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误读的诗句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常被误读的诗句范文

2007-6-24 | 一些常被误读的古诗文句子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误读:我的生命是由时限的,但追求知识是无止境的。

这个句子出自于《庄子·养生主第三》,原文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本句的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会使人感到倦怠。

断章取义可能另有味道,但是庄子要告诉我等生灵的是: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强求。所以,你也不能强求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以苦作舟不倦追逐。

2、学而优则仕

误读:学习优秀的就去当官。

出自《论语·子张》。首先,它不是孔子所说。原文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夏即卜商,是孔子的学生。

优,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有两种解释:“饶也”、“倡也”。用现代语言来说,前者意即“有余”,后者意即“优伶”(演员)。显然,子夏语中的两个“优”用的都是前义。“优”确实也可解为“优秀、好”,而且这是现代最常用的意义,但在《说文解字》没有列出,表明此义在东汉以前尚未存在,或者说不常见。《康熙字典》的“优”字条,有“余力”一解,并举“仕而优则学”为例。《论语》研究的权威学者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同样将“优”解为“有余力”,还作了句译:“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3、床前明月光

误读:躺在床上,看见床前的月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古诗中,李白的这首乐府最为脍炙人口。但直接把“床”理解为“人睡的床”,就诗歌意境来看似乎落套了。

《辞海》给“床”注释有一项为“井上围栏”。《古乐府·淮南王篇》:“后栏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床”也就是这种意思。在李白另一首《长干行》中,有四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看来也是绕着“井床”嬉戏了。

在冷落的秋夜,诗人看到井栏处洒落的月光,望着天上明月,满怀思乡之情。由井而及乡思,背井(故里)离乡嘛。何况,在唐代,人睡的一般叫“榻”,很少叫“床”,如王勃《滕王阁序》:“徐孺下陈蕃之榻”。

4、贫贱夫妻百事哀

误读:生活贫贱的夫妻,事事不称心。

元稹悼亡诗《遣悲怀》有三首,都为名篇。其一:“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贫困生活固然有诸多不顺心,然而,从诗中所说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可以看出诗人重在叙衷肠而不是说道理。夫妻死别人所不免,但回想当年贫贱相守,而今伊人已逝,真可谓一事一悲凄,百事皆哀感了。

5、横眉冷对千夫指

误读:横眉冷对敌人的指责与攻击。

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此诗作于1932年10月。领导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高度评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认为“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1931年2月4日,鲁迅《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是说流言猛于虎。而当时鲁迅景况窘迫,“运交华盖”“、破帽遮颜”,似乎,“千夫”应该理解为“敌人”。

然而,我更倾向于将“千夫”理解为“群众”。《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里的“千人”就是“群众”的意思。另外,从词性方面来说,“千夫指”对“孺子牛”,才能使对联显得工整,这是一首七律,鲁迅应该不会犯这个小错误。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这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尤适用于现在的反腐。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是一种境界,我向而往之,就像博客里我的上一篇文章,“丈夫”之“丈”本来不是“一丈之内”一样,毕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不求甚解”是没有一个标准的度的,关键在于是否“会意”了,这便是兴趣,这便是闲来读书。

所以,以上我说的那些是正读也好,误读也好,反正也是读别人的书得来的。不过“朱门酒肉臭”的“臭”可以理解“腐烂发臭”(我一直认为这个“臭”就是“香”),但“朱雀桥边野草花”的“花”就不能理解为名词了,因为“朱雀桥边野草花,”与“乌衣巷口夕阳斜”是很对应的一联。对应也是一种和谐,和谐社会,大事情呢!

被现代人误读的著名古诗词

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语句,人们往往能脱口而出,掰开揉碎地解释,几乎到了约定俗成的地步。其实,随着现代生活远离古代社会,诸多常识性的文字也日渐生疏,难免后世生吞活剥,以讹传讹。仅举五个手边的例子,便可见一斑。

(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现在的湖北安陆。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当时八位著名的诗人,其中一段专门写李白的醉态。据说,唐玄宗想亲自召见,李白先生仍然保持一副牛哄哄的高人派头儿。所谓“不上船”,并非不登龙舟;而是敞开衣襟,连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里明确记载:“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

(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飞蛾”。

这个句子,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要了解王勃此序的意义,当时当地的风物不可不晓。对此,宋代吴曾在其《能改斋漫录·辨霞鹜》中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宋代俞元德也在其《莹雪丛说下》中说:“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世率以为警联。然落霞者,飞蛾也,即非云霞之霞,土人呼为霞蛾。至若鹜者,野鸭也。野鸭飞逐蛾虫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齐飞。”由此看来,“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种飞蛾。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飘落”的意思,“落”在句中与“孤”相对,意思当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义。零散的飞蛾被孤单的野鸭在水面上追捕,就形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古绝唱。

(四)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个方位名词——屋西北角。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其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子漏雨。“屋漏”首先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粤,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这句诗以借代的修辞方式,举出室内的两个具体地方,“床头”和“屋漏”,代指整个屋子,是列举部分以代整体。两句诗是说: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还是雨脚如麻下个不停。不直言漏湿而说“无干处”,下句的“雨脚如麻”才无语义重复之嫌。

(五)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所谓“红酥手”可作红润的手指,还可解释为一种点心。

陆游著名的词作《钗头凤》,写给表妹唐婉。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便寓有爱怜之意。另有一说是点心,“红酥手、黄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饮品糕点。

中新网 2007-11-28

第二篇:容易误读误解的成语

容易误读、误写、误释的成语例举

一、容易误读的成语50例(括号内为正确读音)

1、多音字的误读:

自怨自艾(yì)、穷形尽相(xiàng)、差(chā)强人意、博闻强识(zhì)、力能扛(gāng)鼎、咬文嚼(jiáo)字、安土重(zhîng)迁、审时度(duï)势、弱不禁(jīn)风、称(chân)心如意、浑身解(xiâ)数、乳臭(xiù)未干、安步当(dàng)车、暴虎冯(píng)河、否(pǐ)极泰来、呼天抢(qiāng)地、大腹便便(pián)、如法炮(páo)制、箪食(sì)壶浆、曲(qǔ)高和(hâ)寡

2、形声字的误读:

瞠(chēng)目结舌、蹉(cuō)跎(tuï)岁月、睚(yá)眦(zì)必报、焚膏继晷(guǐ)、众口铄(shuî)金、鳞次栉(zhì)比、同仇敌忾(kài)、高屋建瓴(líng)、风流倜(tì)傥(tǎng)、断壁残垣(yuán)

3、形近字的误读:

饮鸩(zhân)止渴、病入膏肓(huāng)、万马齐喑(yin)、怙恶不悛(quān)、如火如荼(tú)、官运亨(hēng)通、罄(qìng)竹难书、相形见绌(chù)、不容置喙(huì)、杳(yǎo)如黄鹤

4、难读字的误读:

卷帙(zhì)浩繁、暴殄(tiǎn)天物、凤冠霞帔(pâi)、歃(shà)血为盟、繁文缛(rù)节、管窥蠡(lí)测、筚(bì)路蓝缕、纵横捭(bǎi)阖、呶(náo)呶不休、觥(gōng)筹交错

二、容易误写的成语50例(括号内为错误的)

1、音近字的误写:

唉声叹气(哀)、按图索骥(途)、按部就班(步)、并行不悖(背)、不肖子孙(孝)、川流不息(穿)、发愤图强(奋)、流言蜚语(诽)、流芳百世(留)、蛊惑人心(鼓)、披星戴月(带)、事必躬亲(恭)、阴谋诡计(鬼)、融会贯通(汇)、汗流浃背(夹)、迫不及待(急)、矫揉造作(骄)、委曲求全(屈)、刻不容缓(克)、各抒己见(书)

2、形近字的误写:

草菅人命(管)、火中取栗(粟)、开门揖盗(楫)、有口皆碑(牌)、同仇敌忾(恺)、相形见绌(拙)、纵横驰骋(聘)、摇摇欲坠(堕)、炙手可热(灸)、饮鸩止渴(鸠)

3、音形相近字的误写:

和蔼可亲(霭)、为虎作伥(怅)、中流砥柱(抵)、百无聊赖(籁)、功亏一篑(溃)、墨守成规(默)、虎视眈眈(耽)、如鲠在喉(梗)、飞扬跋扈(拔)、鞠躬尽瘁(粹)、破釜沉舟(斧)、声名狼藉(籍)、噤若寒蝉(禁)、剑拔弩张(驽)、销声匿迹(消)、语无伦次(轮)、铤而走险(挺)、再接再厉(励)、旁征博引(证)、 怨天尤人(忧)

三、容易误释的成语50例(下面解释均正确)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火:火星。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谢:推辞。

【日长一线】指冬至后白昼渐长。

【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节一过,菊花即将枯萎,便没有什么可以玩赏的了。后用以比喻过时的事物。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作贬义。

【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诱惑,不动心。

【爱莫能助】原意是因为隐而不见,所以谁也不能帮助他;后来表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爱:隐藏。

【安土重迁】形容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难。

【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树:培植。

【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产生之物,后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暴:损害,糟蹋。

【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经:通常的道理。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消除,修改。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喻:使明白。

【不可胜数】数不完,形容非常多。胜:尽。

【不可思议】原是说思维所不能达到的境界,现形容不可想象或难于理解。议:理解。

【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好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学:学识,学问。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训:法则。

【差强人意】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表示还能够使人满意。差:稍微,大致。

【长治久安】指国家长期太平、安定。治:太平。

【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偏袒,不一派的就攻击。党:偏袒。

【分庭抗礼】彼此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各不相下;现有时指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抗:对等,相当。

【高屋建瓴】在高屋顶上倒翻瓶子里的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倒水,泼水。

【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爽:差错,失误。

【讳莫如深】形容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讳:隐秘不说。

【积毁销骨】众人不断的毁谤,可以置人于死地。销:熔化。

【计日程功】按日子来计算工作的进度或功效。程:计量,考核。

【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假:借。

【劳燕分飞】比喻人离别。劳:伯劳鸟。

【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衷:决断。

【罪不容诛】判死刑还抵不了他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诛:判处死刑。

【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优秀的人才。钟:凝聚,集中。

【正襟危坐】正一正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危:端正。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体:体验,实行。

【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长,多余。

【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师:以……为师。

【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韬:隐藏。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惊人的话,让人听了害怕。耸:使人吃惊。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正。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远意义。微:精微。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点:涂改。

【文过饰非】用假话掩饰自己的过失、错误。文:掩饰。

【先声夺人】先用强大的声势来挫伤对方的士气,比喻做事抢先一步。声:声势。

【过犹不及】做事过了头就如同做事不够一样。犹:如,同。

【一傅众咻】一个人教,许多人扰乱。咻:教。

【一文不名】连一文钱也没有,形容极为贫困。名:占有。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形:比较。

【旷日持久】荒废时日,拖延很久。旷:荒废。

【人浮于事】人员数量多于工作所需,人多事少。浮:超过。

【心广体胖】心胸开阔坦荡,身体安泰舒适。胖:安详,舒坦。

【食不果腹】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果:饱。

【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间:空隙,隔开。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突:烟囱。

第三篇:一首被误读了千年的诗歌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商榷 甘肃泾川一中 史靖宝 邮编:744300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被赐金放还,由长安返回东鲁家园,次年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在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下越中时所做。诗题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在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这首诗的“解题”部分,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是这样表述的:表现了作者鄙弃尘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在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对这首诗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解读是:梦境的自由美好,更加强了他对现实中权贵人物的憎恶和反抗。餐霞饮露的求仙生活是他所神往的,但是他也很明白这种生活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排遣忧愁的手段。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把这首诗的主题概述为:诗中表现了诗人耻事权贵,向往仙境,以求解脱的思想感情。马茂元、赵昌平选注的《唐诗三百首新编》在对这首诗的注解中写道:篇末揭示诗旨,表现了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中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李白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综合以上诸家观点,比较一致的看法都是这首诗表达了李白蔑视权贵的思想。

我认为,这首诗并非表达了李白蔑视权贵的思想。把“安能摧眉

1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看作是李白直抒胸臆的蔑视权贵,是大错特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的是李白仕途的失意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是挤不进仕途的遮羞布。

仔细分析,凡是持李白“蔑视权贵”观点的人的依据无非有二:一是篇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是认为诗中梦境象征了李白三年的长安朝廷生活。

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看作是李白直抒胸臆的内心独白,必须要明确的是,这“权贵”指什么人?是地方官僚、朝中大臣,还是唐玄宗及其身边人?自然,地方官僚在李白眼里是不屑一顾的,他们也不可能让李白“摧眉折腰”,因为连唐玄宗对李白都是恩爱有加的。说到朝中大臣对李白的排挤,散见于各类文选注释和文学史评述,但是均不得佐实。李白是经道士吴筠引荐于唐玄宗的,贺知章读了他的诗称李白为“谪仙人”,唐玄宗因而授予李白供奉翰林。按理说,翰林一职在朝廷中与权臣们是没有大的政治利害纷争的,李白受朝廷大臣的排挤应属无稽之谈。更何况李白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只有他瞧不起人,没有人瞧不起他。关于李白在长安的生活,民间野史倒是记载了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种种故事。即使传闻李白惹恼了杨贵妃,那也需要她向唐玄宗吹风才能报复李白。可以说,除了唐玄宗,没有人能让李白“摧眉折腰”。

可见,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针对唐玄宗的,就是专为他被逐出长安而言的。毋庸臵疑,李白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逐出长安的。这“权贵”指的就是唐玄宗。“折腰”系陶渊明“吾岂能为五

2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典故。难道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指的是他不肯依从唐玄宗?古代皇帝贵为天子,相信在李白心中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然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的愤懑不平之气显而易见,名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实则为“安能摧眉折腰事皇帝”。李白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来,但是矛头还是直接对准了唐玄宗。可是李白即使胆子再大,他也不敢造反。无奈之下,他不得已才唱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被逐出长安,对年逾不惑的李白而言,失望乃至绝望,痛苦自不待言。就好比今天被炒了鱿鱼的工人,背起铺盖卷,跺跺脚,咬牙切齿地朝着老板恶狠狠地吼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样,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完全是出于一种任侠使气的行为。

原因是李白怎样才能“开心颜”呢?众所周知,真正能使李白“开心颜”的或许就是他那不着边际的梦想,即辅佐帝王,建功立业,成就威名。因此,不难理解,李白对唐玄宗的不满也就在于自己的才干未能施展,而被逐出长安,也就意味着李白的人生理想化为了永远的泡影,因为这毕竟是他同唐代最高统治者之间的最高级别的对话。

以上是就诗句进行的分析,下面结合诗篇进行剖析。首章诗人就拿传说中的海外仙山瀛洲的虚无缥缈来衬托天姥山的真实可见,天姥山的高大雄伟超过了五岳、赤城山和天台山。不过这些都是越人的传言,而越地就是李白将要造访的目的地。奇怪的是,李白此时身在东

3

鲁,还未进入越地。所谓越人的传闻,要么是以前的道听途说,要么是越中有人传信邀请李白了。也就是说,本诗是李白还未到越地就事先对越地进行的一次梦中的漫游。因此,首章诗既可看作是诗人入梦的缘由,还可看作是对诗题“别东鲁诸公”的解释。为什么离开东鲁?按诗中李白的说法,应该是越中有人邀请他了。 第二章诗人叙述、描写了梦游的经历。

梦境的开始部分,诗人写了从东鲁夜里飞渡镜湖,到达剡溪,攀登天姥山的情景。静谧的月夜,雄伟的山景,诗人的感受却是“渌水荡漾清猿啼”“迷花倚石忽已暝”。“猿啼”使人忧。从“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到“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可见时间的跨度相当大。有人甚至不能接受刚写了黎明就写傍晚,故此把“瞑”理解为诗人因看山景时间长而眼花、昏暗。我认为大谬特谬。诗人此时已是登临山巅,而且他眼里所见的是自然风光,自然风光是怡神养眼的,不可能会像细如蚊足的汉字,使人看久了会眼花缭乱的。我认为时间上的大起大落,恰好表明诗人感情上的大喜大悲,与“渌水荡漾清猿啼”的矛盾是一致的。诗中提到的谢灵运是一位贵族后代,早年热衷于政治权势,后来被贬为永嘉太守,为了排遣政治上的不满情绪,他到处寻奇访胜,沉迷于山水,最终被杀。有意思的还有李白梦中登天姥山时所穿的谢灵运的木屐。据《宋书〃谢灵运传》记载,这是谢灵运特制的登山木鞋。鞋底装有活动的锯齿,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故此我认为,梦境就是对越中山色所做的一次谢灵运式的漫游,是诗人长安失败生活之后所做的退隐举措。“半壁见海日,空中

4

闻天鸡”,除了点明时间,写出天姥山的高峻之外,“天鸡”在《述异记》中是这样记载的:“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日”,在古代多被用来比喻天子。这种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景象也正是李白心中固有的夙愿。

在梦境的发展部分,诗人写了山景幻为仙境。山景幻为仙境的过程分上下两个层次。下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水澹澹兮生烟”“丘峦崩摧”,上有“云青青兮欲雨”“裂缺霹雳”,犹如盘古开天辟地,在山崩地裂、电闪雷鸣中,仙境出现了。与前一部分登山时的宁静轻快不同,这一部分气氛异常激烈紧张,使人目眩神迷,惊讶莫测。有人认为这一部分写得阴森恐怖,象征朝廷的黑暗,或暗示了李白在朝廷中遭排挤和伴君如伴虎的痛苦经历。对此,我不敢苟同。象征朝廷,那应该是天府仙境才行,此时“洞天石扉”还未开启。我认为,这部分激烈紧张的抒情,恰好是李白对自己被逐出长安不满情绪的酣畅淋漓的宣泄,就好比人们登山到旷野里抒发压抑之气时的怒吼一样。感情的波澜起伏,梦境的瑰丽雄奇,正是李白浪漫诗歌的精华所在。

在梦境的高潮部分,诗人写了神仙的到来。天空是且深且远,宫阙是日月照耀,众神仙腾云驾雾,驱虎逐鸾,纷至沓来,可是高潮就此戛然而止,留给人无尽的遐想:众神仙都到了,接下来出场的应该是天帝,他为什么没有到场?为什么欢乐的聚会没有了?给人感觉美梦刚刚开始,在好梦还想继续的时候,出人意料的是梦境突然结束了。

5

这种巨大的失落感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核心。 在第二章的结尾部分,诗人写了梦醒的现实。

诗的第三章,诗人写了梦醒后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世间行乐亦如此”是承接梦游发出的,这与首章越人口中神奇的天姥山大相径庭,与第二章梦境中与仙人相会的戛然而止则是一致的。“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是诗人对四十年人生尤其是三年长安生活的失意慨叹,还是诗人对即将南下越中及今后渺茫人生的不可预知的无奈?抑或都有吧。“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既让我们想到诗题中的“吟留别”,又让我们想到诗人梦中见到的谢灵运与他的木屐,难怪“渌水荡漾清猿啼”呢?三年的长安经历,谢灵运的前车之鉴,使得诗人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在彷徨与无奈中犹豫不定。虽然他已过了游玩的年纪,但他还是选择了南下越中的漫游之路。此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并非是他在权贵与山水之间做出的一个简单的选择,这分明是痛苦的呐喊。李白的生活中离不开权贵,梦境中群仙列队等候玉帝的幻灭,正是李白渴望再次见到皇帝可是又不可能的心结所在。这个心愿的不能实现,使他选择了南下而不是北上,选择了山水而不是权贵。好比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一样,李白此时求的也是一种心理的解脱与平衡。

综合以上分析,虽然李白在诗中将自己个性化的情绪宣扬到了极致,但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仍是忧郁低沉的。长安失意,对李白的打击是沉重的。梦境中不光有他长安生活的阴影,也有他此番南下越中时

6

的深重的忧虑。因此,把梦境单纯理解成对李白长安朝廷生活的象征是极不准确的。

再结合诗题“梦游天姥”来看,李白梦游天姥山是对未来南下越中退隐生活的预测,退隐对李白而言是痛苦的,是不得已的选择。梦境中的长安朝廷生活,则是李白对过去刻骨铭心的记忆,成为了他终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在人的生活中,未来比过去更重要。所以,把“梦游天姥”理解成“梦游长安”既不现实,也不切合题目。 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抒感慨,没有叙别意,是有诗人的难言之隐的。这也正是本诗采用梦游写法的根本原因所在。人,始终处于过去与未来的现实交汇点上。作为人,必须要向人澄清的是自己“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东鲁作为李白的第二故乡,亲人的关怀自在情理之中。可是,李白如何向好心人提及自己被逐出长安的伤心往事,就地谋个一官半职又不是他的所愿,南下越中又前途渺茫,无奈之下,为了安慰东鲁父老,李白只能托梦明志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梦游天姥吟留别》并非表达了诗人蔑视权贵的思想,梦境中有他过去长安朝廷生活的影子和对未来南下越中日子的忧虑,是在继续依附权贵与退隐山水之间做出的无奈选择,是英雄末路、怀才不遇、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无助,是抱负落空、退一步“海阔天空”时的怅惘与迷茫,是失意时痛苦绝望的呐喊。

史靖宝,甘肃泾川一中教师。联系电话:15120401833

第四篇:婚姻解释三中房屋归属的误读

今日,婚姻法解释三出台,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其中一知半解甚至误读的也不在少数,比如“婚姻法司法解释:父母给儿子买房儿媳没份”、 “婚姻法司法解释:公婆全款给儿买房儿媳没份”。对此,本律师就婚姻法中有关房产归属做了一个梳理,希望对读者有所助益。

一、婚前买房情况

1、 婚前由一方付首付买房,并登记在本人名下的,离婚时,该房屋归本人所有,尚未归还的贷款属个人债务,同时就婚后共同还贷的部分及增值部分,由房屋所有者对另一方补偿。

2、 婚前由一方付首付买房,登记在双方名下的,婚后共同还贷的,离婚时,该房屋归双方共有。

3、 婚前由一方全额付款买房,登记在双方名下的,如有证据证明,离婚时,该房屋归一方所有。

二、婚后买房情况

1、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钱买房,并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离婚时,该房屋归一方所有。

2、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钱买房,登记在双方名下的,离婚时,该房屋视为对双方的赠予,房屋归双方所有。

3、 婚后由双方父母出钱买房,登记在双方名下的,离婚时,该房屋归双方共同所有。

4、 婚后由双方父母出钱买房,登记在一方名下的,离婚时,该房屋按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

5、 婚后由双方父母出钱买房,双方约定该房屋归一方所有,并且登记在乙方名下的,离婚时,该房屋归一方所有。

三、房屋的处理情况

1、 一方擅自出售夫妻共有的房屋,第三人不知道,并办理产权过户的,该房屋归第三人所有。离婚时,可以请求另一方赔偿损失。

2、 一方擅自出售夫妻共有的房屋,未办理产权过户的,另乙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主张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3、 婚前或者婚后,一方将所有的房屋赠与对方,事后反悔的,产权过户的,赠与有效 ,房屋归对方所有。

4、 婚前或者婚后,一方将所有的房屋赠与对方,事后反悔的,产权未过户的,赠与可以撤销,房屋归一方所有。

第五篇:个人征信报告的5大误读区

个人征信报告的5大误读区,看看你有没误读? 解读个人征信的5大误区,千万别误读了!

谈到征信报告,它更像是一首歌——《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大众对信用报告的认知存在错误。或许你深知征信报告的重要性,或许也曾与其有过密切的接触,但是归根结底对它的理解并不够深入,甚至与其本质存在偏差。你是否对征信报告也有过误会的解读?不如一起来看下以下内容。 误区1 小心你已经上了人行的征信“黑名单”

你应该不只一次被说教:注意你的征信报告,小心上人行的征信”黑名单“,实际上俗称的“黑名单”,只是银行结合客户的信用报告和风控政策做出的综合判断,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法而已。小编告诉你,征信中心非但没有什么“黑名单”,更是区隔与民间征信的形式,不会对客户信用做“优良中差”的主观评价,只对其还款行为进行客观的记录。

一旦两年内连续逾期三次或累计逾期六次,便会沦为银行口中的信用“黑户”,为个人信用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借款后一定要按时足额还款,避免因信用堪忧在借贷时错失厚爱。 误区2 按时还款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总是在最后还款日才开始还款,你以为你没有产生预期,但是这种严卡时间的行为犹如高空走钢丝而下面没有安全网一样,是一种冒险的行为。究其原因,如果不能保证扣款时账户余额的充足,就会因扣款失败导致预期。所以,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建议你至少在扣款前一日将资金存入还款账户。 误区3 不良记录是贷款失利的“罪魁祸首”

常人看征信这件事,认为只有不良记录才是导致贷款失利的“罪魁祸首”,实则信用报告中很多的“毛细血管”,一旦破坏都会成为贷款失败的硬伤,让资金处于“缺血”状态。例如,信用报告两月内被金融机构查询超过四次;信用报告上显示收入负债比踩到50%的红线;借款人为他人担保的金额过大,月供超过收入的50%等等。当然,如果深知自己有上述“软肋”,不如退而求其次尝试向低门槛的民间机构借贷,稳操胜券的把握会多一些。 误区4 失信一次,相随终生

大多数人被告知信用报告的“污点”会伴随自己一生,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信用重塑权,都有修复信用瑕疵,塑造诚信形象的机会。只要还清银行欠款,信用记录便会开启自动滚动的模式,经过时间的推移,5年后崭新的信用记录会覆盖旧的,届时你的信用面貌将会焕然一新。

误区5 “有钱能使鬼推磨”

如果有人对你说,不良信用记录可以找人托关系帮你消除,只要先行交一笔好处费,小编在此提示您谨防被忽悠上当受骗,先向你抛出一个空头支票骗取钱财,然后上演拿钱跑路的戏路。

实际上,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由计算机自行处理,一旦客户的不良信用被录入系统,则所有数据都会被锁定,即便是工作人员,也无法随意修改系统中的信息。 看了以上解读不知道借款人会抱有怎样的心态看待征信报告和借钱这件事。总之,征信报告这件事还是要认真严肃地对待,毕竟信用这个事涉及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标志设计的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