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信息化现状

2024-05-07

公安信息化现状(精选8篇)

篇1:公安信息化现状

县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考

2010年以来,全国公安系统开展以构建“大情报”体系为龙头的信息化建设,各地、各级公安机关均在警务运行机制变革这一新的平台上,呈你追我赶态势,这对县级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县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及时实现工作模式转型,将建设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将建设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在信息化警务起跑点上探索一条县公安机关跨越式发展的全新道路,笔者就当前信息化工作进行了粗浅分析和思考。

一、县公安信息化建设现状

县是全省科技强警示范县、城市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试点县、信息化建设示范县,是全市多项公安业务信息化工作的试点单位,同时自主开发的“协同警务指挥调度系统”荣获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都反映出县公安机关具有坚实的信息化基础和良好的信息化氛围。

一是有较为坚实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县局三、四级公安信息网络分别从02年、03年实施建设,08年开通社区警务室的接入网络,现已建成贯穿全县,网络硬件设备较为完整,传输性能较为稳定的有线网络体系;08年对中心机房进行安全改造,配置县级公安机关必备的安全设施;建设350M集群无线对讲基站一个,常规基站一个,全县覆盖率达80%。科技装备方面。

二是有较为完整稳定的信息系统。全局性信息系统:协同警务指挥调度系统、“天网”系统、门户网站、警务综合应用平台等。警种业务信息系统:治安业务主要包括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技防网络系统、印章信息管理系统、出入境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等。刑侦业务主要包括标准化信息采集系统、刑事技术系统及其他刑侦类别信息系统。交警业务主要包括机动车登记、驾驶人、网上考试、危化车辆等系统。监管业务主要包括综合安防系统、关押人员信息系统、电化教学系统。国保业务主要包括无线视频监控、国保工作信息管理、数字举证等系统。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自研及综合部门业务系统。

三是有一定信息化人才资源积淀。县局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10年以来,县局组织信息化知识培训学习共15期,部门自发组织信息化知识培训学共18期,全局信息化学习氛围日渐浓厚,民警队伍的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四是信息化工作成效明显。2008年以来,县公安机关在金盾工程一期建设的基础上,以“三基工程”、“三项建设”建设为契机,围绕“协同警务指挥调度系统”开发,整合公安内部信息资源,深入推动信息系统综合应用,打造信息化警队,在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转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可简单概括为:信息化意识深入人心,全警掌握信息化基本技能,警力配置更为合理,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基础工作与信息化工作融合初具雏形,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具体公安工作的比重不断加大,信息化制导实战的特殊作用在局部得到发挥。

二、浅析制约县公安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问题

“三项建设”开展以来,县公安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有问题的已经成为制约县公安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工作理念存在局限。当前,县公安机关各警种、各部门缺乏的不再是单纯“需要干”的意识形态,而是面对“怎么干”的迷茫,警种、部门没有一套规划性的工作理念指引切合实际的信息化工作开展,在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工作上无从下手或者仅停留在按部就班的基础性设备需求层面,无法打开广阔的视野,站在长远的角度,开展系统性、科学性、亮点性的信息化相关工作。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单纯的信息化意识培养,已不再适应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及时转换思维方式,将口头空谈的信息化意识落到实实在在的具体如何开展信息化工作上来,树立起全警正确的工作理念、建立起全局具体的工作措施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技术力量亟待加强。信息通信专业技术人员不同于其它岗位的工作人员,存在着专业指向性强、知识更新快、培养周期长等特殊性(从新进到完全胜任岗位工作培养周期至少两年,随着公安信息系统的逐渐庞大,涉及的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更新,这个周期还会增长)。

在全县范围内,实质从事公安信息化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为6人(民警4人,辅警2人),除开展本职公安业务工作外,还肩负着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宣传、保障等工作,目前这支力量只能维系信息化工作现状需求。协助开展公安信息化专业技术工作的部门科技信息管理员,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只有极少数能开展部分相关信息化基层工作,整体无法成为信息技术力量的有效补充。可以预见,未来我县技术力量将面临后续力量弱和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

三是配套机制还需完善。培训机制滞后。由于客观原因,县目前开展的公安信息化培训,还在延用2006年市公安局基础标准进行信息化知识网考,这与我县当前开展的信息化示范工作不相称,培训机制跳不出规定动作的圈子,没有与实际发展相适宜的自选动作,致使培训内容仍是旧标准、老要求,教、学两个层面未在机制上固化,已经出现疲软,全县整体信息化应用技能水平有不进反退的迹象。建用机制脱节。通过前期的科学建设,全县公安信息化系统与应用、管理机制均得到建立。但随时间推移,部分长篇累牍的应用、管理办法既无实际操作性,又未适时更新,形同虚设,导致部分设备、系统长期闲置,造成了巨大的经费消耗和严重的信息资源流失。跟踪机制缺失。近年来,县公安机关顺应需求,建立了信息化方面的考核、督察机制,针对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期抽检、督导,对整体信息化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在考核、督导后,尚未形成完整的锁链式跟踪督办机制,信息化工作存在“督点改点、未督不改”的情况,还未从根本上发挥考与督的目的是彻底解决问题、转变现状的作用,信息化整体工作未长线掌握、连续推进。

三、对县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号好“第五次警务革命”这根脉,使县公安工作依托警务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必须牢牢抓住“建设理念是决定因素、人才体制是前提条件、载体适用是关键推手、培训机制是根本助力、项目带动是基本保障”五个方面,及时调整转型,出台具体的有效措施,以“开放式”、“企业化”的理论、原则、模式、方法和技术,来实现公安信息化与警务运行机制结合效率、效益的最大化。

(一)分级规划,以理念变革指引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对全县整个公安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重点培养“三个层级”的信息化工作理念,保证整体信息化工作各司其职,每一个民警明确角色定位,明白该做什么,不断甄筛经验教训形成累积,在统一方向上聚集为合力。一是领导决策理念。领导犹如航海行船的船长,他指挥着整个船只的前行。在公安信息化工作中,领导必须扮演着既当信息化工作的行家里手,又当精打细算老板的角色。必须从高立点、前瞻性的决策角度指引全局信息化工作开展,需要在纷繁复杂中对成本和绩效进行准确的评估,形成确定目标、找准方向的决策理念。二是技术参谋理念。技术团体犹如航海行船的帆手,他保证着航向的正确。在公安信息化工作中,技术团体需要提升辅策参谋理念,围绕领导决策内容,开展可行性论证和实践,在领导决策方向上,不偏移、不失真,全力确保信息化建设、实施、管理过程的一致性。三是全警应用理念。全体民警犹如航海行船的桨手,他提供着船只运转的动力。在公安信息化工作中,全警在掌握应用技能基础上,磨练创新应用理念,多思考、多尝试,总结出多类信息化应用工作法,利用有限的信息化系统功能和信息资源迸发出无穷的综合性效益。

(二)打破常规,全面革新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体制。

专业技术人员是县公安机关开展信息化工作上承、中转、下接的核心力量,没有这样一个核心体的参与,信息化建设就是不能贴近实战的空中楼阁。要留得住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和引入技术外援,锤炼出多面型技术人才,并不断从全警中培养一批后续力量,为技术人才库输入新鲜能源,就必须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制跳出常规,进行完善调整。一是建立破格晋升机制。增设专业技术部门的股级领导职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竞职晋升科级领导优先考虑,对基层单位开展信息化工作表现突出的民警及时提拔任用或县局调用,对地区信息化工作成绩特别突出的单位要给予人事政策倾斜,通过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待遇,让专业技术人员在警种、部门中能说得上话、做得成事、打得开局面,让全警都积极争当警种业务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建立技术津贴机制。设立普通津贴和特殊津贴,对各部门科技信息管理员日常信息化工作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按照多个梯次给予适当的普通津贴保障,充分调动科技信息管理员的参与日常信息化基础工作的热情。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化发明、民警的信息化工作法创造,通过县、市信通部门认定,并投入到公安业务工作应用,产生了一定推广效果的,按照省、市、县、警种、部门的五级推广范围程度,给予较高额度的特殊津贴奖励,激发全警参与创新发展公安信息化的热情。三是建立特殊培养机制。鉴于专业技术岗位的特殊性,建立专业学习和多岗锻炼两项培养机制。将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定量投放到有实力的企业公司和信息化建设发达地区公安机关进行专业学习,同时考虑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在县局多个公安业务岗位的短期随岗工作,使不断跟进的信息化工作新

模式,根据业务工作情况不断进行局部微调,使其更好契合于县公安信息化发展实际。

(三)认真把握,着力于发掘信息化建设的适用载体。

公安信息化贯穿公安工作始终一线的时代趋势已不可逆转,从“三基工程”建设以来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仅靠公安机关自身单打独斗,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方式会越来越举步为艰,找准广范围、大形势的载体,学会搭车运作,才能真正活跃县公安信息化,开展突破性的工作。一是借助内部载体。结合“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对当前发展机遇进行深度利用,借助创新社会管理等有效载体,开展新一轮县公安信息化建设。同时掌握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性、全省性公安工作重心,对县公安信息化工作提前谋划融入,用未来各阶段公安中心工作这一内部载体,保持公安信息化整体建设的全面性、连续性。二是擅用外部载体。透彻分析当前党委政府“两个加速、两个推进”、政法系统“共建共享”、机关委局信息化工程内容,强化汇报协调,尽力加入决策、建设行列,用外部载体拓宽公安信息化的建设空间。对外部单位今后时期的工作重点予以关注,对有利于发展县公安信息化的可利用资源,主动联系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帮助。

(四)提档加码,层次推进信息化培训机制更新完善。

对现有县公安信息化培训机制进行整体修订,信息化技能应用整体水平不能仅圈定在省、市两级的基础性要求框架内,要加压公安科技知识的接受担子,提升信息化技能应用等级。一是培训分层不分类。对全警进行年龄段分层,培训内容由综合、刑侦、治安三个版块组成,不分警种类别开展难、中、易三个等级的信息化培训和考核,避免民警单一的警种条线学习培训模式,如刑侦民警,初设培训内容为刑侦版块中级,综合、治安版块初级;治安民警,初设培训内容为治安版块中级,刑侦、综合版块初级。同时按照年龄分层的额定等级标准定期升级,定期未能升级的,要限期自学补考升级。三个等级的培训内容要在两年内根据实际情况,更新设定。二是规范强壮教员队伍。建立相对固定的信息化教官队伍,落实教育经费,多途径强化师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规划和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化等级培训,进行学员发展评估,突出重点培养,让各部门中的一部分人在信息化知识、操作能力、应用水平、思维模式方面“先富起来”,成为警种的技术尖兵和教官队伍的后备力量。

(五)多点启动,有效发挥品牌建设的牵引拉动作用。

根据新型警务革命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时制宜在结合省、市在县的试点、示范工程,深化“典型树立”方式的亮点项目打造,从多个点上带动县整体的公安信息化效益。一是“民心工程”品牌建设。针对县公安窗口单位和外勤部门,用较小的投入成本,从细处入手,开展对人民群众信息化服务和便民措施,实现县警务工作群众满意的最大化收益,如办证厅的触摸式信息服务台,街面巡逻警后窗的LED电子服务提示屏幕等;二是“防控打击”品牌建设。针对一线实战部门,选择性引入最新的公安科技成果,开展对防范案件、打击犯罪的信息化手段强化,实现县警务工作社会认可的最大化收益,如刑事技术专业检验设备,天网布控和图像分析处理系统等;三是“智能管理”品牌建设。针对技术部门,采用联合、自主、购买、交换等方式,对全县信息化系统进行统筹融合,实现县警务工作科技支撑的最大化收益,如全县信息设备巡检系统,服务流量管理系统等;四是“研判决策”品牌建设。针对指挥情报部门,重点打造在新形势下,整合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以信息化辅助决策,整体警务运作扁平化,实现县警务工作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收益,如全县应急物资调配系统、区域治安形势分析系统等。

(六)无缝衔接,捆绑落实公安信息化工作的配套保障。

县公安信息化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关系未来命运走向的中心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转型发展必须坚持用“规划等于需求、应用优于建设、收益大于投入”的标准来衡量信息化工作的成功与否,围绕业务需求、考核奖惩、人员经费、运维应用、监督管理等方面,在分析论证、捆绑建立、施行落实、更新完善等配套环节上下大力气,确保各项措施能紧随信息化推进,成为信息化工作平衡性发展的“黏合剂”,形成县公安信息化“多头并进、互促互补、融通共用”的新局面。

篇2:公安信息化现状

本报讯(施嘉忠)自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壤塘县公安局牢固树立“信息导侦、信息促防、信息增效、信息减负”等现代警务理念,推动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局百名民警计算机配置率为67%,数字证书发放率为100%,350兆集群(常规)手持机配备率为58%,为顺利开展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壤塘县委、县政府和州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壤塘县公安局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通过地方政府支持一点,上级部门帮助一点,自己内部拿出一点,打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瓶颈。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的投入力度,使信息化软硬件装备配备上升态势不断加快。几年来,相继完成了“天网”监控系统,“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公安网防病毒系统,派出所、警务室公安四级网络,视频会议系统,350兆集群(常规)系统,单兵无线图传系统,网吧管理二代证系统,旅店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印章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性建设工作。随着信息化应用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壤塘县公安局以深化警综平台应用和民警教育训练平台为抓手,在服务基层、服务实战、深化效能上狠下功夫,开拓思路、不断增强民警信息化实战应用意识,提高民警网上应用的基本素质,养成网上作战的必备战术动作。通过开展信息化应用技能考核,使得全局民警学习计算机技术、学习信息化实战技能蔚然成风,有力地促进了全局信息化应用进程。

篇3:公安行政强制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1 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的缺陷

公安行政强制措施不仅是我国行政强制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机关日常执法中不可或缺的给力手段。自我国 《行政强制法》颁布以来,虽然行政强制的散、杂、乱、滥、重等 “顽疾”得到一定的治疗,但投影到公安执法领域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1 缺乏有效手段

众所周知,依法行政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原则。公安部门在对公民实施强制措施时,必须要出示相关的法律依据,否则就不得随便限制人身自由。但由于法律在颁布的同时便产生滞后性,故实践执法中出现了 “砸窗查酒驾”的尴尬强制现状。加之我国保障人权和依法治国的需求,使得许多限制公民权利的强制措施被废除,同时在我国 “矛盾凸显期”违法犯罪案( 事) 件多发的当前,这种缺乏有效执法手段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行政强制措施的研究与实施,阻碍了执法效益的提高。

1. 2 程序不够完善

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种类多,许多相应的程序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使得公安行政机关在处理问题时,时常出现被阻碍而不知如何应对的情况,也滋生滥用权力的问题,如公安机关对强制拆迁或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当所引发的负面效应。实际上,行政强制措施程序规范的本身就欠缺科学性、具体性,这使得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较为随意,阻碍了行政强制措施功效的正常发挥。

1. 3 教育性强制措施不够合理

教育性强制措施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 教育性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时间过长,削弱了刑罚功能,易发侵权。如强制隔离戒毒和收容教养最长可达三年,收容教育最长二年,而有期徒刑最低六个月;

( 2) 教育性强制措施的程序不够合理,缺乏事中公开及申辩环节,不易监督。

1. 4 执法理论研究较为薄弱

目前,我国的公安行政强制措施执法理论不能够满足社会对公安机关的行政强制需求,一般情况下,国内外的相关学者都不能够准确地辨别强制措施的程序和一般的行政程序,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行政强制措施方面的研究。

2 公安行政强制的执法困境

2. 1 违法滥用行政强制措施时有发生

在很多的行政强制执法过程中,都会出现滥用行政强制措施的现象,直接或间接的侵害了合法权益,如有些地方政府 “命令”特警将 “钉子户”强行代理现场,公安机关随意委托辅警或企业甚至私人代为执法等。虽然我国 《行政强制法》明确规定了依法强制,但由于上级干涉或警力不足、权钱交易等原因,导致人民警察只为政府不为人民的个案发生,损害警民关系,使公安执法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2. 2 公安行政强制手段的不足制约执法

在有些执法中,出现了公安民警手足无措甚至自身权益被侵犯的现象,如交警被违章行人扇耳光、被违章司机逼着下跪。个中原因,除去执法相对人不谈,其中当然也存在因民警个人素质不高致使其不能全面、灵活地掌握并行使现有的公安行政职权,但其主要问题还是有关的法律规范不够明确或有空白,致使有些公安执法工作陷入尴尬局面。

3 公安行政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

3. 1 加强行政强制措施的理论研究

我国目前的公安行政措施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行政措施的理论研究太过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行政强制措施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强制措施的有关理论探索、研究,依据现代法治思想和理念,兼顾公益与私益,创新执法手段,以满足实践执法需要。

3. 2 加强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统一

在制定行政强制措施时,公安机关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尤其要在国家允许的情况下,依据《行政强制法》,对公安行政强制进行梳理,制定权力清单,并且加强实施细则的立法,即紧密贴合公安机关的行政强制措施,合理、科学地制定相关规范。与此同时,要严格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事后审查程序和责任规范。

3.3建立完善的程序制度

行政法的核心是规范和控制行政权,而控制行政权主要靠的是程序。要想解决当前公安行政强制的问题,不仅要尽快出台 《行政程序法》,而且也要进一步完善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如基于尊重和维护当事人的知情权、话语权的考量,建立告知制度和说明制度; 依据效益要求,制定和解制度和申诉制度; 根据责任行政原则,完善监督程序,等等,预防和减少强制权的滥用。

4 结论

总之,加强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的理论研究,对完善公安执法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公安行政强制的权力清单和实施程序尚不完善,公安机关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该制度的规范性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公安行政强制的法治化建设,继而以此推动法治公安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胡建淼,金伟峰.中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所涉行政强制措施之现状及实证分析[J].法学论坛,2000(6).

[2]袁周斌.公安行政强制的法治化:现状、困境与出路[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27(4):77-81.

[3]金乾程.浅析当前我国治安行政强制制度的现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3):306-306.

篇4:浅析公安基层民警体能现状

关键词:基层民警;体能现状;职业培养

在高强度的基层工作条件下,本已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中的民警,由于体能不足,夜班坚持不住,案件处理不当,工作完成不佳的现象已屡见不鲜。笔者通过对A省B市C区D派出所基层民警的调查,得到民警体能的基本情况、自身认识、单位情况、社会效应等信息。从中进行筛选、分析,厘清公安基层民警对警察体能重要性的认识,剖析警察体能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促使公安基層民警提升对警察体能的重视程度,改善当前基层民警整体体能不足的现状。

一、公安基层民警警察体能的含义

根据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协同学”的相关理论,警察体能属于“公安”协同系统的子系统,完善“警察体能”这个子系统,将更加有利于协同系统以自组织的方式,由粗糙向细致方向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复杂度与精细度,形成宏观的有序结构。提升警察体能,有利于保障公安民警身心健康,提高公安民警综合素质,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促使公安工作平稳运行,保证公安队伍永葆活力,护卫党和国家繁荣昌盛、维护人民百姓安居乐业。

我们认为,警察体能指的是警察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是指公安民警在对环境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包括健康体能和竞技运动体能两个方面,包含六个要素——心血管耐力、肌肉强力与耐力、柔韧性、敏捷性、力量和平衡性,既包含了身体素质又包含了心理素质。

二、公安基层民警警察体能现状及问题

(一)进行体能训练的民警多但持之以恒的民警少

大多数民警平时都会进行体能训练。但是在进行体能训练的民警中,只有极少部分能够坚持每日锻炼。锻炼的方式多种多样,以跑步居多。大多数民警的锻炼时间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且大部分民警都是由于缺乏时间而放弃锻炼。

(二)明显感到体能大不如前,但认可体能对公安工作的重要性

大多数民警曾经遇到过因为体能不足而没能很好的完成任务的情况。基层民警的体能下降更成趋势,左光敏、吴松的《影响警察体能训练工作开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表明,除特警外,各警种体能均明显下降,不能达到《警标》要求。所有民警都肯定即便是在当今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的新形势下,警察体能对于公安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但大多数民警进行锻炼主要是出于兴趣爱好和身体健康考虑,只有极少部分是出于工作需要。

(三)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且民警诉求未满

大多数民警都反映单位领导不会强调警察体能的重要性。单位很少组织警察体能方面的锻炼和统一的警察体能考核。单位领导的不重视以及缺少了强制手段的压力,导致民警对体能锻炼的懈怠。不少基层民警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既树立警察和蔼可亲与高大威武并重的形象,又获得高工资、高福利待遇。

(四)基层民警对警校生培养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从当前警务现状和自身情况出发,基层民警对警校生提出如下建议:①加强实战技能培训;②注重身心素质训练、到的训练、学习法律知识;③亲民爱民、吃苦耐劳思想的培养;④学习科学技术、理论知识;⑤加强社会适应性;⑥加强警察职业荣誉感教育;⑦加强公共关系知识培训。

三、公安基层民警警察体能问题的分析和建议

(一)缩短民警工作时间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民警体能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缺乏足够时间进行体能锻炼。正常人每天的工作时长是八小时,但是对于警察,尤其是基层民警来说,工作时间远远不止八小时。因为按照规定,基层派出所要保持三分之一以上的警力,而普遍现状是派出所警力不足,难以周转,导致值班周期过短。并且由于组织结构不合理,值班规定24小时在岗,基层任务重、压力大,往往双休日甚至平日里还要加班备勤。根据左光敏、吴松的《影响警察体能训练工作开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的调查结果,基层民警每周平均加班时间更是达到20小时之多。基层民警根本无暇休息,更不用说是锻炼体能。

想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进行体制改革,精简机构,警力下沉,充实基层,不要高高在上的“官”,而要勤勤恳恳的“兵”,打破权力壁垒,打通上升渠道;二是要规范公务员招录,明确招录信息,避免游手好闲人员通过不正当途径进入机关单位,尸位素餐,增加负担;三是要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徒劳返工,采用灵活有益的绩效考核,激励民警的工作动力,将基层民警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二)制定科学训练计划

要想取得体能锻炼的良好效果,光是有意愿远远不够。不仅是缺乏专业指导容易在锻炼中意外受伤而导致组织内耗、效果不佳,而且不同的体质、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截然不同,一味蛮干很有可能发生意外。还有,如果不深入了解当前公安工作现状、工作难点,不知道当前公安工作缺乏什么、急需什么,不能使训练设计与现在的公安工作环境大气候一致、与现今公安勤务工作需要一致,就无法赋予体能训练以现实意义,体能训练就成了毫无裨益的花拳绣腿。

针对这一情况,首先邀请体能训练专业人士向基层民警讲解体能知识和锻炼要点,减少时间,科学锻炼,减少受伤,遵循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科学地给予适宜量度负荷;其次,学练一体化,定期邀约体能训练专业人士给民警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锻炼计划,男女有别,长幼有别,体质有别,综合考虑警种、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地域以及经济场地等个体和环境的差异,针对不同的现实意义对症下药,逐步更正民警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的误区;最后,根据客观变化酌情增减训练量,保持发展的动态的眼光,制定弹性的体能标准。

(三)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并不是基层民警不愿意锻炼,而是基层派出所领导对基层民警体能状况缺乏重视,秉持着“破案率”第一的观念,既不时常强调,也不组织统一的警察体能训练和考核。领导的重视程度,严重影响了民警对体能锻炼的投入程度。

想要根治这一问题,首先在思想层面,各单位领导应该提高对民警体能的重视,改变以往的“破案率”“发案率”“治安状况”第一的思想观念,通过开设讲座培训等形式,引导基层民警重视身心健康;其次在行动层面,各单位领导应该定期带头组织统一训练,深化体能意识;最后在评估层面,各单位领导应该适时组织民警体能考核,及时反馈成绩,建立良好的体能训练反馈机制,练考结合,逐渐培养基层民警整体的体能锻炼意识。同时,在单位领导的考核方面也应当适量权变,改变以刻板的硬性标准为考核指标的测评标准,赋予基层领导更多的科学管理的自主空间。

(四)提高民警福利待遇

据我们的了解,基层民警工作辛苦,薪水微薄,上升空间狭小,导致基层工作浮于表面,工作内容流于形式,工作進度停滞不前,既耽误了自身的休息时间,又滋生了日常的工作倦怠,不利于民警的身心健康,阻滞了锻炼计划的实施。

在政治上关心,在人格上尊重,在装备上保证,在待遇上改善,在舆论上支持,在医保上完善;既通过公平竞争拓宽上升渠道,又通过适当激励提高工作效率;既通过组织相应的活动放松身心,又通过相应机制完善保障,开辟锻炼时间,提高基层民警队伍整体的体能水平。

(五)加大硬件建设力度

不仅观念要转变,硬件条件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不少基层民警缺乏锻炼是由于所内运动器材的匮乏、硬件设施的落后。所以体能训练除了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之外,还要以建设专门的体能训练场馆为物质基础,采购相应的体能训练设备,布置特殊的体能训练环境,更能模拟实战环境,更能锤炼实际能力,更能提升民警自身素质。

即使是在科技高端、经济发达的今天,面对高强度的公安基层工作,民警自身的体能依然是极其重要的。而民警体能的提升,更多的仰赖于体能锻炼方式的科学和体能考核制度的完善,不能仅仅将体能锻炼和体能考核停留在入警考试阶段,更要将它贯穿于警察职业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张秀芬,王鲁娜.《关注社会热点 共建生态文明——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报告集》[C].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戴建兵.《大学生社会调查指导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

夷冰倩(1994~),女,汉族,江苏省扬州人,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12级本科公安管理学专业二区队;

刘健楠(1992~),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12级本科公安管理学专业二区队;

庞迪(1994~),女,汉族,河北省沧州人,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13级本科公安管理学专业二区队;

篇5:当前公安信访问题现状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诸如征地拆迁、占地补偿、劳资纠纷等等一些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这地矛盾若处理不慎,极有可能转化为公安涉法涉诉案件,可以说,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始终是公安机关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结合公安信访工作实际及自身体会,就基层公安机关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公安信访矛盾化解工作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产生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安机关的办案单位由于执法不规范,加之调查取证不及时,导致案件久拖未结,群众久盼未果而上访。这一问题在伤害案件中表现尤为突出,全部是要求公安机关尽快处理,给受害人讨回公道,而且全部是派出所办理的案件。在办理伤害案件中,有的案件情况复杂,往往双方互有伤害,公安机关在调查取证中,难以将案件事实调查清楚,许多群众出于乡邻关系不愿作证,导致调查取证困难。这就造成当事人,尤其是受到伤害的群众因公安机关办案久拖未结而得不到公正的待遇,迟迟讨不回公道而上访。

(二)民警本身素质差,在调查案件中方法简单,工作不细致,在答复群众时语言粗暴,解释不到位,不懂群众语言,造成群众不理解而上访。这方面的原因,在很多信访案件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如有的民警出警时现场处置简单,对

本应当场采取的证据没有及时提取固定证据,事后再提取证据时已时过境迁,无从提取;有的民警办案经验不足,没有对当时在场的见证人进行登记或现场调查,只注意了对当事人的调查,忽略了外围其他人员,造成事后不好找现场见证人;有的民警在向当事人解释案件进展情况时存在不注意方式和语言表达的问题,比如说“案件证据不足,没法处理,现场没人作证,没有证人,我有什么办法?你找证人吧”等推脱责任的话,明显存在推诿、扯皮心理,引起当事人极大反感,造成上访;甚至有的民警对当事人的询问很不耐烦,语出惊人:“是你办案还是我办案?”、“我怎么查案还得听你的?”“我没有办法,你有本事让公安部来给你破案”、“愿意上哪儿找上哪儿找,愿意去哪儿告去哪儿告,你去省里,去中央吧”,当事人听后会产生很大逆反心理,心生怒气,导致上访。

(三)信访人自身的原因。案件当事人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也是形成信访问题的主导原因。一是求决心切。纠纷伤害一发生,即想通过信访,直接向领导投诉,要求处理对方,索要医疗费或赔偿费。二是对处理的程序缺乏了解。由于有的案件承办人员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当事人对民事赔偿、对伤情鉴定周期等不能理解而上访纠缠。三是利益驱动。有的当事人提出不合理的高额补偿,使对方难以接受,达不到目的,又不走正常的诉讼渠道而进行上访。四是法制观念淡薄。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处罚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往往通过信访来施加压力,以达到撤消原处罚的目的。五是对基层办案单位不信任。想走上层路线,通过信访争取上级领导的同情和支持。六是无理缠访。一些信访群众固执

己见,性格倔强,不易接受事实和道理,无理取闹,纠缠不休。

二、做好公安信访工作的对策

做好公安信访工作是一个整体的工作,需要公安机关各部门各单位,综合协调,共同努力,不能就信访搞信访,要注重信访源头治理,建立长效机制,使信访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一个理念,掌握一个标准

牢固树立“信访无小事”的理念。凡引起群众信访的问题都是群众不满意和对公安机关有意见的问题,信访问题的多少是一个地方公安工作好坏的直接反映。“信访无小事”与“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一脉相承的。从讲政治的高度,正确对待信访,善待信访当事人,提高队伍的执法为民意识,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

信访问题化解要以“四到位、三不欠”为标准。信访问题的化解,是事关稳定的问题,张越书记提出的“四到位、三不欠”为我们信访问题化解提出了明确标准。“四到位、三不欠”即法律问题解决到位、过错责任追究到位、解释疏导教育到位、实际困难帮扶到位,不欠法律帐、不欠经济账、不欠感情帐。

(二)用好两种方法 一种是“软”。所谓“软”就是对信访人语言温和,态度文明,接待热情,认真倾听其诉求,让信访人激动的情绪得到释放,让信访人无助的心理找到依靠,先把尖锐的矛盾进行软化,让信访问题“软着陆”。“软”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做错了事情或者工作中确实存在问题和

瑕疵的,该向信访人低头的就要低头,该赔礼道歉的就要赔礼道歉,也就是该软时一定要软,不能强词夺理激化矛盾,实践证明,“软”是化解信访矛盾的一种有力手段,许多信访人要的就是公安机关的一个态度,上访争得也就是一个“理”。

一种是“硬”。所谓“硬”就是对于是非问题敢于“硬”,要坚持原则,敢于较真,态度鲜明,尤其对于信访人的无理要求,要明确申明观点,态度要“硬”,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给信访人以幻想,让其打消无理要求的念头;对于信访人的不当信访行为,不按正常的信访途径和秩序去反映问题,信访中采取过激行为,或者召集一大帮亲戚朋友采取围堵、打标语等扰乱公共秩序的闹访行为,要明确指出,告诫其按照规定依法有序信访,把闹访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的违法行为就要严厉依法处理,该硬时一定要硬。

实践中就是要讲究“软硬”结合,一味的“软”没有“硬”,软的就没有原则,软的就一塌糊涂没有意义;一味的“硬”,就会使矛盾越来越激化,问题升级,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该软时要软,该硬时要硬。

(三)抓住三个环节

调查取证环节,就是案件发案的最初阶段。在对近几年信访问题的分析中,发现检举类信访问题占绝大部分,尤其是伤害类案件占很大比重,原因都是公安机关的案件办理久拖未结,受害人方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引起的信访问题。针对这类信访问题,要加强自身建设,从客观上要规范执法服务行为,从主观意识上要提高认识,尤其是派出所,在处置这类案件时要掌握一个“快”字。一是出警要快。一旦接到报警,要快速出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制止、控制事态发生,控制嫌疑人,马上开展工作,首先让群众对公安机关雷厉风行的作风满意。二是调查取证要快。到达现场后马上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对现场人员进行调查,对现场进行勘察,在第一时间,趁当事人还未来得及采取狡辩思维、串并供诉等本能性的自我保护措施时,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从而为尽早结案提供有力证据。

初信初访环节,就是信访问题发生的最初阶段,这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点。在信访问题发生后,群众第一次到公安机关信访,这时就要认真对待,尤其是信访民警接待群众一定要态度和蔼,文明礼貌,让群众相信公安机关能处理好问题,将信访群众吸引在当地,下最大力气想方设法把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如果在初信初访阶段不能化解和解决信访问题,就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问题叠加,矛盾升级,形成难以化解的信访“老户”,所以抓住信访的初信初访环节至关重要,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坚持用“四心”贯穿执法及信访工作始终

公心,即公平正义之心。公平正义,是执法工作的核心,也是每一名公安民警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少上访案件是因为民警处事不公、执法不严,处理不及时、不到位,把小事拖大、大事拖难,使群众对受案单位和民警失去信任,造成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因此,无论是办理大案小案还是解决矛盾纠纷,整个执法过程必须体现公平、公正,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使当事双方无话可说。

耐心,就是要不怕麻烦。有些民警在接待群众方面缺少耐心,认为群众反映问题是添乱子、找麻烦,因而有反感情绪,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不认真接待,对群众提出的疑问不耐心解释,敷衍塞责,往往会将小问题演变为一起上访案件。这就要求办案单位对每个反映问题群众都要热情接待,详听其述,弄清矛盾纠纷的来龙去脉,耐心予以解释,妥善

及时处理。对群众提出不符合实际的问题,不能草率应付,要将心比心做好细致的解释疏导工作,稳定其情绪,力争把矛盾解决在激化之前,平息在萌芽状态。

爱心,就是对信访群众要有感情。信访群众往往是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一般都是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应当得到的公正却迟迟得不到,没有办法才上访。信访群众往往心怀怨气,心里憋着一个疙瘩,这样的信访群众占绝大多数,所以对信访群众一定要真情相待,用爱心去化解信访群众心中的怨气,去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对待来访群众,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他们、温暖他们,绝大部分都能通情达理、理解支持。

信心,就是坚信没有化解不了的信访问题。信访问题在许多人的眼里是老大难问题,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没人愿意碰,见了信访问题就推,见了信访人就躲,原因就是怕信访,对化解信访问题没有信心。信访问题都有其目的和原因,只要肯扑下身子,认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去研究解决,问题总能化解。对诉求有理的予以解决,部分有理的部分解决,无理访的解释到位,有困难的帮扶到位,一般都能化解。仍然坚持无理上访的,依法按程序走终结。只要工作到位了,就没有化解不了的信访问题。

(五)落实五项措施

领导要重视、支持、参与信访工作。“信访工作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一是必须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只有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接访,通过接访工作,才能进一步了解信访,从而理解信访,体谅信访,支持信访。二是实行领导

包案责任制。所有的信访案件,都必须落实包案领导,明确责任人和化解时限。只有领导干部重视了、用心了、行动了,才能调动各种资源,带动全体民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公安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积极开展信访案件评查。实践证明,案件评查制度是一项解决信访问题非常有效的制度,通过对出现信访问题的案件进行评查,对在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瑕疵全部查找到位,进而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案件评查,为进一步化解信访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总结经验教训,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

篇6:公安信息化

一、深刻认识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引领公安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是一场以公安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警务革命,具有公安工作战略性位置。对此必须深刻认识。

从现实情况看,我局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相对滞后、基层信息化基础薄弱、民警应用意识、水平不强、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工作机制不健全、不协调,专业力量匮乏等问题,严重不适应实战需要,严重制约了战斗力的形成。对此必须充分认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力推进信息建设与应用,提升“网上作战”、“网上管控”、“网上办公”能力。

二、全面完成现阶段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目标和任务

一基本构建公安“大情报”系统,全面提高公安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二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等信息化基础设施。

三实现80%以上的公安业务信息采集、使用、维护的信息化流程。四八大资源库的数据质量达到完整、准确、鲜活的要求。

五提高公安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公安情报信息系统等高端应用进一步推广。六构建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公安信息化应用格局。七实现队伍建设、内部管理、执法质量等信息化。

篇7:公安信息化侦查

高科技彰显无穷威力 信息化织就“天罗地网”

7月10日,全市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达标工作现场会在揭东公安局举行。这次会议,旨在回顾总结近年来全市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广先行单位的经验,从而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穷尽资源搞建设,建设目的在应用”,揭东公安机关在这方面走在全市前头,也尝到了信息化在实战中应用的甜头。

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使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信息化应用是公安信息化的落脚点和推动信息化建设技能发展的新起点。自去年开展“信息采集百日会战”以来,揭东县公安机关在“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的“四全”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梁伟发厅长提出的“五个一”目标以及周新全局长提出的:“我们在采集信息中,要以建立‘完整、准确、鲜活’的数据库为目标,以实战、实用为标准,从难处开刀,全面提升揭阳市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指示精神,大力加强信息化应用推广工作,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全面研判,为我所用,服务警务活动,使之成为科技强警的“助推器”。并充分利用“一个平台三个系统”以及各种警务信息系统的资源,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并采用“天上巡、卡上堵、面上控、网上对”的立体防控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对“人、车、屋、场、网”等治安要素的动态管理、精确打击和快速反应能力,密织一张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天罗地网”,使违法犯罪人员无藏身之地,真正实现“建为民公安,保揭东平安”的目标。

定时巡视 “天”“地”联动

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科技成果具体运用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更好地预防、控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科技手段。只有实行视频监控与地面警力相联动的形式,才能发挥视频监控系统的最大效能。揭东县公安局自去年十月份开通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及“三台合一”指挥平台以来,实行管理人员24小时监控巡视制度,不断调整视频监控头的摄录范围、方向,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地面巡逻民警及巡警大队固定卡哨联系。使“天眼”与“地网”联动,不给违法犯罪人员可乘之机。

通过视频监控,锁定犯罪嫌疑人。

实战案例:利用视频监控与地面警力相结合,快速侦破持刀抢劫案件 2009年4月30日20时多,当视频监控工作人员在定时进行“巡视”时,发现揭东开发区巨轮厂旁的建设银行自动提款机的视频监控图像有异常情况:一名男子在取款时遭到三名男子持刀抢劫,歹徒抢劫后四散逃走。发现这一情况后,值班人员在指令城东派出所出警的同时,调集县城各处的民警紧急出动进行围捕,同时调集辖区的监控点不断进行拦截监控,并将在视频观察到的嫌疑人的外貌特征及衣着情况及时通报给出警单位,“天”“地”联动,很快将三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能实时记录违法犯罪的情景,为许多重大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关键线索,同时压缩了违法犯罪分子的作案空间,在侦破案件、震慑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卡口站岗 卡住犯罪

治安卡口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主要应用在城市的进出口交通要道、高速公路的出入口、重点路段等处。对监控路面过往的每一辆机动车进行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的记录,获取过往车辆的全景,牌照、速度、日期、行驶方向等信息。治安视频卡口的建立,为侦查被盗抢车辆,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后逃逸的方向等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揭东县公安局充分利用治安视频卡口记录的信息,结合案情进行综合研判,成功破获了一大批案件。

实战案例:利用治安卡口,侦破月城“3.09”38万现金被盗案

2009年3月9日11时许,月城镇日盛五金厂财务人员到公安局报称:他在东山区阳美大酒店前的交通银行提现金38万元后,将现金放于自驾的小车的驾驶座位下,行驶至月城信用社后将车停在门口,自己进信用社办理业务出来时发现汽车玻璃窗被砸破,车内的38万元现金被盗走。接报后,揭东县公安局领导立即召集刑警大队及月城派出所对案件进行研判,初步断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尾随跟踪银行提款人实施盗窃的案件。尾随汽车实施盗窃,作案人必定有驾驶机动车,如果经过治安视频卡口必有图像记录,得出这种判断后,办案人员立即与市局指挥中心联系,调出受害人经过的治安视频卡口的有关资料信息,结合受害人提供的其他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发现在卡口记录资料中一辆丰田卡罗拉小汽车具有重大的嫌疑。办案人员立即调出有关车主资料照片与卡口提取的有关相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比对,锁定了该车车主唐某(广西玉林市兴业县人)具有重大的作案嫌疑。通过摸查其周边的关系人情况,最终判定了月城“3.09”盗窃案就是杜某、梁某、庞某等人组成的盗窃团伙所为。在市局有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下,终于在广西玉林市将这伙近期活跃在揭阳、潮州、汕头等地尾随银行提款人实施疯狂盗窃作案的人员一网打尽。

信息对比 张网待捕

信息研判比对,大大提高破案率。

去年的“信息采集百日会战”及“三基工程”建设,公安机关采集到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建立了相关的各大资源库。在公安信息化应用整体推进的背景下,各警种和各个层次的破案单元依托网络警务信息系统,以涉案信息共享运用为核心,采用资源共享,信息对比,远程查控等有效手段,充分运用信息资源和各大******查控系统进行侦查破案,真正做到“鼠标一点,千里缉凶”。通过在各大警务系统中进行信息对比,公安局破获了一大批刑事案件,抓获了一批逃犯。

实战案例:利用旅馆业综合比对查控系统抓逃犯

009年6月16日凌晨3时,旅馆业综合比对查控系统报警声骤起;有一网上在逃人员登记入住某酒店907号房!指挥中心迅速指令城西派出所立即抓捕。接到指令后,城西派出所紧急出动警力赶到酒店,在酒店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打开了907号房,并依法将房内的有关人员传唤到派出所审查。到所后,派出所民警详细询问了各人的基本情况,将信息与网上在逃人员系统进行比对核查,最终锁定了其中一名叫谢某钿(曲溪办事处居委人)就是网上在逃人员。

实战案例:人口管理增量信息比对发挥效能

2009年6月22日上午,一男子到城西派出所办理其户口迁移登记手续。户籍民警对该人员资料进行审核后,在录入人口信息并进行比对时,发现该人系网上追逃人员。发现这一信息后,民警立即将情况汇报所领导。所领导缜密布置,一方面迅速组织民警在办证大厅盯住该办证人员,防止逃跑;另一方面迅速登录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检索,核对该人员身份。检索结果显示,在逃人员杨某聪的全部信息资料与办理户口迁移登记手续的人员信息相符。情况核对无误后,办案民警立即扑上前,将在逃人员杨某聪缉拿归案。

2009年6月24日,城东派出所民警在录入辖区外来人口信息时,根据信息的比对,发现揭东开发区某食品厂的工人肖某系网上在逃人员。工作人员立即将此情况汇报所领导,所长杨建伟高度重视,一方面将肖某的人口信息与全国在逃人员信息资料库进行比对核实;一方面对肖某跟踪布控,锁定其住宿地点。2009年6月25日上午,城东派出所在厂方的积极配合下,将网上在逃人员肖某抓获归案。

据统计,自今年4月份开展信息化应用推广工作以来,揭东县公安局利用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侦破案件28宗,抓获网上追逃人员45人。充分彰显了高科技、信息化应用在警务工作中的作用。

湖北警方通过信息化建设侦破案件

记者周寿江 通讯员王昕 王旭东 艾志伟 林世海 提要: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里,全省各地运用网上执法办案信息,直破、协破刑案1万余起,通过信息比对抓获网上逃犯近1600人,创历史新高。昨日,警方向本报通报了通过信息化建设侦破的几起典型案例。小纠纷引发冲突致人身亡 民警QQ空间里揪出元凶

去年1月8日晚9时许,咸宁市温泉区交通路46号的“三家发”游戏机室内异常热闹,6名外出打工者在这里打发时间,其中陈某和一名老乡在玩“老虎机”,张召发等4人在旁边观看。在玩的过程中,陈某有一把赢了40元钱,同行老乡都高兴得叫了起来。此番喧哗引起对面另一伙人的不满,双方发生口角。

眼见要打起来了,游戏机室的老板娘刘某上来阻止。随后,挑起争端的那方先离开了游戏机室。不久,张召发等人也出了游戏机室。双方在大街上互相谩骂并厮打。

在打斗过程中,对方有个年轻人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疯狂向张召发、陈某等人乱刺。张召发受伤倒地,陈某见状立刻拨打“110”报警。那一伙人立刻拦了一辆的士逃离现场。张召发后不治身亡。接到报警后,温泉警方快速出动,勘验现场的同时,通过调查走访,得知持刀伤人一方人员中,有一个人姓施,系当地人,施某经常到游戏机厅玩。

施某家的地址很快被警方查到,通过扩大范围访问,民警发现最后接触施某的人是镇某,镇某承认见过施某一伙四人,施某当时找镇某借路费逃跑,镇某身上没钱便没给。镇某表示,他只认识施某,另三人不认识。

因施某一伙四人都很年轻,侦查员想到现在的年轻人均用QQ聊天,说不准会在QQ空间里留下些相关信息。民警设法获取了施某的QQ号,后在施某的QQ空间中,发现有大量的案发前生活相片,经辨认,确定了另两名案犯的相片,但不知名字。

民警浏览其QQ空间其他相片时发现,一个月前,上述三人曾与一名女孩一起游玩,并用手机拍下游玩时的相片,其中的一张刻有“施某、钱某、熊某、××到此一游”字样的照片,从而初步确定了另外两人可能名叫钱某、熊某。

警方通过进一步工作,将该案相关嫌疑人的相片发放到各车站和网吧,案发次日早晨,警方将施某、钱某、熊某三人抓获,三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根据三人的交代,警方很快将另一名涉案人员抓获。警方点评

本案在对犯罪嫌疑人施某的QQ进行检查时,通过嫌疑人QQ空间上的照片信息,最终确定了本案另外两名犯罪嫌疑人的相貌与身份信息,从而为本案找到了突破口,成为了本案侦破的关键所在。当然,这给侦查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侦查员在开展工作前要先对网络相关应用事宜有所了解,懂得新形势下年轻人关于网络方面的一些爱好和常识等。嫌疑人载近百万元货物“蒸发” 视频监控迅速锁定贼踪

过去,“天罗地网”只是一个比喻,现如今,随着公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遍布各地的社会视频监控系统就像蛛网一样让违法犯罪人员无处可遁。

去年9月26日15时,黄石市大江汽运公司负责人李黎向东方山公安分局报案称:该公司聘用司机刘某(男,40岁,黄石人)于头天下午5时许,驾驶一辆东风牌多利卡货车运送电解铜到武汉市某公司,按惯例,当晚就应该送到武汉,但是直至26日下午2时,对方公司仍未收到货物,事主派人沿路搜寻未果,也未发现此路段有交通事故,且刘某的手机从25日晚10时起处于关机状态,无法联系。

事主李黎怀疑刘某连车带货一起卷走了,遂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于货物价值90余万元,李黎很焦急。

接到报案后,警方迅速调查发现,司机刘某应聘到此不到半个月,个人信息十分少,通过查询人口信息,民警与其家人取得联系,了解到9月25日晚上刘某曾给家里打过电话,说话不多,似有心事,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由于李黎提供的线索十分有限,案件情况此时并不明朗,既不能排除刘某卷走货车与货物的可能,同时也不能排除刘某在运货当中遭遇到劫持或其他无法预知行为的可能。

侦查人员暂时只能明确刘某驾驶的货车已经离开黄石。另外,根据李黎提供的情况,9月25日下午5时30分许,他和刘某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铜库装好电解铜,从有色冶炼厂东门出厂到东门附近的大江公司车队盖雨布,之后李黎便驾车先回家了,至于刘某盖好雨布后驾驶货车往哪个方向走了,他并不清楚。

从现场来看,有色冶炼厂东门外不远处就是106国道,分别有往东、南、北三个方向可以出城。为了确定刘某驾驶的货车的去向,刑侦大队调取了监控视频资料,利用分段查询的方法排除了货车从南、北两个方向出城的可能,那么只剩下往东方向出城的可能性,而往东是到黄石市内方向,并且有多个出口可以通过高速公路、长江大桥及乡村小路离开黄石。侦查员首先对各个出城路口的治安卡口进行查询,但遗憾的是,所有的卡口都在维修,无法提供有效信息。于是,侦查员有选择地对部分社会监控视频和沿街单位监控视频资料反复查看,进行仔细分析,终于发现刘某驾驶货车于去年9月25日18时04分经过老下陆路口往大冶方向驶去,而货车正常的行驶方向应该是上武黄高速公路。由于大江车队到老下陆路口沿途都是较繁华的市区道路,警方基本上排除刘某被人劫持或胁迫的可能,这就说明是刘某本人私自改变了正常的行驶方向。结合以上分析和前期调查时李黎反映刘某编造谎言拒绝其派人跟车的情况,侦查人员基本确定了刘某的行为已经涉嫌职务侵占,并于去年9月26日当晚立案侦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27日下午,刑侦人员根据刘某的身份信息在公安网通过各省级信息查询系统逐个查询,发现他曾于9月26日入住河南省漯河市某商务酒店。

黄石警方迅速向漯河警方通报了情况,漯河警方接到通报后,迅速采取措施,于9月27日下午5时在该酒店将正在办理退房手续的犯罪嫌疑人刘某抓获。经审查,刘某交代了在运送货物过程中,见财起意,准备将货物拖到河北唐山市销赃的违法事实。

从受害人报案到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并将价值90余万元的14.8吨电解铜如数追回,仅用了26小时,至此,该案成功侦破。警方点评

在整个案件侦破过程中,视频监控信息和网上查询的综合运用,为侦查破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就像“蛛网”一样让人一目了然,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天罗地网”。命案逃犯负案躲藏7年 警综平台现场戳穿谎言

武汉市公安局巡警处十里铺治安检查站将信息化手段充分融入到日常巡查工作中,上月,该站民警通过严盘查,细比对,成功抓获一名命案逃犯。

上月1日凌晨3时许,该站民警在京珠高速武汉西出口处设点盘查,当盘查一辆准备出武汉市的黑色海马轿车时,民警要求司机出示相关证件,司机很配合地下车说:“不好意思,证件放在家里没有带。”看到司机配合的态度,民警最初感觉司机可能只是一般的交通违章(未带驾驶证),但民警并没有就此放过,而是继续盘问:“你叫什么,多大年龄?”司机很果断地回答到:“我叫代帮权,27岁。”民警继续问:“哪个dai字?”司机迟疑了一会儿后说:“代数的代。”司机的这一迟疑很快引起了民警的警觉。

民警通过警综平台对该名男子的身份进行核实,但经查询发现显示的图片与该男子不相符,民警意识到这名自称代帮权的男子有意隐藏着什么,遂将其带回站内继续审查。但该男子拒不交代真实姓名和家庭信息,询问陷入僵局。随后民警对其手机进行了检查,通过其手机短信内容,民警发现别人称其绰号“憨头”。这个发现让民警的审查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民警运用这个绰号“憨头”在全国逃犯网上进行查询,发现有一个名叫熊远平(男,33岁,孝感人)的逃犯,其绰号就叫“憨头”,而且图片与被盘查男子相符。

经查,嫌疑人熊远平于2003年10月10日晚11时伙同其他犯罪嫌疑人,经事先预谋,向曾某、周某等人报复行凶,将曾某砍死,并使多人受重伤。熊某作案后逃往外地一直不敢回孝感老家,在外逃窜的7年里,熊也曾多次接受过其他警察的盘问,但由于他伪装得比较好,每次都侥幸逃开。警方点评

篇8:内地公安影视文学的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公安影视文学

一、内地公安影视文学的现状

内地公安影视文学有别于普遍意义的警匪影视作品, 其更注重于描绘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并且不同程度地受到公安机关的支持, 担负着一定的公安机关宣传职能。按照类型划分, 公安影视作品可大体划分为三个类型:一、纪实性的案件描绘, 如《九一八大案》;二、注重描绘人民警察情感活动的影视作品, 如《永不瞑目》;三、着重描绘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探案破案的影视作品, 如《惊叹雷鸣》。公安影视文学发展至今, 诞生了不少优秀之作, 如《龙年警官》, 《情不自禁》等, 极大地满足了观众们不同的观影需求。

进入21世纪后, 公安影视文学作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方面, 警察职能的逐步转变要求新时期的公安影视文学作品能够有力树立起新的警察形象, 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形成;另一方面, 影视消费市场的逐步发展对各种类型电影的需求不断加大, 作为长期活跃于影视市场的公安影视也希望借此机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在各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和电影的各个档期都不难觅得公安影视作品的身影。同时公安影视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各式题材新颖, 构思巧妙的影视作品不断与观众见面, 如今年在央视播映的《雏鹰预备警官》, 将视线聚集在90后警校学生上, 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公安影视文学作品沉闷死板的局面。

在大繁荣的同时, 仍然值得注意的是内地的公安影视作品仍存在着创作模式和形态模糊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 内地公安影视文学作品绝大多数都以警察作为主角, 这便造成了主人公职业形象过于单一, 容易引起观众审美疲劳。其次, 内地的公安影视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只能构造单一的好警察形象, 过于完美和符号化的影视人物形象与现实存在一定出入;其三, 对于犯罪分子的描述也存在过于典型化和不现实的问题, 犯罪分子只能是凶神恶煞, 心狠手辣, 不能正面描绘犯罪分子, 否则会有错误引导观众之嫌;其四, 对于详细犯罪侦破过程和侦查手段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犯罪分子从中学得犯罪技巧, 另一方面也使得“破案”这一最大的卖点失去了魅力, 部分公安影视作品陷入叙事手段空洞老套的怪圈;最后, 由于受到现有体制的限制, 公安影视文学可挖掘的素材已近枯竭, 大多公安影视作品千篇一律, 缺乏吸引力。

二、公安影视文学的再认识和发展方向

21世纪以来, 公安影视文学作品顺应时代的发展正在逐步转型, 正积极发展本土的类型影视作品。2003年CEPA的签署使得大量香港电影人北上, 合拍片的风潮对于内地的影视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警匪片作为最先受到影响的类型电影, 新时期的影片如《西风烈》、《硬汉》、《天下无贼》等逐渐显示出更多的香港元素。但由于公安影视文学的特殊性质, 即严格的拍摄立项, 审核等程序, 公安影视文学作品虽未像警匪片一样进入全新的类型化创作时期, 但许多新鲜的变化仍然值得我们去重新探究对内地公安影视文学作品的认识。

首先, 公安部《关于切实加强公安题材影视节目制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加强了对于公安影视文学作品的规范管理和明确的规定。诸多的限制因素一方面是对原有公安影视文学作品的规范调整, 另一方面也促使公安影视文学作品必须进行自我调整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求。

以前一段时间热播的《雏鹰预备警官》为例, 相比过往集中突出重点人物形象的做法。该剧中, 集体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性格各异, 甚至有着各样缺点人物形象取代了以往完美无缺的样板人物。同时, 将视角聚焦于警校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成长经历, 一定程度打破了单一的场景布局, 缓解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最后, 相比千篇一律的铁汉柔情, 大义凌然的情节, 该剧诸多轻松诙谐的台词拉近了警察职业与普通民众的距离, 极大地提高了警察职业的认同感。虽然有着诸多的创新之处, 本剧仍有许多不足, 如过度戏剧化的情节, 无法真实反映警校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况;急于打破僵局, 情节生硬, 生搬硬套, 容易让观众造成混乱, 以及仍未真正打破公安影视文学的旧格局, 容易陷入空洞的俗套等问题。

其次, 市场化的需求使得公安影视文学不仅仅局限于宣扬公安形象, 票房和收视率也成为衡量公安影视文学作品的重要标杆。因此, 新时期的内地公安影视作品也呈现着更多的商业因素。如新近上映的《神探亨特张》, 作为一部纪实性影片, 该片在获得公安机关的支持下描绘神探张会领事迹的同时, 邀请了如周云蓬, 作业本等诸多微博名人参与演出。这无疑是公安影视文学作品的一大革新, 利用微博名人的号召力扩大了影片的影响力, 从而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当然, 这不是普遍现象, 越来越多的公安影视文学作品为了获得足够关注, 也开始利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

最后, 为满足关注的观看需求, 内地的公安影视文学作品应当找到属于自己的新鲜元素和看点。与同时期的香港和国外的警察影视作品相比, 内地的公安影视文学总是会让观众觉得不给力甚至乏味。这不仅是由于长期以来内地公安影视文学因循守旧, 难得创新给观众留下不佳印象的结果, 也是由于中国内地的观众在观看这些不同影视作品的观影心理, 也就是对真实“苛刻度”的要求造成的。从接受审美的角度来看, 对于不了解的文化, 观众会报以更多的宽容。反之, 对于熟悉的文化, 观众就会变得更加苛刻。这对内地的公安影视文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由于在相近的文化背景下, 影视作品更容易达到作者与观众的共鸣, 产生更大的影响。挑战是由于观众对于文化背景和警察职业的熟悉程度, 落入俗套和过于虚假空洞的影视作品一定是难以得到观众的欢迎。

三、结语

如今, 内地公安影视文学作品同时需要兼顾市场和宣传职能, 这也为其发展提出来新的要求。因此, 内地的公安影视文学作品需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警察影视作品的优秀经验和先进技术, 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不能盲从, 应当结合内地大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 探索出真正适合的发展路子。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喜闻乐见的公安影视文学作品诞生, 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2]、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上一篇:改革成功的因素是什么下一篇:美丽的家乡章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