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阳光注入心理,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2024-04-22

把阳光注入心理,提升农村教师素质(精选4篇)

篇1:把阳光注入心理,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论文题目: 把阳光注入心理,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作者姓名: 秦彦玲

学校名称: 桂林市琴潭实验学校

联系电话: ***

把阳光注入心理,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桂林市琴潭实验学校

秦彦玲

关键词:

教师心理健康

心理负担

教育资源共享

师德

业务素质 内容梗概:在全社会已普遍关注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我们更应从多方面关爱教师的心理健康:社会的理解的支持、学校领导的重视、国家社会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奖优罚劣树师德、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营造教师学习的良好氛围,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成功机会,建立自信心与自豪感,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古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今天却变成了“一日为师,终生受骂”。不是吗?教学严格的老师会让年幼的不懂事的学生甚至不理解的家长恨之入骨。教学宽松的老师又会让长大成人的学生计较一生。教师实在处于极为可悲的处境。长期以来,人们无比慷慨地赠送教师各种桂冠,一味地把教师神化视为不食人间烟火,对教师的品行要求越来越高,却越来越淡忘教师做为自然人、社会人固有的需求,也忽视了对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不断建设。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明显滞后,制约着农村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瓶颈。笔者现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有关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注入一缕阳光,希对农村学校建设有所裨益。

一、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在全社会已普遍关注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我们不妨试问:教师的心理健康得到应有的重视了吗?

(一)社会的理解的支持:

全社会要树立“尊师重教”、“科教兴国”的良好气氛,为教师营造一个维护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气氛,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少说气话,多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特别要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负担与心理负荷。学生要减负,教师更要减负,他们的心灵同样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慰藉。

经济地位直接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虽然政府这几年下了大力气改善教师的待遇,但真正能起到作用的,只是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在一些农村,教师仍然只是挣扎在贫困线上,养家糊口的艰难又从另一个方面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作为政府领导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应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有条件的地区应成立“教师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二)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作为学校领导,要重视心理管理,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校园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关心教师,帮助教师改善工作环境,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鼓励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帮助教师提高适应形势的能力。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成功机会,建立自信心与自豪感。

学校要改革教育评估体系,同时深入教师实际,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激励方式,避免产生一面推行素质教育一面保留应试评估体系的矛盾现象,提高教师心理满意度,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

学校应定期邀请有关人士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建立温馨的谈心室,开展谈心交流活动。

二、国家社会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关注

首先,积极做好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执教工作,实行“特岗待遇”吸引人材。要加强农村统筹协调,组织落实边远地区教师资源薄弱学校的师资适量。进一步建立完善本行政区域内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鼓励支持城市办学质量比较高的跟农村建立办学共同体,通过多种有效形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

第二,组织城市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要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定期地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并且统筹安排好其他层次的教师到当地农村执教的工作。

第三,积极地探索实施农村教师特色岗位计划。在农村边远地区师资紧缺的学校设置一定数量的岗位,公开招募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和推进,农村将出现前所未有的人才需求,这是人才需求的一面。要制定有效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发挥自己的专长、贡献自己的才智。

第四,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执教活动,组织开展短期执教等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执教活动。包括特色活动讲师团,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代教、执教等等,还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手段把优秀教师师范课的课件送到农村学校。

第五,“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或者实现和提升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加快农村教师专业化进程,做好全体农村教师的学历进修和培训工作。针对农村教师学历低于城市教师的实际情况,应给予学历补偿教育,给学历未达标的教师补上专业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三、师德滑坡现象及原因。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国家、社会、学校都必须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由于师德教育的力度不够,师德师风出现滑坡现象。

1、有少数教师从事第二职业,或以营利为目的的收费家教和办各种收费补习班;

2、有的教师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严重,在智育与德育的关系处理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3、有的教师“以教谋私”,使高尚的师生关系蒙上了金钱的阴影,损害了教师和教育工作的社会声誉;4、有的教师用语言讥讽或嘲笑学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有的教师缺乏教育耐心,驱赶学生等。

造成农村学校师德师风下滑的主要原因有:

1、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频繁改革,学校穷于应付这种改革的外在形式,淡化了对教师的师德管理和教育。

2、学校师德教育缺乏规范性、法制性,学校大多时候都是通过大会、小会对教师提出有关师德要求,或对教师出现违背师德的行为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收效甚微。

3、学校师德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教师自我、教师之间、学校与教师都难以作出正确的评价,出现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好干坏不知道会怎么样的现象。

4、教师物质待遇低下,收入微薄,教师作为寻常人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参加高层次文化学习和进修的资金欠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也难怪教师会从事第二职业。

四、奖优罚劣树师德。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学校既要重视教师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要求,又要规范教师师德行为。笔者建议:

1、挖掘本校的世界人民教育资源,树立师德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感召人,鼓舞人,鞭策人。学校要加强对优秀教师的评选工作,表彰先进,宣传其事迹,在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

2、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激励和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工作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学校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建立师德综合档案,记下教师的历史,把师德档案记载的情况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工资晋级、评先表模等一一挂钩,并实行师德档案一票否决。

4、深化改革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列宁说过,提高教师的地位,“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师的工资全额到位,学校要搞好勤工俭学,尽量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

五、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落后及原因。

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教师队伍师资力量不强。表现为:

1、教师掌握的新知识、新信息少,知识陈旧,教育观念落后;

2、学科编制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师资严重缺编,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的多;

3、现代教育技术人才少,信息技术课开设不足;

4、学校骨干教师少,教学科研能力低,缺少学科带头人。究其原因主要有:

1、农村学校受公用经费和教师编制的限制,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和参与人少数;

2、教师流动性较大,学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外流,学校缺乏学科带头人;

3、学校对校本培训重视不够,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的师资资源。

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学校迫在眉捷的大事。

1、学校要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加大培训经费投入,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培训方法,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对中老年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2、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依靠校本培训,激励教师走向成功。一是大力开展业务练兵活动,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观摩课、评优课、基本功竞赛、说课、论文评比、教师文化考试等活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二是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建立教学帮扶,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老教师、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重点扶植和培养一些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使他们尽快成才,形成学科梯队,实现新老交替。

3、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营造教师学习的良好氛围,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办图书馆,要从工作上适量给教师松绑,让教师有读书的时间和空间,要开展教师读书、实践竞赛活动,引导教师们充分地将“实践、读书、教研”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素养。

篇2:把阳光注入心理,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关键词:农村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个体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同时又能够使自身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体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外在表现为,个体能够胜任与其身心发展水平相对应的任务与要求,能够随着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满足外部环境的要求,反应方式恰当;其内在表现则是个体能够在调节行为方式、适应环境、满足环境的外部需要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由于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不同,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状况有一定差距。为了了解我省农村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升我省农村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若干对策。

一、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的调查范围主要是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的中小学,调查地区主要分布在石家庄、邯郸和衡水,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96份。调查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了解调查对象主要的心理问题,调查方式包括请调查对象匿名写出自己感到有压力感的主要问题以及对教师的访谈,请教师介绍学校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一部分是采用SCL-90量表调查部分学生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的躯体状况方面的表现。

(一)调查结果

1. 关于主要心理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年级)的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是有一定差异的。

具体而言:

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 (1) 自卑。部分学生感觉老师不喜欢自己、同学瞧不起自己,因而在学习、与同学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消极、退缩等特点; (2) 学习压力大。部分学生感觉有比较大的学习压力,很难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同时担心自己学习成绩不够好,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或影响整个班的成绩; (3) 不爱学习。部分学生表示厌恶学习,觉得学习很无聊。 (4) 不能恰当应对挫折。有的学生在遭遇挫折时,过度焦虑,不知如何应对,也有的则完全无动于衷,缺少改进的动力。 (5) 人格障碍。调查中也发现,从行为表现看,极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属于人格障碍。具体结果及发生率见表一。

初中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包括: (1) 感觉不能被理解。6.55%的调查对象感到自己不能被老师、家长理解,自己的观点、看法没有机会表达; (2) 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交往。12.30%的调查对象表示因不知道如何与异性同学相处、交往而烦恼; (3) 孤独感。6.60%的调查对象因为找不到理想的交流对象而充满孤独感。 (4) 自制力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6.50%的调查对象表示为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而感到烦恼; (5) 学习压力大,难以应付。10.25%的调查对象表示在完成学习任务方面有压力。 (6) 极个别学生存在人格障碍问题。具体结果及发生率见表二。

高中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包括: (1) 家庭经济压力。10.50%的调查对象表示家庭经济状况差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习; (2) 学习压力大。15.30%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感觉学习压力较大; (3) 对未来发展感到迷惘。5.60%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见表三。

2. 关于主要躯体症状的调查结果。

调查的第二部分是使用SCL-90量表了解部分学生(高中学生)的躯体状况,结果显示,各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SCL-90各因子的分数超过常模值。并且,在各症状的得分方面,存在一定的性别、年级差异,其中,男生的强迫症状、抑郁、偏执的得分高于女生;高三年级学生各症状的得分高于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得分,家庭经济状较差学生的得分高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具体结果见表四。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在农村学生中,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是,这些所谓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健康诊断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属于学生正常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困扰,而且这些心理困扰是可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的。真正存在严重人格障碍,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与矫正的,只是极少数。这恰恰构成了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因为心理素质教育恰恰是以心理健康人群为对象的,严重心理问题的矫正与治疗,需要的是专业的精神卫生人员与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已经不属于心理素质教育应对的问题。

2. 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村学生,具体的心理困扰问题有所不同。这种差异的产生与其生活环境及自身生理、心理的变化以及其面对的具体环境要求有紧密联系。比如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数与其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不良有关,而初中生、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则与其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以及其面对的压力、挑战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具体的年龄、心理发展阶段特点,以及具体的心理困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3. 通过调查、走访有关的教师、家长,我们还了解到,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还与其生活环境因素有一定联系,比如家庭因素中,经济条件差、家长受教育程度低、亲子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往往与学生较多的心理困扰、心理压力相联系;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中个别教师的不当做法(比如,只注重对学生的单向灌输而忽视双向的交流、以成绩好坏区别对待学生、歧视成绩落后学生,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有过失行为的学生等)实际对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产生客观上起到了加剧的作用,甚至成为学生心理困扰的直接起因。因此,改善学生的家庭环境、尤其是加强家庭成员间的交流,改进教师管理学生的方法等,也应该成为解决或缓解学生心理困扰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我省农村地区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通过对我省部分农村地区学校的调查发现,相比于以前,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这方面的工作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低、人员数量不足,工作实际效果不明显。通过调查,我们发现,6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职的心理教育教师,从事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教师也大多数(70%以上)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心理学学习和训练,专业知识、能力的掌握和发展与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间差距较大。与此相联系的是,这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2.在对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或局限性。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看待和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这是对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认识上的偏差之一,具体表现为,在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方面,存在以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代替心理素质教育的倾向,某些心理素质教育教材,其基本内容全部是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这样的心理素质教育实际是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在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面,以为就是在传统的、已有的学科课程之外增加新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心理素质教育是专门的心理学教师的责任。

而实际上,学习心理学知识虽然与人的心理素质发展有一定的联系(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会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但掌握心理学知识与提高心理品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仅仅以学习心理学知识为主要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是不够的,人都是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的,心理素质典型地表现为应对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具体背景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特点、面临的主要心理困扰各不相同,忽视上述因素进行的心理素质教育,很难取得实质效果。

另外,从具体实施的角度看,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当然需要专业的心理学教师的努力,但其他课程的教师在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同样也可以、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因为不论具体到哪一种课程的实施,其直接指向的、影响的首先是学生的心理状态,改进传统课程在实施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局限性,对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同样重要。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传统学科的个别任课教师缺乏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知识,在日常教学中,过分注重以课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学、管理措施违背基本的心理学规律、违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3.有关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支持不力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心理素质教育在内容和开展形式方面都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和要求。要取得实质性成效,必须对其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而实际上,目前至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个别领导存在对此认识不足的问题,以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对待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很难使这项工作取得实际效果性。这样的结果又使其产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无用、甚至还增加教师工作、学生学习负担”的看法,进而更不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也不可能给予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有力的支持。

4.从学生家庭的角度看,多数农村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具有高中毕业学历的学生父母占调查对象总数的比例低于20%),一方面自身教育学生的能力不足,不容易建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也缺少与学校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意识与能力,甚至存在一些不恰当的、乃至有害的教养方式。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学生更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发展方面的困扰与问题,这无疑对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也是一种挑战,增加了这项工作的难度。

三、提升我省农村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对策建议

农村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面临的上述问题和挑战,影响着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农村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提升我省农村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对这项工作给予更大力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目标,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自身必须加强学习,深刻理解、认识有关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问题,理解、认识心理素质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的意义和作用,理解、认识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新特点、新要求,这样才能在观念上重视,在行为上更有效地指导、更有力地支持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比如配备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及设备、为教师提供参加专业学习、进修的机会等),促其取得更好的效果。

2.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心理素质健康教育。目前,我省基本上所有高校都对大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也都采取了预防性、干预性措施,但在小学、中学阶段具备配套措施的学校还较少,农村中小学相关性教育措施更是少得可怜。因此,在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而且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方法的改善。

(1)对农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不仅是要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给予特殊关照,体现其特殊性;而且是要对全体学生开展,体现其普遍性。而目前我省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非常令人担忧,绝大部分学校都是在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采取一定的事后补救措施,而这样造成的后果是:由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没有提前预防性措施很难被及时发现,等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再去采取补救措施效果甚微,这不仅限于师资力量的匮乏,而且由于错过了最好的时机而造成积重难返,从而使这种特殊性教育所达到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预防,也就是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性原则。这需要我们农村中小学都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使这个机构真正运转起来,而不能简单地以德育课取代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主要有: (1) 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到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要与学校德育、班主任工作和学校整体管理工作紧密结合。 (2)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常识。 (3) 建立较为完善的预防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干预。 (4) 学校设立心理辅导站,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

(2)澄清认识,形成合力,提高全体教师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不能简单认为仅是专门的心理教育教师的责任,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责任,也都有可能通过自己所任科目的教学取得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效果,因此要注意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提高教师的心理问题的预防意识和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目前所欠缺的是教学观念、方式的调整,这才是对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正确看法。要提高这项工作的实际效果,全体教师都要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在这样的前提下,不同具体内容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作用。这也就是所谓的“以学科渗透的方式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这样的工作再与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班主任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3)在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及实际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纵向来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的水平及特点不同,需要重点发展的心理品质以及重点解决的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而从横向来看,不同的学生个体具体的个性特点、微观的生活环境(比如家庭环境)以及其面对的具体的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也存在差异,所以,关注学生的具体问题开展工作,施行点面结合、个别教育与具体教育相结合,也是开展这项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3.重视家庭教育对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作用。相比城市来看,农村家庭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教育理念、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同子女接触时间等同城市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农村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同家庭教育状况的关系相比城市也更直接。

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也包括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美国一位教育专家总结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的七个禁区:居高临下、冷嘲热讽、绝对否定、言过其实、人身攻击、威胁恐吓、冷若冰霜,这七种情况在农村家庭教育中非常普遍。因此,改善家庭教育,首先是改善父母的教育理念。建议如下:

第一,普及推广家长学校。目前,我省已经普遍建立起家长学校,但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没有真正参加过家长学校甚至不了解家长学校的存在,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和推广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家长学校的重要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面授、网络等方便家长的方式普及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使家长学校真正发挥其作用。

第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作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由专家组织提供个别咨询,或提供小组交流,相比家长学校层次更高。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家教网络,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家教知识,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交流的平台,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要在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家长的联系上起促进作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农村学生的家庭、家长一定程度上是广义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的一个薄弱环节,对其他形式的教育起到的支持作用不明显。为了形成合力,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就要在学校与学生家庭、家长的联系上起到促进作用,取得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

篇3:提升教师心理素质营造和谐校园

关键词:心理素质;和谐;科研;有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59-02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影响教师心理素质的因素很多,有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自己的,我们下面主要分析学校因素对教师心理的影响:

第一,有的学校的一些不当的管理方式。近年来很多学校系统实行了规范化管理,这种规范化管理,给学校发展带来了不少益处,但却使教师的自由空间越来越窄。传统的教师职责,依赖于良心,职业操守,职业责任,而如今,这一切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优点学校绩效直接和论文量,课题量挂钩,教师为此投入了很大精力,有的感觉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导致心理失衡。

第二,有的学校对教师工作评价有失公平、公正。不公开,不透明,致使教师在晋升工资,评选优秀方面意见纷纷。这无疑打击了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第三,还有的学校大搞形式主义,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浪费了教师的宝贵时间,耗费了教师的精力体力,教师对此深恶痛绝,却又无能为力。

第四,有的学校领导没有和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学校领导不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对他们的后顾之忧没有充分理解,更有甚者,面对教师的具体困难视而不见,没给教师以充分的尊重,致使教师怨声载道,又无能为力。

第五,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可自己又缺乏教育子女的基本知识,致使子女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于是把所有的教育任务寄托在学校教师身上,这势必给教师造成了心理压力。

面对教师堪忧的心理素质,作为学校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优化学校环境。学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消除给教师造成压力感的因素,使教师处在愉悦的氛围中。

第二,领导要切实转变理念,树立民主观念,切实地尊重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实行广泛的民主,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和模式,多给教师以自主性,多采取激励机制,关注教师的后顾之忧,努力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尽量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情感情绪。

第三,建立各种奖惩制度。学校要以奖励为主,不要动辄以惩罚。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教师实行科学规范,客观,准确的考核与评价。做到公平竞争,机会觉等,制度公开透明化,必要的要进行公示。

第四,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给教师提供交往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互动交流。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注意改善学校中的人际沟通,帮助教师消除交往中的消极因素,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种人际冲突和矛盾。

第五,开展将抗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向上的娱乐,是缓解教师心理紧张焦虑才重要途径。教师劳动强度大,业余生活单调。学校要建立社团组织,经常开展社团活动,引导教师健康休闲,发展教师高雅情趣,优化教师心理素质。

为了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佳境,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让读书成为教师的需要。学校应鼓励老师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读书成为每一个老师发展的内在需要,成为老师提升心理素质的关键因素,成为丰富人生、提升个人素质的必要条件。

首先,提出读书要求,形成读书制度。在不断丰富学校图书馆的基础上,还制定“教师读书行动计划”,对教师读书的内容、时间及目标都作了适当的规定。并实行“只奖不罚”的管理策略,使教师在宽松向上的氛围里,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其次,丰富交流形式,激发读书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的读书交流活动,丰富、深入的交流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促进教师的深入思考,教师们在读书交流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最后,提倡随课题研究同步读书。很多教师不乐意读业务书籍,我们可以给老师统一购买和课题相关理论书籍,在带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同步要求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让学习知道实践,让实践内化理论。这样的学习形式,既提高了教师阅读的深度,又让读书成为教师的工作需要,为教师们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让思考成为教师的习惯。作为教育过程的当事人,教师应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反思、改进,在自我解读与批判中建构自己的教育理想,创造独特的教育艺术。只有会思考,才能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成为幸福的智慧者。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应努力打造“研究型”、“思考型”教师,为教师找回应有的幸福。

首先,课题引路,鼓励老师不断思考。过去一提科研,常有遥不可及的感觉,因其理论性过强、规范较多而望而生畏。新的科研观是根植于教育教学行动,服务于工作实效的研究,我们全员参与,思考行动。

其次,根植校本研究,提高教师的思考能力。课题研究根植于教育教学行为,才能实现其研究价值。这样的研究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展示,思考不断完善,科研意识逐渐形成,思考型教师的队伍逐步壮大起来。

第三,让研究成为教师的快乐。

首先,在实践研究中体验研究的乐趣。

教师们遵循“工作—问题—课题—研究—成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科研流程,从教学活动中发现困扰教学的主要矛盾或实际问题,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建立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最终将成果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在一次次的豁然开朗中体验惊喜,在一天天的工作改进中体验快乐,在智慧的对话中体验生命的意义。

其次,有效的教学研究营造了和谐的育人佳境。课题研究,让教师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了出来,逐步走进如诗如画的教育境界。使学生学得兴致盎然,教师教得轻松幸福,师生共享着语文学习的无限快乐。

因此,努力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需要社会、学校、家庭、自己形成合力,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只有教师心理素质提高了,才能用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去影响感染学生,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营造和谐的校园,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骆伯巍.《教育心理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

篇4:把阳光注入心理,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一、《英语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要求

2012年版《英语新课标》第四部分对教师的教学实施提出了要求:第一, 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第二, 关注学生的情感,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第三, 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第四,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第五,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第六,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第七, 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 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第八,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知识, 还要具备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由以教师为主转为以学生为主, 以传授知识为主转为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主。第二, 要有整体观和系统观, 熟悉掌握《英语新课标》对各个阶段学生的要求, 把握好小学英语教学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掌握专门而系统的专业知识, 以整个英语语言系统为知识储备去把握小学英语教学, 给出一碗水, 要有一桶水甚至一池水的储备。第三, 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的系统知识, 熟悉3~6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情感特点和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使小学英语教育教学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第四, 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唱、说、画、写、游戏, 现代的视频、音频、多媒体等, 并且能够在这些教学手段之间灵活穿梭、交叉运用, 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第五, 确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与时俱进的观念。

对于如何衡量外语教学质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给出一个公式, 这个公式有五个变量, 分别是学生来源与素质、教材质量、学习环境与条件、教学方法、教师素质, 这五个变量与最终的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 (1分) +教材 (2分) +社会环境 (4分) +教学方法 (3分) ]×教师=教学质量。可以看出, 前四个因素是简单增加因素, 而第五个因素即教师素质是倍增因素, 前四个因素效能是否能够发挥、发挥到什么程度, 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素质。这就是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系小学英语教学的成败。

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现状

当下我国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与《英语新课标》的要求相去甚远, 甚至可以说令人堪忧, 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问题。

1. 专业不对口, 学历层次低

2007年底, 在安徽省五河县237名小学英语教师中, 英语专业的仅占1/3, 转岗教师占2/3。[1]2009年, 在黑龙江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中, 英语专业的占43.2%, 非英语专业的占56.8%;[2]在贵州省安顺市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中, 非英语专业的占65.48%, 其余34.52%的教师大多通过在职学习或进修等渠道取得英语专业资质, 并非科班出身。[3]

2. 专业水平低, 教学理念滞后, 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小学英语教师中绝大多数的非英语专业教师通常仅有高中甚至是初中英语水平。教学理念跟不上新课程标准的步伐, 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解释和传授阶段。教学方法单一, 以知识讲解、机械记忆为主, 有的教师甚至不会利用歌曲、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3. 科研能力差

七成以上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课, 科研与己无关。80%以上的教师不会写科研论文, 不懂学术规范, 能公开发表研究论文的更是凤毛麟角。河南省的一项调查表明, 在科研项目数量上, 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科研项目是非常少的;在质量上, 市级的居多, 大多是低级别的项目, CN和国家核心期刊只占10.2%。[4]

4. 缺乏未来意识和国际眼光, 对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认识不够, 缺乏爱岗敬业的钻研精神

有的教师认为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只不过是领着学生玩, 更有甚者认为这样会耽误学生学习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教师不会去钻研《英语新课标》的各项要求, 也不会严格要求自己。

以上问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其中之一是农村条件差, 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在农村全面开设小学英语课程, 师资缺口相当大, 而目前这种状况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太大的改观。所以, 在向农村地区输送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同时, 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现有师资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三、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提升路径

相关教育部门应制定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 切实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 扭转农村小学英语师资滞后的局面, 以保证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保证课程标准的落实。笔者认为, 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要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使之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各级教育部门要采用各种方式, 如宣传、短期培训等, 使小学英语教师认识到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 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段。因此, 小学阶段对学生语言兴趣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2. 加强师资培训

加强《英语新课标》的培训学习, 使小学英语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要求, 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一方面, 教师要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简单但意义深远, 它将影响到学生终生对外语 (不仅是英语) 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意味着学生是否能够成长为优秀的、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劳动者。学生年龄越小, 教师的影响就越大。另一方面, 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频繁, 固守陈旧的知识将被时代淘汰, 因此, 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要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充实自己, 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3. 组织和借鉴国内各种形式的培训, 切实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目前, 我国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现状, 实施了很多培训项目, 如“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 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开展的“攀登英语学习实验”以提升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为突破口, 用“非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 促进学生英语口语和阅读等多项英语语言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发展[5],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校本培训”是一种完全在学校内进行的, 充分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和潜力, 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解决学校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出现的具体问题为目的教师在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具有自主性、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等特征, 因地制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另外, 还有转岗轮训等方式。各地相关教育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组织实施各种形式的培训, 切实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 加强交流学习

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观摩课、教学比赛、教育教学技能比赛及教学研讨会, 让小学英语教师提高积极性、主动性, 更新思想观念, 提高教学技能。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只要采取恰当的方式, 挖掘现有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潜力, 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 这支队伍就能成长为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周骏.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研究——以安徽五河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0.

[2]胡晓艳.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情况调查及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8) .

[3]张爱春.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调查[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 .

[4]和彩霞.中小学英语教师师资现状及培训情况的调查[J].管理学家, 2010 (8) .

上一篇:密密麻麻的意思解释和近义词是什么下一篇:如何做好安全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