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当地传统文化

2024-05-10

宿松县当地传统文化(共9篇)

篇1:宿松县当地传统文化

宿松县:弘扬乡贤文化 培育文明新风

宿松县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哺育出众多鸿儒硕彦,也孕育了深厚的乡贤文化。近年来,我们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活传统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弘扬文明新风。

一是乡贤文化进祠堂,涵育重德家风。乡贤文化进祠堂,就是把乡贤文化和宗族文化有机结合,乡贤精神和家风家训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修身持家之本。编纂《宿松县志》,设立乡贤篇,为古今100多名乡贤编史立传。推出晚清廉吏罗遵殿、忠烈将军石良等十大历史名人,挖掘历史人物齐家治国的故事广泛进行宣传。组织新乡贤走进全县100多个宗祠,开展“晒文明、赛家风、晒家训”活动,让乡贤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由乡贤领衔在新修族谱中开辟了孝心榜、爱心榜,把爱国爱乡、报效桑梓等优秀人文精神植入到家规族训之中。加大对古民居、古亭台、古牌坊的保护修缮力度,延续乡贤文化脉络。

二是乡贤文化进课堂,培树崇文学风。乡贤文化进课堂,就是在学校开展“学乡贤”活动,引导青少年见贤思齐、励志成才,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县文史专家研究发掘、整理乡贤文化资料,编印《宿松印记》、《松兹风韵》等系列历史文化丛书,编写乡贤文化校本教材,开展以乡贤为原型的校园文艺创作活动,通过报告会、讲故事、专题讲座、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多种途径,让乡贤文化在校园广泛传播。学校不仅倡导学生学习乡贤精神,还组织学生推选“校内的学贤”,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热爱家乡、努力成才、报效家乡。

三是乡贤文化进讲堂,引导清明政风。乡贤文化进讲堂,就是利用道德讲堂这个平台,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让党员干部学乡贤、讲乡贤、做乡贤,最大限度地释放乡贤文化的效应。开展“寻找最美宿松人”系列活动,把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现代“新乡贤”请上讲堂,让县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在互动参与中感悟、认知、接受,从而自觉提升道德素养。在去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县委专门邀请宿松籍全国劳模、最美环卫工陈腊英进讲堂作报告,使全体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撼。

四是乡贤文化进礼堂,淳化质朴民风。乡贤文化进礼堂,就是把农民文化乐园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室作为宣讲乡贤文化的主阵地,把乡贤文化和乡贤精神转化为口耳相传的话语引导,引领文明新风。成立“乡贤宣讲团”,截止目前共宣讲50多场,现场观众达10000多人。许多乡村贤达还把乡村新人新事新风尚,用黄梅戏和文南词等艺术形式,自编自导自演,吸引了四乡八里的群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入耳入心入脑。在农民文化乐园和村综合文化室,组织设计文化墙,建立“乡贤功德榜”,营造浓厚的崇德尚贤氛围。同时,在县级媒体开辟“新乡贤、新风尚”专题专栏,大力开展乡贤文化宣传,讲有温度的故事,持之以恒地加强正面舆论引导,让尊崇乡贤精神在全县持续发酵、蔚然成风。

通过大力培育和弘扬乡贤文化,不仅带动了乡风文明转变,而且还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依托乡贤成功引进南方智能电子等三个牵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1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成立了以乡村能人为主体的美好乡村建设村民理事会等各种群众自治组织,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乡村社会事务中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成为农村工作好帮手的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批新一代乡贤。在乡贤文化的感召下,宿松爱心协会、义工协会等民间公益团体自发形成,他们不定期对特困群体开展爱心活动,赢得社会广泛好评。下一步,我县将不断创新和弘扬乡贤文化,优化服务环境,提升乡贤地位,促进乡贤发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乡野,为建设美好宿松提供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宿松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金玉)

篇2:宿松县当地传统文化

“点燃激情 唱响宿松”大型元旦明星演唱会

合作协议书

甲 方:

电 话:

乙 方:宿松天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7828960***

为更好地响应县委文化立县的战略,推动文化下乡的热潮,丰富我县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宣扬在县委

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宿松人民的精神文明和经济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更好地通过文化演出型式宣传各企事业单位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为此,我团本月将在你单位联手主办一次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具体协议如下:

一、活动概况

1、活动名称: “点燃激情 唱响宿松”大型元旦明星演唱会

2、举办活动时间:

3、举办活动地点:

4、乙方应邀参演艺人:潘长江 韩红 陈星 小沈阳 董文华 高安 等(特定)

5、表演主要曲目形式:

二、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负责该活动的筹划、场地安排、水电及现场保障治安维持。并负责办理一切手续(含报批

手续)。甲方负责该活动举办场所的治安、消防等安全保卫工作,并确保举办活动场地符合安全标

准。观众组织、嘉宾邀请、活动宣传资料、活动进程等工作并承担艺人交通食宿等相关费用。

2、如有该活动以外的活动安排,甲方应事先征得乙方的书面同意,否则,乙方有权拒绝参加;

3、为了减轻甲方经费开支,甲方必须允许和支持乙方邀请部分单位赞助,并收起一定赞助费用,同时给赞助单位作一些各种广告宣传,使本次活动更丰富多彩。

三、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负责安排演职人员(须为甲乙双方共同确认与活动相关之专业人士)共计 人(以下

简称“乙方人员”)根据本协议之约定参加活动。

2、乙方保证于活动开始前乙方艺人按时抵达举办活动场地,并在甲方通知的合理时间内参加排练

及相关宣传,但甲方应提前三个工作日通知乙方排练时间及相关宣传时间。

天马资料

3、乙方保证乙方艺人应对甲方演出总体设计及工作人员(包括导演、舞台监督等)的合理安排予以配合,但甲方的安排或要求超越本协议相关约定的除外。

4、乙方保证乙方艺人表演曲目及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

5、乙方保证在本协议签订之日起3日内提交给甲方曲目单。

6、乙方拥有授权甲方用于本次活动宣传使用的图片和影音资料的版权,并有权授予甲方使用于该活动的非商业性宣传使用。

四、活动报酬及费用

1、甲方应向乙方支付参加该活动的报酬共计:人民币元整(税后)。

2、甲方应于签订本协议后三日内向乙方支付,即人民币元整。

开户行:

卡号:户名:

3、甲方负责申报并支付该活动中与乙方获取报酬相关之一切演出税项。

4、甲方负责该活动过程中对乙方人员的接待工作并承担下述费用。具体内容;交通费、食宿费。

六、争议的解决

1、因执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甲、乙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七、协议的生效和其他

1、本协议以最后一方签字或盖章的日期为生效日期。

2、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对其条款的任何变更、修改和增减,都须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并签署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作为本协议的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效力。

3、本协议用中文书写,共贰份,甲方持壹份,乙方持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 方:乙 方:宿松天马文化传媒公司

代 表:代 表:

篇3:农村电影与当地区域文化融合略论

1 电影放映如何与区域文化结合

在我国社会进步过程中,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与途径也更加多样,但在很多偏远农村中,只能通过电影来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农村电影要与农村环境结合起来,除了要放映现代军事影片、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以外,还要放映能够反映农村生活的故事影片,或者放映科学教育影片,帮助农民科学的开展种植和养殖,指导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电影要结合区域文化,以及民生、民情和乡土文化,进行插播,宣传他们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提高放映的亲和力,同时选择最接近乡村生活状态又合适当前形势的影片,有效调动农民积极性,不让农民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只有发挥好农村电影的作用,才有利于农村的发展。

2 加强当地区域电影文化建设与传播

如何妥善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目前我国三农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文化素质的提升,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只有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实际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行能力,并推动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意义重大[1]。而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村电影可谓是重中之重,只有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才能为农村文化建设打下基础。因此,对农村电影而言,要结合更多的现实人物,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熏陶和感染。比如,在农业区放映科学种植业的影片,让农民懂得科学种田的方法,帮助农民增收增产。此外,还可以在养殖区放映科学养殖技术方面的影片,为农民普及养殖知识,以此让农村业务文化生活得到丰富。

3 积极拓展当地农村电影放映

在很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对农村电影需求并不大,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电影放映仍然是农民接收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配置更多的电影流动放映车,及时对文化影片与信息进行更新,让农村电影片源更加丰富,并以定时、定点、流动等电影放映的方式,增加电影放映点。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新的农村电影放映方式与方法,推动农村电影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实现农村电影放映由流动向固定、室外向室内的过渡。此外,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电影放映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培育发展国有、民营、集体、个体等各种农村电影放映新主体[2]。只有这样农民才能接收到更多种类的信息,全面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4 提升人员、设备要素服务农村放映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不容忽视,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农村电影放映服务。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农村文化正逐步被都市文化所浸染、取代。只要及时为农民传播真实、可靠的信息,才能让农民从中收益。在信息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观看农村影片的人很少,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信息传播十分困难,农民很难及时准确地接收到最新资讯,接收到的信息也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及时传播信息是当前面临的难题。因此,要加快农村电影放映服务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的信息化结构,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在家门口看到好的电影,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更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文化活动也发展得更加丰富多彩,有力推动了农村健康稳定发展。

5 结语

农村电影与当地区域文化的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农村业务文化生活,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让农民学习基本文化的权益得到保障,还能够满足农村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农村文化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农村电影与当地区域文化融合过程中,为今后电影模式发展提供更多思路,让电影事业作为一个良好平台,激发农民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不断推动农村电影的发展。

摘要:农村电影与当地区域文化相融合,是推动农村文化信息接受的重要手段,能够让农民及时接收最新的信息,并在劳作之余通过丰富的影视内容和科学教育影片,不断积累知识,有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电影与当地区域文化的融合,旨在丰富农村业余文化活动,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村电影,当地区域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1]薛晋文.当代农村电影美学的基本特征[J].当代电影,2014,(10):169-173.

篇4:积淀学校文化 服务当地发展

品牌是文化交融和积淀的结果,品牌学校的建设实质上是一个进行文化建设和积累的过程,学校的终极魅力也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近年来,浙江省象山县贤庠镇成人学校在积淀学校文化、打造品牌学校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形成特色校园文化,营造隐性育人环境

1.弘扬学校“洁癖”文化

一个有“洁癖”的校长成就了一个洁净的校园,进而影响了全校师生,最终形成了校园“洁癖”文化。到过象山县贤庠镇成人学校的人都会感叹学校环境的整洁与优美。赏心悦目的环境不仅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隐性育人氛围。今年,学校结合“宁波市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并将优美的环境逐步内化成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2.积淀热情服务文化

成人学校是为当地经济和社区百姓服务的,所以学校要把热情服务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学校给学员提供的服务也力求精益求精,一是做好学员的生活服务,为学员安心参加培训提供物质保障;二是满足学员的一些合理需求,对于他们提出的合理建议和要求,我们都会尽量满足;三是尽量解决个别学员的特殊需求,把学员的冷暖放在心上,让学员感受到我们的真心。

3.追求卓越工作文化

学校要求教师打造卓越课堂,用精彩课堂吸引住学员,用自身魅力影响学员。追求卓越往往是从小事做起。学员报到时我们总是热情接待,培训中发现乱扔烟蒂、上课聊天、接听手机、随地吐痰等现象时,老师都会耐心提醒并帮助学员改正。

二、创建品牌培训文化,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1.结合实际培育特色

经过两年发展,“保育员”已经成为我校的长线培训项目。2015年,学校又拿到了浙江省公安厅颁发的“保安培训许可证”,这标志着学校保安员培训中心的正式挂牌,我校成为了象山县唯一一所开展保安员职业资格培训的学校。学校还加入了浙江省家政培训联盟,把“保育员”“保安员”“农家菜”“育婴员”“计算机操作员”等都纳入家政服务培训项目中,形成了“家政服务”培训品牌项目。

2.做实培训树立口碑

为落实培训效果、树立口碑,学校组建了一支优秀的保安师资队伍,落实了保安实训器材和实训基地,并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需求开发了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学校还与县公安局、教育局、住建局、消防局等多家单位开展合作培训,做到了合作培训与自主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增加了特色课程、拓宽了授课方式、提升了培训效果。

3.培训引领学习兴趣

系列培训让学员感受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种种实惠和快乐,激发起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计算机操作员”培训,帮助一批农家妇女走进了网络生活的新世界;“农家菜”培训,掀起了学员学习美食、讲究营养用餐的热潮;“月嫂”培训,使部分学员主动走进书店学习知识。

三、打造特色社区文化,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1.打开校门,迎接客人

新成立的乡镇成校往往缺乏人气,而附近社区的居民也相对缺乏活动场所,为了吸引社区居民,学校主动开门迎客,增设活动器材和场所,把图书室、乒乓室、活动室、健身房等向市民定期开放。

2.品牌活动,集聚人气

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活动,学校把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舞台表演、竞赛比拼等形式表现出来,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活动。有了品牌活动后,就会产生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进来,为活动集聚人气。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比赛,如跳长绳比赛、拔河比赛、农家菜比赛、个人才艺大赛等等,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兴趣,让居民在各种比赛中施展才艺、交流情感、享受生活。

3.开展合作,借智借力

积极开展纵向对接与横向联系,与相关单位、部门、企业开展多种合作,办活社区教育。如学校与政府对接开展“模范妯娌”“五好家庭”等评比活动,与企业合作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进企业”活动,与各村合作开展送健康、送技术、送文化活动等。开展法制讲座、文化进村、技术下乡、健康教育等社区活动,使居民逐渐养成崇尚科学、重视健康、学习进取、追求文化生活等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篇5:宿松县当地传统文化

通过校园体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好对接融合,促使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就形成一种潜移然化的内在力量,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培养自己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以便于学生进去社会和工作单位后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及企业中。同时也可以通过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更多地了解企业文化,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及目前企业所需的人才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

2.2促使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校园体育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到企业的相关管理理念和精神文化的熏陶,同时使得学生快速适应及了解自己工作岗位的需求,更好、更快地融入就职单位的企业文化,找到个人在企业中的合适位置,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成为准职业人。吉首大学软件工程服务外包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校企合作,其自己本院重视体育文化的培养,每年都举办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气排球赛。学生每年毕业实训及工作都受到了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涌现出了段子明等一批优秀的创业就业名人。

2.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意向

校园体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好对接,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企业文化,使得学生在应聘过程中注重从企业文化角度入手,更好地使学生入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及求职意向,有方向地选择将要应聘的企业岗位,企业也会按照自身的需求招聘到对本企业文化高度认同及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员工,满足自身的用人需求,达到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选材双赢局面。

3建议

3.1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目前,校企合作对我国高校教育来说仍处于探索阶段,吉首大学要根据自身的民族地区办学特色探索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将校企合作的链条加强、加长;另一方面,要将校企合作的面扩大,双方增加接触点,合作程度自然加深。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及较好的工作能力,从机制上完善和健全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的相关活动。通过系列体育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将体育文化带到工作中,并逐步成长为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职业人。

3.2校企联营,构建高校特色体育文化节

各高校都具有各自办学特色和地域所处特点,通过创设本校及当地的体育特色项目,并使其在体育文化节上扮演主要角色。吉首大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从开始,吉首大学与中国工商银行湘西州分行联合举办体育文化节,既有传统的田径运动会,也增加了气排球、太极拳、健美操、乒乓球及全校教职工所参加的湘西州土家族的摆手舞比赛。这样就使得使体育活动参与度更广,深受广大师生及员工的`喜爱。

3.3以不同的方式加大体育设施的建设,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可以通过合作企业赞助加强和完善学校内体育场馆的设施建设,在建设体育场馆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将企业的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在湘西州第一大运动就是篮球,吉首大学应重视篮球的开展,加强场馆建设,晚上将室外篮球赛的照明灯打开,提高场馆的使用率,使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在湘西州当地的一些单位、企业现在都逐渐开始重视自己企业的文化建设及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如各个单位内部系统的运动会,运动会内容就包括了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气排球赛、拔河、高跷、板鞋等项目。建议学校应开发有限的体育资源,如湘西州本土的民族民间的体育项目高跷、板鞋等项目,让学生了解、学习及掌握更多的当地特色体育项目,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当地的文化中,使学生和合作企业员工在运动场上感受到运动带来的愉悦的同时,增进学生和企业员工的交流和互动,并较好地融入到当地的企业中去。

参考文献:

[1]徐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4-99.

[2]戚海兵,刘媛,冯晶.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推动校企合作的创新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6):79-80.

[3]岳殿霞.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J].现代交际,2014(7):183,182.

[4]王湛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4.

[5]吴爱利.长沙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6]王成军.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

[7]云学容.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D].成都:四川大学,.

篇6:去法国留学首先要了解当地文化

法国被誉为世上最浪漫的国度,法语也被称作世上最动听的语言。置身这样的环境,连求学都要变得别致起来。但其实,赴法国留学有诸多需注意的地方,若不留神,留学生活会变得有些无聊,甚至是不愉快。

法语在法国人心中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这一点从他们说法语时流露出的自豪感就不难看出。因此,去法国留学,头等大事就是要尽快攻克语言关。首先,在国内要做足准备,使日常的法语学习、生活交流得到保障;其次,尽量多参加公共活动,结交法国友人。需注意的是,留学生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法国人的文化和习惯,如乘坐自动扶梯时一定要靠右站立、开车的人应自觉让行人、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等。

法国和中国一样,非常注重礼仪,特别是就餐时,有许多约定俗成的习惯,遵守这些程序和规矩才能更好地融入。留法学生多参加一些体育和娱乐活动,像体育课程、联谊等,这些活动对语言的要求不是很高,同时又有和当地人合作的机会,在活动中能增进彼此了解,建立友谊。有很多留法学生觉得出国非常无聊,课余生活不像国内那样丰富多彩,主要原因就是没过语言这道坎儿,顺利融入当地的社交圈。

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打工也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还附带赚钱补贴家用的好处。兼职有多种,翻译陪同、餐馆服务、中文家教、与专业相关的实习等,这些信息可以在学校网站、当地的.法语或中文招聘网站上找到。张悦提醒,在兼职时一定要要求雇主为自己提供相应的法律证明,并申请保险,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要求赔偿。同时,在寻找兼职过程中注意保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打“黑工”,出现问题要通过正常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篇7:宿松县当地传统文化

摘要: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力图对临沭县红色文化发展水平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以期做出相应的竞争战略选择,并据此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全文共分四个部分:临沭县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临沭县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及开发现状;临沭县红色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相关关系及存在的问题;临沭县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政策建议。

1临沭县经济发展概况。

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苦干,奋力拼搏,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2010年全县实现GDP133亿元,增长1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5亿元,增长23%;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8.9亿元,增长22.8%。

临沭县GDP“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状况

1.2临沭苍马山景区周边居民经济状况

此次考察主要根据就近原则,考察了苍马山景区居民的经济状况。居民按照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以经商收入为主的个体工商业从业者,一类以农业收入和打工收入为主的普通农民。经过总结得出:大部分家庭年收入位于1万元到5万元之间,但收入差距较大。对于个体经营者经营项目大多为超市、理发店、饭店、旅馆、五金店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的店铺个体经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因为这部分居民大部分为农业户口,均有分配的农田,因此农业收入也占了收入的一定比例。

对于非个体经营者家庭而言,农业收入和打工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由于村庄附近没有用工企业,而村子人均耕地仅为0.3亩,种植农作物收入不能满足基本支出需要,因此打工成为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总体来看,居民收入来源中,农业种植或养殖收入已经不能成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打工或个体经营占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

居民收入一览表

2临沭县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及开发现状

本文只是介绍几个知名的地方,其他地区不再冗述。

2.1滨海革命烈士陵园

原名临沭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临沭县境内的苍山脚下,南距县城十华里。它始建于是1968年,后经多次整修扩建,现已占地区性13200多平方米。这里苍松凝翠,怪石嶙峋,涧幽壑深,鸟语啁啾,风景十分优雅。

2.2沭河生态风光旅游景区

沭河,位于县境西部平原,发源于沂山山脉,婉延数百里,流经马陵山脉。

境内沭河以其景观特色,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游以古明清时几百万株古栗树形成著名的“沭河栗海”,四时风光,独具特色;中游,得力于解放初期党和人民政府的“导沂入沭”、“沭水东调”工程,几十里浩瀚水面,壮丽的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鲁东南“沭河都江堰”;下游,即沭河古道,因沭水东调开挖新河相对得名。古道水路湾湾,细柳如烟,绿杨似山、障立两岸,鹤鸟意飞。河中芦苇丛生,两岸生态原始,环境恬静幽美,天蓝水秀,素有“中国北方漓江”之誉。

2.3苍马山旅游区

苍马山旅游度假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紧邻黄海,自古便有黄海第一山和古琅琊国八景

之首的美誉,由苍山、马山、草山、冠山、演武山如同五环相扣天然而成。景区总体定位是

突出康体长寿文化,打造娱乐、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旅游精品。

整个景区由云溪谷、欢乐谷、茶溪谷、革命历史教育红色文化景区、蓝钻度假小球训练区、民俗民风生态农业观光区等6大板块组成,景区将与泰山、趵突泉、孔庙、崂山、蓬莱阁等知名景点互为支点,形成山东旅游大环线。

苍马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临沭县城东北3公里处,属马陵山系。景区由苍马、马山、草山、冠山、演武山组成,总面积30平方公里。境内松青、草绿、水蓝、云翠,历史文化传说甚多,是从古至今在鲁南苏北,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道教圣地。

3临沭县红色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相关关系及存在的问题

2013年临沭县旅游区共接待游客13.9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09.31万元,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87.5%、34267.7%和17141.3%。

GDP与红色旅游收入的关系

3.1临沭县红色旅游收入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临沭县红色旅游与经济发展之间之所以并不存在明显的良性互动关系,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一下几点原因:

3.2受经济水平的限制,旅游发展的设施不够

旅游设施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是旅游发展的必备条件,红色旅游的发展同样需要有完善的旅游设施。比如交通建设,它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可进入性,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的容量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旅游发展的空间,因此对旅游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临沭县乡镇经济水平不高,导致政府没有充足的资金来进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结果是旅游发展的设施

不够,红色旅游深受制约。我们在走访临沭县夏蔚镇王庄革命圣地沂蒙风情园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当地的交通落后,眼中制约了旅游下的发展。

3.3受落后观念的限制,旅游服务不到位

我们调研发现,小农经济还是临沭县夏蔚镇王庄经济的主体,在这一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是封闭的小农意识,这使得当地人民经营理念缺乏,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是典型的服务业,最重要的特征是服务性,所以服务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旅游服务不到位,极大地损害了临沭县夏蔚镇红色旅游的发展。

3.4旅游要素不够协调,旅游购物品开发落后

临沂临沭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开发不够协调。临沭县旅游购物品开发严重滞后于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成为制约旅游经济效益提高的薄弱环节。旅游购物品的开发落后,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不到10%,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而在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品的开发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平均达到40%以上,成为决定旅游业经济效益水平的主要因素。

在上述三种因素的制约下,临沭县红色旅游和经济发展之间并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而是相互制约。一方面临沭县没有有效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从而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一方面临沭县落后的经济又反面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临沭县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临沭县将“红色旅游”作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把无形的红色精神与有形的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4.1是把握红色文化特点,凸显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针对红色文化旅游政治性强、受季节、气候影响小等特点,做到以革命传统教育为根本,积极发挥市场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共进。

4.2是发挥自身特色,打造临沭品牌。下大力气做好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工作。形成了以新华社山东分社旧址和滨海革命烈士陵园等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基地;开发建设了滨海红色旅游文化纪念园。初步形成了有临沭特色的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体系。

4.3是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坚持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红色资源与相关产业资源相配套的原则。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基础,生态旅游、特色农业旅游为增长点,汇集文艺演出、影视、出版、特色小商品市场等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红色文化产业链。

4.4是加大宣传强度,改进管理办法。利用多种宣传手段,不断加强对红色景点、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和滨海红色旅游文化纪念园的宣传力度。将红色文化纳入各级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教育教学范畴。强化对红色旅游的监督管理力度,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定级,使红色资源的、发掘、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逐步迈上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篇8:大秦礼泉当地民间群众的特色文化

礼泉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加之后天人为的建设, 使当地群众拥有多彩的景观文化, 包括昭陵、建陵、醴泉湖、御桃园、袁家村、礼券文庙、顶天寺等地:

昭陵——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誉为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 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建陵——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中唐十八陵之一, 是唐肃宗李享的陵墓;醴泉湖——又称干河水库、甜水湖, 属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四大调蓄水库之一, 景色优美, 占据重要的交通位置;袁家村——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 独具特色的古槐、修竹、亭台等尽显关中民居的特色文化, 以及油坊、磨坊、豆腐坊等再现了传统的民间技艺, 这些特色把关中农村从明清以来的文化和生活演变展现得淋漓尽致;御桃园——占地面积巨大, 囊括北方仙桃56 个品种, 多次在此举办“礼泉桃花节”;礼券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 2003 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顶天寺——又称清梵寺, 老人常说“礼泉有个顶天寺, 把天磨得咯吱吱!”, 由于其地势高松、风景秀丽, 使其成为朝阳山上一绝;除此之外, 宁家遗址、朱马嘴遗址都为礼泉的风景文化添上浓厚一笔。

而除了这些旅游胜地外, 礼泉的苹果也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这里的农村每家每户都栽有几亩苹果, 每到秋收季节, 人们辛劳的收获以及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绘成了一幅朴实壮丽的风景。

“千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除了优美的风景外当地还有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和风俗。

由于关中平原的地理特色使面食成为当地特色的饮食, 主要有面条、锅盔、蒸馍三大类。仅面条就有许多种类, 如麻食、扯面、蘸水片片等, 但当地最具特色面食以烙面为最。烙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 早在商末周初, 就因其方便携带和食用的特点, 被周武王选定为军用伙食。每年节日和天寒时期, 烙面成为各家必备食品, 其吃法简单特色:将面盛在碗中, 反复用开水浇之, 然后调上作料即可食用。烙面的特色吃法是陕西关中地区汉族特色的面食;其次蒸馍也五花八门, 平常分为馒头、花卷、包子, 过年过节或者举办丧事时人们会做各种礼馍, 而锅盔也不再由单一的面粉做成, 它会搭配各种蔬菜如香椿叶、花椒叶、菠菜等。除了这些较正式的吃食外还有许多地方小吃, 如人们通常用各种蔬菜和面粉拌起来做饭团, 其中豇豆、土豆、莴笋叶子、野艾蒿、洋槐花等是最常吃的。一般来说, 随着天气的变化人们的饮食也发生变化, 天寒时人们往往会选择麻食等热腾腾的饭菜, 天热时人们经常吃煎饼、凉皮、菜盒子等。这些多样的吃食也使人们的生活也变得多彩多姿。

除了饮食方面当地过年过节还传承着特色的风俗文化, 春节构成了传统文化的典型, 其延续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 几乎占去了农历腊月和正月的一大半, 余波甚至延续至二月二。春节的前几天, 每家每户都会蒸好些馍以备过年食用, 而在正月里人们不被允许蒸馍, 因为在这几天里蒸馍被看做不祥的兆头;初一时, 只有死过人且不到三年的门户会有许多客人, 另外在这天人们通常不扫地, 不管地有多脏, 但人们都不会拿笤帚去打扫, 可能是因为扫地会扫走福气和财运;初一到初五这几天, 每天早晨人们不会选择以往的稀饭之类的饭菜而是会准备烙面、饸烙等;等到一月三十一号这天下午, 每家每户都会在家门口置一些干柴、干草, 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 大火会一家一家接着燃起, 人们也会从火堆上跳过去, 一家接着一家, 直至大火熄灭, 在这期间, 有撞进火堆的, 有烧着头发的, 但这都不会影响人们的心情, 反而会越跳越猛, 越跳越开心, 因为这是一种好兆头。而到二月二的那天, 人们会用馒头、玉米等做成食物, 当地称之为“馍豆豆”。

其次庙会也具有浓厚的风俗文化。由于历史文化的客观条件, 其具有特色的代表性, 其大体有:历史人物的神话, 佛教诸神, 道教神灵等。陕西是民间早期道教五斗道的发祥地之一, 过去庙会规模之大, 而当代虽有许多已变成文化娱乐、物资交流之地, 但仍以庙会命名, 日期也未发生变化, 最重要的是仍有许多人信之乐之。

参考文献

[1]梁挺.关中民俗文化散论[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14b7020100r8ip.html, 2011-04-17.

[2]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篇9:当地特色是文化事业繁荣的基础

[关键词]当地特色 文化繁荣

文化惠民工程是繁荣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①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各级政府行政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纷纷掀起了一波波的学习高潮,大家学精神,做笔记,写心得体会,把十八大报告精神学了个通透。作为群众文化播种者的文化馆在这方面则是加大了力度,要求各个部门一定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导向,以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基础,以推动群众文化全面发展为契机,深入推进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加大培训辅导力度,推出惠民服务品牌,提升惠民水平,多渠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一、文化惠民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十八大报告之前,各地文化部门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电影院定期定量到边远山区的农村放电影,图书馆不定时送书到乡镇的一些农村书屋,文化馆每年送几十场戏到镇村,当地的政府部门在每年的四大节日中也相应的举办一些综合的文艺晚会等等,给当地广大的人民群众送去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让大家感受到了党的温暖。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对送电影、送书、乃至送戏的热情从高涨到骤减,一场乡村电影的观众从几百人下降到几十人乃至几人,农家书屋的人气越来越弱,看戏观众的年龄已经难寻年轻的脸庞反而是老幼居多。从这些变化来看,文化惠民工程在一个时期内确实是给大家带去了实惠和欢乐,而从文化惠民服务项目的现实来看,也给我们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群体带来了一些思考。惠民,不但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从中感受到温暖,得到实惠,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大家愉悦身心,参与其中,享受其中,以文惠民。本人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多年,常年和广大人民群众打交道,对他们的需求比较了解。以本人之见,不妨以地方特色为抓手,开创出一条以文惠民的路子。

二、以地方特色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惠民工程

每个地方都有其不一样的特色,就拿肇庆地区来说,当地的八个县市区都有着各自的民间民俗风情,封开有全国民间艺术之乡,高要有春社活动,德庆有龙母诞,四会有柑橘、玉器之乡著称等等,如何抓住这些地方特色去开启惠民之旅,对当地的文化部门是一个考验。以地方特色为抓手去开展以文惠民工程,不妨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国家法定的节日有春节、三八节、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八一建军节、国庆节、元旦等,作为当地的文化馆不妨以国家法定节日和当地传统节日活动为核心,以各自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来组织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春节,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牵头组织举办全市各直属机关参与的春节综合文艺晚会;如三八妇女节,则建议由市妇联组织牵头举办妇女健身风采展演;五一国际劳动节,可建议由市总工会牵头组织举办全市厂矿企业的文艺晚会;如是传统的开耕节活动,不妨由当地的镇政府牵头,组织全镇各村的农民参与举办一场地方特色浓郁的耙田和插秧比赛,如此类推。

(二)抓项目,推进文体活动进镇村的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拥有了自己的文化室、篮球场等运动场地。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赛等一些体育竞技项目在城里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对农民来说,要参与一项赛事就绝对是一件稀罕的事。要推进文体活动进镇村的进程,一是要抓好项目。文化馆首先要针对各镇农民群众的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和不同群体的需求去投放项目,如老年喜欢耍太极、下棋、打保龄球,青年农民、中小学生喜欢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而青年妇女则喜欢跳广场舞、踢毽子等。项目投放后,然后以镇为单位分批抓落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丰盛的文化大餐。其次是办农家竞技场。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体竞技活动,激发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让大家在竞技场上秀出成绩、秀出水平、秀出友谊,给新农村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推进文体活动工程,达到以文惠民的目的。

(三)抓骨干,激活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阵地。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②,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农村新颜焕发,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城市人一样的生活环境,虽然物质丰富但精神贫困。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农村是文化的沃土,一大批农民艺术家藏匿其中。在农村,农民缺少的不是文化,而是舞台。没有舞台,他们只能躲在自家里自弹自唱自娱自乐。作为群众文化中心的文化馆就要想方设法去激活农村群众文化,繁荣农村群众文化,那就一定要抓住文艺骨干不放。具体做法是以行政村村委会牵头,村干部为主体,党员为骨干;以青年农民或农民艺术家为成员,利用当地乡土文化优势,建立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通,才艺精,即能舞文弄墨又能歌善舞和吹拉弹唱的文艺队伍;由骨干带动队伍成员开展排练和组织演出工作;由文化馆专业人员每年定期对文艺骨干进行培训辅导;文化馆专业人员定期到村进行指导和监督。

(四)抓节庆,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节庆,是一个地方特有的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它以浓厚、热烈、喜庆的民间色彩给当地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肇庆的民间习俗有很多,其中比较有特色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有河台镇开耕节,白土、金渡、回龙一带有宋隆茶果节,金利镇有龙舟节,活道镇有放炮节。这些节庆都有着特定的地域性、时间性的特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各有千秋。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些活动的形式基本是单一的,内容也不够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传统节庆的传承意识淡薄了,注重的仅仅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导致一些带有浓厚民间色彩的传统的节庆的活动内容正在慢慢的淡出大家的视野和退出历史文化的舞台。比如说河台开耕节,传统的开耕节,活动形式和内容都非常的丰富,每到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全镇上下村村有调菩萨、调禾楼、动土开耕、拜祭天地、放炮等活动,但是现在能够把这种传统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下来只有罗仁村。具有600年历史的开耕节,如今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少了传统多了现代的东西。要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热情,就要围绕节庆的主题和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娱活动。1、挖掘、整理传统的节庆活动项目,增加适合广大群众参与的趣味性活动项目,为节庆活动补充新鲜血液,充实当地群众业余文化生活。2、指导当地群众做好组织、策划、统筹和开展节庆活动相关工作。3、把节庆活动作为常规性活动每年举办,确保节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五)抓服务,深入推进免费开放工作。

2011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开展免费开放服务工作,全国文化馆站要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按照通知的精神,许多文化馆现对外免费开放的功能室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厅、外来工活动室、舞蹈室、美术书法辅导室、娱乐室、少儿活动室,图片宣传走廊。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抓好基本服务项目是关键。1、完善功能室的配套设施。如在舞蹈排练室安装便民式音响器材,给前来享受免费服务的人民群众提供便利,安装录象、电视器材,现场提供广场舞、民族舞、交谊舞等DCD光盘,给有需求的人民群众享用;其次是结合少年儿童的娱乐需求,给少儿活动室添置毽子、呼啦圈等游乐工具。安装便民式音响器材,提供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CD音乐光盘,给广大少年儿童营造一个舒适祥和的环境。给美术书法辅导室配备人头像、蔬果、静物等水彩和素描器具。 2、提供基本服务项目。在馆内开设广场舞、交谊舞、民族舞等大家学课堂;开设毽子、哗啦圈大家秀课堂;开设美术作品我画你学小课堂;开设红歌大家唱等课堂。3、当好服务员。实行责任落实到个人,每一个免费开放项目都有专人负责跟踪、落实,提供优质的服务。

结语

文化惠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是一项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工程,工程的好与坏,质量的高与低直接的影响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一项惠民工程要真正做到惠民,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光靠耍嘴皮那只能算是纸上谈兵,要使其落到实处,就要有实际行动,从制定方案到实施,靠的不仅是当地主管文化部门的支持配合与关怀,更需要的是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但要给予充足的经费做保障,还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与倾斜。只有这样,才能使以文惠民工程得以顺利实施,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年1月4日:P1;

[2]陈吉瑶.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屯基层文化发展论坛,2008年8月14日:P1。

上一篇:借物喻人写作手法下一篇:有关层次分析法的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