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中小学美术教材

2024-04-17

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中小学美术教材(精选9篇)

篇1: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中小学美术教材

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中小学美术教材

何墨荣

提出问题:

1、目前美术课存在以下现象:

⑴ 自创课程-教师上课自由安排,不用教材,以自己研究的、喜欢的、拿手的内容。认为自己擅长的就是内容。

⑵ 偏离教材-不按教材中搭建的知识结构安排课程,选择自己喜欢的、好上的,随意摘取部分内容,而自己安排的课程不能贯穿为体系。

⑶ 教学无中心-缺乏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捕捉不住教材的核心,抓不住重点。⑷ 教教材-没有把教材转化为课程,怕听课的人说重点不突出。欣赏课此现象更多一些。

如何解决:

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在课改深入发展的阶段,重新认识美术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如何结合实际使用教材;如何通过对教材的有效合理地利用,提高学生美术欣赏水平与动手实践能力;引导教师认识教材、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我指导北京市教师参加 2007年无锡全国美术课展示时,要填写本课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年级,明确要求,在送选手参赛时,使用哪个版本教材、第几课。今天我们也要 展示与分析有效合理使用美术教材而取得成效的典型案例,使大家对“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给予重视。本课程以知识讲座、案例比较、教师对话、课例展示与评析等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希望通过本次学习和完成课后作业,提升自己把握教材、将教材转化为课程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今天分四个问题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1.对美术教材的认识。理解和把握教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3.用活教材 发挥创造性

4.从典型课例看三维目标的落实。

一、对美术教材的认识

什么是教材,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包括教科书,视听、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是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既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教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教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大的影响。

《美术课程标准》从几个层面诠释了美术教材的性质,帮助我们对教材进行重新认识。

1、美术教材在美术课中的地位——“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系。”

2、美术教材的定位——“完整把握《标准》精神,科学建构教材的框架。

3、中小学美术教材的特点——“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

4、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

——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教材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教材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我们在使用新教材时,要用新课标理念,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理解教材 把握教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我们应如何做。

第一:浏览教材,了解教材。不只是看一本教材,要了解使用的这套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教材特点。要看到每个学段 教材的课程内容,教材结构的纵横关系。明确“四个学习领域“在教材中的体现。教材的编写集中了美术界、美术教育界的精英,其中有美术理论家、研究教育教学的专家,有一线教学优秀的名师。(图片:教材结构)

课改教材的特点是什么:新教材既有知识内容又有教学活动建议,有评价形式和内容,有思考讨论的建议,完成作业的多种途径,兼顾到不同学校的情况,有作业形式和内容的选择性。(播放: 16 册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材分析。2 分 30 秒。)

第二:梳理教材。把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理出头绪。分几大部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吃透教材。教材传达给我们哪些信息,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如何使用教材进行学习。

第四:补充教材,整合资源。美术课这条最重要。美术教材篇幅有限,需要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教师可补充相关的有意义的材料,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教材,处理教材、教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教材。

利用教材,首先可以表现为“调整”、整合教材,变换教材中各个单元顺序。“整合”教材是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形成自己的思路。

第五:把教材转化为课程。根据教材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根据学生认知过程,学习过程,根据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及工具材料等多种因素安排课程。

三、用活教材 发挥创造性 目前的问题:

o 教师自己选择一些图片作为补充,有的不够恰当。o 有的课缺少教学环节。o 有的教师定的目标与教材不符。

如果我们重视学习、理解教材,认真备课,按照教材提示就会解决这些问题。

(一)认识教材资源,利用教材资源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各学段学生的美术素养都有目标和指标,这些都通过每册每课教材体现出来。

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基点,教材内容包括: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较少的篇幅中包含多方面的信息。展示了学习方法和过程。教材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教材通过典型图片、说明文字讲解来介绍美术、知识技法,并告诉和提示教师教学思路。各课均设置一些栏目,提示给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习。如小组研究、小组活动(活动方式)、作业提示(解决难点)、小资料、小知识(相关知识)、画家论述(创作理念)、自我评价(学习收获)、回答填写(划勾)等。教材版面分析。

(二)发挥创造性思维 用活教材

教材给了我们菜名和配料,如何炒才有营养,而且好吃,需要“转化”,即把教材内容变为合理有效地课程。包括课时安排,每课的环节、时间的分配等。

1、我们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出有特色的课。

在美术教学中: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要有自己明确的认识,见解。如,本课的主线是什么。知识脉络是什么。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以往的、需要复习的知识。发挥创造性思维 用活教材。怎样用活教材?要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我们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自身专长和学校办学特色,编写出本校美术教材,形成学校美术特色。

3.我们鼓励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是指面对同一课程,每个教师设计出自己的教案,不同地区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形成多条思路,展示课例,进行交流,这是教师间相互切磋,研究“合理安排课程”的非常好的教研形式。

(三)专家的话对我们的启发 .希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对教材主题视觉因素的理解与认识要紧紧把握,能够更深刻地对美术文化和学科问题进行引导。.在演示方法、工具、步骤、意义、作用,为什么这样使用等方面,要能够更贴近儿童的心理,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在范画的演示方面,要尽可能的规范,板书的书写,对材料的处理更加熟练,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与处理做得更到位。最后,希望老师们在专业上继续努力,对美术课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四、从典型课例看对教材合理有效使用和三维目标的落实

1.百变团花(小学)课件中体现的文化性,引导学生思考,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有层次,有深度。

2.比较“服装”(初一)课的设计,看如何将教材转化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3.“奇妙的效果”(3 年级)课件,让学生乐于参与。4.线条的表现力(初中)。

篇2: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中小学美术教材

二郎乡沙坝完小张举波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是否善于运用教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诸多因素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主、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师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教师关注的只是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关注人的全面的发展。这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所使用的数学教材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新课程体系下,数学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呢?我近几年来就这个现实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发挖掘,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1.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基于上述认识,我校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例如,在教

学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接着,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拍手等方式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再同时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与“秒”的关系,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1)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大约是1秒;(2)闭眼睛数出60秒;(3)推荐一名同学跑出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4)估计穿好一件上衣、跳绳20次各用多少秒,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但这些并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写在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思想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明线容易理解,暗线不易看明。因此教师只有领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后,教师安排了这样一道难度较大的思考题,题目是:妈妈这个月给我36元钱,爸爸这个月给我29元钱,我这个月的午餐费是57元。(1)这个月节余多少元?(2)如果每个月都节余这么多钱,买一套价格为50元的书,需要攒几个月才能买到?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列出了这样的算式,36+29=65(元),65-57=8(元),可有一位学生却用画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他的启发下,另一位学生又想出了另外一种算法:57-36=21,29-21=8。他形容说:”这个图就像一个大口袋,装着爸爸给的钱和妈妈给的钱,这个月的午餐费先不用爸爸

给的钱,先用妈妈给的钱,结果发现妈妈给的钱不够用,还差57-36=21(元),于是再从爸爸给的钱中拿出21元补上,这时还剩下29-21=

8(元)。”教师热情赞扬了他们能借助图形使问题变得形象、具体的做法。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及时利用了来自学生的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初步获得了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学生们更是各显神通。这一问题原本可以直接列式计算:50÷8,但学生们只学习了表内除法,如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题呢?教师鼓励启发学生能不能借助于原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寻找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1)画图法;

(2)运用加法:8+8+8+8+8+8=48(元);

(3)运用减法:50-8-8-8-8-8-8=2(元);(4)运用乘法:8×6=48(元)。这些算法计算的结果都是6个月攒48元还差2元,所以要攒7个月。就这样学生们把这个已超出学习范围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转化成了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而顺利地解决了新问题。

总之,每一项教学内容中都隐含着数学思想方法,教师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运用“教者有意,学者无心”的方式,就可以不断地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真正认识数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变换改编,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

新课程的新理念还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式,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换、删、改。

1.变静为动,以动促思。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也经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例如,二年级上册教材63页第2题,原题是这样的:

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形成定势,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很多。我校教师对此素材进行了改进。每人红色、绿色纸条各一条(成倍数关系),请学生求出红纸条的长度是绿纸条的几倍。教师”变静为动”的举措,立刻调动起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最终有三种方法出台:

(1)先量每张纸条的长度,再列式计算;(2)用绿纸条在红纸条上量,量一次做一个记号,几次量完就说明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3)折红纸条,折得和绿纸条的长度一样,展开红纸条就看出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这种以动促思、以思促学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愉悦,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2.变抽象为直观,促积极探究。

数学具有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抽象性。学习数学的过程的核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与思考应建立在直观、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往往呈现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形态,其抽象思维大多需要以具体表象作支撑。例如,二年级上册教材“确定位置”一课,教材中呈现了一幅在夜间辨别方向的图画,这一幅图画在课堂上想利用好是

有一定难度的,只能告诉学生有北极星的一面是北面。学生也只能进行记忆,不易于理解。如何将抽象的教材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我校教师在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先是寻宝活动。课前教师在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放置了一些学生喜欢的玩具,课堂上告诉学生各种玩具放置的方向让学生从操场的中间出发去寻找。这一活动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当学生找到玩具后,再请他们说说是在哪个方向找到的,借机让学生认识四个方向。接着,请学生说说生活中用什么方式辨别方向。学生侃侃而谈:”太阳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指南针红色指针指向北面,白色指针指向南面”,”我家的房子是南北向的”……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又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走去,再反向返回。就这样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清楚地辨认了方向。最后,教师把学生带回教室,引导学生在标明图标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篇3: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中小学美术教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长期以来,主、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使教师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教师关注的只是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关注人的全面的发展。在新课程体系下,数学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教材中的习题是数学课程资源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发生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怎样运用好它?怎样保证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呢?我有自己的思考结合学校数学教师研究有以下观点:

一、开发挖掘,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1.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儿童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已有许多有意识的活动经验,并通过这种活动形成了许多日常“经验”或“概念”。

在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如能唤起儿童的日常“经验”或“概念”,必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刻理解、解题策略的有效生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接着,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拍手等方式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再同时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与“秒”的关系,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1)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大约是1秒;(2)闭眼睛数出60秒;(3)推荐一名同学跑出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4)估计穿好一件上衣、跳绳20次各用多少秒,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

(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只有领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

例如,教学25×28的简便计算,学生会呈现以下两种最常见的计算方法:

诚然,这两种方法是对的,也都是简便的。可是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虽然在第一步未曾甄别出最优化与最简便,因为一个是“5×28”,一个是“4×25”,均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但到了第二步,学生一定能够比较出“5×140”没有“l00×7”计算简便。相信,通过这样观察比较,学生一定会在计算方法上做出新的抉择,思维也一定会向更远更深的方向迈进。

总之,每一项教学内容中都隐含着数学思想方法,教师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二、渗透延伸,拓展知识

教学中,教师应分析其内容与学生已学的哪些知识或是即将学习的后继内容的拓展延伸密切相关联的,把新旧知识或思维方法渗透。如四上“游戏规则公平性”一课,设计有这样的题目:丽丽与文文用扑克牌做摸牌游戏。你能帮他们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确定谁输赢吗?最多有几种游戏方案?

这道题是对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不公平性等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方案是多元开放的:可以从扑克牌的花色来制订规则,如摸到红桃算丽丽赢,摸到梅花算文文赢;也可从数字的大小来制订规则,如摸到比3大丽丽赢,摸到比3小文文赢;还可从摸到扑克牌的数字和或积来制订规则,如每人每次任意摸两张数字和为偶数时丽丽赢,数字和为奇数时文文赢,等等。这样的方案,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且关联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

三、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教材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材呈现方式的改变表现为外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用动漫、图片、表格、故事等方式表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体积的认识”一课时,教材是先呈现两个杯子,分别放入石头和土豆,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对于这样的试验,学生兴趣不高,我尝试用讲故事《乌鸦喝水》,问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一只瓶子里有水,可是喝不到,怎么办?最后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知道乌鸦为什么喝到了水吗?通过直观演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教材呈现方式动态化,让生感受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

教材内容是静止的知识,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动态的,二者不完全吻合。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表述的十分详尽,学生往往死记结果,而忽略知识的形成和思维活动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动静结合,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每组4条棱相等,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相对的面同时向中间移动至完全重合,同理对棱的演示,使学生直观的看到长方体的特征.这样化静为动,会给学生留下“长方体”的深刻表象,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教材呈现内容生活化,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与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科书不可避免地显示出脱离学生生活的缺点。卢梭曾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因此,我们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从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水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比如“打折问题”,我们把生活中打折问题引用到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日常生活经验中去选择哪种打折方式合适,学生不仅积极性会很高而且降低了难度,通过生活化的数学内容的呈现,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很有必要。

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让数学课堂更加自主和开放。

四、穿插使用,提升练习效益

一般,教材中的习题总在例题之后呈现,这是教材编写固定样式。但这样并不意味着要在例题学完后进行集中练习。其实在不少习题中,在巩固新知时,隐含新知识点。我们可针对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把课后习题穿插在新授的过程中灵活使用。下面是我在教学苏教版教材“认识整万数”这一内容时,结合书上“想想做做3”这一习题,指导学生认识数级并学习按数级读数的教学设计。

(一)刚才大家借助计数器,读了不少整万数。如果不借助计数器(顺势把黑板上的计数器擦掉),你们还能不能读出一些整万数呢?(课件出示:80000、360000、4250000、27360000)让一组学生开火车快速读数。

(二)提问:有没有发现读这些整万数的时候有什么规律呢?同桌讨论一下,再交流汇报。

(三)教师揭示数级:读数时把右边的4个0遮住不看,其实就是把这个数分两部分来看待。(教师在黑板上画上分级线)这是我国的计数习惯,我们把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称为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称为万级。除了这两个数级外,还有别的数级吗?

(四)出示P87“想想做做3”中第一组中右边的整万数,让学生在脑海里先分级,再读数。

(五)出示P87“想想做做3”中的第二组,让生横向读数。引导生比较左右两边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地方呢?在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归纳:在读之前可以先分级,在读万级的数时,可以按个级上数来读,读后加读“万”字。

总之,教师使用教材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学中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尤其关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树仁.《小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4: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中小学美术教材

关键词: 小学美术 信息技术 教学应用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手段形成一种新的趋势,尤其是由教师摆放单一作品,学生进行观察绘画,这种老旧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学生对于学习的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手段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使用多媒体设备改善教学是美术教学的一种创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多媒体导入新课,巧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不仅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能够让新课导入的形式多样化,使课堂更有魅力。

(一)巧用多媒体视频导入,使新课活灵活现。

在现今小学美术教学准备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所要上的新课内容,通过网络渠道下载相关的视频。巧妙利用多媒体视频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效果,生动有趣能提高孩子们注意力的特点,使用多媒体进行新课的导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主题。如在《认识身边的树》教学中,我在备课时用拍照、网络下载等形式收集大量树的相关资料,然后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制作成一个小视频。在上课时通过播放这么一小段以树为主体的视频介绍树,不仅绘声绘色,而且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既让学生感觉到轻松活跃的上课氛围,又顺利地导入新课。

(二)巧用小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课程的内容和难度都不断增加,伴随着学习中产生的困难和打击频繁出现,使得不少孩子不仅学习情绪低落,而且丧失学习信心。如果在上新课时用一两个小游戏与新课结合,运用小游戏进行新课导入将妙趣横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上《彩墨游戏二》一课时,让学生直接在调色盘上进行调色容易出错又无法挽救,所以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个空白的调色盘,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互相比赛看哪个小组先调出指定的颜色。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积极性提高了,而且对于色彩搭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时候再教学生学习使用调色盘调色就容易得多了。导入有法,但无定法,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新课的导入形式更多样化,使得课堂更生动活泼。

二、革新美术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巧用信息技术

小学美术陷入多媒体教学形式单一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没有清晰定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位置,采取让信息化教学完全代替传统教学的错误理念。这种错误的教学观点忽略老师教学中的主观意识和传授知识具有系统性、能分层次教学的多种优点,所以教师应该清楚明白多媒体技术的导入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多一种选择而已。教师应该在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时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穿插使用的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花的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所认识的花,了解孩子们心中花的世界,接着展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各样常见的花,进行具体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整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把多媒体定位为丰富教学形式的辅助工具,旨在让孩子自主探究,感受生活美,学会观察生活。

三、扬长避短创设情境,巧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些课程教学情境较抽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个人经历难以理解,而且这些课程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效果很差,小组讨论、师生问答等形式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模拟效果,能够很好地扬长避短,对教学情境进行模拟,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有如身临其境,从而不仅降低孩子们理解美术知识的难度,同时很好地进行知识点的导入,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如在《恐龙世界》教学中,由于恐龙已经消亡,现实世界中孩子们不能观察到真实的恐龙,而单纯依赖老师讲解或者小组讨论又没法实现让学生掌握关于恐龙的知识,因此我在该课的教学中采取提前让孩子们观看关于恐龙的电影《恐龙的传说》,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影片的小片段进行课程导入,再根据影片出现的恐龙进行拓展讲解,让学生感觉到较真实的恐龙。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巧用信息技术

教学活动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虽然是主体,但作为学习者影响较小,教师作为知识的传导者,自身的业务水平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必须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实现自己业务水平的突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计算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1)不断学习新的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实践技能。(2)提高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3)采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4)利用网络技术,革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开阔视野,从而实现自己业务水平的突破,势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的导入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新的发展,但也同样面临新的问题,我们要仔细剖析信息化手段教学带来的问题,扬长避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设备为美术的教学活动服务增强教学效果。要实现这个艰巨的教学目标,需要所有美术教学工作者坚持不懈地探索,以摸索出一条更行之有效的崭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张会霞.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浅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6):147.

篇5: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中小学美术教材

分享

创新

学习《合理有效使用体育教材》心得体会

通过对《合理有效使用体育教材》学习了解到。教材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基点为主要考虑来进行教学的。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明确教材的结构和要求。因为每个学校的环境和不同,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材内容不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或不容易操作,教师还可以对其作必要的删减。当然,这些调整都要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应当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学习规律,选择教材中适合学生水平的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在的良好的环境中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相应的体育技能。并且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要有自己明确的认识见解。发挥创造性思维用活教材。在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研修学习心得体会[打印] [繁體中文] [字号:T|T] [收藏到: QQ 百度] [下载本文]导读:信息技术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小学实现。文章“信息技术研修学习心得体会”正文开始>>

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小学实现信息化、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自从我接收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来,并利用资源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我总结了以下三点体会:

一、集思广益,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面对如此充足、精美的远程教育资源,我感到非常的兴奋、激动,但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些资源成了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我把有关教学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喧染了课堂气氛,在讲课中适时利用数字电影、动画,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二、精益求精,更加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之后,我感到不满足了,便开始大胆的对原有

免费

分享

创新

资源重新编辑、改造、升华,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用进课堂,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

如我在讲这课时,利用课件动画素材制作课件,创设了情景,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播放时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数学中的时分就在我们身边,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大家开始热烈讨论一节课有多长时间,并在课后随时观察自己生活周围有趣的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加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活学活用,利用资源实施素质教育

远程教育为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资源,为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

在利用学生自习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有计划的播放一些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节目中同学们了解了数学的发展,体会到数学的力量,憧憬着数学的未来,激发了孩子们幻想和创新的智慧,使同学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明白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所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己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所带的学生不再感觉到数学的乏味,而是争先恐后地要上数学课。我也觉得非常的慰藉。我认为,如果我们老师调用、修改网上资源在网上备教案,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使老师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教法、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这何尝不是一种好教法呢?

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我相信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篇6:如何创造地使用新教材

如何创造地使用新教材

吉林省农安县小城子中心校 曲汉华

《九年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数学》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们的发展,反映未来社会的需要,体现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精神的数学课程新体系。此教材使用三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才是一套顺应时代,适合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全新的好教材。它大大地放开了教师的手脚,为师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而且教材的形式与教学的模式同步,如试一试、量一量、实践活动等教材中的核心栏目,都为培养儿童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现就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深入研究,符合编者的意图

作为一项实验,必定有其不够完善的一面。那么要想搞好一项实验,就必须进行大量地深入地研究。然而要达到创造性地使用好这套教材,首先需要明确教材的编制体系,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对部分内容做了大胆地改革。如: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每册都有关于统计的内容。因为统计将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事实。预测事态的发展以及做出相应的决策。

又如:几何图形的编排,小学低年级先识别立体图形,中年级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高年级探索立体图形的特征。这样安排十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再如,乘法的初步认识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框框。从一开始认识乘法,就不分被乘数和乘数。这样,大大地降低了儿童思维的复杂性。经过实践证明,改得好。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影响,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部分教师头脑中己根深蒂固。他们总认为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大可不必浪费时间。于是便大刀阔斧地任意取舍。计算教学当然是他们的重中之重。而对于一些能发散学生思维和动手操作实践的问题则不屑一顾。我在县数学研讨会上做课“七巧板”。课下就听到许多同志讲过:“像这样的课我们根本都不学,哪有考试的时候让学生拼图的.。”事实确实如此,但我却认为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远比会计算一道题要重要得多。因为我们这套新教材就是把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的,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自然界,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应在深入的研究、领会编者的意图基础上进行。我倡议:还教材本来的面目,实现教材的自身价值。

二、合理调整,适应当地情况

新教材尤其关注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力求在情境中解决生活问题,获 取新知.在这方面新教材虽然已为师生创设了广泛的教学情境,但由于实验面很广,教材的编排必然要受到城乡、地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创设的情境不可能照顾到全面。

如:第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练一练的第一题:他们住在第几层第几号?(其实此题本身就有错误)这道题对农村学生来说就很不适应。因此,在教学时我便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即:同学们,咱们照的相片取回来了,你们想看看吗?好,现在老师就把它装在相框里。(绒板打成小格子)注意看老师把每个人的相片都贴在什么位置。这样即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巩固了新知――确定位置。

农村学生活动面比较狭小,和父母逛公园、看电影是绝大多数

篇7: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教材

陈志勇

湖北省监利县大垸农场流港中学

邮编:433321电话:***

摘要:英语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既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又应结合教师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防止教学中机械地“以教材为本”。

关键词:创造性教材调整补充删减更新

自从我1999年从教以来,用过、教过的初中英语教材已经有4种版本了,期间有一些迷茫和困惑。现在,我想就“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教材”这一话题谈一点自己的肤浅的想法。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在“调”、“改”、“增”、“删”、“组”五个字上下功夫。

一、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单元之间的调整

对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例如,单元与单元之间有相关内容(例如:打电话、问路和看病等),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再如,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情相关,可以提前教学这个单元。通过对单元教学顺序的重新调整,不但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而且可以更好的巩固语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单元内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做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课内调整

课内调整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课中几个部分的顺序。现行教材中每个单元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而各个部分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调整这几部分内容,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重“精”轻“泛”,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教师还应适时增 1

加相关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或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等。实际上,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就是在用语言做事,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教学思想。结合学生周围世界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动机。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跨文化意识注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教科书,而且还包括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刊杂志等其他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本本”学习中走出来,设法拓宽教学资源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切实提高英语水平。

三、删减教学内容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在教材的对话课里,同一个话题经常会出现,且操练的内容和句型学生熟之又熟。如果教师不顾实际情况,按部就班,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过于简单的内容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遇到此类情况,通常可以采用“省略法”,将这部分内容作为一次常规的听力训练,简单提几个问题,接下来就开始上新课。这期间所花的时间不过几分钟,而效果却一样,甚至更好。

四、更新教学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新教与学的方法,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现行教材中的有些课文内容略显枯燥乏味。此时,教师不能受制于教材和教参,而应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教师合理的对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活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创设出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

结语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老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完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 肖嫚.互动式教学模式与英语口语能力培养[J].科技信息, 2009,(02).[3] 马琼.提高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途径探析[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How to creatively us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hen Zhiyong

Liugang Middle School, Dayuan, Jianli, Hubei

Postcode: 433321Phone: ***

Abstract: The new standard of English make requests, “Teachers must be good at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needs, flexible and creativ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order of the conten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etc the appropriate trade-off or adjustment, should also actively use other curriculum resources...” so,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the entire contents of the textbook is not teaching, teaching material is variable, the development and open.We advocate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target, content, width and depth of the knowledge of both should be teaching material as the main basis, and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ractice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existing knowledge, skills, thinking skills, learning psychology, etc, flexible, creative use of textbooks, prevent mechanically in teaching “in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is”.Key words: creativity

篇8: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中小学美术教材

一、充分理解教材

冀教版英语教材充分吸收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以学生为中心、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 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语境。

冀教版英语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 是教师详细了解和准确使用教材的一把钥匙, 着重体现了教材的新颖性、适用性和教师如何最有效地担当好自己的角色。冀教版英语教材强调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材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在不同会话情景下进行交谈的机会,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会话、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会话、学生个人与小组的会话、学生个人和全班的会话。在课上, 学生几乎都在进行角色表演并且创作各种会话, 在掌握各种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 这种谈话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真实有意义的交际能力。通过这种训练, 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英语, 在各种情境下能够进行有效的交际。

这套教材仿效儿童的语言发展过程。儿童是通过掌握新的词语而获得建构意义的方法的, 语言习得的方式和速度, 往往因人而异。好的教师一般都力求使其课堂活动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一个单元学完, 并非全班学生人人都能达到相同的流利程度。因此, 教材先让孩子们接触新单词, 然后, 在整个学年里, 让他们在不同的情景之中, 反反复复地碰到并运用这些单词。教师在读到这样一条编写指导思想后,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反复出现的词汇, 就不会觉得教材编写重复内容太多。

教材强调要营造美好的课堂氛围, 提出课堂上要自始至终保持轻快的节奏, 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大量的小组会话和游戏的机会, 纠正学生错误时, 一次纠正一个问题 (否则学生会无所适从) 等一些技巧。教师在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后,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让薄薄的一本教材变厚, 学生学习之后, 又能让厚厚的一本书变薄。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1.运用活动教学。冀教版英语教材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英语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小组活动, 如:冀教版英语教材一年级起始版一年级下册第十五课What Do You See? (你看到了什么?) 时, 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画一幅他们自己家里的起居室图片, 里面必须有一幅图画、两把椅子和一台电视机, 图片可以是黑白的也可以涂色, 课上可以这样做活动:

让同学们结为四人小组, 每位学生可以和小组的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图画。其中的一位同学可以这样说:

This is my living room.What do you see?

其他学生应该指着房间中的物品说:

I see a picture.

I see two chairs.

I see a TV.

…………

小组中的每位学生必须运用英语进行会话, 都要这样和其他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图画。这时候, 老师应该仔细观察教室里的每个小组, 看他们进行得是否顺利。如果个别小组进行得不顺利, 教师应该给予指导或调换四人小组。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教材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 教师即可以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教学,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手边现有的教学材料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 现在正好是春天, 如果教科书里春天的编排比较靠后, 教师可以调整到这个季节来讲解这一章,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言环境里学习英语了。

三、利用好教材中的故事、歌曲、游戏和各种活动, 营造美好的课堂氛围

孩子们喜欢轻快的课堂结构, 喜欢做游戏、听故事、唱歌, 喜欢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 他们需要有安全感, 需要相信不会有人使他出洋相或难堪, 需要有一种归属感, 他们总想有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而只要我们的课堂氛围能满足这些需要, 孩子们就会有学习的动力, 就会专心致志地去学习。

孩子们喜欢做游戏, 游戏能够帮助他们学习英语!游戏有助于调动学生虚席热情,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促使他们认真听讲,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如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可以做一个“Simon says”游戏, 只有在说话开头时加上simon says时, 学生才模仿你的动作, 如果不加, 则不模仿;为复习词汇可做一个“拼读游戏”、“找词卡”、“最喜爱的东西”……

英文歌曲其实就是伴随着优美音乐的语言学习材料。课前播放英文歌曲可以很快集中学生注意力, 让学生进入语言环境。而伴随着优美的旋律, 学生很容易记住一些词汇、句型。如在学习方向时, 用一首“NORTH, SOUTH, EAST, WEST SONG”, 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学会这几个单词。

故事作为真实的语言素材, 有利于学生理解我们试图让学生学习或者掌握的语言现象。过去教师开始教学时, 会单独地拿出一些单词, 有的也给出一些图片或句型, 然后就反复地学习单词、操练句型。事实上这样死板的教学不适合小学生, 小学生学外语首先要理解语言发生的背景, 这样不仅能理解语言的意义, 还能理解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况。学生通过反复听一个有趣的故事, 最后能够叙述出来, 这样就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

教师应该运用课本中设计的丰富多彩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 包括对话、角色表演、小组活动等等,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重视语音、循序渐进地介绍语法

语音是任何语言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 如果能够学好英语语音, 比较准确流利地拼读单词和朗读课文, 顺利地听懂语音材料, 自信地开口, 这既能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又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良好的语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和口语技能。如果学生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语音感, 那么日后学习英语时, 他肯定不能比较容易地掌握词汇, 在交际的过程中, 因为没有良好的语音而羞于开口, 则影响他的口语。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因为没有良好的语音, 就会影响到他的词汇量、口语, 进而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摹仿是学习语音的根本办法。小学生善于摹仿教师, 所以, 英语教师的发音一定要准确。教师应该定期参照录音检查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 要及时进行纠正。英语教师应该学习国际音标, 了解不同音之间的异同, 研究各个音的发音特点, 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应该定期地参加教师培训班, 既能丰富自己的知识, 又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发音准确与否。教师在课下要尽可能地与英语母语的人交流, 尽可能地创造机会与人用英语交谈。教师应多读英文原版书籍, 观看英文电视、电影, 多接触英语原版著作, 确保自己始终与时俱进。

学好英语语音是提高听力和口语的前提, 是实现学习外语的最终目标———与人交流的途径。但是, 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如果过分地强调发音的准确性, 会造成学生因为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好或犯错误而不敢开口讲话, 所谓的过犹不及。教师应该宽容, 温和地引导学生, 让他们慢慢地适应, 在他们建立起自信之后再逐步地予以纠正。教师应该切记, 语言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用于交际, 正确的读音只是有助于英语语言的学习, 不可过分强调。

语音学习会影响其他语言项目的学习, 如词汇、课文、语法等。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 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小学生刚刚接触到英语, 他们本身的认知能力还很弱, 不能够理解、学会或使用这样“复杂”的理论, 不应该让他们进行语法分析。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 对英语学习的深入, 教师在尊重语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逐步对他们展开语法教育。教师应该很自然地让学生学会辨认和模仿某些结构和句型, 如:What is his name? His name is Li Ming.What is her name?Her name is Jenny.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注意到在表达男孩、女孩名字时, 是有区别的。再比如, 学生在接触到第三人称单数时, 经常出错, 就是成年人在交流的过程中, 有时也会用错。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直接介绍第三人称单数, 学生们会觉得非常困难, 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开始时只是强调, 如:I am a student.She is a girl.They are boys. 教师在读到这些句型时, 将am、is、are重读或重复读, 让学们慢慢地注意到, 然后再讲解,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9:如何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数学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是否善于运用教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诸多因素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多年来,“以本为本”是处理教材的基本原理。它限制了教师的思想,把教师禁锢在死框子里,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师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它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放开手脚,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在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从静止到运动,促进数学思考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因此,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要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也经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

例如,课本中有这样一题:“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若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如果对此素材进行了改进,要求每位学生准备红色、绿色纸条各一条(成倍数关系),请学生求出红纸条的长度是绿纸条的几倍,立刻调动起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最终有三种方法出台:{1}先量每张纸条的长度,再列式计算;{2}用绿纸条在红纸条上量,量一次做一个记号,几次量完就说明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3}折红纸条,折得和绿纸条的长度一样,展开红纸条就看出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这种以动促思、以思促学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愉悦,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二、从抽象到具体,探究数学真谛

数学具有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抽象性,学习数学过程的核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与思考应建立在直观、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往往呈现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形态,其抽象思维大多需要以具体表象作支撑。

例如,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教材中呈现了一幅在夜间辨别方向的图画,这幅图画在课堂上想利用好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能告诉学生有北极星的一面是北面。学生也只能进行记忆,不易于理解。如何将抽象的教材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我校教师在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先是寻宝活动。课前教师在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放置了一些学生喜欢的玩具,课堂上告诉学生各种玩具放置的方向让学生从操场的中间出发去寻找。这一活动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当学生找到玩具后,再请他们说说是在哪个方向找到的,借机让学生认识四个方向。接着,请学生说说生活中用什么方式辨别方向。学生侃侃而谈:“太阳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指南针红色指针指向北面,白色指针指向南面”,“我家的房子是南北向的”……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又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走去,再反向返回。就这样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清楚地辨认了方向。最后,教师把学生带回教室,引导学生在标明图标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三、从“书本”到“生活”,展现数学原型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只有当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接着,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拍手等方式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再同时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与“秒”的关系,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1)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大约是1秒;(2)闭眼睛数出60秒;(3)推荐一名同学跑出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4)估计穿好一件上衣、跳绳20次各用多少秒,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从“知识”到“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要解决数学应用问题,需要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再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回答实际问题。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除了每天40分钟的课堂教学以外,若能有课堂教学之外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定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为弥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上述局限性,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积极从事数学实践活动,这样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了极大的活动空间。在体验感受的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

例如,校园内要建一个较大的旗杆基座,可让学生帮助确定基座的合适位置。组织动员之后同学们非常兴奋,经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很快设计出几种可行方案,并通过测量、计算,确定出了基座的中心,找出了底座合理的位置。这个问题虽然很简单,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了数学知识,让同学们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通过数学课外活动课,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数学活动课终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去参与数学活动课的学习,他们的数学素养才会真正提高。

五、从单一到综合,渗透品德教育

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知识同时,要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

1.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渗透。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例如在教百分数时,我结合建国以来国家各项产值增长变化情况,适时地把这些百分数作一比较,使学生从数字变化上看到祖国的伟大进步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教学应用题时,我结合社会共同关心的“赈灾”、“希望工程”等社会活动,让学生利用这些题材自编应用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样在学生认知的过程中,动之以情,知情结合,使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学“重量单位”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2亿人可以节约12亿粒米,重量是2970000克,合多少千克?”的习题。学生算出合2970千克的结果后,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100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电用水、积极锻炼、改革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3.结合技能训练,培养习惯。数学的精确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其良好习惯主要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正确地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

总之,教师使用教材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去感受数学的内涵,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教育局;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

上一篇:描写敬佩的作文下一篇:学校工勤人员工作总结