奥运会比赛期间因奥运会设施、服务、环境等方面取得的经济收益,比较常见的有门票、奥运会纪念物、企业赞助等。首先,奥运会收入大大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奥运会的全球转播十分迫切,而电视转播权及出版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成为奥运会经济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项目.同时,奥运会门票也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但该项收入在奥运收入中所占比重日渐降低.

门票主要由奥运会组委会以预售为主进行销售,受比赛项目、观众项目、场地设施等影响较为显著。另外,奥林匹克标志、纪念邮票、彩票、书刊画册等奥运会相关纪念物等也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收入;其次,奥运会工作人员的经济收入.一方面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等人员会有一笔可观的奖金收入,而裁判等会有一定奥运收入;另一方面运动员、教练以及新闻记者、观众等的消费行为也会给举办城市及国家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最后,奥运会赞助商及供应商经济效益。为奥运会提供资金、技术、人员、物质、服务等支持的赞助商及供应商的投入比重很大。赞助商以巨额投入换取的广告及促销优先权,供应商获取的营销权等作为回报,与此同时会产生可观的广告费、赞助费等,进而增加了奥运会经济收益。

(二)奥运会对经济的间接影响。奥运会对经济的间接影响是相对于其直接影响而言,主要是指奥运会的举办对举办城市和举办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及连带效应,间接经济影响的更加广泛深远。

1、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奥运会从申报到举办的过程,共同的追求能够很好地将民众凝聚在一起,而对爱国主义、集体意识等思想和文化的大幅度宣扬和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升城市和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及地位,并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为经济结构的调整等经济问题的改善和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奥运会作为国际性的活动,为了更好地促进奥运会的顺利举办,需要举办国加强与各参与国家、国际组织等的交流和合作。同时,举办国与各跨国公司等的各项商业及业务往来也会不断增加.这就需要举办国根据国际惯例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本国经济及市场结构和现状,以适应国际化发展形势.在此过程中,有利于举办国国际品牌的打造,刺激并带动本国企业的品牌化转型发展的过渡,增强和提升其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有利于举办国尽快与世界接轨,积极的参与到国际经济之中,进而促进本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2、优化城市建设,增加就业.奥运会的举办和筹建需要一定的比赛场地、奥运村等基础条件,这就需要举办国不断地改建、新建各种城市基础设施,以满足奥运会相关组织和奥运会举办的要求.为此,举办城市和国家需要加强对市政公共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系统、社会公共服务及文化、环境及资源建设以及消费市场等方面的城市建设,进而在保障奥运会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本地区和国家的城市建设,同时,很好地改善了城市和国家的生态环境状况,促进了本地区交通、卫生、文化等的完善,优化了城市形象,并提高其国家知名度和地位.

而奥运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举办城市和国家进行的各项城市建设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来实现,而建筑、房地产、环保、旅游、卫生、饮食、交通等行业需要更多的人员,这就为城市和国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很好地缓解了城市和国家就业压力及就业紧张的现状.

3、推动各行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奥运会为城市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商机,国内外各企业对其投入了很大的资金、人力等,并刺激和带动了城市及国家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体育产业、房地产、城市交通、建筑、餐饮、服务、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其中,建筑业是收益最为突出的行业,主要是因为奥运会的顺利进行需要大量的体育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支持,便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同时,国内其他地区人员向举办城市和地区,及各国运动员、裁判等在内的`国外人员的大量涌入也直接带动了举办城市和国家的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相应的,为人们的吃穿用住行等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的第二、第三产业也随之迎来巨大的消费需要和发展高潮,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举办城市和国家各行业的发展。同时,奥运会的举办使得举办城市和国家与国家人员、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最突出的表现在于本地区和国家的各行业需要及时的调整和改变自身的发展方式、优化升级其产品和服务以适应国际合作伙伴的发展要求。从更深层次上讲,国家能够以此为契机不断地优化、调整本国本地区的经济结构,以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加速本国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本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三)奥运会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首先,大量体育设施过分闲置。纵观各届奥运会的举办,普遍存在着奥运会结束后大量比赛场地等体育设施闲置的现象。奥运会举办城市或地区通常是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国家或地区,原本的市政体育设施通常已经满足市民的需求,而大量体育设施的兴建主要是为了满足奥运赛事及人员的需求,其所在位置常远离城市中心地带,且其使用上又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这就使得尽管大量的奥运体育设施可以作为旅游观赏之用,但其闲置现象仍然很严重,也增加了后期维护工作量和难度;其次,过分商业化现象。随着各种商业化比赛的出现,使得运动员承受过重的心理负荷,也使得奥运体育项目的发展、竞技比赛等出现两极分化,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奥运赛事的安排;最后,社会额外支出增加.奥运会的举办会首先给举办城市和地区带来了大量的人口,直接加剧了城市交通、卫生、环境、消费等方面紧张程度,同时,也带来了治安混乱、教育及医疗短缺等问题,这就需要举办城市和地区投入更多的成本和费用来改善现状,进而满足人们的各项需求.

另外,奥运会的举办也会直接影响举办城市和地区部分低收入人群、无家可归等群体的生活,增加其生存成本.

三、结语

奥运会举办城市及国家应当及时把握奥运契机,进一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时,针对奥运会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应当在进一步提高现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从城市及国家长远角度出发进行奥运体育设施的修建,将体育设施与奥运会所需的餐饮、住宿、休闲消费机娱乐等设施进行合理的配套建设,并在赛后采取向市民开放、开发其旅游价值等措施,以降低和避免体育设施闲置现象;应当在维持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下,更加规范奥运会的各种商业赞助等活动,以保障赛事的公平公正;还应当积极向民众宣传保护环境、维护治安等思想,提高市民觉悟,促进城市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减少社会不必要的支出;另外,应当做好城市非收益人群的社会保障工作,积极稳定物价,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及无无家可归等群体的生活关心和就业帮助等.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需要加以辩证看待,扬长避短,以促进奥运会举办城市及国家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坤。举办奥运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2.7.

[2]孙睿哲。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22.

篇6:当地的经济发展

甘南生态环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环境保护对策

西部开发战略之一是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甘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分析甘南生态环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着重探讨保护甘南生态环境的.对策,以期为甘南参与西部开发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些理论上的准备.

作 者:喜富裕 马广德 作者单位: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747000刊 名:甘肃高师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NORMAL COLLEGES年,卷(期):6(1)分类号:F124.5关键词: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关系 环境保护

篇7:当地的经济发展

白民族自称高度一致,所有地区的白族自称都是“baip hox”(白语 ”白人“之意)。他称有民家、那马、勒墨等。在贵州威宁的白族,因有七姓又被称为七姓民。白族先民,两汉史籍称为昆(弥)明;三国两晋时称叟、爨;唐宋时称河蛮、下方夷;元明时称为僰人、白人;明清以后称民家。解放后,根据民族意愿,统称白族。在不同的理解角度下,白族起源问题在学术界说法不一:其中有土著说、哀牢九隆族说、西爨白蛮说、氐羌族源说、汉人迁来说、多种族融合说等。而纵观各种说法,其实只是道出了融入白族的各种成分,并非是白民族起源的阐述。白民族起源于泛洱海周围最古老的人群-----苍山马龙峰洞穴遗址的主人,即“马龙人”。

白民族的第一次大统一是在南诏中后期,以南诏国王隆舜878年改国号为“大封民国”为标志。这个事件往往被孤立地曲解为白民族的“形成”,从而产生”南诏之前无白族“的错觉。

白族丰富的文化恰巧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以大理为例。

大理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特色优势:一是气候优势。大理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花如霞,秋色浪漫,加之拥有得天独厚的洱海这样一个高原湖泊,形成了特别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地理气候环境。二是风光优势。大理有独特的自然风光,神奇的山川景色,苍山、洱海与大理古城融为一体,奇山秀水与白族风情完美结合,使大理集中了富有吸引力的风景名胜景区(点)100多处。三是文化优势。大理是白族文化资源富集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发展地区,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受到中原和吐蕃文化的影响,又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个性,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创造了独有的南诏国、大理国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白族(洱海)文化。

民族节日

商贾云集的“三月街”,欢快的“绕三灵”,阿鹏和金花谈情说爱的“蝴蝶会”,隆重的“火把节”,独有的白族“本主节”文化,妙趣横生的石宝山歌会,别有情趣的“栽秧会”、“跳二月”等等,这些节庆活动无不体现着白族人民浓郁的民俗和动人的传说。丰富多彩的大理民族节日, 从不同的侧面直接地反映出大理各族人民绚丽的传统文化,是民族风情文化最集中的展示。节日又是民族服饰、歌舞的大展示,各种服饰、歌舞尽显风采,演出一副副斑斓的民族风情画。在这些节日里既有神秘庄严的祭祀,也有欢快的歌舞,浪漫的情歌对唱等等,而在人类的早期生活习俗和社会状态也凝固在民族节日中,保留了数百年,并显示着大理曾经走过的历史轨迹。

民族民间艺术方面

在大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歌舞和地方戏剧,如:洱源西山流传的歌舞创世纪、放羊歌、打虎歌等,都是与游牧生活有关。白族的洞经音乐,民族山歌、大本曲、吹吹腔等,还有不胜枚举的历史传说如:风、花、雪、月的传说,地名传说洱源县风羽镇后的鸟吊山的《百鸟朝凤》和大理县“辘角庄”的传说最具代表性等。

民族民间工业方面

大理的民族民间工业丰富多样,白族的“扎染”及服饰、剑川的“木雕”、鹤庆的“银器”、下关的羽毛画、大理石及其工艺品等,还有挑花刺绣、酿酒工业、制茶工业也一直在被沿用。

大理白族的服饰是大理文化传承的载体,是白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其他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的物化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发展史的缩影,同时也是研究白族文化乃至大理文化的活化石。

民族建筑方面

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独特,最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和同春”的白族民居。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白族庭院是白族建筑的最显著特征。“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建筑文化最特有的典型代表,而“粉墙画壁”,“鹅卵石砌墙墙不倒”都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目前,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已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利用。此外,大理古城的改造为“新大理”的宏伟蓝图添上了点睛之笔,为了充分展示大理厚重深邃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先后恢复重建了气势恢弘的崇圣寺,重现了“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生动景致,使古城更显妩媚。同时 大理南诏文化城以及“天龙八部”影视城等的开发对游客充分了解大理民居的文化传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饮食文化方面

白族地区风味特产众多,其中以乳扇、雕梅、砂锅鱼和“三道茶”等久负盛名。特别是有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底蕴的 “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既表现了白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又反映了白族的人生观,其人生哲理意味深远。白族口味嗜酸、冷、辣、甜、微麻,喜食“剁生”(生猪肉),善于腌制火腿、香肠、腊肉等肉类及咸菜。白族妇女多会制作蜜饯、雕梅、炖梅。白族的饮食花样较多,地方名小吃有揉烧饵块、凉米线、喜洲粑粑等等。

四是区位优势。大理地处滇西要冲,是“西南丝绸之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历史上就是滇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214国道和320国道在这里交汇,将滇西8个地(州)连为一体,使大理成为云南西出缅甸,北上川藏,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滇西中心城市。

由于大理特殊的区位和地理环境,使得其白族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多元文化的交融。即地方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相融,使大理成为了白族文化的摇篮。第二,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从大理的历史发展看,“洱海文化”、“南诏文化”、“大理文化”构成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基础,而独有的民族宗教文化、大理石文化和南诏大理国文化则增添了其地方特色。第三,民族文化与自然风光有机结合,互为点缀,给人以“天人合一”、自然纯朴的感受。如:民族文化与苍山洱海相交映,形成了一道“风花雪月”和“南诏风情”相结合的独特的风景线,给游客以自然淳朴的意境。

3、国内外旅游发展倾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篇8: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公路建设有利于拉动当地经济增长

公路建设有利于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这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第一, 公路建设过程的推动效用。公路建设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它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要素投入, 这就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缓解了就业压力。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 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二, 公路建设完成之后的推动效用。公路建设过程中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 而公路建设完成之后仍然需要工作人员对公路实施维护。公路建设完成之后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其能够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繁荣当地经济。比如, 对于那些拥有旅游资源的地区, 可以通过公路建设发展当地旅游业, 而旅游业又会进一步带动当地服务业的发展。如果一个地区具有丰富的农副产品, 比如水果、蔬菜等等, 这一系列的资源都可以通过公路建设实现对外运输, 从而实现当地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有效交换, 发展当地的比较优势。另外, 公路建设, 有利于当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出, 以及外部资源的自由流入, 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带动一个地方的发展, 搞活一个地方的经济。

举例而言,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于2008年做出重大决策——推动当地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自2008至2011年, 黑龙江全省实现公路建设计划投资1000亿元, 启动实施38个公路重点项目, 实现建设高速公路2840公里, 一级公路422公里, 二级公路2930公里, 农村公路60799公里。该省在公路建设方面的巨大投资, 给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实施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过程之中, 一方面有效地实现了对该省公路建设落后面貌的更新, 另一方面为当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推动作用。而且, 公路建设有利于应对金融危机, 对当地经济的增长以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测算, 黑龙江省的公路建设的三年决战投资对该省GDP的增长可以提升1145亿元, 增长0.34个百分点;有利于拉动相关行业的产出累计近3764亿元, 实现全省GDP增长1.12个百分点;同时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80万个、间接就业岗位210万个。

2、公路建设对当地经济的负面影响

虽然公路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公路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负面影响。比如, 公路建设意味着当地的交通更加便利, 许多企业, 尤其是污染性企业可能会限于市内对土地等的要求, 而迁移至新的开发区, 这就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影响。所以有些地区应当对许多企业的准入条件进行明确。

二、案例分析

笔者将以广东河源市为例, 说明公路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地区简介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河源市境内的主要公路包括105国道、205国道、河梅高速、河惠高速、粤赣高速以及建设和规划中的广河高速等。截至2010年底, 河源市公路的通车里程为14720.9公里。在2010年河源市的总产值为477亿元, 比2009年的总产值上涨13.5%, 其中第一产业的贡献为62亿元, 第二产业的贡献为264亿元, 第三产业的贡献为152亿元。

2、公路建设给河源市经济带来的影响

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交通的支持和保障, 便捷的交通方式为经济的迅速发展起着推动力的作用。这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一, 宏观角度。首先, 公路建设有利于促进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公路建设项目本身隶属于物质生产领域, 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 将会产生相应的税费、利润以及工资福利等等。这些都来自于建设公路本身这一活动的贡献。比如在河源市建设河惠高速公路之前, 河源市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11.7%, 而在河惠高速公路建成后一年, 该市国民生产总值增增长率增加至19.5%, 增加7.8个百分点。而在实现通车后一年, 该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上升至26.5%, 其中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为37.9%, 增长率占据广东省的前三名。按照凯恩斯投资乘数的原理, 以存在闲置生产力为前提, 投资增加将带来生产力的成倍增加;反之, 投资的减少将引起生产力成倍数的减少, 而这个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即为投资乘数。按照该计算模型可以测算出, 河源市在十一五期间的投资乘数为1.45, 这意味着, 公路建设投资增加1亿元, 那么河源市国民生产总值将增加1.45亿元;在十一五期间, 河源市实现公路建设投资54.36亿元, 按照投资乘数的原理, 这将拉动该市经济增长80亿元。另外,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 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岗位, 按照相关规定, 公路建设过程中约需要日用工20万人。公路建设完工之后, 仍需要人员提供管理、养护等服务。而且, 在通车后还将会带动公路附近的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 而这些又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 对当地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公路修建将带动当地的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 这种所谓的激活效应带动了当地产业的繁荣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带分布于公路沿线, 进而向公路两侧横向拓展, 同周边区域相比, 产业带有集中的产业群体, 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公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演进起着推动作用。公路网络越发达, 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越快, 市场中的淘汰机制、竞争机制促使不同产业之间的重组和调整, 区域经济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调整。随着粤赣高速的建成和通车, 河源市至广州、东莞等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 推动了沿线地区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 推动了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使得当地逐渐实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据相关资料显示, 随着公路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大, 河源市的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7.2:26.5:36.3逐渐上升为2010年的13.0:55.2:31.8。有关资料显示, 河源市于2009年接待旅游人数近841万人, 旅游总收入达35.84亿元。再者, 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交通不便, 则大量的农业资源难以实现自由流动。自2003年河源市开展行政村通路实现水泥路改造548.8公里, 缓解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为当地农村改建和发展提供了便利。

2、微观方面的影响

公路建设对当地企业的经营活动存在影响。据统计, 在河惠高速公路建成之后, 河源市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近38%。公路交通建设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影响, 主要包括:有利于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现代经济倡导低碳, 而在河源市落后的企业多是低污染企业、资源加工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福新纺织和各大电子产品等, 年产值达10亿元的上市公司龙记集团等也落户河源, 这同河源市的交通枢纽位置密不可分。同时, 公路的发达程度越高, 企业同材料供货商和客户之间的距离就越短, 从而对企业的战略布局有着深远的影响。另外, 随着公路网络的完善, 企业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也逐渐降低, 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河源市的交通情况因为各高速公路的通车发生了变化, 珠三角的部分产业逐渐开始向河源市迁移。公路的建设促使公路两边土地增值, 提高了土地的开发速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社会属性及自然属性同其他商品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公路的建设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 从而提高土地的空间可达性, 也就进而提升了土地的价格和价值。

上一篇:最新关于保险公司的口号下一篇:一年级班家长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