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教育意义

2024-05-22

大学生法制教育意义(精选10篇)

篇1:大学生法制教育意义

论文题目:《》

(空一行)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

(空一行)

摘要:(即本文的中心内容或内容要点)

关键词:(3—5个,即用于表达本文主题内容,如“题目一”的关键词为:国防意识、大学生、现状)

(空一行)

(空两格)正文

(空一行)

参考文献:

1)、作者,刊物或书籍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

在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有新的发展,世界上依然存在不安定的因素,祖国的统一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加强大学国防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严重威胁,自觉强化国防观念,有利于凝聚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为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利于更好的动员组织群众,奠定人民战争的基础。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训练,其最基本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综合素质。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灵魂和主线,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应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

其中军事训练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环节,军事训练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军事训练在对受教育对象培训的过程中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还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是大学生接触国防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我们要善于发挥军事训练的“双重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

在学习军事理论课中我了解到了其实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普及性的军事知识课程,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讲授国防史、现代国防、军事形势、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现代战争、军事地形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我获益匪浅,我知道作为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国防知识,培养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军事理论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为了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的特点,必须把学习军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把中国国防、军事思想、高技术战争作为课程的重点和主干,划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类,形成一个主干清楚、层次分明、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应遵循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原则,增强教育主体交互性的观念,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坚持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和模型,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但是为了更好地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就要提高军训工作质量,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既要注重启发,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语言讲解内容,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又要借助挂图、模型,运用多媒体课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将课堂教学与观摩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我军武器装备时可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参观军队院校,参观现代武器设备和兵器模型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大学生对军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管理上要注重实效,要将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纳入学生学籍管理体系,按照学分制进行管理,在发放毕业证书、授予学位上给予必要限度,增强大学生参与军训的约束力。

综合上述,我深刻地明白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也清楚地了解自己对国防知识的欠缺,因此我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多学习有关国防方面的知识,增强对我国国防的认识,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保卫祖国。

篇2:大学生法制教育意义

一、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来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综合。而国防意识则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良好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同关心同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而民众国防意识的培养与强化,不能光靠战时去进行,在和平时期就应该加强。一般来说,战争时期人们为了打败对手,抵御外患,防卫观念是很强烈的,但和平时期人们就容易滋长麻痹思想、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没有了危机意识,那么最终只能落得挨打的悲惨下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而国防意识却出现滞后现象,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国防是政府的事情,是军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国防不仅仅是军队及政府的事,没有全民国防观念的提高,便不可能有真正强大的国防。其实国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他们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他们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高校国防教育通过系统规范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学生的爱同主义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国防教育的内容是有关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国防军事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战争与和平有清醒的认识,对中国国防历史、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有正确的了解,强化了国防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居安思危、爱军习武、保家卫国等国防观念。

二、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观念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教育,能使人们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中华民族有着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只有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才能使他们为祖国积极献身、流血牺牲。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军事理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大学生经过军事课的学习,极易被国防这种关乎国家兴衰、人民生死的大事所感染,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而集体主义思想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是我们军队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关心他人为重。在高校国防教育就是按照军队的基本标准来要求学生,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强化大学生的集体观念。现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万千宠爱于一身,使许多学生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再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使部分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缺乏应有的爱心。

总之,高校国防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助于激励大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使命感、光荣感以及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据调查,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活上家庭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贪图享受,观念上有功利倾向,人际交往过程中有戒备心态,组织纪律散漫,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军事教育以军人的要求来训练大学生,有利于大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练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培养大学生百折不饶的顽强意志品质。通过开展军事化管理的集中军事训练,使学生在“整齐划一”的队列训练和各项竞赛评比中形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在“一切行动听指挥”中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在“紧张”中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在“有序”中培养文明礼貌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由于军事实践是一项团体的活动,军事训练体能消耗大,具有对抗性、竞争性和艰苦性。通过组织各种项目的军事比赛、汇操表演、技术考核,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勇、敢顽强的精神,同时也是挫折教育的最好课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篇3:大学生法制教育意义

自“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开设以来, 该课程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公共必修课之一。“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项重要内容, 是高校培养的两项重要指标, 因此, 要把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使二者有机统一。”从授课方式角度来讲, 可以分为两种:1. 课程式授课方式;2. 实践式授课方式。所谓课程式授课方式, 就是指按照课本教材固式授课方式, 以课本为中心, 单纯地按照课程要求以完成课程任务为中心。这种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内化和内在需要。实践式授课方式是指以社会发生的案例为基础, 对大学生进行案例教学。这种授课方式, 固然可以给学生揭示法制问题所在, 宣传法制思想, 但是忽略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解释。

没有法制的社会是不能称之为现代社会的, 但是没有道德的社会却是不能称之为社会的。法制范围内的事情, 是可以做的事情, 结果人就成套子里的人。所以, 社会上就出现了大学生淡化社会道德的事件。所以, 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对大学生“公交车不让座位”“校园里做出亲密动作”等各种谴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法制教育, 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针对大学生违法现象时有发生的现象, 有必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加强法制教育, 注重思想品德人格教育, 使大学生认识到知法、懂法、守法是成人、成才的基本条件,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法制究竟是给了大学生自由, 还是给了道德败坏的温床, 不得不成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但是社会现实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 现实和媒体给大学生展示了“因为做好事”而沾染官司的事件, 比如, 因为搀扶并送老人到医院而摆脱不了社会官司的尴尬事件。在突发事件超脱法制之外, 人无法摆脱法制的限制的时候, 道德就成为人类的漠视体。从这一程度来讲, 没有法制的道德难以维持, 没有道德的法制只能恶化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未来的大学生, 自然摆脱不了法制和道德目前的悖论。因此, 如果不能解决法制和道德的和谐统一, 大学生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无疑都走上了绝境。

综合以上论述, 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法制和道德的结合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就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问题, 更是社会发展问题。结合已有研究, 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 在大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 要明确法制的正确地位。法制社会并不是要让人的任何行为都限制在法治范围之内。法制是制度建设的过程, 是要通过健全的法制体系来约束人的违法行为, 遏制内心罪恶的冲动。但是法制和法治都是滞后于社会发展, 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法制建设历史中明确地看出来。任何法律的出现, 都是社会问题严重化、复杂化的结果。法制和法治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底线。法制和法治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只是规范人类社会发展, 使得人类社会发展秩序化一个的手段。这就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 使其明确法制和法治只是对大学生的最低要求, 而不是终极目标。

其次, 道德是人的高级选择, 是人的自我约束, 是人的任性的体现。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 加强道德教育就要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但是这种道德并不单单是内心的感悟和认知, 而是要在日常行为中付诸实践。

再次, 在道德中找到法制的存在的。案例不是要学生为法制抛弃道德, 也不是为了道德不顾法律的存在。我们推崇为了道德不顾法制的行为,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 违背法制的道德明显是饱受争议的。同时因为道德而违背法制的行为, 不仅会受到舆论的非议, 还会给当事人带来伤害, 进而触犯其道德心理, 侵蚀社会道德底线。所以要教会大学生, 在法制内找到道德的合理存在依据。

法制和道德是互为依存的, 是相互存在的基础。没有法制的道德明显不能在现代社会中存在, 没有道德的法制根本不能称之为法制社会。让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法制和道德的契合点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发展的未来。只要我们在大学生教育和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思考法制和道德关系, 把握道德和法治的契合点, 我们的大学生法制和道德教育就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摘要:自“05方案”实施以来, 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要求,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认为只有实现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公民教育, 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为基础, 结合具体校园实践, 探讨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意义与途径。

关键词:法制教育,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占光胜.关于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6) .

[2]骆小婷, 何秋霞.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一体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3 (2) .

篇4: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意义探析

1948,世界卫生组织(WHO)年对“健康”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当前社会,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人类发展的前提,早在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有关人士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主要内容为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以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和健康危险因素为重点,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参与,实现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状况的基本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综述别人研究成果。本人将健康教育理解为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1世纪既是知识的世纪,同时也被认为是健康的世纪,健康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健康促进”运动,主要内容是推动全世界对健康的关注和健康理念、健康行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研究人员、专家也一致认为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儿童和青少年。通过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将有利于健康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学生时代,学校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学习度过,这就使得学校的健康教育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大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十分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性格、习惯、世界观进一步完善巩固,同时,在这个关键阶段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提高自身健康素养的水平就十分重要。筆者曾经参与了一项有关大学生健康素养的调查:(1)华北科技学院大一新生健康知识素养的平均得分是40.13±2.46 分(百分制得分79.86±5.03),健康行为素养的平均得分是21.00±1.67分(百分制得分61.34±3.87),健康技能素养的平均得分是8.05±0.59分(百分制得分80.06±8.24),健康素养总分的平均分是69.50±2.55分(百分制得分73.61±3.30)。(2)华北科技学院大一新生健康素养总分与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得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得分以及健康素养基本技能得分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显著性。(3)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与性别、民族、专业类别、不同户口类型、父母受教育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总体来看,华北科技学院大一新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一般,需要加强学校教育、个人学习及大众传播影响的作用,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当前在我国,各个高校的健康教育内容较为缺乏,基础十分地薄弱,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第一,高校管理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健康教育资金、设备投入较少,很多学校健康教育课只是列为选修课,甚至没有开设该课程。第二,缺少健康教育师资,中小学阶段该课程主要是由生物教师、体育教师等学科老师担任;但在高校往往缺失、责任不清,到底应该如何设置课程,由谁来教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和解决。第三,缺乏较好的、实用性较强的教材和以及参考资料,很多现有的健康教育课本内容过于枯燥,形式简单,过于抽象、乏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第四,大学生自己对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认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自主学习,即便学习相关知识,也缺乏对自身健康行为的管理能力。

当前环境下,大学生的健康是不容忽视重要问题,如果健康水平过低势必将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所以在全国高校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事情,此项工作的成败将会影响我国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对整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发展也会产生十分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研究》钱华美 复旦大学 2010

[2] 《2008年长沙市高校新生健康素养调查研究》梁昌标 中南大学 2009

[3] 《太原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杨昆 山西医科大学 2011

篇5: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目的和意义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为了能够提出对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感恩意识以及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具有重视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分析了当前高校(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本次的调查研究活动。

二、研究背景(你所研究课题的理论或实际背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90后”这个阶层普遍特立独行,是家庭里的“宠儿”,从小被父母宠爱,有些甚至是在溺爱中长大的。在前人的研究中得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父辈辛勤培养和教育的体悯之心

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积极、健康的,但有些共性问题仍然值得深思和探讨。当前部分大学生与父母联系的主要动机是要钱,仅少数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正成为部分高校里的一股暗流。这些问题确实反映出当今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这种令人忧虑的倾向。

2.中学时期过分追求升学率,道德教育缺失

尽管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迫于高考的压力,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和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看作第一要素,始终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重要砝码。同时,近年来,农村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过于溺爱,不少父母都在外面务工,很多中小学生都是留守子女,这都是十分严重的社会现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沟通和互补,逐渐导致德育养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和引导缺失。部分中学教师也感觉教育的压力太大,有时候部分家长也缺乏对教育工作者的体谅和沟通,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对大学生早期的德育的养成和培育。

3.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

当前部分大学生由于后天教育和当代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状态,形成了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回报才奉献”等心态,造成了不少负面效应。现在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希望在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祖国最需要的艰苦的地方、边远的山区和基层去,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渴望一蹴而就。一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因主客观原因,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者害怕进入激烈的就业市场而退出就业,消极待业,埋怨父母。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乏息息相关。

篇6: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是安德鲁.阿伯特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取其精华,整理而成,原名为The Zen Of Education,译为大学教育之禅。

大学的声望和录取率对学生今后的收入产生一定独立的影响,但收入差距大多出现在大学内部,也就是说,出现在某一所大学毕业生内部。这中内在的差距取决于才能,资源,成绩和专业等个人因素,其中个人努力程度至关重要。真正驱动成功,造成收入差距的因素是职业。

与其说大学教育交给你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使你受益终生的一般技能。其实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用到的微乎其微,更有甚很多人今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无任何联系,那些书本上的知识在毕业五至十年后几乎被遗忘殆尽,真正成功的关键不是所学知识的多少。

然而无论用于读研究生、工作还是娱乐----------批判性的阅读能力----使你对工作中复杂的行动方案进行清晰的阐述;必要的写作能力----使你清楚地向同僚阐明自己的观点;独立思考能力-----使你避免人云亦云;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使你轻松应对工作和娱乐中的不断变化。

对于上述说法,他不确定这到底是归功于大学教育还是个人成熟和成长的必然表现。毕竟能够考上大学的人,个人条件都是比较优秀的。“教育的目的”这个短语非常陈腐,教育本没有目的,而是其他事物的目的。教育的“教化”之处,就是养成一种好习惯,以探求新的含义,寻找新的联系,将体验复杂化,广泛化使其更丰富更持久。教育的目的是无法被预测的,教育除了其自身之外,没有任何目的。我所说的教育没有目的,是指我们不应该希冀现在接受教育会在日后得到回报,无论这种回报是进一步深造还是其他的什麽。同时,我们接受教育也不应该是为了利用教育得到其本身之外的东西。大学期间获得的技能对职业生涯的发展并非至关重要,事实上,大学毕业后五年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所学知识忘光。如果是为了实用,你没有必要到大学来接受教育,学习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选择某专业并为之沉迷,你在别处学不到的,你在这里照样学不到。所以,忘掉你们曾经信奉的大学教育实用性的说法把,接受教育的原因其实就是,接受教育比不接受教育好。接受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习惯,去挖掘我们所研究的各种事件或现象中多重的全新的意义。教育本身不是这些示例,方法,体系。它是一种本能的习性,即探求新的意义,质疑旧的观念,反复玩味并不断挑战我们赋予事件文本和现象的含义,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是一个最具价值,最有人性的并最富人文关怀的平台,有助于个人成就自我。你们可以凭借这里无与伦比的资源系统,来找寻开悟之光,以照亮你们内心教育的光芒。与没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相比,受过教育的人人生阅历会更丰富,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接受教育的人人生就有缺失。教育并不是教授具体内容,甚至也不是传授技能,教育是一种思维习惯或可称其为思想状态。他并不是你的附属品,而是与你浑然一体的。

篇7:大学生法制教育意义

法制社会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加强法制教育也就成为现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 法律是一种后发的惩罚行为, 这就造成了法律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法律总是在不停地发展。 从这一角度来讲,法制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经济发展,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社会呈现的更多是人的心理问题。 面对突发的心理层面的非常规的社会问题, 法律显然解决不了, 这就需要道德自我约束机制,因此, 探讨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就成为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开设以来, 该课程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公共必修课之一。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项重要内容, 是高校培养的两项重要指标,因此,要把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 ”从授课方式角度来讲, 可以分为两种:1. 课程式授课方式;2. 实践式授课方式。 所谓课程式授课方式,就是指按照课本教材固式授课方式,以课本为中心, 单纯地按照课程要求以完成课程任务为中心。 这种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内化和内在需要。 实践式授课方式是指以社会发生的案例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案例教学。这种授课方式, 固然可以给学生揭示法制问题所在,宣传法治思想,但是忽略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解释。

没有法制的社会是不能称之为现代社会的, 但是没有道德的社会却是不能称之为社会的。 法制范围内的事情,是可以做的事情,结果人就成套子里的人。 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大学生淡化社会道德的事件。 所以,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对大学生 “公交车不让座位”“校园里做出亲密动作”等各种谴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法制教育, 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针对大学生违法现象时有发生的现象,有必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加强法制教育,注重思想品德人格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知法、懂法、守法是成人、成才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法制究竟是给了大学生自由,还是给了道德败坏的温床,不得不成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但是社会现实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 现实和媒体给大学生展示了“因为做好事”而沾染官司的事件,比如,因为搀扶并送老人到医院而摆脱不了社会官司的尴尬事件。 在突发事件超脱法制之外,人无法摆脱法制的限制的时候, 道德就成为人类的漠视体。 从这一程度来讲,没有法制的道德难以维持, 没有道德的法制只能恶化人类社会的发展。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未来的大学生,自然摆脱不了法制和道德目前的`悖论。 因此,如果不能解决法制和道德的和谐统一, 大学生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无疑都走上了绝境。综合以上论述, 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法制和道德的结合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就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问题,更是社会发展问题。结合已有研究, 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大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要明确法制的正确地位。

法制社会并不是要让人的任何行为都限制在法治范围之内。 法制是制度建设的过程, 是要通过健全的法制体系来约束人的违法行为,遏制内心罪恶的冲动。 但是法制和法治都是滞后于社会发展,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法制建设历史中明确地看出来。任何法律的出现,都是社会问题严重化、复杂化的结果。 法制和法治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底线。 法制和法治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只是规范人类社会发展,使得人类社会发展秩序化一个的手段。 这就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 使其明确法制和法治只是对大学生的最低要求,而不是终极目标。其次,道德是人的高级选择,是人的自我约束,是人的任性的体现。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 加强道德教育就要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 但是这种道德并不单单是内心的感悟和认知, 而是要在日常行为中付诸实践。再次,在道德中找到法制的存在的。 案例不是要学生为法制抛弃道德, 也不是为了道德不顾法律的存在。 我们推崇为了道德不顾法制的行为,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违背法制的道德明显是饱受争议的。 同时因为道德而违背法制的行为,不仅会受到舆论的非议,还会给当事人带来伤害,进而触犯其道德心理,侵蚀社会道德底线。 所以要教会大学生,在法制内找到道德的合理存在依据。

篇8:大学生法制教育意义

(一)“中国梦”对于大学生梦想和信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梦”明确了“个人梦”的实际地位,进一步强调了“个人梦”在国家梦和民族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鼓励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梦想,都有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这样可以给予大学生足够的信心, 坚定大学生实现梦想的信念,让每个大学生清楚认识到: 没有不能实现的梦想,有梦想,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创造出来,只要每个人注重利用自身优势和展现自身才华,都能享受梦想成真的成果,都能看到美好未来的希望。同时,这样还可以满足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精神需求,有利于将大学生的力量团结到一块,心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1]。

2.“中国梦”有效遏制了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败俗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梦” 的提出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建立自己的人生坐标,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首先,“中国梦”起到了较好的精神引导作用。“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必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和国家的领导。其次,“中国梦”是社会承担的一份责任。大学生要敢于承担起这份责任,不断为完成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具体就是大学生应该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等,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注重其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二)“中国梦”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无论是在近代中国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中以及在实践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处处都体现着“中国梦”的精神主旨,都是为实现“中国梦”做出的不懈付出,更好地透露出中华民族坚定的理想信念[2]。理想信念就像是奥运中的火炬和运动员手中的接力棒,而当代大学生是火炬和接力棒的最佳继承者,他们每个人都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当代大学生要以伟大领袖人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树立的坚定信念为动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中国梦”能够给予大学生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勇气

当代大学生就是将来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所以现在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站在什么样的政治立场都与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持续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了特别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明确的政治立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理想,势必要将“中国梦”精神主旨和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紧密联系起来。所以,要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注重贯穿“中国梦”的精神,促使大学生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真正领悟“中国梦”和“个人梦”的联系,此外,还要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帮助大学生端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社会观等。

二、基于“中国梦”背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1. 各大高校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采取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必要的科学知识, 而学校在安排学生学习内容的时候,务必加强学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三观”意识,帮助学生将个人梦想的中华民族的梦想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的报告内容着重促使马克思主义朝着中国化、时代化、 大众化等的方向发展,注重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以此来充实学生和全国人民的大脑,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建设的关系,构建哲学社会的科学创新体系[3]。其中对于“三观”要有正确的定位, 要认识到“三观”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社会包含着形形色色的影响因素,势必会模糊一些学生的视力,所以,培养学生辨别社会因素的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列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坚定学生为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将以前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进行科学的对比,然后再将中国现在的状况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要让学生看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就是鼓励大学生为进一步实现富国强民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强化“中国梦”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影响

1. 创建网络教育平台。通过学校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搭建网络教育和社交平台,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网络教育活动。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可上传与“中国梦”有关的视频资料、优秀党员、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理论资料等,以便大学生更直接地进行网络学习,也可以通过微博、QQ群聊进行交流沟通,从而为网络教育平台营造出极其浓厚的学习气息和自主互动氛围,充分彰显网络教育的优点。

2. 注重对学生党员以及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学校建立的课外党校、干校平台,进一步增强优秀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丰富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内容,充分体现“中国梦”的本质含义,完善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和领悟。

3. 高校也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将“中国梦”与大学生的实践生活结合起来[4]。此外,相关指导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下乡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现实的发展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促使学生亲身感受目前我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以及社会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迫切要求,从而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明确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学会处理事情的方法,将实现“中国梦”的努力落到实处。

(三)营造浓郁的文化环境,强化“中国梦”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影响

1.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比如,可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文艺表演、演讲以及社团文化节,注重文学作品的不断创作,树立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给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从而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张扬、专业技能的提升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2. 学校也可以积极开展优秀党员的评选活动和校园感动人物的评选活动,并教导大学生要将这些优秀的代表人物的精神和品质作为自己进步的动力支撑,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讲座讨论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增强学生要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意识,从而有利于营造出和谐共进的校园文化气息。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跃,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的作用。

摘要:基于“中国梦”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重大,通过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及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勇气等三个方面阐述“中国梦”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进一步提出了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营造浓郁的文化教学氛围等方法来深化“中国梦”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3]庞桂甲.浅析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5):78-79.

篇9:浅析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责任教育

目前人们对青年一代的责任意识的现状愈来愈重视,因为大学生的责任教育被大家广泛关注,因此成为现代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重点。而针对大学生的责任教育不仅是提高教育发展的问题,对于社会的进步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为了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教育就需要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首次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到80年代这20年的时间里,为了响应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几乎把教育改革重点都放在提高学生知识的结构上,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道德教育的培养。因为大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才能够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因此为了使大学生具备这些素质,就需要加强学生责任教育,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的水平,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和成长的重中之重。

从心理成长的角度看,大学生这个身份是社会对他们才华的认可,也是对他们的高素质高道德修养的承认,而责任感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的很重要的道德标准。这已逐渐演变成社会培养大学生责任的动力,而这种内在的驱动力需要由责任教育发挥其作用。但是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过很多的误区,越来越多地教育者都在进行教育本义的挖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成为目标。我们在追求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自由意志和责任感的培养,二者是毋庸置疑的关系。为了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培养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需要灌输责任教育,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给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带来较高的发展。

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教育是历史的传承。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对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尤其中国又是一个礼仪大国,儒家思想文化又深入人心,使人们把“孝”“礼仪”等作为评价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而“知行合一”的客观实践,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善恶观念,使人们形成“克己讓人”责任感,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局面。经过多年的发展也证明,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确实也是根深蒂固的。

因此,中国发展至今,我们仍然推崇和追求儒家文化。但是,现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教育的重点,也是文化、道德教育的核心。到了20世纪的后半期,越来越多的责任教育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在1972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中,明确表明教育事业该向哪个方面发展,其中包括每个人是否能够承担道德上的责任感等。

在1989年的国际研讨主题会议上人们也开始进行讨论,主要从“学习生存”发展到“学会关心”、“学会负责”等。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召开的关于如何发展21世纪人才素质的座谈会,更是把发展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开发能力当作是学术的通行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首次明确指出高素质人才必须是负责任的公民。因此,责任教育也被国际教育看成是教育的一个新概念。

再者,大学生责任教育能够保证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间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因此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发展和挑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强大,主要就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而民族素质的创造力是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的指标。我们面对全球发展的新局势,需要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而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很强的思维能力的中国当代大学生,有责任为构架新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作出主人翁姿态,以过硬的素质迎接挑战,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起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带头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强调“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我国高校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教育,主要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还能够使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带动社会其他群体的发展,还要自身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法规的义务,勇于承担自身应尽的社会责任,形成所有人都尽职尽责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以此来保护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且能够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使其的责任感成为人力资源发展必不可少的素质,使人力资源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具有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魄力,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也是国家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也关系到社会、民族未来在时代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一4卷.人民出版社,1995.

[2]赵文静.试论责任和责任教育[J].山东教育科研,2000(10).

[3]陈君.责任教育:当前学校德育的一个重点[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9).

篇10:大学生国防教育对国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国防教育对国防的重要意义

在学习了大学军事教程的后,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让我们能够了解国防,认识国防,也增进了我们对国家安全形式的认识,所以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具有很强的教育的意义。

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我觉得是一门无趣的课,但随着课时的深入,我了解到很多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内容,我渐渐发现大学军事教程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趣,它和我们现代大学生息息相关。在中国国防新世纪发展中,在校大学生是国防建设的未来,对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这对于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和平年代,因而国防意识不够强,而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拥有足够的国防知识又必不可少,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居安思危、矢志报国、磨砺青春、升华自我”的国防教育具有时代必然性和历史紧迫性。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尤其是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同关心同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而民众国防意识的培养与强化,不能光靠战时去进行,在和平时期就应该加强。一般来说,战争时期人们为了打败对手,抵御外患,防卫观念是很强烈的,但和平时期人们就容易滋长麻痹思想、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没有了危机意识,那么最终只能落得挨打的悲惨下场。当代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国防是政府的事情,是军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国防不仅仅是军队及政府的事,没有全民国防观念的提高,便不可能有真正强大的国防。其实

困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我们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我们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是培养我们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由于国防教育的内容是有关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国防军事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战争与和平有清醒的认识,对中国国防历史、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有正确的了解,强化了国防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居安思危、爱军习武、保家卫国等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教育,能使人们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中华民族有着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只有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才能使他们为祖国积极献身、流血牺牲。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军事理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大学生经过军事课的学习,极易被国防这种关乎国家兴衰、人民生死的大事所感染,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而集体主义思想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是我们军队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关心他人为重。

高校国防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助于激励大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使命感、光荣感以及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作为掌握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当代大学生是承前起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他们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因而当代大学生应该是能够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

因此,作为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国防意识必须深入到每个大学生的心

中,使之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国防意识,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同时,对我国的国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不无裨益,反过来又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通过对大学生的国防历史、中国国情、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居安思危意识教育,让每位大学生都具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使他们懂得“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人格”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大好山河,热爱领导我们事业前进中国共产党,热爱保卫国家安全的人民军队。大学生代表了掌握当代最前沿知识和理论的阶层,未来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中间力量,他们具有民族自立自强精神,祖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了内在的动力。同时当代大学青年担负着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责任,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安危,志愿为祖国的利益而战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做出奉献。

上一篇:蓝田初中大学区汇报2013下一篇:2011高考化学试题分类-化学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