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论文

2022-04-30

作者简介李国璋(1944-),北京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孔令宽(1977-),山东聊城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本、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摘要对外贸易的激增一方面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一方面又产生了许多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对外贸易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外贸易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论文 篇1:

外贸依存度与贡献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温州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对温州2010年—2014年对外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当前温州外贸现状,并从温州外贸依存度与外贸贡献率两个方面入手,研究温州外贸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温州 外贸 外贸依存度 外贸贡献率 对策

作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温州,在土地贫乏,缺少能源的不利前提下,另辟途径,以发展轻型特色产业为主,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树立了独具特色的温州经济发展模式。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温州又积极拓展进出口贸易,支持本地企业与国际高水平企业进行合作,探寻温州经济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多年来,跨国合作与对外贸易做得有声有色。本文从温州当前的外贸现状、外贸依存度及外贸贡献率入手,深入研究温州对外经济与当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图对温州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温州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温州对外贸易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现已较为成熟。当今,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拉动了全球贸易,这也为温州贸易对象的扩大化提供了方向。一些企业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与时俱进,稳步进入国际市场,温州制造的轻工产品如打火机、皮鞋、服装、箱包、眼镜、五金机电、电子电器等迅速在国际市场中占得了一定份额。温州的对外经济发展做得风生水起。与此同时,温州企业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力图在对外经济贸易上取得更深层次的发展。

但是,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球经济普遍疲软,国外经济越来越注重高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在这种经济大背景下,温州进出口贸易也存在一些困扰。

(一)近年来温州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放缓,有些数据甚至出现负增长

通过温州市过去5年的进出口数据看出,2012年为近5年进出口贸易的转折年。2012年之前温州进出口总体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12年数据急剧下跌。自2012年至今虽有增幅,但增速普遍放小。特别是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三年进口额都为负增长。另外,从进出口数据对比可见,温州市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温州的对外经济还是以出口贸易占主导,出口额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进口额却在逐年缩减。

(二)进出口商品种类多以轻工业为主,大型整装设备制造不足,虽有科技支撑,但是对劳动密集型的依赖依然严重

从历年温州统计局对进出口数据的分析图表不难看出,温州的对外经济分类情况一般以机电、服装、眼镜、汽摩配、打火机、皮革等为主。缺乏科技创新和技术含量,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大,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低端行列。

(三)当前温州的进出口总额在全省中排名比较靠后,已经彰显不出最初的发展劲头

温州2015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在全省排名仅占第7位,属于名次较后者,其进出口总额仅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62%,远远低于全省平均值。

二、温州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出口额或进口额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是开放度的评估与衡量指标。从外贸依存度看来,近年来外贸对温州地区的经济影响呈现逐步减小趋势。因温州的对外贸易以出口为主,故在此,笔者仅统计了温州市近5年来的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

从表1的数据得知,2011年之前,温州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均呈增长趋势,但到了2012年之后,依存度逐年降低。近3年来,虽然降低幅度有所减弱,但整体还是逐年下降。这种情况基本符合当时的全球经济走势。进入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我国也不能幸免,当时国内经济增速持续6个季度出现下滑,以至于,我国经济至今还处于低谷期,回暖缓慢。温州经济发展受到全球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影响,不仅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上进入了增速缓慢的低潮时期,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相比以往大体持平或略有下降。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一方面把扩大内需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基点,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寻求提高对外贸易额的有力对策。

三、温州经济发展的外贸贡献度

按照经济学理论,从总需求角度,把温州市的GDP分解为总投资、总消费和净出口三个部分。本文中,笔者测算温州市外贸额对 GDP增长的贡献度,采用“外贸额对GDP的贡献率=净出口增量/GDP增量×100%”这一通用公式。虽然这一公式在本身设计上存有一定缺陷,但对于非统计专业人员及基础统计人员来说极易掌握,快捷方便,有很强的适应性。

根据表2数据及外贸额对GDP的贡献率公式,笔者计算出2011年—2014年数据如下:

温州市2011年外贸额对GDP的贡献率=[(181.65-30.04)-(145.43-22.51)]/(526.76-459.90)×100%=42.91%。以此类推,温州市2012年对外贸易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42%;2013年对外贸易额对GDP的贡献率为13.25%;2014年对外贸易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89%。

通过以上4年的结果分析,看出,2011年外贸额对GDP的贡献率最高;2012年,实质净出口对GDP贡献率为负,表明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2013年虽有回暖趋势,但增幅不强,甚至到了2014年又出现了下滑。

当然,对于贡献率,相关专家学者也指出“一直以来,我们习惯用进出口的差额来判断外贸交易对GDP的增长是正贡献,还是负贡献。从进出口贸易的长期发展来说,不应该这么看。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结构的变化和效率的变化。”但是,不管怎样,这无疑也是一种判断的方式。

四、温州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以上对温州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和外贸贡献度的分析,表明了在当前整个温州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的形势不容乐观。当前,放眼全球,先进的高新技术与制造业不断融合,使产业结构不断被刷新。温州也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打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加快转型,通过对外贸易来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

(一)积极响应国家大政方针,积极推进温州制造业的转型发展

2015年,国务院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战略。“中国制造2025”正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了分三步走的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这也给温州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温州的制造业决定着温州经济的命脉。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与进出口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进出口贸易的坚定基石。只有制造业强大,生产出品质上乘、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够确保在对外贸易中占得竞争优势。笔者认为温州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保证与国家政策相统一,明确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民族制造业的稳步发展。

(二)大力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寻求发展模式的转型跨越

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疲软的大前提下,经济不好发展,浙江传统轻工行业几乎都面临着业绩滑坡,但科技依附高的、自主研发创新力强的企业却恰恰相反。温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公布的2015年1至5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运行分析报告显示,温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各项主要指标保持较好增长,总体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可见,温州必须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走实体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依靠型转型升级之路。同时,内外经济的发展形势,对温州进出口贸易也提出了转型发展的要求。

一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一方面,做好产品标准化策略,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理念,对产品在设计、性能、质量、规格、检验、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标准做出不同的技术规定,制定出各类进出口产品的行业参数标准,并严格遵循。行业标准是产品扩大化的基础,要实现多品种大批量生产的关键在于产品标准化;另一方面,优化产品类型、结构、规格和尺寸,使进出口产品向着更完善的设计形态进步;另外,对于电子数码产品,以设计改革、结构改进、成本降低为基础,使产品朝短、小、轻、薄,技术含量与国际接轨的方向发展。当然,优化进出口产品的结构,关键在于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

二是实行自主品牌战略,推动对外加工贸易的转型。有关专家指出,在一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前期的技术设计研发和后期的对外销售环节利润最大,中间的生产制造环节利润可谓少得可怜。以往温州进出口贸易,在来料加工的生产制造环节占据了大多数。不单是温州,甚至在整个浙江,乃至整个中国都有这种问题存在。中国一度被称为“世界工厂”。很多一线的国际品牌的加工制造在中国,但设计与销售却在国外。温州如果想在今后进一步做大做强进出口贸易,必须重视这个问题。温州对外经济的发展要突出自主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自身对品牌的研发和推广来提高出口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推行自主品牌战略的同时,也是对当地企业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也是一种积极的挑战。企业在打造自己品牌的时候,必然会把市场、质量、技改、效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引导企业从外延扩张型转换到质量效益型,从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经营。

(三)培养各类专业型人才,奠定温州对外贸易的发展基础

以往,温州市对外贸易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家族产业,裙带关系严重,发展并不正规,缺乏专业的外贸人员,仅仅依靠商人的拼劲和干劲去闯出一条生财之道。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温州的进出口贸易越来越精细化、复杂化,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度不断上升。当前,从温州的人才网上看,50%的职位都是对外贸易相关职位,可见,很多企业已经慢慢加大了对人才的重视。目前,把温州的外贸行业比作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并不为过。为了加快温州市对外贸易突破发展的制约瓶颈,除了要在大政方针上保持正确的道路、加快发展战略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外,还应该重点培养专业的外贸型人才。当然,也必须重视高科技研发人才的培育工作。

首先,当地高校应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立外贸相关专业大力培养外贸人才。所开设的课程应该有针对性,统筹包括国内外相关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外贸相关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法律知识、企业知识、客户知识、外语知识等一系列知识技能的设置。

其次,大力培养高新技术型研发人才。上文提到温州对外贸易要靠自主创新,转型发展。创新需要科技、创新需要人才。只有高新技术型人才充盈,一切计划才能得到顺利开展。

最后,政府出台相关扶持鼓励外贸人才的政策。拓宽人才发展空间,建立以人才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职责、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薪酬制度,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制度,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完善人才保障措施。

综上所述,在经历了全球经济下滑之后,当前温州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不容乐观。进出口贸易额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也在逐年下降。温州应充分认识到制约当前对外贸易做大做强的壁垒,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大力培养人才,紧密依靠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探寻自主创新的转型发展之路,扭转当前对外贸易低迷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李智.中国经济发展内外需动力协调机制研究——测度基准与协同政策[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12):15—19

[2]于洋,韩增林,刘春涛等.海洋经济背景下的开放型经济测度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5):78—84

[3]魏浩,杨穗,付天.对外贸易与我国的性别工资差距[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4):62—74

[4]全锐,张宏程.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2):155—156

[5]李皓.民间资本在内外需均衡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分工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0(4):20—23

[6]温州市统计局.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 .http://www.wzstats.gov.cn/index.jsp?id0=z0h8lnkbkw&id1=z0h8lo51at/

[7]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

http://www.zj.stats.gov.cn/tjgb/gmjj-

shfzgb/

〔本文系项目“温州发展网络经济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R20140072)研究成果〕

(陈舒,1983年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作者:陈舒

对外贸易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论文 篇2:

区域整合:对外贸易增长迅速的解决途径

作者简介

李国璋(1944-),北京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孔令宽(1977-),山东聊城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本、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摘要

对外贸易的激增一方面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一方面又产生了许多问题。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固然重要,但由此所产生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就变得尤其重要。文章认为增加国内贸易是解决对外贸易激增的最佳方案,而区域整合形成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又可以促进国内贸易:区域整合和区域市场一体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对外贸易;外贸贡献度;贸易顺差;区域整合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7-10-31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快于同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从1978-200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6.57%,其中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7.19%,进口年均增长率为15.93%。我国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1978年我同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居世界贸易排名第32位,2006年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7607亿美元,居世界贸易排名第3位,仅次于德国的20225.6亿美元,美国的28922.6亿美元。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已经很多,不同的学者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张建刚认为直接从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来测算“外贸贡献度”存在低估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嫌疑,因此,他考虑了出口变动对消费、投资和进口变动而引起的GDP变动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包含出口、进口、投资、消费和国民收入的相对较全面的回归模型。测算出出口每增长10%可以促进GDP增长1个百分点,而进口每增长10%将会减少GDP近0.8个百分点。廖进中等以我国为例对1982-2003年的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汪浩瀚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表明,一国外贸规模对该国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外贸易的变动往往成为决定一国经济增长趋势的关键因素。王坤等人利用了1978-2002年的数据对我国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二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总之,我国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具体表现在:一是进出口规模的扩大与结构优化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增加了国内税收及就业,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二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贸易伙伴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当然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引发了许多的问题。

二、激增的对外贸易引发的问题

随着我同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额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从1978年206.4亿美元的贸易额到2007上半年我同进出口贸易额达9809亿美元,2007年很可能要超过2万亿美元。强劲的对外贸易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对其进行归纳如下:

(一)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

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从1978年的9.74%上升到2006年的65.79%,逐渐增加的外贸依存度意味者我同经济的增长比过去更依赖于外部需求,我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外需拉动型。由于我同的外贸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东盟、我同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过度依赖外部需求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大国的经济发展应该依靠内部需求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对外贸易,其中投资增加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源泉,近几年来,进出口贸易的增幅要大于消费的增幅,据已有的资料表明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力逐年上升,2002~2005年从1.3%增长到23.7%,2006年更是增长到37%。

(二)贸易顺差的扩大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贸易摩擦

由于我国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力密集产品占相当比重,且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使得出口产品具有价格优势,造成出口贸易激增,贸易顺差也跟着出现了急剧增加的趋势。仅以2002-2006年为例,这几年的贸易顺差就分别达到304.26亿美元、254.7亿美元、320.9亿美元、1019亿美元、1775亿美元。其实自我国1993年出现贸易逆差以来,就一直持续着贸易顺差,持续的贸易顺差直接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加,截至2007年6月外汇储备数额达到13326.25亿美元。充足的贸易顺差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和就业增长、支持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关键领域的改革、维护金融稳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巨额贸易顺差的持续存在,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的调整,也增加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贸易摩擦,导致国内经济发展失衡。

贸易顺差的激增使得央行必须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于是可能会出现基础货币的激增,基础货币的激增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国内的金融体系本来就很脆弱,基础货币投放的激增又给金融稳定增加了威胁。由于我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中大多是美元债券,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随着美元的贬值而在白白发生损失,一方面又面临着欧美国家的指责,他们认为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是他们出现巨额贸易赤字的原因,要改变这种贸易赤字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使人民币升值,实际上这两年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已经升值了8.6%左右。对外贸易的激增还会使我国面临严重的贸易摩擦问题,仅2007年以来,截至当年7月底,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32起,涉案金额约为11.84亿美元。

(三)大量透支我国的资源和能源

由于我国的出口是基于通过生产要素尤其是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来参与全球分工。这种方式参与国际分工的好处是见效快,然而弊端也十分明显,即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水平,主要利润被外围公司获取。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的“加工工厂”,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造成了某些资源的枯竭和能源的剧减,同时伴随着环境的严重污染。

(四)产品低价销售

我国产品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国外一些国家联合起来竞相压低我国产品的价格,由于国内的市场成了相对过剩市场,为了增加出口,某些出口企业往往会采取低价竞销的恶性竞争。这种内忧外困的局面使我国出口的产品面临着严重的低价销售压力。

三、对外贸易引发问题的深层次分析

由于我国出口的商品具有成本比较优势,客观上刺激了产品的出口,增加了贸易顺差。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的迅速,不仅是成本比较优势。这其中既有我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复苏的影响,也有我国外贸环境改善的影响。如果对其进行深层分析,还会发现贸易激增的背后还有我同的经济体制转型和政府推动的作用。

(一)政府追求GDP的高速增长

人口多、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政府为了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就成了主要任务,部分政府官员认为搞经济建设就是追求GDP的高速增长。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就要增加能够提高GDP增长的要素投人,于是增加投资、增加对外贸易和刺激消费就成了实现GDP高速增长的手段。据统计数据:1978-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为20.7%,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8.35%,消费总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5.18%,可以得出投资是过去20多年来拉动我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重复投资也成了经济过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以追求GDP高速增长为目标,使得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标准以GDP增长为主,外加地方政府官员的频繁调动,使得地方政府官员对其辖区很难进行长期规划,为了体现出他们的政绩,他们大多只考虑其辖区的短期发展,于是为了提高其辖区GDP的快速增长出现了一系列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同时造成项目跟风现象的发生,看到别的辖区在搞什么项目,他们也要上这类项目,不管该类项目在其辖区是否适合上马,不经论证就上项目,完全靠拍脑袋来做决定,于是频繁出现同类项目重复建设的现象。重复建设的后果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当地不能完全消费,只好拿到别的地方去卖,由于国内其它行政区也是这样的情况,为了保护本地产品,就出现了区域贸易保护的现象,这种区域贸易保护的后果就是不能使资源禀赋要素得到有效使用,造成了有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正是南于这种区域贸易保护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国内销售反而没有国外销售容易,出现了对外贸易的激增以及国内产品在同外竞相压价的现象。这种无序的重复建设是以透支我国有限的资源和能源为代价,造成有限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是浪费。同时,激增的对外贸易使人民币面临增值的压力和贸易伙伴问的贸易摩擦的上升。

(二)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外贸环境进一步改善

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繁荣到低谷再到繁荣再至低谷的过程,我国对外贸易取得的成绩并不容易,它既面临着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性的风险,又面临着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度的增大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之所以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外,还得益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以及外贸管理体制的完善为外贸发展创造的良好环境。

首先,通过清理、修订和新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加强了外贸领域法律法规建设,加快了对外贸易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制定与实施了贸易救济法律法规制度,初步建立起应对贸易摩擦的“四体联动”机制,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较为稳定的制度环境。

其次,稳步推进出口退税和汇率机制改革。通过调整及完善出口退税机制、调整与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调动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出口积极性。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促进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出口贸易的效益型增长。

最后,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为外贸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我国外贸主体多元化基本形成,集体私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量将继续得到释放。当前,非国有经济进出口活跃,其中外资企业在我国外贸增长中已占据主导地位,为外贸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贸易的激增与国内的经济快速增长有关,与地方政府形成的行政区域贸易保护有关,与我国的外贸体制的改革和外贸环境改善有关,也与全世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的大环境有关。

四、解决对外贸易激增的途径是开展区域整合和区域市场一体化

(一)区域整合提出的缘由

虽然对外贸易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对外贸易激增也引发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可能就会恶化我们的外贸环境,使外贸受损,也不利于我们经济的长远发展。况且大国的经济增长应该主要依靠内需来维持它的平稳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对外贸依存度过高,基本上成了外需拉动型经济,这无形中给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增添了不可预测的风险。

在生产不减少的情况下,要想减少对外贸易,就要想法把对外贸易转移为国内贸易,这就意味着要促进国内贸易的增长。促进国内贸易的增长,就必须要扩大国内的市场,扩大国内的市场就要破解原来的贸易保护区域,把这些区域改变为统一大市场,即加速同内区域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建设。加速国内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建设,就要抛弃那些区域贸易保护的观念,使区域分工更趋合理化、使有限的资源禀赋能够充分被利用,在国内贸易的基础上开展对外贸易,借此增强对外贸易产品的竞争力、优化我们的出口结构。而要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鉴于国内的实际情况和同外开展一体化进程的经验,进行区域整合就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经济学意义上的整合,指行为主体为了提高自身整体经济竞争能力并以之抗衡外部竞争压力的要求。“整合”的内涵至少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产业组织整合、产业布局整合、要素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整合。从整合的内涵延伸到区域整合,则区域整合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地理上相近的经济体在界定的地理范围内消除人为的、行政的藩篱,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和城乡布局,建立更为紧密的经济的、技术的、社会的联系,实现区域内各次区域的优势互补,最终走向一体化的过程。

在地域面积比较小的国家讨论区域整合时往往是指国家之间的整合,如韩国、新加坡等面积较小的国家的整合;而对于地域面积较大的中国和美国来说区域整合不仅可以指同家之间的整合,也可以指一个国家内部各个不同次区域之间的整合,由于大国内部发展往往不均衡,所以这些国家不仅可以和其他国家进行整合,也可以在内部不同的省份或州之间进行整合,如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整合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属于国家之间的整合,而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区域的整合则属于国家内部省份之间的整合。

(二)区域整合中的市场要素与政府推动

以厄恩斯特·哈斯(Ernst Hass,1958;Ernst Hass,Philippe Schmitter,1966)、列昂·林德伯格(LeonLindberg,1963)、约瑟夫·奈(Joseph Nye,Jr.,1971)等为代表的新功能主义学派强调整合并非完全是由经济和科学的因素决定,政治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新功能主义一语道破区域整合

的真谛,那就是区域整合既需要市场也需要政府,原因如下:

从已有的区域经济整合经验来看,区域整合总会对一些地区发展比较有利,而对另外一些地区的发展就没有那么好。因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可能是平等发展的,这就好像是穷人和富人是不可能完全平等的一样,因此,它们之间的经济整合也会出现对发达国家有利而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不公平现象。正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的美同采取农产品补贴政策,使得美国的农产品抢占了墨西哥的农产品市场,损害了墨西哥农产品的发展。

我国的疆域辽阔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在我国进行区域整合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区域整合有相同之处。假如把我国的整个市场看作是一个国际市场,则该市场是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因为不存在一个全球的政府对整个国际市场进行干预和协调),那么区域之问的自发整合引起的不公平和差距变大的现象将会在区域之间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在经济发达的美国也存在。因此,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自发的原则来整合我国的区域经济,则市场整合程度越大就会使越多的发达地区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占领更多的国内市场。因为它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更多的资源,相对于落后地区的企业它们具有竞争优势。

这样并不意味着不发达地区就不要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如果它们不参与该整合就会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变得更火,而参与进来则可以更好地吸引发达地区的企业到本地来投资和吸收这些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更好地承接有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进行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因此,不发达地区参与区域整合的时候要更多地考虑区域整合给它们带来的投资、管理经验、技术转移和产业转移的好处,同时要避免区域整合过程中给当地带来的生态环境和当地文化的破坏。

由于企业大生具有逐利性,他们到不发达地区来投资看重的是这里的市场、资源,而不是想把整个不发达地区都发展起来。所以,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要想达到融洽的区域整合、良性的市场统一和企业的公平竞争,就需要政府层面的积极支持和干预。即在区域整合时既需要市场也需要政府,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依靠。

(三)区域经济整合中政府与市场相互作用

区域整合中政府和市场谁是主导力量,这就好像是问人的左手重要还是右手重要一样。一种观点认为,区域经济的整合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最根本的动力是市场的力量。因为企业的资本运作、企业间的产权交易、企业多种形式的联合是区域整合的主导力量,这种整合可以让市场自发地去完成。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区域整合中排除政府的作用,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从理论上讲,政府力量的主要结果是创造一种制度环境,包括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规则、契约等,这些是市场力量不可能做到的。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是很全面的,前一种观点过分强调了市场的作用,后一种观点过分强调了政府的作用。

从已有的同内外区域合作的经验来看,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在区域整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要相互作用。如在欧盟国家,仅依靠企业和市场的力量也可以实现资源的跨同配置,形成跨越国界的一体化生产网络。但是,如果没有国家——政府的力量,关税、货币、争端解决机制等障碍都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从国内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国的形成,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要有一个高层政府协调机制。依靠该机制来打破行政分区的壁垒,这就是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力量,在我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如果没有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区域经济合作就是一句空话。第二是要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和经济发展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只靠政府的主观愿望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区域整合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整合的区域要有合理的产业布局、产业分丁和产业扩散。没有这样的市场经济力量的基础,没有这样的企业群和产业分工体系,区域整合就没有活力。

因此,政府与企业是实现区域整合的两只手,政府更多的工作是完成自身职能的转换,建立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增加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加快区域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充当好守夜人的角色即可;而市场中的企业是区域整合中的主力军、生力军。两者分工合作的好与坏,决定了一个区域经济合作能否取得成功。

(四)区域整合和国内贸易的关系

实施区域经济整合可以使该区域内的各次区域逐渐培育出一体化的市场,一一体化的市场可以避免原来区域分割市场所不能实现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国内资源配置,使得国际资源配置过程得到国内资源配置合理化的支持,避免因区域市场分割而制约国内贸易市场扩大、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规模扩大的事情发生。以往各行政区域将开展贸易的注意力主要是向着国外贸易,使各区域不同程度地形成“对外贸易偏好”。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很大程度上不是国内市场自然扩张的延伸,而是国内市场被分割为许多狭小的区域性市场导致国内贸易严重滞后的产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出现了对外贸易中“竞相收购、低价竞销、多头对外、肥水外流”的局面。

培育一体化的国内市场,发展国内贸易,可以使我们的企业在没有国际市场的情况下也能依靠国内的庞大市场充分实现大规模生产。庞大的国内贸易一方面可以缓和由于激增的对外贸易带给我们的压力,另外给我们提供了依靠国内贸易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保障,庞大的国内贸易给我们的出口企业提供了一个“蓄水池”作用的平台,当出口产品在同际市场上受阻时,可以转战国内市场;同时庞大的国内贸易可以给我们的企业提供增强竞争力“实战演习”的机会,使企业在真正面临进口产品以及进入国际市场之前能够得到必要的锤炼。

五、结论和意义

对外贸易确实可以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贸易顺差也确实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但不可否认对外贸易不是经济增长的长久之策,因为短时间出口数额的激增不但冲击了贸易大国的既得份额,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使我国面对的贸易环境变得不容乐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频频发生,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就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贸易顺差的增大和外汇储备规模的扩大使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压力。

其实当一个后起国家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很难保持较高的速度。战后日本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现在的德国出口事实便是最好的例证。2006年我国的出口达到9691亿美元,2007年上半年出口达到5467亿美元,全年的出口很可能要超过万亿美元。今后我们的出口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中国制造”威胁论的产生更是把我们推上了风口浪尖。

从对外贸易数额上看我们是贸易大国,可仔细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的特征,会发现我同的对外贸易体现出一种以行政区为单位的分散格局,具有小国外贸的特征。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有贸易保护形成的区域市场分割,要想在我同形成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大市场增加我们的国内贸易,进行区域整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市场和政府推动形成的统一大市场可以基本消除行政性分权造成的区域分割,由对外贸易为主变国内贸易为主即由外需拉动型经济为内需拉动型经济。

作者:李国璋 孔令宽

对外贸易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论文 篇3:

兵团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摘 要:本文根据1990年-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外贸易出口、进口和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经济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20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中,兵团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不是经济增长导致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而是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一、兵团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现状

1.兵团经济发展的现状

兵团的产业结构由单一的、封闭的农牧经济,发展成为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占据重要地位的初具现代化水平的产业结构体系。其变化特点呈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大幅上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兵团工业总产值大幅上涨。第三产业变化幅度平缓,由于在这段时期内,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科教整体水平较低,工业发展带动服务业进步效果不显著,发展缓慢,但从整体上来看,第三产业仍在稳步发展。

2.兵团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兵团作为中国通向中、南亚国家的贸易大通道,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发展呈快速增长的态趋势,兵团的地缘优势在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得到较大体现。兵团对外贸易的结构和贸易方式不断优化,兵团对周边国家的贸易额不断增加,在面对中亚,南亚市场方面,兵团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1)兵团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概况

2000年-2008年间,兵团进口贸易总额增长了约11.72倍,出口额增长了18.72倍。2008年的新疆进出口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兵团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兵团对外贸易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促进作用显著增强。2000年-2009年,出口虽然在不平稳中发展,但是一直保持着不断扩大的态势,而进口不平衡性明显增强。2009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进一步显现,兵团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大幅下降,减少额为415925万美元,需求不足,订单减少,成本却在不断增加,兵团外贸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2)兵团对外贸易方式多元化

兵团的贸易方式有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边境贸易和其他贸易四种。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是兵团的主要贸易方式,特别是边境贸易占有绝对优势,从2005年的64.61%发展到2010年的70.91%,成为兵团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兵团经济发展较慢,基础设施落后,对外贸易人才缺乏,加工贸易呈现停滞发展趋势,2005年兵团加工贸易占到当年兵团进出口额的3.07%,2010年下降为1.52%。一般贸易不断下降,兵团一般贸易占兵团进出口额的比重从2005年的32.20%回落到2010年18.34%,主要原因是由于兵团企业受生产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制约,致使一般贸易发展较慢。其他贸易在兵团外贸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

(3)兵团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兵团出口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而且出口结构不断优化。进出口商品的品种不断增多,贸易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对外贸易中初级产品比重持续下降, 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兵团对外贸易的商品中初级产品有5大类,为工业制成品的商品有4大类。杂项制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制成品和机械设备的竞爭优势在不断增强,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二、兵团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指标选取

兵团的对外贸易会引起GDP的增加,而GDP的增减又受到进、出口额的影响,一个地区GDP 的增加意味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消费增加,也会影响当地的进出口。所以,兵团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

为分析兵团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用GDP代表经济增长,进出口额代表对外贸易。在忽略其他国民收入变动的条件下,做出如下基本假设:兵团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GDP完全反映当年经济增长;兵团对外贸易不受其他因素干扰,进出口总额完全反映当年外贸情况。利用兵团1990年-2010年间的兵团GDP、进出口额等数据,借助Eivews6.0软件,运用时间序列协整检验和平稳性检验来分析GDP与出口额、进口额之间的实证关系。

2.样本数据介绍

选取影响兵团对外贸易的两个主要变量:对外贸易出口额(X2)、对外贸易进口额(X3)作为分析影响兵团对外贸易的解释变量。以兵团总体国民生产总值来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分析。

3.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

由于所涉及到的时间变量有可能是非平稳的,所以运用ADF 单位根方法对其平稳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它们的序列在取二阶的时候全部为平稳性序列,此三者可能存在着某种稳定的关系,如表1所示:

从检验结果看,在1%,5%,10%三个显著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临界值分别为,取DlnGDP时,对应的临界值为-3.886751,3.052169,-2.666593;取x2时,对应的临界值为-3.886751,-3.052169,-2.666593;取x3时,对应的临界值为-3.857386,-3.040391,-2.660551,t检验统计值分别为-4.297990,-4.450613,-5.310115,小于相应临界值,从而拒绝H0,表明它们三者的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此序列为二阶单整的。

为分析兵团GDP与兵团对外进出口额之间的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先作两变量之间的回归,然后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

(2)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模型:LnGDP=C+X2+X3+Ui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方程如下:

LnGDP = 13.68144 + 2.24E-06X2 + 1.10E-05X3

(0.1296) (3.94E-07) (2.61E-06)

(105.5809) (5.6809) (4.2195)

由以上方程可以得出,t统计量检验通过,但是从DW来看,此方程存在正自相关或者异方差,所以需消除自相关或者异方差。

新建立的方程如下:

LnGDP = 12.9321 + 4.59E-05X2 + 5.70E-05X3

(0.0093) (07.83E-06) (4.39E-06)

(1383.586) (5.8637) (12.9954)

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了异方差性后,新方程中t值、F值均通过了检验,DW=1.6493,■=0.9716说明模型拟合较好,概率为100%通过,通过查表得出,自相关已消除,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回归残差的单位根检验

对回归残差进行回归分析:

表2 回归残差单位根检验

由表2可知,回归残差是平稳序列,兵团历年进口额与出口额同兵团历年GDP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出口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将会引起GDP同方向变动4.59E-05个百分点;进口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将会引起GDP同方向变化5.70E-05个百分点。因此,这个序列不存在单位根,说明此序列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但是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失衡,为了增强模型的精度,可以把协整回归式中的误差项E看做均衡误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兵团GDP的短期行为和长期变化联系起来。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上述估计结果表明,E前的系数是-0.058693,表明外贸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关系将以-0.058693的反馈力度来进行纠正两者之间短期关系对长期关系的偏离。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从误差修正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出口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将会引起GDP同方向变动1.98E-06个百分点;进口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将会引起GDP同方向变化1.02E-05个百分点。这一隐含的意义在于兵团的进口贸易对于拉动兵团GDP增长还没发挥效应,出口与GDP和进口构成单向因果关系。由此可见,兵团出口贸易对GDP增长有促进作用,出口贸易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表现为一致性。

(4)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兵团贸易进出口总额与兵团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调整机制,但是否构成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如果变量X有助于预测Y ,即根据Y的过去值对Y进行回归时,如果再加上X的过去值,能够显著地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则称X是Y的Granger原因,否则称为非Granger原因。下面对兵团GDP、进出口总额TM分别进行滞后1期到4期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滞后一期时,GDP(兵团经济增长)是TM(兵团对外贸易)的Granger原因,而相反的是,TM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滞后二期到四期,TM是GDP的Granger原因,而相反GDP不是TM的Granger原因。这个检验结果说明: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兵团的经济增长促进了兵团对外贸易总额增长,即兵团经济增长的当前走势对预测此后2到4个季度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而反过来,兵团经济增长不是其兵团对外贸易总额增加的主要原因,即兵团经济增长的当前数据不足以用来预测此后1到3个季度的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而从相对较长的时期来看,则所有的情况正好相反。短期内,兵团经济增长影响兵团对外贸易的增长;长期内,兵团对外贸易的增长影响兵团经济的增长。即兵团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是构成兵团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兵团GDP并不是兵团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Granger原因。

三、结果分析及结论

兵团的出口、进口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出口对兵团经济增长有正向拉动作用,而进口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程度的制约作用;出口对GDP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进口对兵团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相对明显。出口的增长将导致GDP的增长,出口对兵团GDP的影响大大的高于进口,进口对于兵团GDP的影响较小,以上结果符合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理论,同时也说明兵团的利用外资和外贸水平都不高,属于不发达地区的对外经贸情况。兵团的进、出口与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互为协整的关系。研究结果验证了计量经济学理论对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解释,揭示了兵团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在加大兵团出口贸易的同时,要重视进口的作用,采用进出口双向发展型,让兵团进出口贸易以更好的姿态发挥促进兵团经济增长的作用。

通过对兵团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之间的实证分析, 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及启示,目前兵团的对外贸易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度不大,外向型经济的特征不明显。兵团经济要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國家向西开放战略的机遇和沿边沿桥的地缘、口岸优势,继续坚持全方位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对各经济变量之间的两两相互关系有更深入的研究,为制定有效且切合兵团实际的对外贸易政策提供更多信息。

参考文献:

[1]孙兰凤, 安尼瓦尔.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J].开发研究,2008( 4).

[2]张雄.新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新疆财经,2008(2):48-50.

[3]厉以宁.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兵团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5]张保法.《计量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6]黄昌元.《西部大开发中的新疆经济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8:59—69.

[7]程云洁.兵团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7(12).

[8]周惠.江苏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6).

[9]朱延瑁,于宾.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文献述评[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10).

[10]周晔.上海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9(21).

作者简介:董君成(1972- )男,黑龙江宝清人,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工作

作者:董君成

上一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论文下一篇:基于经济学理论的税收征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