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产业应对措施

2024-05-01

中国大豆产业应对措施(精选8篇)

篇1:中国大豆产业应对措施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 11210206 种子102班 刘瑞君

摘要: 中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相关产业、产品市场、国家政策的变化,这一传统作物产业又一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与挑战,如何对待国产大豆产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国产大豆 大豆产业

大豆,我国古称“菽”,为五谷之一,包括黄豆、青豆、黑豆等,原产于我国,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播出去的。而中国大豆产业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与挑战,诸如进口量6年增逾90% 本是最大需求国却无定价权, 进口大豆占据国内7成市场,国际四大粮商掌控话语权没有中国说话的份等等。可以说中国大豆正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那么国产大豆产业怎样才能迅速扭转战局、占据有利位置向对手展开有力反击呢?

1.扶持国内大豆产业首先应建立起准确、及时的信息网络。长期从事大豆产业研究的专家周有金说,跨国粮商对全球农产品已基本形成垄断格局,拥有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优势,国内企业从他们手中购买原料,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都要慢半拍,必然受制于跨国粮商。我国政府应加强信息渠道的建立,加强信息指导,让整个大豆行业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供求形势和价格信息,让农民及时调整种植品种和面积,这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稳定国内大豆市场需要建立一定规模的大豆储备。中国大豆网总经理刘兆福等专家认为,我国这几年大豆储备基本没起到什么作用,因为从上到下计划经济观念还是强于市场观念。应制定合理的收购价,在市场价格低迷时大量收购储备大豆,价高时抛出储备大豆平抑市场。专家认为,应对大豆及豆油进口总量进行有效调控,争取我国对大豆、豆油进口拥有话语权和定价权;实施“绿箱政策”,加大对大豆生产基地的扶持力度,提高对豆农的补贴额度。普遍实施良种补贴,对大豆实施最低收购保护价,提高农民种大豆积极性;加大对国有大豆油脂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对大豆加工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调动加工企业收购国产大豆的积极性。

3.在WTO规则下,实施反倾销调查 依照2004年3月3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决定》,总则第二条:进口产品以倾销方式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并对已经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阻碍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调查,采取反倾销措施。目前黑龙江大豆产业现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建议一定条件下实施反倾销。对于全国,在未来几年内,也应适用。

4.反对美国的反补贴

黑龙江大豆协会的工作人员一针见血地说:“黑龙江大豆的价格,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策问题”;“我们对进口转基因大豆有种误读——产量高,成本低,其实他们的成本和我们种植的龙江大豆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比我们卖得便宜?因为美国农业部给大豆种植者提供价格补贴,让他们低价卖到全球,抢占市场。” 其实,对于全国的大豆产业也应反对美国的补贴政策,并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相关程序开展工作。

5.反对开放转基因市场、加强对转基因产品的监管

中国本土生产的大豆以其非转基因、高蛋白含量而著称,但含油率相对较低,这些年来,当国外的转基因大豆蜂涌而至的时候,国产大豆在不加区分是否转基因的情况下与进口大豆力拚压榨市场,但是这种“以已之短攻敌之长”的做法最终结果就是失去市场。

我们应当尽加强在非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方面的宣传力度,提高非转基因大豆和豆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可程度,但遗憾的是,当国内某些行政部门热衷于把转基因植物油进行“全国性品牌”评比的时候,他们无意中充当了转基因食品抢占国内市场的推手。行政部门应当立即停止对转基因食品的全国性品牌的评比,并举办“全国性非转基因食品”的评比活动,让非转基因食品在消费者中逐渐得到认可,扭转国际贸易商强迫国人消费转基因食品的习惯。类似的方法一定还有很多,关键是要去做!现在国人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识越来越高了,只要人们对是否是转基因食品有了进一步认识的话,那么有理由相信国内非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将会非常的广阔。

与此同时,我们应尽快从行政和法规上完成对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地区的保护性工作,把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从知识产权范畴上给保护起来,同时也要对非转基因植物油的品牌进行保护性认证。

6.增强对豆农补贴力度,降低国内外大豆价差 从支持力度上看,与美国和欧盟相比,我国对大豆和其他粮食作物的单位补贴额度太小,无法真正达到提高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增加生产的目的。

美国对豆农补贴的方式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除我国已经实施的直接补贴措施以外,美国政府还对其国内农户实施了销售贷款差额补贴,反周期波动补贴等补贴形式。我国政府可以在对农户实施最低保护价的同时实施差额补贴,以此实现顺价销售,做到在不影响油脂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

政府应充分利用WTO 赋予其成员方的权利,通过增加“绿箱”补贴的种类,对大豆生产过程中的科研、区域结构调整进行效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通过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可以加速研究开发出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以增加中国大豆的产出及提高中国大豆的质量。中国的“黄箱”补贴还不到农产品总值的2%,与入世谈判确定的8.5%的水平相差甚远,中国非但不用承担减让义务,实际上,还有很大的对农业增加补贴的空间。根据WTO“微量允许标准”,我国还可以建立起价格支持制度,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在补贴结构上,应由补贴流通环节,转向补贴生产环节和农产品生产者。

7.降低原料价格,提高内资大中型油脂企业市场竞争力 从内资油脂企业现状来看,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国内原料价格过高,进口原料价格波动较大,经营风险大。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实施补贴措施,降低国内大豆价,格鼓励内资油脂企业使用国内大豆进行生产加工,同时实现减小内资油脂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从美国、欧盟的实践经验看,对豆农的直接和间接补贴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对国内豆农给与补贴,可以通过降低生产资料价格实现,但是实施起来比较复杂,而且从前一阶段已经实施的政策效果上看并不理想;也可以在世贸组织允许的范围下对农户按播种面积或大豆产量给与直接的生产补贴,我国自2007年起对主产区大豆按播种面积给与直接补贴,从各方面的调查资料来看,直接补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若想通过直接补贴降低大豆销售价格还需要加大补贴力度。根据美国农业部资料计算,美国政府给与豆农的补贴占其销售额的30%以上,直接实现了大豆低价出口,占领国际市场的目的。从我国目前的财政 实力和我们对世贸组织的承诺来看,对豆农加大补贴力度是切实可行的。在增加豆农收入的同时,又降低了国产大豆价格,国储粮也能实现顺价销售,将其按指导价销售给内资粮企,降低内资油脂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其竞争实力。经过近五年的市场洗牌之后,内资油脂加工企业已所剩无多,上述做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8.总结“小作坊”式大豆加工企业发展经验,在适当地区鼓励其合并发展 从我国大豆加工环节看,大豆加工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有外资参与的大豆加工企业;二是国有独资企业;三是由国内民营资本组建的中小型油脂加工企业。统计资料显示,至2008年底,我国90多加大型榨油企业中,有64家已经有外资参与,我国80%以上的油脂加工总量已经被外资控制。尤为严重的是,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绝大多数的油脂企业处于倒闭、停产状态。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日均加工能力不足100吨的“小作坊” 式大豆加工企业却躲过了五年来外资企业的围剿,经历了全球面临的金融危机,顽强的生存下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了发展。这其中,有大中型油脂企业可以借鉴的经验。

对于经过市场竞争存活下来的小型油脂企业,地方政府应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给与适当的支持,鼓励其与当地其他中小型油脂企业进行资本重组,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能力。

9.我们还要加大科研攻关力量,开发大豆蛋白的高端产品,把国产大豆高蛋白含量的优势给发挥出来,延伸大豆的产大豆高蛋白含量的优势给发挥出来,延伸大豆的产业链、提高大豆的附加值,暂时避开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在压榨领域内的劣势竞争。

大豆及其制成品作为粮油市场的主要组织部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其市场的波动对粮油整体市场、饲料市场乃至于物价波动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大豆市场呈现出一些现象: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连续下降,同时进口大豆却连年增加;国内大豆压榨产能大量过剩,同时压榨产能却大幅扩张。国内大豆生产和加工领域所面临的这些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国内相关产业存在着一系列深层次的困境与缺陷,如何摆脱困境,振兴中国大豆产业,这不仅关系到大豆产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农业及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已经给大豆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政府、企业等各方力量的共同行动起来,不断致力于新技术的研发,形成自己的产品优势,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建立中国特色的大豆产业经济链,才能让延续千年的大豆产业在世界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的来说,要使中国大豆产业蓬勃发展,就要基本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按照WTO的规则,政府要加大对大豆生产的支持力度,建议把大豆列入粮食系列,享受与粮食同等的扶持政策。二是改善大豆及制品的贸易环境,建议按照WTO的有关规定,建立促进大豆产业发展新机制。三是利用公众媒体,大力宣传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营养安全优势,积极推广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四是加强大豆产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发布工作,用准确、及时的信息引导农户、企业科学决策;通过建立大豆生产风险基金、开展大豆生产保险,通过在大豆主产区建立期货交割库等办法,引导豆农、合作社、加工企业利用期货实现套期保值,减少市场风险。五是加强对大豆贸易的宏观调控,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规范进口、出口企业的行为;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标准,禁止、限制有疫情产品进口;开展大豆贸易损害调查,实行贸易救济。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南,国产大豆受外资极大冲击,最大内资油脂企业停产,千讯行业资讯周报,2009.1。

2、张光辉,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状况分析及对策,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

3、魏蔚,中国大豆产业路在何方? 2005.6

4、毕井泉,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研究,2003.8

5、刘志澄,加快发展大豆产业, 2003.7

6、杨克,专家建议:制定整体规划 振兴大豆产业,2003

7、岳沛华 郑波等,作大豆文章 兴大豆产业,2003.3

8、刘爱民,中国大豆产业布局与大豆进口政策2003.2

9、王滔,中国大豆产业面临挑战中外食品2002.2

10、黄敏,大豆产业大有文章, 2000.2

专题课论文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2011年 11 月2日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

刘瑞君

农学院

种子科学与工程

102班

11210206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钱虎君

大豆种子的梦2

-----种子专题论文

种子科学与工程 102班 刘瑞君 11210206 这学期每周二,在钱虎君老师辛勤的组织下,我有幸又见到种子产业的许多知名人士,并从中了解很多,如江苏明天种业的负责人,让我了解了中国种业体系、中国种业的不足以及国际种业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江苏种子公司负责人包总,让我全面清晰的知道营销管理的概念和技巧;南京市种子管理站的方连平老师,让我重新认识种子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风险的防范措施;还有南京农委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研究员徐生老师,让我对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途径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通过与钱老师聊天,我对自己的大豆梦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更生层次的想法。正如钱老师的那句话,“遗传为育种服务,育种为种子服务,种子为大农业服务”,不管我将来选择研究什么作物,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会拥有着坚定信念走下去,走向属于我的明天,创造属于中国农业的辉煌!不知道老师是否还记得我的上一篇专题论文《大豆种子的梦》,主要阐述了世界及中国的大豆产业情况,近年来,随着世界大豆生产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世界大豆生产及市场面临着整体面积减少,单产增加,总产持平,库存减少,需求增加,价格高涨,供需紧张的局面。而我国大豆产业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国内大豆生产连续三年减产,大豆播种面积急剧萎缩,国内大豆价格迅速攀升,大豆消费不断增加,进口量大幅上升,国内大豆加工业大型化、外籍化、布局港口化。所有的这些情况都越来越不利于中国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不管我将来能成功还是不能成功,我还是要把大豆种子的梦想继续下去,我就是一颗小小的豆豆种子,即使是那么的卑微不可见,但我的梦就是让中国的大豆重现以往光彩,让“中国豆”风靡全球!因此,在了解中国大豆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我写下这篇比较正式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其实应该是《大豆种子的梦2》),我参考了多篇文章,按自己的写作思路整理,如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老师指出,在此,先先谢谢老师了。

还是那句老话,我的梦就是大豆种子的梦,大豆种子的梦就是我的梦。

篇2:中国大豆产业应对措施

发展转基因大豆有利于改革耕作制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推进科技进步,对于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已具备发展转基因大豆的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近期应立足已有基础,借鉴国外经验,加快转基因大豆新品种的培育,重点研发节本型、优质型和抗病虫、耐逆、营养高效型转基因品种,尽快实现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

作 者:韩天富 侯文胜 王济民 HAN Tian-fu HOU Wen-sheng WANG Ji-min 作者单位:韩天富,侯文胜,HAN Tian-fu,HOU Wen-sheng(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81)

王济民,WANG Ji-min(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篇3:中国大豆产业应对措施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纺织业

一、人民币升值原因分析

(一) 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原因

在2008年7月调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3075元, 按照汇率改革时8.11元的汇率计算, 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8.2%。中国出口创汇最大的支柱产业———纺织业, 行业出口依存度达51%, 加上中国出口的纺织品附加值低, 降价空间小,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纺织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从经济学方面看, 中国外汇储备丰富, 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 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 本币定价过低, 本币有升值压力。从另一个角度讲,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一些发达国家把全球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价格下跌的原因归因于中国廉价商品对国际市场的冲击。而美国通过美元贬值, 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 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 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因此,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也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 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与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 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内容。

(二) 人民币升值的内在需求

就中国自身而言, 也需要人民币进行一定幅度的升值。

1、加强经济自循环的能力。

当汇率变化反映了外币的供求程度之后, 企业和家庭就能及时调整其策略, 更为有效地利用外币。而且, 如果国内企业长期借助有利汇率带来的成本优势, 通过出口低端产品赚取利润越容易, 国内企业投资于产品研发的动机就越小。这不利于国家的竞争力的长期发展。

2、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

为了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 人民银行必须从市场中买入美元、投放人民币。这使央行难以将货币供应控制在目标区间之内。为抵消外汇占款的影响, 人民银行必须进行所谓的“本外币对冲操作”, 即在买入美元的同时,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政府债券或央行票据, 从市场中回笼资金。适度扩大人民币波动范围能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

3、缓解通胀压力。

在固定汇率下, 升值压力会被转化为通涨压力———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给量上升, 带来通胀压力。而通过发放央行票据来回笼外汇占款的做法不具持久性, 并将导致政府财务负担的上升。扩大人民币浮动范围会缓解升值压力向通涨压力的转换———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 这是因为外汇占款减少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同时货币升值将使进口价格降低, 由此可能压低国内价格。

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

(一) 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纺织业带来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纺织业结构调整。

从长远来看, 由于纺织业属于高度竞争型行业, 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促进行业进一步的产业整合, 优胜劣汰, 是提升产业层次的一大契机。人民币升值后, 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将会受到限制。企业也不得不转变竞争方式, 一方面将更加关注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将努力转变出口结构, 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 提高产品科技水平, 理性研究市场, 生产市场所需的纺织品, 从而加速纺织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此外, 人民升值导致的进口成本降低, 这就促使国内纺织企业向高精尖发展, 逐渐抛弃高能耗的粗放经营, 以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可缓解纺织品行业恶性竞争。

在一年多的汇率调整, 一些纺织品出口企业认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纺织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张毅

识到, 汇率的调整有利于国内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化。在汇率未变之前, 国内纺织品企业为抢订单, 都向国外客商报极低的成本价。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不单是汇率问题, 更多的是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人民币升值后, 很多外贸企业不再采取单一报价方式, 而是综合情况进行报价, 将汇率、原材料上涨等不确定因素考虑在报价之内。另外, 一些企业不再只生产出口量大、利润低的产品, 不再盯住同样的客商, 而是更多地考虑生产高端产品, 寻找高端客户, 做差异化竞争,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纺织品行业的恶性竞争。

3、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

中国纺织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 主要依靠低价格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 出现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当前, 中国纺织企业在全球同行业中遭受倾销立案调查最多。从短期看, 人民币升值后纺织品的出口价格虽然会有所提高。但由于其出口价格已非常低, 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 即使适当提高价格, 仍具极强的竞争力, 这也有助于减少遭受低价倾销的诉讼。对中国纺织企业而言, 这意味着今后必须调整其低价竞销战略, 提高其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增加产品附加值,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些显然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二) 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纺织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下降。

据发改委2008年的报告测算指出, 当人民币升值5%时, 全行业出口产品利润下降66%, 其中, 棉纺织业下降94%、针织业下降82%、家纺业下降58%、服装业下降46%;当人民币分别升值8%、6.5%、5.5%时, 服装、针织、棉纺织子行业出口分别由盈利转为亏损。

2、增加了纺织出口合同签订的汇率风险。

中国贸易促进会统计, 全国最大的纺织重镇绍兴, 目前已有40%纺织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其他多数企业则勉强维持。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合同汇率风险激增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项重要原因。人民币升值2%, 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8%;如果人民币升值10%, 则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0%。如果一年内人民币升值5%, 50%的纺织品生产企业都将遭遇经营困难。中国有许多出口贸易依存度超过50%的地区, 这种风险对于大多数纺织企业来说是无力承担的。

3、减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纺织行业为解决就业、国民经济增加积累、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同时也为国外的人民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消费品。2008年1-4月, 纺织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20亿元, 增长28.4%, 同比回落8.9个百分点。投资向中部转移、向下游延伸、向大项目集中的趋势更为明显。中部地区投资增长50.1%, 比全行业高出22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仅增长16.6%, 低于全国11.8个百分点。从行业看, 棉纺织、针织、制成品投资分别增长29%、29%、30%, 而化纤行业投资增长37%。印染、毛纺、丝绸、纺机增幅较低。投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社会就业人口数量。而且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 劳动力成本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对低廉。人民币若持续升值, 由于工资具有刚性, 实际工资必然上升, 势必引起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难以继续维持, 导致部分纺织企业淘汰出局, 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社会就业减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三、中国纺织产业的应对措施

(一) 通过保值措施规避风险

企业要从自己的经营战略出发, 通过预测汇率, 选择最恰当的保值措施来获取经营利润。出口企业应及时结算现有的外汇, 尤其是美元结汇, 企业的即期交易合同该履行的马上履行, 近期交易合同及时履行, 同时尽可能多的签下远期合同, 签不下的就应争取锁定远期交易汇率。

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会给出口产品生产周期长的企业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企业可以在出口日期确定后, 立即向银行申请价位锁定, 签订产品的保值协议。这样在约定期限内, 无论人民币是升是降, 对于企业来说所赚的利润是固定不变的, 从而降低了汇率损失的风险。在结算上, 企业在收款的时候应尽量采用人民币或者是其他强势货币结算, 或者是合同一经订立, 就在外汇市场上买入相应外汇的看跌期权, 约定可以在未来的收款期以商定的价格把美元转换成其他货币如人民币。或在合同订立后, 企业在外汇市场卖出外汇期货, 约定期货的成交日期正好是预期收到外汇付款的日期。如果企业外汇负债数额比较大, 最好的方法就是进入外汇市场买入外汇期货, 合同的期限定在负债偿还的日期, 或者是买入外汇期权。

(二)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 具有世界最大的纺机市场。首先要认真分析纺织工业发展方向, 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创新重点。其次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行业创新示范体系, 集中力量解决行业技术创新中的共性问题, 加速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再次要推广建设产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 推动产业集群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产业创新平台服务于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弱、管理水平低下的产业集群中小企业, 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创新服务, 加速产业集群出口产品的升级。最后还要加强引导, 发挥骨干企业在行业创新中的带头作用,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行业和产业集群创新体系都是为企业服务的, 要引导骨干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 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三) 调整纺织产业结构

中国纺织品屡遭国际反倾销调查, 贸易摩擦不断, 这也与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奉行低价策略有关。人民币升值了, 产品的价格优势降低了, 低价策略已经行不通了。企业应该逐步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实施出口的多元化战略。企业可以尝试转型, 不做低档做高档, 适当增加进口比例, 多做进料加工业务, 多做新的项目。有实力的企业, 应不断调整产品结构, 努力摆脱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模式, 把外销产品全面导向大规模、专业化、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中高档种类。这既是避免贸易摩擦的妙方, 也是中国实施汇率改制的初衷之一。

(四) 与国际纺织产业接轨, 并加强行业整合

纺织业的全体企业应该积极联合起来, 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发挥作用, 相互探讨问题, 解决困难, 交流经验。这样可以避免资源浪费, 使一些企业少走弯路。继续推行“走出去”战略。利用现有的政策, 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纺织服装企业, 到中南美、东欧、非洲、南亚等地区建立“中国纺织工业园”或“生产加工基地”, 进行跨国资源配置, 利用当地的市场资源优势, 开辟多元化市场。加强行业自律, 规范行业发展环境。支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开展行业自律、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国际合作交流、组织境外投资和企业培训等活动, 提高行业和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和化解贸易摩擦的能力, 使行业发展有序、高效和规范化, 避免出现无序发展带来的过度竞争和不公平竞争问题, 树立中国纺织业的良好形象。

摘要:人民币的升值对于中国出口创汇最大的支柱产业——纺织业来说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纺织业带来了各种正面的影响——纺织业结构调整、减少贸易摩擦等, 但也有不利影响, 纺织产业销售利润下降、出口风险增加、减缓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纺织产业应该做好相应调整, 通过保值措施规避风险,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调整纺织产业结构, 与国际纺织产业接轨, 并加强行业整合。以全新有效的战略来应对这一挑战。

篇4:中国大豆产业应对措施

【关键词】FDI; 日化产业 ;差距 ;建议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初期,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和宾馆服务等以及中低档加工贸易制造业。近年来,在我国电子、化工、机械、医药、日化等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且有增多趋势。总结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加强人才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日化产业作为最早向国外开放的行业之一,拥有不少具有百年历史的本土日化品牌。但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外资日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日化产业成为对外开放以来受外资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中国日化企业虽然在不断努力,缩短与外资的差距,在市场上也打造出了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但相对比外资企业却远远不够,究竟哪些因素是本土日化企业发展的瓶颈呢?由此探究FDI对中国日化企业的影响并由此得出本土日化企业的应对措施就具有重要意义.

一、FDI对中国日化产业的影响

1.FDI对中国日化产业的正面影响

(1)加快行业的整合速度

当外资企业收购国内品牌时,一般会采取两种方式处理,一种是“雪藏”,通过被并购来消灭竞争对手;另一种是加大投入的资金和精力,使被并购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提高了产业集中度。2007年,德国的拜尔斯道夫收购湖北丝宝集团下的丝宝日化,花费3.17亿欧元。收购之后,根据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重点建设经营舒蕾、美涛、顺爽、风影四个品牌,并改进其终端精细化流程。丝宝的电视广告也明显增加,尤其是舒蕾使消费者印象深刻,新产品层出不穷。而拜尔斯道夫在丝宝的不断融合中,进一步的贴近中国市场,贴近中国消费者心理。现在拜尔斯道夫通过7年的努力,实现丝宝与其从文化理念到业务层面慢慢的实现由浅入深的融合,并在融合中实现四个品牌销售业绩曲线的平滑上升。

(2)促使国内企业利用外资,提升自己

外资企业大都拥有一定的规模和较强的资金实力,在品牌经营、管理当面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并购,借助外资的资金支持,实现品牌的正确定位,提升品牌实力。2004年,欧莱雅收购国内的羽西品牌。并购后,羽西借助欧莱雅强大的研发能力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在摸索中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羽西选用国际超模杜鹃作为其代言人,杜鹃青春而具有东方美的面孔向消费者展现了羽西立足于打造东方美的全新形象。同时羽西的产品成分也突出灵芝,雪耳,当归等纯天然美白圣品,并根据不同成分设计不同的瓶身颜色,所有这些都迎合了年轻一代的喜好。当然在对这些进行不断改进的同时,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涨这些努力让羽西慢慢脱离原有中低端品牌形象,实现向中高端品牌的迈进,实现更好的发展。

(3)促使国内企业开发自己的特色,创新品牌

外资品牌林立的日化市场,国产品牌想要立足很困难。这就逼得国内企业另辟蹊径,发展自己的民族特色来获得市场。例如霸王洗发水品牌,霸王公司独树一帜,把产品定位在中药洗发水上。霸王的产品主打中草药养发,瓶身的设计上用大字突出显示防脱二字,简明扼要的表明自己的产品定位。再加上代言人成龙的强大造势,产品已经上市便打入了市场,而随后尽管市场中有不少中药类洗发水,霸王却仍然地位牢固。2012年霸王洗发水夺得了全国中药类洗发水销量的第一名。可以说,霸王品牌在重塑中草药洗发水的时候,已经使自己站在了成功的起跑线上。相似的又例如云南白药。这些都是由于开发出自己的特色才在激烈的市场中立足的。

2.FDI对中国日化企业的负面影响

(1)加剧了中国日化市场的激烈竞争

日化用品行业是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国内的产品和品牌原本就比较丰富,替代程度很高。根据数据显示,近年来本土日化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外资品牌已占据超过70.0%的市场份额,超过90.0%的销售份额。这几年来,宝洁、欧莱雅、资生堂等集团在占据高端市场的同时,不断通过并购或产品研发往中低端市场渗透,扩大品牌占有率,抢占市场份额,与本来就徘徊在中低端市场的中国日化企业争夺市场。在日化品市场中,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的激烈竞争不断持续并不断加剧,想要在这场较量中获得优势并不容易。

(2)导致民族品牌“被”消失

近些年,一些耳熟能详的本土日化品牌相继被外资收购,使得原本就凋零的中国日化品牌更显萧条。美加净作为上海家化的经典品牌,在日化行业对外资开放初期,上海家化便把美加净“嫁”给美国庄臣公司。由于经营不善,美加净的销售额一落千丈,在日化品市场中岌岌可危。后来上海家化花了大手笔又把美加净收回,但想要重振往日雄风,谈何容易。虽然美加净今年来推出了植物护肤系列,但其销售量却反应平平,消费者最为熟知的仍然是其拳头产品“银耳珍珠滋润霜”。如今的美加净也只是徘徊在中低端市场,市场份额也不能同往日相比。现在市场上几乎都看不到以前的老品牌了,日化产品主要是宝洁、联合利华、花王等。

(3)威胁我国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

首先,行业重点企业是国家产业发展的主体,关系到产业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当这些企业被大量并购后,加大了安全风险,会直接造成国家战略利益受到损害。其次,是直接的经济利益流失。这些被收购的企业大都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品牌,若是想要再重新打造同样的品牌,仅靠卖掉企业的售价是远远不够的。最后是国有资产的流失。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外资并购会威胁我国日化产业安全。外资通过并购,占领战略制高点,打造符合自己利益的全球产业链。

二、国内日化企业对比外资企业的不足

国内日化企业虽然在近些年来通过不断地学习改进,大步的向外资日化企业迈进,有些民族品牌也崭露头角,如佰草集,昭贵等护肤品牌。但是总体来说国内日化企业与外资日化企业还有相当的差距,进步努力的空间还很大。下面以我国拉芳集团和欧莱雅为例,探究说明国内日化企业的不足,并根据这些不足之处得出对国内日化企业的建议。

创立于1999年的拉芳公司真正在市场上拥有知名度是从2001年,代言人陈德容一头亮丽的秀发使得广告词“爱生活,爱拉芳”为众人所知,拉芳洗发水也在市场上初获成功。紧接着,2001年拉芳推出“现代美”品牌,但市场销量不尽如人意。后来,拉芳开始发展多品牌战略,推出雨洁、缤纯、圣峰、威爽、多美丝等品牌。而以美发产品起家的欧莱雅集团选取巩俐为代言人,成功的以护肤品打开了中国市场。进入中国市场后,便投资建立大型研发机构,根据市场消费情况,实行本土化战略。等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后,于2009年正式推出洗发护发产品,是针对受损烫染修复的专业美发系列,在广告宣传中也明确产品受损发质修复的定位,以其专业性赢得了中国市场的信赖。纵观两大集团的发展,可以得出我国拉芳集团在下列方面与欧莱雅集团存在差距与不足。

1.广告方面

就洗发水市场来说,拉芳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很重视广告宣传,也根据不同发展时期更替其代言人,从陈德容、张静初到赵薇、安以轩等等。但在广告内容上没有新意,大都千篇一律的展示代言人靓丽的容貌和一头飘逸秀发,并没有表现出产品的特色与功效。一方面在洗发水电视广告如此泛滥的时代,这样毫无创新的广告是不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观欧莱雅,其代言人选取的都是走国际路线的明星,如李冰冰、范冰冰等,广告内容“五大受损,一个对策”突出产品修复功效,直白而吸引消费者心理;另一方面在广告宣传媒体上,拉芳也差距甚多。当前随着电脑用户普及,在各种网站的广告栏内以及视频播放前缓冲期内,欧莱雅的身影随处可见,拉芳却几乎销声匿迹,这样两者的品牌知名度就拉开了。

2.产品定位方面

拉芳最初进入市场是重点发展洗发用品,产品定位中低档,宣传广告也做了很多,但拉芳的洗发水缺乏明确的产品定位,“创造中国秀发之美”这一广告语并没有表明洗发水所针对的头发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群体。相对比,欧莱雅从推出洗护系列起,就一直主打受损发质修复,定位清晰准确,容易获得消费者信赖。虽然后来拉芳又推出专业去屑的雨洁品牌,但当时已去屑著称的海飞丝已经牢牢把握住了市场,雨洁就成了复制品,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3.品牌战略方面

拉芳在以洗发水打入市场后,便慢慢将其品牌进行延伸,由前身的广东拉芳日化发展成拉芳家化,实行多品牌战略。但依靠的都是“拉芳”这一企业品牌。所以消费者所熟知的仍是拉芳品牌,其他品牌并不为人们熟悉。而且拉芳走的是中低端路线,想往上发展高端品牌十分不易。而欧莱雅初进中国是以旗下的美宝莲品牌打开市场的,后来旗下的兰蔻、赫莲娜等高端护肤品牌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与拉芳相反的是,欧莱雅在宣传时并没有把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捆绑在一起,并且进行本土化改造时发展中低端品牌以补充产品线的不足,这种品牌战略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成功。

4.产品竞争力方面

拉芳虽然推出的产品种类繁多,但大都没有自己的特色。去屑洗发水“雨洁”成为海飞丝的翻版。主打植物系列,温和护肤的“缤纯”与国内的佰草集,相宜本草,韩国的skin food,菲诗小铺等植物护肤品牌相比,便没有了竞争优势。“圣峰牙膏,清新好口气”,在琳琅满目的牙膏市场,圣峰牙膏没有自己的特色,想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十分困难。而欧莱雅旗下一线品牌兰蔻,赫莲娜利用欧莱雅卓越的研发能力主打高端护肤,二线品牌碧欧泉,契尔氏则专攻有机护肤。彩妆系列中美宝莲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另外,欧莱雅用了将近10年研究中国人发质才推出针对受损发质的洗护系列。产品的竞争力对于产品能否在市场上站得住脚至关重要。

三、对国内日化企业的建议

1.创新营销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视广告不再像以前一样独领风骚。网络营销不仅普及范围广,而且营销成本低, 国产日化品牌由于走的是低价路线,所以比较适合这种营销方式。在这个方面,拉芳就可以向昭贵学习。由于昭贵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没有办法花费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因此价格相对低廉而辐射范围广的网络营销就成了昭贵了不二选择。首先,昭贵建立的官网向人们表达了昭贵“纯天然,高价值”的品牌概念,其次广泛撒网,在各家网页显眼的位置放置了广告,吸引了大量的点击率,传播效应非常广泛,这样昭贵利用较少的资金便建立了广泛的知名度。拉芳应该在网络营销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旗下品牌知名度。

2.加强产品市场定位

许多国产日化品牌在市场上销量平平就是因为产品定位不明确,所以我们应加强产品市场定位。比如说云南白药牙膏定位于中草药防止牙龈出血,走高档路线。相宜本草定位于面向学生群体和工薪阶层的低价路线,走中药护肤概念。京润珍珠大打珍珠文化,强调天然美白。这些都是依靠准确的市场定位获得成功的。拉芳洗发水不能只追求“一头秀发”,应该通过对消费市场的广泛调查,总结消费者对于洗发水的需求,明确洗发水所针对的头质问题,增强品牌识别度。

3.选择适合的品牌战略

同样的品牌战略放在不同市场,不同企业中所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许多外资企业的成功便是靠着多品牌战略获得的。但这一战略并不一定就适合国内企业。拉芳和欧莱雅便是很好的例子,拉芳的多品牌战略占用了有限的资源,使得品牌的规划不够集中。所以拉芳应该先处理好单一品牌的经营问题,做好单一品牌的品牌延伸。

4.加大科研投资,增强产品竞争力

产品的竞争力是产品成功的根本,拉芳应从下列方面来增强自己产品的竞争力。首先要改进包装设计,有些消费者在选择时并没有明确目标,但一眼扫过货架,包装独特或是精致的外资品牌产品便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而国产日化品纵使效果再好,表面上简陋的包装也使得消费者丧失了购买的兴趣。其次要扬长避短,不在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跟外资品牌较量,而可以从中药,纯天然,绿色等方面加大产品研究,争取在市场上独树一帜。最后要加大对产品的研发投资,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改进,这样才能跟得上市场的潮流。

参考文献:

[1]陈智勇.我国日化市场本土企业与强势跨国企业的竞争分析[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7,30(12).

[2]沙克.纵览中国日化资本市场[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2,35(1).

[3]孟佳.日化营销:下个十年怎么办[J].广告主,2012,(10)。

[4]李永新.从羊到狼,民族日化品牌的进化之路还有多远[J].创新时代,2012(1).

[5]李丽菲,杨金山,罗聪.日化产业的五力模型分析-以上海家化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6]李向阳,李伟年.中国日化企业被并购之路[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3,(1).

[7]史亚娟.叶征潮:民族日化面对资本饿狼并非无路可走[J].创新时代,2012,(1).

[8]任利锋,杨卫兵,杨李.对日化企业并购重组的思考[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2,(3).

作者简介:

篇5:中国大豆产业应对措施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高度概括了该 《意见》的重大意义,该意见将成为引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将有力地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同时,刘鹏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总体规模依然不大、活力不强,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体育本体产业在体育产业中处于核心与支撑地位,其发展直接决定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深究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活力不强的根源在于我国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不足。

1 我国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现状

1. 1 体育本体产业概述

体育产业分为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体育延伸产业、体育边缘产业。体育本体产业,即根据体育自身特性进行生产或服务的部门,如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培训业等。体育本体产业是体育产业结构中的核心产业,它的健康、高速发展能有效地带动、刺激其他体育产业的发展。

1. 2 我国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现状

篇6:中国大豆产业应对措施

文章阐述了巴彦淖尔市加工番茄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即缺乏早、中、晚熟搭配的加工番茄品种,原料供应不均衡,基地种植技术落后,番茄标准化、模式化种植水平低下,番茄育苗移栽技术应用滞后,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不明确,番茄病虫害加重发生,技术服务滞后等,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即选择合理的番茄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开展工厂化育苗移栽、标准化与模式化栽培管理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措施.

作 者:张建中 王勇 谭昭华 王景泉  作者单位:张建中,王勇(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谭昭华(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篇7:中国大豆产业应对措施

(1)应用推广信息技术是关键

从国外发展的情况来看,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从基础性的业务执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数据连接性、供应链可视化以及复杂的供

应链管理决策支持等诸多阶段。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的系统复杂程度越高,给企

业带来的效益也就越大。从多家权威机构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当前我国企

业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发展尚处于业务执行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之间,供应

链与物流一体化管理的效率尚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工作的展开,具体讲就是要通过推进物流活动横向与纵向的集成,提高针对具体行业与

区域的解决方案的水平,达到现代物流运行质量的整体提升。国内一些物流货运

公司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广州货运公司、广州物流公司(中北物流)在学习

中努力前进。

(2)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像纽带一样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伙伴、各个环节联结成一

个整体,物流软件也需要融入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以消除不同企业之

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物流公共

信息平台的建设 物流集成化发展的横向集成最终落实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

通过对各个区域内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为生产、销售及物流企业等信息系统提

供基础物流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

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共享物流信息来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

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整合区域内各种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

享,可以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并优化供应链。这有利于

提高社会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调配社会物流资源、优化社会供应链、理顺经济链的重要作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政府、行业和企业间相互衔接的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政

府、行业和企业的协作水平,提高企业的数据连接性和供应链可视化,普遍降低

现代物流社会总成本,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3)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建设

现代物流的纵向集成需要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强调物流的微观集成、自身集成与宏观集成系统发展。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针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虽然近年来政府、行业和企业加大

了对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但从实施的总体效果来看,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成本过高,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先进适用并且经济合理的基础性关键技术。

因此,广州货运公司、广州物流公司(中北物流)得出几点总结:要集中

力量对现代物流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降低关键技术普遍使用的整体成本,以

及对现代物流核心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强信

篇8:中国大豆产业应对措施

本文立足于我国大豆压榨市场的现状, 结合当前市场各类型企业的市场势力和影响力, 系统分析了当前中资大豆压榨企业的生存环境和外资进入情况。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对比, 分析外资进入对中资大豆压榨企业的影响, 并基于当前产业现状和条件, 为中资大豆压榨企业提高竞争力提出相关建议。

1 我国大豆压榨产业现状

一直以来, 豆油都作为人民日常生活中首选的食用油而存在, 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从当前我国的市场情况来看, 外资大豆压榨企业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 并利用其市场势力对中资大豆压榨企业进行兼并和收购。我国大豆压榨产业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具有以下特点:

1.1 行业准入门槛高, 规模发展速度快

巨大的国内消费需求催使压榨企业迅速发展, 从1998~2009年, 大豆压榨行业总产值从368.93亿元增加到4013.92亿元, 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4%, 其中2003~2005年是中资大豆压榨企业发展的高速时期, 2001~2010年总产值增速平均达到26.9%, 这一速度远高于全球同行业的平均增速。从行业企业数和就业规模来看, 2007年共有大豆压榨企业1707个, 而到2010年此数量增长为2321个, 增幅超过1倍;2009年和2010年是行业发展速度较快时期, 2010年就业人数增加4%。

虽然产业规模发展较快,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豆压榨行业是低进入低退出产业。根据行业现状测算, 压榨行业市场平均资本从2006年的0.71亿元提升到2010年的1.31亿元, 行业总资产超过千亿元, 同时国家近年来处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对相关高耗产能的产业进行一定的政策限制, 因此, 从此方面来看大豆压榨行业的行业准入退出标准很高。

1.2 大豆压榨产能不断提升, 产业竞争层次性鲜明

国内消费市场的急速膨胀促使内外资本对压榨行业的集中投资, 这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企业分布集中、规模过大、加工产能过剩、企业开工率下降等问题。根据黑龙江农业信息网统计数据, 2000年全国有日压榨大豆300t以上的企业100家, 平均压榨产能为600t, 全年大豆压榨能力超过1亿t, 而到2011年, 国内大豆加工压榨能力已经达到32.16万t, 年加工压榨能力达到1.16亿t。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跨国粮企进入我国市场, 以其多元化经营优势和信息体系支撑建立了大型粮油加工企业集团。根据2012年市场信息统计, 益海嘉里、嘉吉公司、来宝集团、邦基公司、达孚集团共占市场份额的24.47%。

1.3 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强劲, 消费要求日益提高

我国食用油消费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 以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为标准, 1990年人均豆油消费约11.5kg, 在2011年此数据达到了16.7kg, 增加45.2%;2010~2011年消费量就增加了10.5%。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升, 当前人民对食品质量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转基因豆油产生质疑,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加工提供了机遇, 但国产转基因大豆的生产成本成为其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2 大豆压榨产业外资进入现状

20世纪90年代, 我国大豆压榨市场是国有食用油加工企业一枝独秀, 随着市场改革的进程, 国有压榨企业和外资企业占有很大比重, 而民营企业份额相对较小。

2.1 外资份额不断扩大

外资份额大幅度扩大集中在2004年之后, 国外资本利用收购兼并等一系列手段进入食用油加工业。1998年实际外资资产为80.35亿元, 占行业总资产的20.39%, 随后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使外资资产扩大到930亿元 (2009年) 行业总资产额达到55%。

2.2 资产盈利水平较强

据统计, 1998年盈利资产中, 国有企业占比为42.32%, 外企占比为27.2%, 民营企业占18.19%;但在2007年行业盈利资产发生变化, 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盈利资产相当, 均为46.7%。虽然在盈利水平上双方相差无几, 但是在企业规模上二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2011年行业共保有外资企业108个, 其中盈利93个, 在企业规模上外资规模平均是民营企业的18倍。

2.3 外资投向区域

从资本流向来看, 外资控股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主要以加工进口大豆为主, 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此地区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和便利的运输港口, 便于产品消费和原料输入。从单个省份情况来看, 江苏省是当前利用外资程度最高的省份, 占比约为20%。而从外资利用方式来看, 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是当前市场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2011年市场独资企业保有量为54个, 占比50%。

3 外商投资对中资压榨企业的影响

总体而言, 大豆压榨行业的外商投资进入中国可以分为贸易进入拓展到产品加工两个阶段。在市场进入的过程中, 外商投资对本土企业的影响通常具有两面性:

3.1 外资进入提升产业竞争力, 提升企业质量

近年来, 外资进入为中资大豆压榨企业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念,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资大豆压榨企业的发展, 使自身产能和企业竞争力有很大的提升。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 促使中资大豆压榨企业的成长, 中资大豆产能已经从2000年的3100万t/a提升到2010年的9000万t/a, 年均增产能力达到1000万t以上。尤其是在2004年之后, 外资大规模进入使国内市场的压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国产的大豆压榨企业的生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产能利用率长期保持在50%以上。

3.2 外资进口引发大豆定价权缺失

原先采用非转基因国产大豆的压榨企业受市场压力采用进口大豆, 而因国家政策指导的国有大豆压榨企业采用国产大豆则处于亏损状态, 如九三粮油主要负责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加工, 但是由于国产大豆在开工即亏损的情况下, 为维持经营不得不在广东设立分厂加工进口大豆以补贴总厂开支。由此可见, 国产大豆在压榨方面处于劣势, 进口大豆受价格影响逐渐掌握原料供应的主导权, 这使内资企业在原料价格方面丧失议价能力, 产品价格被外国原料供应商和外资压榨企业控制。

4 中资大豆压榨企业的应对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中资大豆压榨企业很难单纯依赖国家政策扶持来解决当前产业的困境。因此中资大豆压榨企业应当立足于自身实际和国情, 适时改革企业经营目标和方式。

4.1 建立大豆压榨油非转基因高端标识, 推出高品质大豆油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大豆种植国, 非转基因大豆一直是我国引以为傲的资本。虽然在压榨行业国产大豆在成本及出油率方面与进口大豆相比有很大的劣势, 但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一直以来广受消费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诟病, 虽尚无科学证据显示非转基因的威胁性, 但是国产大豆健康绿色的品质毋庸置疑。适当推出中高档非转基因大豆, 以供市场选择, 为国产大豆打开市场, 可以满足大豆种植安全的需求, 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2 开展企农合作, 科学规划原材料供应体系

当前制约中资大豆企业发展的一大缺陷是原材料物流成本过高, 使企业在成本方面受制于人。因此, 开展与大豆主产区的原材料种植合作, 利用企业市场信息优势为豆农种植提供指导, 并针对当前我国小农经营的种植特点规划原料收集体系, 将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4.3 开展中外合作, 建立海外种植基地

中资大豆企业可以与国外农民合作, 开展定向大豆种植及供应。根据市场信息显示, 巴西有12亿hm2的土地可供开发, 而另一大豆生产国阿根廷也有很大土地尚未开发。因此中资大豆压榨企业可以利用自我资金、劳力等方面的优势, 开展海外投资, 建立稳固的大豆原料供应基地, 以规避国际大豆期货市场的价格制约, 使成本规划可量。

摘要: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开放, 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众多国际资本进入, 外资纷纷在华建立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内资大豆压榨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大豆压榨产业外资进入现状, 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大豆压榨企业的影响, 指出当前内资大豆压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深受外资压榨企业影响, 即有通过引入外企先进技术来提高自我竞争力, 又因外资的市场主导地位缺失了产品原材料价格的主动权;并认为中资大豆压榨企业可以利用国产大豆非转基因优势、完善原料供应体系、开展海外种植等方面来应对, 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豆,外资并购,企业竞争力,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郭天宝.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失衡的影响因素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13 (11) .

[2]李琳.中国大豆产业外资垄断问题研究——基于大豆贸易和油脂加工业视角[D].南京农业大学, 2012 (12) .

[3]马琴.跨国公司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冲击及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 2012.04.

[4]王实.FDI对我国食用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 2014.01.

上一篇:雪诗歌欣赏下一篇:2018美德少年评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