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白色”文明之误读——浅谈温克尔曼美学观的影响力

2022-09-10

一、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温克尔曼生活在18世纪的欧洲。此刻的欧洲出现了由充斥着堕落风气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向古典主义艺术过度的“复古”潮流。在德累斯顿[Dresden],一些堆积于库房的古代雕像带给温克尔曼无限灵感,这直接促使了他后来的罗马之行。在终日处于趋于浮华、夸张的巴洛克艺术氛围之下,宁静、和谐的古典主义艺术作品带给温克尔曼不同以往的审美体验。我们已无从得知温克尔曼在面对那些古代雕像时的第一感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经历必将成为他探寻古希腊之美的重要契机。

在笔者看来,温氏大体可以算作是一名唯理主义者。他曾用“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来概括古希腊艺术的本质特征。他欣赏雕塑《拉奥孔》[The Laocoon and his Sons],在拉奥孔被巨蛇缠绞,痛苦挣扎时,面部依然保持肃穆,甚至渗透出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因此,我们认为温氏宣扬的美的本质不在乎对艺术造型戏剧化表现的夸张程度,而在于艺术作品中人物表现出的那种静穆。这种静穆不是指平淡和冷漠,而是指来自心灵深处的宁静,是能否在肉体与心灵上共相形成所达到的一种和谐状态。故而,痛苦呻吟时仍能保持人性的尊严与心灵的镇定,和理性的愉悦同样重要。在温克尔曼予以评价的另一件雕塑作品《阿波罗》[Apollo]中,美少年阿波罗呈站姿,其动作自然、优雅。显然,我们将更为容易地从这件艺术作品中感受到古希腊雕塑的纯净与质朴之美。但与《拉奥孔》在肢体冲突中寻求心灵与肉体的统一和谐相较,《阿波罗》中的人物造型就略显单薄,人物内在的品质也难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体现出来。

因而,我们可以如此理解温克尔曼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一美学观点:“高贵的单纯”指在外化形式上表现出的简洁、朴素;“静穆的伟大”则是人物内在精神品格的高尚、坚定。而一件艺术作品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两点,才能算得上具有和谐的理想之美。因而,古希腊艺术的魅力便表现于此,这也就是温克尔曼号召人们学习、模仿古希腊艺术的根本缘由。

二、惊世之白

温克尔曼如是说“色彩有助于美,但它本身不是美。由于白色反映了更多的光线,因而产生更深的印象,所以身体越白,也就愈美。”我们知道,温克尔曼曾赋予“白色”以道德上的解释,“白色”代表了美德、纯净、优雅与矜持。在这里,若将“单纯”、“静穆”放置在古希腊理想美的精神层面上,那么“白色”就是它们的外向表现。在某种意义上,温克尔曼似乎有意识地强调了“白色”对于我们审美过程中的重要指向作用,人们的返璞归真,承继古希腊纯粹的“白色”理想美,与温氏提出的古希腊的美在于“单纯”、“静穆”尽相契合。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古希腊文明可能并不是温克尔曼笔下的白色文明,它甚至是一种五彩文明。研究人员通过收集有色光的波长数据,测定古希腊雕塑中不为人眼所感知的残留色彩,在加以解析、比对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希腊的雕塑、建筑曾都绘有色彩、图案。大英博物馆成功复原的《红衣雅典娜》、《七彩弓箭手》等一批古希腊雕塑是为最好的力证。同样,帕特农神庙[Parthenon Temple]也被研究者证实,千年之前它曾拥有绚丽的色泽。因此,如今纯白的大理石原色,便是雕像、建筑经过千年的洗礼,褪去图案、色彩所呈现出的“新”风貌。

我们说,任何审美意识都根植于各个时代的生活之中,我们同样也要将温氏的美学观联系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追根溯源。18世纪60年代正是欧洲爆发工业革命的时代,这场工业改革便成为温克尔曼美学观传播的助推器。此刻,欧洲人急于寻求其处于世界发达文明之端的历史、文化依据,而温氏对于“白色”古希腊文明的推崇也正符合西方国家的诉求。一时间,“白色”风潮席卷了欧洲的大街小巷。

不难想象,凡事物达到一种极致,就会朝着它相反的方向发展。这一时期,“越白越美”已经成为普罗大众的审美趋势,大英博物馆的馆藏作品埃尔金大理石雕[Elgin Marbles]也在这场风波中惨遭洗净。在大英博物馆赞助人、艺术品收藏家及画家约瑟夫·杜维恩[Joseph duveen]的要求下,工作人员对埃尔金大理石雕进行打磨,用与金刚石同等硬度的石头刮削掉石雕表层残存的色彩,这种不惜毁坏文物以达到“洁白”的审美行为,令我们愕然。

三、反思

温克尔曼“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观点之下延伸出的古希腊文明的“白色”观,不可避免的是存有其片面之处的。我们知道,美学是对美的知觉与洞察,它并不是作为客观实在而存在的。如果将“白色”作为温克尔曼“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这一美学观的外向呈现,那便是借助了实体的色彩将温氏的美学观具体化了,不可不说这是全新的,而又特殊的理解美学观的途径,这更容易地让人们去接受,去理解,去感知抽象美学。因而,“‘白色’是古希腊艺术的代表色”的观点得到了当时人们的普遍认同。

当然,我们也要理性地反思,正是这样一种对“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简单理解,才导致了后世对“白色”古希腊产生的有失偏颇的定性见解。审美意识和美感本身是具有其相应的时代性的,美学观自然也就根植于不同的时代之中,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要避免片面地给事物下定义,而是要结合时代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提出与时俱进的美学观。

摘要:提及古希腊,其艺术瑰宝大理石雕以它无限的魅力塑造了整个古希腊的纯白世界。然而,这样圣洁、高雅的“白色”文明也并不是从开始就得到人们的审美认同。温克尔曼,作为第一个发现古希腊之美的学者,引领世人走进了纯净、和谐的乌托邦式的古希腊,也让人们普遍接受了古希腊文明即“白色”文明的看法。然而,近年来的一项研究打破了我们对以往的认知,它向我们表明古希腊文明并非是温氏笔下的白色文明。与之相反的,它却拥有着绚烂多姿的色彩。

关键词:古希腊,温克尔曼,美学

参考文献

[1] 马婉君:《“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温克尔曼的美学思想初探》,载《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12卷第3期。

[2] (德)温克尔曼著,邵大箴译:《希腊人的艺术》,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上一篇:视频网格资源调度策略优化研究下一篇:激昂的年代——浅析80年代、90年代美术思潮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