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需求问卷

2024-05-08

团队建设需求问卷(精选7篇)

篇1:团队建设需求问卷

调查问卷:关于民机部团队建设和发展的调查问卷

调查范围: 民机部全体成员

Q1:您认为团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多选)

A.领导者的能力素养B.团队管理制度C.团队目标的可行性

D.成员的能力素养E.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F.其他_______Q2:您对您目前从事的岗位满意吗?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

Q3:您认为您现在的工作态度是怎样?

A.主动进取B.按部就班C.在压力下被动工作 Q4:您认为哪些方式有助于提高您的工作热情?(多选)

A.公平、及时、恰当的激励B.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协作精神

C.参加培训,获得与岗位相关的知识D.其他________

Q5:您认为以下哪种激励手段最能产生效果?(多选)

A.评选每月一星给予适当奖励B.表彰(领导的表扬好有面子)

C.建立完善的奖惩制D.其他________

Q6:您认为以下哪些方式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多选)

A.以茶话会形式开展技术研讨工作B.举办成员生日庆祝活动

C.举办新员工欢迎仪式D.设立下午茶休息时间

E. 开展内部体育比赛活动F.开展团队集体拓展活动(聚餐等)G.做好团队关怀(上级对成员工作和生活上的关怀)

H.其他________

Q7:您认为设立信息墙对实现部门信息平台公开化有帮助吗?

A.肯定有B.可能有C.没有

Q8:如设立信息墙,您希望在信息墙看到以下哪些信息?(多选)

A.项目开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

B.客户信息和工程信息的公布

C.目前重点研制项目的项目进展和工作进度表

D.行动项清单或每周工作重点

E.项目进程中的大事记和项目的组织架构

F.英语学习的资料(每天更新三个单词,一句英文短句)

G.成员的生活照以及家人照片的展示

H.每月寿星榜,对当月过生日的成员的祝福

I. 其他________

Q9:您对开办部门周报的意见?

A.有必要B.有一定价值C.完全没有必要 Q10:如果是以每周轮流的形式,您愿意参与撰写周报吗?

A.愿意B.可以考虑C.随便怎样都不愿意 Q11:您觉得周报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A.侧重于工作要点和完成情况B.内容不限,随便写

C.工作情况与个人生活相结合D.其他________

Q12:您对团队建设和发展有什么的建议?

1.2.

篇2:团队建设需求问卷

您好!我们是华东交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正在对创新引领型科研团队建设的相关

方面进行调研。本问卷只作为相关理论材料的补充,采取匿名的方式填写,如果给您带来任

何不便,我们在此致以真诚的歉意。衷心的感谢您对我们本次调研的支持,谢谢!您所在的科研团队属于:

A 高等院校实验室B 国家研究机构C 企业研发中心您是否了解什么是“创新引领型科研团队”?

A 了解B 不了解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 科研活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

展研究3 类,请问您所在的科研团队属于:

A 基础研究创新团队 B 应用研究创新团队 C 发展研究创新团队 D 不知道您认为一个创新引领型科研团队应具备哪些(多选):

A 合理的团队结构 B 完善的管理制度 C 专业人才 D 良好的科研氛围

E 团队文化F 完备的科研设备 G 其他您觉得科研团队的成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多选):

A 对科研的兴趣 B 良好的沟通能力 C 团队意识D 责任感 E 认真的态度F专业能力G 其他您觉得维持一个创新引领型科研团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A 科研经费B 研究氛围C 创新程度D其他您认为一个科研团队需要一种自己的团队文化吗?

A 需要B 不需要C 不知道您认为科研团队是否必须有共同的合理目标?

A 是B 不是C 无所谓您认为科研团队成员是否应该定期的举办娱乐活动(劳逸结合)?

A 是的B 不是您觉得团队成员是否缺少课题外的交流?

A 是的B 没有阻碍创新引领型科研团队建设的内部因素有(多选):

A.学术梯队建设待加强B.团队内部缺乏技术资讯C.团队凝聚力缺失

D.缺乏带头人、领军人物创新能力差E.与同行学术交流少

其他:12 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应采取的对策(多选):

A 加强合作交流,走出去引进来B 学科交叉,促进创新思维

C 双导师制 促进学科交叉

篇3:团队建设需求问卷

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是传授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知识与一般技能的基本途径,是灌输和影响公众应急意识与思想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1]。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公众应急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在应急管理的多方面开展了实践与研究,也开展了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宣传和教育, 积累起了较为丰富、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经验[2]。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应急宣传教育不够,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完善,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并没有制度化[3],宣传教育形式单一。

为了掌握目前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了解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认识,分析公众对应急知识类型的需求,以及期望获取应急知识的方式与渠道,对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以切实提高公众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有效增强公众的应急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培养处理危机的能力。

1 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需求调查基本情况

1.1 问卷调查方式和样本量

对在全国七个大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北与西南),31个省份,采用入户访问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人口分布情况确定调查样本,根据抽样误差控制技术和抽样方法测算,在全国实际完成调查共完成有效样本5065个[2]。实际样本情况见表1。

1.2 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2.1 性别情况

本次问卷调研受访者中女性比例为48.9%,男性占51.1%,男性被访者比例略高于女性。见图1。

1.2.2 年龄结构

本次调研中,20-29岁、30-39岁、40-49岁受访者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总体的27.9%、26.0%和21.8%;50-59岁受访者占总体的14.5%;15-19岁和60-69岁受访者比例相对较少,分别占总体的4.8%和4.9%,见图2。

1.2.3 城乡结构

本次调研受访者中,69.2%居住在城区,16.3%居住在城乡结合部,13.5%居住在农村,见图3。主要是考虑重大灾害发生时,城市人口密集众多,灾害影响大和后果较为严重等情况。

2 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2.1 公众对学习应急知识重要性的看法

在调查中显示,有88.2%的公众已经意识到学习应急自救、预防灾害相关知识,提高应急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其中45.8%的人认为非常重要,42.4%的人认为比较重要。说明随着近些年各类灾害的不断发生,学习应急自救、预防灾害、提高应急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见图4。

2.2 公众需求的应急自救知识类型

调查结果还显示,公众中有74.0%的对于地震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关注度最高。这应该与近几年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实际情况有关。其次,由于火灾、交通安全/交通事故与公众日常工作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希望学习火灾预防及逃生、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相关应急自救知识的公众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占到64.8%和64.6%。事实上这些灾害类型也是与人民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

此外,分别有60.3%、58.7%、58.4%、58.0%、54.4%、46.3%、38.8%的公众希望学习关于防止暴力侵害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依次还有关于突发性疾病、洪涝灾害、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电器安全、旅行等户外活动的安全防护方面应急自救知识。见图5。

2.3 公众期望获取应急自救知识的方式

通过对于应急知识的需求分析,进一步了解公众倾向于通过何种方式能够获得这些知识。调查结果表明公众更愿意通过“宣传手册、宣传册”、“电视上播放宣传片”和“在报刊、杂志上刊登相关知识”的方式获取应急自救方面的相关知识,分别有61.0%、57.8%和54.1%的公众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应急自救方面的知识。这也表明媒体在公众应急知识的传播中也以起到的重要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在宣传上也应适当参考,为民众提供更适宜的方式。见图6。

2.4 公众获取应急自救知识渠道与途径

本次调研发现,目前公众获取灾害预防、自救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电台(34.4%),网络(29.7%),知识讲座与宣传(16.9%),这与上面提到希望获取的方式还有一些差别,也是今后在制定政策和进行有效地宣传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的空间。按照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学校教育占到很大的比重,有些在课程中明确设置这些相关内容并作为毕业时需要考核的内容,这对于我国今后的素质教育也可提供参考。具体见图7。

2.5 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建议

在调查上述内容之后,了解对于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在应急宣传方面有何要求和建议,结果显示公众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多种方式并举: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69.6%);对于学校教育的关注度较高,如将相关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应急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等(68.6%);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范围(66.2%);鼓励和组织企业、学校等集体单位集体参加相关方面的培训、演习活动(59.2%)。见图8。

3 结论

(1)电视、电台、网络等主流媒体的知识讲座与宣传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灾害预防、自救相关知识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和拓展应急知识宣传,并扩大宣传覆盖范围,节目多样性、知识性,并对于重大事件的讨论和案例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2)建立有针对性的常态化、社会化应急教育体系。应急知识宣传和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青少年,建立不同层次的应急教育[5]。应将应急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基础教育,重点强调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学以上层次应在提高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强调应急响应中的各种能力学习。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保障安全的方法技能。针对公众层面,加强社区应急文化建设,组织对于应急知识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演练,提高公众应对各类常见危机类型的技能。企业和和社会团体应将应急文化教育和演练作为常态化的管理内容。

(3)政府和各级组织应将应急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列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的提供给公众应急知识多样化宣传与教育,宣传应急知识,增强吸引力,扩大宣传效果;积极开展应急演习活动,增加公众的实战经验,使得在各种灾害来临时能从容面对,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摘要:公众是突发事件应急的一个重要的责任主体,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水平高低关系到突发事件应急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公众应急准备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在全国大范围的入户和网络调查,具体了解了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态度与认识,公众对应急知识需求的具体类型,以及对加强我国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建议等。根据问卷调查了解到的公众需求现状和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扩大应急知识宣传方式和覆盖范围,建立有针对性的常态化、社会化应急教育体系,将应急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列入到政府和各级组织应急管理工作中,可为今后制定应急知识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陈立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对策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7-23CHEN Li-mei.A strategical research on propagation andeducation of emergency public affair management[J].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 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Journal of Nan jing University of Posts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2007,9(2):17-23

[2]邢娟娟.应急准备文化现状调研与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6):79-85XING Juan-jua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mergencypreparedness cultur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2,8(6):79-85

[3]姚迪.当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思考中国应急救援[J].灾害学,2009,24(2):134-137YAO Di.Some thinking about the current propaganda andeduc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J].Journal ofCatastrophology,2009,24(2):134-137

[4]邢娟娟.应急准备文化的推进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9):115-120XING Juan-juan.Promoting emergency preparedness cul-ture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9):115-120

篇4: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2008年9月,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人员到江苏、湖南、广西等地对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状况进行调研,职成教司农村处处长陈建华同志任调研组组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研组提出:启动“国家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改革试验县”项目,探索“以县(市)为单位,以培养各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建立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投入机制;健全完善面向农村劳动者继续教育培训网络。通过试验,不断总结完善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我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戴胜利同志参加了这次调研,并执笔完成了《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当前,我省一些地方在争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现将这次调查问卷结果刊出,以供参考。

按照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的安排,“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情况调研组”于2008年9月1日~11日对江苏、湖南、广西等地农村成人教育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除召开座谈会听取当地情况介绍外,调研组在江苏的江都市、扬州市江宁区,湖南的望城县、娄底市娄星区,广西的灵山县、防城港市防城区等6个县(市、区)组织了“农民学习需求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这6个县(市、区)的10个乡镇、113个村,发出问卷351 份,收回有效问卷348份。在当地教育部门的认真组织下,参加调查的农民积极配合,问卷调查顺利完成。现将农民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一、参加调查的农民基本情况

这次参加问卷调查的农民共有348人(江苏117人、湖南103人、广西128人),其中男264人、女84人;汉族339人、少数民族9人。

第一,农村劳动力中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西部地区青年农民多数外出就业,而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青年农民在本地就业的较多。从年龄分布看,被调查的348人中40岁以上有215人,占61.8%,40岁以下133人,占38.2%。调查统计显示,农村劳动力中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这种状况在西部地区比较突出。广西参加调查的128位农民中,40岁以上有107人,占83.6%;紧邻长沙市的湖南望城县,参加调查的农民40岁以下的占90%。反映了西部地区青年农民多数外出就业,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青年农民在本地就业的较多。(见表1)

表1:年龄分布表

第二,农村劳动力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调查结果显示,94.8%的参加调查农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东、西部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有明显差别。江苏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55.6%,广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40.6%,相差15个百分点。广西参加调查农民中没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江苏参加调查农民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9人。(见表2)

表2:文化程度表

第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东、西部地区农民从事的职业有明显差异。从职业分布看,参加调查农民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占多数。从事种植业的147人,从事养殖业的58人,分别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42.2%、16.7%。西部地区,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广西参加调查的128位农民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102人,占79.7%。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较多。湖南省望城县50名参加调查农民中从事二、三产业的有23人,占46%;江苏省江宁区54名参加调查农民中只有12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从事二、三产业的41人,比重高达75.9%。(见表3)

表3:职业分布表

第四,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别较大。在348名参加调查农民中,200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3001~5000元的113人,占32.5%;5001元~8000元 的34人,8001元~10000元的60人,10 000以上的64人。从调查统计结果看,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别较大。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江苏有8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6.8%;广西有54人,占42.2%。收入在8001元以上的,江苏有89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76.1%;湖南有32人,占31.1%;广西有2人,仅占1.6%。(见表4)

表4:2007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表

第五,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收入相对较高。调查统计显示,初中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10.7%,高中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2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占52.2%。(见表5)

表5:文化程度与收入关系表

二、近三年参加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情况

第一,解决生产中的需要,尽快提高收入,是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主要动力。近3年,有337人参加过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96.8%。他们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生活需要”和“自己感兴趣”,分别有247人和58人 。接受培训较多的内容是实用技术、 法律常识、经营管理知识、文化知识。参加过这些培训的分别有301人、182人、116人、109人。调查统计显示,接受调查的地区,开展农民教育的内容符合农民的需求,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培训解决了农民的生产需要,法律常识培训、文化知识教育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法治意识,为农村的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第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农民教育的主阵地,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习是农民受教育的主要形式。调查统计显示,选择到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集中学习的有236人,有59名被调查农民选择“阅读报纸或其他材料”的学习形式,选择其他学习形式的农民较少。

第三,结合当地实际编写的教材易于被农民接受。特别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业的地区,农民更喜欢当地编写的乡土教材。在选择使用的教材方面,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农民有差异,江苏农民选择省市统编教材的占多数,有78人;湖南、广西农民选择乡土教材的分别有52人、60人,都多于选择省市统编教材的人数。(见表6)

表6:使用教材情况表

三、农民参加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存在的困难

“生产忙没有时间”和“家务负担重”是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困难。选择“生产忙没有时间”的有234人,选择“家务负担重”的有63人 ,分别占被调查农民总数的67.2%和18.1% 。调查统计结果,对改进农民教育的组织方式和教学形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提供了依据。

四、今后农民参加学习的需求

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是强烈的。今后一段时期,农民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为首要学习需求。打算继续参加学习的农民有335人,占参加调查农民总数的96.3% ,表明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强烈。调查统计显示,今后农民想学习的内容依次是:生产实用技术(265人)、法律常识(153人) 、文化知识(127人)、经营管理知识(126人) 、家庭生活知识(74人)、卫生保健知识(42人) 、人口环境知识(35人)、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知识(28人) 、其他(18人)。

总的来看, 农民学习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包括经营管理知识),增加收入为首要需求;学习法律常识 、文化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和提高文化素质为第二需求;学习家庭生活知识、卫生保健知识,改善生活质量是第三需求;第四是关注环境和公共事务,学习人口环境知识、 社会公共事务和其他知识。 但东部与西部地区农民学习需求有一定差异,想学习卫生保健知识的农民,江苏有15人,占当地参加调查农民的12.8%;广西有8人,占6.3%。东部地区农民对经营管理知识和公共事务知识的需求增加明显,江苏想学习经营管理知识的由20人增加到31人,想学习公共事务知识的由6人增加到15人(前3年参加培训人数与今后想学习这些内容的人数对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开始向效益型转变,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在提高。

五、农民对今后开展继续教育或相关技能培训的希望和建议

参加问卷调查的农民对今后开展继续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出了不少希望和建议,体现在希望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农民教育的形式、内容更加符合农村的实际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希望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工作,对农民教育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农民教育,使农民得到更多知识、学到更多技能,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是加大对农村成人学校资金投入,改善农村成人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农民培训设施跟上时代发展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农民教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民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有计划地组织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基层农民培训。三是加大现代教育手段在农民教育中的应用,在每个村委设电脑室,把培训延伸到村级,方便农民学习,确保更多的农民受到培训。四是政府提供项目和资金,以项目带动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农民提供扶助资金或发放小额贷款,扶上马送一程。五是增加农民培训经费,多提供免费培训项目。农民居住分散的地区,组织集中培训要给农民提供午餐。

第二,农民培训形式要多样化,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实际。一是培训要讲质量、重效益。培训要与实践相结合,要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培训并进行跟踪服务,让农民学习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培训要请好教师主讲,教师讲课要通俗易懂。三是集中培训和上门辅导相结合。培训时间要合理安排,在不忙时集中培训,农忙时组织教师、专家上门传授有关技术知识。四是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等方式宣传科技知识,网络上多发致富经验,更多地通过网络和手机方式提供技术信息。五是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学习。

第三,培训内容要紧贴农民需求,增强针对性,改善培训效果。一是培训内容要实用,要与工作紧密相关。培训要有计划,结合实际多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大力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尤其是特种养殖、种植技术培训。二是开展市场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多办政策、法律、法规培训班,普遍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四是开展继续学历教育,开展英语、普通话和健身知识等文化知识培训,送文化下乡。五是开展资格证书培训。根据企业需求,结合生产实际组织相关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如电工、钳工、会计资格证书培训,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农民需求较大。六是开展社会公共事务知识培训,提高村、组干部的管理水平。七是开展人口环境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第四,及时为农民提供合适的培训教材。农民在培训教材的需求上体现在“多”“好”“免”三个方面。“多”就是希望上级多发有关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和学习资料;“好”就是希望上级提供的教材符合当地实际;“免”就是希望免费给农民发培训教材。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农民教育教材的资金投入,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开发结合当地实际的培训教材,包括开发音象教材、网络教材,满足农民的学习需求。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劳动力具备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文化基础。农民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是强烈的,今后一段时期,农民仍以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为首要学习需求。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农民教育的主阵地,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学习是农民受教育的主要形式。“生产忙没有时间”和“家务负担重”是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困难,农民培训形式要多样化,紧贴农民需求,增强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农民教育更加符合实际。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农民教育工作,对农民教育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农民教育。

(说明:调研组组长为陈建华,成员有陈亚伟、戴胜利。陈建华同志现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亚伟同志现任教育部职成教司农村处副处长)

篇5:团队建设需求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

首先感谢你填写此问卷。此问卷是对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了解情况和咨询、培训需求情况的调查。本问卷为匿名填写。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希望能认真填写,谢谢!

1.请问你觉得目前为止,你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A.全部都掌握了B.大部分都掌握了C.差不多掌握了D.没怎么掌握E.基本没有掌握

2.请问大学毕业后,你的选择会是()。

A.直接就业B.考研C.公务员,村官D.没考虑过E.其他________

3.请问你觉得本专业的建设存在()问题。

A.与时代脱节,资讯落后B.与实践分离,太过理论

C.教学课堂低效率D.其他___________

4.请问你对你的专业满意程度是()。

A.十分满意B.基本满意C.不怎么满意D.不满意

5.请问对你本专业有什么建设和提升的建议?

增加与实践或就业方面的联系

6.请问你希望毕业后在()地区工作。

A.市区B.乡镇、县城C.农村D.其他________

7.请问你的生源地在哪里?你会选择生源地就业吗?

8.对于该专业相关资格证书,你的态度是()。

A.已经考取或正在考B.有计划考C.暂无此计划

9.请问你觉得专业资格证书对就业帮助的程度()。

A.帮助很大,是就业的通行证B.有一定的帮助,是能力的证明

C.帮助不大D.没有帮助

10.请问你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哪些证书比较重要(最多选

择三项)。

A.英语四、六级证书B.计算机等级证C.奖学金证书D.“优干”、“三好学生”证书E.会计师F.软件工程师G.其他专业资格证书________

11.请问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

A.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C.承压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E.专业知识和技能F.其他________

12.请问你希望将来在自己的就业求职过程中,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A.学习成绩B.专业技能C.实习经历

D.考试证书/技能认证E.人际交往能力F.学生工作经历

13.请问你了解该专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多选题]

A.书籍/报刊/杂志B.网络C.老师D.同学/朋友

14.请问你认为造成现在就业难的原因有()。

A.求职者就业培训机会的缺少B.求职心态不端正,期望值过高

C.学校专业设置盲目、错位、死板、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D.技术型工作不熟练,就职心态不正,放不下面子进入车间工作

E.求职技巧的缺失F.本身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G.求职简历制作不当H.其他______________

[非毕业]

15.对于即将开始的就业服务月,你们希望开展什么活动?[可多选]

A.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B.新教师招聘培训C.说课、模拟上课等师范技能培训D.职场礼仪和面试技巧E.其他

16.请问,目前你最需要获得的信息是()。[可双选]

A.各专业的有效学习方法B.考研、公务员信息

C.各专业竞赛信息D.各专业就业趋势

E.出国信息F.其他

[毕业生]

1.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因素会是()。

A.信息量太少,信息不通畅B.学校的就业指导不够,对岗位的知识缺乏

C.对地区的招聘就业政策不了解D.其他_________

2.在求职过程中,你主要是通过()渠道得知实习、就业信息的。

A.老师B.同学C.朋友D.亲戚E.就业网F.就业微信平台G.招聘会H.报纸I.其他_____

3.在求职过程中,你有以下()心理活动。

A.期望过高,对就业市场失望B.放不下面子进车间或下基层学习

C.对自身能力质疑,觉得就业渺茫D.其他____________

4.在就职过程中,你觉得自己的能力短板是()。

A.实践操作能力B.沟通交流能力C.学习接受能力D.其他_________

[师范生]

1.请问你了解你家乡地区初、高中学校对老师的学历要求吗? A

A.了解,并十分清楚B.知道一点,不是很清楚C.没有了解过,一点都不知道

2.请问你认为你家乡地区初、高中学校是否缺你所就读专业的老师? A

A.是B.否C.不清楚

3.请问,你认为下列哪项是师范生在大学应该获得的较重要的专业素养和能力()。A

A.专业基础扎实B.学生工作锻炼综合能力C.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D.具有较好模拟课堂教学E.与师范技能相关的三笔字和PPT制作的能力 F.通过志愿者服务和比赛活动丰富自我G.听各种讲座和培训学习各方面知识

4.请问,你在校期间已通过或打算通过哪些方式以及参加哪些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师范技能?

观看观看优秀教学视频

师范类先关书籍

[非师范]

1.针对本专业,下列哪一项对你就业最有帮助?

A.专业资格证书(请列出2类及以上资格证书_)B.专利C.科研竞赛获奖D.专业作品

2.你希望学院开展哪些就业能力培训?

A.简历制作B.职场礼仪和面试技巧C.就业政策解读D.小型专场招聘会E.专业技能培训(请列出2项及以上专业技能)F.其他

3.针对本专业,你最希望学院开展的针对性活动是()。

A.专业就业分析B.专业发展前景讲座C.专业能力有效锻炼培训

D.其他___________

篇6:团队建设需求问卷

尊敬的用人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文秘专业的办学质量,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信息,我们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贵单位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对于我们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非常重要。问卷调查内容仅作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之用,我们将对所调查内容保密,希望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这份调查问卷,我们不胜感激!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姓名:所在部门:工作年限:

2.企业名称:_____深圳清龙公司高速公路有限

3.企业性质()

A、三资B、国企C、民企D、个体E、其他_______

4.企业业务性质()

A、加工制造业B、服务业C、流通业D、贸易E、物流业F、其他_______

5.企业规模()

人数:A、200以下B、200~500C、500~1000

D、1000~3000E、3000~10000F、1万人以上

6.所在企业秘书工作的部门分别有:

7.所在企业各部门秘书需负责的岗位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A、日常事务处理B、文书处理C、文件管理D、辅助上司E、商务接待F、活动组织G、其他:

二、企业对文秘人才的KSAO具体需求情况调查(可以选择多个选项)

1.知识要求/K

(1)企业注重文秘人员的文化素质主要有()

A、文化基础知识B、专业基础知识C、专业技术知识

D、一般的人文科学知识及社会科学知识E、其他相关知识

(2)文秘专业毕业生除专业知识外,最需要掌握的其他知识是()

A、经济管理、科技等方面知识B、财务基础知识C、企业管理知识D、企业法律知识E、其他

2.专业技能要求/S

(1)所在企业最看重的文秘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为()

A、沟通技能B、文书写作技能C、活动组织的技巧

D、办公设备使用技能E、接待技能F、时间管理技巧

G、文书处理技能H、办公软件操作技能

(2)所在企业在录用文秘专业毕业生时最看重的能力因素是()

A、专业水平B、社会实践经历C、外语水平

D、计算机水平E、面试第一印象F、应聘的简历制作水平

(3)所在企业对应聘秘书岗位的毕业生是否获得秘书职业资格证书重视程度()

A、重视并有相关规定 B、十分重视C、可有可无 D、根本不在意

(4)所在企业对应聘秘书岗位的毕业生是否获得电脑操作等级证书重视程度()

A、重视并有相关规定 B、十分重视C、可有可无 D、根本不在意

(5)所在企业对应聘秘书岗位的毕业生是否获得外语等级证书()

A、重视并有相关规定 B、十分重视C、可有可无 D、根本不在意

3、能力素质要求/A

(1)企业认为中职文秘专业学生最需要进一步培养的能力是()

A、沟通能力B、学习能力C、应变能力

D、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E、基本的管理能力(计划、组织等)

F、团队合作能力G、语言表达能力H、适应能力

(2)企业认为中职文秘专业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的素养是()

A、良好的政治思想B、艺术素养(书法、文学、美术、歌舞)

C、良好的职业道德D、良好的心理素质E、其他

4、个性特质要求/0

企业认为中职文秘专业学生最需要培养的个性特质是()

A、积极主动B、勤奋踏实C、责任心D、保密意识

篇7:文秘需求调查问卷

尊敬的友人,您好!文秘专业作为传统的人文类基础性的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情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是XXXXX学生,为了解北京地区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特此向您做调查,希望您能参加此次的问卷调查活动。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贵公司的单位类型是()

A、国家机关

B、民营企业

C、外资企业

D、其他

4.您认为文秘人才的学历层次应为()

A.中专

B.大专

C.本科

D.研究生以上

5.贵公司对文秘人员的需求量是()

A.5人以上

B.3~4人

C.1~2人

D.不需要

6.贵公司文秘人员的薪资大概是()

A、1000~2000元

B、2000~3000元

C、3000~4000元

D、4000元以上 7.您对文秘工作认识的理解是()

A.领导决策及工作的辅助人员

B.领导的“活闹钟”安排各种事物及行程

C.文件资料及档案的收集整理

D.各种杂事都要负责

E.其他

8.您认为现在社会对文秘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要求有()【多选】

A.公文写作

B.外语尤其英语水平

C.计算机水平D.办公室事务管理知识

E.商务知识

F.法律知识

G.会计知识

H.其他_________ 9.您认为现在社会对文秘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有哪些()【多选】 A.语言表达能力

B.人际沟通能力

C.应变能力

D.实践能力

E.文字表达能力

F.其他

10.如果您认为有必要招聘,那什么样的秘书是您首选的是()

A.技术型秘书

B.创新型秘书

C.应用型秘书

D.复合型秘书

11.您认为文秘工作的前景如何()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不好

E.非常不好

12.您觉得秘书综合素质中哪一样是最该重视的()

A.学历

B.思想道德素质

C.文化素质、心理素质

D.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团队建设需求问卷】相关文章:

团队合作和团队建设08-27

团队精神与团队建设08-27

团队建设与团队精神08-27

团队精神和团队建设08-27

团队凝聚力团队建设08-27

创业团队建设05-27

卓越团队建设04-24

财务团队建设04-25

团队建设依据05-01

干部团队建设05-30

上一篇:新教师家访手记下一篇:石油化工专业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