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也快乐散文

2024-04-17

“误读”也快乐散文(精选14篇)

篇1:“误读”也快乐散文

种菜也快乐散文

秦力

早年读过吴伯箫先生的《菜园小记》,至今记忆犹新,渴慕不已。心中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学学陶渊明、吴伯箫,感受那充溢着诗情画意的场景,体会劳动的艰辛以及收获后的愉悦。可是那时要参加中考高考,父亲自然不准。后来参加工作又在办公室忙碌,整天焦头烂额,自然顾不上。好不容易工作轻松了,子女又出世了,还是忙得不可开交。直到人到中年,才稍有空闲,于是伐掉家里几棵大树,垦出菜地,终于遂了种菜的心愿。

既然要学陶渊明、吴伯箫回归自然,我便坚决摒弃了化肥农药,发誓要种出真正的`绿色食品来。

种菜如绣花,不细心不行。从点籽、松土、锄草、施肥到浇水,捉虫、打杈,点点滴滴叫人费尽了心血。可就是因为我施了半生不熟的鸽子粪,烧得韭菜叶边金黄,朋友戏称我培养了一个新品系--金边韭菜。不得已自幼研习文史的我又啃起了农学书籍。

第二年,我早早地将鸽粪、油渣、草木灰、腐殖土按比例拌好,腐熟后施到菜地里,效果出奇的好。

一份辛劳一份收获。中秋之夜,我摘下六十多斤一棵牛腿瓜敬献月亮,自己摘下硕大洁白的茄子蘸了面酱含在嘴里,那脆脆的,甜甜的,清清爽爽的感觉平生从来没有体验过。

我坐在院中,看着数畦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菜圃,在月光下发出幽幽的带着粉边的微光,不知不觉想起文人们一句绝妙的比喻:

一畦好莱就是一首清新的好诗。

唉,好诗能体味,好菜我简直不忍下箸,索性就赏了嫦娥和吴刚吧!对了,不能落下红眼睛的小白兔,毕竟他捣的药也有绿色标记呢!

篇2:“误读”也快乐散文

雨一直在下着,我们也一直在走着。不经意间,我们已走进那小湖的亭里,看到那些大叔或大伯早在那亭里坐着并拉着家常。我真的很羡慕他们,他们现在可以好好地享受生活了,而我们仍要为生活奔波、劳碌着。我看到有张暂没人坐的木凳,我就建议同事一起坐下来。这样既可以避雨,又可以看看湖四周的风景。

湖里的水因为下雨的缘故,不断地泛起涟漪。很美很美!我突然想起可以把这美的瞬间凝成永恒。我没有相机,那我只能用我的手机啦!不过,拍出来的效果还好!虽然差强人意,但我已颇感满足了,毕竟它已为我捕捉住我心动的瞬间了。举目远眺,看到湖周围的垂柳。柳枝在风雨中摇摆,像个婀娜多姿的古典美人。有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停在那温柔的柳枝上,停下又飞走,飞走又停下,那鸟儿像个调皮的孩子。本来,我想把那可爱的鸟儿收藏,但我那手机不能如我所愿,毕竟距离太远了,拍下的照片只能看见那棵柳树,却寻觅不到那鸟儿的影子,心底有少许的遗憾。

我还在遗憾间,忽然看见一群穿着厂服的年纪还很小的男孩们走进亭子,他们手里拿着馒头和盒装的牛奶。我以为只是一群刚下班的男孩,偶尔路过小亭而已。怎知道,他们在亭的栏杆处停下,对着湖水扔馒头屑?真的不可思议,原来他们手拿着的馒头不是给自己吃的,而是拿来喂鱼的。馒头屑刚掉落水中,湖里的鱼已游过来吞食掉。鱼有一条,两条……好多鱼啊!好大的鱼啊!太好玩了,我赶快拿着本来要收藏鸟儿的手机,现在却转移目标了。我对着争吃馒头屑的鱼儿劲拍,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镜头,即使是冒着雨,我也不怕,手机湿了,衣袖、手臂也湿了,我却全然不觉,我沉浸在快乐之中。

对着那一群不认识的男孩们,我说:“小孩子们,你们每天都来这里喂鱼吗?”他们脸带微笑地说:“是啊!只要我们上晚班,下了班就一定会来。”看着他们那还带着孩子气的笑脸,我心底在感慨:多善良的一群年轻人啊!对一群鱼儿都可以这么爱!当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时候,才蓦然惊觉人性是如此的美好。我继续看着他们在快乐地仍馒头屑,也看着那些赶过来吃馒头屑的鱼儿们。我好奇心又起:“小孩子们,你们有没有给鱼儿起名字?”他们其中的一个男孩说:“起了。大的鱼就叫大鱼,小的鱼就叫小鱼。”我笑了。还有一个男孩说:“红的鱼就叫小红,白的鱼就叫小白……”我听了,连夸他们有个性。他们有的.在扔馒头屑,有的朝湖里倒牛奶,有的鱼儿在快乐地吞食着馒头屑,有的鱼儿在喝着被湖水稀释过的牛奶,还有的鱼儿不时地调皮地跃出水面,或许是向他们表达谢意吧!我继续在一个劲地对着鱼儿拍照,雨还在继续下,我们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最后,他们带来的食物越扔越少了,但赶过来吃食物的鱼儿却越来越多了,他们说明天要多带些馒头来。他们中的一个男孩说:“下次要带一车馒头来,才够鱼儿吃!”还有个男孩说:“下次带些酒来,看能不能把鱼儿灌醉?”还有个已扔完手中食物的男孩,他干脆把自己的拖鞋也扔到水里,对着水中的鱼说:“鱼啊,快过来吃我的鞋呀!”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在快乐地听着他们带着几分孩子气的说说。

篇3:润物细有声,批评也快乐

一、从赞扬学生着手, 不作无谓的批评

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别人进步, 而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是用来泄愤, 发泄不满, 抱怨, 有时甚至是通过指责别人来抬高自己, 这种教育方法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 人们都要维护自己做人的权利, 都需要自尊, 而批评容易伤害到别人的自尊。那年, 我任六年级数学老师, 一次月考, 班级中有一位年龄最大、个子最高的女孩数学考得很差, 影响了班级在年级的排名, 我很生气地说:“你考这点鬼分数, 差死了!”当时, 这位女孩听到这句话, 就伤心地哭了。几年后, 我又见到了这位女孩, 闲聊中她说对我当时批评她时说话的语气、神态记忆犹新, 真是“好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丧心十年寒”。孔子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无谓的批评、指责、抱怨, 正是得罪人的根源。现在想想, 也后悔当时不该对这位女孩说出这样的话。要纠正不合理的教育方法, 正需要增强自身修养。要想尽量让学生高兴地接受老师的批评, 使对方认识到老师不是在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艺术教育要比听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批评好得多, 这样师生关系才会逐渐融洽, 学生才会有安全感。

二、间接地提醒学生, 注意自己的错误或不足

教师不要动辄批评学生, 如能了解原因, 就会发现原来他们是值得原谅、值得同情的, 这样我们也有了自制力。一个优秀的教师, 能在那些所谓的不听话、不顺从的孩子身上发现他们的优秀。俗话说:退一步, 海阔天空。遇事多忍一忍, 忍让表明有理智, 会增添教师的魅力。我们在工作中若能间接地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错误, 给他的感觉就好似我们一直在赞扬他。比如, 我班上有一位学生在一次测试中, 语文、英语考得比较好, 就是数学没考好。我是这样对他说的:“你的语文、英语考得不错, 而且我相信你有这样聪明的大脑, 好好努力, 下次数学也会考得很好的。”又如, 我班学习最好的一位同学, 一次数学没考好, 她内心自有一种内疚和烦躁感, 我及时安慰她:“从来不差的, 就这一次又算得了什么?”这样体贴入微的话语, 使她又重新振作起来。这就是将批评化成激励, 就是间接批评的效力。我看出这两位学生都在争取数学考出好成绩, 平时学数学特别卖力。如果那时当面指责他们, 说不定会对他们造成心理负面影响, 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则能让对方接受和受到对方的爱戴。

三、先谈自己的缺点, 批评学生时就可保其面子

如果说批评是照耀人灵魂的巨镜, 那么有些批评也就是必要的, 但批评而不引起反感的最有效方法, 就是让对方觉得我们的批评是为他好, 就能消除对方的抵触情绪。批评之前, 可以先说一些诸如“我以前犯过类似的错误”“我年轻时也是如此”之类有助于降低对别人的伤害的话语。俗话说“树要皮, 人要脸”, 面子是人尊严的外部表现,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贬抑他人的自尊, 保住他人的面子在某些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 很多人都忽略这一点, 经常残酷地抹杀他人的感觉, 又自以为是, 实际上用两句体谅的话, 对他人作宽容的理解, 就可以减少对他人的伤害, 维护他人的面子。这是一种批判的艺术, 也表明我们会“做人”。有一位大学生讲述他初三最后一次升学考试后, 老师及家长问他考得怎样, 他回答, 像他这样的人还有考不好的吗?话说出去了, 岂料分数出来后他落选了。大家都说他喜欢吹牛, 他尴尬得要命, 班主任替他解围说:“他是考得很不错的, 只是语文差了几分, 谁都免不了有些失误的呢!我曾经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老师这句话让他至今都感激不尽, 给他重新树立了认真学习的信心和做人的勇气。要想让学生保住面子, 批评还可以在私下进行, 只批评行为而不是人, 且一次过错只批评一次, 都应在友好的基调上进行, 这样能产生一种激励作用。

四、只能建议, 不能下命令

“建议”有时就是一个圈套, 让学生自己套住, 自觉回到学校纪律规定的范围中来。用这种方法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又表明了我们对他的尊重。作为老师, 课堂上难免会遇到学生讲话的情况, 为了让学生不敢再犯, 总要惩罚一下, 但惩罚过后, 学生往往对我们怀恨在心。怎样既能惩罚学生以戒下次, 又能让他不怀恨在心呢?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种方法, 在一次数学课前, 我首先问学生:“上课讲话对不对?”学生自然回答不对。我又接着问:“既然大家都认为上课讲话不对, 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那我们是否应该惩罚一下上课讲话的同学呢?”于是我让大家自己提出建议, 对上课讲话者应如何惩罚。如有学生说不惩罚, 说明他上课喜欢讲话。同学纷纷提议, 有的说罚扫地一周, 有的说罚扫地一月, 有的甚至说罚扫地一学期, 最后还是我出来“做好人”, 提议罚扫地三天。之后, 我让大家如有不同意的赶快举手, 如果都没意见, 以后罚上课讲话者扫地可不能怨我, 结果无一人举手, 这条惩罚措施就通过学生自己的提议而确定下来。以后再有学生上课讲话, 我就罚他扫地, 他也无话可说。因为是他自己同意的。建议总是比命令带来更多的合作, 当我们命令时, 就存在着听从与不听从, 愿意与不愿意, 配合与不配合的关系;当我们建议时, 我们是把他放在了协作成员的角色中, 他就是我们的合作者。

五、幽默批评, 能化解敌意

幽默批评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是间接批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貌以开玩笑, 实则暗藏玄机。有一次, 我在上数学课, 突然有两位学生动起手来, 都哭了。我走到这两位同学的跟前时, 看到其他惊诧莫名的学生都在看着我, 我沉住气用幽默的话说:“我最佩服这两位学生, 一个是甲某, 一个是乙某。这两位同学就像两头勇猛的狮子, 天不怕, 地不怕, 目中无人。”话锋一转, 我又说:“丈夫有泪不轻弹, 只因没到伤心处。但我又不佩服你们两人, 雷鸣过后是什么?当然是倾盆大雨。” (学生笑了) 这就是运用幽默的方式来回击课堂上不守纪律的学生。下课时, 我在讲台桌前特别留心观察那两位上课“打仗”的学生。不一会儿, 这两位学生都到我跟前说出了原委, 并承认了错误, 保证下不为例。

总之, 善意的批评要注意场合、方式、方法, 要从称赞学生入手, 间接地提醒学生, 规范自己的行为, 提高自制力, 扬长避短, 不断取得进步。对学生的要求只能建议, 不去强迫, 一定要消除其抵触情绪, 努力做到让学生闻过则喜。而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 必须提高自身修养。

摘要:本文提出了善意批评的五种方式:从赞扬学生入手, 不作无谓的批评, 努力保护学生自尊心;间接地提醒学生, 注意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努力提高自制力;先谈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批评学生时就可保住学生面子, 消除其抵触情绪;只能建议, 不能命令, 努力找准自己的位置, 成为学生合作的伙伴;幽默的批评, 可化解敌意, 融洽师生关系。

篇4:“误读”也精彩

一、巧借误读,凸显文本情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一位教师紧紧把握课文的这条情感主线,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到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把感受批注在旁边。其中“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是文章的重点、精彩之段,学生差不多都能找出这一段话。于是一遍遍深情的朗读在教室里回荡,也许是课文的情节感染了大家,这时一名朗读水平不怎么好的学生也高举着手,想读一读这段话。教师很高兴地请她朗读。她在读的时候念成:“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教师发现有误,赶紧提醒她不要加字,并让她重读一遍,没想到这位学生读第二遍时还是照旧读错,老师又耐着性子叫她看清楚再读一次,谁知她读时还是在每个数字后面都加了“个”字,惹得听课教师和其他学生不由自主笑出声来。上课教师只得领读这一段话。我在下面听课时,心里也纳闷,为什么这个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读错呢?仔细一读,发觉她老是读错也是事出有因。一般情况下,我们常常会习惯使用“几个小时”这样的句式,很少采用课文这种表达方式。那这儿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呢?联系上下文,把“8个小时”与“8小时”对比着一读,不难发现作者这样写有其特别的用意。在当时的情况下,每过去分一秒,意味着孩子们生存的希望越来越小,何况是用“小时”来表示,这样更显出当时事实的残酷,而加上了“个”字,显得故事情节拖沓,节奏缓慢,很难突出当时危险的情景。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样写突出了父子间的情深,因为在“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么紧张、急促、令人窒息的节奏感中,我们可以想象这位父亲挖掘过程的艰难,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品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位爱得坚强、爱得执著、爱得深厚的父亲。如果教师能在学生一遍遍地读错之后,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你们觉得小时前加上‘个与不用‘个意思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文本的情感自然而然凸现出来了。“8个小时”与“8小时”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魅力。

二、巧借误读,落实语言训练

一位教师在教学《观潮》时,有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漫天卷地涌来”读成“漫天卷de涌来”,由于教师当时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因此没有及时指出他的错误。其实这个学生把“地”读成“de”,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漫天卷地”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词语。如果教师听到这个错误的时候,这样问学生:“当潮水来的时候,你们能想象是怎样的场景吗?”学生一定会提到天和地都分不清了。这时,教师马上追问:“那么,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呢,是漫天卷(di)还是漫天卷(de)?“如此一来,相信学生一定会牢牢记住这一词语,同时对文本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个教学细节就很精彩。又比如“破天荒”这个词语,后面老是跟着“地”这个字,我发现学生在读的时候总是念成“破天荒地(di)”,于是我及时向他们强调“破天荒”是一个词语。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比如成语、歇后语、谚语等等。当学生出现误读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告诉或者提醒,这样才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至于再犯常识性的错误。

三、巧借误读,培养良好习惯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现了“不可估量”这一个词语。当我请学生读这一段的时候,这个学生读成了“不可估量(liang)”。很多学生当时都没听出这个读音的错误。读完以后,角落里忽然传来一个怯生生的声音:“老师,这个同学有一个字念错了!”我心里一喜,赶忙问:“哪个字?”“他把liang念成liang了!”读课文的这位学生马上反驳,坚持这个字是读“liang”的。一时,有的学生说读liang,有的学生读liang,意见不一,课堂一下子热闹开了。我急中生智。反过来问全班学生“到底读什么?老师也搞不清楚!那我们该怎么来决定?”听了我的话,有几个学生纷纷低下头去抽屉里找字典。随后学生兴奋地嚷起来:“老师,是念liang的,你看字典!”我不由得暗喜,于是便顺水推舟,告诫学生:“看来当我们遇到不能确定的读音的时候,字典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为能主动查字典的学生感到骄傲!”也许是这件事给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吧,这个字的读音他们记得特别牢。事后,我还发现,学生查字典的习惯比以往有了很大改进。尽管以前我总是教育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主动查字典,但还有些学生总是习惯来问我。经过这件事,很少有学生来问我生字的读音了,因为字典会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巧妙利用误读,也培养了他们查阅字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这一课堂上的误读事件竟然比我讲一大堆道理还管用。

美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由此看来,每一位语文教师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多关注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也许学生的误读是一次精彩的生成,是一个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有遗憾才美。”语文课堂也可以因为误读而变得更加精彩。

篇5:母亲节我也快乐散文

今天是母亲节,下午第二节课是母亲节的主题活动“祝福妈妈”。课堂上,小朋友们发言踊跃,纷纷说出了自身给**的祝福,对**的感激。此情此景,我不由更加想念千里之外自身的妈妈。

快下课时,一向调皮的官天威忽然跑到我身边双手递给我一只纸折的小鹿说:“祝您节日快乐!”我一愣,一下子觉得脸烧烧的,紧接着羞涩地笑了,这个傻小朋友,老师还是单身,怎么能接受母亲节的祝福呢?一抬头我发现好多双眼睛在望着我。

我不好意思地问官天威:“母亲节是**的节日,这个节日不属于我,你为什么把祝福送给我呢?”

只见他诡秘地一笑:“我都见过你的小朋友了,难道还不能送你祝福吗?”

“你弄错了吧,我真的没有小朋友。”我都有点着急了。

教室里争先恐后地举起了一只只小手,黄璞迫不和待地站了起来:“老师,没有弄错,我们都见过你的小朋友。”我的脸烧的更厉害了。“你不是说过吗?我们都是你的小朋友。”

“是呀,你刚接这个班时,你就说,咱们二四班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家总要有一个当家的人,这个当家人就是妈妈,就是你呀!”郭乙浩激动地说。

“我们就像一粒粒种子,在你的精心呵护下,发芽长叶,妈妈才会这么做呀!”廖碧莹轻轻地说。

“我很赞同廖碧莹的说法。去年您刚来时,同学们不能接受您,有的还故意和您作对,您很伤心,但没有失望,您一家一家的家访,一个一个地谈心,还在网志上给家长发好多好多的`文章,爸爸说,看了那些文章他都很感动。为了我们,您付出了所有,这还不能说明您就是我们的妈妈吗?” 我们的“小作家”何家鸿真诚地说。

汪溪甜早已站了起来:“小时候,妈妈就告诉我,我有三个妈妈,一个是家里生我的妈妈,一个是我们的祖国妈妈,还有一个就是学校里教育我生长的妈妈。”

……

“现在我们可以叫您妈妈了吗?”不知是谁喊了一句。

我只觉得自身的眼前好象蒙上了一层东西,嗓子咸咸的,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妈妈,节日快乐!节日快乐!”真诚的祝福在教室里回荡。我再也不能抑制自身,不知什么时候,泪水已悄然滑落,但我依然在微笑。

篇6:“误读”也快乐散文

同样是人,我们的一生会遇到许多的人和事还有物。或许有你特别喜欢的,或许有你特别讨厌的。但是我们所遇到的人,并不是偶然出现,它是必然的。很多人,往往只会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而已,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和交际范围也是有限。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应该要选择知足。

有时候只要拥有过就要觉得满足,在你觉得得到的还不够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得人真心喜欢了一生的人,在心里念念不完一生的人,可是就连话都没有说上几句。很多的缘分,只能是有有缘无分,是啊,无私的`人很少,死命的努力过了,那么就要选择放弃。既然得不到就不要再苦苦勉强,不要再苦苦就纠缠,知道对方过得好,比强留在自己身边过得不开心,不好。

我相信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永远只想要你能过得更好。有句话我很喜欢,只要曾经拥有,何必在乎天长地久。

纵然你万般的不舍,时间会冲淡很多事情,在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的时候,同时你也在忙碌之中忘记了许多的事情。

篇7:你快乐我也快乐

寻找快乐的方法有很多,但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帮助别人找到快乐,因为这样不但使别人快乐了,自己也快乐了。

我没有做过非常多的使别人快乐的事,但是在近日来,我做了一件。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风刮的非常的大,树被刮的哗哗,好多自行车被刮倒在地,就连走路都比较吃力。我走到校门口,发现一个大概上一二年级的小女孩,在用力抬起一辆自行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车子迟迟不起。我猜想,她一定是身体轻轻碰了车子一下,正好一阵风把车子刮倒了,她便以为是自己弄倒的,想把它抬起来。此时,正义女神对我说:“快去帮帮她吧,她这么小,一定抬不起来。”邪恶女神对我说:“别管她了,走你自己的路,你要是帮她,搞不好还迟到。”正义女神说:“你千万别这样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况且,你还总是埋怨,现在好人太少,你为什么不做好人呢?”邪恶女神说:“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就算好人只占世界的一小部分,那也总有几亿人吧,不缺你一个。”正义女神反驳道:“积少成多,如果每个人都乐于助人,那么世界就会变的更美好,不是吗?”慢慢的,正义女神占了上风,邪恶女神开始语无伦次。我走上前来,帮她扶起车子,小女孩问我:“你是这车的主人吗。”我告诉她:“不是,但我想帮你。”她灿烂地对我笑了。面对这个天真的孩子,我真为我刚才的犹豫而感到羞愧,但是我也感到高兴,毕竟,我又做了一件好事,更何况,她对我真诚的笑了,如果这个天使般的笑容送给一个不是很快乐的人,那么,也足以打开心中纠缠多年的死结,这样的.笑容应该是无价的。

篇8:小场地也能让学生快乐运动

体育课的质量关系到学生们的体质健康, 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作为1904年建校的百年老校黄城根小学, 历来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 将体育课提高到与语数外同等地位。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学校实际, 校长牵头、学科主任和教研组长统筹安排, 科学分工、编排课表, 高效地利用好小场地

我校现有49个教学班, 2800多名学生, 分为高年级部和低年级部。高年级部占地面积6740平方米, 低年级部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可供学生活动的场地更是微乎其微, 同一时时间上体育课班级多, 学生根本无法开展活动。针对这一突出矛盾, 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统筹安排好场地是确保体育课教学得以顺利完成的保证。为此, 在每学期制订学校工作时, 学校体育教研组 (备课组) 必须根据《大纲》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材》的内容, 并结合学校设施情况, 以及不同年级的课程安排, 进行全面考虑, 统筹规划场地。在安排时尽可能做到以下五点:

1.不同年级的同类教材内容要尽可能交替安排;

2.各场地、不同项目同时练习时, 要互不干扰, 要力求注意布局合理;

3.对同一时间上课的班级, 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 在场地使用的范围、器材使用的时间上, 要做到双方合理分配, 互不影响;

4.以固定器材为主, 使能够移动的器材向固定器材靠拢, 缩小场地的使用范围;

5、备课时, 尽可能采取集体备课, 以利场地、器材的协调安排。

二、结合学生实际, 强化常规教学

体育课教学具有活动空间大, 组织工作复杂, 尤其场地小的学校干扰因素多等特点。加之学生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 而在活动中又最容易显露出各自的个性。因而, 课堂教学中, 老师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地管理手段。对于场地狭小的学校, 在抓教学组织工作过程中,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眼:

1.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 教师必须严格认真, 坚持不懈地抓好。尤其是要抓好运动着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 教师要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使学生变成自觉行为, 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2.对课中场地运用、轮换方法、器材的分发与作用等问题, 应事先留意设计, 这不仅对体育课的组织, 提高教学效果有意义, 也是控制课堂纪律的有效办法。

3.对学生的其他近期活动、学习兴趣、注意力指向及其个性等, 课前应加以了解并做出相应计划, 特别是对个别纪律差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施教方法, 要有所考虑并做出安排。

4.注意培养体育小干部, 他们是教师的左右臂膀, 在体育教学中起着教师的助手的作用, 培养体育小干部尤其有利于分组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因地制宜, 变换教学手段

为了解决场地小的问题, 并使某些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活泼起来, 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可因地制宜, 变化教学手段。如在小为场地上进行耐力跑的教学, 过去多用往返跑动的方法, 以保证有足够的跑动的距离, 但这种方法比较单调, 因受地局限每次练习的人数容纳不多, 每组练习间隔时间过长, 难以保证密度。为此, 我们在教学中变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即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变换教学手段:

1.选择各种图形或标志物, 指导学生沿着勾画的路线进行跑的练习。

2.利用现有场地设计跑的游戏或利用篮球场地上的路线进行耐力跑练习。

3.要善于选择校外自然地形进行练习。

4.增加练习的次数, 加大课堂的密度, 在有限的场地内, 可使主教材内容的专项素质练习与基本技术综合起来进行练习。

篇9:有一种误读也很美

但是作家凌力对此产生了怀疑:“蒹”,是未抽穗的芦苇;“葭”,是刚刚抽叶的初生小芦苇。到秋天了,苇花一片,芦苇都老了,怎么还会有初生芦苇呢?一年秋天她到了山东菏泽苇乡,经霜的苇丛里确实没见到小芦苇。这就更引起了她的疑惑。

时隔十数年后,作家竟无意中得到了答案。1994年夏天,她到京郊山区里住了一个多月,一天早上,她发现一簇簇初生小芦苇的叶面上。竟一片片洁白晶莹,真似蒙了薄霜。新生的苇叶,果真没有其他植物幼芽的嫩绿,生就一种沉重稳定的略带灰白的苍绿,“蒹葭苍苍”。那么,这四句诗写的并非深秋?那么,它在表现夏日清晨的景物?

我在《辞海》中查到“蒹葭”词条:蒹是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这解释和凌力在散文里的表述是一致的。这么说,凌力的考察结论或许真就是正确的?这首流传千古的民谣可能真就是说的夏天?大概我们几千年来真就是误读了?不过,作家凌力的发现让她觉得心里别扭起来:“我真的忍心把‘秋水伊人’的气氛和意境从这诗中排除出去吗?多少人都以此诗情画意寄托对友人或爱人的怀念,他们肯定会限我胶柱鼓瑟、无事生非、大煞风景了!艺术就是艺术,哪能如二十四节气那般准确,是夏天还是秋天,似乎已经并不重要。”

确实,对于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学经典,人们代代相习已然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阅读欣赏习惯,只要不是大谬或有害的,对文学经典审美接受上的所谓“误读”,在学术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可以的,有时也是必要的,但所持态度还是宽容放达为好。即以《蒹葭》为例。试想,从屈子《湘夫人》中“搦搦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到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到欧阳修《秋声赋》“悲哉秋之为气也”,到元曲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秋之意绪,早已如遗传基因般植入国人生命意识中去了。即或你的发现再有道理,还能轻易改变层层叠叠文化密码累积的审美习惯吗?

近些年,有两场关于“误读”的讨论,影响比较大。一个是,关于李白《静夜思》中“床”为何物的讨论。另一个是《枫桥夜泊》,说人们把张继这首诗读错了——“乌啼”并不是乌鸦的啼鸣,而是“乌啼村”;“江枫”也不是指岸边的枫树,而是指“江村桥”和“枫桥”。经过这样一番诠释。千古传诵的《枫桥夜泊》还剩下几许诗味了呢?我想,类似这般的解读,不必说只不过一家之言,难以定论;即或其说言之成理,凿凿有据,对于广大受众来说,它也难以改变人们对文本已有的美感和印象。退一步说,如果千百年来我们确是“误读”了,也宁愿这样美丽地“误读”下去!因为千秋芦苇、月落乌啼、床前明月,这些唯美的意象早巳成为我们一代代华夏子孙心中具有特定指向的文化情结。

篇10:恋爱快乐单身也快乐情感美文

某年11月11日,我像往常一样洗刷完毕准备出门上班,突然手机收到猴子发来的短信,短信是这么写的:“光棍节到了,小鸟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苍蝇怀孕了,蚊子流产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青蛙也生孩子了,你还等什么?”我忽然醍醐灌顶,原来今天是属于自己的节日,扑哧一笑之后感叹何时才能脱离光棍行列呢?

坐在破旧不堪的11路公交车上,一边吃着一分为二的油条,一边琢磨着怎么度过这个普天同庆,众乐乐不如独乐乐的节日。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大街小巷,思绪突然又拉回到以前孤身一人度过的西方情人节。每年的2月14日,看着花店络绎不绝的人群,望着花店老板喜笑颜开的表情,爱情所渲染的气氛是如此强烈。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背影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眼前是成双成对的男男女女,心中酸楚无人理解。

车站广播响起:“乘客们,XX大厦到了,要下车的乘客请到后门下车。”回到现实中,打开QQ,嘀嘀嘀!QQ群闪烁着,不出意料,应该是群友们在互发光棍节的调侃信息,里面是这么写的:“光棍乐,光棍乐,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光棍苦,光棍苦,已是二十五,衣服破了没人补。”办公室的几个光棍正商量着今晚怎么庆祝,怎么度过难忘的一晚。已婚的阿喜羡慕的看着我们,诉说去年脱离光棍组织之后的点点滴滴,自从成家之后,每天都是三点一线,家、食堂、公司,往日出没酒吧和猪朋一起看球喝酒的日子不复存在,摆在他面前就剩下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枯燥的生活让他感到有点后悔。有时候稍微晚点回家,老婆的夺命追魂call堪比瑞士钟表,准确无误。同事们有的.看起来很骄傲,得意洋洋,有的则无奈的说,我现在每天都想脱离光棍这个头衔,每天回到家不是吃着方便面就是下馆子,天天在汰弱留强的竞争社会拼搏,身心疲惫的我回到家想找个人倾诉的机会都没有,只有家里的墙回荡着自己自言自语的回音。

我想起了钱钟书老先生在《围城》的一句话:“婚姻就像围城外面的想进去里面的想出来 。”人总是矛盾的,更是贪得无厌,总是想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其实单身也好成双成对也罢,凡事都有利有弊。单身的人触景伤情,也就是情人节那天会感触良多,就像王维的古诗所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有异曲同工的意思。一个人自由自在,不受束缚,不用在兄弟和老婆之间抉择,没有选择题的烦恼,不用烦恼自己会不会忘记另一半林林总总的纪念日,不用绞尽脑汁如何营造一个浪漫的情人节给予对方惊喜。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男男女女,当你们十指紧扣的漫步大街小巷,甚至旁若无人深情一吻的刹那,你会感到自己是世界最幸福的人,你会发觉有这么一个人可以分享你的喜怒哀乐,或者静静的聆听你不开心的倾诉。

篇11:停电也快乐作文

正在这时,电视里的人不见了,电风扇也停了。我想怎么搞的,难道是电闸出问题了,还是线路有问题,也许是停电了?不会吧!这时,楼下传来了隐隐约约的说话声音,越来越响。啊,是姐姐!于是,我迅速跑下楼去,大声说:“姐姐,你来得正好。帮我看一看我家怎么停电了?”姐姐笑着对我说:“现在全镇停电,我是来找你一起出去玩的。”我说:“玩什么,现在天气这么热,怎么出去玩?就是在家里也没有劲来玩!”姐姐说:“我们可以出去到一处小河边找一块阴凉的地方钓龙虾。”我说:“你看天气这么热,到外面可能要把人烤死的,怎么钓龙虾?再说还要去抓青蛙,青蛙可是益虫,不能抓!”“抓一两只没有关系的,我去抓,你在家里等一会儿。”姐姐说着出去了。

我想去钓龙虾应该吃一点好东西。于是,我勇敢地走出家门去买了一些甜果冻。然后,我回家拿了两根棒,和一些线,拿着甜果冻走出家门来到门前的小河边找了一处有几棵大树的地方坐了下来。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姐姐也来了。她手里拿着两只塑料袋。她走过来把塑料袋挂在树上把青蛙弄死拴在棒头的线上,抛下了河里。然后,她帮我在棒上也装上了青蛙肉,把线甩下河里。我们两个人就耐心地等待起来。这时,我拿出果冻给姐姐吃。我们两个人边吃果冻,边看着线。咦,我棒上的线动了!好,龙虾看来上上钩了。我马上提起棒看到上面有一只龙虾紧紧地咬着青蛙肉不放。我把它捉下来放在塑料袋里。然后,我把拴着青蛙肉的线又甩下河里。这时姐姐也钓起了一只龙虾。我们两个人好象在比赛谁钓的龙虾多,轮流着钓起了龙虾。

篇12:读书也快乐作文

读书让我懂得了许多,任何一本书,不论是记录美国梦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是对各种昆虫有详细描写的《昆虫记》,都能教会我很多。让我懂了专业知识,让我懂了冷门小事,让我懂了人生哲理。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与鲜明的性格,直接碰撞产生的火花是那样耀眼,那样明显。

高中以后,更加繁忙,但是又开始读书了。虽然速度很慢,但是起码又开始读了。我更期待思想的火花。我期望在书中看到新的观点,可以让我怀疑我以前的思想,让我改正我的偏见,或是让我以坚定的思想去批判它,我也期望在书中看到许多我从未想到,或是从未认真设想的问题。如果平常看到什么父母生病的问题我通常会置之不理,我会想大不了看就完了,但是当我看过一篇文章后,我才明白那种身隔两地的担心,那种连夜挂号,四处寻医的无奈,那种一面是自己的生活,一面是陪父母看病的时间困难。

篇13:“误读”也快乐散文

关键词:学困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加强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 在我们日常教育工作中更显得重要和迫切, 因为这关系到班级和学校的管理, 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 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就是要学会研究学生, 守护学生健康成长、品味学生学习幸福是我们教师共同的心愿、期望和祝福, 也是我国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使命。

一、正确认识学困生教育的重要性, 是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关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全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送孩子上高中、考大学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但由于高中教育, 政府投资有限, 办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欠缺。在这样的情况下, 上世纪末, 一批民办学校育孕而生, 成为政府办学必要的补充。但当时民办高中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还不是很大, 优生不愿来;另外, 一部分学生中考成绩达不到普通高中录取的分数线, 家长就想尽一切办法托关系, 交借读费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挤进普通高中学习。我所带的班级就存在着这种情况。这样, 就在我们民办高中聚集了一大批学困生。他们日常行为习惯不好, 成绩较差, 又不求上进。对于厌学严重的学生来说, 在教室里一坐就是45分钟, 感觉很难受。上课听不懂就讲话, 因此经常被老师批评,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 他们扰乱课堂纪律, 以求得畸形的心理平衡。不是像训斥初中生一样训斥他们就能制止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 如果让这些学生自我放纵, 就可能形成小团体, 进而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对学校的教育教学造成不良影响。

二、转化学困生, 重视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作为班主任的我, 面对着一个生源差、学困生多、刚刚组建的班级, 深深感受到担子的重大, 教育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和研究的课题。在学困生中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集体观念相当薄弱。因此, 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尤其是要做好学困生的帮教转化工作, 就要把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放在首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1. 齐抓共管课堂纪律, 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从教育学角度来讲, 要对学生应实行德育、心育、智育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而对学困生, 心育是重中之重。由于学困生有很强的戒备心理, 上课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老师找他们谈心时, 怕承认错误没面子, 没等老师开口, 就说“我没做坏事”, 是绝不会说实话、认错的。这时, 我们就要善用“移情”的方法, 以心换心, 理解学生的言行, 但不允许屡次犯错。经常有老师在课后抱怨说, 拉起了这个, 那个又趴下去了, 今天的内容没上完, 倒霉的还是那些想学的学生, 甚至有个别学生竟偷偷地玩起手机来。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 真正听课的没几个, 再说, 教室外还有值周老师或值日领导在巡视, 这样的课实在难上。任课老师的苦衷, 我是理解的。我就用晚自修的时间, 与之交谈。他们学科基础薄弱, 老师讲的内容因听不懂而觉得乏味, 又因克制能力较差, 陋习复发:趴桌睡觉, 或者干脆玩手机。对此, 教师应从心里面为这些学生着想, 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多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当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你, 失去了心理防范时, 就可指出他们的错误, 并提出改正的措施, 他们内心的纠结被理顺后, 就会诚恳地接受批评。对此, 我给他们提了几点建议:第一, 要明确自己交那么多钱进学校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第二, 晚上按时就寝, 不玩手机,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长痛不如短痛, 把手机交给老师保管, 到周五送还。第三, 上课想睡觉时, 要么站会儿, 要么练练字或看看自己喜欢的、对自己有益的杂志等。第四, 尊师重教, 这对师生双方都有利。经过多次交流, 这些学生在课堂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大的改进。采用单独谈话教育的方式, 积极引导他们遵守课堂纪律, 并养成一种习惯。

2. 家校双方优势互补, 创造良好习惯养成的育人环境。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起, 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许多家长把教育的责任和义务都交给了学校, 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真空, 就像一个人用一条腿走路会时常跌倒一样。家长给予孩子丰富的物质“饲料”, 却很少给予孩子宝贵的精神养分, 这是家长责任的错位和缺失。认为孩子送到学校, 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了, 这种现象在私立学校普遍存在, 有的家长一学期也不会主动跟学校联系, 认为学校教育是万能的, 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通力合作, 形成合力, 因此, 家校合作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加强了对学生携带手机的管理。要求带手机的学生一到学校就将手机交给班主任统一保管, 周五放学时归还, 便于在回家途中与家长联系。因带手机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作息时间, 老师查寝后也会偷偷地玩手机, 导致第二天上课无精打采。部分家长还是给予了积极配合, 很有责任心。一位学生家长有一次跟我说, “老师, 有件事麻烦你一下, 我的孩子又带手机了, 帮我去拿一下。”当天晚自修后, 我到寝室查寝, 找一些别的理由, 问学生本星期有没有带手机。当然不说是他父亲告诉我的, 免得他父亲被“骂”。由于家校合作管理, 这位学生进步很快, 被评选为本学期的“学习积极分子”。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家长,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跟学校通力合作, 主动跟老师交流沟通, 发挥好学校和家庭双方的优势, 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 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 增强团队凝聚力。

一学期以来, 主要通过“一读”、“二课”、“二演”和“一扫”的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班集体观教育。“一读”是指早自修。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晨是人的大脑最清醒、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段”, 主要用于读背语文和英语课文, 应是书声琅琅的, 但我班的早自修却显得很安静, 有时鸦雀无声。为了激发学生们朗读的积极性, 我尝试着各种方法,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 最后采用糖果奖励法促使他们读起来, 声音响起来。背了一小段文言文的, 就奖励二颗大白兔奶糖;背了一大段的, 就奖励三颗大白兔, 以此类推。当然, 没背来的而表现好的, 也要鼓励, 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在巡视时, 发现有进步的就要及时表扬, 如“某某同学读得很认真, 也很响亮”, “某某同学还需加把劲”等之类激励性的评价。一段时间之后,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也曾得到校领导的表扬。我觉得这虽不是最好的方式, 但营造氛围, 已让学生读起来了, 不愧是一种好事。“二课”是指每天上午的课间活动课和每周三个下午的活动课, 让学生们放飞操场, 沐浴阳光。课间活动课, 主要内容是广播操和跑操;下午活动课的主要内容是跑操、拔河、抱球跑等体育活动, 以及活动前和活动后的两次集队点名。硬性规定, 必须全员参与, 这是我要抓的重点, 因我班学困生多, 他们集体意识淡薄, 如不去管, 就会在操场上出丑, 集队点名时看不到几个人影。我一到操场, 本能的反应就是看学生到齐了没, 否则, 就到教室找, 到厕所找, 到后山找。当然, 如有身体不适的, 可站在操场上看或做啦啦队员。对逃课的学生就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经过反复抓之后, 他们的行为有所改善。上课迟到早退的同学也少了, 跑操队形有了明显的进步, 同时也加深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二演”是指运动会开幕式、元旦晚会的表演。我班学困生多, 但文体方面还是可以的, 这不要我操多少心, 部分学生还是挺喜欢这种活动的, 都拿到了大奖。“一扫”是指每月的大扫除。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分教室、包干区、寝室三大组, 每月都取得了好成绩。与学生促膝长谈,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增强团队精神, 强化集体意识。通过班集体活动来加强集体荣誉感。

4. 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 唤醒学困生求上进的心。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净化学生的心灵, 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 经常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 帮助学生克服思想上的惰性, 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经常播放一些催人上进的励志视频, 如中国达人秀《臂残志坚的刘伟》、《郑桂桂》, 《无腿歌手陈州登五岳》等励志视频, 就是让他们明白, 残疾人都能做到的事, 我们健康的人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希望他们能战胜自我, 树立信心, 克服自我放任的缺点, 以提升内在的素质修养, 争取在学习行为习惯上有突破性的进步。

5. 发挥同学的影响力, 带动学困生进步。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说明结交一个好朋友能使人变好, 结交一个坏朋友可能使其变坏。事实上, 同班同学或同辈朋友对一个学困生的影响, 远超过家长或老师对他的影响, 甚至会影响到他的一生。所以班主任关注学困生身边的朋友或同寝室的好生, 开展“学先进, 帮后进”活动, 非常有必要。学生交上好朋友, 我们完全可以放心, 这是学生的福分, 也是班主任的幸事。学生一旦交上坏朋友, 害己害家害班级, 后患无穷。班主任对这样的学生, 千万不要给“面子”, 要果断地给予制止。班主任处理班上的事情, 不要孤军奋战, 要采用立体的教育办法, 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来加快学困生的进步。

6. 适时用激励性的评语, 激励学困生的自觉性。

评语是教育反馈的一种重要手段。学困生的自尊心及逆反、戒备、自卑心理比一般学生要强, 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同情、对自己的点滴进步和学习成果的肯定。期末评语就是班主任对学生一学期来综合素质的评价。个性化评语能帮助学困生客观地认识自我, 它不仅是师生之间思想与心灵的对话, 还融入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指导, 从而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利用好期末评语, 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 惩罚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有益补充[1]。

教育之爱心, 本身就包含了严格要求, 甚至包含了必要的教育惩罚。因为科学而成功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2]。在行为上, 某些过失补偿性行为, 如做卫生不认真而罚其重做等等;在精神上, 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 性质恶劣的, 可给予纪律处分, 如警告、记过等等。一个人犯有过错并不奇怪, 关键是要认识错误, 改正错误, 承担责任。一个使学生对自己犯的错误承担责任的最好方法就是接受应有的惩罚。

三、转化学困生, 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善为学风建设创造了条件。争创一个充满上进心、个性化强的班集体, 在学风建设上, 也必须具有学习氛围浓厚, 在成绩上有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 因此在学风建设上, 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加强: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的学科增多, 学习内容难度大、学习进度快, 更加强调理解和运用能力, 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我们这一届学困生多, 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好习惯、好方法是成功的保证。而我们的学生悄悄在这一方面还需我们的关注, 那么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首先, 让学生必须做到学习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课前预习、课堂交流、课后复习。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其次, 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练习后反思、总结归纳以及守时、讲求效率等习惯。第三,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俗语说得好:“一支独秀不算春, 百花齐放才是春。”作为教师, 都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学好, 让他们齐头并进, 健康成长, 营造积极的班级学习氛围。这样, 激发学习的兴趣, 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自信心, 就显得十分重要。让他们每节课都有事可做, 每节课都能得到表扬, 课上多给他们发言或朗读课文、动手、动脑的机会。同时发挥特长, 一点点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 引导学困生走出被动学习的误区。只有学生真正学会了自主学习, 才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了解学情,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高中会考是体现素质教育落实好坏的一个方面, 要提高学困生的合格率, 须从“会考标准”入手, 做到上课内容不超纲, 精选练习不离纲, 因材施教。坚持以课本为依据, 咬定“教材”不放松, 落实“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勤矫正”的措施。如语文学科, 基础知识该记的一定要记牢, 对每单元的语言积累题, 要有重点地让学生练习。做错的, 要及时纠错, 早自修要常读常记。这些题目起点低, 考核基础知识, 能力要求也较低, 学困生较容易接受, 是学困生提高成绩的最好材料。

3.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树立不求人人上名校、但求个个都成才的办学理念。

确立教育个性化观念, 建立“合格+特长”的育人模式。在学困生文化成绩合格的基础上, 积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把握方向、选准专业, 积极地发挥好音、体、美优势来壮大自己。自2008年以来, 我校特色教育在全市享有很高的声誉, 艺术特长班的高考升学率跑在全市同类学校的前面。我校将继续走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模式, 为高等艺术本科院校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让特色教育之花在素质教育这片沃土上越开越艳丽!分层教学, 任何人通过培养都有可能成为人才, 不求人人上名校, 但求个个都成才的办学理念, 使我校特色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广。

4. 培养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减负增效提供了保障,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性、主体性特点。交流合作学习方式作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 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打破了以往僵化沉寂的局面,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 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需要。合作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 晚自修答疑课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晚自修, 很多学生作业做不来, 就去办公室问老师, 这样, 学生进进出出, 既影响身边同学的学习, 又影响到其他班级同学的自修, 但又不能制止, 以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既使学生学得好, 又不引起纪律混乱,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 我尝试着各种办法, 其中包括晚自修答疑课。所谓晚自修答疑课, 就是利用晚自修前一段时间, 把学生组织起来, 让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请班上其他同学来帮助解决。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 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化,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转化,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能力。当然, 学生应做好准备工作, 事先把当天学习遇到的问题分科记录下来, 等到答疑课时进行提问。当然, 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应该与教学目的相吻合。

总之, 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凭良心对待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加强管理, 不折不扣地把教学任务完成。有了好的习惯, 才可出成绩。多多培养他们的情商, 多教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增强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激发其追求幸福学习的内在动力。若干年以后, 他们一定会记住我们甚至会感谢我们的, 说不定比所谓的优生还要好呢。当然, 这应依托社会和家庭形成合力, 来彻底改变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程国媛, 惩罚教育意义何在[N].山西日报, 2009-10-22.

篇14:误读也是一种智慧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我选我》,讲的是一个班级补选劳动委员的故事。想听老师读吗?

生(齐):想。

(师朗读课文:读到“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前几天,他转(zhuàn)到别的学校上学了……”生纷纷举手)

师:干什么举手啊?

生:是zhuǎn,你读成zhuàn了。

师:为什么一定要念zhuǎn呢?

生:转(zhuǎn)的意思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了。

师:对了!从一所学校换到另一所学校读书,这叫“转学”。不是转(zhuàn),转来转去那就转错方向了。好,那么老师更正一下,再来读第一自然段。(师读,生鼓掌)

师:谢谢!老师继续往下读第二自然段:今天开班会,李老师让大家选一名劳动委员……(生纷纷举手)又怎么啦?

生:你忘了读“补选”的“补”。

师:“补选一名劳动委员”,“选一名劳动委员”,反正就是选出一名劳动委员,意思差不多啊。

生:如果你没有添上“补”这个字的话,就没有“补”上一个劳动委员了。

师:什么意思?

生:因为前面少了一个劳动委员,所以有漏洞要补上去呗。这个等于也是一个漏洞,所以要补上去。(众大笑)

师:劳动委员不是漏洞,叫缺额。缺了一个劳动委员,所以要补上。

生:因为李小青转到别的学校去了,他是劳动委员。他走了之后,没人当劳动委员了,所以要重新再选一位劳动委员。(众掌声)

师:说得多明白啊!我选你当学习委员。(众笑)

生:如果没有“替补”的话,就表示他是刚刚选到的。

师:用“替补”这个词,讲得更清楚了。看来,有没有“补”字,意思千差万别啊!读书一定要仔细。老师重新再读:今天开班会,李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明站起来说:“我选我。”(生掌声)

师:谢谢小朋友们!老师继续读第三自然段:大家都愣住了。李老师亲切地说:“王明,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生笑,迫不及待地举手)

师:笑什么?

生:“亲切地说”应该是笑眯眯的,你这是很凶地说。

生:上面写的是“亲切地说”,但是您这样叫“恶狠狠地说”。

师:“亲切”和“恶狠狠”的语气不一样,语态也不一样。

生:“亲切”应该像花儿笑眯眯的,而“恶狠狠”就像老虎一样的。

师:小朋友看到这些词的时候,脑海里都有形象了,真好!

生:如果你这样读的话就不亲切了。

师:我应该怎么读?

生:你应该笑眯眯地读。

师:哦,好的。那请你示范一下好不好?

生:(笑眯眯,亲切地)王明,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

师:不但亲切而且还很可爱。

师:哪个小朋友再来示范一下?

生:薛老师,李老师是女的吗?

师:李老师是男是女都没关系,反正他就“亲切地说”。(众笑)

生:(很投入地朗读)王明,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

师:李老师即使是男的也那么亲切。(众笑)好,老师接着往下读。(师读完生热烈鼓掌)

师:老师读错了三个地方:读错了一个字,漏掉一个字,还有一句话的语气语调读错了。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读得比老师好?

生:能!

师:每个小朋友练习读两遍。第一遍要读得慢一点,看仔细读正确;第二遍可以读得快一点,读流利一些。

(生自由朗读)

观摩薛老师的教学,我们一不小心就会产生这样的错觉——似乎学生变成了老师,而薛老师反倒成了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整个教学环节薛老师读书一共出现了三次错误:读错一个多音字“转”、读漏一个“补”字、读错一句“李老师亲切地说”的语气。而学生则是一次又一次迫不及待地指出薛老师的错误。这绝对不是薛老师的无心之失,而是有意为之。他通过自己的误读不断引领学生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地方,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学生发现教师“读错”之后,他并不是简单地纠正错误,而是让学生示范怎样读,说清楚为什么这样读而不是那样读。在这一过程中原本应该由教师来提醒、指导的内容全成了学生的发现。由于这些需要注意之处都是学生自己的发现,因此他们在朗读中当然也就会格外注意。在纠错的过程中学生不断享受着发现的成功,享受着战胜教师的喜悦。在这种成功与喜悦的引领下,学生自然会更加努力地去把课文读好,在这种积极主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观摩完薛老师的课,我们突然发现:范读原来还有一个形式,那就是“误读”。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紫阳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上一篇:文章之日记下一篇:出淤泥而不染话题作文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