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2024-05-03

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

篇1: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做一个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从记下几方面进行学习和提高自己:

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

我国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曾指出:“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很有影响,的。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的答举止总体要求实稳重,稳重就是举止斯文和谐,庄重潇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为此,就要注重自己在语言,表情,身体动作方面的要求。教师应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不自觉的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不仅看到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的好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倪敏达和李红旗两位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匙钥。

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是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篇2: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这次我很幸运参加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它本着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几天的学习中,使我认识以下几点:

一 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要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如:徐教授讲的,在音乐欣赏课中,要学生学知识,懂感情,爱生活。还讲到西方音乐欣赏课时,要注重时代背景,作者个性,乐派风格,音乐词汇。一堂生动的课应充满艺术的力量,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在于吸引着,感染着,鼓舞着许多学生为追求美,创造美而终身努力着。

二 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材料,呈现方法。通过采用图画,幻灯,投影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深厚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共舞的·方法,如黄老师在教我们大合唱中,分多声部,混合唱,在课前还穿插一些兴趣活动,使学生们都集中到课堂中。在合唱时,教学生一些指挥动作,如陈国梁教授教的合唱指挥技巧,强调拍点的掌握是指挥的基础,根据不同的节拍指挥不同的动作,让学生动口,动手,这样就达到了高潮,课堂就活跃起来。

三 实施实际演练,来传情达意

教师是为每个学生的进步而教学,每个学生进步与否,是衡量教学优劣的尺度。舞蹈是音乐的表现方式,因此一首好的歌曲要配上一段优美的舞蹈。周教授说,舞蹈是艺术的一种,通过体炼,组织动作,姿态,节奏,表情,对动作进行艺术加工,传情达意与体育舞蹈相结合。起着宣传和教育的作用,它的社会功能是为了大众欣赏和娱乐,表达思想方式。中小学生正处在爱说爱笑的年龄时期,利用课余时间成立舞蹈小组,教她们欢快活泼的舞蹈,更有利于她们的身心健康。

篇3: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2006年底, 北京市正式启动了“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以下简称“素质提高工程”) , 市财政为此设立1.5亿元专项经费保证工程的实施。“素质提高工程”由“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计划”“教师人才引进与选拔计划”“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教师国内外研修计划”和“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计划”五大类别共9个计划构成。

“教师国内外研修计划”, 由“国内研修计划”和“国外研修计划”两个子计划构成。“十一五”期间, 市财政设立2000万元专项经费, 对500名左右专业教师国外研修给予资助。组织教师到国外接受专业培训, 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技术, 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为落实“国外研修计划”, “北京市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和“北京市职业院校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师培训基地”按照市教委的统一部署, 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2月分别组织了4个团 (计算机类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机电自动化类专业、模具类专业) , 包含来自全市18所职业院校, 共72名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赴德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二、赴德国培训的概况

此项目由中国和德国政府教育部门共同举办。德国承接此次培训任务的是德国柏林GFBM培训中心和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教师培训学院。

德方针对中方的需求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

1. 德国职业教育的体制与理念培训

根据培训计划的安排, 在巴符州教育学院、斯图加特信息学校、瓦特格斯学院、泰特朗电子学校、黑森州卡塞尔市的海尔维奇-勃朗克兹职业学校的培训活动中, 先后多次涉及德国职业教育体制和教育理论的培训内容。包括:德国教育体制与“双元制”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方式、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的课程思想。这些内容也为后续培训内容的安排奠定了基础。

2. 职业学校的实地考察与教学观摩

此次培训将部分培训活动安排在巴符州教育学院、斯图加特信息学校、瓦特格斯学院、泰特朗电子学校、黑森州卡塞尔市的海尔维奇-勃朗克兹职业学校、菲利普-马特奥思学校等8所职业学校进行, 听课10余节, 与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进行了多次座谈。

3. 参观和考察“双元制”企业

参观了典型“双元制”企业, 实地考察“双元制”在企业的实施情况。参观企业包括戴姆勒奔驰公司培训中心、MTU公司、博世公司、德国电信、宝马摩托车厂、卡塞尔市大众汽车公司铸造加工、埃斯丁根-SMG铸造工厂、德国海德堡印刷厂铸造车间、斯图加特市肾透析仪器生产厂等10家企业及这些企业的培训中心、学生实习场地。

历时4周的培训,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时间紧凑;考察与培训相结合, 讲授与研讨相结合, 案例与实操相结合, 从柏林到巴符州, 从学校到企业, 从企业到行业协会, 使我们亲耳听到德国职业教育专家的讲解, 让我们感到十分过瘾;走进德国职业教育学校的课堂为我们接触德国先进的教学方法开启了大门;考察典型“双元制”企业与行业协会, 使我们切身感到学校与企业的水乳交融, 密不可分;所有这一切为我们如何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思路与帮助, 使老师们受益非浅, 收获颇丰。

三、赴德国培训的收获

1. 切身感受了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实质

(1) 关于“双元制”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最负盛名的一种形式。“双元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的职业教育形式。“双元制”可以说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培训教育模式, 将其称为“学徒制”更加贴切。这里所谓“教育企业”是必须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才有资格主办职业教育。根据受教育者与企业签订的以私法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合同, 受教育者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在职业学校则以“学生”身份接受完整、正规的职业教育 (见图1) 。

(2) “双元制”学生来源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 一般必须具备完全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证书, 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 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 得到一个培训位置, 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 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 即他具有了双重身份:在企业是学徒工, 在学校是学生, 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企业和学校。完成“双元制”培训后, 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 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

(3) “双元制”的产生及法律保障

“双元制”的成因既有德国传统文化背景, 也有德国的法律基础。

德国崇尚手工艺和技艺, 有强烈的职业归属感, 这是“双元制”根植的沃土。德国历史上手工业非常发达, 有重视手工艺和技艺、重视技术和实践的优良传统。手工业不仅是“双元制”产生的摇篮, 而且也是实施“双元制”培训的重要力量。

崇尚技艺而不鄙薄职业教育是德国的社会风尚。德国有句谚语:“不教青年人手艺等于让他们去偷”。德国人总是教育子女学习技艺立足社会。在德国大众心目中, 接受职业教育并非无可奈何的选择, 而是主动的要求。德国教育指出, 培养一个技术熟练精湛的劳动者与培养一个知识广博的大学生相比, 对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双元制”作为一种涉及面广的社会活动, 其健康运行有其强有力的法律作保障。一是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如:《联邦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以及联邦各州颁布的学校法。德国是一个在职业准入制度方面管制非常严厉的国家, 在全德工商协会 (IHK) 颁布的365种职业中, 企业学徒必须取得IHK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职业教育法规定, 企业招收初中毕业的学徒时, 必须为其提供为期三年至三年半的“双元制”教育, 即1/3的时间安排到职业学校学习课程, 2/3的时间安排在企业实习。二是有办学经费方面的严格明确的各种规定, 确保了经费的稳定来源并不断增长。三是对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职教师资的培养和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标准等都给予法律确认。这三方面的法律成为“双元制”职业教育向社会提供全面有效服务的强有力的保障。

(4) “双元制”的基本规模和专业

“双元制”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常在十二年义务教育之后, 部分初中毕业生可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 完成3~3.5年学徒培训进入企业就业;部分初中毕业生还可进入文理高中, 毕业后升入大学;还有较少部分由职业学校毕业就业或进入大学。

“双元制”职业学校40%的学生学习手工业领域的专业。在现代工业化过程中, 德国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于其现代的内容。政府认为, 手工业对经济的现代化是具有经济补偿、培养人才和促进就业的特殊作用。这就是德国保留和发展手工业、行会和“学徒制”的原因。

目前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学徒规模约为180万人, 分布在360余种职业中。但职业分布表现出不平衡性, 其中绝大多数学徒集中在零售、装备制造、公共事业、美容美发、餐饮服务等行业。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实际上就是职业 (德语Berufe) 。伴随产业结构不断变化, 许多传统的职业逐渐消失, 新兴的职业、交叉的职业不断出现, 政府和行业协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所培训的职业进行重新界定。“双元制”的职业是由联邦政府在《职业培训条例》中加以规范的, 上世纪50年代“双元制”教育的职业为770余个, 到90年代末期减至370个, 目前共有90余个职业大类365个职业。

(5) 行业协会在“双元制”中的地位

“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为主的原则正是靠经济界通过行业协会强化“学徒制”的管理来体现。全德工商协会 (IHK) 在“双元制”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具有实质性的四大职能:

(1) 颁布法规性文件。如学徒培训合同、职业资格考试方案等。

(2) 顾问咨询。对企业提供咨询, 对学徒提供咨询等。

(3) 检查考核。对企业培训条件进行检查, 对培训合同进行检查, 对企业培训教员情况进行检查, 对学徒进行检查等。

(4) 监督。对整个“双元制”培训活动进行监督。

德国职业教育几百年的发展史表明, 职业教育主要是靠行业自已发展起来的, 国家干预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

(6)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实质。在德国的培训, 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德国“双元制”的实质是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是以企业一元为主, 以学校一元为辅;更注重实践环境的实真, 而非环境的虚拟;更强调实践的过程, 而非实践的结果;更注重工作过程中训练, 而非学校中演练;更注重做中学, 而非学中做。

2. 深刻理解了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思想

(1) “学习领域”诞生的背景

上世纪90年代, 企业对“双元制”学校课程多有抱怨, 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多为“教学材料导向” (而非“工作任务导向”) 的课程, 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工作存在差距。联邦政府文化教育部 (KMK) 采纳了企业的意见, 对“双元制”职业学校课程进行变革, 1996年开始试行“学习领域”课程。可以说, 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德国“双元制”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德国的教师们也提出学习领域的教学在某些方面无法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这也是困扰他们的问题, 而且由于推行时间不长, 他们并不急于去全面赞扬学习领域。而“学习领域”的实施受到专业和课程类型的限制, 在德国职业学校也不是全面铺开。

(2) 关于“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联邦政府委托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开发出的课程纲要。因此, 可以认为“学习领域”就是课程, 但它并非详细的、具体的课程大纲, 而只围绕课程的目标与学习内容等提出的原则意见。

“学习领域”的文本非常简洁, 篇幅通常只有一页。如机械加工专业, 第5个学习领域的描述如表1。

完成烟灰缸的制作可作为机械加工专业第5个“学习领域”的一个项目。

“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 它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 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就是职业院校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

重要的是“学习领域”的描述, 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的实践这两方面的目标分别描述, 平行排列。它们通过同一个“工作对象”建立起直接联系, 内容上表现为互补关系, 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学校这一元侧重认知过程, 学习目标重在能力的明确表述, 认知目标使用的是了解、叙述、解释、分析、评价等动词, 基本是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思想。职业能力中多有隐性能力和经验的成分, 部分类似于通用能力, 尽管难以观察和量化, 但也作为学习目标提出, 进入学习过程。

德国课程模式对技术业务工作的内涵 (要素) 研究很透彻。一项工作离不开工作对象, 软硬件工具, 操作方法规程, 工作的组织分工, 技术业务的要求和标准。把这些要素分析、描述清楚, 学习的内容就落实了。见表2, 表3。

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完成某个职业 (可专业) 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 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体系化“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 (职业小类或多个岗位) 的职业资格。

(3) “学习情境”与“学习单元”

“学习情境”是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 是“学习领域”的下一层级的概念, 是实现学习领域关于课程教学原则意见的具体教学载体, 实质上就是该门课程的具体学习任务。特殊情况下, 一门课程可以仅有一项“学习情境”。“学习单元”是“学习情境”下一层级的概念, 它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时间与内容最小单位。如图2所示。

(4) 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思想

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 学习领域课程更加符合主体性教育思想, 建构主义和行动导向的理念, 遵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规律, 应当是未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愿景, 特别是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有较高质量要求的职业院校教育中。

传统的职业教育由于割裂了理论与实践 (生产劳动) 的关系, 有可能把人培养成工具或残缺不全的人 (一部分人只会动脑不会动手, 另一部分人只能动手而不会动脑) ,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特色和课程理念, 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 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融合, 行动、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个体人格发展与职业发展的协调, 实现了科学世界向工作世界的回归, 从而实现了“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 把教育对象当作人来培养, 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人”。

“学习领域”课程把学习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在学习领域课程中, 学生不再像学科课程那样按照知识系统性来认识社会、技术与个人的关系, 而是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内容载体”, 从工作世界的整体性出发, 认识知识与工作的联系, 从而获得对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极为重要的“工作过程知识”和“背景意识”实现学习的迁移性。

3. 真正领会了行动导向的核心精神

(1) 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

“行动导向” (Handlungsorienterung) 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策略, 它起源于改革教育学学派的学习理论。行动导向中的“行动”是一种“职业行动”, 是指对本职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完整而且全面的行动, 它常常是由经验引导的。

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教学新范式。基于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 其实质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 在这个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 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 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2) “行动导向”的教学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技巧, 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是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教学过程。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中用行动过程、实践的方法进行学习。设计导向则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习自我设计, 应该不断提高设计工作过程的能力。实际上, 行动导向与设计导向的契合是我们的目标。行动导向的教学也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之中。行动导向的学习试图保持动脑和动手活动之间的平衡。

行动导向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 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 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这一探索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培养结合的有效方式, 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提供了“行动即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表4为传统教育与行动导向教育教学特点的比较:

(3) “行动导向”的核心精神

“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进行教学组织过程, “以学生为主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这就是“行动导向”教学范式的核心精神。

4. 学习体验了教学方法和效果检验的内涵

(1)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的结合, 行动导向教学使用了很多教学方法, 包括:“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思维导图法、“三明法”教学法等等, 其目的只有一个,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而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体现的学习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体现学习。下表为归纳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值得一提的是, 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教师培训学院, 兰伯特老师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学习了“三明治”教学法。“三明治”教学就是集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的穿插。进行“三明治”教学法的背景在于:作为教师要创造学习的环境, 兼顾学生的学习速度, 需要学生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并具备自学的能力, 教师头脑中的知识如何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一个成功学习的重要条件是与学生的知识或自身经验相关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自我的行为, 体现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三明治”教学目的, 就是教师要有组织地进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明治”教学的学习途径—通过耳听、眼看、口读、手做四种学习途径的有机结合, 达到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目的。“三明治”教学:预期目标:挑战——动机——教学技术——知识——能力——目的;教学效果:增加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计划性——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具备的能力—希望迎接新的挑战——设计新的学习目标。于是我们学习了专家小组法, 伙伴猜谜法, 概念卡片分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做学生, 做演员, 做观众, 立体地了解了“三明治”教学法。我们还有幸进入德国的课堂, 从数学这样的基础知识, 到纺织、金属工艺学, 热处理技术等专业知识, 德国学生快乐学习, 而教师的工作充满了乐趣与挑战。所有这一切为我们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思路与帮助。

(2) 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很多采用自制EXCEL文件, 既有学生的自评互评, 又有教师的评价, 分别有不同的权重, 整个评价过程对学生是公开的,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能做到心中有数, 这些都在课堂上进行, 教师评价时非常注意方式和语言的选择。德国教师对做得不好的学生不会采用批评的方法, 只是指出该学生哪些地方做得好, 哪些不太好, 应如何改进;对于比较差的学生通常称为“比较弱一点的学生”。考试的目的性很强, 不是难为学生, 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考试, 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因此, 试题不会超出范围, 考前复习的目的性也很强, 课程的总评成绩非常客观, 不过分注重考试结果, 只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四、赴德国培训的几点思考

此次赴德国培训, 是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动研究和深入的学习, 如何借鉴德国先进职教经验, 消化吸收, 结合当前国内职业院校的教学建设与改革, 谈几点思考。

1. 课程结构模块化

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

层级结构:学科课程的结构, 以理论体系为主线, 配合以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环节。课程之间呈线性关系, 有严格先后次序:

基础课 (基础理论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理论) ——专业课 (专业技术课)

模块结构:实践导向的课程结构, 以工作任务或技术业务领域组织课程模块, 从职业分析、工作职责分析入手确定学习领域。非线性结构, 课程模块相对独立, 以难度差别决定学习的先后顺序。

国外几种有影响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无一不是采用模块课程。

上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以中专为代表的职业教育课程是“三层楼”结构的一统天下, 当时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员。90年代以后, 随着国外课程模式为国人所知晓, 这种课程结构受到质疑, 改变课程结构的努力一直在进行之中。但时至今日这种课程结构仍有强大影响, 职业教育很多专业的课程计划或多或少还是表现出层级结构的特征。

脱离学科课程, 采用模块课程, 这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从事技术业务活动的人员。他们要学习的是从事具体工作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大量是描述性的, 而非论证推理性的。这些知识、技能的界定是对现有工作岗位的观察、分析、综合形成的, 主要靠的是经验。职业活动是社会性活动, 除了必须具备相关知识技能, 还要处理人际关系、遵循职业操守、积极进取改革创新。这些素养都要在相关职业活动的情境中才能得到培养。学科课程显然不能有效培养这些职业能力。

掌握工作技能完成职业活动是需要一定理论知识的。但是学习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更深理论而是更好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 第一不必求系统完整, 第二不必先理论后实践。职业教育课程中理论知识学习应该是实践导向的。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上提高,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杂性理论认为:复杂系统中存在自组织机制, 通过自组织而发生转变、演化和发展。而自组织发生在干扰、问题、混乱出现时, 当系统尚未确定、需要继续运行以达成再确定时, 系统才会进行自组织。在一个富有活力、创造力的课程系统中, 不应追求线性、秩序, 而是欢迎不平衡、不连续、断裂。这些断裂点正好是生长点。这是我们在职业教育课程中不追求理论知识系统化、学科化, 不追求理论先行的一个重要理由。

2.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在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知识权威、教学的中心、学生的指导者。以教师为中心必然伴随教材为中心、内容为中心、目标为导向。

建构主义的、自组织的、演化的和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过程为导向、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而又生动活泼。只有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发展的目标才能全面实现。

从学习过程的主导地位转变到学习过程的附属地位, 是教师角色的重大转变,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地位的降低, 也不能理解为教师作用可以削弱。恰恰相反,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其复杂程度和难度大为增加,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担负多方面的角色:学习活动的规划师、管理员、协调员、教练员、咨询员和评估员等。教师的最大责任是把握过程的方向, 使学习者从混沌状态走向秩序、实现转变和发展。如果教师放弃引导的责任或是不善引导, 则将造成课堂的混乱, 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以我们的初步理解,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包括:规划设计学习过程, 提出学习任务, 掌握学习进度;创设教学环境, 组织课程资源 (教材、器材、场地等) ;引出问题, 发现和利用困难、干扰等不平衡因素激发学习过程;必要的讲解、示范;组织讨论交流和总结反思。

因此, 教师要转变对教学工作的理解, 下一番功夫研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以及认识形成和发展的机制,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适应新模式的教学方法。所有在教学岗位上的教师都是新教学方法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 教学的经验也必须是教师个人以及教师群体在与教学过程相互作用、交互作用之中主动建构的, 是内部生成和创造出来的。外来的经验起着打破平衡、形成外在驱动力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学校对教学和教师的管理也应该有新的思路, 要像经济领域改革初期那样实行“放开”、“搞活”的政策。

3. 建立开放性、发展性的考核评价体系

开放性指的是, 评价课题来自实际生活和工作, 鼓励创新、鼓励构建自已的模式而不是沿习现成框架, 实施过程表现为学生及学生小组的自主活动, 活动场所除了学校还包括企业、社会。发展性或生成性指的是, 从过程看发展, 通过多次连续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发展, 目的不在于找出欠缺而是利用欠缺、断裂、干扰作为发展动力, 对学生的发展转变程度作为评价, 因此评价标准是多元的、不是预设的, 评价结果的表述应该是等级制加上描述性的评语。

伴随教学模式的改革, 课程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必须加以改进。要提高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关联度;要增强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准确性、可观察性和适应性;在评价专业能力的同时, 还应评价非专业能力 (通用能力) 。

教育要发展, 就要不断反思过去的经验, 针对现实的教育问题, 转变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只要我们秉持开放态度, 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改变思维方式,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勇于实践与反思, 在职业教育基本问题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实现职业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总之, 以上报告尝试从德国“双元制”实践的几个关键要素, 充分地揭示德国“双元制”价值, 也鲜明地观察到“双元制”进一步发展的困境, 甚至危机,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此不能不给予更多的关注, 在借鉴德国先进的职教经验的同时, 集成创新, 创造出有自己的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

摘要:从北京市教委实施“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落实“国外研修计划”, 组织北京市部分职业院校教师赴德国培训, 从“赴德国培训的背景、赴德国培训的概况、赴德国培训的收获、赴德国培训的几点思考”四方面报告赴德国培训项目情况。

篇4: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一、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主线,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的,用5年时间(2009~2013年),省、市、县三级分工负责,分步实施,多策并举,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普遍提高他们的师德和专业素质。同时,组织培训10万名骨干教师,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省教育厅再组织1万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对象进行省级培训,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不少于3万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对象进行市级培训,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不少于6万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对象进行县级培训。

认真贯彻均衡发展精神,重点加强薄弱学校师资力量,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学校之间的分布大体趋向均衡。

通过实施新一轮“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素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特别是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原则要求

1.全员性。农村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在岗教师均须参加不少于120学时的培训。省教育厅负责所有高中教师的培训,省辖市教育局负责辖区内所有初中教师的培训,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所有小学教师的培训。

2.均衡性。对骨干教师的选拔推荐要坚持均衡原则。县乡之间、学校之间、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特别是对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要适当倾斜。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要一视同仁。

3.多样性。培训形式可以采取远程网络培训,也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对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培训,继续实行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集中培训时间每年1期,每期1个月,主要进行包括新课程、现代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信息技术、教育科研等在内的理论与技能学习。校本研修时间每期10个月。集中培训安排在省属高校进行。校本研修主要是按照培训机构的要求,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改革,完成规定的专题学习和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安排在教师任职学校进行。

市、县两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形式由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4.实效性。围绕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升师德和专业素质的实际需要,引入竞争机制,优选培训院校和授课、指导教师,安排好课程、培训内容和实践活动,注重解决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省级骨干教师实行订单培训,即根据年度培训任务,组织师范院校制订具体培训方案,经专家组评选最佳方案,省教育厅确定负责具体实施培训的师范院校。

三、实施步骤

全员培训任务和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均分5年完成,每年完成其20%左右。

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省成建制的中小学校校有骨干教师,其中30%~40%的学校有省级或市级骨干教师。

到2011年,基本实现校校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其中30%~40%的学校有省级骨干教师。

到2012年,基本实现所有中学和50%以上的小学有省级骨干教师。

到2013年,争取实现全省所有中小学骨干教师都达到25%左右,其中省、市两级骨干教师达到10%以上。

四、保障措施

1.广泛动员。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最大限度调动农村教师进修提高的积极性,使他们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热情支持并积极投身于新一轮“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

2.科学规划。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调查研究、掌握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当地新一轮“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实施方案。特别是要根据目标任务的总体要求,把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安排到校,落实到人。

3.精心管理。借鉴上一轮“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制度,为顺利推进新一轮“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提供制度保证。新一轮“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安排的学习时间计入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规定的课时。要与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完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经考核培训合格后,省级的,由省教育厅颁发《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证书》;省辖市级的,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市级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证书;县级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县级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证书。

4.加大投入。省教育厅将继续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继续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同时,继续落实已有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政策,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所需。不得向教师个人收取培训费。

5.加强领导。新一轮“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在省教育厅统一领导下进行,师范教育处具体组织实施。市、县两级培训工作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集中培训期间的有关工作由培训院校负责,校本研修期间的有关工作以任职学校为主,培训院校与任职学校共同负责。

篇5: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七月流火时节,我从****小学,来到武汉大学,做了一名武大“学生”,带着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走进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提高工程”培训班,参加短暂、紧张的小学教导主任培训。

夏日炎炎,暑气逼人,武汉36度的高温,是令人窒息的燥热。然而各位教育专家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却如春风化雨,荡涤了所有的炎热,也滋润着我焦渴的心灵,我干瘪的行囊,渐渐变得充盈丰满。

从宁静的乡镇到了繁华的城市,炎热的夏天看到了学校老师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和服务,学校优雅的环境中,享受了大学生的生活。来自各个地方的名师、专家、教授的讲座,从他们的身上透捉一种知识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丰富多彩、与教师交谈互动。教务成果交流多,学员们在课后交流的一个焦点便是互相询问教学最新成果,课程资源开发等等,教师们如数家珍般一一详述。学员们在交流中一方面可以展示多年来的成果,赢得大家的认可;另一方面,可以在交流当中博采百家之长,吸取他人经验,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教学成果。

在这极其短暂的几天里,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

这几天的学习,自始至终都给我一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受,教育专家的讲课,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法;教育教学的实况,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优秀教师的报告,令我再次受到心灵的震撼,同各位专家们面对面的交流,让我疏通了许多自己在教育教

学中的疑难、困惑。这几天的学习,对于我而言,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金钥匙!

篇6: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长江中学 汪凤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下午好,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感谢各位同事的支持和关爱。

今年暑期,我有幸参加了为期八天的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培训。在这次学习中,一共有16位专家传授了他们的经验,其内容覆盖面广,深刻实用。包括了师德报告,教育教学体会,教育教学策略,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标准解读,教科教研六个方面,让学习者学有所感,学有所用。

在这次学习中,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四点:

一、作为教师,要乐于奉献

在目前的中国农村,教师是一个很特殊的角色。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又要承担祖国未来的重任。在物价飞涨的时代,如何处理好这两种角色之间的关系,让很多老师苦恼过,彷徨过,我也不例外。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清楚地认识了教师这个角色。作为一名教师,要达成和谐的教育过程,要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成就教师的幸福人生,必需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只要有了爱,我们才会乐于奉献,甘于清贫。一句话,教师只有以热爱作浆,中国的教育之帆才能远航。正因为有爱,通山县朱热爱老师才会放弃与丈夫一起外出赚钱的机会,才会在痛失女儿、家庭之后,却依然不改她献身于教育的决心。她的一生,让人心痛,更让人感动。正因为有爱,长阳县花坪小学支教教师刘发英,才会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在边缘山区坚持从教18年,牺牲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组建了网络助学团,为贫困山区的学生集资800多万。她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人钦佩,让人敬仰。

从教以来,我也偶尔资助一些贫困的学生,经常关心贫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至今还有10多年前的学生经常来看我,所以自我感觉比较良好,也曾因此而自豪过。但与朱热爱、刘发英老师的大爱比起来,真是惭愧至极。

这次学习,还让我明白了养家糊口与献身教育并不矛盾,只要你有爱心,二者可以和谐统一。因为有爱心,才会有超越;有爱心,才会有快乐;有爱心,才会有动力;有爱心,才会有回报。

二、作为教师,要学会爱

“爱”很好说,也很好写,但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以前我也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但是在这次学习中,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爱民老师的报告,不仅让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很会爱,还让我学会了怎样去爱学生。爱学生,必需做到以下四点:

1.在对象方面,爱没有选择性,应爱所有的学生。

爱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很容易做到,但是爱成绩不好、又不听话的学生就没那么容易做到。成绩不好、又不听话的学生,我们常常称之为问题学生,这类学生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并不代表他的品德有问题。或许以后他们比那么所谓的好学生更有修养,更有人情味,对社会的贡献更大。所以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爱,每个学生都求真、求善、求美。要从内心深处爱学生,要在情感上学会欣赏学生,要在耐心上等待学生。

2.在方法方面,要做到有区别地爱。

学生不是圣人,每个学生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爱。如有的学生思想上有困惑,此时我们就要引导他说出自己的困惑,然后开导他,帮助他。有的学生学习上有困难,我们就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必要的辅导。有的学生家庭有缺陷,我们就要给予他家庭般的温暖。

3.在内容方面,要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的健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很多老师能做到保护学生的安全,关心学生的健康和学习,但是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方面不一定做得很好。如干涉学生的交友,随意搜查学生的课桌、抽屉,随意怀疑学生的人品等等。

4.在目标方面,要做到以爱育爱,实现爱心的传递。

我们不仅要爱学生,更重要地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现在的学生都不怎么会爱,他们总认为父母、亲人、老师爱他们是天经地义的,为他们奉献是一种义务,不应该求他们的回报。试想,一个连父母、亲人、老师都不爱的人会去爱与一个与自己毫无干系的人吗?所以,作为教师,必需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去爱,爱的意义何在,怎样去爱。

三、作为教师,要勤于学习

我是一名具有25年教龄的老教师,以前总以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完成现有的教学任务,对各种学习不以为然。而这次学习中的几位专家的经验交流,让我感触颇深。如武汉中学宋承详老师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多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问题的预设。通过他精彩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一个成功的问题预设必须要有生成的空间;要有障碍,防止“滑过现象”;要有启发性、探索性。武汉二中广雅中学李鸿运老师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活动的探索》让我明白了导入活动可以不讲究形式,不规定内容,但导入材料必须是学生熟知的,导入问题必须与本节课密切相关。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刘欣老师的《数学试题的设计与命制》让我知道了命制一套好的数学试卷要坚持的原则及其作用。襄阳市教研室吴明龙老师的《初中数学基本课型探究及课例分析》让我懂得了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基本要求,教学时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黄石十六中王宇刚老师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让我知道了几何画板在教学中的神奇作用,还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几何画板画函数图像及制作漂亮的动画课件。省数学研究室孙延洲主任的《数学课题研究与教研论文的写作》不仅让我明白了课题研究对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价值体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参与课题研究,如何完成一篇规范而有价值的教研论文。

素质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应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地加强学习。在培训中,各位名师专家独到的教学设计、富有激情的表演、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让我受益匪浅,深受启迪,并且深刻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我决定以后要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要向课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多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向其他所有教师学习,多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多与同事进行交流,加强教师间的合作;要利用网络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与学习。同时,要向学生学习,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

四、作为教师,要勇于创新

随着培训学习的深入,我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很好地完成这一使命,作为教育者必须要勇于创新,这也是本次培训学习中16位专家的共同理念。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我们要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功夫,大胆创新。课堂的引入要创新,问题的设计要创新,问题的生成要创新,学习的评价要创新。教师在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认真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将新的理念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孩子们会学了、乐学了、爱学了,就一定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篇7: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为依据,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修订意见为指导,坚持针对性、参与性、开放性、研究性、前瞻性的原则,遵循教师的成长规律,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

二、培训目标、要求

1、通过培训,提升个人具师德和人文素养;教书育人并重,为人师表。

2、通过培训,组织、引导个人深入思考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对语文学科和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有所了解,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3、通过培训,使个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能创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并能在所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4、通过培训,帮助个人了解、把握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动态,教学中培养善于思考、观察能力,形成把教育经验升华为研究课题的意识,以提高教科研能力。

5、通过培训,使个人进一步体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熟练设计、制作语文教学课件,具有搜集、整合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

6、遵章守纪,争做优秀学员。

篇8:试析提高我国农村教师素质

一、我国当前农村教师素质现状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 地区差异大, 我国农村与城市学校教师状况存在着巨大差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艰苦、待遇悬殊, 乡镇以下甚至县城, 很难吸引和留住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年轻教师, 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水平。农村应该享有的优质教育资源 (设施、教具、教学教辅资料等) 严重不足。由于各地财力状况不同, 在很多地方的农村, 这些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善。这些都不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和农村教育整体质量提高。

代课教师人数过多。在广大的农村, 由于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许多民办教师转变为代课老师, 成为农村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 2004年全国共有49.9万名代课人员, 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 75.9%分布在中西部农村小学。[4]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 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的, 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 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 他们往往力不从心。这些都从根本上降低了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影响了农村乡以下中小学少年儿童的发展。

公办教师学历低。农村的公办教师普遍学历比较低。据教育部的一份统计材料显示, 2005年小学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 在城市占78.01%、在县镇占67.17%、在农村仅占47.49%, 农村比城市低31个百分点;初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 在城市占62.44%、在县镇占34.5%、在农村仅占24.34%, 农村比城市低约38个百分点。[5]

教师流动不合理。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很严重。与城市学校相比, 农村学校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非常差, 条件也相当困难, 老教师不断退休, 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 造成农村学校教师紧缺。随着城市教育现代化的推进, 许多优秀的农村教师纷纷出走进城市, 通过招聘等形式从村里流向镇, 镇里流向县城, 县城流向市区。另外, 当前城市教师出现了相对富余, 在城镇推行聘任制的过程中, 一大批不合格的城镇教师被分流到了农村, 使得农村师资水平雪上加霜。

学科结构不健全。农村学校的语文、英语、数学教师占专任老师的比例达80%以上, 而音乐、体育、美术以及信息技术课、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新课程的教师严重缺乏。“教非所学”现象很严重。教师们平时工作忙, 又长期得不到培训, 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难有成效。

二、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价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育是基础前提。2005年2月19日,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6]和谐社会是人的充分、全面发展的社会, 而教育的普及和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需要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 而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的最直接手段。教育的发展程度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没有教育的发展, 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 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 就谈不上社会公平, 和谐社会就难以构建。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了8亿多, 因此,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加强农村教育。其中,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是推动农村教育的关键所在。

十七大报告指出,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我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确立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 不可否认,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很艰难, 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脆弱,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农民受教育的年限还较短, 对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掌握还难以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

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新农村首先要有新农民, 农村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农民的素质。虽然说新农村建设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要有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但农民还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只有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性作用。然而, 据资料表明, 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 而初中的仍占49%, 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 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7%。[7]农民现有的科学文化水平制约着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制约着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也制约着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不提高农民素质, “三农”问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 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农村教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农村教育质量, 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问题, 已经成为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途径。

三、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作为农村教师,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在社会竞争中占据主动、发挥优势;作为农村中小学校, 只有重视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才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作为教育主管部门, 只有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培育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门, 只有把农村教育搞好, "三农"工作才会更有效推进, 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也才是真正贯彻好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指示精神。所以, 社会有关方面应该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 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推进整个教育事业发展。

首先,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是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省、市级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各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规划和支持引导, 统筹管理与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 监督和帮助各县级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管理职能, 并将其结果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业绩的重要依据与指标。

目前,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国家也采取了切实的措施。一是加强教师培训, 发展教师教育。现在师范生源相对比较差, 农村基础教育的优秀教师严重短缺。2007年开始试行的师范生免费教师, 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教师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从根本上有利于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二是组织大量志愿者赴西部农村担任教师, 由中央政府投入部分资金, 在农村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招募一批有志于农村教育的青年。三是教育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 引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四是启动“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 为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培养教育硕士师资, 等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教师工资的倾斜政策, 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问题。只要这些有力措施落实到位, 我们相信, 在“十一五”时期农村教师的质量必将有较大的提高, 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8]

其次,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 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共识。农村的各方面条件都不如城市, 因此, 作为农村教师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热爱农村, 热爱农村的孩子, 热爱农村教师这一职业, 具有献身精神。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并不少于城市的孩子, 因此, 农村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 提高自己的素养, 以身作则, 关心学生。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学生普遍喜欢的老师, 一定是学生乐于接近的老师。他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总把微笑送给学生。建设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 要有先进的高尚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义务宣传先进文化。农业方面的专业技师还应该走进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利用农远设施, 主动积极地配合乡、村农技部门, 办些适用性强, 快速致富的培训班, 提供致富信息, 做好服务工作。

最后, 提高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光靠教师的自身努力是不够的, 学校还应尽可能地提供和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特别是在农村这样经济落后的地区。比如, 构建和完善“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继续教育体系,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制定以分层培养为特征的培养机制,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级的教师现状, 积极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合理梯队;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从道德修养、教学能力、德育能力、科研能力、学习能力等五个方面制定培养规划, 促进青年教师水平的全面提高。[9]创造条件, 完善图书馆和现代远程教育设施, 为教师素质提高提供坚实的硬件。最重要的是建立科学的学校工作评价体系, 提高教职工工作的效能效率。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修养,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EB/OL].http://www.agri.gov.cn/zcfg/nyfg/t20060123_541633.htm, 2003-09-20.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http://www.southcn.com/nflr/zhnegccz/zhangcbb/200510190206.htm, 2005-10-11.

[3] (授权发布)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http://news.sohu.com/20071024/n252839211_7.shtml

[4][5]宋凯.农村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J].中国老区建设, 2007, (06) :49.

[6]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全文)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6/26/content_3138887_3.htm.

[7]吕爱忠.培养新型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意义[J/OL].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jsxnc/zwzp/200608/t20060802_1681616.htm.

[8]宋凯.农村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J].中国老区建设, 2007, (06) :50.

篇9: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一)搞好村级党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农村培训工作创造条件

目前农村普遍存在培训场所简陋的问题。首先是没有规范的教室,培训班上课一般都是用会议室代替教室,没有正规的黑板和讲台,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是缺少课桌,学员大多是坐在条凳上上课,既影响教学秩序又不方便记录。基础设施是开展农村党员队伍培训的物质条件,县乡党校基础设施落后,对正常开展农村培训工作很不利。到目前为止,很多贫困县的县级党校连一个规范的电教室都没有,乡镇党校的教室大多是用大会议室代替,而且缺乏师资缺乏经费,村级党校更是连课桌都缺。由于培训资金匮乏,村级党校无法购置必要的教学器材和设备,势必影响农村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取消农业税以后,很多乡镇存在财政困难的情况,政府应增加农村培训经费的收入,至少能给各村级党校添置必要的黑板、课桌椅,为农村培训工作创造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环境和最起码的教学条件。

(二)整合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地搞好农村党员培训工作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村党员在敢于致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任重而道远。县乡党校针对当前农村的具体情况,应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地搞好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具体措施是:第一,定期邀请专家、科技工作者到各行政村传授农村科技知识,使农村党员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骨干。第二,组织农村党员到外地种养专业户的种养基地参观学习,发挥农村致富党员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农村党员能够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第三,充分利用县乡党校的多媒体设备,设立“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站点,通过党员电教网络,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加强政治理论的培训,坚定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

从总体来看,农村党员文化素质不高,因此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解能力有限,特别是在伴随着经济转型而来的社会现象面前感到无所适从。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外,县党校应经常选派青年骨干教师下乡兼职或者挂职,这样既能指导乡镇党校的政治理论的培训工作,又能深入基层搞调研,掌握农村党员的思想动态,积累基层工作的宝贵经验,丰富政治理论教学的素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党员面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经济制度,在坚定理想信念问题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县乡党校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培训工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特别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来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丢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推动改革快速进行,以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有效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与台湾交流制度下一篇:三颗枸杞豆 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