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论文

2022-04-18

[摘要]当前的农村校本培训缺乏理论性与实效性,忽视教师差异性,淡化教师的主体性。需要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注重教师差异性,举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完善激励措施,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论文 篇1: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实效性研究》后期调查报告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重点课题《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实效性调查研究》,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设计了前、中、后三次大的调研活动。前期调研,为开题论证提供参考依据,先试点实验,选定14所中小学作为实验校,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实效性开展带实验性质的子课题研究;中期调研,全面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重点是发现典型,取得初步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后期调研,为鉴定结题服务,全面总结经验,提升研究质量,创造研究成果,推动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调查情况

我们编制《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后期)》,对校本培训工作的计划实施、内容更新、方法选择、模式创新、校长责任、骨干引领、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设计15道选择题,让参训教师进行客观评价;校本培训还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设计了2道问答题,倾听中小学教师的共同呼声。我们分别对两市镇一完小、双凤乡中心小学、灵官殿镇中心小学、流光岭镇流光岭中学、两市镇四中5所实验校和两市镇湖塘小学、火厂坪镇中心小学、廉桥镇一中3所非实验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此同时,县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的主要研究人员走访各实验校,对实验校子课题研究进行鉴定结题指导。这是一次认认真真的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可供参考的调查研究资料。

二、调查分析

(一)客观数据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5所实验校收回有效问卷170份,3所非实验校收回有效问卷130份,对这8所中小学的300份有效问卷提供的客观数据列表统计分析。

表1:被调查对象评价校本培训

1.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显著提高。由表1可知,被调查对象中认为各中小学对教师培训重视和很重视的达到67.7%+26%=93.7%,不重视的几乎没有;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落到了实处,分别有一年计划、三年计划和五年计划,没有计划的很少;校本培训的投入是可观的,近70%的教师认为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多或者比较多,认为投入少的仅占7%;校本培训教师的参与率也相当高。这四个客观数据证明,今天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较之两年前的开题论证和一年前的中期调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表2:被调查对象对校本培训实施的满意度

2.教师对校本培训的实施满意度明显增长。由表2可知,在校本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校长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发挥得最好,91.3%的教师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达到这一指标很不容易;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也发挥得较好,指导教师的工作水平表现突出;组织校本培训,时间安排合理,内容选择恰当,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措施到位,80%以上的教师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还有80%以上的教师认为通过校本培训,自身素质大有提高,总体评价也是好的。9项指标,表示不满意的仅在1%和4%之间。今天,中小学教师对校本培训实施情况的满意度,较之一年前的中期调查和两年前的前期调查满意度明显增长,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

3.教师对校本培训最佳形式的选择。被调查对象对曾经组织过的校本培训(多项选择),首选教学方法的培训,占到总人数的63%;其次是成功的案例分析,占30%;再次是到某校参观学习,占26%;还有当代教育理论培训,占22%。这四种形式值得认真总结经验,全面推广。今后的校本培训最佳形式的选择,49%的教师选同行交流研讨,25%的教师选择外出考察学习,20%的教师选择课题研究,还有选自学反思、专题培训、学术报告的。这些形式值得我们今后认真探索,不断创新,使之成为中小学教师最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校本培训形式。

(二)主观认识综述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设计的第一个主观简答题是:你认为校本培训还存在什么问题?每位被调查对象的回答虽然只有一两句话,但对300份有效问卷的答案收集整理加以综合分析,却观点鲜明,针对性强,形成五个基本问题。

1.传统观念的障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被统考指挥棒牵引着。从小学到中学,每年一度的统考是校本培训的最大障碍,因为统考排名决定一年的评优、评先以及自己的声誉。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对校本培训存在应付心理,导致效果不很理想。

2.形式主义的干扰。少数教师认为校本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足,形式化突出,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管理体制不健全,组织力度不够,制度、方法、措施不够完善,校本培训没有落到实处。

3.运行机制的缺失。适应本土化的校本培训制度还在探索之中,有的重管理轻实践,有的理论和实践脱节,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机制缺失,难以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4.骨干引领的不足。个别领导对校本培训认识肤浅,观念模糊,缺乏整体规划,教师看不到长期发展目标,阶段性目标也不甚明确;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有待提高。

5.经费投入的制约。少数单位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足,有些事想为而不敢为,请进来、走出去、组织外出考察、突出学校特色等不敢大范围高层次地进行,校本培训存在很大的制约性。

我们设计的第二个简答题:请谈谈你对校本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收集300名被调查教师的共同认识,经过精心梳理,认为今后的校本培训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1.要拓宽教师的发展空间。中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要加强新课改理念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面,有组织、分阶段、分学科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落实素质教育。取消统考制度,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教师工作,让教师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2.要开发校本培训资源。明确校本培训的目的、内容,不图形式,真正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使之为教育教学服务;培训内容要多样化,开展实质性的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认真研讨教材,各校要有各具特色的校本教材。

3.要创新校本培训形式。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校本培训,做到自学反思与同伴互助相结合,专业培训与同仁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专家讲座与骨干引领相结合,专题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4.要建设有特色的校本培训文化。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讲究内容的系统性,注重培训的实效性,体现形式的多样性。可以采取“任务驱动、专家引领、以研为主、注重个性”的专业发展模式,提高教师自学反思能力,努力构建科学的教师校本培训质量督导和评价体系,创办教师终身学习型学校,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培训文化。

5.要完善校本研修的长效机制。学校要制订整体规划,内容要更新,形式要多样,模式要适用,方法要灵活,评价要到位,加大对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教研经费到室到组,保证多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各校之间建立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让校本培训向着校本研修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的长效机制。

三、调查结论

在上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子课题鉴定结题的一系列调查材料和研究成果,14所实验校的试点示范和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全面开展,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来势很好,乡镇之间、校与校之间、校内教研组之间、年级组之间、教师之间出现了“百花齐放、你追我赶”的校本培训氛围,远远超出了我们设计的预期目标。集中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的智慧,本课题研究主要形成下述五个结论。

(一)实验示范促全面开展

为探索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模式与方法、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根据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和县城、乡镇、山区的不同特点,选定7所小学、5所初中、2所高中共14所中小学作为实验校,每个实验校确定一个研究主题,设立14个子课题开展校本培训实验研究。7所实验小学,在研究校本培训模式的基础上,还在自学反思、课例研究、内容更新、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养成教育、课堂实效七个方面进行了示范性实验;5所实验初中,有城区模式、乡村模式、学习+反思模式、有效形式探素、简快作文研究五大创新型实验;2所实验高中,借助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与省名校雅礼中学、长沙一中联合办学,实行教学同步、资源共享,开展了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14所实验校的成功经验在全县被普遍推广后,全县400余所中小学8000余在岗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二)理念更新促实践发展

分析14所实验校的试点经验,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理念进行新的思考,给“经验、学习、培训、研讨”等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的经验是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资源,在校本培训中应充分尊重教师的经验,尊重教师的个体价值。教师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校本培训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新的信息,同时对原有经验加以改造和重组,形成新的素质和能力。教师的培训应在教师具体的实践情境中进行,培训的目的、内容、需要应立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才能实现。教师的研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培训中让教师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尝试问题的解决,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

(三)骨干引领促全员培训

教师校本培训的启动、实施和发展,一靠校长,二靠骨干教师。14所实验校子课题的主持人多数是校长或副校长,也有是骨干教师的。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没有校长的引领和支持,就没有校本,更没有校本培训。校长的素质需要在校本培训中不断强化,只有校长提高了对校本培训的认识,掌握相关培训理念和实践操作以及评价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骨干教师是校本培训启动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校本培训中发挥“传、帮、带”的专业引领作用,实验校最活跃的是师徒结对活动,骨干教师在专业知识、示范教学、经验总结各个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在全员培训中,广大青年教师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快乐成长。

(四)模式创新促实效生成

14所实验校,校校重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口号,开发校本培训。各中小学根据本校实际创造自己有特色、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模式,实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有机整合。自我反思: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立足于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围绕一堂课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反思,升华教学体验,让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现专业成长。同伴互助:教师敞开胸怀与同事相互交流,结对切磋,既发挥集体智慧,取长补短,又充分展示教师的个人风采,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专业引领:在导师团、骨干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大练兵”的办法,组织观摩学习、案例教学、课改沙龙,开展行动研究,搭建教师学习成长的平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提高、验证和修正认识,培训的实效性在动态中生成。

(五)过程管理促机制完善

实验校子课题研究,从设计立项到开题论证,从全面实施到中期检查,从鉴定结题到成果推广,在这一逐步深化、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这得益于严格的过程管理,校本培训的各种机制在实验中生成,在生成中完善。例如,运行机制,校本培训发挥教研组的主阵地作用,活动定时定点定项目,将教研活动列入课表;学校总体规划,教导处制订方案,教研组具体落实到人。评价机制,主要体现在考勤、质量、数量、成果、态度几个方面,每次培训活动都有详细记载,期末学校组织考核,收集成果,给出等级,每位教师始终激情满怀地参加培训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成长快乐。还有激励机制,学校对校本培训的积极分子给予外出培训和听课的机会,推荐为各种先进人物的评选,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比赛和上公开课、优课进城、送教下乡。机制的不断完善便会产生规范化的过程管理。教师们在自学反思、课例分析、教研活动、课题研究、交流互动等校本培训平台中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曾培元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论文 篇2: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困境与对策

[摘 要] 当前的农村校本培训缺乏理论性与实效性,忽视教师差异性,淡化教师的主体性 。 需要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注重教师差异性,举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完善激 励措施,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 本教研

一、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 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 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 校本教师 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 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 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 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 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 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 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 接受,很 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 师是有自主 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 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 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 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 ,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 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 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 工作任务 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 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 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 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 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 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 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 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 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 些农村学 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 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 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 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 式是开卷考 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 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 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 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 ,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 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 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 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 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 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 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 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 主 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 ,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 高等 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 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 与 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 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 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 师对 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 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 育管理部 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 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 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 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 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 究底的 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 础较为薄 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 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 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 走向国 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 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 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 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 本教研 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 陌生,针 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 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 职称教师 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 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 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 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 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 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 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 农村人的眼 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 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 区已经建 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 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 交 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 形象地把 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 中心本着 “合作学习,共享资源, 交流经验, 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 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 ,只有 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 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 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 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 置 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 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 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 系 ,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 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 开 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 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 意识[12]。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 地等待师 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 ,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首先,应满足教师需求,增强培训的活力。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导向的培训内容 。但 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学校有多少老师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开展校本 培训之前要充分调查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保证每一次培训都能 适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培训活动的活力。

其次,要在培训中培养教师,激发参训的动力。要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让 每一 位教师通过培训体会到教育事业的创造性,体会专业成长的快乐。在校本培训中应充分发挥 骨 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塑造教坛新秀,让教师在主持培训、接受培训的同时看到专业发展 的前景,以此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

第三,应完善评价制度,提高培训吸引力。目前,很多校本培训活动的考察类似于考勤,只 要参 加就行,参加后只要上交规定的“作业”即可,不管培训是否取得了实效,教师是否有收获 。这种做法挫伤了教师积极性,使校本培训失去了吸引力。应让教师参与到校本培训 的计划、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并实施参与 式管理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以充分培养教师校本培训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12.

[2]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84-194.

[3][美]Stephen D. 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02.271.

[4]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R].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

[5]万 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5.

[6]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2006.137.

[7]李水清.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 ,(5 ):8.

[8][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15.

[9]曹一鸣.校本教研实施方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6.

[10]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 验材料汇编[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257.

[11]张又安.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8) :67.

[12][前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83.213.

(责任编辑 黄建新)

On the Plight of School-based Training for Rural

Teacher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GAO L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Ch ina)

Key words:school-based train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 al teachers;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 esearch

作者:高 丽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论文 篇3:

关于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继续教育研究

摘 要:校本培训不能仅停留在“培训教师”这一层面上,而是要通过校本培训,并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实现教师“自我”转变,实现教师自身的“工作方式”即教育方式的转变,实现其在学校中的生存方式的转变。校本培训可以成为学校整体变革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集中培训;校本培训

收稿日期:2007—11—28

作者简介:谷朝勇(1975—),男,汉族,山东省成武县人,菏泽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已越发显得重要,但因经济、文化、地域、历史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已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在经济落后地区,这种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必将影响和阻碍校本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农村教师校本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师资缺乏

在调查的两个典型县区(六个典型乡镇)的86所学校中,发现农村中学第一学历达标率仅为34.7%,包括第二学历达标率也只有70%;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民办教师转公的教师就占五分之一以上,并且专业大多不对口;另外有相当一部分是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科学课此类课程在小学开设不足,有的学校音乐课、美术课甚至没有开设。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基层教书育人,却享受不到基本的待遇保障。待遇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只能维持正常的办公,由于办学经费紧张,农村学校用于教师培训提高方面的资金几乎为零,大部分地方乡镇中小学培训提高费用基本要靠教师个人承担。由于工资待遇本来就比较低,靠教师个人承担培训费用困难较大。

(三)校本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校本培训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许多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实施往往失于简单化。虽然校本培训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方式已成为共识,但目前我国关于校本培训的理论探讨工作,尤其是具体的微观理论研究还十分贫乏,培训教材不足。在农村中小学,由于经济落后、师资缺乏,图书、报刊、杂志和网络等设施、设备不足,农村教师没有时间、没有设备、更没有经费得到相关理论的指导。

(四)缺乏科学规范的考核及奖惩机制

校本培训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仍未建立,各校是方法不一,无法评定优劣,难以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仍旧是传统的陈旧模式:1.以学历补偿和学历提升为主的“学本”培训模式,这种培训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补偿和提高学历,用以弥补学历的不足。这种单一的学本培训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多元的教师培训需要,特别是难以完成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的任务。2.利用节假日对教师开展的运动式、报告式、理论灌输式的集中培训,这种方式由于参与者较多,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无法保证培训的质量。3.对教师参加培训后的考评仍然是传统学院式的纸笔考试评价,缺乏对教师实际工作能力、实践水平的评价体系。

二、农村校本培训应采取的对策

(一)政府重视,在教师培训上加大资金投入

把以校为本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结合起来,纳入工作计划,上下统筹安排,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落实培训经费,保障校本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经费紧张的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职责。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持续加大经费投入,还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分摊机制,明确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承担的费用项目或比例,运用制度化的手段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教育事业经费经常性支出渠道,确定教师培训经费按照教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保障。

(二)继续深化培训模式改革,不断探索适应当地实际的培训模式

1.系列讲座。如办学特色讲座、方针政策讲座、教法创新讲座、优秀教师讲座、继续教育讲座,目的在于让教师们及时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及时改变观念。

2.组织研讨。目的在于组织教师们的交流与学习,优势在于互动性与互补性,进而达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及教学经验的最大化效应。

3.集体办公。包括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共同批改等,目的是促进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实际上也是常规教学的重要内容。

4.教育科研。加强教师们的教研工作,着眼点在于经验总结和论文撰写,目的在于提高理论水平,激发积极性,从更高层次上促进校本培训工作的发展。

5.现场示范。就如何执行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施等问题,邀请部分学科带头人和教育专家进行现场课堂教学示范,使实验教师通过亲自感受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三)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建立现代化的学习型组织

以住的集中培训,给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工学矛盾和多于城镇教师的经济负担,再加上农村、城镇一样的培训内容和标准,也脱离了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为此在远景建设规划中,通过天网(卫星电视)和地网(计算机网络)加上人网(传统培训体系),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离岗,不但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而且较好解决农村教师的“工学”矛盾。

现实中可以利用乡中心学校在农村教育中所处的中心、示范和辐射作用,在乡中心学校建立教师学习资源中心,配备现代化的远程教育设备和各种教师培训教材及图书影像材料,并与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因特网相接,接收丰富多彩的远程教师培训课程,供教师培训和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将开发的培训课程和优秀教师的讲座制成网络课程、VCD、卫星电视课程,通过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传送给教师学习资源中心。

(四)建立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和激励制约机制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建立起一套督导评估制度和激励制约机制。

1.要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教师考核、晋升、聘任、奖励相结合,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2.建立教师培训证书制度。

3.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和学分管理制度。

4.对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完善培训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培训基地作用

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级教师培训基地和师范院校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把各级培训基地办成本地区在教育教学、资料信息、教改实践、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中心。可以考虑由师范院校牵头成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联合体,进一步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搭建起一种全新的合作平台,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其次,积极推进农村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参照教育部制定的示范性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标准,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教师进修院校、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教研室、电化教育和教育科研机构,逐步形成多功能的区域教师学习中心与资源中心。第三,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立足于校本,以“研训一体”方式促进农村教师自主发展。

(六)以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1.大力开展适应当前农村教师现状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层次和水平。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主要有,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等等。虽然在条件较好的城镇教师看来技能都很简单,但现实是农村的大多数教师都知之甚少,他们的感觉到了强烈的差距,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当前广大教师一个迫切愿望。

2.专业学科知识的深化与更新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按照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科的需要,开展新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使广大农村教师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大力推进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是改变学校面貌、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的主要举措。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所在的学校及课堂,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热情,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效益。

参考文献:

高双桂等.《全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论坛》论文集.2007.10.

作者:谷朝勇

上一篇:文学作品文学研究论文下一篇:电力监控智能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